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3500000012

第12章

二八教二。初總列八教名二。初據今文通。列教名三。初正列。

言八教者。頓。漸。秘密。不定。藏。通。別。圓。是名八教。

【註】初總標。不從漸來。直說於大。時部居初。故名為頓。中間三味。次第調停。鹿苑。破邪立正。方等。引小向大。般若。會一切法。皆摩訶衍。故名為漸。

【記】中間三味二句。總喻漸相。別則鹿苑。破外道之邪。立內法之正。方等。引戀空滯寂之小。向智求悲度之大。般若。會八十一科之法。同入第一義諦之乘。自小至大名漸。八十一科下解。

【註】不思議力。同聽異聞。互不相知。名秘密教。

【記】同聽一音。異聞諸義。此不知彼所聞。彼不知此所聞。名秘密。

【註】聞小證大。聞大證小。得益不同。名不定教。

【記】若宿於漸。有頓種者。今聞小。得大益。若宿於頓。有漸種者。今聞大。得小益。功推於教。名不定。

【註】經論律三。各含文理。條然不同。名三藏教。

【備】經藏法本義。律藏滅惡義。論藏無比法義。各有文理。包含攝持。名三藏教。

【註】三乘共行。鈍同三藏。利根菩薩。通後別圓。故名通教。

【記】藏教。以諦。緣。度。分屬三乘。通教。三乘同觀無生四諦。同修體假入空。觀十二緣。同觀六度。若鈍根。見偏空。近同三藏。利根兼見不空。遠通別圓。名通教。

【註】獨菩薩法。別前藏通。次第修證。別後圓教。故名別教。

【記】涅槃經言。苦集滅道。各各因緣。皆有無量。是菩薩法。非二乘知。別前藏通也。別行記言。時長行遠。次第隔歷。故受緣理斷九之譏。別後圓教也。名別教者。

【註】教理智斷。行位因果。滿足頓妙。一切圓融。故名圓教。

【註】四教義曰。圓義有八。一。教圓。正說中道。言不偏也。二。理圓。中道即一切法。理不偏也。三。智圓。一切種智圓也。四。斷圓。不斷而斷。無明惑斷也。五。行圓。一行一切行也。六。位圓。從初一地。具足諸地功德也。七。因圓。雙照二諦。自然流入也。八。果圓。妙覺不思議三德之果。不縱不橫也。滿足頓妙者。滿故。三一相即。無有缺減。足故。圓見事理。一念具足。頓故。體非漸成。妙故。三諦不別。總之一切圓融也。據下文。則曰圓伏。圓信。圓斷等。名圓教。

二喻顯。

頓等四教是化儀。如世藥方。藏等四教名化法。如辨藥味。

【記】化儀如藥方者。隨宜說法。如醫士按病製方也。化法如辨味者。知諸根性。如辨藥性味也。

【註】化儀。化物儀式。化法。化物方法。

【記】輔行言。化儀。敷置引入。化法。教門法則。

【註】義例五云。頓等四教。是佛化儀。藏等四教。是佛化法。

【補】荊溪以輔行中文難明。復以七種義例明之。

【備】辨訛曰。儀。法。出自大師。當引八教大意等書。不必引義例也。私謂。引亦無妨。然此說。有益來哲慎擇之慧。

三結指。

如是等義。散在廣文。

【註】廣文一家教部。即下文廣本也。大本即法華玄義。

【補】廣文。廣本。統指一家教部。大本。則單指玄義。

二依廣本略錄綱要二。初總標所依。

今依大本略錄綱要。

【註】今家所錄。通依一家廣文。如文末云。謹按台教廣本。

【記】此證今文通所依也。

【註】的依大本玄義。如云請看法華玄十卷。

【記】此明今文的所依也。

二別示綱要。

初辨五時。五味。及化儀四教。然後出藏通別圓。

【註】此明今文抄錄之法。化儀屬部。故與時味兼明。化法屬教。故後別明也。

【記】部。所以判教。故與時味兼明。教。所以釋義。須先判教已方依教釋義。義有緩急。文有前後。乃抄錄分章法也。

二別釋八教相二。初化儀四教分四。初正明四教四。初頓教三。初總標。

第一頓教者。即華嚴經也。

【註】此判部屬頓。

從部。時味等得名為頓。

【註】此釋出屬頓所以也。部唯約法。時兼法譬。味專約譬。

【記】部唯約法者。華嚴是圓頓法。時兼法譬者。經言。如日初出。先照高山。釋言。曰譬佛。光譬說教。照物。譬被機。高山。譬別圓。眾味專約譬者。即從牛出乳。

【註】最初說大。時味俱初。故得頓名。

【記】此正釋華嚴名頓。

【註】此下所謂如來等。約部判頓。此經中云下。約時判頓。涅槃云下。約味判頓。後準法華判也。

【記】約部時味。列次判頓可知。後準法華判。謂後信解品下。乃準法華。判華嚴擬宜也。

二別釋三。初約部判二。初明部教。

所謂如來初成正覺。在寂滅道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宿世根熟天龍八部。一時圍繞。如雲籠月。爾時如來現盧舍那身。說圓滿修多羅。故言頓教。

【註】如來。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文句九(十一)。

【記】此指二身中。真身也。成論言。乘如實道。來成正覺。名如來。乘者。法如如智。實者。法如如境。道。是因。覺。是果。若單論乘者。如如無所如。單明實者。如如無能如。境智和合。則有因果。照境未窮。名因。盡源。為果。道覺義成。即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此真身如來也。以如實智。乘如實道。來生三有。示成正覺。即應身如來也。

【註】初成正覺。三七日說大化之始。故曰初成。離邪。曰正。背妄曰覺。

【記】三七說大化始。是隨機說。諸經論。明初時說法不定。普曜經。密迹經。皆曰二七日說三乘。法華過三七日。方說小乘。四分律中六七。興顯行經七七。五分律八七。智論五十個七日。則知隨機見聞。得益不同。故如來初時說大說小。應現時分亦異。今華嚴是被大機。故三七說。大化正覺。藏。依生滅。通。依無生。別。依無量。圓。依無作。若華嚴本部。當以別圓判。然別地以上。證道同圓。佛是果人。離偏小邪妄。證圓妙正覺。一覺一切覺。無覺無不覺。言窮慮絕。不壞假名。故曰始成正覺也。

【註】寂滅道場。寂五住煩惱。滅二種生死。得道之場。故曰道場。即摩竭提國。阿蘭若處。處隨法轉。名寂滅場。

【記】五住。謂見一切住地。欲愛。色愛。無色愛。三住地。無明住地。二種生死。謂分段變易。生死是苦果。煩惱是集因。前四住。感分段果。後一住。感變易果。寂滅。乃究竟大寂滅處。佛於此得大寂滅道。故曰道場即。摩竭提國阿蘭若處。

【補】摩竭提。翻不害。劫初以來無刑害故。至阿闍世王。截指為刑。後自齧指痛。復息此刑。佛成道其地。故吉兆預彰。

【記】阿蘭若翻寂靜處。七佛與人作則。皆依阿蘭若處成道。

【註】四十一位。圓教住行向地等覺。別地已上。證道同圓。

【記】住行向地等覺。如九卷釋。此四十一位破無明惑。應判圓教。別地同圓者。如八卷解。若華嚴疏明。一海月等十菩薩同生眾共配初發心住。二執金剛神。三身眾。四足行。五道場。六主城。七主地。八主山。九主林。十主藥神。已上如次配十住。十一主稼神。十二主河。十三主海。十四主水。十五主火。十六主風。十七主空。十八主方。十九主夜。二十主晝。已上配行。二十一阿修羅王。二十二迦樓羅。二十三緊那羅。二十四摩睺羅伽。二十五夜叉。二十六龍。二十七鳩槃茶。二十八乾闥婆王。二十九月天子。三十日天子。已上配向。三十一忉利天王。三十二夜摩天。三十三兜率天。三十四化樂天。三十五他化天。三十六大梵天。三十七光音天。三十八遍淨天。三十九廣果天。四十大自在天王。已上天王配地。四十一師子座眾。配等覺。更有四十二眉間眾。配妙覺。

【備】記中四十一位。據華嚴所列配位。然註。乃指經前列眾。不必泥定。

【註】四念處云。華嚴後無等覺者。乃部中談位。不可以此而難。今文。經前列眾也。

【記】四念處。釋別教中言。華嚴初無十信。後無等覺。恐人舉此以難。故明今文說有等覺。乃指經前列眾。又清涼疏問明品已下三品。別明十信。十忍品已下四品。別明十頂。當知頂即等覺。清涼鈔言。等覺因位之極。稱為頂位。

【註】法身大士。破無明惑。得無生忍。捨生身已。居實報土。受法性身。故曰法身。上求下化。建立大事。故曰大士。

【備】不了第一義諦。是謂無明。第一義諦。乃圓家一空一切空。無生理也。以無生理。忍可於心。名忍。破一分惑。得一分忍。顯一分法身。乃捨分段身之生。離同居方便之土。而居實報土。受法性身。名法身焉。行契佛行。是上求。化如佛化。是下化。此自利利他大事。惟法身菩薩能之。故名大士。

【註】宿世根熟。佛化眾生。種熟脫三。時時不廢。謂種在久遠。熟在宿世。脫在今日。

【記】玄文言。佛設教元始。巧為眾生作頓漸不定顯露種子。中間以頓漸五味。調伏長養而成熟之。又以頓漸五味。而度脫之。並脫。並熟。並種。番番不息。大勢威猛。三世益物也。今是大乘根熟眾生。

【註】天龍八部。天龍別名。八部。總稱。總別兼舉也。天(一)龍(二)。夜叉(三)。乾闥婆(四)。阿修羅(五)。迦樓羅(六)。緊那羅(七)。摩睺羅伽(八)。人非人等。總結八部。

【記】梵語提婆。此翻天。三界二十八天也。那伽。翻龍。守天宮持地。注雨等龍也。夜叉。翻勇健。亦名暴惡。飛空。飛行守天城。池門。閣。等也。乾闥婆。翻香陰。不啖酒肉。唯香資身。是天主幢倒樂神也。阿修羅。翻無端正。迦樓羅翻金翅。緊那羅。翻疑人。似人。而頭有角。亦天伎神也。摩睺羅伽。翻大腹行。即大蟒神腹行者也。原佛道濟百靈。慈育萬有。三乘歸投八部翼衛。餘無此德。故無八部也。

【註】龍鬼等得預法會者。乘急戒緩故。大師準涅槃經云。於戒緩者。不名為緩於乘緩者。乃名為緩之文。遂開乘戒四句。

【記】涅槃經又言。菩薩於此大乘。心不懈怠。是名本成。為護正法。以大乘水。而自澡浴。故菩薩雖現破戒。不名為緩。智者取此乘急戒緩之文。於止觀中開成四句也。本成者。本所受戒。如本不失也。

【補】文句言。若通論戒乘。一切善法觀慧。皆稱戒乘。人天五乘。即是其義。道共等戒。悉是通義也。今就別判三皈。五戒。十善。八齋。出家律儀。乃至定共。能防身口。遮惡道果。得人天報者。名戒。聞經生解觀智。推尋諦緣度等智。能破煩惱。運出三界者。名乘。大品言。有相之善。不動不出。無相之善。能動能出。是也。若戒乘俱急者。下品戒急。報在人道。持小乘急。以人身於藏教時。見佛聞法。嚴持中乘。以人身於通教大乘。乃至帶方便諸大乘經時。見佛聞法。若持上乘。以人身。於華嚴法華等教。及諸教中圓見佛聞法。列為同聞眾也。若中品戒急。報在欲天。若持小乘。以欲天身。於藏教時。見佛聞法。餘持中上乘。如上說。若上品戒急。加修禪定。報在色無色界。持小乘急。以色無色界天身。於三藏中見佛聞法。餘持中上乘。如上說。二。戒緩乘急者。三品戒皆緩。報在三途。若小乘急。以三途身。於三藏教中。見佛聞法。餘如上說。三。戒急乘緩者。有戒。受人天身。無乘。佛雖出世說法。不見不聞。舍衛三億家。及諸不見聞者。三界樂著諸天等。是也。四。戒乘俱緩者。受三途報。不見佛不聞法也。

【記】華嚴疏鈔言。一。乘緩戒急者。事戒嚴峻。三種觀心不開。以得戒故。人天受生。或隨禪梵世。耽湎定樂。世雖有佛說法度人。於此類無益。設得值遇。不能開解。二。乘急戒緩者德薄垢重。煩惱所使。是諸事戒。皆破理觀。乘急。信解諸法。戒緩。命終墮惡道中。於諸乘中隨何乘急。強者先牽。若一乘急。即聞華嚴等。三。乘戒俱急者。具持眾戒理事無瑕。於諸妙法。觀念相續。即於今生。便應得道。若未得道。此業最強。必昇善處。若一乘急。即於人天身。聞華嚴。四。乘戒俱緩者。失人天報。無得道期。展轉沉淪。不可度脫。是則乘戒。豈得偏向乎。設有偏志者。寗偏於乘也。

【註】如雲籠月。月喻教主。具智斷二德。初一至十五。謂之白月。智光漸增。故譬智德。十六至三十日。謂之黑月。邪光漸減。故譬斷德。

【記】準華嚴鈔。月有四德。合佛三法。明是智德。暗是斷德。清涼是恩德。應器周故。亦是恩德。今取黑白。喻智斷二德也。如大經月愛三昧。光色增長。譬十五智德。摩訶般若。光色損減。譬十五斷德。無累解脫。又言月性常圓。實無增減。因須彌山。故有虧盈。不增而增。白月漸著。不減而減。黑月稍無。法身亦爾。因無明故。約如論智。如實不智。約如論斷。如實不斷。無智而智。般若漸明。無斷而斷。解脫漸離也。據華嚴梵行品。月體喻法身。月光喻十五智斷。謂三十心。為三智斷。十地。為十智斷。等妙二覺。為二智斷。合有十五智斷也。

【註】爾時如來。指丈六身。即境本定身也。

【記】輔行言。止觀見佛相好。一一文中。皆言若見如來者。皆以三藏如來而為境本。於色相上四機所見不同。故名境本定身也。

【補】三藏如來老比丘相。即境本定身。境。是所見之境。本。為應機之本。定。乃一定之身。如言只一金剛土臺成道。四機各見不同。生滅機。見劣應身。無生機。見帶劣勝應身。無量機。見報身藏塵相好。無作機。見法身如虗空相。雖機見不同。只是丈六一定身也。

【註】現盧舍那身。現。即現起。盧舍那。翻淨滿。謂諸惡都盡。故淨。眾德悉圓。故滿。自報。亦翻光明遍照。他報。亦名尊特。亦名勝應。

同类推荐
  • 瞿文懿公制科集

    瞿文懿公制科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可刹那无此君

    不可刹那无此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禅门章

    禅门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郑氏关系文书

    郑氏关系文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甲申闻见二录

    甲申闻见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乔布斯给青少年一生的忠告

    乔布斯给青少年一生的忠告

    也许你不知道如何能爱上自己所做的事情,也许你正在为自己的将来担忧,也许你不知道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这份送给青少年的知识厚礼中,乔布斯会用他不同凡响的一面,帮助你拓宽视野增进智慧,帮助你超越自我升华人生,最终从平凡走向卓越,成为同龄人中的精英,赢在起跑线上。
  • 石隐园藏稿

    石隐园藏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最佳企业培训图书,树立和谐与共赢的工作理念,缔造主人翁精神的行动指南。
  • 迷失在雅鲁藏布的21天

    迷失在雅鲁藏布的21天

    路小果一行五人满心欢喜地去雅鲁藏布大峡谷暑期探险,可是路遇塌方,不慎坠崖,虽然有幸存活,但在雅鲁藏布无人区却迷失了方向。为了寻找走出森林之路,他们历经种种艰险,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大森林里危机四伏:恶魔之树、食人花、巨蟒、狼人、食人蚁、巨鼠、一波又一波的危险接踵而至,五人最终能顺利脱险,成功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吗?
  •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倦寻芳

    倦寻芳

    视她如珠似宝的南朝皇室,在兵临城下时,将她当作了和亲的祭品。少年时那场青山翠竹间的纯真恋曲,竟是一段无可挽回的情错。当她被迫成为北朝宫妃时,曾经的海誓山盟,换来他轻蔑一笑,袖手旁观。她指天立誓:她受的所有折辱,将要他十倍偿还!
  • 妃本妖娆:王爷太腹黑

    妃本妖娆:王爷太腹黑

    多年青梅竹马与好友,联手将她杀害。幸得上天垂怜,重生在妹妹身上。步步为营,撕亲爹,斗渣男。前世被你们欺凌,今生与你们势不两立。娇美聪慧女画师,从容讨血债。俊颜腹黑九王爷,暗中搅风云。说好只是合作关系,却等来一道赐婚圣旨。她气呼呼跑去找他,“言晟南,你真卑鄙,竟然把我骗进王府。”他唇角浮出一抹坏笑,“王妃不必着急,有什么话,我们洞房夜再说!”她委屈抗议,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谨慎,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中的叙述

    风中的叙述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我说你好,你说打扰

    我说你好,你说打扰

    他们的“孽”缘,一路从米兰追溯到北京;又从北京辗转至纽约。他曾亲手把她送进警局,却又亲自保释她出来;他曾明知她的图谋不轨,却又纵容她的故作矜持——让我讨厌或喜欢一座城市的理由,皆是你。
  • 玉碎宸宫:薄凉湮媚茉香落

    玉碎宸宫:薄凉湮媚茉香落

    无尽魅惑江山,抒写着一曲兰陵缭乱。铺开墨染的画卷,那里曾风光旖旎,也曾腥风血雨。西陵墨初,一个魅惑妖娆的绝世女子,一个冷清、孤傲的王朝公主。用她的疼痛、伤感、欣悦在阴谋的宫廷中较量,波云诡谲的南宫暗藏杀机。他为她翩然了天下,她为他碎了掌中砂。只盼着淡然了前世的喑哑,拥紧九音韶华。执子之手,与子白头偕老。泪眼凝望,守望着荼蘼纷落,地老天荒。红颜宿命,是命定?还是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