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4600000006

第6章

△今初。總中此經所宗。昔說非一。賢首法師。具以因果緣起理實法界而為經宗。釋第九會。以入法界而為其宗。則通別有異。今以此經總攝諸會。故以入法界緣起普賢行願為宗。則今昔無違。通別皆具入法界者總也。緣起普賢行願別也。同異成壞。准思可知。又入法界緣起即所入也。普賢行願即能入也。入通能所。又法界體也。緣起行願用也。並通因果。皆含性相。謂法含持軌。界通性分。緣起有二。一因緣緣起。通於事界。二者法性緣起。即事理無[得-彳]法界。文云。菩薩行如幻悲智所生故。即因法界之緣起也。又云。知菩提性從緣起。是果法界之緣起也。位前普賢行即是因行。位後普賢行即是果行。位中普賢義通因果。稱理之行即性行也。差別之行是相行也。並如下說。上已總明。

△第二別解略為三門。第一釋所入。第二釋能入。第三明能所契合。即釋入字。

今初。言所入者。即法界緣起。復開二門。一者開合。二者釋相。

▲今初。然其法界。非界非不界。非法非不法。無名相中強為立名。是曰無障[得-彳]法界。寂寥虗曠。冲深包博。總該萬有。即是一心。體絕有無。相非生滅。莫尋終始。豈見中邊。為聖智境而二智不知。唯證所見而五目亡照。解之則廓爾大悟。迷之則生死無窮。諸佛出世。本欲開示令其悟入。於此無障[得-彳]法界。開為事理二門。色心等相謂之事也。體性空寂謂之理也。事理相融即無有障[得-彳]。故於法界略分三種。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無障[得-彳]法界。無[得-彳]有二。則分四種法界。謂事理無[得-彳]法界。事事無[得-彳]法界。古德立五種法界。亦不出此。謂一有為法界。即事界也。二無為法界。即理界也。三亦有為亦無為法界。雙具事理。四非有為非無為法界。即雙非顯理。五無障[得-彳]法界。即第三所攝。從一至五。並不出無障[得-彳]法界。

▲第二釋相中。第一事法界者。界即分義。謂三世之法差別邊際意識所知。並名法界。縱八識名界。取其因義。亦事界攝故。不思議品云。諸佛知過去一切法界盡無有餘等。既云一切。明約事也。又第十迴向云如法界無量迴向等。下增長威力夜神云。我知法界無量。獲得無量智光明故。我知法界無邊。見一切佛諸神變故。皆約事界。事則無量。略明其十。以顯無盡。謂教義人境因果體用及與逆順。一教。謂能詮言說。下諸善友多以此門。二義。謂所詮旨趣。雖通於理取差別義。三人。謂人天男女在家出家外道諸神菩薩及佛。五十五友不出此十。四境。謂所知分齊十重舍宅等。五因。謂五位差別行修不同等。六果。謂菩提涅槃相德殊勝等。七體。謂若人若法用之所依無生禪定等。八用。謂勝通自在不思議解脫變現無方等。九順。即無違教理正行可依等。十逆。即勝熱炙身甘露現虐筏蘇染欲遍行處邪等。此之十類。類各有多。皆分齊難量。並事法界。故善財見聞皆得證入。第二理法界者。界者性也。謂真理寂寥為法之性。略有二門。一性淨門。謂在凡不染。性恒清潔。遍一切法。不同一切。一味平等。如濕之性遍於動靜疑流不易。經云。譬如法界遍一切。不可見取為一切。下經云我知法界一性。又出現品云。法性無作無變易。猶如虗空本清淨等。二離垢門。謂由對治障盡淨顯。隨位淺深。分十真如。故云陶治塵滓如鍊真金。又經云。真如平等無相身。離垢光明淨法身。上句證初義。下句證後義。法身即法界故。攝論云。欲明法身具五義故轉名法界。即其義也。第三無障[得-彳]法界。界通性分。略有三門。一相即無[得-彳]門。二形奪無寄門。三雙融俱離性相渾然門。今初。謂即一心法界。具含二門。一心真如門。二心生滅門。雖此二門皆各總攝一切法。而此二門。亦不相離。亦無雜亂。其猶攝水之波非靜攝波之水非動故。問明品云。法界眾生界。究竟無差別。一切悉了知。此是如來境。覺林偈云。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主林神云。能於一切差別境中。入於平等無差別定。於無差別平等法中。現於自在有差別智等。二形奪無寄門者。謂無事非理故事非事也。經云。色即是空。無理非事故理非理也。經云。空即是色。又大品云。有為無為是二法不合不散。解深密云。一切法略有二種。謂有為無為。是中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非無為非有為等。是知不可言有為無為。不可言即色不即色即空不即空等。故修然靡據而事不失真。有所依託。皆不稱法故。第十迴向云。如法界無依相迴向等。出現品云。法性不在於言論。無說離說恒寂滅等。三雙融俱離性相渾然門者。曲有十門。一由離相故。事泯而即理。二由離性故。理泯而即事。三離性不泯性故。理即事而理存。以非理為理也。四離相不壞相故。事即理而事存。以非事為事也。由此故令事理相即無障無[得-彳]。五由離性不異離相故。有事理雙奪逈超言念。六由不壞不異不泯故。有初事理二界俱存現前爛然可見。七由不泯不壞不異離相離性故。為一事理無[得-彳]法界。使超視聽之妙法無不恒通見聞。絕思議之深義未甞[得-彳]於言念。八由以理融事令事無分齊。如理之遍。則一入一切。如理之包。則一切入一等。故令緣起之法一一各攝法界無盡。九由因果法界各全攝故。令普賢身佛佛無盡佛毛孔內普賢重重。十因果法界差別之法無不該攝。法界無遺故。隨一一法一一行一一位一一德。各攝重重故。廣剎大身輕塵毛孔皆悉無盡。由此善財遇仙人執手。時經多劫。處至無邊。普賢一毛即齊諸佛。十中。後三即事事無[得-彳]。以此該前。更無事理別行。一多不即故。唯歸一無障[得-彳]法界。而舉一全收。隨門說異耳。故總即法界。別即事等。同即法界無違。異事理相反。成則同辯法界。壞則各住事等。故無[得-彳]重重無盡無盡。餘如所詮義理門中。已說所入。

第二明能入者。總明即是普賢行願無所不收。別說有二。一者身入。二者心入。身由心證故廣辯心。心入有三。一者正信。二者正解。三者正行。此三於前三重所入。一一皆具。謂如入前理法界時。先須正信。深忍樂欲令心清淨。次即正解。決了分明不可引轉。後須正行。謂心詣斯理。因解起行。行起解絕。解相雖絕而不失解。故此三事亦須圓融。若將諸行一一對前。可以意得。略如下明。

第三能所契合正顯入義。入者了達證悟之名。總有二位。一者果位。二者因位。

▲果位有二。一者究竟圓極之果。謂如來自證果海離言。心智不及。但依三昧。現相成益。寄言說之。即是本分。如來自入師子頻申三昧。以心傳心。令諸大眾頓證法界是也。二隨能證如與佛智合。即名果海。亦不可說。故云如空中鳥跡。如空中風相。牟尼智如是。分別甚難見。亦但隨相及以修行。而說契合。名十地證智。

▲第二因位。即文殊普賢據可寄言即名為因。釋此因相。略有二門。一別明智證。二身智對辯。今初復有五門。一能所歷然。二能所無二。三能所俱泯。四存亡無[得-彳]。五舉一全收。此之五門。通事理等。證理相隱。今先說之。

第一能所歷然者。謂以無分別智。契無差別理。心與境冥。智與神會。成能證智與所證理一相平等。故上經云。入法界藏。智無差別。由法界藏。本自無差。今能證智。一同法界。無有分別。離二取相。都無所得。故云道遠乎哉觸事而真。聖遠乎哉體之則神。以神合道故離二取。雖無二執。非相全無。如日合空。雖在一處。難以分別。而光與空不可言一。謂日光非空。光有照用。體是色故。空非日光。無有照用。但無[得-彳]故。無分別智證理亦爾。雖同一相平等一味。不可言一。智非所證。智有照用。是緣起故。理非能證。無有照用。但寂滅故。故雖平等。理智歷然。

第二能所無二者。以知一切法即心自性。以即體之智。還照心體。舉一全收。舉理收智。智非理外。舉智收理。智體即寂。故上經云。無有智外如為智所入。亦無如外智能證於如。如一明珠。珠自有光。還照珠體。非別有光來照珠也。善知識云。即體之用曰知。即用之體曰寂。體用既無有二。知寂不可兩分。非獨知之一字眾妙之門。若淨若雜若佛若心。無不皆是。斯則一字法門一昧真道。

第三能所俱泯者。由智即理故智非智。以全同理無自體故。由理即智故理非理。以全同智無自立故。二互相奪理智俱寂。如波即水動相便虗水即波故靜相亦隱。既動靜兩亡。則性相齊離。經云。平等真法界。無佛無眾生。又云。如來深境界。其量等虗空。一切眾生入。而實無所入。非但無佛無眾生。亦無界無不界。無入無不入。應如是知。如是信解不生法相故。無心於理理泯。無心於智智忘。蕭焉無寄。理自玄會。是故經云。無智亦無得。有得有證。於佛法中為增上慢。前門強說即心即佛。此門亦復非心非佛。則是無字法門。無尚不存。何況於有。

第四存泯無[得-彳]者。以前三門說有前後體無二故。約離相離性。則能所雙泯。約不壞性相。則能所歷然。正離性相。則不壞故存亡無[得-彳]。非謂滌除萬物杜塞視聽然後契真。是則雙遮永寂故云雙泯。寂照心境即曰雙存。即遮而照故云無[得-彳]。是曰靜無遣照。動不離寂。雙亡正入寂照雙流矣。

第五舉一全收者。上列四門者。一則欲次第階道。二者欲會眾經異說。然至理既融。契道無二故。四門一揆舉一全收。若大海一滴全含海味亦具百川。虗心冲融。方見玄妙。上來略說證理法界。若約證事理無[得-彳]及事事無[得-彳]法界者。但如前法界。信解明了。則心行自造。豁然證入。若說其相。益復繁廣。如識真俗成真俗智。若識中道成中道智。離境說智。智不可知。故但細解自當證入。亦可以能所歷然證事法界。能所一相證理法界及事理無[得-彳]相即之門。能所俱泯。證事理無[得-彳]形奪無寄門。存亡無[得-彳]。全證事理無障[得-彳]門。則寂照無二之一心。契空有雙融之中道。以舉一全收。證事事無[得-彳]門。所證法界既互融通。能證契合。亦須一揆。即一證一切證故。唯亡言者可與道合。虗壞者可與理通。冥心者可與真一。遺智者可與聖同。格義局執難與言道。

第二身智相對。亦有五重。一者身證。入樓閣而還閇是也。二者智證。鑒無邊之事理是也。三者俱證。入普賢身而遍了是也。四者俱泯。智照無二而兩亡是也。五者圓融。等普賢之自在是也。亦身智無二舉一全收。六相圓融。亡言絕慮。辯定所宗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九女

    九女

    我本是一个乡村巫医,因为一件事改变了我的一生,使我踏上了捉鬼的征程……
  • 都市极术鬼才

    都市极术鬼才

    【火热免费新书】街角一位带着墨镜的算命先生仔细端详着面前的祭晨:“小伙子,你身份扑朔,悟值看起来一般,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慧根,更加没有无敌系统,就你这样还想称霸华夏国?”“人总归是要有梦想的嘛,不如来看看没有系统的我如何在都市混出一番天地?”祭晨笑的是那么的人畜无害。
  • 魔王绝宠狂傲妃

    魔王绝宠狂傲妃

    【本文一对一,架空文】神女遇上魔王,爱情,因使命不同而夭折。他杀人,她救人,疲惫的身心,神女逃避地自毁(真相是什么,敬请关注)却被异世的一抹灵魂误打误撞地飘荡进神殿而后占据,当异世的灵魂成为了神女时,却因何封锁了职责,神魔各界香消玉殒。魔王乱情,为情暴走,也因爱而祸乱天下。神魔大陆,各族的动荡不安,在战乱中割据。当神魔大陆哀鸿遍野时,精灵王国的公主,却一反精灵的本性,惊世骇俗地玩弄天下群雄。嗜血屠杀的幽暗鬼王,却只因惊鸿一瞥,便从此沦陷地鞍前马后效力。当乱世魔器撒落各地,当利欲熏心染指神器,这一场惊世战役,将如何拉下帷幕?异常的纷乱,只是因为情,还是别有阴谋?【片段一】“靠!这样的事情都能给我碰上,这骨戒,还真是高大上!”看着魂穿的身体,观察着四处的人,说着和淡然素雅的表情不一样的话,而那头,还未消化完这身体主人的记忆,下神便催促着自己前往人族履行职责。“我的妈啊,这是什么情况啊,神魔的世界,有没有搞错啊!”魂穿的第一天就被某个邪魅帅气的魔王给质问,还被时不时地抓去试验,就为了心心念念的人儿回魂?果断地,我逃还不行嘛?【片段二】“神主,神魔的契约,神君已经答应了,以你为聘。”原本淡漠的神女,顿时破口大骂,吓退了一众小神后,狡黠的眼眸里,精光闪过,“要我去做你神魔界政治的牺牲品,打错算盘了。”当某人卷着神识为自己安排好罗马大道后,神魔大乱,而某人,却毫无愧意地,享受这难得的自得。【片段三】当阴谋浮出水面,某小女人皱眉握拳,“什么烂规则,本小姐不玩了!”暗红色的长袍,冷峻的脸庞,盯着眼前的小女人“既然这世界的规则你不喜欢,我便要这世界的规则,为你而重新洗礼。”狂妄的话,令冷漠的心,微微动容,而口是心非的话,还没有出口,便被狂妄冷情的男人,吞没在口中。简介无能,还请看文~
  • 螺溪振祖集

    螺溪振祖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侍妾闺门札记

    侍妾闺门札记

    一朝穿越的欢娘栖身专门为达官富贾提供妾侍的瘦马馆,天生注定成为承欢人前,献媚枕畔的妾,却扭悲为喜的宅内奋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基督山伯爵(青少版)

    基督山伯爵(青少版)

    人类智慧中蕴藏的神秘宝库,需要用逆境来挖掘。 这世界上无所谓幸福或不幸福,有的只是两者的相互比较而已。只有体会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体会到幸福。应该幸福地生活下去,我心爱的孩子,永远不要忘记,在上帝俯允向人类揭示美好未来的那天来到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可概括为以下几个字:等待和希望!
  • 无限回档

    无限回档

    有的人活着,他转眼就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他却能回档。本书又名《论主角在末世的各种扑街姿势》。
  • 治世龟鉴

    治世龟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篱

    东篱

    白楚歌和易锦年一起长大,白楚歌是由白启带大的,但是二人之间并无血缘关系,因为一场火灾,让大家以为易锦年已经离世,白楚歌从一次一次地死亡中重获新生,然后离开东篱去了洛城读大学,然后遇到左林阁、莫一楠等人,发生一系列的情感故事,然后重新遇到易锦年,但是,即使易锦年回来,也有很多的事情已经改变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说服心理学

    说服心理学

    人事之间,难在说服;说服之间,成在心理。对于现代人来说,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采取最合理的方法打动对方的内心,用语言控制对方,谁就能拥有非凡的影响力。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他有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顾客、你的朋友或者是你应聘的主考官。并且,我们随时可能遇到要说服别人的情况,如果不掌握说服的技巧,就难以达到让他人理解认可的目的。本书从八个方面对说服心理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讲解了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成功说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和帮助,掌握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身边人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