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族姓户口以下洋为最,严、黄两姓,各有一千余户。次则梁厝之梁,胪雷之陈,各有六七百家,又次则石步有四百余户,而王姓居其半。林、萨、刘、邵等姓半焉。谢坑有三百余户,杨、谢两姓各百余家。卢姓数十家。浚边有三百户,皆张氏一姓。湖漈、湖泷、北边三村,凡三百余户,皆郑氏一姓。
上下清涼有二百户,皆林氏一姓。江店、官路边两乡共一百余户,皆江氏一姓。他如樟岚、卢岐、彭岐、鳖头、石坂、李厝、陈村、岭顶、后尾、山后、安头院、莲角里、洋坑、长埼、山池墘、红桥、下洲、洋尾、凤墩、石流、东塔、蒋宅、峡北、丘安二十余乡,张、黄、陈、林、王、郑、吴、叶、郭、杨、李、欧、严、高、韩、倪等姓,错杂而居,大者不过二百户,小者不过数十户。
长铺山在归仁里,东塔石流两村依之而居。山麓有桥曰水流桥,桥长四五丈,以石砌成,桥下有大石一片,长有三十余丈。天雨则溪流出其下,土人因名有水流桥,相传朱文公避伪学禁,尝居于此。城山乡文昌宫,尚有朱文公石刻。山半有自成桥,涯石悬峡,天然如桥,不减天台石梁也。旁有壑曰鸦壑,即浴鸦池。其水清洌,亢旱不涸。
平山与开化里同名。在归仁里蒋宅村后,山脉趋至江口,乱石崎岖,俗呼新崎垱。舟至此,皆畏避。
西京山在石步村之北,黄马头村背山而居,故又呼为黄马头山。江滨多顽石,昔人作塔其上,故又名其村为塔子,有渡曰塔子渡。
烟台山在峡兜村,相传明季设烽火台于此。山上有砦,故址犹存,俗又呼瓢羹山。
双珠山在浚边乡。俗呼山坪顶。乡人构文昌宫于其上,一脉相连,曰东山,上有射鳝尊王庙。祀闽越王第三子。殿下有穴,深莫测。又有灵山禅寺。山上有仙人掌、仙鼓、仙床诸胜。
墨斗山在仁南里樟岚、谢坑两村之间。永南各村,多依山而居,故小山颇多。然皆自白湖区甘泉山之大顶峰,一脉相连,不过随地自呼土名耳。
红桥在归仁里石步乡北桥旁,有亭,光绪丙午年谢坑村人卢姓捐修龙桥,在官路边村中。
仁南区三面滨水,若沟通,各村皆有内港,以为粪船往来之道,并以灌溉田畴。西面皆山,由大顶峰之脉,蜿蜒起伏。村人除田业外,多以山园为生涯。物产则薯麦其大宗也。他如洋薯即马铃薯。诸葛菜俗呼大头菜。萝卜、地瓜、烟叶、芙蓉浆、及瓜、芋等,随地皆有,特不及薯麦之多。凤墩一村,皆业造船,并设船厂。后坂一乡,业石,船者居其半。下洋、梁厝、滨江各乡,则效力马尾船坞,及在轮船者居多,亦物以类聚然也。
峡兜有汛一,昔年所设。近于滨江,新设海关一所。
胪雷村立学堂一区,梁厝村立学堂一区。
右仁南区,为里二,永南归仁,为图七,为村四十。芦岐、樟林、池墘、后坑、红桥、后坂、庵头、李厝、谢坑、鳌头、湖头、翁厝、严厝、山后、陈庄、岭头、湖东、北边、湘漈、院前、角里、江店、长崎、杨坑、梁厝、下洋、下洲、胪雷、石流、东塔、翁墩、上清凉、上丘坑、浚边、蒋宅、石步、下清凉、下丘坑、峡北、官路。
内七里区
南五区曰内七里区,离城水陆六十里。东至枕峰、柘岐诸山,与外七里区西境接。西至方山顶,与候官县之仙阪区接。北至方山北麓及淘江一带,与螺洲江、乌龙江接。南至常思岭,与福清县接。东西距二十里许,南北距四十里许。内七里各村,所属里图,自萧家道沿江一带至尚干村,属永庆里。自龙屿内外至洋下,凤港一带,属灵岫里。自岐尾祜入至大田卜洲一带,属清廉里。自扈屿、自宏屿一带属还珠里。自传筑至青铺一带,属积善里。自大义、方口至六墩一带,属西集里。自尤木臭、东西台至常思岭,属方岳里。若银步俗呼兰铺。至枕峰、半洋一带,则归义所属,乃外七里之一。因该村在枕峰、柘岐诸山之西麓,故附入内七里区内。内七里各村,族姓户口,以林姓一族为最大,计五千余户。环珠山居者曰尚干村,汉晋时本名上虞,宋理宗时,村人林津龙为尚书干官,迁居焉,遂改今名。村有三千余户。村之东北隔江,有半洋、枕峰,计共五百余户。由枕峰而南,柘岐山一带,山居错杂者,计共数十户。村之西北里许,为山边中房,计二百余户。又北为岐头、门口、渡头、萧家道、鲤尾,计二百余户,皆背山面水而居。对岸有六礁洲塔,礁洲共有百余户,乃近年所迁者。村之西南,有半山,龙屿,内龙屿,外及馆山,前山、前山后,与小姓杂居者四百余户。村之南有凤洋、即洋下。凤港、即黄港。镜江即镜上。各村、杂各小姓而居者、不下五百余户,此皆林氏支派散处者也。若扈屿之叶、施、杨、张四大姓,并曹、郑各小姓,约二千余户。宏屿吴姓,合黄、郑诸小姓,有八百余户。傅筑张、黄、谢、林四大姓,合何、李周诸小姓,亦有八百余户。青铺林姓最多,方、郑为次,合萧、庄、李、朱、陈诸小姓,亦有二千余户。其附近之前屿、墓山、半洋各村,如丁、刘、陈、张、李、杨诸姓,不下四百余户,附入黄氏一姓。岐尾林氏一姓,合山后、大田诸小村,计有千余户,卜洲村居错落、如郑、吴、叶、林各姓,有户二百余,大义陈为大,并叶、郑等十八姓、计户九百余。方口、溪东,及麻溪、后壑、砦前各小村,亦有四百余户。尤木臭以南,东台各村,则后厝之陈为大。西台各村、则石堡头之林,梨园之李为大。两台合共有数十姓,计有一千八百余户,合尚干林姓,合族综计不下一万六千余户。
内七里赴省,一由道头江过渡,经枕峰抵峡南,渡乌龙江,北行五十里至省。一由塔仔渡至石步、经城门、黄山,越下渡、万寿桥抵省,计水陆六十余里。一由白湖渡过螺江,入横龙港,抵白湖港,由郭宅起,旱经下渡抵省,计水陆六十里。一由马蓝、江塔、傅筑、扈屿、大义各渡至流尾洲候潮,再驶抵南台江,至坞尾新桥各道头、抵省,计水程六十余里。凡舟行,水路顺风趁潮,约六七点钟始到者。今则小轮船,上驶下驶,极缓不过三点钟矣。
内七里往福清大路,由枕峰经二屿、扈屿、宏屿。二桥、溪东、安民。逾常思岭抵福清馆口界。其小路一由五虎山下卜洲、抄大义后山,十路可到福清麻石界。一由鳌峰下抄傅筑后山小径入,亦可到福清左风界。
内七里有龙井,在蓝田山麓。二井分别,形如龙目,故名。井上有大洞,深不测,今山腰崩塞,仅通五六十步。又有饮马池,在茶峰山即塔山别名。下,亦名半月池。相传池下旁有七窍,通河流,非大旱不涸,半鉴光澄,塔影照焉。南园在塔山东,中有天心二乐,乃逸三亭,明林读书处,今仅存乃逸一亭,然修葺已屡,亦非其旧矣。归乐堂、著存堂、水明楼在大义村,明孝廉陈荐夫所建,今存旧址。
内七里淘江,昔未详,或曰:江之上游,自侯官、永福西南流之水至五通,水有五通在侯界通故名。交汇而下,注江之下游,则马龙江。两峡如门,海潮乘涨而上,冲中壅、三石鬼、塔礁诸洲。洲之北为螺江,洲之南为淘江。及潮溢洲没,两江混一,水势甚大。其冲突入尚干村之口者,浊浪淘沙,不时崩塞,此江之所以名淘也。或曰:江迤西,新岐、文山亦名芒山。一带,在侯界,与本区之萧家道,相比邻。有烧砖瓦之陶窑。江迤东,黄石、下洋一带,在外七里区内,与区东之枕峰峡南相比邻。有烧石亥器之陶窑,即本区之萧家道、渡头、崎头,古时亦有陶穴也。淘江“淘”字疑系“陶”字之谟。光绪庚寅,曾建书院于其地,名曰陶南。内港之水口有三:一由岐头港绕木屿而入,一由北大浦口绕南洲入,一由锦江枕峰之江。经半洋入至中房乡前合流。分一小支入中房浦,其干流直趋道头。江又北分一小支,入用武江,人名名江。灌溉归义里,由道头江右转为马蓝江,至南大浦口分支,入尚干村,为穿心浦,过大浦口,东经梁山,入蓝铺港、前屿。港东南经青口、半洋入青铺港,傅筑港。干流南过镜江,入庄头港、凤港,右转为洋下湾,分支西洋,则洋下山、前崎尾附入之内港也。东流由坂尾洋上下浦口入还珠里,则扈屿之内港也。南趋卜洲,经显江至大义观音桥,与义溪合,计淘水所经凡七里,故名七濑,中有三十六湾。
物产以洲田为大。淘江一带凡十数顷,计岁入之利可万余千。洲之可种秫稻者为上,其插培卫,将成洲者亦可以栽织席之苇草。洲之内港,均有蚬埕,放蚬之利。尚干村,叶洲田,蚬埕最多。稔年可二三十倍,中年则十余倍、损年亦六七倍。以中年计之,岁可得万余千。惟洪水冲决,与旱虫潜蚀,则埕空本折。他如淡水鱼蝦最多。尚干村入多渔村,并以是船作白湖渡,兼获大利。次则蟛蜞产于洲渚苇草之根,北风起则最盛。脚蛏蝦蛋产于崩岸之滨,霜雪既经,肥大可食,然究不如蚬埕之厚利。尚干鸭种与各村之养池鱼,岁入或可数十千。然赢亏视乎天时,未可恃为定额。若各村田园之产,自秫、稻、薯、麦外,如菸、芋、麻、菽、蔬、果、蓏之属,亦不可胜纪。宏屿四野沃壤,人便于农。芋、麻、菽、蔬、菜、果、蓏之属,为七里冠。扈屿居七里之要冲,贸易之利甲诸村。其男子多习线面,妇女多习织席,即此二宗,岁入数千千。青铺、傅筑山多有薯、米、茶、果,水碓之利附入。大义东西台,菽、麦、莺粟甚多,然其土稍瘠,出产亦稍次。独洋下一带,梨、橘之产,胜于侯官。自光绪十八、九年,尚干始创洋纱布局,销售福清、兴化各路,综计各局多至二千余机,岁可出布十万余疋。七里以此食力者颇多。光绪二十九年,太平洋行在大义立广福蚕桑公司,种桑颇多。惜育蚕未尽得法,过此风气渐开,当可大获厚利。
内七里为官道所经,明季倭寇由福清海道窜入,逾常思岭,抄小路,大肆杀掠,将渡江北向。旋被官兵痛剿,尸枕藉,土人封垒之。迄今数百年,尚有十余堆在。
咸、同间,械斗日寻,命案叠出。光绪戊寅,邑尊张星锷莅办,反被民辱,制府香山何公檄孙、曹两提督驻办,寻设保甲局于道头。内外七里胥归管辖。
永庆司设于国初,衙署在珠山下,久而衙规渐弛。光绪庚寅,宏屿与傅筑两乡械斗,保甲营勇,鞭长莫及。邑尊王士骏统兵驻办,从绅士吴佩兰禀,请将永庆司衙署移设还珠里之宏屿村,分保甲营勇二棚,常以驻札,以辅差役所不及。自是各村斗风日少。
广育学堂,改陶南书院为之。书院设于光绪庚寅,与考三百余人。嗣因各村捐款未交,膏火不继中止故岁其基址加修葺为学堂,又有普育学堂,在道头天后宫,陶南学堂在尚干林氏宗祠。尚干文风为七里冠,亦可以见。
闽中林氏有二派,一西河,乃晋黄门侍郎林颖之裔,自东晋时迁入莆田,蕴、藻伯仲,一门贵显,为州牧者九人,九牧林是也。一济南乃唐谏议大夫希旦公之后,自唐季入闽,即淘江及双阙控鹤之林皆是。
常思岭者亦名相思岭,俗讹尚书岭。为闽县、福清界山,于半岭之巅分界,高数百仞,袤三里许,阶级上下千余层,巅有民居、旅店。
右内七里区、为里七,永庆、方岳、西集、清廉、灵岫、还珠、积善,为图十四,为村四十八。富山、青口、苦竹、庄头、宏屿、山前、青铺、押笼、馆前、陈厝、王厝、白湖、西坑、大田、山后、店屯、大义、方口、石壁、麻溪、溪东、后系、塘下、东岐、上瓜、下瓜、半岭、梨园、山兜、东台、西台、塘头、上尤、下尤、尤树、溪边、石门、尚干、南洲、中房、萧家渡、外龙屿、扈屿、六墩、崎头、祜入、内龙屿、洋下、镜上。
外七里区
东南一区曰外七里,区西至高祥里枕峰过山,与内七里区接。西北至峡南,与仁南区之峡北,两山对峙如门,亦曰峡门者接。南至白田,即玉田及蕉岭,与长乐界接。北至营前濒江,东至浮埼,与长乐泽里接。
本区地面由营前江干,南至赤屿十里,由赤屿至白田十五里。南北相距,纵约二十五里。又由峡南至营前十五里。由营前至洋屿二十里,由洋屿至南岸二十里,由南岸至浮埼十五里。东西相距,横约七十里,其区计分三大段,以高祥、归义两里为西段,营前为中段,洋屿为东段。
上洞江由长乐河下北,经本区半野,西北入瀛前即营前。港。下洞江亦由长乐河下北,经本区上邹、下邹各村,西北行畴岐“崎”、“埼”通东安二村之间,乃西会于瀛前港口。
瀛前港,受福清与长乐各水,绕蕉岭为大溪。或呼蕉溪北经赤屿、唐屿、马头、洞头、先后合上下洞,江即名双江。北出营前分县,汇马江。
南岸驳台在江左里上屿,东与北岸炮台对峙。
鸡笼屿在江左里猴屿村江滨,形如鸡笼。
猴屿岩在江左里猴屿村后山,石洞深幽,擅一方之胜。外七里区户口,族姓以林、陈、郑为最大,白田一千户,皆郑姓。营前一千户,林有六百。湖里、塘限、唐安、半野、唐屿、前汀、黄石共千六百余户,皆林姓。陈之散处各村者,亦有千余户。余则以黄,李为大。赤屿村六百家、皆黄姓。下洋村六百家皆李姓。至刘、谢、王、杨诸杂姓,则百家、数十家不等。村民多以烧陶伐石为业。塘屿,林三百余家,皆业石工。黄石,林六百家则业陶窑,出产以灯心草为大宗。
营前、双江、赤屿、琅尾、白田,各有教堂一所。
营前有分县衙门,海关一所,蕉岭有保甲局。闽、长福三县交界
洋屿有汉军驻防,旗民二百余户,鲤冈书院一区。
峡南有乌龙江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