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6800000015

第15章 《盛京疆域考》批注

清·楊同桂、孫宗翰輯

《遼海叢書》第七集之五冊

一、引《通典》《通鑒》而不用《史記》《漢書》等第一手材料,殊不可解。

[原文]「杜氏《通典·北狄敘》云:燕將秦開襲破東胡,卻千餘里。」(卷一第三頁第二行)

二、郡治在永平,大遼水所受諸水多在遼西郡,實為大誤。

[原文]「幽州:遼西郡注:治在今直隸永平府境……遼即大遼水,發源塞外,受水甚多,所受諸水多在遼西郡。」(卷一第三頁)

三、海陽,按肥如注:玄水東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陽。則海陽在濡水下游,不在前屯衛東。

[原文]「海陽注:今寧遠州前屯衛東。」(卷一第三頁)

四、陽樂不得在海陽西。陽樂故城在綏中縣北古城寨,六股河右岸龍王山前。

[原文]「陽樂注:今寧遠州前屯衛西。」(卷一第三頁)

五、交黎為夫黎之誤,即後漢之夫梨也。

[原文]「交黎注:今義州境。」(卷一第四頁)

六、信按:漢志文例各郡首縣為郡治所在,則且慮應在奉天境內。他如柳城、新安平、臨渝、文成、賓從也尚待研究。

[原文]「且慮、新安平、柳城、令支、肥如、賓從、文成、臨渝、累以上九縣非奉天境,從省。」(卷一第四頁)

七、郡治在州北七十里,大誤。

[原文]「(西漢幽州)遼東郡注:治在今遼陽州北七十里。」(卷一第四頁)

八、應在遼河東,三國時曾同高顯改屬玄菟。《水經·大遼水注》自塞外東流直遼東之望平縣西,屈而西南流,經襄平縣故城西,皆為在遼河東的鐵證。

[原文]「望平注:今新民廳西北境。」(卷一第四頁)

九、當在遼河西遼隊縣對岸,故後漢改屬屬國也。

[原文]「房注:今海城縣境。」(卷一第四頁)

十、候城應近邊塞,鐵嶺應屬其境。

[原文]「候城注:今開原縣東南。」(卷一第五頁)

十一、清遼陽州治系漢遼東郡治襄平縣,遼代始將漢遼陽縣名移加于襄平。古遼陽在今遼陽西北約七八十里,小遼水之北。

[原文]「遼陽注:今州治。」(卷一第五頁)

十二、居就原注:室偽山室偽水所出,北至襄平入梁也。沙河不符北至襄平入梁的記載,以山水方位考之,湯河為是。亮甲山屯河右岸古城址是其遺址。

[原文]「居就注:《陳氏水道圖說》云:室偽水即今遼陽州沙河,出千山,北流至州西北境入太子河」(卷一第五頁)

十三、高顯址在瀋陽市郊東南上柏官屯,城址頹夷將平,附近多漢魏磚墓。

[原文]「高顯。」(卷一第五頁)

十四、沓氏縣當在金州境,若在東境則渚臨黃海,與沓渚至淵道里尚遠不符。因越海通遼航路必沿渤海岸北進,則旅順西至金州灣為近。否則金州西境又為何縣?

[原文]「沓氏注:按李氏《地理韻編》以沓氏在今遼陽州境。……縣西南臨海渚,謂之沓渚。三國吳嘉禾二年謀討公孫淵,陸瑁曰:沓渚至淵道里尚遠。蓋泛海至遼,沓渚其涉之所也。」(卷一第五頁)

十五、南蘇水指赫爾蘇河甚誤。屬高句麗縣者自然是今蘇子河。

[原文]「(西漢)玄菟郡高句麗注:南蘇水今奉天昌圖廳東境黑爾蘇河。按今昌圖境內東來之水無大于黑爾蘇河者,發源海龍廳圍場山內,西北流折而西南入大遼,古名南蘇。」(卷一第六頁)

十六、遼陽既同前漢,為今州治,前注遼東郡治又在今州北七十里,則遼陽縣如何能懸越郡治而改屬于東北方的玄菟郡?其誤顯然。

[原文]「(東漢幽州玄菟郡)遼陽注:同前漢。」(卷一第八頁)

十七、遼隊三國復置,但為遼東縣,不屬玄菟,此誤。

[原文]「遼隊注:同前漢。續漢書郡國志本無遼隊。……郝經續後漢書……宮密遣軍攻玄菟,焚燒候城、入遼隊、殺吏民。觀此則遼隊縣固在。……」(卷一第八頁)

十八、西漢有賓從,東漢有賓徒,不知從徒二字必有一訛,其地則一。西漢無賓從,實誤。又以後世記錄,當以賓徒為正。

[原文]「(遼東屬國)賓徒注:當在今錦州府境。」(卷一第九頁)

十九、夫犁當是西漢之交黎,交夫二字因形近致訛,唯不知孰是。交黎為東部都尉治,約在義縣一帶,與無慮夾山相對,北近塞垣,鮮卑時來侵襲。東漢地理志又改稱昌遼,注稱故天遼。天字亦當是與交夫形近致訛,黎、犁、遼為一音之轉。故昌遼又變昌黎耳。安帝紀誤,文在鮮卑傳。

[原文]「(遼東屬國)夫犁」(卷一第九頁)

二十、北豐縣應作豐縣,齊郡立南豐處流民在後,原立之縣自不能先加北字。如後世有安州,後立北安州等等,其例極多,後因有南豐故稱豐縣為北豐耳。

[原文]曹魏幽州遼東郡北豐注:考三國志魏正始元年以遼東汶北豐縣民流徙度海,規齊郡之西安、臨菑、昌國縣界為新汶、南豐縣以居流民。觀此,則北豐本遼東屬縣,且與汶并稱,當去汶不遠。」(卷一第十頁)

十二一、昌黎郡既在直隸境,如何能去龍城不遠?

[原文]「十六國前燕平州昌黎郡注:當在直隸境,去龍城不遠。」(卷二第二頁)

二十二、龍城置于河北,謂非奉天境,真是大錯特錯。

[原文]「(昌黎郡)龍城注:漢柳城,在今直隸非奉天境,從省。」(卷二第三頁)

二十三、力城非漢縣。

[原文]「遼東國力城原志漢舊縣。」(卷二第四頁)

二十四、武次,漢為遼東郡東部都尉治。

[原文]「(遼東國)和陽原志以下三縣晉書皆皝征遼東所置武次」(卷二第四頁)

二十五、此亦陽樂縣在海陽東之證,則陽樂在綏中為是。

[原文]「遼西郡陽樂注:當在今錦州府境。海陽原志有碣石、秦長城……」(卷二第五頁)

二十六、遼史地志不足為證。

[原文]「集寧注:按遼史隰州注:漢海陽縣地,慕容皝于此置集寧縣。觀此則集寧固前燕所設之縣,今特補系于末。」(卷二第五頁)

二十七、北豐不得在遼西。

[原文]「北豐」(卷二第五頁)

二十八、指龍城在義縣北邊外,前謂在直隸,真成笑話。

[原文]「元魏營州昌黎郡定荒注:……按龍城在今義縣北邊外。」(卷三第一頁)

二十九、武歷邏可能是唐代汝羅守捉所從出,其地約在遼河西醫無閭山東。又,武歷邏、汝羅或由無閭一音而來亦未可知,漢作無慮。

[原文]「隋注……惟在遼水西拔高驪武歷邏,置遼東郡及通定鎮而歸。」(卷三第二頁)

三十、遼東新城即隋置于遼水西之武歷邏者,遼東郡新城之簡稱,後世史家多誤為高句驪新城而指為沈州者,誤之遠矣。

[原文]「唐安東上都護府原志……上元三年徙遼東郡故城。儀鳳二年又徙新城。」(卷三第三頁)

三十一、遼西故郡城,明遼西鎮。

[原文]「天寶二年,又徙于遼西故郡城。」(卷三第三頁)

三十二、高句驪各城大多築于山上,或石或土,隨山勢而就。

[原文]「高麗降戶州十四府九太宗親征得蓋牟城置蓋州,得遼東城置遼州,得白岩城置岩州。」(卷三第三頁)

三十三、李氏地理韻編為是,其他諸說皆誤。

[原文]「南蘇州注:今海龍廳大圍場內。……似即頗利城,或謂即奉化縣境。……方輿紀要諸書均以為金州廳境。……李氏地理韻編以為今興京境者,亦未確。」(卷三第三頁)

三十四、蓋牟考獨為得之,可卻諸迷。今瀋陽南郊陳相屯塔山城是其遺址。

[原文]「蓋牟州注:今遼陽州東北境。……今按唐貞觀行軍之道,渡遼水先拔蓋牟,次攻遼東、白岩、次及安市,系由北而南。……遼金史志及釋地各書均以為今蓋平縣治,則沿誤矣。」(卷三第四頁)

三十五、倉岩在渾河上源,或蘇子河流域。

[原文]「倉岩州注:今昌圖府境。」(卷三第四頁)

三十六、木底城在蘇子河木奇村山上。

[原文]「木底州注:今海龍廳大圍場境。」(卷三第四頁)

三十七、安市在海城東英城子山上。李道宗攻城所築的土山猶屹然存在。

[原文]「安市州」(卷三第四頁)

三十八、新城即撫順北高爾山城。其地近南蘇木底;其城有郛;其城前臨貴端水,即渾河,遼于其地置貴德州;西南山有李勣之土壁;在遼水東不遠等等觀之,無一不合其遺址。

[原文]「新城州都督府注:今新民廳東北。」(卷三第四頁)

三十九、建安為蓋平東北石城山城,後稱高力城山城,去青石鋪村東南不遠,非蓋平西南。

[原文]「建安州都督府注:今蓋平縣西南六十里。」(卷三第五頁)

四十、用遼史地理志來考證渤海國地理,除鴨一府足資參考外,餘多無據。如渤海有潘州、益州而無瀋州蓋州就是顯例。按:渤海西南疆域由今寬甸蒲石河口向西北經英額門、開原、昌圖一線,西與唐朝接壤。

[原文]「渤海注:……今考其地屬奉天者,據遼史沿革錄之,州縣或失其本屬亦為散附于末。」以下各州府多據遼史地理志加注,文繁從略。—仲元(卷三第五頁)

四十一、遼史地志多以僑置京府州縣為渤海實地,且多捏造杜撰,毫無根據,甚至把鐵利、挹婁、越喜、拂涅等烏蘇里江東沿海和黑龍江口諸地渤海所置諸州縣都移于開原、鐵嶺、瀋陽一帶,更奇事是把渤海潘州定為瀋州,益州指為蓋州。後世讀史者不察,大受其愚,楊同桂已有察覺,但未徹底明白耳。

[原文]「遼注:地理志元托克托等修。」(卷四第一頁)

四十二、契丹有遼東地非因滅渤海而得,唐末遼東大半仍屬唐幽州,當是因幽州盧龍軍節度使劉仁恭、長子守光囚其父自為節度使,其兄守奇為平州刺史,于太祖元年率眾降契丹,遼土全歸契丹。因此,太祖二年築長城于鎮東海口,即今金縣南關嶺古長城址,稱蘇州關,金稱合思罕關。三年幸遼東。九年釣魚于鴨綠江,高麗貢寶劍。神冊四年修遼陽故城改為東平郡。六年徙檀州順民于東平、沈州。天贊三年徙薊州民實遼州地,渤海殺其刺史張秀實西掠其民。四年十二月征渤海,圍扶餘府,次年(天顯元年)正月平渤海,改為東丹,封太子人皇王以主之。三月攻長嶺府,八月破之。綜計之契丹太祖二年為公元九0七年,天顯元年為九二七年,即契丹經營遼東二十年之後,才平渤海而有其地。遼史地志說遼東得自渤海,全無根據。又因遷東丹于遼東,遂將渤海州縣名僑置遼東各地,以致缺誤不全。既非原地,而方位里至亦不相符。以渤海京、郡、州、縣記錄,強加于遼東,自然一無所合。可惜千年以來承謬沿誤直至今日,無人揭其情況也。

[原文]「東京遼陽府……統縣九。遼陽,原志本渤海國金德縣地,又為常樂縣。仙鄉,原志渤海為永豐縣。……鶴野,原志渤海為鷄山縣。……析木,原志渤海為花山縣。紫蒙,原志佛寧國置東平府領紫蒙縣。……興遼,原志渤海為長寧縣。肅慎,原志以渤海戶置。歸仁。順化。」(卷四第二至第三頁)

四十三、天顯元年反之鐵州,乃渤海鐵州,東京鐵州乃遼自置者,非一地也。

[原文]「鐵州,統縣一,原志建武軍刺史,渤海置州。……注:天顯元年後鐵州刺使衛鈞反,耀庫濟攻拔之。」(卷四第三頁)

四十四、批判史學工作者承訛襲誤,受遼史之欺,真具卓識,可惜不知沙卑即金縣大黑山城為之作證耳。

[原文]「海州,原志南海軍節度使,高驪為沙卑城。……注:本志以高驪沙卑城即為海州,……承訛襲謬,習焉不察,皆遼史之誤也。」(卷四第四頁)

四十五、遼西州,即唐遼西故郡城,明稱遼西鎮。

[原文]「顯州:遼西州」(卷四第五頁)

四十六、乾州在顯州西南六七里,奉陵縣後改為鍾秀,閭陽非遼縣,指為西南四、五十里,實誤。

[原文]「乾州……奉陵……海北州注:今義縣南四十里,統縣一、原志廣化軍中刺史地在閭山之西南。」(卷四第六頁)

四十七、遼州為遼太祖建,渤海曾攻破其城,殺刺史張秀實而擄其人民,反以為是渤海東平府,遼史不可信據可知。

[原文]「遼州:統州一縣二,原志始平軍下節度,渤海為東平府。……」(卷四第七頁)

四十八、許氏奉使行程錄次第有顛倒,不足據。八面城為韓州非信州,晚期韓州在偏臉城。游牧記不誤。

[原文]「信州……注:蒙古游牧記:科爾沁左翼中旗本契丹地,遼置信州彰聖軍領武昌武定二縣。注云:信州故城在旗東南三百八十里。考宋許亢宗《行程錄》云:自沈州七十里至興州……自同州三十里至信州。……愚按今昌圖府東北之八面城蓋即遼信州故城。」(卷四第八頁)

四十九、平渤海後,二月安邊、鄚頡、南海、定理等府來貢,三月安邊、鄚頡,定理三府叛,安端討平之。五月南海、定理二府復叛,大元帥堯骨討平之。定理本挹婁故地,東極東海,豈能在契丹國遼東腹里的沈州附近。

[原文]「定理府注:今鐵嶺縣南六十里。」(卷四第九頁)

五十、「遼無兩懿州,史志複文致誤。」

[原文]「懿州」(卷四第九頁)

五十一、順化軍城在金州東北石河驛東土城子,遺址猶存。金改順化營,見《鴨江行部志》。

[原文]「順化城注:當在奉天境。」(卷四第九頁)

五十二、寧州與歸州為鄰,在復縣李官公社西陽台村。

[原文]「寧州注:當在奉天境。」(卷四第十頁)

五十三、金神水,遼設于女河川,不在金縣西北,在興城縣北女兒河上,明設邊堡于其遺址上,訛稱為興水縣堡。今稱清水縣。女河川即興城河古名,非錦縣女兒河川地,其川及小凌河川先後已設有安昌、永和、紅羅山等縣鎮城砦,不僅有神水縣地。

[原文]「錦州神水注:今錦縣西北。」(卷五第五頁)

五十四、海陽為遼潤州附郭縣,在州西。

[原文]「瑞州海陽」(卷五第六頁)

五十五、海濱為遼隰州附郭縣,在州東興城縣西,當歸清盛京轄境。

[原文]「海濱非奉天轄境從省。」(卷五第六頁)

五十六、望平升梁魚務置,按梁魚務在廣寧東,是遼東西交通孔道。見金史世宗紀及許亢宗《奉使錄》及金王寂《遼東行部志》。今黑山縣姜家屯公社北土城屯(也稱古城子)有塔址。

[原文]「望平注:今新民廳西北。原注:大定二十九年升梁漁務置。」(卷五第六頁)

五十七、渤海疆域未達遼陽,此沿遼金二史地志之誤。

[原文]「元遼陽等處行中書省遼陽路……原志,唐以前為高句驪及渤海大氏所有。」(卷五第七頁)

五十八、宣城為秀岩城之音訛,秀岩城急讀則成宣城。

[原文]「蓋州……注:又,榮祖傳:布希萬努僭號于開元,命榮祖副薩里台進討之,拔蓋州,宣城等十餘城。按宣城當近蓋州,今無可考證。」(卷五第八頁)

五十九、懿州為遼東行省治所,見于明建文四年朝鮮李薈《混一疆里歷代國都之圖》(藏京都大谷大學)。又,《龍飛御天歌》第三章注:元設遼陽等路,建行中書省于懿州。總統諸路,并統高麗。

[原文]「懿州注:今廣寧縣東北。原志:初為懿州路,至元六年為東京支郡所領豪州及同昌、靈山二縣省入順安縣入本州。注:按仁宗本紀延祐二年十月以遼陽路之懿州隸遼陽行省。而伯勝傳乃云遼陽省治懿州。殊不可解。或者當時行省亦嘗徙治他州歟?」(卷五第八頁)

六十、歸屬博索府之義州是鴨綠江東朝鮮義州。

[原文]「大寧路義州……注:世祖至正十三年以義州隸博索府。」(卷五第九頁)

六十一、著者以開元路為今開原縣境大誤。

[原文]「開元路……注:按本紀世祖中統三年六月,割遼河以東隸開元路。是開元路之為今開原縣亦無可疑者。」(卷五第十頁)

六十二、楊氏不知金元開元為隋唐黑水靺鞨地。斥志為臆造。又不知開元與咸平府明代三萬衛為兩地。更不知黃龍府先後兩地:因之,誤以遼之黃龍府,金之隆州為元之開元路,而以元志不誤為誤,很為可惜。

[原文]「開元路……注:是金之隆州即遼之黃龍府、元之開元路也。……至明之三萬衛僅得元代開原路之南隅。而釋地者猶以今開原為古之黃龍府,毫厘千里,其誤蓋始于此。至本志又謂開元為隋唐之黑水靺鞨、金之會寧府,亦皆臆造之說,未敢據以傳信也。」(卷五第十頁)

六十三、舊遼陽蓋指遼代遼州遼濱縣城。

[原文]定遼中衛注:「今遼陽州治」。……又,「李成梁傳:慶隆六年十月土蠻六百騎營舊遼陽北河。」(卷六第一頁二十四行)

六十四、皮驛堡為虎皮驛堡,此脫虎字。

[原文]「城堡附考注: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云:遼陽下城一、堡二十四、曰:……皮驛堡,……。」(卷六第二頁)

六十五、東寧:朝鮮西京元為東寧府。南京:延吉市東郊山城子。海洋:朝鮮咸鏡北道吉州。

[原文]「東寧衛原志本東寧、南京、海洋、草河、女真五千戶所。」(卷六第三頁)

六十六、東寧路當是大寧路之訛誤。元遼陽行省所轄固有大寧路也。

[原文]「廣寧衛……原注:又東北有順州,西北有成州,元俱屬東寧路。」(卷六第五頁)

六十七、古鐵嶺元代屬地,在今朝鮮江源道元山南安邊之東,北有雙城,今永興,皆元代南界。明初在鐵嶺置衛,朝鮮請移,見明實錄。指為奉集堡蓋因鐵嶺初撤時暫住于奉集廢縣,後終置于銀州舊城致誤。咸州咸平府即開原,不隸鐵嶺衛,為遼海、三萬二衛治所。

[原文]「鐵嶺衛……原注:東南有奉集縣,即古鐵嶺城也,接高驪界。……又有咸平府,元直隸遼東行省,至正二年正月降為縣,洪武初廢。」(卷六第九頁)

六十八、三萬衛初置于元開元西,稱遠三萬衛,後撤置于咸平府即開原城。甫答迷城,《遼東志》外志,海西東水陸城站作伏答迷城站,在上京東北次第三站。

[原文]「三萬衛,洪武初廢,二十年十二月置三萬衛于故城西,兼置兀者野人乞列迷女真軍民府。二十一年府罷,徙衛于開元城……注:本紀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周興等自開元追敵至甫答迷城,不及而還。」(卷六第九、十頁)

六十九、「西有大清河」,誤。

[原文]「(三萬衛)西有大清河。」(卷六第十頁)

七十、金水河即今阿什河,古案出虎水,遠在黑龍江省阿城縣,蓋因明代地志開原控帶外夷山川的文獻記錄而誤。

[原文]「(三萬衛)又,北有金水河,北流入塞外之松花江。」(卷六第十頁)

七十一、北城、牛家庄不知何意。或指遼海衛的初治之城即在今昌圖者,其地或名牛家庄,後徙開原城。後世論史者以為由海城牛庄移于開原,實為誤解。因遼海一地指東西遼河會合之後的一段專名,該衛自不能設于海州衛境內,亦一鐵證。

[原文]「(三萬衛)又,北有北城即牛家庄也。洪武二十三年三月置遼海衛于此。二十六年衛徙。」(卷六第十頁)

七十二、東關指哈達部,北關指葉赫部耳。

[原文]「安樂州。……注:按明時遼之邊塞東扼兩關……兩關者北關東關也……」(卷六第十頁)

同类推荐
  • 道枢

    道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Lady of the Shroud

    The Lady of the Shrou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城山隐者记

    青城山隐者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天地八阳神咒经

    天地八阳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报告,这个人有毒

    报告,这个人有毒

    “银白死神狄安娜,黄金羽翼阿波罗,黑暗假面普路托,玫瑰誓约维纳斯。疾风和弦墨丘利,深蓝哀嚎尼普顿,丰饶吐息塞尔斯,胜利权柄密涅瓦。不朽战魂马尔斯,烈焰锻锤伏尔甘……”“对不起,为何每次开战前一定要念这么多奇怪的名字?”“因为继承这些‘称号’的英雄会保佑我们,赐予我们力量。”“但是没念完敌方就打过来了怎么办?”“……愚蠢的人类。”——十三本以为自己会像普通员工一样,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直到宇宙毁灭,时间枯竭。然而某天,爱丽舍乐园中来了个人类。
  • 蜜爱100分:高冷权少极限宠

    蜜爱100分:高冷权少极限宠

    痛,浑身就像是被狠狠碾过一样。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苏薇妩难受的皱了皱眉头,眼皮累……
  • 有凤来仪之八字谶

    有凤来仪之八字谶

    一个从出生就被预言的公主…乱世沉浮只为了守护,哪怕是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但,狡兔死走狗烹…那时候该如何抉择?是放弃,还是…破釜沉舟?
  • 邪魅女撞上桃花运

    邪魅女撞上桃花运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一个发生在校园爱恨情仇的故事。
  • 桃花有主,温缱入骨

    桃花有主,温缱入骨

    明楚国有两大“极品”。极品一,七公主。传闻她貌美如仙,体态婀娜,风姿绰约,是明楚国未婚男青年心心念之的梦中情人,更是明楚国皇帝翰宣帝放在手心里宠爱的宝贝女儿。极品二,九公主。传闻她貌丑如无盐,体胖如山,举止粗鄙,花痴成性,是明楚国上至八十岁老头下至牙牙学语的男童看一眼都嫌恶心的丑八怪。据说翰宣帝曾经三次为九公主指婚才最终得以把她嫁出去。第一次指婚对象:安远侯世子。第二天就传来安远侯世子削发为僧,遁入空门的消息。第二次指婚对象:本届的新科状元。新科状元当场撞柱,准备以死明志。第三次指婚对象:当朝大奸贼,九千岁是也!颜子婳穿越而来,穿成废柴公主,看她如何逆袭。
  • 寒儿

    寒儿

    那时候唐镇还是一个很小的镇。我在那里的唐河公社唐河大队二小队插队。我的房东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农,话很少,仿佛只是一团裹着一套粗布衣衫的影子。房东的妻子早已病逝,给男人留下一子一女。房东的儿子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他仿佛是房东惟妙惟肖的复制品,不仅外貌一样,连性格都不差分毫,惟一不一样的好像只是年龄。房东的女儿却不同,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性格开朗,仿佛是山间一条时隐时现的小溪,自自然然、叮叮咚咚地在你面前流淌,时时刻刻让你感到清新,感到轻松,感到愉快。她叫寒儿。
  • 荆棘婚路

    荆棘婚路

    好心营救遭家暴闺蜜来家中养伤,没想到却亲手引狼入室。面对丈夫跟好友的双重背叛,该防守,还是进攻?她相信婚姻要经营,想要坚守住自己的幸福,于是努力设法挽回。谁知人心难测,真心错付,原以为的爱情早已变了质,他与她的婚姻终究成了一场互相折磨的闹剧。深陷局中,无法自拔,眼看自己的世界轰然倒塌,她恨他入骨。离婚以后,她努力让自己活的更好,接近向她示好的男人,原想借他之力报复寡情前夫,可人心险恶,又岂是她可以轻易掌控?是谁在谁悲伤之际,给谁温暖?是谁在谁无法忍受之时,给谁力量?早已远去的前夫强硬插入一脚,一个接一个未知的人物陆续登场······
  • Moldavite

    Moldavite

    Evas teaching career is seriously, and humorously, on the rocks. She loves her job, but is finding it harder by the minute to take her employer seriously. More and more Eva takes refuge in her mothers home city of Prague. She finds its cultural roots go back further than she could ever have imagined. As she shambles and laughs her way through school, Eva delves into the inspiring history of the city she loves. She is transformed by what she discovers. But will she find the links between Prague, North Yorkshire, the legacy of the Etruscans and Abraham the Patriarch?
  • 宫家最后的一位少爷

    宫家最后的一位少爷

    宫家本是江湖上鼎鼎有名的武林世家,可是十多年前的一场变故,使得宫家家道中落,宫家唯一留存于世的血脉宫铭,本是天赋异禀的武术奇才,宫家变故之后终日贪恋酒色,后来无意卷入一场江湖纷争,发现宫家的变故原来隐藏着一个大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