登陆注册
4539500000013

第13章 春关(7)

杨氏家世背景,让李贺感慨不已:难怪杨敬之一篇《华山赋》让韩愈大加赞赏。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名门望族,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勤奋好学,不成才才是咄咄怪事。

来到杨府门前,家仆热情相迎,直接将客人带往内宅。

大概是三兄弟同住,杨家宅园比沈宅还要大。除了东、中、西三个起居院落,还有一个有水、有桥、有竹、有石的园子。三兄弟按长幼次序各居一院,园林则为大家共有。一夜大雪,杨家宅园盖上了厚厚的雪被。山石树木,水面花径,没有了颜色之别、形状之分,一概凹凸起伏,圆鼓蓬松。只能简单地辨出哪是房屋,哪是树木,哪是亭子,哪是小桥。

杨敬之和几位好友正在园子里赏雪。远远地,李贺看见左前方有个弯月回廊,廊下七八人,有人在把酒观雪,有人在高谈阔论,有人在挥毫泼墨,还有人与妓调笑。

因为人多,李贺一时分不清哪位是主人杨敬之。正欲辨认,杨敬之朝这边看来,朗声问道:“子明,怎么不进来,站在外边作甚?”显然,他一时也没认出李贺。

见沈子明来到,其他人围了过来,纷纷和他打招呼。

杨敬之看见沈子明身边的李贺,凝眉思索道:“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却一时想不起来。”

李贺躬身揖道:“在下李贺,久仰前辈大名,今日特来拜访。”

听李贺这么一说,杨敬之恍然大悟,笑道:“想起了,想起了。三个月前,河南府试后,在韩博士的家宴上,我们见过面。只可惜时间仓促,人声嘈杂,没和你说话。以致今日相见,竟认不出来。”

李贺笑笑点点头。杨敬之接着说:“那次我去东都,韩博士把你的诗作让我看。回来时,我就带了几首,在亲朋文友间推介。大家都十分看好,说你的诗歌,为我们的诗界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有力的春风。”

李贺心中涌出一股暖流,脸上冷傲之色顿时消融。

“前些日子,听参元说起,你在领取解状时出了点状况,受到了不小的挫折。人生就是这样,没有风浪就称不得精彩。有人嫉妒,有人诋毁,正说明你才华人品在其之上。苍天有眼,好人终有好报。后土有情,是珍宝终掩不了光华。别难过,静心温习功课,明年春闱,我相信凭你的才华,一定会榜上有名。来,喝杯酒暖暖身子,平平心。待会儿他们知道了,定会缠着你吟诗作歌,让你应接不暇。”杨敬之关切和蔼地劝慰李贺。

正说着,一位风度潇洒、手中掂着狼毫的年轻公子走了过来。“原来是名震京师的李长吉!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不过,你只在这里和杨八说话,也不理我们。你是否以为这是他杨家的园子,我们都只是客人?如真是这样,你不如随我到寒舍,我家也有园子,虽比不了他这大,但也足能招待了你。”狼毫公子底气十足地说。

李贺一时不知该作何回答。杨敬之指着那位公子笑道:“大圭,别粗声大气的,吓着了他。别看他诗写得老到,年纪却小了你五六岁。”

被唤作大圭的狼毫公子豪爽地冲李贺笑道:“我就那样粗鲁可怕吗?你年纪虽小,但看样子并不像胆小怯懦之人。如没有被我吓着的话,不妨过来看看我写的那些字,入不入得你的眼?”

大圭的坦率、热诚,像一缕春日的阳光,暖融了李贺初来乍到的生疏、矜持。他来到书案前,上面是幅墨迹新鲜的书作。字体苍劲,洒脱有力。落款是权璩。

大圭名璩姓权,太常卿权德舆之子。因为父辈关系,权璩与杨敬之自小相识,成人后,志趣相投,交情甚厚。两人均于元和二年进士及第。权璩善书,敬之善文,被誉为京城双才子。

李贺立于案前,细细观摩。缕缕墨香沁人心脾,使人浑然忘却尘世的烦恼。他由衷赞道:“真是好字,令长吉眼界大开。”

“都言长吉歌诗出众,文辞奇峻。今日难得一见,竟不提诗,只是奉称大圭,让人好生失望。”循着话声,李贺扭头看去,卧榻上一位姿容清俊的粉衣人,斜倚着,手中一把小巧玲珑茶壶,似乎还冒着氤氲的热气。他睥睨着李贺,嘴角带着一丝蔑笑,懒懒地说。

杨敬之见状,起身走到那人跟前笑道:“孔昭弟,你只顾坐这儿喝茶,怎知长吉不作诗?你倒先作一首,起个头,长吉按你要求再作,可好?”被唤作孔昭的粉衣人,只得站了起来,长身玉立,声音朗朗。走到李贺面前,眯着眼上下打量,却是一句话都不说。末了,才又哈哈笑道:“刚才不过戏言,如心胸豁达之人,自不会往心里去。”杨敬之接道:“那是自然。不过,你还是先作一首吧,让长吉也领略领略什么是‘三头’!”

孔昭阴下脸来,故嗔道:“茂昭兄取笑了不是?制科还没开考,到时敕头不知花落谁家,怎么就‘三头’了,叫‘二头’还差不多。”众人听言,不禁抚掌大笑。权璩说:“也好,先叫他‘二头’。再过些日子,他要再考个宏词敕头,我们就得叫他‘张三头’,现在,赶紧多叫几声‘张二头’吧!”众人又大笑。

李贺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刚才被他诘问的窘态不觉消去。

孔昭姓张名又新,因曾连取京兆解头、进士状头,又大有希望荣登制科敕头,所以众人给他起了外号“张三头”。听着虽俗,却让所有的士子心生艳羡,难以望其项背。

见杨敬之有意抬举自己,张又新也不推辞,说道:“长吉自东都来,对牡丹自是熟悉,我先作首《牡丹》如何?”说着,不等众人反应,便自顾自地吟道:“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吟罢,众人拍手称好。

“长吉,该你了。”杨敬之对李贺充满期待。

“何须重作?长吉,把你那首《牡丹种曲》拿给他们。”沈子明边说边亲自动手,替李贺取出卷轴,展开,大声朗读起来。

杨敬之啧啧赞叹,张又新睁大了眼睛,权璩不甘落后,大笔一挥,一幅绝世的书作出现在众人面前。

从杨敬之家出来,走在通往兴安门的街道上,沈子明和李贺正遇宪宗前往通化门监斩李锜。李锜本以宗室之亲为镇海节度使。镇海是浙东门户,西连宁波、绍兴,偏居一隅,富甲一方。但李锜并不满足,贪婪的胃口时刻大张着,常常想恃强自重,与朝廷平起平坐。宪宗忍无可忍,派兵攻打镇海,将李锜擒获,并亲到长安兴安门监斩之。

对于李锜的事情,李贺曾有听闻,但并未放在心上。今日无意撞上,除了震惊,更多的还是悲叹,曾经多么不可一世的贵胄,竟沦落到如此耻辱、如此可悲的境地。

大概因其兄为节度使,沈子明竟有种兔死狐悲之感。“既然今日碰上,你我就送他一程,也算是一种自我警示、镜戒。”沈子明对李贺说道,语气中流露出悲戚的意味。

两人一路感慨,一路被人流裹挟着往前走。到了兴安门,皇帝下辇,罪臣下车,一个高高在上,一个披枷戴锁。由于无意中占据了一个有利位置,沈子明和李贺得以近距离目睹了宪宗李纯和罪臣李锜最后的谈话:

“朕待卿不薄,卿何以反?”

“臣初不反,张子良等教臣耳。”

“卿为元帅,子良等谋反,何不斩之,然后入朝?”

李锜无言以对,宪宗不再犹豫,将李锜及其子腰斩之。鲜血迸溅,欢呼雷动,民众对叛臣贪官的仇恨、怨气被宣泄出来,百姓对新帝的热望与拥戴被激发出来。

李贺不能不被这样的场景所触动,不能不被这样的时刻所振奋,他热血奔涌,激情澎湃,提笔道:

上之回,大旗喜。

悬红云,挞凤尾。

剑匣破,舞蛟龙。

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庆雷齐坠地,

地无惊烟海千里。

(李贺《上之回》)

斩杀李锜,将宪宗削藩的大幕彻底拉开,也彻底显示了宪宗削藩的决心与力度。那些曾经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随时揣着割据之心的强藩大镇害怕了,胆怯了,坐不住了,纷纷上表,请求入朝。

九、春关

元和三年(808)的春闱,在春寒料峭中开考。

这天早上,李贺起得很早。因为卯时就要开考,所以官街鼓敲响的第一下,他就带着收拾妥当的考试用具出了门。巴童挑着个担子,一边是个食盒,里边放着今天一天的饭食、茶水与餐具;一边是个竹筐,里边放了热饭用的木炭和照明用的蜡烛,以及其他一些杂物。

大街上,行人匆匆。细看,大多是考试的举子。

考试地点设在尚书省南部的礼部南院。因为路程不是太远,李贺到时,天还没亮。而贡院外,已是人头攒动,举子云集。有的仆从如云,似闲庭信步;有的孤身一人,陪伴他们的只有手提肩挑的一堆物什。但不管怎样,他们脸上的表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对功名无比热烈的渴望与企盼。

贡院四周筑起了高高的篱墙,重兵把守,水泄不通。包括李贺在内的数千名举子,拥挤在贡院门口,焦灼而安静地等候入场。

过了一会儿,天蒙蒙亮了,礼部派专差导引举子进入贡院,在朝见堂前,分左右两边站立,中间空出一条宽宽的通道,铺着红毯,一直铺到高高的朝见堂里。朝见堂前,是地方州府进贡的土特产品,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东边的天空,彩霞满天,祥云缭绕。太阳就要升起了,举子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与激情。

这时,两匹快马飞驰而来,随即,两队御林军进入贡院,分列在朝见堂外。难道皇帝要来参加朝见仪式吗?人们猜度着,向外张望。果然,时候不大,皇帝的仪仗辇御出现在大门口,一个冠冕堂皇的人,大踏步走上了红毯。有司高喊:“跪——”数千举子,訇然仆地,麻衣如雪,蔚为壮观。

李贺将头深深地低了下去,前额几欲触地。他不是在参加仪式,而是发自肺腑地顶礼膜拜。在这种宏大肃穆的气势中,他的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励。在这种惊心动魄的场景中,他的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此时此刻,他是那么真切地触摸到了诸王孙身份的高贵。他为这种高贵,发自内心深处振臂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阵拍打衣衫的轰鸣声,把李贺拉回现实。抬头望去,身边只有麻衣无边。红地毯、黄龙袍、御林军都已不见踪影。

引导专差大声吆喝着,数千举子听口号,分若干群,依次入场。李贺所在的群体是最庞大的一群。四千多的举子,参加进士试的居然占了四分之一还多。

入口处,礼部胥吏凶神恶煞似的大声呼唤着举人的姓名,验看着文书,搜索着衣服,检查是否有假冒者和私带违禁之物。一经发现,便会立刻毫不容情地驱逐出去。但士子毕竟是士子,不同于贩夫走卒,他们恃才傲物,恃才放狂,有极强的自尊,有强烈的人格尊严意识。平卢军节度巡官李勘举进士,入场时遭到礼部胥吏大呼其姓名。心高气傲的他不堪忍受此般屈辱,愤而离场,径回江西。

终于,李贺通过检查,进入贡院,坐进那方一席之大的格子间。此时,已是辰时,太阳已完全升了起来。绚烂的光芒洒进廊间,竟有了一丝暖意。尽管身下是张冰凉的苇席,尽管握笔的手有些冷痛,但内心的热望,却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为他驱除着早春的寒冷、紧张的情绪。

第一场,考的是诗赋,正是李贺长项。他长长吐了口气,浓墨重笔,力透纸背。

三场俱毕,已是第三天酉时。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走出考场,李贺的内心却升腾着希望。

等待放榜的日子,他哪里也不去,就在院子里转悠。因为他相信,好运会降临到头上,他怕他不在家,错过好消息叩门的美妙时刻。沈子明也是捏了一把汗,陪着李贺在家等候佳音。沈府的条件不知比十二兄处好了多少倍。食宿倒还罢了,关键是沈子明蓄养的一班歌伎,在长安城很少有超越其上的。时为翰林学士、左拾遗的白居易经常来往于沈家,美人、美酒,常常让他醉不思归,诗兴大发。

但是,这一切对李贺来说,似乎并不具有诱惑力。他每天从书斋到院里,从院里到卧室,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看院中那些树的身上。一边看一边等。等来了春风似剪,剪出了柳叶如眉;看来了春风似雪,染出杏花一树的琼瑶。而那些老榆树、老槐树不解风情,春已过半,它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清贫与固执,淡然笑对柳的不解、花的调笑。

终于,漫长的十几天过去,贡院东墙下张贴的进士榜中李贺的名字赫然在列。在看到自己名字的一瞬间,李贺的心像被什么东西重重地砸中了,不能跳动,不能呼吸,天地万物都停止了运转。

长安的春天是属于新科进士的。从相识宴、闻喜宴到樱桃宴、牡丹宴;从月灯、佛牙到打球、蹴鞠;从杏园探花、雁塔题名到红笺名纸游谒风流薮泽平康里,新进士们无日不宴,无日不饮,无日不欢。

李贺进士及第,韩愈自是欣喜不已,特地从东都赶到长安,召集在京的门生相聚,为李贺及其他几名新进士庆贺。此时,韩愈又改授国子真博士。职级略有提升,生活依旧清贫。

那天,天气十分晴好。惠风和畅,空气清新。听说位于通善坊杏园的杏花开得如痴如醉,韩愈便提议到杏园去,一边饮酒,一边赏花。他也是个性情中人,爱诗、爱花、爱酒。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使他轻易不敢开怀畅饮,放声歌唱。然而,这天,面对早春的清新,面对“新莺”的笑靥,他不能不开怀地笑了,开怀地饮了,开怀地唱了。

满树的杏花,被欢声笑语所醉,随风飞舞,悄然落下。行人的衣上,丽人的髻上,无不沾了片片的雪白,淡淡的花香。

同类推荐
  • 踏足火星:伊隆·马斯克传

    踏足火星:伊隆·马斯克传

    这是一本可能会让你改变整个人生观的传,主人公是一位神奇的创新者、天才工程师以及改变世界的人。那么,谁是伊隆·马斯克?
  • 慈禧统治下的中国

    慈禧统治下的中国

    《慈禧统治下的中国》是英国人约翰·奥特维·布兰德和艾特豪德·拜克豪斯合写的慈禧传记。布兰德是当时的《泰晤士报》记者,而拜克豪斯出生于英国一个金融世家。由于两人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与上层人物多有接触,并阅读过部分“宫廷秘档”和私人信札,因此书中对官场生活乃至“宫闱内幕”,都有着比较详尽的记述。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 参军

    参军

    莫言军队服役21年,这是他从成长到成熟,文学创作从起步到走向高潮的最重要的时期。过去的莫言研究,实际上是他的创作研究,关于他小说世界之外的人生故事基本没有涉及。对一个经典作家来说,不把他的人生故事与其文学创作相互参照,加以对读,这种研究其实很难真正展开也无法深入下去。或者说过去的莫言研究就其思想和文学创作而言,除创作技巧和方法外,基本属于宏观史观范围,并没有重视到微观史观的问题,而我所说的微观史观,就经典作家研究而言,就是他的家世研究。直白地说,就是弄清楚他是怎么一个人的问题。
  • 为人生加速:福特自传

    为人生加速:福特自传

    与其他企业家不同,亨利·福特有着工程师和商人的双重身份,他既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也是著名的汽车工程师。也正是基于此,他拥有与众不同的商业理念。
热门推荐
  • 恶魔小组(第1部)

    恶魔小组(第1部)

    俊锋、月玄、鹿川和西贡是四个性格迥异又各有所长的帅哥,自称“恶魔小组”。几个人,除了妹妹俊冰外,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叼着根烟,狂傲不羁地走在校园里。哥哥俊锋走在最前面,一头金黄的头发像是整个组织的旗帜一样高高后甩着,昂首走在前面引领着众人。妹妹俊冰就在他的右手边,眨着一双芭比娃娃的大眼睛。在横焰高中校园里,四人既是众多女生追逐的对象,又是众人所恐怖对象……
  • 红杏出墙记8:恰逢对手

    红杏出墙记8:恰逢对手

    讲的是一个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江南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语言流畅自如,灵动传神,体现了作家高超的技巧和天赋。
  • 最遥远的星星

    最遥远的星星

    夏雪推开会议室的大门,屋内静了静,数十双眼睛看了她半分钟,弄得她很不好意思。会议室里坐满了全世界顶尖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核工业学家,作为一名候补宇航员,她对能进入会场很激动,但也很纳闷,为什么要我到这里来?“嗨。”一个熟悉的男声在她背后响起,夏雪转过头去,NASA联络官戴夫满脸严肃,“谢谢你能来。”夏雪点点头,整个会议室又开始沸腾起来,英文、德文和意大利语交织在一起。
  • The Women of the French Salons

    The Women of the French Sal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满的二十四小时

    老满的二十四小时

    老满遇到“坎儿”了。按他自己的形容是到了“欲渡黄河冰塞川”的境地,至于长风破浪会不会有还真不好说,就目前的形势来讲,就凭局长在办公室大吼你还想不想好这话,就把老满期盼的前程似锦,一条笔直溜光的大道,设了危险的荆棘。这不能不让老满听完局长这句话,开始一阵阵地惊悸,一阵阵地打冷颤,一阵阵地出汗。说实在的,他没有不想好的胆量也没有不想好的勇气,他想好,做梦都想好,所以对于能给予他好的局长可以说言听计从。有人私底下议论他,贬他,损他。
  • 逆时针旋转的树

    逆时针旋转的树

    孤单更容易被孤独吸引,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感同身受,哪来什么相濡以沫。茫茫人生,如同荒野。而这种人就好像在寻找两种极端的美好一样。充满了触目惊心的压抑和喷薄欲出的野心。他们总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们之间的磁场总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两个人总是能在那般特别的时候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或许有的东西根本不能解释。而那些相似的片段真的就很偶然就这么结结实实走进了一个人的内心,轻盈而又简单。或许在多年以后,想起来心里还是会盛满感动。这样的孤独让人有一种凄烈的美,让人觉得风花雪夜都不比与良人共朝夕,这样的孤独在本质上给人一种向上清澈的力量。就好像朝天椒一样,蓬勃而向上。
  • 伊藤老人的小屋

    伊藤老人的小屋

    鹿儿岛市城山町,正如其名所示,这座城市位于城山东侧一带的山坡上,是一座历史古城,西南之役时,西乡军曾把这里作为抵抗官军的最后据点。如果登上城顶的展望台的话,那么市区街道和樱岛的风光都可以尽收眼底,所以,这个地方一年四季总是有很多游客和市民前来观光,常常热闹非凡。离开车行道不远,能看到几栋靠在一起的古老民宅被深绿色的树林所包围着,这里地处偏僻,环境幽寂,因此能够幸免于战火的洗礼。伊藤丰吉战前就在城山的山脚下建起了房屋。他的妻子早在十年前就去世了,独生女儿出嫁之后,他便靠给旅馆打杂维生,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到现在。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中)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中)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中)》主要内容包括:混乱中的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盛世时代——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和民族政权并立——辽宋夏金元;空前集权与走向没落的帝国——明清四部分内容,从中能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 弃女归来很倾城

    弃女归来很倾城

    夏仲春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女孩儿才被亲生父母遗弃的,直到十三岁那年被歹人绑架,她才得知自己第九代“洗女”的血淋淋的残酷事实......入V啦,希望喜欢的小伙伴能继续一起愉快的玩耍新开现言《大事不好,霸总变二哈啦》,小伙伴们快来围观
  • 红楼幻梦之天上人间

    红楼幻梦之天上人间

    读红楼,常感意难平,以手中拙笔,抒胸中块磊,纵横天上人间,也要给林妹妹一段不一样的人生!说什么天意如刀,不过是几个糊涂家伙的一场争斗…那神仙一般的人儿,怎忍心让她泪尽夭亡。纵有那天命难违,我也要逆天改命…她,林黛玉,万年寂寞里唯一伴我的一抹绿色,我保定了,那怕为她颠覆了这三十三层天,杀尽满天神佛…他,天界最神秘的仙人,为救我,不惜倾尽热血,为护我,不惜与天为敌,这份深情,又岂是滴水恩之比。为他,我愿舍弃一切,只为跟他并肩,天下地上永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