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3500000106

第106章

【記】此釋識通塞也。初一行。縱其已知橫豎通塞。次三行。示須識於通起塞。如止觀云。若同外道愛著觀空智慧。宜以四句徧破。能破如所破。令眾塞得通。若不執著觀空智慧。則能破不如所破。但去塞存通。如除膜養珠。破賊護將。將若為賊。此賊亦破。賊若為將。此將亦護。如是展轉將皆為賊。節節破之。故大意中。但舉徧破也。輔行云。一者通途通塞。以所破為塞。能破為通。二者別相通塞。以於能起著為塞。無着為通。既法相淺深。任有通塞。故須節節檢校。無令生著也。言節節檢校者。止觀云。以橫織豎。檢校通塞。如從假入空破惑。又用橫織豎檢校。從空入假觀通塞。又用橫織豎檢校。中道正觀。皆云一一法。一一能。一一所。若起三塞。破之令通。若是三通。養之成就。輔行云。一橫通塞。二豎通塞。三橫別通塞。四一心通塞。皆須四句檢校。若於四通而起塞着。皆須破塞以存于通。如是展轉。以破為期。故於一一能。一一所。一一心。皆須檢校也。復須四句分別。一塞中有通。二通中有塞。三塞是自塞。四通是自通。初二句。是別相通塞。後二句。若塞已破。即屬破徧。故云非唯一轍。凡有心皆有。故當念念常須檢校也。

【註】安置丹枕者。文句五(二十七)云。車若駕運。隨所到處。須此支昂。譬即動而靜。即靜而動。(文)妙樂六(二十四)云。丹枕云支昂者。即車外枕。車住須支。支之恐昂。故云支昂。支。持也。昂舉也。譬動靜相即者。車行枕閑。即動而靜。車息枕用。即靜而動。用時常靜。閑時常動。實體與用。亦復如是。自因之果。法性無動。所以如風不移。寂然而到。萬行無作。眾智莫觀。此則三德俱不二也。以三即一。故使爾耳。(文)輔行七下(二十七)云。若車外枕。或動或靜。動靜秖是通塞義也(文)。

【記】此釋經文安置丹枕句也。初行半。文句正釋。妙樂下。轉釋。初三行半。舉譬釋義。實體與用。亦復如是二句。合法。言實體指性。合車。用則指修。合枕。車枕既即動而靜。即靜而動。動靜不二。則實體與用。亦即性而修。即修而性。性修不二。故云亦復如是。自因下二行。明三德不二。謂法身是體。既云寂然而到。則即靜而動。般若解脫是用。既云萬行無作。眾智莫觀。則即動而靜。體用既其相即。故云三德俱不二也。末二句。結明不二所以。輔行下。會通動靜。即是通塞義也。

六道品調適。

六道品調適。謂無作道品一一調停。隨宜而入。經云。有大白牛等(已上五中根)。

【註】大意七云。約門徧破。於理又昧。應須七科次第調試。若不爾者。此之道品為誰施設。以破徧門。雖觀陰境。陰上未分念處名故。況有六科展轉調停。故用此門檢校詮擇(文)。

【記】此釋道品調適也。止觀云。上來雖破法徧。識通塞。若不調停道品。何能疾與真法相應。真法名無漏。道品是有漏。有漏能作無漏方便。方便失所。真理難會。大論云。三十七品。是行道法。涅槃城有三門。三門是近因。道品是遠因。為是義故。應須道品調停也。若不下三句。明道品徒施之失。以破下。明今用道品調適之意。謂上破法徧中。所觀陰境。既未分四念處之名。豈有四正勤等調適之事。故今用之以為檢點校量。詮顯道理。決擇應用也。

【註】實相為車體。道品為前導。故喻白牛。白牛等者。等於經中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文也。大意以中根至七乘。今至第六者。以正助分中下也。

【記】文句云。四念處慧。破除八倒之黑。名駕白牛。四正勤中二世善滿。如膚充。二世惡盡。如色潔。四如意足。稱行者心。如形好。筋譬五根。住立能生義也。力譬五力。摧伏幹用義也。行步平正。譬定慧均平。又譬七覺調平。然此道品。名雖通前。義實局圓。

七對治助開。

七對治助開。謂若正道多障。圓理不開。須修事助。謂五停心。及六度等。經云。又多僕從(此下為下根)。

【註】大意八云。七助道對治者。涅槃云。眾生煩惱非一種。佛說無量對治門。夫不信有對治之人。當知此人未曉正行。若識己身正行未辦。良由事惡。助於理惡。共蔽理善。令不現前。事惡若去。理善易明。故先修事度。以治事惡。事惡傾已。理善可生(文)。

【記】止觀云。根利無遮。易入清涼池。不須對治。根利有遮。但專三脫門。遮不能障。亦不須助道。根鈍遮重者。根鈍故。不能開三脫門。遮重故。牽破觀心。為是義故。應須治道對破遮障。則得安隱入三脫門。大論稱諸對治。是助開門法。即此意也。

八知位次。

八知位次。謂修行之人。免增上慢故。

【註】大意八云。下根障重。非唯正助不明。却生上慢。謂己均佛。未得謂得。未證謂證。須知次位。使朱紫不濫。若未證得而謂證得。非唯失位。却墮泥犂。故小乘經中四禪比丘。謂為四果。大乘經中。魔與菩薩授跋致記。若生取著。必同魔屬。尚失人天。何關至道。故大小經論。咸明次位(文)。

【記】小乘等者。謂佛世有族姓子。於佛法中出家。不修多聞方便。住阿蘭若。以夙因故。能超世俗初禪。自謂是須陀洹果。乃至超世第四禪。謂是阿羅漢果。於一生中。未得謂得。未解謂解。未證謂證。更不求勝進道。後命終時。第四禪中有現前。爾時念言。我斷一切生分。應般涅槃。不應更生。今我中有何緣而生。定無解脫。若有解脫。我應得之。便生謗涅槃邪見。以邪見故。四禪中有即滅。地獄中有現前。命終生阿鼻地獄是也。大乘等者。明大乘因記生慢。大品云。魔作比丘。到菩薩所。作如是言。若菩薩於般若作證。得須陀洹。乃至辟支佛。大論云。魔語菩薩。汝於諸佛授菩提記。父母兄弟名某。若受著者。成增上慢。

【註】於此知位中彌修五悔。

【記】謂此五悔方便。助開正道。自因位之初。至因位之極。皆當修習。是故知位次中彌修五悔。非無位也。彌。猶勤也。

九能安忍。

九能安忍。謂於逆順。安然不動。策進五品。而入六根。

【註】大意九云。圓頓行人。初入外凡。外招名利。內動宿障。夙障縱薄。名利彌至。為眾圍繞。廢損自行。因茲破敗。豈能進道。外人視之。猶謂大聖。如樹抱蝎。表似內虗。唯當自勉。不為所動。得入內凡。名為似位(文)。

【記】止觀云。始觀陰界。至識位次。障轉慧開。或未入品。或入初品。神智爽利。或見講者不稱理。或見行道不當轍。慈悲示語。即被圍繞。即說一兩句法。或示一二節禪。初對一人。馳傳漸廣。初謂有益。益他蓋微。廢損自行。則知圓位外凡。益人實少。自損誠多。末勸自勉。入相似位。六根清淨。明初依人有所說法。亦可信受。一音徧滿。聞者歡喜。故當勉進也。

【註】謂於逆順等者。逆是煩惱業定見慢等。從內來破者。當以內三術治之。謂空假中也。順則名譽羅罥。利養毛繩。眷屬集樹。妨蠧內侵。枝葉外盡。從外來破者。當以外三術去之。一莫受莫著。二縮德露玼。三一舉萬里。如止觀七(三十二)。

【記】此示逆順兩緣。謂行人逆緣內破。用內三術以治之。不難也。順緣外侵。用外三術以治之。非易也。所以止觀明治外緣之三術云。若被名譽羅罥。乃至枝葉外盡者。當早推之。莫受莫著。推若不去。反被粘繫者。當縮德露玼。揚狂隱實。密覆金貝。莫令盜見。若遁蹟不脫。當一舉萬里。絕域他方。無相暗練。快學得道。乃至若名利眷屬。從外來破。憶此三術齧齒忍耐。雖千萬請。確乎難拔。讓哉隱哉去哉。

【補】毛繩。西域用以朿腰。以龍鬚為之。入水必斷骨。喻利養着身。必斷慧命。名利如蠧。令內觀散滅。名內侵也。眷屬如集。令諸行壞。名外盡也。猶如大樹。外集眾鳥。內抱蟲蝎。樹必死壞矣。

十離法愛。

十離法愛。莫着十信相似之道。須入利住真實之理。經云。乘是寶乘遊於四方。(游四十位)直至道場(妙覺位)。

【註】大意九云。若專住似位。名為法愛。已得相似六根互用。已破兩惑。永無墜苦。愛此似位。名為頂墮。若修離愛。進入銅輪。名為十住。分身百界。一多相即。身土既爾。己他亦然。十身利生。四土攝物(文)。

【記】根互用者。如法華法師功德品。鼻根章文云。知好惡。辨貴賤。及天宮莊嚴等。即鼻有眼用。讀經說法。聞香能知。則有耳用。諸樹華果。酥油香氣。聞香能知。則有舌用。入禪出禪。禪有八觸五欲嬉戲。亦是觸塵。聞香能知。則有身用。染欲嗔恚。亦知修善。聞香能知。則有意用。鼻根自在。勝用若茲。例餘五根。亦復如是。頂墮者。止觀云。行上九事。過內外障。應得入真。若不入者。以法愛住著。而不前進。大論云。三三昧。是似道位。未發真時。喜有法愛。名為頂墮。醫如同帆。一去一停。停即住著。不進不退名為頂墮。若破法愛。入三解脫。釋云。至十信時。若生愛心。不入初住。而六根淨位。定不墮小。以住頂故。名之為墮。非謂退墮。以六根無退義故。況復更有造重逆耶。故此頂墮。異前藏通。大論明頂墮義。二種不同。一頂退名墮。二住頂名墮。小乘雖具二義。住頂多退。故今圓位見思已落。但有住頂一墮義耳。餘可知。略明大科妙法方便正修竟。

三結抄略指廣示異三。初結抄略錄。

謹按台教廣本。抄錄五時八教。略。知如此。

【註】此結所錄五時八教。天台判釋儀式也。

【記】此釋結文。意謂大師依義立名。用此判釋。則非聖明特達者。莫之能開也。然五時八教一句。大有妙旨。所謂佛之一事。理事備矣。

二指歸廣本。

若要委明之者。請看法華玄義十卷。委判十方三世諸佛說法儀式。猶如明鏡。及淨名玄義中四卷。全判教相。

【註】所判聖教。一期施化之相也。妙樂一(十七)云。淨名前玄。總有十卷。因為晉王著淨名疏。別製略玄。乃離前玄。分為三部別立題目。謂四教六卷。四悉兩卷。三觀兩卷。後人合六為四。今云淨名玄義中四卷是也。

【記】此釋指廣判教。初二句。指妙玄。妙樂下。指淨玄。初二句。指前玄分卷有十。因為下。明離十立三之名。晉王即隋煬帝為太子時之封諡也。後人下。明合六為四。淨名玄義。即今四教義是也。學者欲委明教相。請尋妙玄等諸廣本。細心玩索可也。

三示異諸家。

自從此下。略明諸家判教儀式耳。

【註】今依大本玄義。抄錄綱要。彼文今師判教之後。備敘諸家。今略去而不明也。

【補】謂四教儀共有二卷。今此卷者。乃上卷也專明一家判教立義而已。自從此下者。指下卷而言也。其下卷。示明南北諸師宗途異計。後至孤山勘校。言下卷破古。猶為可緩。是故但行上卷也。

【註】如是則顯上一書判釋儀式。在今天台。然所判是如來說法儀式。能判是大師判教儀式。兩種不分而分。須善識焉。

【備】天台判釋。允符佛心。雖一為所判。一為能判。學者其致意焉。

天台四教儀註彙補輔宏記連圈計字肆拾貳萬壹千柒伯陸拾玖個。序文科文圖線。加工并刷印。施送貳伯部。夾板貳伯副。待歸結後。倘有餘資。另商別刻。

時 維大清光緒戊戌年春王月卓三氏諦閑謹識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飞鸟集·新月集

    飞鸟集·新月集

    《飞鸟集·新月集》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其中《飞鸟集》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集;《新月集》是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创作主旨的散文体诗集。
  • 北平抗战纪实

    北平抗战纪实

    在中华民族辉煌的抗战史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淞沪会战”“长沙会战”都被浓墨重彩地描绘过,而我们的古都北平呢?当日寇的炮火轰开我们国门的时候,当日军在北平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北平怎样了?北平人民怎样了?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个日子。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了50多年的作家,当我环顾四周时,发现我就读的北京市西苑小学就是日寇西苑集中营旧址,我当新兵蛋子时住过的房山军营周围就有很多日寇制造的惨案遗址,我工作过多年的黑山扈解放军309医院就是当年“国民抗日军”用机枪击落日军飞机的抗战旧址。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看系列)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魔帝他苏炸了

    魔帝他苏炸了

    她是23世纪的超级雇佣兵,一朝穿越为君家的废材小姐。废材从此崛起,戏渣姐,惩渣男,翻手反排命格,覆手复立乾坤!只是一个不留神,她却陷入某无耻魔帝精心编织的恢恢情网之中,无处可逃。世人都道魔帝御煌嗜血冷酷,心狠手辣。可是他一生的铁血温柔,全都给了她。
  • 霸爱总裁,老公狠强势

    霸爱总裁,老公狠强势

    为证明客户是直男,我用了这样的法子,后来……“叔叔,我这么叫你你不觉得别扭吗?”“小东西就应该这么叫我。”“那我要是在那个的时候还这么叫你呢?”“你确定你不是勾引我?”某只小可爱不幸的遭遇了大总裁,于是人生开启了过山车模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讽喻故事

    讽喻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汉末枭雄士徽

    汉末枭雄士徽

    东汉末年,割据一方。裂土称王,安定南疆!释演士燮之子士徽的传奇一生。
  • 启示时间

    启示时间

    时间慢慢流逝着,可那又怎样,时间搅混所有世界,时间教会你什么是真理。
  • 这天不是黑白

    这天不是黑白

    侠肝义胆皆由心,恩怨情仇皆因情。坑蒙拐骗不为钱,杀人无数为红颜。是非曲直分黑白,但使朗朗照乾坤。不辩日月四季雨,愿求世间无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