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2100000011

第11章 六经方药(3)

柴胡四物汤 和解兼补血法 俞氏经验方柴胡(八分) 仙半夏(一钱) 归身(一钱) 生白芍(二钱) 条芩(八分) 清炙草(六分)生地(钱半) 川芎(七分)【秀按】少阳证初病在气。久必入络。其血在将结未结之间。而寒热如疟。胸胁串痛。至夜尤甚者。陷入于足厥阴之肝络也。若但据寒热现状。便投小柴胡原方。则人参、姜、枣、温补助阳。反令血愈亏而热愈结。热结则表里闭固。内火益炽。立竭其阴而肝风内动矣。此方君以柴胡入经和气。即臣以川芎入络和血。妙在佐以归、地、白芍之养血敛阴。即使以半夏、甘草之辛甘化阳。庶几阴阳和。俾阴液外溢则汗出。而寒热胁痛自止矣。此为疏气和血。妊妇寒热之良方。

加减小柴胡汤 和解兼通瘀法 俞氏经验方鳖血柴胡(一钱) 光桃仁(三钱) 归尾(钱半) 粉丹皮(二钱) 酒炒黄芩(一钱) 杜红花(一钱) 生地(二钱) 益元散(三钱,包煎)【秀按】妇人中风七八日。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寒热如疟。发作有时。此方君以柴、芩、和解寒热。臣以归尾、桃仁、破其血结。佐以生地、丹皮、凉血泄热。以清解血中之伏火。使以益元滑窍导瘀。从前阴而出。此为和解寒热。热结血室之良方。

【廉勘】叶天士先生曰。妇人经水适来适断。邪陷血室。仲景立小柴胡汤。提出所陷热邪。用参枣扶胃气。

以冲脉隶属阳明也。此惟虚者为合治。若热邪陷入。与血相结者。当从陶氏小柴胡汤去参、草、姜、枣。加生地、桃仁、楂肉、丹皮或犀角等。若本经血结自甚。必少腹满痛。身体重滞。两侧连胸背皆拘束不遂。每多谵语如狂。当从小柴胡汤去参、草、枣。加酒炒延胡、归尾、桃仁、制香附、枳壳等。去邪通络。正合其病。往往延久。上逆心包。胸中痹痛。即陶氏所谓血结胸也。王海藏出一桂枝红花汤加海蛤、桃仁。原为表里上下一齐尽解之理。此方甚为巧妙。

柴胡羚角汤 和解偏重破结法 俞氏经验方鳖血柴胡(二钱) 归尾(二钱) 杜红花(一钱) 碧玉散(三钱,包煎) 羚角片(三钱,先煎) 桃仁(九粒) 小青皮(钱半) 炒穿甲(一钱) 吉林大参(一钱) 醋炒生锦纹(三钱) 临服调入牛黄膏(一钱)【秀按】妇人温病发热。经水适断。昼日明了。夜则谵语。甚则昏厥。舌干口臭。便闭溺短。此为热结血室。乃少阳内陷阳明厥阴之危候。外无向表之机。内无下行之势。是证之重而又重者也。此方君以鳖血柴胡。

入经达气。入络利血。提出少阳之陷邪。羚角解热清肝。起阴提神。臣以归尾、桃仁。破其血结。青皮下其冲气。佐以穿甲、碧玉散、炒生军。直达瘀结之处。以攻其坚。引血室之结热。一从前阴而出。一从后阴而出。

妙在人参大补元气。以协诸药而神其用。牛黄膏清醒神识。以专治谵语如狂。此为和解阴阳。大破血结。背城一战之要方。

附牛黄膏 凉透血络芳香开窍法 方出刘河间《六书》西牛黄(二钱) 广郁金(三钱) 丹皮(三钱) 梅冰(一钱) 飞辰砂(三钱) 生甘草(一钱)上药研至极细。用药汤频频调下。

【廉勘】热入血室。当分经适来因受病而止。经适来受病而自行。经适断而受病三种。则实与虚自见。如经水适来。因热邪陷入而搏结不行者。必有瘀血。察其腰胁及少腹。有牵引作痛拒按者。必以清热消瘀为治。如因邪热传营。逼血妄行。致经水未当期而至者。必有身热烦躁不卧等证。治宜凉血以安营。如经水适断而受邪者。经行已净。则血室空虚。邪必乘虚而陷。治宜养营以清热。如伏邪病发。而经水自行者。不必治经水。但治其伏邪。而病自愈。临证必须询其经期。以杜热入血室。

【荣斋按】程钟龄说:“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惟有和之一法焉!仲景用小柴胡汤加减是已。然有当和不和误人者,有不当和而和以误人者,有当和而和,而不知寒热之多寡,禀质之虚实脏腑之燥湿,邪气之兼并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辨也。夫病当耳聋胁痛,寒热往来之际,应用柴胡汤和解之,而或以麻黄桂枝发表误矣!或以大黄芒硝攻里,则尤误矣!又或因其胸满胁痛而吐之,则亦误矣!盖病在少阳,有三禁焉!汗吐下是也。且非惟汗吐下有所当禁,即舍此三法,而妄用他药,均为无益而反有害。古人有言:‘少阳胆为清净之府,无出入之路,只有和解一法;柴胡一方,最为切当。’何其所见明确,而立法精微,其至此乎?此所谓当和而和者也。然亦有不当和而和者,如病邪在表,未入少阳误用柴胡,谓之引贼入门,轻则为疟,重则传入心胞,渐变神昏不语之候;亦有邪已入里,燥渴谵语,诸症业集,而医者仅以柴胡汤治之,则病不解;至于内伤劳倦,内伤饮食,气虚血虚,痈肿瘀血诸症,皆令寒热往来,似疟非疟,均非柴胡汤所能去者;若不辨明症候,切实用药,而借此平稳之法,巧为藏拙,误人匪浅!所谓不当和而和者此也。然亦有当和而和,而不知寒热之多寡者,何也?夫伤寒之邪,在表为寒,在里为热,在半表半里,则为寒热交界之所;然有偏于表者则寒多,偏于里者则热多,而用药须与之相称,庶阴阳和平,而邪气顿解;否则寒多而益其寒,热多而助其热,药既不平,病益增剧,此非不和也,知和而不得寒热多寡之宜者也。然又有当和而和,而不知禀质之虚实者何也?夫客邪在表,譬如贼甫入门,岂敢遽登吾堂而入吾室,必窥其堂奥空虚,乃乘隙而进,是以小柴胡用人参者,所以补正气,使正气旺则邪无所容,自然得汗而解。亦有表邪失汗,腠理致密,贼无出路,由此而传入少阳,热气渐盛,此不关本气之虚,故有不用人参而和解自愈者。是知病有虚实,法在变通,不可误也。然又有当和而和,而不知脏腑之燥湿者何也?如病在少阳而口不渴,大便如常,是津液未伤,清润之药,不宜太过,而半夏生姜皆可用也;若口大渴,大便渐结,是邪气将入于阴,津液渐少,则辛燥之药可除,而花粉栝蒌,有必用矣;所谓脏腑有燥湿之不同者此也。然又有当和而和,而不知邪之兼并者何也?假如邪在少阳,而太阳阳明症未罢,是少阳兼表邪也,小柴胡中须兼表药,仲景有柴胡加桂枝之例矣;又如邪在少阳兼里热,则便闭谵语燥渴之症生,小柴胡中须兼里药,仲景有柴胡加芒硝之例矣;又三阳合病阖目则汗,面垢谵语遗尿者,用白虎汤和解之;盖三阳同病,必连胃腑,故以辛凉之药,内清本腑,外彻肌肤,令三经之邪,一同解散,是又专以清剂为和矣。所谓邪有兼并者此也。由是推之,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润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攻而和者,和之义则一,而和之法变化无穷焉。”

第三节·攻下剂

调胃承气汤 缓下胃腑结热法 俞氏经验方生锦纹(一钱酒浸) 清炙草(五分) 鲜生姜(一片) 元明粉(五分) 大红枣(两枚)【秀按】调胃者。调和胃气也。大黄虽为荡涤胃肠之君药。而用酒浸。佐甘草者。一藉酒性上升。一藉炙草甘缓。皆以缓大黄之下性。然犹恐其随元明粉咸润直下。故又使以姜枣之辛甘。助胃中升发之气。元明粉之分量。减半于大黄。合而为节节弥留之法。否则大黄随急性之元明粉。一直攻下。而无恋膈生津之用。何谓调胃耶。此为阳明燥热。初结胃腑之良方。

小承气汤 直下小肠结热法 俞氏经验方生川军(三钱酒洗) 小枳实(二钱) 薄川朴(一钱)【秀按】小肠火腑。非苦不通。故君以生军之苦寒。以涤小肠。臣以枳实之苦降。直达幽门。但苦非辛不通。故佐以浓朴之苦辛。助将军一战成功也。此为阳明实热。蕴结小肠之良方。若热结旁流。加川连一钱尤妙。

大承气汤 峻下大肠结热法 俞氏经验方元明粉(三钱) 生锦纹(四钱) 小枳实(二钱) 薄川朴(一钱)【秀按】大肠与胃同为燥金之腑。《易》曰、燥万物者莫 乎火。燥非润不降。火非苦不泻。故君以元明粉润燥软坚。生川军荡实泻火。臣以枳实去痞。原朴泄满。合而为痞满燥实坚。大肠实火之良方。加甘草名三一承气汤。

【廉勘】唐容川曰。三承气汤。不但药力有轻重之分。而其主治。亦各有部位之别。故调胃承气汤。仲景提出心烦二字。以见胃络通于心。而调胃承气。是注意在治胃燥也。故以大黄芒硝泻热润燥。合之甘草。使药力缓缓留中。以去胃热。故名调胃也。大承气汤。仲景提出大便已硬四字。是专指大肠而言。大肠居下。药力欲其直达。不欲其留于中宫。故不用甘草。大肠与胃。同禀燥气。故同用硝黄以润降其燥。用枳朴者。取木气疏泄。助其速降也。若小承气汤。则重在小肠。故仲景提出腹大满三字为眼目。盖小肠正当大腹之内。小肠通身接连油网。油是脾所司。膜网上连肝系。肝气下行。则疏泄脾土。而膏油滑利。肝属木。故枳朴秉木气者。

能疏利脾土。使油膜之气。下达小肠而出也。又用大黄归于脾土者。泻膏油与肠中之实热。此小承气所以重在小肠也。其不用芒硝。以小肠不秉燥气。故不取硝之咸润。至大承气亦用枳朴者。以肝木之气。从油膜下接大肠。《内经》所谓肝与大肠通也。三承气汤。药力皆当从胃中过。从大肠而去。但其命意。则各有区别。用者当审处焉。观此。则吴鞠通调胃承气、导赤承气二方。似觉多事。

三仁承气汤 缓下脾脏结热法 俞氏经验方大麻仁(三钱炒香) 松子仁(三钱研透) 小枳实(钱半炒香) 大腹皮(二钱) 光杏仁(三钱勿研)生川军(一钱蜜炙) 油木香(五分) 猪胰略炒(一钱)【秀按】脾与胃以膜相连。膜者脂膜也。上济胃阴。下滋肠液。皆脾所司。若发汗利小便太过。则胆火炽盛。烁胃熏脾。胃中燥而烦实。实则大便难。其脾为约。约则脾之脂膜枯缩矣。故君以麻、杏、松仁等多脂而香之物。濡油脾约。以滋胃燥。然胃热不去。则胆火仍炽。又必臣以生军、枳实。去胃热以清胆火。所谓釜底抽薪是也。佐以油木香、大腹皮者。以脾气喜焦香。而油木香则滑利脂膜。脾络喜疏通。而大腹皮又能直达脾膜也。妙在使以猪胰。善去油腻而助消化。以洗涤肠中垢浊。此为胃燥脾约。液枯便闭之良方。

陷胸承气汤 肺与大肠并治法 俞氏经验方栝蒌仁(六钱杵) 小枳实(钱半) 生川军(二钱) 仙半夏(三钱) 小川连(八分) 风化硝(钱半)【秀按】肺伏痰火。则胸膈痞满而痛。甚则神昏谵语。肺气失降。则大肠之气亦痹。肠痹则腹满便闭。故君以蒌仁、半夏。辛滑开降。善能宽胸启膈。臣以枳实、川连。苦辛通降。善能消痞泄满。然下既不通。必壅乎上。又必佐以硝、黄。咸苦达下。使痰火一齐通解。此为开肺通肠。痰火结闭之良方。

犀连承气汤 心与小肠并治法 俞氏经验方犀角汁(两瓢冲) 小川连(八分) 小枳实(钱半) 鲜地汁(六瓢冲) 生锦纹(三钱) 真金汁(一两冲)【秀按】心与小肠相表里。热结在腑。上蒸心包。症必神昏谵语。甚则不语如尸。世俗所谓蒙闭证也。便通者宜芳香开窍。以通神明。若便秘而妄开之。势必将小肠结热。一齐而送入心窍。是开门揖盗也。此方君以大黄、黄连。极苦泄热。凉泻心小肠之火。臣以犀、地二汁。通心神而救心阴。佐以枳实。直达小肠幽门。俾心与小肠之火。作速通降也。然火盛者必有毒。又必使以金汁。润肠解毒。此为泻心通肠。清火逐毒之良方。

白虎承气汤 清下胃腑结热法 俞氏经验方生石膏(八钱细研) 生锦纹(三钱) 生甘草(八分) 白知母(四钱) 元明粉(二钱) 陈仓米(三钱,荷叶包)【秀按】胃之支脉。上络心脑。一有邪火壅闭。即堵其神明出入之窍。故昏不识人。谵语发狂。大热大烦。

大渴大汗。大便燥结。小便赤涩等症俱见。是方白虎合调胃承气。一清胃经之燥热。一泻胃腑之实火。此为胃火炽盛。液燥便闭之良方。

桃仁承气汤 急下肠中瘀热法 俞氏经验方光桃仁(三钱勿研) 五灵脂(二钱包) 生蒲黄(钱半) 鲜生地(八钱) 生川军(二钱酒洗) 元明粉(一钱) 生甘草(六分) 犀角汁(四匙,冲)【秀按】下焦瘀热。热结血室。非速通其瘀。而热不得去。瘀热不去。势必上蒸心脑。蓄血如狂。谵语。下烁肝肾。亦多小腹串疼。带下如注。腰痛如折。病最危急。此方以仲景原方去桂枝。合犀角地黄及失笑散。三方复而为剂。可谓峻猛矣。然急证非急攻不可。重证非重方不效。古圣心传。大抵如斯。但必辨证精切。明告病家。此为背城一战之策。效否亦难预必。信则服之。否则另请高明可也。

解毒承气汤 峻下三焦毒火法 俞氏经验方银花(三钱) 生山栀(三钱) 小川连(一钱) 生川柏(一钱) 青连翘(三钱) 青子芩(二钱) 小枳实(二钱) 生锦纹(三钱) 西瓜硝(五分) 金汁(一两,冲) 白头蚯蚓(两支)先用雪水六碗。煮生绿豆二两。滚取清汁。代水煎药。

【秀按】疫必有毒。毒必传染。症无六经可辨。故喻嘉言从三焦立法。殊有卓识。此方用银翘栀芩。轻清宣上。以解疫毒。喻氏所谓升而逐之也。黄连合枳实。善疏中焦。苦泄解毒。喻氏所谓疏而逐之也。黄柏、大黄、瓜硝、金汁。咸苦达下。速攻其毒。喻氏所谓决而逐之也。即雪水、绿豆清。亦解火毒之良品。合而为泻火逐毒。三焦通治之良方。如神昏不语。人如尸厥。加《局方》紫雪。消解毒火。以清神识。尤良。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笑话中的经济学

    笑话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学问。具体说来,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本书可谓是雅俗共赏。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以借助一个个笑话所蕴涵的道理,轻松地理解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满足“学点几经济学知识”的愿望;对于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来说,读这本书则可以增加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如此“演义”,如此“娱乐”,权当闲暇之余的休闲阅读。
  • 六月的梦

    六月的梦

    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讲评试卷结束后,高考倒计时只剩下三天的时间。学校于6月4日开始放读,学生不用上课了,实际上学校要做好考前准备,那些教室都要腾出来做考场,必须经过一番布置,这需要时间。学校就把这三天时间称为“放读”。当然,学生也就可以趁此机会休整一下。放读前一天下午,直到最后一节课,班主任陈焕珍老师才把考生准考证发给同学们,让大家知道自己所在的考室和座位号,届时凭准考证入场。其实,只发给大家看一看,然后又收回,由班主任代为保管(待考试前半小时再发给考生),以免考生丢失误了考试。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座位好不好。
  • 嚣张宝宝财迷妈咪

    嚣张宝宝财迷妈咪

    六年前她是无所不能的黑暗圣手,他是狠辣无情的商界霸主。一夜迷情,她狼狈逃亡。六年后,她是身份多变的天才设计师,身边还带着一个无所不能的嚣张宝宝,而他则是即将与她合作的公司首席。“老头,敢跟我抢女人,你确定你这把老骨头还能经得起折腾?”某男一脸的嫌弃:“毛都没长齐还想跟我抢女人?”某娃彻底不淡定了:“老头,想跟我抢女人,你问过那边的几位叔叔了吗?”
  • 偷心诀

    偷心诀

    传说,有笛声回荡的地方,就有情伤的人。那一年,她一身嫁衣跃入滚滚江河,成就一段流传列国的风月传说;那一年,她用十八年的记忆换取一阕偷心诀,偷尽世间男女的真心,却独饮忘川,记不住自己的孽缘。红尘痴缠,爱恨离殇。有多少真情泯灭在乱世天涯。她爱他,却没有爱的筹码,于是风中泣血,笛声四响,只为偷他一日来爱她。
  •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少有而独特的帝王。唐宗宋祖,历来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表率。提及唐太宗,盛世景象犹在眼前,干百年来难以消逝。唐太宗没有用权术和铁腕驾驭大臣,而是靠信任;他并不顾忌皇帝“永远正确”的面子,而是鼓励大臣进谏;他更没有搜刮天下以满足个人私欲,而是提倡以民为本,富国安民。他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帝王的楷模,是古代帝王的道德标兵。
  • 相教与平行

    相教与平行

    两个平行的生活轨迹绘出了两个不同的人,却偏偏是最适合对方的人。。。
  • 中华传统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中华传统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一个个妙趣横生的魔术,一个个匪夷所思的魔术,《走进魔术世界:中华传统魔术》寓教于乐,将魔术里包含的科学原理一一解释出来,并且将有趣的小魔术表演也一步步教给读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快乐。
  • 远东王庭

    远东王庭

    地球青年莫名流落异界,被命运女神钦定要开创一番大事业,然而相比女神姐姐的青睐,他更倚重自己在地球上学习的知识。从这一刻起,穿越者罗兰·寇拉斯就在这个有着魔法与巨龙的奇幻世界里践行他的信条——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本书系伪dnd设定,主角穿越并且带着游戏系统)
  • 三枚子弹

    三枚子弹

    天还没有大亮,侦察科长马加似醒非醒、似梦非梦地躺在床上,突然电话铃声响起,吓了他一跳,电话里传来了局长的命令:速来我住处。马加来到局长居住的小院内,局长指着小院石桌上的三枚子弹对马加说:你有什么想法。马加心里一震,职业的敏感使他连脸色都变了。能在侦察科长这个位置上混的人,哪个不是从真刀真枪、稀奇古怪、凶残危险、形形色色的各类案件、事件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但如此大胆,敢将子弹放进公安局长居住的小院内,对公安局长进行恐吓,与公安局长叫板,在这之前不要说遇到,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这意味着什么?用意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