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3600000013

第13章 金岸汇民生(1)

大河魂魄,浩浩浪涛。

俯视高天的光芒,亲一亲脚下的厚土,从岁月深处,走近衣食父母的“大民”,走进数千年国运求索的每一个生命章节,感悟高天与厚土的凝重:民,始终是国家的基石!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百姓,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源。自古以来,民生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

民生无小事,处处显真情。

“黄河金岸”,以民生为大,以民生为要。

民生改善,绝非是一种姿势,绝非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浩大工程。

移民创业脱苦“海”,绿色屏障解忧愁,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高亢激越,坦荡如涛。

沧海横流,流过秦时明月汉时关;金岸民生,汇入伟大民族复兴梦。

直面民生处处诗,塞上黄河汇幸福。

移民新歌

2012年3月8日。

宁夏灵武市郝家桥镇狼皮子梁移民新村。

下午4时许。这里鞭炮声震,鼓乐齐鸣。

随着一列长长车队的到来,狼皮子梁生态移民安置区迎来了它的首批主人。

崭新的房舍,蓝色的房顶与红色的房顶交相辉映;

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捷;

水电设施配套,太阳能热水器、暖炕等生活基本设施齐全;

……

看到这一切,从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泾源县搬迁来的100多户移民,个个喜形于色。

到这一年的3月底,先后自泾源县大湾、泾河源、六盘山等7个乡镇11个行政村,搬迁来生态移民1006户。

“狼皮子梁这地方半年前还是流动沙丘。如今,万余亩沙滩地上建起了配套齐全的移民新村。”郝家桥镇党委书记杜镇华说。

狼皮子梁,与毛乌素沙漠接壤。宁夏“黄河金岸”战略实施后,让这里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建设者们将落差3米至10米不等的流动沙丘夷为平川,又从5公里外的平原地带挖来黄土,以平均20多厘米的厚度覆盖在地表层,滴灌带管密布在移民新村,总长度达4100公里,将涓涓黄河水浇灌进新开垦的土地,淌进移民新村每家每户。

何止是灵武有移民新村?人们发现,在宁夏平原的许多地方,也都崛起了一处处移民新区,安置了一批批的新移民。

3月26日9时,历经10个小时的旅途,201名劳务移民分乘5辆大巴车,从固原市原州区抵达石嘴山市惠农区。但是,21岁的原州区寨科乡刘沟村村民李维银却毫无倦意,因为他即将成为有工作的城里人。

在警车的引导下,大巴车缓缓停在惠农区文景广场,工作人员随即给移民送来早餐。吃完早餐,201名移民分别换上各用工企业的工作服,参加石嘴山市惠农区2012年原州区籍新市民安置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李维银的话道出了新市民的共同心声:“感谢政府,让我们走出大山,帮我们就业,我们一定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中午,这批新市民集体吃过饭后,分别乘车前往8家安置企业。李维银等69人被安置在新日恒力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到企业后,就搬进了职工公寓,公寓干净整洁,床、被褥等生活用品齐全。”李维银说,不久我们将搬进惠农区为新市民盖的移民新居。

当晚,新日恒力公司还为新市民举行了欢迎仪式。李维银说:“感到非常幸福,企业将对我们进行3个月的带薪培训,我一定会努力提高技能和素质。”

4月16日,青铜峡市举行同兴村生态移民搬迁欢迎仪式,首批858户3600余名来自同心县田老庄乡的回族群众,开始陆续入住生态移民新村。

……

2012年的4月。“塞上江南”,和风吹拂,春暖花开。

在这美好季节里,宁夏平原川区一批又一批移民新村陆续竣工,宁南山区的一批又一批移民充满憧憬,踏上新生活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2020年,确保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宁夏,作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能否如期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面对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宁夏的领导者们不容回避。

宁夏的地区差异大,北部号称“塞上江南”,中南部则“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西海固则是“苦甲天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宁夏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移民:

“吊庄移民”。

“插花移民”。

扬黄灌溉工程大型移民区。

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工程。

……

然而,直到2010年前后,西海固还有105万多扶贫对象,占宁夏总人口的六分之一,特别是仍有35万人处于极度贫困状态,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矛盾异常突出。

在国家级贫困县西吉县西沟村,居住着192户人家、860多口人。多年来,他们一直过着“种粮靠天、出门望山、吃水苦咸”的日子。姚永梅过去在娘家经常骑自行车。可10年前,她嫁到西沟村后,看到这里到处是坡坡沟沟的,就再也没有摸过自行车。

……

难道全国实现全面小康,宁夏要拖全国的后腿?

不行!

那么,发展的契机在哪里?

无疑,“黄河金岸”的打造,为宁夏移民脱贫带来了新的希望。

2011年,宁夏的决策者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利用打造“黄河金岸”的契机,在5年内将中南部山区35万贫困人口搬出来,并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这样,宁夏实施了生态移民攻坚工程。当年,就累计完成投资26.73亿元,搬迁安置3万移民群众。

2011年4月12日,在全区生态移民动员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话语坚定:“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战略,就是要让山区人民共享和谐富裕新宁夏的成果,确保宁夏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这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张毅表示:“我们必须结合宁夏的实际,打好一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役’。”

宁夏进一步提出新的思路:“山川统筹一盘棋,两件大事一起抓。”即:

以引黄灌区为基础,将川区和山区的发展统筹考虑,加大力度将最贫困地区的人群转移至引黄灌区,移民迁出区300万亩土地全部用于恢复生态。

安居才能乐业。为安置好移民,宁夏全区总动员,建设了274个移民区。

在青铜峡市,广武生态移民安置点和甘城子葡萄基地,按照生态移民1户1套房,人均1亩水浇地,户均1座养殖棚,人均1头奶牛,1户1个岗位;劳务移民每户1套房,每户承包葡萄园50亩至60亩,就近到企业打工,户均2个岗位,有条不紊推进移民接收安置。

一批从移民中选择培训的青年妇女,在葡萄基地上岗“实习”;一些具有种养经验、建筑施工手艺的移民,开始在饲养场、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工业园区务工,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宁夏所有开建移民住房统一按一次性规划:

每户54平方米标准建造。

调整和开发出4万亩农田。

农田水利、道路、造林绿化等配套。

养殖园区、供电工程、农村新能源等设施齐全。

村部、学校、农贸市场、垃圾压缩中转站等公共服务皆有。

……

走进灵武市郝家桥镇泾灵移民新村,我们发现,这是一个从2012年3月新建的移民村庄。这里的村民,是分7批从西海固的泾源县9个乡镇15个村搬迁而来的,共有1128户7303人。

泾灵新村总面积15174亩,共建有移民住房1440套,计77760平方米。村子分为南村和北村,回汉移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这里建有供排水、卫生厕所、太阳能热水器等配套生活设施;

这里有日用百货农家店、农资店、商业街、商贸市场;

这里南北两村各有村部、卫生室和广场等村级活动场所;

这里建有1600多万元的标准化幼儿园和完全小学。

而这里的同步规划更是耐人寻味。

当地考虑到移民的产业发展,将移民安置与当地的长枣种植、羊绒加工、山草羊养殖等优势产业相结合,实现了移民安置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在灵武市,移民们拿到的不仅仅是住房的钥匙,还有另外“两把钥匙”:

一把钥匙是安心居住、幸福生活;

另一把钥匙是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走进67岁的老农民宋兴奎的新家。他的新居宽敞明亮,窗明几净。虽然是在晚年离乡背井,但他毫无悲戚之状。他这个新家有54平方米,是防震的,有上下圈梁,由于有政府补贴,他只出12800元。他认为,这比在老家居住的土木结构的房屋可要漂亮、安全多了!宋兴奎在老家的村庄有213户,这次是全村一户不落地全搬来了。那里的房子都拆了,地也不种了,空出的地全部种草种树了。

回忆起老家的生活,宋兴奎不堪回首:“那里不仅生活困难,连吃水、走路都困难。孩子上学、到医院看病也都不方便。”

而说到现在的生活,老人马上喜笑颜开:“党和政府不仅为我们盖了新房,还为每口人分了一亩温棚、一亩枣园,为每户建了养殖棚,还把柏油路通到村里,把学校和幼儿园建到村里,生活上有问题,有人帮助解决,生产上有问题,有科技人员指导,我们没想到的事,党和政府都为我们先想到了。”

在泾灵新村,不仅有整齐美观的村容村貌,还有一个加工厂,许多刚刚搬迁来的移民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产业工人。

村里所有中青年妇女,都轻轻松松地在本村就业了。上班的地点离家只有几百米。她们穿上统一的工作服,按时上下班,既挣了钱,又顾了家,啥事也没耽误。

原来,按照当地政府的科学规划,当地实力雄厚的中银绒业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在村里建了羊绒制品加工厂,仅此一项就安置了1000多人在家门口工作。

走进车间参观。在这个宽敞、明亮、气派的羊绒制品加工厂里,我们看到几百个女工,正在紧张地工作。这些曾经是一脚泥土、一手老茧的农村妇女,现在都坐在车间里各自的操作台前,加工羊绒制品,看她们自信而熟练的技能,很难让人将她们与山区妇女联系起来。

在泾灵新村,移民们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都极为方便。

是啊,拿到了“两把钥匙”,泾灵村的移民们怎能不安心?

……

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但当你走进宁夏“黄河金岸”的移民新村时,这些顾虑就会自然迎刃而解了。

在灵武市狼皮子梁生态移民安置区,34岁的马福广住进移民新村的第一天,他和乡亲们一早就到村部广场上集合乘车。

“我们要去看看政府给准备的培训基地,听说那儿教养殖和种大棚的技术呢。”马福广兴奋地说。

新家的房子干净漂亮,通了自来水,装上了太阳能和“户户通”卫星锅,比老家的强百倍。但是,住进去之后还是担心了一宿,原来种的地没了,再能干点啥?

在实用技能培训基地的设施大棚里,马福广听说灵武长枣一斤能卖到80多元,立刻来了精神。“这枣树挂果咋样?”“一座棚需要多少钱?”他围着技术员仔细询问。

在他的老家泾源县泾河源镇,由于干旱少雨、生产条件差,农民只能种些小麦、土豆和大豆,一年下来,最多也就能收入几千块钱。现在,他最想种的就是大棚长枣,如果政府能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扶持,自己肯吃苦不愁挣不上钱。

“老家山大沟深,气候不好,吃水要到两里远的地方去挑,每天最少一担水。买东西要走10里山路,30多里川路。现在方便得很,家门口就把什么事都办了。”

“在老家,出了门全是大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这里就在黄河边上,交通环境好,气候好,经济发展快,生活环境比老家好得多。”石嘴山市平罗县红崖乡红翔新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琦,从隆德县山河乡地湾村搬迁过来,说起移民新村的生活变化,脸上满是喜悦之情。

现在,李琦经营着一家小卖部,一个月收入3000余元,妻子马婉莲在银川一家建筑工地做饭,月收入2000多元,一家四口人的生活过得和谐美满。

红翔新村移民们因搬迁而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移民卜海军今年58岁,家里养着几只羊,种了一栋小拱棚,还在一家治沙公司当护林员。他说:“要是在老家,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哪里会有这样的机会去挣钱,只能待在家里。听说五堆子今年又在搬迁生态移民,从心底里希望老家的人搬到这个地方来。”

红砖墙,蓝屋脊,绿铁门,石板栈道。坐落在永宁县胜利乡杨显村的几十栋移民新居分外抢眼。

走进B502号院落里,男主人张凤山热情有加。

“你们看,政府给我这54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怎么样?电灯、电话、有线电视,应有尽有!”家住西海固张易镇石咀村的张凤山一家,是宁夏首批的生态移民。

张凤山还特意告诉我们,他有个重度残疾的表弟,以前在家待业,没有经济来源,现在吴忠市厚德园区的一家企业里上班,一个月能拿到2300多元。

张凤山和他的表弟,一个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一个是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这一充满幸福的变化,怎能让他们不感动?

……

上述这些移民生活的巨变,仅仅是宁夏大规模实施生态移民的一个缩影。

在宁夏连续数日的采访,曾多次走进“黄河金岸”的不同移民新村,发现这些新村都有一个令人欣喜的共同现象:

移民新村,就是移民们幸福生活的起点和舞台!

这些新村,不仅村容村貌美观,通了水,通了电,通了柏油路,通了有线电视,也通了宽带网。村民们还普遍用上了太阳能,有许多村落还实现了道路硬化、环境绿化、美化。

同类推荐
  • 爻爻斋闲话

    爻爻斋闲话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要描述画家云巢和文涛夫妇二人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兴味盎然而不失天真,偶有机锋透露,却随性流出,如胸臆直抒,毫无雕琢痕迹,其中的闺房之乐,颇可谓当代《浮生六记》。书中所描绘的画家生活,关注植物,关注动物,关注天气,关注艺术,无市井气,无呻吟病,一任率真洒落,不计利害得失,远离都市的喧嚣扰攘,全然一片沉静的自得生活,在《浮生六记》式的闺房之乐外,又飘散着陶渊明式的田园清新之风。对忙碌拥挤的当代人,不啻为一泓洗濯心灵的清泉。
  • 旷野独骑:一个铁血骑士的十年传奇

    旷野独骑:一个铁血骑士的十年传奇

    全书讲述了年过半百的罗维孝十余年的骑行经历。从雅安到青藏高原,从青藏高原到祖国各地,最后独闯异国他乡到达法国艾斯佩莱特市。
  •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惊险、历险故事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还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
  •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为丛书之一,对当前文学症候作了深入的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最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
  •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全诗选取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许多重大或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吟唱对象,约有数百位人物相继登场,或主或次,或详或略,或独立成篇或相携亮相。约有数百件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或文化或科技等各方面重大重要或作者认为有必要叙写的事件纳入其中,共襄情的盛举,共织歌的经纬,共同演绎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故事。
热门推荐
  •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公假正经

    老公假正经

    医院,来往的人,一个个无不是身边亲人陪伴,一个个温声絮语,好不融洽……施小小独自落寞的上前登记,快速的填好自己的姓名之后,又在后面的一栏上面填上了:孤儿。检查完毕。医生推了推鼻梁上那架大黑框眼镜,冷漠的说道:“毒素太重了,要尽快住院查看,怕是以后都没办法进行正常的夫妻生活了……”“没关系……”施小小扯了扯嘴皮子,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那会有生命危险吗……
  • 洛基异闻录

    洛基异闻录

    这是复联三之后无数平行世界的其中一个,在这里,我们还有希望,谁都不会死去。洛基——诡计之神,假死过很多次,只是这一次的假死计划出了点问题。眼下只能从零开始找回记忆和能力,在被灭霸清洗了一半人口的宇宙中活下来,找到反败为胜的火种。IDOWHATIWANT!
  • 行走社会100诀

    行走社会100诀

    1部值得传世的经典着作;100条社会生存的必备法则该怎么在社会上行走,才能够平安稳健?有没有什么样的行为准则,能够立足社会,永保不败?《社会行走100诀》的作者李赫,以其犀利的文字,将社会行走必备的观念、行为准则,以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原则做了十分详尽且精准的剖析,甚至还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心态。这不是一本教人诈术的书,书中也没有取巧、投机的行为和心态,书中的100条法则,不但条理分明,且字字珠玑,即便是充满人生哲理的书,在作者的笔下,也仍然处处透着恒常不变的智慧,是一本值得传世的智慧之书。
  • 剑破灵界天

    剑破灵界天

    剑心之无上,破碎顶穹苍,灵气幻化罡,界域亦沧桑,天道却昭彰……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杨贵妃,天生尤物,也是盛唐衰败的见证人。她丰腴诱人,堪比云雨,仿佛枝头摇摇欲坠的葡萄,既甜美又香醇;她醉酒迷花,娇羞动人,集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是有着羞花之容的千古美女杨玉环。本为王子之妃,之后,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绵绵遗恨情未了,萧墙之祸已蔓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宛转娥眉杨玉环》从杨贵妃的出生谈起,对她的一生做了详尽的描述。全文语言生动活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形象丰满体态丰盈的杨贵妃。
  • 迷宫中的恋人

    迷宫中的恋人

    对于这些命运交织的爱的命题,关于背叛,伤害,信仰,守护,自我,他人,过去未来,记忆与遗忘,原谅,宽宥,救赎,重建,等到它们像一颗一颗巨石,真实地砸向我,像巨斧,真正地从后脑把我劈开了,我倒地不起,我以为我完蛋了。后来,我才又逐一地,奋力拨开身上的落石,积尘,真实地感觉到,我必须响应,回想,理解,答复,求助,那些迎面而来,将我拦腰折断的巨大提问。——陈雪。作者在自传体小说《附魔者》出版后,生了一场大病,然后伴侣离开,生活陷入混乱。本书是作者的复出之作。作者以疾病与爱情为主题,以31万字的篇幅书写生死、爱情、命运和信仰,深刻地探讨了人性。小说以自传的叙述方式,将写作推向“自毁与自我创生”。
  • 爱上不婚帝王:魔女连若

    爱上不婚帝王:魔女连若

    她刚出生,本是魔君唯一嫡女,却面临父母双亡自己被诛杀的命运。号令天下的魔女,被变作一颗莲子,扔进污泥。她好不容易刚幻化人形,又被仙族云浅帝君的师父往丘拉着四处炫耀,“这是我家浅帝自己生养的娃子,漂亮吧。我家浅帝心理正常得很,不是不想结婚,是不用结婚都有这么漂亮的女娃娃,还结婚干嘛呀。”她无奈:帝君无所不能,男人竟也可以生孩子?她根本不是他生的好伐?!!
  • 童子经念诵法

    童子经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孽王爷,追妻忙!

    妖孽王爷,追妻忙!

    前世她是金牌杀手魅影,意外穿越,她成了名震天下的废物,并且克死爹娘,她不以为然,废物又如何,废物照样虐渣渣,揍得你没话可说,何况她有人宠啊!等等……还有人敢说她是废物,欺她、嘲笑她。“喂,你说怎么办”某男邪魅的一笑“怎么办……抄家伙……”她缩缩脖子“会脏了你的手,放灵宠吧!”遇上他,是她的劫,他说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是永远不变的诺言,但我想要的是生生世世,你在,我便在,你想要的,就算倾尽天下毁天灭地,我也会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