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600000015

第15章 执政前的王安石(下) (1)

王安石在宋仁宗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被任命为提点江东刑狱。这一年的十月,朝廷召王安石回到京师,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转过年来的春天,他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借向皇帝述职,综论天下大事,详细陈述了自己的政治革新主张。这个言事书可以说是王安石的政治改革宣言书,后世那些有志于学习治理国家的道理并做出一定成绩的人,大约没有人不曾读过王安石这篇万言书的。如今我避讳习俗的看法,把他这篇万言书全部引录在这里,并作一点简单的注疏和解释,以备研究古代如何治理国家的人参考。

我才德浅薄,蒙受皇帝的恩典,当上了一路的提点官,现在又蒙恩召回朝廷,有所任用,应当把在外工作的情况,向皇上作一汇报。我有点不自量力,不知自己是否称职,竟敢根据自己工作所涉及的一些情况,冒昧地谈论天下大事。敬请皇上详加考虑,选择其中比较适当的加以实施,这是我的最大荣幸。

我私下里观察,皇上有恭敬俭朴的美德,有聪明睿智的才能,早起晚睡,处理政务,没有一天松懈过,对歌舞、美色、游猎、玩物一类嗜好,一点也没有沾染上,而且,能以仁慈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百姓,爱惜物力的主张,得到了天下人的信任。皇上还能秉公选拔有声望的人才来辅佐朝廷,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们,并不因为奸邪小人的中伤就怀疑他们。即使是二帝三王的用心,也不过如此而已。按说应该家家富裕,人人满足,天下太平了。然而,事实上,并没有收到这样的效果。我看到的情况是,对内不能不为国家担忧,对外则不能不担心外族的侵扰,国家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窘,社会的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全国各地的有志之士,常常担心国家不能长治久安。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的弊病就在于不了解法令制度的重要性。

如今,朝廷立法很严,政令齐备,哪方面的法令都不缺少,为什么我还认为没有法令制度呢?因为如今的法令、制度,有很多都不符合先王的政治。孟子说:“国君有仁爱之心和仁爱之名,而老百姓却没有得到他的恩惠,就是因为没有效法先王的办法来治理国家。”按照孟子的说法,比较今天的现状,问题就在这里。然而,现在这个时代距离先王的那个时代已经很遥远了,所遭遇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想要在各个方面都恢复先王时代的做法,即使是蠢人,也知道是非常难的。不过,我所说的今天的问题在于没有按照先王的办法去做,指的是效法他们的理念罢了。二帝三王其间相差大约千年有余,从治到乱,从乱到治,其中的兴盛和衰乱,都经历过,人们所遭遇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也各有不同,他们所采取的方法、措施也并不一样,但他们治理国家的理念,处理事情的轻重缓急,却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我说,应当效法的只是先王的理念罢了。效法先王的理念,则我的变法革新的主张,就不至于骇人听闻,让天下的人感到担忧害怕,举国哗然,而实际上已经合乎先王的施政方针了。

梁按:当今这个时代谈论政治的人,一定要说依法治国。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没有舍去法制还能够得到治理的。中国的儒家学者讳言这一点,只是用遵守祖宗的现成法度来美化自己。他们所说的祖宗成法是什么东西呢?不过是承袭前代的旧制度罢了。而这个前代又承袭更前代的旧制度,数千年来,都是一丘之貉,结果是,因陋就简,每况愈下。那些以政治家闻名于世的人,不过是就现有的法律、制度,作一点考察,使其名实相符罢了。更好一点的,也只是弥补其中的一些疏漏,做一些完善的工作。其中一个提倡变法的人,就是汉代的董仲舒,他说道:如果琴瑟非常不协调,一定要改弦更张,才能继续演奏啊。既如此,考察一下他的做法,就会发现,他的所谓改革只是改正朔和变换衣服的颜色。这些细小的事情,一定和治理天下的大道理无关,这是很容易明白的。所以,董仲舒并不是真正能够变法革新的人,而且,汉武帝的志向也不在这里,就不必说了。从此以后,更没有听说过哪个人在这方面还有作为。能将制定法律、制度作为自己的职责毅然承担起来的人,大概都是怀着真诚善意的心情为国家分忧的人,这样的人多少年多少代都见不到一个,即使有这么一个人,但他的见识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他对于国家的性质,大概也不清楚,在他们看来,国家就是皇上,所有的法律、制度都是为了皇上便于统治而设立的。如果法律、制度都是为了皇上的统治而设立,那么,从数千年皇权统治的经验来看,其实已经很完备了,它不必改弦更张也能维持下去。啊,三代以上不用说了,秦汉以后,能够真正了解国家的性质,并怀着真诚善意的心情为国家分忧的人,只有一个王安石啊。他对国家的担忧是非常真诚的,对于国家的停滞不前,不能进步,国民的贫穷孱弱,疲惫困顿,真是痛心疾首,反复探讨其中的原因,就像探索黄河源头的人一定要到达星宿海一样。

所以他敢用这样一句话来下断语:问题就在于对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了解。是啊,这句话真是说到家了。也许,有些论者以为,王安石既然称颂效法先王,那他一定是个把传统理想化的保守派,对当代的事物并不了解。但是,王安石不是说过吗,所谓效法先王只是效法他们的理念而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王安石所说的先王,并非具体的先王,而是抽象的先王。从本质上说,所谓先王的理念,就是政治中最主要的原理、原则而已。王安石的变法,事实上,并不想骇人听闻,让天下的人感到担忧害怕,造成举国哗然的局面,但这种局面竟然出现了,这不是王安石的过错。

尽管如此,根据当今之世的情形来看,皇上虽然想改革更新国家的政治,使它合乎先王的理念,但事实上是做不到的。皇上具有恭敬俭朴的美德,也有聪明睿智的才能,更有对待人民的仁慈和对待物力的珍惜,如果真能了解先王的理念,那么,还有什么想做的事做不成,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呢?然而我却又认为,皇上虽然想改革更新国家的政治,使它合乎先王的理念,在事实上却是做不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现在国家很缺乏人才。我曾私下观察过在朝廷任职的人,没有比现在更缺乏人才的时候了。上面缺乏人才,那就说明有人才被冷落埋没在下面,却不为当时的人所了解。我又到民间去寻找,却也没见到有多少。这难道不是培养、教育人才的方针出了问题吗?在我看来,如今在职位上的这些人很少是人才,这从我在工作中了解到的情况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如今,在一路数千里之内,能够推行朝廷的法令,知道哪些事是急切要办的,哪些是可以缓办的,而且,能够把境内的民众管理好,办好他们分内的事情,这样的人才是很少的。然而,没有才能,做事敷衍随便,贪婪卑鄙的人,却多得数也数不清。

其中能够讲求先王的理念,使它适应当时形势的变化,这样的人大概整个辖区之内也找不到一个。朝廷每下一道指令,尽管用意很好,但那些在位的官员往往不能很好地落实,老百姓并不能得到皇上的恩惠。而且,下面那些小官吏总是借机以售其奸,为个人捞取好处,骚扰百姓。所以我要说,在位之人缺少人才,而民间也不见得就有很多。既然人才如此匮乏,那么,皇上即使想改革更新国家政治,使它符合先王的理念,大臣当中也有能够符合皇上的心意,想要接受这项任务的人,但是,九州这么广大,四海这么辽阔,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明白皇上的旨意,皇上的旨意又有多少能够落实,让每个人都能享有改革的成果呢?所以我说,就目前的形势来说,是一定办不到的。孟子说:“只有法律还不行,它自己是不能发挥作用的。”他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可见,当今之世最紧迫的事情,就是人才了。如果真能使国家拥有大量的人才,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有充足的储备可以从中选拔,执政的官员有了合适的人选,然后再看看时机是否成熟,选择那些老百姓最感觉痛苦的地方,来改革更新国家的弊政,使它更符合先王的理念,也就容易多了。

梁按:建立法治社会固然是一件很着急的事,但推行法治的是人,制定法律、制度的也是人,所以,王安石既以法律、制度建设为根本,又以人才为根本的根本,事实上,法治国家一定是以大多数人民作为其根本的,这才是王安石的真正用意。

如今的天下,也是先王时代的天下,先王的时代,人才很多啊,为什么到了今天却偏偏不足了呢?所以我说,这难道不是培养、教育人才的方针出了问题吗?商朝的时候,天下曾经大乱,当权者贪婪狠毒,腐败无能,都是不称职的人。后来,周文王起来要取代商朝,天下的人才也曾显得很匮乏,在那个时候,周文王能够造就天下的读书人,把他们都培养成有能力为君主服务的人才,然后根据他们的才能,让他们担任不同的官职。《诗经·大雅·旱麓》篇说:“岂弟君子,遐不作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等到事业成功了,就连那些低微下贱捕捉兔子的人,都没有不追求品德的。《诗经·周南·兔罝》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又何况那些当权者呢?由于周文王能够这样做,所以,他出征就能让别人臣服,治理属地则能处理好政务。

《诗经·大雅·棫朴》篇里说:“奉璋峨峨,髦士攸宜。”又说:“周王于迈,六师及之。”就是说周文王所用的这些文臣武将,都能各尽其才,没有办不好的事。等到周夷王、周厉王的时代,天下大乱,人才又曾显得少了。直到周宣王“中兴”,能够和他一起图谋天下大事的人,只有仲山甫一个人了。所以,诗人感叹地说:“德輶如毛,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这是在叹息当时人才太少,仲山甫得不到人们帮助啊。周宣王能用仲山甫,通过他来影响天下的读书人,然后人才又重新多起来了。于是,对内处理好政务,对外讨伐那些不来朝贡的邦国,又恢复了周文王和周武王时的国土。所以诗人赞美他们:“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这是说周宣王能够使天下的读书人看到新的希望,让他们的才华能够为自己所用,这就像农夫耕种他们的田地,使得田地里有芑菜可以让他采摘一样。由此看来,人才没有不是君主造就而成的。

梁按:这种说法,近代的曾国藩也曾在这里引申发挥,他说道:“如今的君子有了一些权势,就责怪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显贵的高位,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移风易俗,造就当今之世的人才,反而告诉我们说没有人才,说他们讲了真话,可以吗?不可以!一个十户人家的小地方,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慧完全可以改变十个人,那一定能选拔十个人中的佼佼者把他培养成人才;如果他的智慧完全能够改变一百个人,他也能选拔百人之中的佼佼者,把他培养成人才。

看来,移风易俗并培养造就一代人才,并非只是身居高位的人能这样做,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应该参与此事。”他的话说得更加深刻、明白了。但我看曾国藩的这番言论,如果把培养造就人才的责任完全归于君主,怎么样呢?不仅仅因为他的话是说给君主听的,毕竟,民间培养造就人才的范围是很小的,而君主则大得多,民间培养造就人才的效果来得慢,而君主则来得很快,所以,对于没有身居高位的人也勉励他担负起培养造就人才的责任,这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差一些的做法,是以聊胜于无安慰自己。如果说道想要培养造就一个国家的人才,率领他们共同进步,没有比开明专制的君主亲自去做更快捷有利的办法了。这是俾斯麦造就德国时用过的办法,而曾国藩造就中国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同类推荐
  •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作者以生动流利、饱含深情的笔触从迈克尔·杰克逊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中,用记事的方式书写了其童年生活、成名经历、辉煌与悲哀的人生、从黑人楷模到苍白怪人等无数经典片段,内容丰富而翔实,重现了其生前一个个生动的瞬间,让一代歌王波澜壮阔而又多姿多彩的一生在书中得到了几近完美的展现。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

    保加利亚现代文学大家,阿尔巴尼亚现代文学大家,塞尔维亚和黑山现代文学大家,意大利现代文学大家等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
  • 陆孝彭传

    陆孝彭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陆孝彭传》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回忆和采访记录为基础,展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孝彭立志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航空工业,壮国胆,扬国威而奋斗的一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陆孝彭传》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适合于航空从业人员和广大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和发展社会公众阅读。
  • 死亡密码

    死亡密码

    他们是世界近现代政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特出的人生经历,使人们对其死亡的原因也更加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死亡密码通过解密档案和对历史线索的再梳理,与亲历者和专家学者们一起探究他们的死亡真相。破译历史密码,还原历史真相。不论是革命领袖,抑或是大国政要,还是敌对阵营里的头面人物、政要、间谍,从他们的身上以及围绕着他们发生的一切,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的严酷,以及人生命运的多变。
热门推荐
  •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怪谈异闻

    怪谈异闻

    @怪谈异闻知名读物博主接受私信投稿
  • 天文奇观(走进科学)

    天文奇观(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美人谱

    美人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哏上哏

    哏上哏

    各种脑洞的小小说集锦,文章内容短小精炼,针砭时弊,颇有意味,正可谓“哏上哏”。
  • 幻境鬼蜮

    幻境鬼蜮

    叶楠希本想好好在老家过个暑假,不想一场意外把自己卷入了异世界。异世界各种飞禽走兽,天马行空的幻象让她不知所措,她像失忆了一般,被困在这里……
  • 经验与教训:中国历史人物的成败

    经验与教训:中国历史人物的成败

    读史使人明智。因为,知己者明,知人者智,知世者通。中国历史人物的是非和成败虽然都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我们依然在谈论着他们,是他们人生的方法和经验,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开放的视野。
  • 神通万象

    神通万象

    这是一个宏伟浩瀚的神通世界。人道昌盛,人人如龙,自出生起便有天生异象,可修行无上神通,让那天地动颤,鬼神颤抖!抱圣剑而生者,剑气霸烈,凶煞无匹,剑气冲霄,横断天阙。十日环体者,生有太阳之火,一怒而动,熔炼万里,尽是火海。生来十龙十象护佑,拥有龙象之力,刀剑无伤,肉身无敌。更有天骄辈出,生来拥有神魔异象,大日金乌,百鬼夜行,佛陀诵经,圣人教诲……一念中万古沉浮,弹指间天翻地覆,我徐石无所畏惧,一路前行,必定成就无上不灭之路!“天法象我,我法象天,我命在我,不在于天!”ps:时不时爆发五更,喜欢的朋友,还请不要忘了收藏推荐,谢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 企业家的“基因”(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4)

    企业家的“基因”(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4)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系列图书为全数字系列产品,是对《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的补充。该系列整理了吴晓波近年来所写作的文章,了解中国百年商业的风雨历程,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商人,探寻中国商业百年变迁,深入中国商人企业家精神内核。《企业家的“基因”(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4)》:从杜月笙到王石,聚焦中国企业家百年史。
  • 诸天漂泊

    诸天漂泊

    写小说的时候大概想写这些世界西游,完美,遮天,一世,魔童,仙剑,真三,风云,覆雨翻云,天下第一,三少爷,李寻欢,陆小凤,射雕三部曲,笑傲,剑雨,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