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3900000029

第29章

经。妙吉祥言(至)不可复去

赞曰。下上客后陈现对扬而莫逆。有二。初答来仪。后答见圆。初中复二。初票答。后释答。此票答也。依事释言。如是者。顺成彼说。来者向方丈。去者背庵园。又因彼言来乘便谈去。向此来者定背彼去故。若从来已来者。不可复来。但为从来未来至此。所以今来。去亦如是。依理释者。空理义云。世俗谛有。若已来者。胜义谛空。不可复来。世俗谛有。若已去者。胜义谛空。不可复去。故知来去且随世俗。依胜义谛。无去无来。成无垢称不来而来也。应理义云。若计所执执已来者。此体空无。不可复来。若计所执执已去。故知来去皆随因缘假施设有。都无实相。又有解云。若随世俗依他起。有已来者。胜义真如无差别相。不可复来。若随世俗依他起性。有已去者。胜义真如无差别相。不可复去。故知来去皆是世俗依他假立。胜义都无。此举已来。例彼正来。当来亦尔。故不重述

经。所以者何(至)可施设去

赞曰。下释答来。依事释者。非已来者可施设来。要未来者。方可来故。非已去者可施设去。要未去者。方可云去。依理释者。空理义云。非世俗有诸已来者。依胜义谛。可施设来。非世俗有诸已去者。依胜义谛。可施设去。胜义空故。应理义云。非计所执执已来者。可施设来。要依他中。诸未来者。可假设来。非计所执执已去者。可施设去。要依他中。诸未去者。可假设去。又有解云。非随依他诸已来者。依真如理。可施设来。亦非随依他诸已去者。依真如理。可施设去。此显依他有来有去。真如理中。无来去。旧云。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与新不同。但可理解。不得事释。亦可言理中无来去。事有未来。今始来故

经。其已见者(至)不可复闻

赞曰。空理应理二义虽殊。并准去来。见闻亦尔

经。且置是事(至)不至增乎

赞曰。下明谈仪有五。一总彰问疾别问疾源。二问空寂及无侍者。三问疾相。四问慰喻。五问病者调伏心仪。此中意彰菩萨之病与异生别。既尔宁成人法二空。法人既空。应无病相。病既无相。云何来慰。相可知。病者如何自调心意。故是次第。合为五文。初中有二。初问。后答。问中有二。初总彰问疾。后别问疾源。总彰问疾有三。初为五问。二传佛教。三为两问显慰丁宁。此初文也。五问者。一问苦多少。二问命有无。三问界乖顺。界即四大。四问疾轻重。五问病停加。为停停修。旧为加增益因

经。世尊殷勤致问无量

赞曰。传佛教也。所言虽少。问意无量

经。居士此病(至)稍得安不

赞曰。此为两问显慰丁宁。痊者愈差。安谓平和。病少差不。动心之与气力。稍得平和不

经。今此病源(至)当云何灭

赞曰。此别问病源。有三。一问病根源。二问病来久近。三问灭位。久者远。如者喻。此问意云。病生久近。喻如何等

经。无垢称言(至)生亦复尔

赞曰。下无垢祥答。不答总征。但报别问。有三。初别答久近。次合答久近及灭位。后答病源。此初文也。问依次第。答遂义由。故不同也。有情生死无明为因。能发诸行有爱为缘。润诸业故。生老死起。无始流转。众生痴爱。生来既久。我今此病。亦无始生

经。远从前际(至)我即随愈

赞曰。此合答久近及灭位。初标。后释。此标也。我前久近云远从生死无始前际。有情即病。我亦随之久近。如彼有情解脱生死。我病亦愈。有情生死。总无尽期。我病未差。病生无始。灭亦无终。以众生界无尽期故

经。所以者何(至)无复有病

赞曰。下释近久灭位有三。初法说。次喻说。后合说。此法说也。菩萨生死为度有情。名依有情流转生死。由依生死有情病故。菩萨亦病。若诸有情得离生死。菩萨乃差

经。譬如世间(至)父母亦愈

赞曰。此喻说也。长者喻佛。居士喻菩萨。一子喻众生。怜爱喻大悲。欢喜喻庆悦。不舍喻摄受。故亦随子。若病若愈

经。菩萨如是(至)菩萨亦愈

赞曰。此合说也。菩萨合居士。显无垢称居因位故不合长者。愍合怜爱。有情合一子。病愈合前若病若喻。不合欢喜无时暂舍。大意可知

经。又吉是疾(至)从大悲起

赞曰。此答病因。大悲熏煮。故是病生。大悲为因。故菩萨病。与异生别

经。妙吉祥言(至)复无侍者

赞曰。下第二段问彼室空及无侍者。有二。初问。后答。此为双问。一问室空。二问无待。初问法空。后问生空。若诸菩萨。随诸有情。病及愈者。宁成二空

经。无垢称言(至)亦复皆空

赞曰。下答有二。初答室空。后答无侍。初中有十三问答。此初答也。空理义云。一切佛土。皆本空寂。故今我室真性故空。应理义云。法身佛土。因空所显。空理故空。报化佛土。空无所执。空事故宜。体皆非无。我今此室。表佛土空。是故空也

经。问何以空

赞曰。二问也。为何所以佛土亦空

经。答以空

赞曰。三答也。空理义云。以胜义谛空无所有。佛土便空。故言以空空。应理义云。以空无彼遍计所执。方能显于法报佛土。法报佛土由此称空。名空。非空无空

经。又问此空为是谁空

赞曰。四问也。问此所空谁为能空

经。答曰此空无分别空

赞曰。五答也。心有分别。执有非空。由无分别。故一切空。空理义云。虽知诸法本性皆空。证无分别证空故。应理义云。心有分别。执所执有。由无分别。证所执空

经。又问空性可分别耶

赞曰。六问也。空理义云。真空之性可分别耶。无无分别而不证空。应理义云。所执空性可分别耶。有分别时而不证空

经。答曰此能分别(至)分别为空

赞曰。七答也。初标答。所以者何下释。空理义者。能分别心。体性不空。可能分别真空之性。能分别心体性本空。何能分别真空之性。故释之云。空性不可分别为空。能缘所缘俱性空故。前随执有。且对名空。其实此空。非空不空。何可分别。应理义云。执能分别既是所执。亦复体空。不但所执境名之为空。执有能取心亦是空。故有此实能取所取空可分别。分别心亦空。空性谁分别。由此道理。故释之云。空性不可分别为空。前随依他真如道理。对破执有。且说为空。其此空非空不空。何可分别

经。又问此空当于何求

赞曰。八问也。问空所由。于何处求。知此空相

经。答曰此空(至)二见中求

赞曰。九答。六十二见有多文。或有我见我所见为本。于一一蕴。皆执为我。皆有三。所谓是我璎珞。是我童仆。是我窟宅。由分别行缘蕴不分别所起处。成此二十句。二十句中。五是我见。十五句是我所见。三世五蕴。各执二十。成六十种。并本二种。有六十二。又有经言。六十二见。二见所摄。一边见。二邪见。边见摄四十七。谓四边常论。四一分常论。有相十六论。无想有八。非有相非无相亦八。此四十见常见摄。七断灭论断见摄。故成四十七。边见所摄。邪见摄十五。谓四有边论。四不死矫乱。二无因论。五现法涅槃论。此等门义。皆如别章。恐繁不述。由此妄见。执诸法有。执心既妄。故知境空。虽知空遍由五见。其六十二。数多妄甚。且偏说之。亦无过也

经。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

赞曰。十问也。问此诸见虚妄所由。此见虚妄。求何得知

经。答曰当于诸佛解脱中求

赞曰。十一答也。诸佛于此而得菩提。故知见妄。又迷解脱起此见故

经。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

赞曰。十二问也。问此解脱是谁能证。证此解脱。于何处求

经。答曰当于(至)心行中求

赞曰。十三答也。由诸有情心迷正理。诸妄见起。便不解脱。有情心行。若悟真理。断诸妄见。便证涅槃。是故解脱有情心求。上六问答。皆应理义。空理义云。妄境心无二空于诸见求。妄真无二故见于解脱求。因果无二故解脱于心行求。胜义谛中。皆无二故

经。又仁所问(至)皆吾侍也

赞曰。下答第二问何无侍者。初标。后释。此标也

经。所以者何

赞曰。下释有二。初征。后释。此初征词也。夫侍者者。众事恭顺。动止必俱。此二不然。何故名侍

经。一切魔怨(至)皆吾侍者

赞曰。摩赞生死。恐超三界。我为众生。不厌不弃而又制之。令随恭顺常能尔故。以摩为侍。外道欣求一切恶见。亦复赞之。我求智见。见达诸法。不厌不弃。又亦化彼令随恭顺。常能尔故。外道为侍。旧云于诸见不动。虽起善见恶见不动。理亦无乖此上意者。空理义云。虽证二空。真不坏随世俗故。亦有侍等。应理义云。虽知所执真如性空。因缘事中。不无侍等。是故有病

经。妙吉祥言(至)为何等相

赞曰。自下第三。问病之相。有三问答。此初问也

经。答曰我病(至)亦不可见

赞曰。此答初也。相者状也。我病不是诸色所摄。不同世病依色变现。故无相状。亦不可见。以是大悲精进逼迫名为病故。此病乃以利乐精进。大悲所起。大悲非色

经。又问此病(至)为心相应

赞曰。第二问也。问病在身为在心耶

经。答曰我病(至)如幻化故

赞曰。此第二答妄执有身相。此身相都无。名身相离。离者空也。非此身相应。因缘假有如影像身。此身非无病与身相应。以身语业济众生故。前答实事病非色相。今答随众生故亦身相应。或五识有名身相应。非色处色。亦不相违。妄执有心相。此心相都无。名心相离。离者空也。非此心相应。因缘假有如幻化心。此心非无。病与心相应。常以意业利众生故。旧身但有非相应义无亦相应。心标非相应解有相应义。细勘方知空理真谛非二相应。俗二相应。应理二性非二相应。依他二相应

经。又问地界(至)何界之病

赞曰。此第三问。其病体者。四大乖违。令众苦逼。于此四界。何界病耶。界者性也因也类也。四大体类说为色因。故名为界

经。答曰(至)界性离故

赞曰。众生病故。即我病生。众生四界为病因彼。亦是四界。界性空离。亦非四界身心四界。皆言离者。空离义云。真性空故。应理义云。所执无故。意恒有别。一初唯知。虽知二空。为生亦病。故有病相

经。无垢称言(至)令其欢喜

赞曰。自下第四问慰喻。有二。初问。后答。此问也。宾主对扬。遆相发起。上来客问主讫。故此主人问客。又主人之事。客人为能问。客人之事。主人问之。慰疾客人之事。故无垢为问。慰者安。喻者晓。云何安慰晓喻病者。旧经乃是文殊为问。净名为答。其义极乖。非文珠不解慰喻可以问他

同类推荐
  • 警世钟

    警世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秋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护命放生轨仪法

    护命放生轨仪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清元道真经

    太清元道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异界霸主

    异界霸主

    凡灵帅王圣尊宗皇佛仙魔神十二个级别的炼兵传奇……看穿越而来的猪脚怎样在这个异界掀起一番炼兵狂潮……本书群:95715260感兴趣的朋友请加入~~
  • 闻蝉寄贾岛

    闻蝉寄贾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色狂后:皇上,我负责

    绝色狂后:皇上,我负责

    “我很单纯,不爱说话,眼神中有时候还带着那么点忧郁!”选后大典上,她厚着脸皮跟未来皇帝老公这样自我介绍道。“皇上,别那么凶嘛。”出来溜达,不小心惹了某位冷情公子哥,却没想到对方是做皇帝这行的!哎,看来,出来混,迟早还是要还的。(此文乃《出嫁不从夫:本王老婆太犀利》续集,关于季墨的故事!如果不知道情况的,请先看前部!)
  • 以案说法: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案例选编

    以案说法: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案例选编

    本书分公司企业类、合同类、担保类、知识产权类、产品质量类、民事诉讼程序类、其他相关案例七部分,案例按照案情介绍、处理经过、经验教训与案例评析、本案法律要点四部分的体例编排,通过对案件起因、背景情况以及处理经过的介绍,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等。
  •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渡之战》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渡之战的有关内容。
  • 培养最优秀的男孩

    培养最优秀的男孩

    父母的威信是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和孩子自觉接受父母教育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加强对自己的智力投资,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有助于维护并提高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男孩尤需要父母对其世界进行扩充和引导。如果你在他面前老是一问三不知,尽管表面上孩子仍然怕你,而实际上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已经渐渐地丧失了。教子箴言: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 江上遗闻

    江上遗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暮色暖婚

    暮色暖婚

    再次遇见你时,我就知道……我还是忘不了。。。——林依我爱你,就是因为你是我的全世界——慕然再见到他,是在一个临近黄昏的下午。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样的人,却早已物是人非……
  • 番禺杂记

    番禺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花校园之女生寝室

    花花校园之女生寝室

    刘诗涵,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平凡而不普通的女高中生,她,希望好好读书,从未将儿女情长绕上心头。但是因为偶然的意外,爱情来敲门,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她被驱逐,又被接纳,小小的心灵受创……何依依,性格开朗外向,愿意跟所有的人交朋友,但是背后总是藏着自己的小九九。为了让自己在寝室里有一席之地,她不惜出卖自己的朋友,在女生之间挑拨离间。为了爱情也可以恩断义绝。她不愿意随遇而安,只相信事在人为。叛逆的少女时代,热情的校园学生,喧闹的女生寝室密语不断。女生间的矛盾,学生间的纯爱,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青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