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50800000020

第20章

唐上

唐高祖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人也。其祖虎。與李弼等八人。佐周伐魏有功。皆為柱國。號八柱國。追封唐公。帝襲唐公。事隋。以功進封唐王。義寧二年歲戊寅。五月戊午。受隋恭帝禪。即位于大極殿。改元武德。國號唐。都長安。在位九年。盖高祖舉晉陽之精兵。席捲長驅。奄有關中。命將出師。掃除亂略。降李密。擊建德。擒世充。芟武周。剪黑闥。夷蕭銑。六年之中。海內咸服。何成功之速哉。蓋以太宗為其子也。太宗以龍鳳之姿。天日之表。聰明英武。素有大志。而能結納豪傑。拯民於水火之中。而措之袵席之上。高祖即位之六月。飯千僧于大極殿。四年。造靈聖寺於舊第。起義兵。則神人應而同力定亂。衛太宗而成大功。救安西。則天王現而鼓角鳴副。明皇虔禱誠意。造寺立聖像。七眾霑恩。譯經。制序文。四生蒙福。僧尼居道上。感武后之隆恩。菩薩現蛤蜊。啟文宗之深信。可謂道合君臣。珠回玉轉。奈何摧佛之表一進。賴憲宗付囑之不忘。未幾。滅僧之命頒行。乃武宗昏迷於邪惑。宣宗即位。佛位中尊。洗光佛日再扇真風。揚教海而注禪河。掃癡雲而清宇宙。文物殷富。朝野歌吟。可謂中國之盛矣。唐有天下。二百九十一年。傳二十一帝。惜乎末運權歸宦官。此亂亡之兆也。齊家者治國之本。其本不正。至於天下分裂。則五代相次而起。五代之興。始於梁朱溫受唐禪。以黃巢降將逞其勇力。遂遷唐祚稱後梁。二主凡十六年而為後唐。唐李克用假平讎之忠義。發迹陰山。以兵威霸業。遂移梁室。四主十五年而為後晉。晉石敬瑭。挾震主之威。乘釁而起。藉其兵力。以取天下。易於反掌。二主十一年而為後漢。漢劉知遠。承戎虜蹂踐之餘。中國之主。故雍容南面。而天下歸之。二主四年而為後周。周郭威負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乘危而發。亦一世之雄也。世宗異姓之親。入承大統。賢佐有王朴。奇謀妙筭。如指諸掌。畫江之功。三關之役。皆朴之言驗也。若朴者。器識學術。豈可以五代之士論哉。惜乎世宗享年不永。而朴之功。亦中道而廢矣。周之有國。三主九年而歸宋。其間同時僭偽霸國者有十。劉守光稱北燕。劉隱稱廣南。王建稱西蜀。李昴胄稱江南劉。崇稱河東王。審知稱閩。錢謬稱吳越。楊行密稱淮南。馬殷稱湖南。高季興稱荊南。雖各據一方。皆崇佛法。造寺度僧。而閩之猶盛也。觀乎僭偽。與五代同時。而起於丁卯。而盡於己未。凡五十三年。是為影國。究其五代之興廢。梁之亡也。父子兄弟。自相屠滅。天下從而叛之。若後唐之莊明宗。晉漢之高祖。始以功臣夷狄而興國。終於功臣夷狄而喪邦。得之易而失之易。何足怪哉。周之亡也適聖人之興。而天命有歸焉。五代通五十三年。一十三主。總結為唐五代紀錄云。

唐。姓李。名淵 都長安。二十一主。凡二百九十一年。禪于後梁。

高祖在位九年 隋越王侗(皇泰元年) 魏(李密) 夏(竇建德) 梁(蕭銑) 凉(李軌) 秦(薛舉) 定揚(劉武岡) 楚(林士弘)。

戊寅 五月。高祖神堯太武皇帝即位。改元武德。乃於朱雀南衢之上。普建道場。設無遮大會(通鑑)。

己卯 武德二年。鄭王世充。鴆越王侗僭位。御史大夫鄭頲不樂仕。固稱疾不預事。一日謂世充曰。臣聞。佛有金剛不壞身。陛下真佛也。臣實多幸。得生佛世。願弃官削髮為沙門。服勤精進。以資陛下之神武。世充曰。國之大臣。聲望素重。一旦入道。將駭物聽。俟兵革休息。當從公志。頲固請不許。退謂妻子曰。吾束髮從官。志慕名節。不幸遭遇亂世。流離至此。側身猜忌之朝。累足危亡之地。智力淺薄。無以自全。人生會當有死。早晚何殊。姑此從吾所好。死亦無憾。遂削髮披僧服(舊史)。

辛巳 四年。世民入城。觀隋宮殿。歎曰。逞侈心。窮人欲。無亡得乎。廢諸道場。城中僧尼。留有德者。各三十人。餘皆反初。

六月。太史傅奕。先是黃巾。深忌佛法。上廢佛法事十有一條云。釋經誕妄。言妖事隱。損破國家。未聞益世。請胡佛邪教。退還天竺。凡是沙門。放歸桑梓。則還淳返朴。李孔之化行焉。疏奏。帝雖信佛。而無果斷。乃下詔問曰。棄父母之鬚髮。去君臣之章服。有何利益。幸請釋之。有釋法琳。即對曰。琳聞。至道絕言。豈九流能辨。法身無像。非十翼所詮。但四趣茫茫。漂淪苦海。三界蠢蠢。顛墜邪山。諸子迷以自焚。凡夫溺而不出。大聖為之興世。至人所以降靈。遂開解脫之門。示以安隱之路。中天王種。辭恩愛以出家。東夏貴游。厭榮華而入道。於是毀形而成其志。故弃鬚髮之容。緇袍以會其道。故去君臣之服。雖形闕奉親。而內懷其孝。禮乘事主。而心戢其恩。澤被冤親。以成大願。祐沾幽顯。豈拘小違。上智之人。依佛語故為益。下凡之類。背聖教故為損。此其大略也。傅奕所奏。有司不行。奕乃多寫表狀。流布遠近。琳乃著破邪論二卷。用擬奕詞。盡折其謬。朝野咸誦之。琳又上儲宮諸王。及公卿侯伯等啟。故奕之奏。因而遂寢(釋教錄)。

乙酉 八年二月。帝釋奠於國學堂。置三座。擬敘三宗。下詔曰。孔老二教。此土先宗。釋教後興。宜從客禮。五都才學。三教通人。星布義筵。雲羅綺席。眾推釋惠乘為導首。乘登葉座。皇儲以下。皆胡跪坾坾听逸辯。前宣帝德。次述釋宗。後以二難。雙徵兩教。玄梯廣布。義網高張。莫不躡響風馳。應機雲涌。既而天子迴光。敬美其德。群公拜手。請弘大業。黃巾李仲卿。結舌無報。博士祭酒等。束體轅門。又下詔問乘曰。道士潘誕奏。悉達太子。不能成佛。六年求道。方得成佛。道能生佛。佛由道成。乘曰。震旦與天竺。猶環海比州。聃乃周末始興。佛是周初前出。相去二十許王。三百餘載。豈有昭王時佛。退求敬王時道乎。誕曰。靈寶經有太上大道。先天地生。鬱勃洞虗之中。煒燁玉清之上。是佛之師也。乘曰。五帝之前。未聞天尊之道。三王之季。始有老聃之名。漢景已還。方興道學。窮今討古。道者為誰。按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此理數之道。何能生佛。豈有頭帶星冠。身披黃褐。鬢垂素髮。手執槐簡。別號天尊。居大羅之上。獨名大道。治玉京之中。山海之所未詳。經史之所不載。大羅既烏有之說。玉京本無是之談。謬之甚矣。言畢下座(舊史及僧傳)。

丙戌 九年。太史傅奕上疏。請除佛法。曰。佛在西域。言妖路遠。漢譯胡書。恐其假託。故使不忠不孝。削髮而揖君親。游手游食。易服以迯役賦。演其妖書。述其邪法。偽啟三途。謬稱六道。恐嚇愚天。詐欺庸品。凡百黎庶。通識者稀。不察根源。信其矯詐。乃追既往之罪。虗規將來之福。布施一錢。希萬倍之報。持齋一日。冀百年之粮。遂使愚迷妄求功德。不憚科禁。輕犯憲章。其有造作惡逆。身墜刑網。方乃獄中禮佛。口誦佛經。晝夜忘疲。規免其罪。且生死壽夭。由於自然。刑德威福。關之人主。乃謂貧富貴賤。功業所招。而胡僧矯詐。皆云由佛。竊人主之權。檀造化之力。其為害政。良可悲矣。案書云。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於而家。凶于而國。人用則之頗僻。降自羲農。至于漢魏。皆無佛法。君明臣忠。祚長年久。漢明帝假託夢想。始立胡神。西域沙門。自傳其法。西晉已上。國有嚴科。不許中國之人輙行髠髮之事。泊于胡石差胡亂華。主庸臣侫。政虐祚短。皆由佛教致灾也。梁武齊兗足為明鏡。昔褒姒一女。妖惑幽王。尚致亡國。況天下僧尼數盈十萬。剪刻繒綵。裝束泥人。而為壓魅。迷惑萬姓者乎。今之僧尼。請令匹配。即成十萬餘戶。產育男女。十年長養。一紀教訓。自然益國。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人。百性知威福所在。則妖惑之風自革。淳朴之化還興。且古今忠諫。鮮不及禍。竊見齊朝章仇子佗上表言。僧尼徒眾。麋損國家。寺塔奢侈。虗費金帛。為諸僧附會宰相。對朝讒毀。諸尼依託妃主。[讚-貝+日]行謗讟。子佗竟被囚縶。刑於都市。及周武平齊。制封其墓。臣雖不敏。竊效其縱道士李仲卿。上十異九迷論。劉進喜上顯正論。皆貶量聖教。眩惑君心。傳奕前後七上疏。請除釋氏。高祖付百官詳議。皆言。佛法興自累朝。弘善遏惡。冥助國家。理無廢弃。獨太僕卿張道源。稱奕奏合理。宰相蕭瑀庭斥奕曰。佛聖人也。奕為此議。非聖人者無法。請寘嚴刑。奕曰。禮本於事親。忠於奉上。此則忠孝之理著。臣子之行成。而佛踰城出家。迯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繼體而悖所親。瑀非出於空桑。乃遵無父之教。臣聞。非孝者無親。瑀之謂也。瑀合掌曰。地獄所設。正為是人也帝以奕疏頒示諸僧。時釋明槩。乃作決破傅奕謗佛毀僧事八條。釋法琳又著十喻九箴。破李仲卿十異九迷之謬。門下典儀李師政。著內德論三篇。皆陳佛化之益。時傅奕云云未決。諸僧著論。合李黃門內德論。同進干朝。帝由是悟。奕等譽道毀佛。為叶私大臣。不獲已。遂兼汰二教之濫者。而見施行焉五月辛巳。詔曰。釋迦闡教。清淨為先。遠離塵垢。除去貪欲。所以弘宣勝業。修植善根。開導愚迷。津梁庶品。是以敷演經教。檢括學徒。調伏身心。捨諸染著。自大覺遷謝。道法流行。末代陵遲。漸以虧濫。乃有猥賤之侶。規自尊高。游惰之民。苟避徭役。妄為剃落。託號出家。嗜欲無厭。營求不巳。事同編戶。迹等齊人。進違戒律之文。退無禮典之訓。每罹憲網。自蹈重刑。瀆玷真如。虧損妙法。譬夫良莠有穢嘉苗。類若浮泥混乎清水。又伽藍之地本曰淨居。近代以來。多立寺舍。不求閑曠之地。唯趍喧雜之方。徒長輕薄之心。有虧崇敬之義。且老氏垂化。本貴冲虗。養志無為。遺情物外。全真守一。是謂玄門。軀馳世務。尤乖宗旨。朕膺期御宇。興隆教法。志思利益。情在護持。欲使玉石區分。薰蕕有辨。長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從沙汰。諸僧尼道士女冠。有精勤煉行。守戒律者。並令就大寺觀居止。供給衣食。不令乏短。其不能精進。無行業。庸猥麤穢者。悉令罷道。各還桑梓。京師留寺三所。諸州各留一所。餘皆罷之(已上見唐策並通鑑)。

李師政內德論序略曰。若夫十力調御。運法舟於苦海。三乘汲引。坦夷途於火宅。勸善進德之廣。六經所不逮。戒惡防患之深。九流莫之比。但窮神知化。其言宏大而可驚。去惑絕塵。厥軌清邈而難蹈。華夷士庶。朝野文儒。名附所安。鮮味斯道。自非研精以考真妄。沉思而察苦空。無以立匪石之信根。去若亡之疑蓋。或謂三王無佛而年永。二石有僧而政虐損。化由於奉佛。益國在於廢僧。苟朋偏見。未見通理。博考興亡。足澄浮偽。何則。亡秦者。胡亥時無佛而土崩。興佛者漢明世有僧而國治。周除佛寺。而天無之壽未永。隋弘釋教。而開皇之令無虞。盛衰由布政。治亂在庶官。歸咎佛僧。實非通論。且佛惟弘善。不長惡於臣民。戒本防非。何損治于家國。若人人守善。家家奉戒。刑罰何得而廣。禍亂無由而作。騏驥雖駿。不乘無以致遠。藥石徒豐。未餌焉能愈疾。符堅喪師。非道安之無智石氏興虐。豈浮屠之不仁。但為違之而暴亂。未有遵之而凶虐。由是觀之。亦足明矣。但信隨聞起。疑因解滅。凡百輕。毀而弗欽。皆為討論之未究。若探賾索隱必皆深信篤敬矣。乃著論三篇。

丙戌 武德九年六月丁巳。太白經天。四日庚申。秦王世民。弑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大赦天下。停前沙汰。僧尼道士並宜依舊。

癸亥立秦王為太子 廢教兩月。至此復興上謂傅奕曰。佛之為教。玄妙可師。卿何獨不悟其理。奕對曰。佛乃胡中桀黠。誑輝彼土。中國邪僻之人。取莊老玄譚。節以妖幻之語。用欺愚俗。無益於民。有害於國。臣非不悟。鄙之學也。帝惡其言。終身不齒八月甲子。高祖遜位于太子。稱太上皇。

皇建之初。天步猶難。薛舉直指於幽岐。王世充擁甲於河洛。自餘偏裨蜂飛蝟峙。國家守本。銳志剪除。然於佛教崇敬彌篤。而傅奕毀黷釋氏之疏。當時正議大臣。皆鄙其說。獨內臣張道源稱其合理。琳槩二法師。力決破其邪說。合黃門李公內德論。同進于朝。明良始悟。奕等毀譽。起於恊私。宰相蕭瑀庭斥之曰。佛聖人也。奕為此議非聖人者無法。至哉言乎。然高祖篤敬佛乘。而無果斷。末年順傅奕之請。汰去偽濫。實志在護持。始終推美吾道。亦有虧於大教者耳。令下閱月。及建成之變。而太宗昇儲位。即停其詔。初何傷焉。噫天意人事。良有以夫。

丁亥 太宗。改元貞觀。是春命京城僧尼。並於當寺。七日行道。齋供所須。有司准給。散齋之日。總就大興善寺(通鑑)。

二年三月。帝因追念。初平天下時。誅戮幽滯難以懺櫂。乃下詔曰。自隋末創義。志存拯溺。北征東伐。所向平殄。凡所傷殪。難可勝紀。手所誅剪。將近一千。切以如來聖教。深尚仁慈。禁戒之科。殺害為重。爰命有司。京城諸寺為建齋。行道七日夜。竭誠禮懺。所有衣服。並用擅捨。冀三途之難因斯解脫。萬劫之苦藉此弘濟云(唐史)。

帝從高祖起兵。有神自稱毗沙門天王。願同力定亂。將有猪首象鼻者。故所向成功。及即位。詔天下公府皆祀之。

同类推荐
  • 灵药秘方

    灵药秘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

    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隋炀帝海山记

    隋炀帝海山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She

    Sh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我慕君心雪白头

    我慕君心雪白头

    她那么爱他,可是他看不见,只是误会她,一次次伤害她,亲手伤害她,看着别人伤害她……他不顾她的性命,流掉她的孩子,让她最恨的人羞辱她,欺负她,就连她疯了,他都不放过她……他就这样,眼睁睁地看她伤,看她痛,如若还有以后,她决计不再爱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止观辅行传弘决

    止观辅行传弘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医三小姐:逆天魔妃

    神医三小姐:逆天魔妃

    楚云瑶,拥有着从古至今无人可及的医术却遭人暗算!谁料异世重生,借尸还魂。楚家三小姐,丑颜废柴,处处受欺凌?虐恶女,守家族亲人,却招得魔界上主不停骚扰?
  • 纪元之主

    纪元之主

    一颗陨星的坠落,改变了一个世界的命运。一件奇妙的法宝,一个调皮的器灵,改变了一个小小修士的命运。这一切仅仅是巧合,还是有人蓄意为之,又或者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一名性格懒散准备混吃等死的小修士,在不断自我蜕变之中,发现种种令人怀疑的地方,开始踏上追寻真像的旅程,等到真相摆在他面前的时候,小修士忽然一笑了之,他发现真相什么的已经不在那般重要了。
  • 刹那芳华:误读红楼

    刹那芳华:误读红楼

    《刹那芳华:误读红楼》作者另辟新意,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用自己的独特视野和生活体验,对《红楼梦》一书中的主要人物进行逐一解读,既有青春与时尚气息,又有作者个人特有的敏感体悟。自称误读,实为特色,使《红楼梦》研究又有了一种解读的方向和可能。作者文风洒脱清新,见解独到精辟,洞悉人情世态。她的文字,能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阅读愉悦。
  • 三国之大汉崛起

    三国之大汉崛起

    穿越成了刘禅,一开始就来了一场惊心动魄之旅,被赵云带着在长坂坡来了个七进七出。今生我为刘阿斗,还要不要人扶了?刘禅慢慢发现他走的还是挺稳的,貌似他的便宜老子刘备,二叔关羽,三叔张飞这些才是需要人扶的。于是乎年幼的刘禅就担起了重任,扶着扶着,便渐渐为大汉扶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三国争霸,蜀汉为雄!
  • 大唐的裂变 遍地天子

    大唐的裂变 遍地天子

    朱温篡唐自立又大伐诸侯,使河东成为不满朱温的各种势力投奔的中心,再加上朱温的继任者昏聩无能,后梁集团内部也人心涣散,而李克用及后继者李存勖则顺天而行、循势而为,一直以复兴唐室和藩镇盟友的面目出现,遂得以强大起来。正所谓:河东败困一隅而终能复兴,朱梁强盛一时而终归败亡。在此期间,王建、刘守光、刘岩、杨隆演先后称帝,分别建立前蜀、大燕、南汉、吴等割据政权,天下进入“遍地天子”的时代。
  • 虎雏·阿黑小史

    虎雏·阿黑小史

    该卷本收录《一个女剧员的生活》《虎雏》《都市一妇人》《阿黑小史》《凤子》几个子集。在这些奇伟瑰丽、嗅得出泥味芳香的文字中,可以体验到他不断探索的创作历程,时隐时现的湘西风情。
  • 重生之九重梦:大爷别过来

    重生之九重梦:大爷别过来

    经历了两世,卢云儿依旧被乱刀砍死,而且砍她的还是同一个人。再重生,她又差点死在了那一个人的刀下。一个曾经被她偶然救过的道士告诉她:你与他有宿世之仇,化解的唯一办法是入梦,入梦化解他的戾气。卢云儿问:几场梦?高僧道:九场。这是要被砍九次的节奏吗?为了善终,卢云儿只能咬牙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