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1800000001

第1章

在四能庄严出世间法。五以出世法故最能益物者。三种境界是无上福田有心归仰起意行住于一地乃至十地得无上菩提。天魔外道师及弟子违陀等经无此利。譬如意宝珠能令灾不起生利无穷。为物所珍故名为用故举事况法。三皆名宝。第二得名者。依杂心佛就用法者者就义得名。依成实大乘佛一种就实德受名。余者同

第就三种定体。一名字。二别体。三一体。名字三宝体者。土木金铜经卷此二依杂心用别名色法为体。依成实用假名色为性。凡夫比丘法服即是名字僧。别体三宝体者有二。一明小乘别体三宝。二明大有二。一依杂心明别体。二依成实论。杂心论主明佛有二种。一生身。二法身。生身体者。谓报生等智相好之身及诸得四相是生身佛性。法身者。以无漏智慧及有漏种智方便现起是法身佛体。法宝体者有四种。谓理教助道涅盘为性。僧宝体者。僧有二种。第一义僧及等僧。第一义僧者。出家三果阿罗汉人无漏五阴为体。僧因者。众人为僧因。若说无漏五阴远寻其位。若取僧义者和合为性。不取别人为体。据理即是三业。然今番对不和用不相应为性。和合亦然。故彼云谓不和性。问。如衣有用衣为体。若衣坏谓不成就性。若然应用三业为体。云何言成就性不类此也。自有三业无所造为亦有和义。故知别有和法。问。若尔为一为四。答。约事言一。就人言四。此相假方成故假名为一尔。等僧者。如名字中说。但依成实合用异本有假名法起阴集成人。人是佛宝体。故论云佛名自然人。若体用俱论。以五分法身为性。法宝体者有四种。与杂心大同。理中更增诸法性空。果中通道法心空心为异。僧宝体者。僧有二种。一位僧。二威仪僧。位僧者是无漏圣人。威仪该通凡圣。出体与佛宝同。威仪中圣人与位僧同。凡夫与等僧同。依大乘定体者。若取名所名法体。佛宝内化身用似色为体。报身用常住五阴假人为体。法佛用显时真如为体。法宝同前。二更加常住行法及唯识等理。僧宝同前。更加常住和合三等。若约诠取旨分别者。以名说义。义异体义不同。佛取智用。法取轨则。僧和合。经云。佛名为觉。法名不觉。僧名和合。问。轨则名法者。何故乃云法名不觉。解云。佛人乘智义能觉了。对此智用法义则宽不尽名照。故以不觉称法。非谓体无方轨。一体三宝体性者有二。第一就缘起成位名一义异。第二就无法相有为通相。第一名一义异者。名定所依法体。义取能依三法。是为名一义异。经云。佛常法常比丘僧常。常者是显时。正性体以法常故三义是常。就体显一。常通三处能依义别。所以说三。故众品云。若能计三宝常住同真谛。此则是诸佛最上之誓愿。三宝是义。真谛是所依性体。义从体生。体非义外。三义虽殊以一种常法为体。故名常住同真谛。法僧在佛三义等无优劣。若因果相对法僧有满不满异。第二者用无我空等理为种。故摄论云。以无我义同故说一乘。又云。有为法通相于一切众生平等有

第三别解三种三宝者。先解名字。次释别体。后辨一体。就名字内分别有三。第一明名及相。第二时节。第三去异执。第一者图写真容纸素文字凡夫威仪仿佛生善假与名字。然未是真故曰名字三宝。第二者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义该始终不唯未运。如佛在世已有形像。见世尊从天下来起迎礼拜等。第三者有人或言是住持三宝。然住持者理通真伪。大小俱有三种三宝。以圣力相皆有住持益物不止。在初独以名字说为住持。次释别体三宝。于中分别有二。第一去情执。第二依宗分别。第一者有人言是别相。然三宝义分佛法僧异亦通真伪。乃至一体有名义俱异故不得偏以别体名为别相。第二依宗分别者。于中有二种。一者小乘。二者大乘。小乘有二。一依杂心。二依成实。依杂心论云。明佛有二种。一者生身。二者法身。生身者在见道已前。三阿僧只修集诸行。一百劫中种相报业因。父母所生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发心出家道成号佛。论此相好名生身佛。法身者九地烦恼下之八地六行断除。非相一地见修二种并用无漏三十三心无碍三。四心为解脱。即此身中空观无漏及有漏种智五分功德名法身佛。佛是觉照。法身则有余法诸得四相虽无觉照相从名佛。相好身器虽复体非是佛。为佛所得无学功德所依。是故名佛。犹如乳瓶。瓶非是乳。盛乳故名为乳瓶。佛亦如是。以身从法通名是佛。法宝者谓理法教法助道法涅盘法。此等并有执则称之为法。理者谓四谛十六行。苦四行苦空无常无我。集四行因集有缘。灭四行灭止妙离。道四行道正显迹。教法者是十二诠音声名字章句名为教法。故论云。经律阿毗昙是名俗世正法。助道法者。辟支佛在家三果天中圣人无漏五阴。僧宝是助道法宝摄。此说不。若离缘三宝名为坏缘。故论云。若于佛法辟支佛法声法起无漏信是法不坏净。涅盘法者。谓佛涅盘声闻涅盘辟支佛涅盘。不同报身不得无事理二和收非僧宝是涅盘法宝摄。始终上下有此四法。若依论主各有二种。法中二者。谓第一义涅盘及无我法。问。前说苦集义含教。前说灭谛后涅盘法。前说道谛后助道法。今何故复说教法助道法涅盘法前就通相理观皆以总摄。但此三有别功能。是故但说教能显理。助道义能除邪。涅盘是心期之所故复论之。僧宝者有二种。一者第一义僧。二者等僧。第一义僧者。出家三果及阿罗汉。此等圣人悟四真谛得空无我解成就无漏诸阴名第一义僧。等僧者。始从凡地乃至未入见道已前出家凡夫。未得无漏观多用世俗等智名为等僧。虽无理和以有事和通名为僧。问。前助道中有理和无事和。今等僧中有事和无理和。何故名僧。解云。若依成实即是德僧。若依杂心自有德无和义故法宝故。所以然者。和本约事理。四人已上同遵各各无违名僧。在家圣人等以无同聚学义故不名僧。天中圣人亦尔。非人以就理事辨和。二依成实论。法于余处生时有假名作用阴集成人。人是佛宝。人所成德。俗在法宝。故论云。信佛有一切智是名信佛。信真智即是信法。法宝者有四种。一理法。谓四圣谛及视此四谛入法无我。四谛即是空行所观。法无我是无我行所观。此义如二圣行中说。二教法谓十二部经。三助道法。谓佛无漏道一切圣人无漏道及出观名用无漏名助道法。四涅盘果法。是三心无处为道。形对名果。僧者有二种。一者德僧。二威仪僧。德僧者始于闻思乃至菩萨内有圣德。以德成人名为僧。人是僧数德在法中。此义如前佛宝中说。圣者胜鬘明小乘别体三归三乘诸人除佛并入僧宝。大智论亦云。除佛余一切人众皆念僧三昧所缘。二依大乘解别体三宝。于中有二。一因果相对总说。二通相别说。总说者。于清净巧方便位居第十一生相续。于最后身无师自悟示成正觉。一三千二三千乃至无量三千一时成一时转名为佛宝。信地已上乃至法云以慈悲愿力示受四生。始于息苦乃至增上亦皆成就圣德。不简威仪尽入菩萨僧宝。即此佛僧能以辞乐演说十种法义摄取众生名为法宝。二通相别说者。始于信地德四种于十方国示作五生摄取有缘最后生者即是佛宝。作四生者名菩萨僧宝。佛僧二人能以辞乐演说法义名为法宝。如信地菩萨起此权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佛。一一位中尽称法界愿行广大彻穷后际。皆依生德四种示受五生。最后生身名为佛宝。法僧二种如前所说。大地已前生德生相并是无常生因起用。大地已上除业乃至诸佛生德是常生相无常。是依因起用。次第三解一体三宝者。于中有三。一因界相对明一体。二唯就因。三唯就果。因果相对者。大地已前是无常分不明常住一体三宝。从初地已去乃尽佛地并在常。中满不满异义分因果。初地菩萨有真性生身名义菩萨僧乃至十地亦尔名为僧宝。金刚已后常住报身无相无为是佛宝义。僧所证所行乃佛成就万德万行名为法宝。唯就因者。十地菩萨所成德行真智照境觉用名佛。其所成就出世真轨名为法。德行相成事无违诤即是僧宝。唯就果者。于无学地万德满足智用照境名之为佛。其所证法出世真轨名之为法。真常万德违诤相尽名为僧宝

第四总分别三宝者。且作十二门分别。一辨次第。二制立所以。三对归辨同异。四福田益物。五明相多少。六常无常。七盛衰分别。八坏不坏。九通别分别。十约五眼为境差别。十一明诸论显所敬广略。十二辨敬意

第一辨次第者。分别有二。一修证次第。二起说次第。修证次第者。先法次僧后佛。法是平等真性。依法起学名僧。学满名佛。如性品云诸佛所修所谓法也。以法常故诸佛亦常。先举法后明佛。僧在中间就始终为语。此明自利。就一人修入时语。二起说次第者。佛为法主。法是所说。僧是行法人。故宝性论云。一者调御师。二调御师弟子。故先佛次法后僧

第二制立三所以者。有二种意。一为离过。二为成善。离过者远离三种过。归依佛舍事天神。归依法离于杀生。归依僧不依邪众。如三归偈。说归依佛者名真优婆塞终不更归依其余诸天神。归依于法者则离于杀害。归依圣僧者不求于外道。如是归三宝则得无所畏。二成善者。为摄三乘诸人生长善法故说三宝。故宝性论云。一者大乘。二者中乘。三者小乘。四信佛。五信法。六信僧。第一第四是菩萨人。为大乘故信佛起供养修行得菩提。以是故立佛宝。第二第五为中乘人。自然知深因缘法成辟支佛。以是义故说法宝。第三第六为小乘人。从他闻法得声闻证。以是义故立僧宝

同类推荐
  • 藏书纪事诗

    藏书纪事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破迷正道歌

    破迷正道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鸭江行部志

    鸭江行部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佛说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和谐理性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话语

    和谐理性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话语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对和谐理性做了较全面的阐释,以和谐与理件为双重视角,借鉴并吸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有益思想资源,对人类社会的一些发展困境进行了哲学审视与反思。本书提炼出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话语,促使人们对当代社会做新的哲学思考,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诠释学的特质,也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反思和新的哲学论证,呈献具有宏观性和价值指导意义的新思路。
  • 大洪奇侠传

    大洪奇侠传

    大洪王朝,江湖发生一个大案、震惊朝廷、白衣少侠洪一天被官府聘请查案由此发生一系列的故事,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佛阿毗昙经出家相品

    佛阿毗昙经出家相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老年健康参照书

    中老年健康参照书

    中年正值工作上的中坚,还一般上有老,下有小,身心不堪重荷,身体发育也从成熟走向老化。很多人在这时期积劳成疾,伴随身心的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或者“亚健康状态”。
  • 光阴荏苒爱你如初

    光阴荏苒爱你如初

    我看见他的第一眼,就开始着幻想着我们的未来,他吸引着我,如梦如幻,无法自拔......
  • 妖神记

    妖神记

    妖神重生,谁与争锋。这是一个妖灵的世界,人们猎杀妖兽,获取妖灵,将妖灵融入灵魂海中,就可以获得强大的力量。因为一本时空妖灵之书,聂离回到了年少的时代……~~《妖神记》是蜗牛精心雕琢的一部玄幻作品,将会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玄幻故事,另外《妖神记》的漫画也在腾讯动漫同时发布,画风非常精美,请大家多多支持。~~
  • 双重陷阱

    双重陷阱

    “你长大了可千万别像我啊!”这是父亲的口头禅。“男子汉大丈夫,凭什么净给别人拎皮包呢!瞧我,给人家拎了一辈子皮包。你呀,长大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做一个让别人给你拎皮包的人!”晚酌之际,醉意朦胧的父亲脸颊闪闪放光。于是,他便要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发上一顿牢骚。平素积压在心头的愤懑之情似乎借着酒劲儿喷涌而出。不过,这种愤懑之情也只能是在家人面前倾诉一下而已。“干夫啊,你可要牢牢记住爸爸这辈子的委屈呀!”每当父亲醉意朦胧之际,泪水便会潸然而下。而母亲则总是在一边显得坐立不安。
  • 来从无安处

    来从无安处

    我从来都知道这里不是我的家相识相恋然后…就没有了
  • 佛说大乘戒经

    佛说大乘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愿者心甘

    愿者心甘

    顾信则在人生平稳顺遂后重遇年少时没来得及开始的旧爱。他看到她过得不好,得知她孤身一人,甚至,意识到她还爱着自己。当多年前的真相揭开,他才知道自己亏欠她甚深。顾信则无奈地说,你我之间,总是一错再错。面对难解的困局,霍雪融不知道如何原宥。一封来自八年前的自己的信,跨越了时光,将幸福传达到她手中。霍雪融释然地说,就算再重蹈覆辙,我亦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