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3600000015

第15章 金岸汇民生(3)

在当地劳动就业局的组织下,白再福和村民们参观企业,走进企业用工招聘会现场,了解周围环境。

然而,一看不知道,细了解心里躁。随即,他原本立刻找活干的念头开始动摇了。

他看到,这里是工业地区,和山里不一样,凭体力一辈子都翻不了身,掌握技术才是长久之计。

挣钱养家还是先学技术?

白再福陷入两难,第一次彻夜失眠了。

看着儿子茶饭不思、忧心忡忡的样子,父亲白启成心里明白了。因为知子莫如父啊。

“这里到处都是活,俺和你媳妇到葡萄园打工,每天收入100多元,再加上地的租金和奶牛分红,糊口不成问题。你学点技术,以后总该让这个家变个样!”果然,父亲的态度,坚定了白再福学技术的决心。

在村委会主任白吉贤的带领下,白再福和其他25名村民分文未花,就进入村部专门为移民开办的挖掘机中长期培训班。3个月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后,白再福对挖掘机已能熟练操作。

培训班还未结业,就有个企业看上了白再福,并与他约定,一个月工资2800元。

这样,白再福心里的底气足了,致富的梦想也悄然升腾了。

“拿到资格证,找工作就有了保障,一期学员在家门口开挖掘机1个月挣三四千元,俺也行。”白再福自信地对人说。

他想,这次搬家为了买房子,媳妇把结婚时的金项链都卖掉了,自己挣钱后,一定要买条更好的送给她。

2012年,青铜峡同兴村共搬迁来生态移民858户3638人。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有1000多人在附近建筑工地、铝厂、制管厂、葡萄园打上了工,日工资最低的60元,最高的200元。像白再福这样,学到挖掘机、装载机、种植养殖的年轻人,就有近500人。

如今,走进宁夏兴隆镇秀屿新村移民沙进学家的新房,顿时会让你的眼睛一亮:

54平方米的新砖瓦房,红顶白墙,房顶由政府统一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厨房两间,支起了节能灶。簇新的院墙,配上绿色大铁门。“整个院子造价要10万元,我们花了1.9万就住进来了,如果靠我们自己,一辈子也盖不起。”沙进学得意地说。

说起如今的移民新生活,沙进学更是眉飞色舞:老母亲看病方便多了,离兴隆镇卫生院只有600米;两个娃儿上学近了……

然而,3年前,在西吉县后湾村时,沙进学一家过得日子可苦了。

那是一个仅有20多户村民的小山村。

山脚下一眼干瘦的泉水,是全村唯一的水源。村里人每天不管多忙,第一件事就是下山担水。

2003年,沙进学自己在院里挖了一口50米深的井,整整挖了三年时间。沙进学的老父亲活了81岁,一生没有出过西吉。老人把希望都投向了这片黄土地,一辈子的汗水都浇灌了眼前这片山梁。任凭外面的世界如何演进,大山里的岁月却一如往昔。

2008年,沙进学跟同村的村民到新疆摘棉花。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山,那次的出行让他见识了外面的世界。

那一次,沙进学惊呆了:这世界的差距真是太大了!俺们一直猫在山沟沟里,30多年枉活了!

在沙进学的人生记忆里,最让他痛苦的印记,就是辍学。

沙进学有一个军绿小书包,从一年级一直背到了初中,书包背面的布被岁月磨得光亮。13岁那年,沙进学上初中,学费每年35元。

第一年,是几个哥哥给他凑齐了学费。

可是,第二年开学,沙进学没法子了,家里仍然拿不出学费。

老父亲跟他说:“山里的娃娃,能识几个字就行了。”

从此,沙进学就与学校无缘了。

开学的那个夏天,沙进学坐在土坎上,望着上学的山路,整整哭了一个礼拜。从此,学校少了一个读书的少年,山里多了一个放羊的娃娃。

因为自己对童年辍学的经历刻骨铭心,所以沙进学自己有了娃娃之后,就痛下决心:不管自己怎么困难,也要尽一切努力,让娃娃们念书。

可娃娃们上学的路,还是20年前他走的那条山路。每天早上5时起床,走上一个多小时,才能赶到学校。中午,娃娃吃家里带的馍馍。晚上放学,则要再走上一个多小时山路到家。冬天天黑得早,放了学,家长必须要去接娃娃。一旦下了雪、下了雨,山路根本走不成,娃娃只好停学。

沙进学说:“吃水难、行路难、娃娃上学难。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穷,压弯了山里人的腰,也想过搬出去,但确实没有能力。”

2011年年初,得知全村都能搬到山下近水、近路的移民新村,全家人十分高兴。

沙进学说:“要不是党的好政策,我们可能还要在山里过很多年。搬出去,是几辈子的梦想,现在我们的梦想提前实现了。”

“山里住惯了,做梦都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到平川。”老母亲单秀英82岁了,她管山下的移民新村叫平川。知道要搬迁,她隔三岔五就催着儿子:“赶紧到平川看看,看看房子盖咋样了。”

如今,沙进学一家愿望终于实现了。他开始在致富路上又迈开了新路,先是自己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移民培训班,学开铲车,不但学费食宿全免了,还很快就学得了一技之长。

还有,他家的新家就在镇上,打工的机会多,自己在工地上拉料,一天100多元,既挣钱又能顾家……

如今的沙进学不同了,一天到晚精神抖擞,两眼炯炯有神!

2012年的7月18日下午。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村部办公室里。

村干部陈永东正在与村民柳登银攀谈着。

“你这双手咋跟染上了血似的?”看着柳登银红透似的双手,陈永东忍不住发问。

“给西红柿点花不小心弄的。”柳登银搓着手不好意思地回答。

“咋还连个点花都学不会呢。”陈永东开着玩笑,起身便要往柳登银家的大棚走。

“技术指导员刚来看过了,说俺点的没问题。这个大棚可真比家里的那40亩地难伺候多了。”

“你咋不说卖吊瓜挣多了,7000多块钱啊,已经展展地揣进你兜里了哩?!”

说到吊瓜,柳登银顿时来了劲。目前,和顺新村入住的298户1198人,均自彭阳县小岔乡搬迁来的。搬来前,柳登银曾来过这里三次。

第一次来,是在2011年的5月。“当时,房子门前没有路,到处都是沙子。”看到新家的模样,柳登银的心冰凉。

回村后,他虽然给村民做了正面宣传,但心里却想着谁爱去谁去,反正自己不搬。

当年6月底,柳登银第二次进和顺新村。

这一次,多少有些艳羡:温棚在阳光下泛着光亮,硬化路四通八达,一家一院干净整洁。尤其在吃过邻村村民种的吊瓜、欣赏银川美丽的夜景后,柳登银的心开始泛起涟漪了。

两个月后,柳登银第三次来到和顺新村。

“这次,技术指导员开始教俺们种温棚,共选了15栋,西红柿、茄子、辣椒、吊瓜啥都有,可一进棚脑子就蒙了。”柳登银说,从来没种过温棚的村民们光顾着看稀罕了,根本不知如何下手。

看他有点蒙,技术员就给了他一圈线、一把卷尺,从起垄、整平、盯直、拉管等基本功开始,手把手地教。近1周的培训,柳登银打心眼里喜欢上了温棚种植。特别是老师算的收入账,更是让他心痒难耐。

这次回去后,有60多户村民没等到10月份的集中搬迁,便提前跑了过来,柳登银便是其中之一。

“俺这棚西红柿估计能卖近万元呢。”比在老家种地数倍翻番的收成,让柳登银心里的信心十足,有时夜半醒来,也不忘穿上衣服到温棚里转一圈。

“老伴到林场打工了,一天75元,两个孩子一个在福建读高职,一个在彭阳念高三,这个新家俺主内。”从种山地的农民到种温棚的里手,柳登银笑着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小儿子能考上大学,那样就齐美了。

……

这些年来,随着“黄河金岸”的打造,越来越多的西海固人搬进了崭新的移民新村,直面未卜的人生拐点。

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就从最初的忧虑、迷惘,到现在的学技、谋生,并做着致富奔小康的梦想。现在,他们的梦想越来越多,越来越美。

移民故事之三:花儿,在春天里绽放

说起西部歌王王洛宾,宁夏人几乎都熟知他和“五朵梅”的故事。

1938年,王洛宾、萧军、罗珊等一路西行,途径宁夏的六盘山。在山下,他们幸遇上了大车店的女老板“五朵梅”。

这位女老板聪慧的额上,神秘地排列着五颗红色的胎痣,宛若盛开的梅花。“五朵梅”善良、质朴的心灵,感染着王洛宾的内心世界。

“五朵梅”为王洛宾做了一顿滋味特别的浆水面。临别时,“五朵梅”用一首歌谣为王洛宾送行。

走哩走哩走远了,

眼里的花儿飘满了,

哎嗨的哟,

眼里的花儿把心淹哈了。

走哩走哩走远了,

褡裢的锅盔轻哈了,

哎嗨的哟,

心里的苦痛重哈了。

……

那一刻,但见远远的六盘山巅上,王洛宾听见那女人凄凉哀婉的道别,顿时惊呆了:真挚、苍凉和博大!

揪心优美的曲调,深深拨动着歌王的心弦和灵魂,令他柔肠寸断,泪水盈盈。

音乐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后来,一锤定音的是塞克,他对王洛宾吼道:“去什么巴黎?你听听这歌,别走了!”

这歌谣,就是有名的“花儿”。花儿,是六盘山区人民在烦恼忧愁,在高兴或者无助的时候,抒发自己心灵感情的一种方式。

从此,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定情大西北,也铸就了他“一生坎坷一世歌,半边风雨半边晴”的传奇人生。

可以遥想,唱着花儿的“五朵梅”,是一位何等干练质朴的六盘山女人?

花儿,是西海固女人们的特殊人生情调,情到深处,就会深情吟唱。

如今,走出大山的西海固女人们,面对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岂能不纵情吟唱?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这是铭记在西海固大山深处女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一句话。

在她们既定的人生轨迹上,灶头、炕头、地头,孩子、汉子、老人,是她们人生的全部。

她们即使有再美的梦,也飞不出颓败的院墙。直到老死,不少女人也不曾走出山外看上一眼。

生态移民,像一缕缕春风,荡漾起了大山深处女人们心头的波澜,让她们的生命绽放绚丽的花朵。

她们跟随着自己的男人出了山,走出了祖辈们悲剧式的命运,走进了大千世界的新生活,深情地吟唱幸福的“花儿”。

走出大山的女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刚刚搬进移民新村,村里“冒”出了一个加工厂,她们就会当上产业工人。

在灵武市移民安置点泾灵新村,我们就看到了这个工厂。

原来,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划,当地实力雄厚的中银绒业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在村里建了羊绒制品加工厂,仅此一项就安置了1000多人。

26岁的移民、回族妇女马巧花就是其中的一员。

经过3个月的培训,她就与工厂签订了合同。小学没读完的她经过刻苦学习,还是把该学的技术都学到手了。

“正式上岗,保底工资是860元,剩下的多劳多得。”马巧花显得非常自信与满足。

2012年的7月23日5时20分,泾灵新村传出鸡鸣声。

马巧花的生物钟起反应了。她一骨碌翻身下床。随即,她打扫庭院,收拾屋子,做早点。

7时,她骑着自行车出门上班……

这些日子,马巧花就像上了发条的钟表,在新的轨迹上喜悦地奔忙着。

“为了能进厂,马巧花哭着跑来找我,把这份工作看得跟命似的。”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狼皮梁针织厂厂长金学林说。

这年的6月20日,建在移民们家门口的针织厂投产,并贴出了第三批招工信息。马巧花风风火火地赶去报名。

“工作人员让认字,可俺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呀。”面对考试,马巧花又羞又急,眼泪夺眶而出。“这么好的机会咋能丢掉!”

走出厂区,她立即打电话向有初中文凭的表姐求援,在表姐的“鼎力”相助下,马巧花冒名进厂,但7月初的测试再次将她刷了下来。

“小时候家里穷,上了7天学就因交不起学费回了家。现在好不容易有个工作的机会,又说俺没文化。其她女人能挣钱养家,俺咋就不行了!”被淘汰的马巧花心灰意冷,天天到厂门口转悠,看着开心的女工和漂亮的厂房,眼泪常会不争气地掉下来。

在西瓜地里蔫蔫地打了3天工,第四天,马巧花不顾家人劝阻,哭着跑进了金学林的办公室。

“给你3天时间,能跟上就留下来。”马巧花的坚持,打动了金学林。

“俺把心放到上面,就不信干不好!”从那天后,马巧花将自己的手机闹钟定在了早晨5时20分。

走进工厂的车间,马巧花将自己的头发染成了淡金色,用镶钻的发带挽成髻,盘在脑后,手指上戴着一枚玫瑰花形戒指,人也一下子变得精神起来。

马巧花的丈夫在外打工,她带着孩子和公婆住在一起。在老家,公婆种地她持家,每天到几里外的地方担水,还要给羊割草,一双青春的手却布满了老茧。

现在,全家搬进了54平方米的移民新房,房子被马巧花收拾得井井有条,十分整洁。房屋地中间的炉子上盖着一块花床单,被巧妙地装扮成小桌子,上面摆着3盆不知名的花儿,淡紫色的花蕊含苞待放。

对媳妇能进工厂,婆婆郑志秀非常高兴。

“在老家媳妇服侍俺,到这里俺给媳妇端吃喝。”郑志秀笑呵呵地说,老家的亲戚听说马巧花当了工人,都羡慕不已。

马巧花不仅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还利用业余时间上农民夜校。

马巧花说:“老师说,人跟花草一样,抓住点水分就要用劲长,这话像在说俺。”

她还说,厂里以后还要生产高端产品,再不学文化,肯定还会第三次被淘汰。

……

泾灵的移民新村,在针织厂上班的女工有150多人,她们中近一半人报名参加了农民夜校的中长期培训班。

看马巧花那脸上的笑容,是要吟唱动听的“花儿”了。

同类推荐
  • 苦菜花,甘蔗芽

    苦菜花,甘蔗芽

    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出来以后,在北京开了个读者见面会。有个女孩想问俺啥,她叫了声奶奶就哭了,一边哭一边说,说的啥俺没听清。她这么难过,俺觉得对不起她,就说:“孩子,看俺的书不要哭,不要流泪,事都过去了。要是没有这么多苦难,俺也写不出这本书来。”俺这辈子跟弹花锤子似的,两头粗,中间细,经历的事太多了。
  • 回味:沉默的风景

    回味:沉默的风景

    本书是以文化名城为题材的专题散文集,视野广阔,视角独特,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力求对游历的各个古城名城进行历史文化的还原,写出各个城市的个性、声色和味道,探求山水景色中的历史意蕴,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价值。
  • 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是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代表作,书名在印度语里的意思是“献诗”。这部诗集是他从已写成的众多诗集中选取精彩篇什,荟萃成的一件具有整体感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泰氏诗歌精华版或精选本。阅读这部书,对了解泰戈尔诗歌来说,大概会有窥一斑而知全豹之效。
  • 来自纽约的中国

    来自纽约的中国

    书稿为文化学专家、著名学者王海龙今年来的随笔精选集,包含“中国在纽约”“人类学及其他”“从彭城到纽约”“热议美国”“新说传统”五大部分,除了讲述自身的求学经历和治学心得之外,更是以较大篇幅讲述了作者对多位近当代历史文化名人的寻访和追忆,讲述了他们在纽约的不为人知的往事,如董鼎山、夏志清、徐志摩之子阿欢、项美丽、赛珍珠、老舍、叶浅予、宋美龄、张学良、李鸿章、华工丁龙等,在讲述了源远流长的中美交流之外,更突出了海外华人普遍而伟大的爱国心与乡愁。
  • 莫言小说研究

    莫言小说研究

    本书分别从莫言的小说世界、莫言的文学观念、莫言小说的叙事视角、莫言小说的身体写作、莫言小说与文学现代性、莫言小说的比较研究和莫言小说的文学史评价这七个方面对莫言的小说展开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热门推荐
  • 传说之下救赎传说

    传说之下救赎传说

    (耐心已被磨灭)(勇气开始畏惧)(正直逐渐扭曲)(毅力到达极限)(仁慈早已麻木)(正义不复存在)*你尝试呼救...*S...A...V...E
  • 清文精选

    清文精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置的房间

    重置的房间

    我用5分钟把房间整理好,接下来便打算离开。房间里没有多余的东西,除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就是墙上的一幅画,还有一口座钟。我的任务是将那幅画往右边挪动一下,将桌子和椅子靠墙放好,再将座钟的时针拨到6点整。其实做完这些连一分钟时间也不需要,但我不相信任务会这么简单,在真正动手之前,反复核对手上的图纸,确定没错之后才开始。这件简单的任务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 老狐狸经全集(上)

    老狐狸经全集(上)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对于没有掌握成功方法的人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每个人都会时常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等等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败。不论干什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都试图尽量避免失败或走弯路。《人生哲理枕边书(经典珍藏版)》正是你成功奔向自己理想、轻松而潇洒地生活的一盏明灯。
  • 阿曼达和艾米丽探险记(第一部):不能说的秘密之路

    阿曼达和艾米丽探险记(第一部):不能说的秘密之路

    当两个小姐妹开启暑假之旅时,并没有想到自己会踏上了一个拯救动物的奇妙旅程。阿曼达和艾米丽在狂风暴雨中抵达了白杨村,一进村就立即开始营救一只被急流卷走的小狮子狗。在拯救过程中,十六岁的阿曼达和老朋友恢复了联系,而她的妹妹艾米丽则结交了一个新朋友阿什莉。可是当阿什莉指责阿曼达偷窃时,他们的友谊遭受了严峻的挑战!两姐妹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冲突一触即发。就在这时阿什莉的爱犬格斯突然失踪,两姐妹才抛开心结,不顾自己的安危投入了搜寻行动。格斯依然杳无音信,两姐妹却被锁在了一个鬼屋的小壁橱里。全村人又开始另一轮紧急搜寻,依然一无所获,直到两姐妹的朋友戴维带着她们的爱犬玛芬加入了搜寻的队伍。
  • 那个白莲花一定不是我

    那个白莲花一定不是我

    一个强大的女外星人因意外和处境艰难的废太子身体互换。因为中毒,废太子变成了胖子,所以在身体换回来之前,暴躁的外星人只能顶着这具超重且废柴的身体,在诡谲的阴谋中一路凶残下去。而胖太子的苦逼日子,也被外星人扭转到了一个不可预知的方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撒旦倾情:邪魅总裁的烙痕

    撒旦倾情:邪魅总裁的烙痕

    十三岁,她被他莫名其妙地被收养,然后被打包放在礼物盒里送给他,以为是救赎,却是从此跌入地狱。在别人面前,是挂着招牌式,淡淡笑容的公主,而在萧家则是被关在别墅里。她努力地生活,努力地笑。十八岁,他修长的手指过处,衣片纷飞,撒旦再次降临,他亲手打开她的封印,带着嗜血的味道,手被匕首穿过,生日上带血而旖旎。他开始报复,她逃,他抓,她才知道,有一种逃亡叫做逃无可逃。那么就面对吧……隐忍多年,她破茧成蝶,以为逃开他的掌心。只是,她突然发现,一切不过是一个黑暗的阴谋,他竟然是……推荐我家亲爱的姐姐的作品:http://m.wkkk.net/a/270029/《王爷,别再逼臣妾了!》小棉裤
  • 水浒攻心计

    水浒攻心计

    一枚考古女汉纸,魂穿成了水浒平行世界里的……金莲妹砸。北宋朝廷摇摇欲坠,北方金兵大辽虎视眈眈,前有伏虎,后有恶狼。但这还不算最坑爹的……“嫂嫂,你下来,武松有话说”呃,当年梦中美娇娘摇身一变,成为混迹在【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之间】的女汉纸,新一代的开山怪???撩汉子,养妹子,占山头的日子很滋润。这种糙汉子的诡谲画风是怎么回事?---------起点独发,坑品好,日更,请放心入坑。感谢支持我的作品,也感谢支持正版阅读!
  • 我只有一个梦想:破碎的梦(一)

    我只有一个梦想:破碎的梦(一)

    她自认为正在通往成功之路上……16岁的娜塔莉娅·布什卡亚有一个梦想,唯一的梦想:成为有史以来最棒的芭蕾舞者。她为舞蹈而生,跳舞是她生活的全部。她倾尽全部精力只为获得表演艺术学校年末演出中的主角。然而……她能否如愿以偿?一周之内,娜塔莉娅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