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1400000004

第4章

第六十一证·惊惕歌

伤寒何故生惊惕。吐下温针或火力。(或因吐下。或因温针。或因火劫。)下之谵语牡蛎汤。(仲景云。伤寒八九日。

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痛。不可转侧者。柴胡牡蛎龙骨汤主之。)妄用温针于理逆。(仲景云。太阳伤寒。加温针必惊也。)风温被火多 (尺世切。亦作螈。) 。( 。子用切。仲景云。风温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阳明被火汗流出(仲景云。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发热。

汗出不恶寒。加温针者。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脉浮火劫必亡阳。(仲景云。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三者不同同此疾。少阳中风耳无闻。吐下悸惊常惕惕。(仲景云。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不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第六十二证·心悸歌

伤寒心悸有多端。大抵三阳不一般。(仲景云。悸证有八九皆属三阳。)太阳便利多饮水。(仲景云。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阳明烦呕小便难。(仲景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多热。心下悸。小便不利。心烦喜呕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吐下仍虚悸。(仲景云。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胃中满而烦。

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误下烦时胃内干。(仲景云。伤寒。其脉弦细。胁痛发热。此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为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也。)脉来结代炙甘草。(仲景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方第三十九。)小建中行三日间。(仲景云。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者。小建中汤。)汗过自冒桂甘证。肉 真武定须安。(此二证。自汗过而悸也。仲景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方第二十七。又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方第四十二。)

第六十三证·冒闷歌

二阳并病必须冒。宜刺大椎当慎表。(仲景云。太阳少阳并病。头痛或眩冒时。如结胸痞硬。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下利面赤脉沉迟。汗出中心常郁懊。(仲景云。下利脉沉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

必郁冒汗出。)吐下汗后或动经。(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气上冲咽喉。郁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汲水灌身那得好。(仲景云。荣卫中风。医为大热。解肌发汗。热不止。又汲水灌其身。栗栗振寒。则以重被覆之。故汗出而冒烦。)汗下表里已先虚。汗出表和痊可保。(仲景云。太阳病下之而愈。先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必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

第六十四证·干呕歌

阳明胃络从头走。气上逆行须便呕。(呕者胃不和也。胃之络从头走足。今气上行而逆。故呕也。)阳明多呕小柴胡。

(仲景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小柴胡汤。)胸中有热黄连候。(仲景云。伤寒。

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第二十五。)水停心下茯苓甘。(发汗吐下后。心下逆。满者。

茯苓甘草汤。又方。心下有水气。干呕者。小青龙汤主之。)先呕后渴五苓救。(仲景云。呕而渴者。五苓散主之。)汗后余热竹叶汤。(汗后虚烦呕逆者。竹叶汤或橘皮汤。)烦虚栀子豉汤授。(烦虚者。栀子豉汤主之。得吐勿服。余者呕而有脓者。不可治呕。脓尽乃愈。)又有少阴呕证存。真武汤中加减否。(仲景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

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而利。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自利。或下利。或呕者。玄武汤主之。论中有加减之法。)

第六十五证·吐逆歌

吐有冷热两证异。内脉外形当仔细。(吐有胃冷。有胃热者。当以内脉外形辨之。)烦渴脉数手心热。此是胃热之所致。(孙尚云。脉来数。手心热。烦渴者。胃热也。竹茹汤证。)曾经汗下关脉迟。胃中虚冷理中治。(肝脉迟。胃虚也。

理中丸及汤主之。)膈上寒痰四逆汤。(仲景云。若膈上有寒。欲干呕者。不可吐。当温之。宜四逆汤。)汗后虚烦竹叶已。

(汗后虚烦呕吐者。竹叶并橘皮汤证。)少阴欲吐复不吐。必竟吐之当审记。(仲景云。少阴病。其人饮食入。则心中温温欲吐。复不得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此胃中实也。不可下。当吐之。)

第六十六证·霍乱歌

呕吐而利名霍乱。(仲景云。病有霍乱者。何也。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四肢逆冷诚斯患。寒多不饮理中丸。

热多而渴五苓散。(仲景云。霍乱而头痛发热。身体疼痛。热多。欲饮水。五苓散。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主之。又云。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四逆汤主之。)暑月忽然心撮痛。两脚转筋多冷汗。上吐下利并躁烦。水沉香薷煎数盏。(暑月阴阳不和。清浊相干。食饮饫饱。伤于脾胃。而又取凉就冷。阴阳交错。变成吐利。三焦溷乱。腹中撮痛。大渴而烦。两脚转筋者。当用香薷散主之。)

第六十七证·头疼歌

三阳往往病头疼。随证医治(平声。)各异能。(三阳经络上至于头。三阴至胸中而还。故三阳之邪至头。必头疼也。)太阳身热麻黄证。(仲景云。太阳病头疼发热。身疼。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无热阳明胃气蒸。(仲景云。阳明病。

手足若厥者。其人头必痛。若不呕不饮。手足不厥者。其头不痛。)少阳受病脉弦细。小柴胡证自分明。(仲景云。伤寒。

其脉弦细。头痛发热。此为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则谵语为属胃。胃和则愈。不和则烦而悸。)三阴太少无头痛。为是厥阴之证形。(三阴之中。太阴少阴无头痛。惟厥阴有也。)非时忽有 首疾。( 音消。出周礼。)必是停痰湿气并。(停痰湿气。亦令人头痛。)

第六十八证·胁痛歌

少阳胆经循胁过。邪入此证痛无那。(那音糯。仲景云。少阳经络。循胁贯耳。因邪在此。则胁痛而耳聋。)心下坚满引胁痛。十枣医治定须可。(仲景云。太阳中风。吐下呕。头痛。心下痞。坚、满、引胁下痛。表解里未和者。十枣汤主之。)阳明坚满大便结。项强不食并潮热。因而转入少阳经。唯小柴胡汤紧切。(仲景云。阳明病。不大便。胁下坚满。

舌上有苔者。可与小柴胡汤。又云。项强胁下满者。可与小柴胡汤。又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食。小柴胡汤主之。又云。阳明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坚满。干呕者。小柴胡汤主之。)病患痞积贯脐旁。痛引阴筋名脏结。(仲景云。病者。胁下痛。素有痞积。在脐旁痛。引小腹入阴筋者。名脏结。)

第六十九证·腹痛歌

腹痛有实亦有虚。要观证与脉何如。尺脉带弦并泄利。阳明虚痛建中须。(仲景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关脉若实大便秘。更加腹满实中居。(仲景云。病患不大便。绕脐腹痛。烦躁。发作有时。为有燥屎。)阴证腹痛四逆散。(仲景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又云。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脉微欲绝。脉不出。或腹痛。通脉四逆汤主之。又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真武汤主之。)下之腹痛桂枝祛。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腹满时痛。属太阴。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加大黄汤也。胃中有邪胸中热。呕吐黄连汤可除。(仲景云。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

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第七十证·咽痛歌

咽痛阴阳各异宜。要须脉证两参之。脉浮而数吐脓血。此是阳毒之所为。(伤寒。脉浮数而大。唾脓血。千金。外台有乌扇膏治之。)脉沉兼细手足冷。或加吐利少阴兮。(仲景云。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冷。)少阴阴阳脉俱紧。亡阳汗出要医治。(仲景云。其脉。阴阳俱紧。而反汗出。必亡阳。病属少阴。)又有伏气之为病。非常寒冷着人肌。咽喉先痛次下利。作肾伤寒方可医。(仲景云。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

当喉中痛。似伤寒。非喉痹也。病患云。实喉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第七十一证·咳嗽歌

咳嗽三经要辨明。太阳阳明与少阴。太阳停水青龙候。(仲景小青龙二证。皆云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者。小青龙汤主之。又云。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者。小青龙汤。)小柴治咳值千金。(仲景云。中风七八日。心下悸。小便不利。

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阳明能食咽必痛。咳时头痛定难禁。(仲景金匮云。冬阳明。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者。其人咽必痛。不咳者。咽不痛。又云。冬阳明。反无汗。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其人头必痛。

若不呕不咳。手足不厥者。头不痛。)少阴烦渴猪苓治。泄利须还四逆灵。(仲景云。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

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又云。少阴四逆。其人或咳。小便不利。腹中痛泄利者。四逆汤。)忽然水气因生咳。真武汤功效最深。(仲景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而利。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

或小便自利。或下利。或呕。玄武汤主之。)

第七十二证·遗尿歌

风温被下必失溲。鼾睡难言自汗流。(仲景云。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三阳合病身体重。不觉遗尿也可忧。(仲景云。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

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自汗宜白虎汤主之。)下焦不归亦遗溺。三者根据方病可瘳。(仲景云。下焦不归其部。则遗溲已上三证。随证治之可愈。)忽然直视并狂语。肾绝如何得久留。(仲景云。

溲便遗失。狂言。反目直视者。此为肾绝也。)

第七十三证·腹满歌

太阴腹满必时痛。(仲景云。太阴之为病。腹满吐食不下。下之甚。腹满时痛。)合病腹满身体重。(仲景云。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阳明腹满口苦干。微喘小柴胡可用。(仲景云。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脉浮而紧。下之。则腹满而小便难也。)谷疸之时且调胃。(仲景云。阳明病。脉迟欲成谷疸。下之则腹满。)潮热更兼便不利。勿令大下使之虚。微和胃腑宜承气。(仲景云。阳明脉迟。腹满而喘。有潮热。小承气汤主之。又云。腹大满而不大便者。小承气。微和其胃气。勿令大下。)下后心烦而腹满。栀子浓朴汤宜尔。(仲景云。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浓朴汤。)汗后浓朴最为佳。(仲景。发汗后腹胀者。浓朴五物汤。)吐后小承当审谛。(仲景云。伤寒吐后腹满者。小承气汤主之。此一证当仔细辨之。)太阴桂枝芍药汤。大实大黄汤可治。(仲景云。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腹满时痛属太阴。桂枝芍药汤。大实痛。则用大黄汤主之。)

第七十四证·蛔厥歌

胃冷仍加发汗重。因成蛔厥吐长虫。病源本属厥阴证。宜用乌梅与理中。(仲景云。蛔厥者。其人当吐。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须臾得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必出。其人当自吐蛔。乌梅丸理中丸主之。)

第七十五证·自汗歌

伤寒自汗证有九。卫不和兮桂枝候。(仲景云。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风温风湿及伤风。(仲景云。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此风温自汗也。仲景云。湿家之为病。其人头汗出。背强。欲得覆被向火。又云。额上汗出。微喘。此风湿自汗也。仲景云。太阳中风。阴弱者汗自出。此伤风自汗也。)中暑亡阳柔 有。(仲景云。太阳中 者。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此中暑自汗也。

仲景云。伤寒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桂枝加附子人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又云。

脉阴阳俱紧。而反汗出。为亡阳。属少阴。此亡阳自汗也。仲景云。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名曰柔 。此柔 自汗出。)霍乱下利四肢逆。(仲景云。霍乱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四逆汤主之。)阳明多汗津液漏。

(仲景云。阳明病。阳脉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汗多者太过。太过者阳积于内。亡津液。大便因坚也。)少阴无汗或有之。额上手背时时透。(仲景云。阴不得有汗。故知非少阴也。少阴有汗但额上手背有耳。朱蒂伤寒阴证。诀云。阴病。

额上手背皆有冷汗。三二日中尚可行。)随证治疗莫令差。更看病形深体究。

第七十六证·头汗歌

病患里虚而表实。玄府不开腠理密。无能作汗润皮肤。阳气上行头上出。津液既竭五内干。误下重虚成大疾。(病患表实。玄府不开。汗不能浃于周身。故上腾而发于颈额也。汗既出多。五脏津液寡少。又重责之以汗。必成大疾。)头有汗兮多涂径。剂颈而还发黄病。(仲景云。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多必发黄。)往来寒热表未解。(仲景云。伤寒五六日。其人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微满硬。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而烦。此为未解。小柴胡汤桂枝汤。)手足冷时非阴证。(仲景云。伤寒七八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坚。其脉细。此为阳微结。有表复有里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肝乘肺部刺期门。(仲景云。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其人大渴欲饮酢浆。其腹必满。身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名曰横。当刺期门。期门穴在乳下。)心中懊 栀子应。(仲景云。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 。若饥不能食。但头有汗出者。宜用栀子汤主之。)膈间坚满茯苓汤。六者看详宜审订。

第七十七证·欲得汗歌

阳加于阴有汗期。过关之脉要须知。(素问云。阳加于阴。谓之有汗。俗谓过关之脉也。)有时两手忽无脉。恰似重阴欲雨时。(有时一手无脉。或两手无脉者。有汗证也。)病患本虚必发颤。不虚得汗颤何为。不颤不汗自然解。阳阴和顺更何疑。先曾吐下并亡血。内无津液故如斯。(仲景云。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

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脉自微。此以当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止爱 周身润。来时最忌水淋漓。(凡得汗欲令手足皆周。 一时益佳。但不欲流离。)汗出如油是恶证。忽加喘急病倾危。(仲景云。汗出如油喘而不休。此为命绝也。)停痰 癖皆隔汗。先须荡涤要医治。(伤寒最怕先有宿患。如痰饮癖块。皆能隔汗。不能得。先开达管道。经络通为佳。)水升火降阴阳合。大汗来时命得回。(肾水升。心火降。坎离得交。阴阳合和。

必大汗至矣。)

第七十八证·舌上苔歌

阴阳俱紧鼻出涕。舌上苔滑勿妄治。蜷卧恶寒多呕痰。腹内痛者须成利。(仲景云。脉阴阳俱紧。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至七八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七八日以上。

反大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阳明湿痹并脏结。色白苔滑多在舌。(二证见下文。)脏结无阳不可攻。(仲景云。脏结者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滑苔者。不可攻。)湿痹丹田应有热。(仲景云。湿痹之候。舌上有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湿痹中湿也。)阳明懊 胁下坚。栀子柴胡不徒设。(阳明有二证。仲景云。阳明。心中懊 舌上苔者。栀子汤主之。又云。阳明病。胁下坚满。不大便而呕。舌上苔者。可与柴胡汤。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 然汗出则解。)

第七十九证·下脓血歌

伤寒表实里还虚。热气乘虚肠里居。下利脓血赤黄汁。或如鱼脑状难拘。(病源。伤寒病。苦表实里虚。热气乘虚入于肠胃。则下赤黄汁。若湿毒瓦斯盛。则腹痛壮热。下脓血如鱼脑或如烂肉汁。)太阳下之脉浮滑。定知便血色殷(于闲切。)如。(仲景云。太阳下之。其脉浮而滑者。必下血。)阳明下血而谵语。热入血室病难除。(仲景云。阳明病下血而谵语者。

必为热入血室。头汗出者。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然汗出则愈。)少阴脓血桃花证。不尔刺之邪可祛。(仲景云。

少阴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又云。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下利脉浮尺中涩。或者发厥热如初。二证皆圊脓血利。悉见长沙仲景书。(仲景云。一证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四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其病当愈。四日至六日热不除。必清脓血。又一证云。下利脉又浮数。尺中自涩。其人必圊脓血。)

第八十证·昼夜偏剧歌

卫气循环不暂停。昼则行阳夜在阴。卫独留阳阳跷盛。阳盛阴虚夜不宁。忽若留阴阴跷满。阴满阳虚昼却争。(黄帝针经云。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满则阳跷盛而不得入于阴。

阴气虚则夜不得宁也。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盛。阴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阳气虚。故昼则争而不安。)暮谵昼了阴虚证。昼躁阳虚夜气清。(仲景云。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了。暮则谵语。为热入血室。

又云。下之后。复发汗。昼则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里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热入血室。以阴虚而邪入之也。故暮谵昼了。下而复汗。以亡阳而卫在阴也。故昼躁夜静。)要须调卫各归分。二气谐和可渐平。

同类推荐
  • 增一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昌观看花

    唐昌观看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过去世佛分卫经

    过去世佛分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外科选要

    外科选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毒骨之王

    毒骨之王

    他们是活在黑暗中的一群人,尸体和骨骸是他们的最好的伙伴,他们炼制出的毒药无与伦比,他们施展的咒术高深莫测,他们拥有控制鬼魂的能力------死灵法师,这个在世人看来与魔鬼无异的职业却出现了一位王者。。。
  • 残局

    残局

    万胜,男,沈阳人,1972年出生,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作品发表于《小说选刊》《山花》《佛山文艺》《满族文学》《鸭绿江》《芒种》《辽河》等刊物,荣获第四届辽宁文学奖。这一天羊角突然来找我。我从浑河场子搬出来已经好多年了,和他的最后一次见面也已经是五年前的事情了。我对他的想念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就好像一杯水把一个药片溶解稀释了,刚开始的时候还老是想着找机会回去看看他,跟他痛痛快快地杀上几盘围棋,但是后来这种想法越来越淡。城市的生活就像一条无形的套索,把人绑得牢牢的,即使有了时间也只想赖在家里的床上。
  • 会说才有竞争力

    会说才有竞争力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我们拿什么和别人去比拼?唯有实实在在的竞争力。第一竞争力是什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会说是人生竞技场上的第一竞争力。我们知道,一个人即使知识渊博,专业能力很强,做事也很勤奋,但如果不会说话的话,那么他的能力就会被人低估。他不但很难搞好人际关系,就连成功的机遇也会比别人少得很多。真正会说话的人,在演讲台上能口若悬河,在辩论场上能独领风骚,在应聘会上能随机应变,在办公室里能运筹帷幄,在交际场上能左右逢源……他们能把自己的口才转化成获取别人更多的合作与支持,使工作顺利进行,使生活美满幸福的竞争力。
  • 重生之业余美食家

    重生之业余美食家

    她一不犯蠢,二无仇人,袁茉不知道重生大神为何点亮她此项技能,让她辛辛苦苦整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袁茉:坑爹啊!怎么办?抱着“来都来了”的态度,袁茉只有接受接受重生的设定;既然事已至此,那就换一种活法吧;吃美食,看美景,体味市井街巷渲染出来的人世百态……
  • 巨大灵

    巨大灵

    在村子里很多人死了。偶尔说起来,就说谁家爹、谁家妈、谁家弟兄姐妹死了。就像死的人无名无姓。死很久的,有个就叫褚文进的跛子,死在打鬼子那会儿。天不怕地不怕,领着几个村里人去摸炮楼,进去了就没再出来。其他的人叫什么,不记得了。不像褚文进有大号。叫大毛二毛,叫三黑四黑的村里人多了。说大毛二毛三黑四黑死了,活的人忌讳。没大号的,理应被人遗忘。褚文进俨然成了孤胆英雄,要忘记就似乎有了难度。这是有大号的好处。再进一步说,是有文化的好处。
  • 重生之小婢翻身

    重生之小婢翻身

    月芍只是个小丫鬟,没想到重生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且……也没有料到自己居然会成为郡王妃!
  • 禁闭校园

    禁闭校园

    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降临阴都,使得数个高校片刻之间成为空城,仿佛里面的人都被凭空抹消。当这个力量再度来临之时,人们如何发现它的真正面目,学生又如何逃过劫难获得生还?看腻了厉鬼凶杀侦破?翻开本书,小宗邀请你一起挑战想象力的极限!
  • 责任胜于能力(白金版)

    责任胜于能力(白金版)

    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都来自地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 重案缉凶

    重案缉凶

    “在这个世上,没有破不了的案,只有破不了案的人。任何看似完美的罪案其实都不完美,因为制作罪案的人本身就不完美。”《重案缉凶》(作者九木)收集了近年来中国最为刺激、惊险、复杂的真实案例,以档案小说的形式,深度剖析犯罪动机,完美演绎犯罪情节,并对罪犯心理做了深入的解析探讨,完整地还原了扑朔迷离的复杂案情。《重案缉凶》将给“犯罪”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权威性借鉴。
  • 皇后,你被通缉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