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8300000016

第16章

曰:“今世解者,谓大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赤子则一无所知,一无所能,此解果得根本乎?亦还只在枝叶而已也?”

曰:“心性是一个神理,虽不可打混,然实不容分开。如曰知得某事善、能得某事善,此即落在知能上说善,所谓善之枝叶也。如曰虽未见其知得某事善,却生而即善知;虽未见其能得某事善,却生而即善能,此则不落知能说善,而亦不离知能说善,实所谓善之根本也。人之心性,但愁其不善知,不愁其不知某善某善也;但愁其不善能,不愁其不能某事某事也。类观夫赤子之目,止是明而能看,然未必其看之能辨也;赤子之耳,止是聪而能听,然未必其听之能别也。今解者只落在能辨能别处,说耳目而不从聪明上说起,所以赤子大人不惟说将两开,而且将两无归着也。呜呼!人之学问,止能到得心上方才有个入头。据我看,孟子此条不是说大人方能不失赤子之心,却是说赤子之心自能做得大人。若说赤子之心止大人不失,则全不识心者也。且问:天下之人,谁人无心?谁人之心,不是赤子原日的心?君如不信,则请遍观天下之耳,天下之目,谁人曾换过赤子之耳以为耳?换过赤子之目以为目也哉?今人言心,不晓从头说心,却说后来心之所知所能,是不认得原日之耳目,而徒指后来耳之所听、目之所视者也。此岂善说耳目者哉?噫,耳目且然,心无异矣!”

问:“某观今古儒先之言心者众矣,然未有亲切如先生者。”

余诘曰:“子何以知其言之为亲切耶?”

曰:“每尝言心,多只从己身分上说起,便体段狭隘,不见万物一体之妙。此今听教,则觉无天无地、无人无物,浑然共个虚灵。至其各人身中所谓心者,不过是此虚灵发窍而已。恶得以物我而异之也哉?”

余默然良久曰:“如此言心,恐犹然未见亲切也已。盖心之精神是谓圣,圣者,神明而不测者也。故善观天地之所以生化人物,人物之所以彻通天地,总然是此神灵以充周妙用,毫发也无间,瞬息也不遗,强名之曰心,而人物天地浑沦一体者也。子果于此体见得亲切,则言下便自洁净精微。若要语意精洁,须如精神谓圣,又须如神明不测,方是专主灵知而直达心体也。至若灵而谓之虚者,不过是形容其体之浩渺无垠。又灵而谓之窍者,不过是形容其用之感通不窒。实在心之为心也,原天壤充塞似虚,而实则非虚;神明宥密似窍,而实则无窍。今合虚灵与窍而并言之,则语非洁净,理欠精微,所以知子之所见,犹未为亲切也。”

“心”:体与用囗本体与工夫

问:“心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虽似有个体用,但恐终是分析不得。”

与:“此心哉人原是天地神理,寂之与感,浑涵具在,言且难以着句,况能指陈而分析之也耶?但其妙用则每因人互异。故即心而言,其初只是一样;若即人而论,则世固有知为学与不知为学之分。人之为学,又有善用功与不善用功之别。其不知为学者,姑置勿论矣。即虽知为学者,而工夫草次,则亦往往不向本源求个清莹辄于末流图之。或当无事之时而着意主张,或于有感之际而尽力祛除。然见未透彻,把捉愈难。不惟寂体背驰,即应感亦未能顺妥也已。惟夫明睿过人、资近上智者,则工夫不肯妄用,而汲汲以知性为先,究悉名言,询求哲士,体察沉潜,而性命之蕴,能默识心通,便自朝至暮,纵应感纷纭,却直养无害之功如如自在,静定不迁之妙寂照圆通。世人则终身滞泥于应感之偏,而至人则无日无时而不从容于不动之中矣。”

曰:“今世有坚忍强学者,虽心体未透,然工夫深久,亦能于事变不动,难说终不能寂也。”

曰:“此心至灵,何所不有?若果强而求之,岂惟事变不动?禅家二乘者流,其坐入静定,固千百余岁而一念不起。然自明眼观之,终是凡夫,而此心真体则毫无相干也。可不慎欤?”

问:“‘君子深造以道’,其道即率性之道否?”

曰:“近世诸儒亦有如此作解者,但熟读孟子语意,则甚未妥帖。”

曰:“然则果如《集注》旧说乎?”

曰:“虽近似而未得的确,若要的确,则须从头说起来。盖‘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则人之所性,皆可率而为道,然而非其至者。必修道成全而为大圣人,然后性命之学可以立教,而曰大人之学之道也。盖隆古圣神,自克明峻德以亲睦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而为人伦之至,故大学之道自明明德、亲民、止至善也。今时为学者,皆以意为学,而说学者亦皆以意为说,故虽有可观而道实小道,达之天下、通之万世而致远则泥也。是以孔夫子之志学、孟夫子之愿学,所学则皆大学之道,以此深造,则虽忘食忘忧,却信古、好古以直探性命之微而悉凭至善之矩,着力固极其奋锐,辨择尤极其精详,久之,涣然冰释、怡然理顺,则我即圣心,圣即我体,岂不浑浑融融、联属中国为一身、统会万古为一息哉?如是而自得之妙、居安资深之益以至左右逢原之归,固不待辩说而其理自见矣。”

问:“万物皆备一章,其说何如?”

曰:“有宋大儒,莫过明道,而明道先生入手,则全在学者须先识仁。而识仁之说,则全是体帖万物皆备于我一章。今学者能于孔门求仁宗旨明了,则看孟氏此章之说,其意便活泼难穷矣。盖天地无心,以生物而为心,心本不生,以灵妙而自生。故天地之间,万万其物也,而万万之物,莫非天地生物之心之所由生也。天地间之物,万万其生也,而万万之生,亦莫非天地之心之灵妙所由显也。谓之曰‘万物皆备于我’,则我之为我也,固尽品汇之生以为生,亦尽造化之灵以为灵,此无他,盖其生其灵,浑涵一心,则我之与天,原无二体,而物之与我,又奚有殊致也哉?是为天地之大德,而实物我之同仁也。反而求之,则我身之目,诚善万物之色;我身之耳,诚善万物之音;我身之口,诚善万物之味;至于我身之心,不诚善万物之情也哉?故我身以万物而为体,万物以我身而为用。其初也,身不自身,而备物乃所以身其身;其既也,物不徒物,而反身乃所以物其物。是惟不立,而身立则物无不立;是惟不达,而身达则物无不达。盖其为体也诚一,则其为用也自周。此之谓君子体仁以长人,亦所谓仁人顺事而恕施也。岂不易简,岂非大乐也哉?其有未诚者,事在勉强而已。勉强云者,强求诸身也。强求诸身者,强识乎万物之所以皆备焉尔也。果能此道,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物我相通之机,既体之而信无疑,则生化圆融之妙,自达之顺而靡滞矣。尚何恕之不可行,又奚仁之不可近也哉?故欲近仁,惟在强恕,将图行恕,必务反身。然反身莫要于体物,而体物尤贵于达天。非孔门求仁之至蕴、而轲氏愿学之的矩也欤哉?”

浑沦到底

一友自述其平日用工只在念头上缠扰,好静恶动,贪明惧昏,种种追求便觉时得时失、时出时入,间断处常多,纯一处常少,苦不能禁。方悟心中静之与动、明之与暗,皆是想度意见而成,感遇或殊则光景变迁,自谓既失乃或倏然形见,自谓已得乃又忽然泯灭,总无凭准。于是一切醒转,更不去此等去处计较寻觅,却得本心浑沦,只不行分别便自无间断。譬如坐在此大厅中,则凡门户砖瓦皆是此厅,即行动旋转莫非我厅矣,真是坦然荡荡、悠然顺适也。或诘之曰:“汝谓此心浑沦,常时无间,其于本体诚然,但不知学问工夫却在那处?”

旁一友从而质曰:“兄试说他此心浑沦常无间断,果是果不是?”

曰:“如此浑沦,岂有不是之理?”

“如此浑沦是了,又岂有不算学问之理?”

诘者曰:“然则善都不消为而恶亦不必去耶?”

旁友不能答。先生乃代之言曰:“亦只患他的浑沦不到底尔。盖浑沦顺适处处即名为善,而违碍处便名不善也。故只浑沦到底,即便不善、化而为善也。非为善去恶之学如何?”众皆有省。

问:“晚来先生答友人工夫切实之问,却云‘今时为学,只从意念上知觉’,此似切实而非切实。盖存想意念原非本心,而住守觉照亦异真知也。”

一友辨云:“意念上存想,果然未彻本心,至于舍却觉照,则吾人工夫漫然无可致力处矣。”

余曰:“心之与知原自相因,固未有其知不真而能得本心者。今且姑置此心勿论,吾侪今日却好趁着大众佳会放怀尽兴,将知体磨砻一番,到得知真时,则其心方真,心知浑融而大人能事乃可毕也。”

问曰:“此心知体不过只是虚灵,岂复更有别物?”

余曰:“虚灵固无别物,而人见则有浅深。若浅泛人观,则‘具众理而应万事’(朱熹语――标点者注),即童蒙诵习已于此心虚灵似无不解,却原来只是个影响之见,去真知之体,何啻天渊?盖吾人为学云是学圣,圣者,通明者也;通明者,神明而不测者也。故明可测则不神,明不神则难通。谓之通者,天地人物原是一个,即如‘乾作太始,坤作成物’,虽乾坤亦是此个知字。今问诸公:乾之为知,果是如何?”

一友答曰:“知即主也。《易》之卦爻俱是以乾作主,如吾此心亦是以知作主也。”

余曰:“人心既是以知作主,而天心却不是以知作主耶?止因今世认知不真,便只得把主字来替知字。不想天若无知,也做主不成也。《易》谓‘极深研几’,又谓‘穷神知化’,俱是因此知体难到圆通,故不得不加许多气力、不得不用许大精神。今学者才略理会不通,便容易把个字眼来替,只图将就作解,岂料错过到底也?要之,欲明此心,须先见易;欲求见易,必在遇人。某至冥顽,于世情一无所了,但心性话头,却是四五十年分毫不改。盖缘起初参得人真,遇得又早,故于天地人物,其神理根源直截不留疑惑,故抬头举目,浑全是知体著见;启口容声,纤悉尽是知体发挥,更无帮凑,更无假借。虽听者未必允从,而吾言实相通贯也。惟愿吾侪大众共坚一心、共竭一力,心兼力竭则不患不通一个真知、不患不成一个大圣也已!”

问:“良知宗旨固重在觉悟,但不识如何起手?后却如何结果?”

曰:“孟子云:‘可欲之谓善’,只此一语,起手也在是,结果也在是。”

曰:“此语谓之起手在可,如何却便谓之结果也?”

曰:“人若不认得结果东西明白分晓了,则其起手亦必潦草混帐,所用工夫亦必不能精采奋厉而勇往无疑也。即如说一个善为可欲,便须审实如何为可欲也。其可欲之实审见一分,则其欲之之念又自切十分也。故圣贤之学于起手处便即可结果,若不可结果的东西,必不与他起手也。盖此善字即是性善善字。性为固有,便是信有诸己;性本具足,便是美可充实;性自生,恶可已,便是大有光辉;性原不虑不学而应用无方,便是化不可为、神不可测也。只些些子善中包含无限造化,所以虽求不欲、自不能不欲也。故随其所欲之浅深而名其善之大小:信是以吾欲之而成其信,美是以吾欲之而成其美,大是以吾欲之而成其大,神化是吾欲之之极而成其神化也。到底只是这可欲以向往而培植之,别无一毫心力助长也。譬则今人初产一个赤子,视诸成人的固有大小强弱之异,然而耳目口鼻四肢百骸浑身全备,比成人不减分毫。顺而养之,则日异一日,岁长一岁,及其成人,亦即原先赤子成之。但人父母见得分明、信得透彻,便肯欢喜抚抱而奈烦等待也。”

或叹曰:“然则孩提之童,不止可以明吾良知宗旨、而亦可以作吾用工样子也?奇哉!孟子真教万世无穷也哉!”

会中有问及人家宗法者,先生为叹曰:“岂惟此身然哉!人心亦有之。”

或问:“吾心之宗何如?”

曰:“宗也者,所以合族人之涣而统之同者也。吾人之生只是一身,及分之而为子姓,又分之而为曾玄,又分之而益众焉则为九族。至是,各父其父,各子其子,更不知其初为一人之身也已。故圣人立为宗法,则统而合之,由根以达枝,由源以及委,虽多至千万其形、久至千万其年,而触目感衷与原日初生一人一身之时,光景固无殊也。董子曰:‘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则道亦不变。’夫天之为命,本只一理。今生为人为物,其分其众比之一族又万万不同矣。于万万不同之人之物中而直告之曰‘大家只共一个天命之性’,呜呼!其欲信晓而合同也,势亦甚难也。苟非圣贤有个宗旨以联属而统率之,宁不愈远而愈迷乱也哉!于是苦心极力说出一个良知,又苦心极力指在赤子孩提处见之。夫赤子孩提,其真体去天不远,世上一切智巧心力都来着不得分毫,然其爱亲敬长之意自然而生、自然人切,浓浓蔼蔼,子母浑是一个,其四海九州谁无子女?谁无父母?四海九州之子母,谁不浓浓蔼蔼、浑是一个也哉?夫尽四海九州之千人万人而其心性浑然只是一个天命,虽欲离之而不可离,虽欲分之而不能分。如木之许多枝叶而贯以一本,如水之许多流派人出自一源。其与人家宗法正是一样规矩,亦是一样意思。人家立宗法意思,是欲知得千身万身只是一身。圣贤明宗旨意思是(下缺――标点者注)

同类推荐
  • 桐谱

    桐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正统北狩事迹

    正统北狩事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书诀

    书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审视瑶函

    审视瑶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

    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山海经(全集)

    山海经(全集)

    《山海经》与《周易》《黄帝内经》并称我国“上古三大奇书”,其内容从天文、地理、动物、矿产,到民族、神话、巫术等,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唯一自成体系者。书中详细记载了500多座山系的地理走向,300多条河流的源出流向,40多个“国度”以及“民族”的风物习俗,涉及100多个神话人物,100多种药用动植物,400多种神异怪兽,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同时,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开启了我国志怪古籍编著传统之先河。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山海经》,本书提供了全面的解读和翔实的译注。在译文方面,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力求与原文风格统一,以流畅的现代白话文再现《山海经》中的神奇世界。
  •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1)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乡野孤儿

    乡野孤儿

    这是一曲时代与生命的合奏之歌,是我们经历过的生活,也是我们生活的理想:生于八十年代物质向好的单纯,成长于九十年代下海经商的风潮,成年于轰轰烈烈的二十一世纪新科技革命的创业热潮。父母亲人之挚爱,少年懵懂之初情,青年志同道合之相知与相恋。亲情、爱情、友情,生命在纵横交错的爱与恋中走向成熟,平凡却不普通,如诗,如歌。静且美。幼小的婴儿,命运已不动声色地赠予坎坷:与死神擦肩,与至亲生离死别……然,她却因此拥有了一颗绵柔感恩、坚韧不屈的心。那些爱她和她爱的人,她都想好好去爱,尽管有些人,还是来不及。十岁,一个未曾开启已然夭折的秘密……十一岁,于霞光万丈的田间许下誓言,相惜于木芙蓉花树下……十九岁,于明亮的午后阳光里,静美如花开,他和她心心相印,爱,成了他们心头永不干涸的力量源泉、不会灭去的信仰灯塔……执手相依,流散天涯亦不惧。看,千帆过尽,谁在待与归?乡野村上,落英片片,芳草萋萋,无不是人间情味。原来,爱是力量,无处不在,从未离开。(第一部作品,敝帚自珍,爱它如初恋,忍不住就很抒情。)
  • 仙妻要休夫

    仙妻要休夫

    身为从小什么都被一手包办的废柴,突然发现能修炼了,季云晚的确很高兴。可下一秒,她就被雷劈晕了过去。并且被告知,自己肩负着巴拉巴拉......(此处省略不知道多少字)的重任。对此,季云晚只想骂人,“那么多厉害的不选,选我?谁选的?脑子......”话还没说完,一道雷就落到了她面前。季云晚:“我做,我做还不行嘛,凡事都好商量。”于是,季云晚踏上了前有妖魔鬼怪,后有雷劫的大龄修仙之路。慢慢的,季云晚发现,原来有些事情,由始至终只有她一个人被蒙在鼓里。然后,季云晚怒了!众人齐刷刷的指着某人:“不关我们的事,他是主谋。”某人:“......”季云晚:“谁帮我写一份休书,这事就算了。”某人:“......”众人:“都是被打个半死,该怎么选?” (PS:虽然书名略有脑残,但那是作者自己手哆嗦,书里男女主感情戏份并不多。)
  • 灯台

    灯台

    灯台的目标出现了。老慢和往常一样,七点半,慢吞吞走进办公室,进了办公室的第一眼,也总是瞟向灯台的办公桌。那眼神从老慢的眼皮下漫不经心地飘过来,像一丝微风,除非用心,一般觉察不到。单位里,灯台和老慢算是三朝元老,且都是副处,在这个处处暗战的年代,性别特征在副处级这个区域很明显地消失了。灯台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没有穿过长裙,但灯台喜欢买长裙,衣橱里挂一大堆。今年流行波西米亚风,街上到处是细腰长裙地飘着的女孩子和女人们,说飘,是因为那雪纺的柔美,将女性走路的婀娜衬托到极致,偏偏又全是花团锦簇的图案打底,让灯台看了眼馋得厉害。
  • 王道罗盘

    王道罗盘

    我百分百肯定,坐在我面前的这个家伙,对自己进行了精心的乔装改扮,他的本来面目应该和眼前差距甚远。在我的客户中,大约有47%的人会这么做。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从事这行已经有三年,正处于“无名”和“知名”之间的尴尬过渡期。现在的生意实在不景气,人们关心金价和菜价远多过于关心自己的精神和心理,所以我不得不花点血本,在报纸的一个小角落做了一条广告。“相信吗?你现在的心理状态已经决定了你未来是否成功……”这是颇俗气的诱惑用词,但是没办法,在功利的社会,“成功”二字最能吸引眼球。
  • 击毙山本五十六始末

    击毙山本五十六始末

    一九四十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致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这一重大行动的指挥者,就是日本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海军山本五十六司令官。美国海军部从此将这个名字划上了死神标志,伺机,报—箭之仇,以雪珍珠港之耻。两年后……—九四三年四月十—六日,23点20分,华盛顿上空寒风凛冽,雪花纷飞。一辆黑色“本特利”轿车驶过威斯康辛大道,进入市区繁华地段。大街上灯火辉煌。
  • 公子,借个火

    公子,借个火

    穿越过来砸中皇帝的不一定都是女人,比如我这倒霉的男主;皇帝的狗与后花园不是人人都爱,比如我这痴汉的女主。不是皇亲不是国戚,他只是一介小小低调的侍卫长;不爱皇帝不爱国师,她只舔屏皇帝身边的毒舌美男。外表痴憨智障实则腹黑狠毒的女主,遇到一个低调帅气又毒舌,撩妹技能满满的21世纪来客,会碰出什么样的火花?一个是心野天下的操棋女子,一个是不挂天下的闲散路人。当伪装撕破,狩猎易主,他和他还能否一如初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政道

    政道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3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仁政、德政、法政、善政、廉政、简政、宽政、信政、勤政、和政等10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为政之道,对领导干部确立“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借鉴古人的治政模式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