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云诸法本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下 第二正是论文也。文有六章。第一引经明不迁。第二指物明不迁。第三遣惑明不迁。第四会教明不迁。第五反常明不迁。第六结会明不迁。今初。引一经一论。以标于指归。明不迁之宗本也。道行者。小品般若也。睿法师小品序云。章虽三十。贯之者道。言虽十万。佩之者行。行凝然后无生。道足然后补处也。中观者。中论一名中观论。以此论中明观因缘等法故也。然彼论中。无有此语。应是取去来品意耳。去来品云。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今取此意。故云去者不至方也。斯皆即动而求静以知物不迁明矣者。经云无来无去。论云无去。此之二文。皆是即去明无去。非谓离去有无去。即去无去。是谓不迁之义。一论之旨归也
去人之所谓动者下 第二指物明不迁也。人以昔物去今。故名为动。我以昔物在昔。故名为静。动而非静以其不来静而非动以其不去者。余本皆云静而非动以其不来。动而非静以其不去。句上可释。下句难解。今勘古本如前说也。动而非静以其不来者。此覆人之所谓动句也。静而非动以其不去者。此覆我之所谓静句也。人以昔物去今而往昔。故曰动而非静。我以昔物在昔而不去。故曰静而非动也。然则所造未尝异下。广雅云。造诣也。尔雅云。造适也。尝有两义。一者曾义。二者常义。庄子云。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耶。其未尝有言耶。此是曾义。又云。仲尼语颜回曰。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此是常义也。目所造诣未尝有异。而心眼所见未曾有同也。逆之所谓塞顺之所谓通者。逆理则塞。顺理则通。逆理谓人也。顺理谓已也。苟得其道复何滞哉者。苟且也。且得其道理。则动静不二。更无疑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