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7400000021

第21章

分量不定者。由翻经有南北二国三藏生处不同故。致多别各相矛盾。今以义约。佛在人倍人。身量同尔。此震旦国法。尺寸随俗不同。而用律历定勘。则以姬周尺斗为定。通古共遵百王不易故。隋炀帝。立斗尺秤准古立样。余亲见之。唐朝御宇。任世两用。不违古典。故唐令云。尺者以尺二寸为尺。斗秤二种例准增加。准论以言。此方人长八尺。佛则丈六。以此为率。佛搩手。依五分二尺为定。当律无文。可以用之。后进未知前修昧教者。既不达道俗二制。随语即行。一何混乱。即大国唐朝文轨无二。及论用尺五种不同。必以姬周尺秤。以定官市衡量。无事不平。此则阎浮通用。岂止姬周古法。乃至钵量三斗为上。下者斗半。以文挍勘。尺秤依古弥彰上言。故今药秤古法不改。六尺为步。忽丝为先。如是准酌想定纲旨。余曾游晋魏及以关辅诸方律肆。每必预筵。至论尺斗废兴并未沾述。故即删补反光九代。今用五分尺寸即以为率。广二丈四尺。长一丈四尺也。善见云。皆谓明内为言。僧祇边壁高一丈二尺。若男若女。在家出家皆为房主。无此等主故言无主。难处者。四分中虎狼乃至蚁子也。善见下至若有蚁子窟不得作。若蚁行觅食。逐令去得作。何以故。如来为慈愍众生反比丘故。五分四衢道中。多人聚戏淫女市肆。放牧恶兽隐险处。园田社树坟墓逼村近道等是难处。妨处者。律云。乃至不容草车回转处。善见云。是人田园。或怨家贼处尸陀林处。王志护处。四周不通十二輄梯间。有拳一肘者。十诵是舍四边一寻地内。有塔地官地居士外道比丘尼地。若大石流水大树深坑等是妨处。明了论。或树空山岩石阴等。得行住坐卧。如作房舍。所摄解云。如上处等。欲于中住必须隔断。须将比丘羯磨治地。所以尔者。若不依量用功则多。若有妨难自损恼他故。知僧私二地并须乞作。僧祇若僧中无能羯磨者。一切僧就彼作处一人唱言。一切僧为某比丘指授房。三说亦得。若处远隔水。寒暑雨雪多病不得并往者。应差二三人。不得羯磨四人。往彼指授有四种人。一越年。二异界僧。三作私房者多。四妨难。二处悉皆不成。即此律云。使可信者看。故知简别。萨婆多云。处分处得作。余处不得。余人就此房上作重屋。房主听得无不处分罪。善见云。长中减一磔手。广巾长一磔手。互减过皆僧残。若房未成。而行客为成者无罪。以人无一口房分。若段段计人分满过量亦犯。问何不同长衣必俱过成犯。答此房为造作故犯。长衣贮畜故犯。四分若教他作。受教者过量犯。若是房主得僧残。巧师得偷兰。妨难各突吉罗。过量不乞二僧残罪。律不犯中。减量无妨难。为佛图讲堂为僧。多人住屋草庵小容身屋者。有主僧不处分房戒第七。制意同前。成犯具六缘。一有主。二为己作。三长佛六搩手。广四搩手已上房。四不处分。五不处分想。六作成便犯。此房属于己身。若死远去不还随意分处。若与三宝亲友白衣。自卖取钱。随心自在。唯不得卖地。地是僧物。僧不许卖房僧得罪。若房主不自处分者。属四方僧。次第住之。律中妨难二吉罗。不乞边一僧残罪。开通中。若处分作草庵叶庵小容身屋(谓无过量)。以小故不须乞处分。若作多人住处等。并得无根重罪谤他戒第八。多论为护自行令法久住故。二为止谤毁令梵行者安乐修道故。问谤他是妄语。得几罪。答善见云。无别提罪。以谤假虚成。今以义通。若元意专谤无妄语堕。若兼诳僧望前人得僧残。望僧虚解得堕。如杀父罗汉妄语两舌相对互说。余如戒本疏。具八缘。一是大比丘及尼除下三众。二想心谓净不妨实不净。如打破戒犯堕故。文云。若遮无根无余作不成遮。治其谤罪。二谓作大比丘想。三内有嗔心。四无三根。五下至对一比丘说。僧祇对所谤比丘前骂谤。语语僧残。六者重事如诬。七言辞了了。八前人知犯。善见云。若有谤他在僧中请判者。僧未应判。若彼语僧。若不是者。我便不受。僧应语言。汝且礼佛。为其说法。后当为判此事。若迁延至暝者。当语明朝来。如是三反。犹刚强者语云。此处少律师。不得断可往余寺。彼余寺僧知如是者亦云。此无律师。如是觅寺不得。来还本寺。心懦折伏随僧教行者。方问被谤之僧。依法断之。律不犯中。见闻疑三根说实。实有五种。一真实。二想实。三事实。如杀王还道杀王。四三根不互实。五四戒不互实。若反此五谤他犯残。十诵四重互说成谤。四分亦同。假根谤戒第九。此戒假异事上见根。取彼见根。道见此事上犯也。事不相当名为假根。故分二戒。犯缘同上。律中有五种异分。一对异趣。二异罪。三异人。四异时。五假响也。言异分者。善见云余分。以羊当人取片者。淫事相似。余相可知。破僧违谏戒第十。此违谏等戒。逮于下篇。或事希法隐当世寡用(如谤僧拒僧欲不障道等)。或但有因用终不辨果。局佛在世有。灭后所无(即此二破僧违谏者)。如此众戒。其相极多。终非见用。徒费抄略并所未详出。至如污家摈谤因即设谏。谏事是难。时所同废。不妨恶行行寔网生。或辨相事可通行。或开缘乃当时要。故直略其行务。以裨辅神用耳。就破僧犯缘理非可犯。必须具列。庶新学者知其教相具五缘成。一先明立邪三宝。二行化于时。三如法僧设谏。四固执不舍。五三羯磨竟犯。违谏僧残。破僧罪是偷兰。违别人谏波逸提。余之方法广如戒本疏。律不犯中。若破恶友恶知识。及二人三人欲作非法羯磨。或为僧塔和尚阇梨知识亲友等。作损减作无住处。若破是人者不犯。助破僧违谏戒第十一。具五缘。一明有人作破僧事。二众僧如法设谏。三僧伴助破谏僧。四僧如法设谏。五作三法竟便结。污家摈谤违僧谏戒第十二。具六缘犯。一作污家恶行事。二心无改悔。三作法驱摈。四非理谤僧。五僧如法设谏。六三法竟犯。污家非戒本缘。谤僧是也。四分四种污家。一依家污家。从一家得物与一家。所得之处闻之不喜。所与之处思当报恩。二依利养污家。若比丘如法得利。乃至钵中之余。或与一居士不与一居士。彼得者思报其恩。便作是言。其有与我物者我当供养。其不与我物我何为供养。三依亲友污家。若比丘依王若大臣势力。或为一居士不为一居士。所为者思报其恩。便不与余比丘物。四依僧伽蓝污家。若比丘取僧华果枝叶。或与一居士不与一居士。彼得者生念。其有与我物者我当供养。不与我者我不供养。行恶行者自种华果树。及以溉灌。自摘华自作鬘与他。及教人作上事。若村落中。共女人同床坐起。同一器食。言笑歌舞倡伎俳说作鸟声。或啸或受雇戏天。僧祇云。依聚落得四事供养。或免诸难皆名依义。若依村落作非梵行。饮酒非时食不名污家。若俗人先有信心。供养众僧造立寺舍。令彼退减是名污家。多论云。若作种种恶业。破他信敬善心名污家也。作不清净秽污垢浊。又得恶果名为恶行。又比丘凡有所求。若以种种信施物。为三宝自身乃至一切。而与大臣及道俗等。皆名污家。何以故。凡出家人。无为无欲清净自守。以修道为心。若为俗人信使往来。废乱正业。非出离故。由以信施物与白衣故。即破前人平等好心。于得物者。欢喜爱乐。不得物者。纵使贤善无爱敬心。失他前人深厚福田。又倒乱佛法故。凡在家俗人。常于三宝求清净福。割损肉血以种善根。今出家人。反持信物赠遗白衣。俗人反于出家人所生希望心。又若以少物赠遗白衣。因此起七宝塔。造立精舍。乃至四事。满阎浮提一切圣众。亦不如。静坐清净持戒。即是供养真实法身。若有强力。能破塔坏像。于僧有折损者。得以塔物僧物随时消息。律不犯中。若与父母病人。小儿妊娠妇女。牢狱系闲。及寺中客作者不犯。若种华果树自取华。乃至教人贯华持供养佛法僧者。一切无犯。若人欲打。被贼虎狼恐怖之处。若担剌来于中走避者不犯。若度河沟渠坑跳踯者不犯。若伴在后迥顾。不见而啸唤不犯。若为父母若病人若闭牢狱。若笃信优婆塞有病。若在狱看书持往。若为塔僧病比丘事开。持书往反一切无犯。恶性拒僧违谏戒第十三。具五缘。一自身不能离恶。将欲作罪。二诸善比丘如法劝谏。三不受来谏自恃陵他。四僧如法设谏。五三法竟犯。此人倚旁。略教但自观身不须见过。佛令谏之。多论问。如经中说。但自观身行谛视善不善。今戒文展转相教。岂非相违。答佛因时制戒。言乖趣合不相违背。有六种不同。一前人有爱憎。发言谏有损故。云但自观身行。若为慈心有利益者。则云共语相谏。二若钝根无智。则言说无益便止。若聪智利根。发言有益便谏。三若少闻见。出言无补便止。若广闻博见。有所弘益便谏。四若为利养名闻便息。若利安众生。阐扬佛法便谏。五为现法乐。但欲自摄便止。若欲以化益使天下同己。则展转相谏。六若为新出家者爱恋妻子。便言但自观身行。若久染佛法力能兼人。则令展转相教等。律不犯中。初谏便舍。若非法律。若为无智人诃谏时。语彼言。汝和尚阿阇梨所行亦尔。汝可更学问诵经。若其事实尔。若错说者一切不犯。二不定中。文疏久列。在戒本解。略述大意。多论制意四种。一为止诽谤故。二为除斗诤故。三为增尚佛法故。四为断障道恶业次第故。初不定中。四缘犯之。一是屏处。二是女人。三无第三人。四随所作犯。四分女人者。人女有智命未终也。独者一比丘一女人。在屏处者有二种。一者见屏。若尘雾若黑闇中不相见也。二者闻屏。乃至常语不闻声处。覆处者上有盖也。障处者。若树墙壁篱。若衣及余障也。可作淫处者。得容行淫处。僧祇云。若母女姊妹。亲里非亲里。若老若少。在家出家是女人也。设有余人。若眠若狂婴儿等。悉名为独。善见云。见闻屏者谓无眼者。聋者睡者及多女人是也。如上诸缘并是犯位。广如前篇。后不定戒略同前者。唯露处为异。三十舍堕忏法如后。直明种相。初长衣过限戒。多论三意。一因开畜长贪于俗利。坏道功德财。二比丘积贮与俗无别。失信敬心。三违佛四依。非节俭行故。具六缘犯。一是已长衣。谓三衣之外财也。四分云长衣者。长如来八指广四指是也。多论云。佛指面广二寸。准前姬周尺。长一尺六寸广八寸也。若长广互过减皆不结犯。要二俱过。多论云。余不应量者。过限舍作吉罗忏故须俱说。十诵七种衣不作净施。三衣坐具雨衣覆疮衣。第七及百一供身具。多论三衣虽不受日过无犯。但有缺衣坏威仪二罪。若本说净今作。三衣即失本净。以三衣无长可防故。又舍此衣更受余衣。前衣说净。不者犯长。又比丘有缘。得亵指作三衣则不犯长。若一衣三肘五肘。外有长说净。问月望衣不割簪缝过日犯者。答彼中先有故者。堪受持故。须作衣相方免长过。上论文指。先无三衣者耳。已上诸文故。须第一是己长衣。鼻奈耶云。以一日所成故二虽知是长。若忘等缘则无有罪故。二明属己定。三应量之财(绵毛之类。礼非衣摄不合)。四不说净。五无因缘。谓迦提一月五月等。六过十日便犯。多论得应量不应量衣。即说净者益善。若不说至十日无咎。若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一日地了时。应量者。舍作提忏。不应量者同前。善见若一处缚束一罪。若不缚束。计衣段段明相出随处得罪。问能染应量所染云何。答通应不应。如足食竟正不正俱犯足。若能染是不应量财。而染应量不。答大小虽殊舍忏义一。律结大提论结小吉。故皆一染。僧祇云。若二人共物未分。若施僧物分未入手。病人嘱授物未与。若闻受戒弟子知识送衣未入手。若贸衣决价未入手。若织衣未入手。虽过十日皆不犯舍。若施僧衣未分者。虽久不犯。若已分。多人共分中有善毗尼人。为众人作净无犯。不作过十日犯舍(此是共活人。前句不共活也)。律中边方开五事。长衣入手十日方犯。准此余方未必手捉始犯。伽论云。十日衣云何为犯。谓入手若膝上肩上作想是我物。从是数过十日。明了论。有物眼所至得。非身至得。入算数者。如人施衣稣等。但作属己意过日犯。有身至得非眼至得。有眼身至得非算数者。若人不许自受。拟施三宝。有非二至得。亦入算数。四分中。若初日得衣二日不得。乃至十一日通皆不犯。如是等类具有八门。通不相染。余无法缘是犯。二者中间净施。三遣与人。四者失衣。五者故坏(谓风火水湿随缘灼烂)。六作非衣(谓非服用帽袜之属)。七亲厚意(以非己物故)。八若忘去(以心迷故。或忘财体。若忘加法。并开十日)。律又云。若舍堕衣不舍更贸余衣。一尼萨耆一突吉罗。昔以财去畜心染犯。论中不尔。多云。若先应量舍堕物。即作应量不应量衣。此衣尽舍作提忏。若先不应量舍堕物。作前二衣。并舍作吉罗忏。二若先应量舍堕物。更贸得衣财即作二衣。此衣不忏忏先提罪(准此后衣无染)。若不应量贸得二衣不舍。已入净故。忏先突吉罗。上律结一尼萨耆者。谓前衣堕罪。一吉罗者。谓不忏辄贸违佛语故。律云。尼萨耆衣不舍不应与人。乃至作三衣等。不犯者。十日内若转净施。若遣与人。若贼夺等想者。此物实在谓贼持去等。虽经多日。无心故畜无犯。十诵更得十日开之。若作失想亦同上解。云夺衣失衣烧衣漂衣者(谓衣财实失后还得者。更得十日说净。更受持之)。取著者(谓前夺失三衣。然有犯长之衣。以三衣体无。即正衣所摄。断相续心直忏先罪)。伽论云。颇有过十日衣。即一夜离宿耶。答谓取过十日衣。作三衣受出界外。明相出者是也。故知得作。何故前云。犯舍不得作三衣。答此据有本三衣。今此且充衣色罪仍须忏。如善见遭贼得着五大色衣。及以僧祇中借俗衣受持等。律云。若他与作被不犯(以是重物不应轻财。不合说净故。而未见正文开也)。十诵施僧被褥。僧及一人亦得受。律云。付衣者远行(谓隔碍不得说也)。或水陆道断等不净施。不与人皆不犯。离三衣宿戒第二。具六缘成犯。一是三衣。二加受持。三衣人异碍。四不舍会。五无因缘。六明相出便犯。三衣五衣得波逸提。余衣突吉罗。非谓畜长之衣。此乃百一供身服者。佛令受持违受故结吉。长衣净施有别人可依知。有何过。不同昔解。又三衣。是制通上中下违故得重。百一衣。助身开于中品。违受故轻。长则下类别施他人。自即非贮故全无犯。余如戒本疏。二受衣方法。反以作衣等法。并如下卷衣法中。三衣人异碍。四分他部相成有四。即染隔情界也。上之三碍通界并有。若论界碍彼此不通故。文云失衣者。僧伽蓝里有若干界(谓上三碍在伽蓝院内。故衣则有多界)。不失衣者。僧伽蓝里有一界(谓无上三碍也)。初明染碍者。律云。比丘脱衣。在俗人处形露。佛令除村。村有五义。谓诽谤生疑为护梵行等。即此女人与比丘同处。性相乖忤多致讥迹。佛不许同室同坐同行同住。并生染故。若取衣持恐坏梵行。必与同处衣须随身。二者隔碍。律云。若水陆道断涩难等离衣开无有过。僧祇寺门外不捉户钥。无十二桄梯。是名离衣。三者情碍。律云。若夺想失想。若贼恶兽命梵等缘。僧祇兄弟子齐之处。多论王来界内。大小行处。近王左右。并非衣界。及以作幻作乐人等。入界亦如王法。以情隔故。妨于来往故名失衣。四者界碍。界有两种。自然作法。上之三碍。入此二界通界失衣。并非衣界。若无三碍。二界各别通得护衣。五分云。若作法衣界。及自然衣界。比丘于中。不得自在往反。是名别界。反上同界。若论作法下卷明之。今明自然有十五界。四分有十一种。一僧伽蓝界。二者村界。各有四种。谓周匝垣墙。栅篱。篱墙不周。四周有屋也。此等诸相。不周伽蓝相坏。树车等界丛生。故云若干界。此止是别界。不名僧村二所。今言若干界者。有上三碍互生。来往讥难。故失衣也。僧祇五分中。同界者。僧羯磨作不失衣界。于中得自在往反。异界者。不得自在往反是也。乃至舍屋尼寺聚落重屋车乘场露地道行界亦尔。三树界者。与人等足荫覆如趺坐(如此树相已上乃有衣界。可护也)。此但明其小相。十诵不相接树取日正中时阴影覆处。若雨堕时水不及处置衣。在此树身在余处。若不取衣等皆犯。若相接树乃至一拘卢舍者。随所著衣无犯。善见日正中时影覆处同上。若树枝偏长。衣在阴头人在树根。亦不失衣。林界者。衣在林中。十四肘中不失衣。此林有人来往。无衣界。应随身。不随者失。上十诵林界一拘卢者。谓是太林无难。此言十四肘者。谓四树相连势非广及。故衣界狭小也。僧祇蒲萄蔓架一切瓜瓠等架。各四相取二十五肘。名衣界。明了论解。若衣在楼树下。身在上者失衣。若衣在上。身在楼树下不失。以上得落下故。四场界者。律云。于中治五谷处也。谓村外空静处。五车界。六船界。并俱在陆地。律云。若车船回转处。此但明住车。十诵行车者。前车向中车。杖所及处。中车向前后车。杖所及处。后车向中车。杖所及处。若不及者是名异界。僧祇载船水中有多住处。若自在往反。不会无犯。反上即犯。七舍界。四分无相。此谓村外别舍。若据村聚相后当广说。僧祇若楼阁梯蹬道外二十五肘名衣界。若着衣在阁上下宿。有梯通无犯。准四分库仓界。据明内为言雨无任得。对上舍界因解聚落。四分云村界。善见无市云村。有市名聚落。萨婆多论四句相对。一是聚非家界。如二聚落各有一家。二是家非聚。如一大聚落。更无异聚而有多家。三亦具二界。聚落有二。各多家是。四俱非者兰若界也。聚落者。十诵多论。人民共住名聚落界。言别界者。鸡飞不及弃粪扫外箭射及外名为异界。言同界者。四边聚落各有一家。若有车梯迥转相及得登出入。身在梯根下卧置衣。在四聚落不失衣。以梯梁相接无隔碍故。聚落止有一家。衣在家内。车梯上下卧不失衣(以无别家可对故也)。若自然界内。箭射及处至明相出不失衣。若衣在外身在家中亦尔。若众多家衣在家内。身在梯车下失衣。以家界各别故。家有一界别界。别界者。父母兄弟儿子。若异食异业。虽同一处事各不同。是名族界。若同食业名一家界。族亦有一界别界。别界住处。是名一界。别界者。若作食处取水处便利处是。若在二处皆失衣。僧祇四聚相接衣枕头卧。头及手脚各在一界。衣在头底明相出。衣离头犯舍。若手脚至衣所不犯。十诵多论云。若安衣二界中。在二界上卧不失衣。各有身分。故十诵舍界者。若外道舍门屋食堂中庭厕处。衣在一外道舍。身在余舍者失衣。若同见同论不犯。若诸戏笑人游行营处。如前取水处等失衣。若同属一主不犯(此谓情碍)。多论重舍属一主。人衣互上下重不失。若是异主。衣人上下中间不通故失。上并四分无文。理须通允。八堂界者。律云。多敞露。九库界者。积藏诸车乘贩卖物。十仓界者。储积谷米处。十一阿兰若界。律云。兰若者无界(谓迥在空野无别诸界。假以树量大小)。八树中间一树间七弓。弓长四肘。通计五十八步。四尺八寸兼其势分七十有余。次明不足者。取外部成用。十二道行界者。十诵比丘与师持衣。道中行前后四十九寻内不失。多论纵广亦得四十九寻不失。僧祇道中卧持三衣。枕头明相出。衣离者犯。准应身在树界兰若也。善见若使沙弥俗人持衣前入界。比丘后入不知。谓言界外明相出。谓失不失衣依止亦尔。律云失想界外为言。若弟子夏未满。为师持衣。值人说法。贪闻法故。明相出不犯。离师和尚得离衣罪。明了论。小便等所逼事由他加行难。所作怜愍。此义转车界中广说。解云。大小便病怖畏难逼夜出界未得还。而晓亦不失衣。又二人共宿三水同置一处。一人急事须夜行。不持自衣。误持住人衣去。至晓行人失衣。由行人误取故失。不由住人故不失衣。行人意晟。故言加行。犹此住人是难。许此难不失衣。十三洲界者。善见云。十四肘内不失衣。若有人来往。衣不随身者失。十四水界。善见云。兰若处坐禅。天欲晓。患睡脱衣。置岸入池洗浴。明相出犯舍。毗尼母云。着衣岸上。入一脚水中者不犯失衣。僧祇水中道行界者。二十五肘。若船上者。入水即舍。十五井界。僧祇道行露地井兰旁宿。置衣在二十五肘内。身在外者失衣。衣在井中。应绳连。垂手绳井中得会衣。与井上界别也。以此例余坑窨窖等。此十五种自然界。大小如上。若准四分。加于势分。文云。僧伽蓝界者。在伽蓝边。中人若用甎石掷所及处。是名界。乃至库藏界亦如是。诸部并无势分。善见中无也。彼有掷石之文。别为余事。彼文云。中人掷石者。不健不羸人。尽力掷至落处。不取转处。诸师评之。一十三步即以此量十五自然通着。唯不通法界。必须入界方乃会衣。僧祇云。比丘有缘至他处留宿。彼有比丘及尼。衣有长者应借受持。无者俗人有被应借取。作净安纽然后受持。又无衣者。后夜当疾还寺莫逾城。出到寺门未开者至门屋下(以门屋梁连界内故。彼律无势分。以此为自然界。不同四分应知也)。若无者内手着门孔中水渎中。先以物搅勿令触毒虫。又无此孔应逾墙入。勿令人疑。若不得入当舍衣。宁无衣犯小罪。以轻易重故。若准此言。必界内有上三碍。不得外护。必失持衣故。文云。若在余处宿明相未出。若至掷石所及处(谓界内无三碍)。若手捉衣(谓界内有染情碍)。若舍衣(谓界内隔碍等及界外事)。若不作如上三事。明相出随所离衣犯舍。上十五自然衣界。各别不通故有别名。律云。此伽蓝界非彼伽蓝。乃至树车库藏一一亦尔。而僧村二界摄相义强。虽有树舍没名不显。诸界相望不论强弱。故树下有车别有车界。车外有树亦有树界。无别势分。若僧村二界势分。有树等界。便于树界僧界中分势分。如此例余准知。若堂库有车船。即从堂库之界。律云。库者积藏诸乘也。由彼堂库。四面收摄本障是强。不同树车场等无外可摄故。如净地不周通皆置食不犯。类余诸界相。未足摄他。若互错涉各别有界。如戒本疏中。第五无因缘有缘泛列七种。一别人作法。或对首或心念(非谓作法开离。以轻易重)。二对僧作法。离有二。初有缘乞得。四分老病比丘(三十已去名为老)。三衣重者。羯磨离衣。法如疏说。二者共作迦絺那衣。三者对处作法。离即不失衣界。四兰若恐怖离。五王路隔塞命梵等离。六迦提赏劳离。七如五分僧塔诸缘。及他要事听六夜离无罪。若事讫不反吉罗。就七中更分。前三得法离。后三无法离。兰若通有无。六夜送入村无法离。恐失遥舍是有法离。得罪分别。第二第四第五六七一向无罪。以有缘故。五中隔塞或望断故失衣。不失如后。就第三摄衣界中。无三碍故开通往反。若有三碍不免失衣。第二对僧作法。有缘时在不失。限满便失得罪。余一一准思知而会通。律不犯中。夺失烧漂坏五想者(衣实见在妄起想心。经宿失受无罪。决心谓失即是舍心。无情过故不犯舍也。善见不失者。师主疑心恐在界外。此谓失体不同。论云衣不失受也)。若水陆道断。若贼恶兽命梵等难。若不舍衣不犯。此是情隔两碍失受无罪。若先慢。不摄。后虽经缘失衣犯舍。若诸难忽生。往会不得。洹怀领受。必不失法。由难忽生非情过故。离亦无罪。如受欲事界内有难。持出界外还来不失。此亦同之。前言失受事隔不知。而经明相失受无罪。若女人来往。染碍进退比二碍可知。又有不立染碍。止是情摄者。此不通诸部。问忘不持衣外行。至夜方觉。取会无缘。失不。答彼人恒自将随身。忽忘事同长衣开之。上且解如是不尽极多。广如戒本。含注疏。及删补羯磨疏中明之。月望衣戒三。此戒是但三衣者。得少财为换故衣。以不足故。佛开一月。过限而畜故制。畜长比丘得即说净。不须此戒。六缘成犯。一故坏三衣。二财少不足。三为换三衣拟替故者。四不说净作三衣。五无因缘(同长衣)。六过限犯。此戒三位。初十日常开。若十一日至二十九日得者。随日作成。不得更开。至三十日。若得不得若同不同。一向限之。僧祇云。十日即作。作衣时。余人相助浣染牵裁。刺长刺短煮染。作净已受持。若恐不竟。粗行急竟受持。后更细刺。此律但线絣裁割。即免长过。若三俱故并少不同。

同类推荐
  • BRIDE OF LAMMERMOOR

    BRIDE OF LAMMERMO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藏斋诗话

    藏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养生导引秘籍

    养生导引秘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困知记

    困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牟梨曼陀罗咒经

    牟梨曼陀罗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回春录

    回春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才游戏:杀戮地狱

    天才游戏:杀戮地狱

    两个智商超过200的家伙都自认为是举世无双的头号天才。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地球装不下两个“最伟大”!于是他们决定用一场游戏来决定,谁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赌注,就是终身的荣誉,和两个国家的命运。天才和天才,既在与凶手斗争,又在互相掰手腕,他们无比烧脑的推理和行动让警察疲于奔命,让真相一步一步浮出水面……故事就开始于一次死亡事件,王子妃死于豪华酒店的密室……
  • 伴我秦时

    伴我秦时

    一段看不见终点的秦时之旅,一场可预见结局的生死之战,一位无剑胜有剑的月下剑客。新书《武夫三十年》已发。本书暂停更新,以候沧海。
  • 满目星辰不如你

    满目星辰不如你

    【原名《倒追36计:老公,要抱抱》,全文免费,好结局放心入坑~】她来到S城的目的就是为了为母亲报仇,不料却钟情上了仇家的儿子。她抛下各种包袱,不管三七二十一,分分钟开启倒追模式。谁知只是见色起意,某人却强势地吻住她,霸道告白:“我喜欢你,就这样,懂了么?”这是什么鬼操作?!她莫名其妙就被某人占为己有,亲亲抱抱举高高一样不少。“你以后不许再打架了。”某人满脸委屈:“可我是为了你啊……”
  • 老师妈妈

    老师妈妈

    每个孩子都有特殊的天赋,孩子需要通过教育来获得发展,而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离不开妈妈和老师。不管孩子的父母贫穷或富有、渊博或粗浅,都有责任和权利营造家里的秩序,让家成为孩子在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机构。书中以孩子的心理、潜能、习惯、道德、宗教信仰、观察力、语言文化等方面为切入点,采用了众多生动的事例,用通俗的语言,将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一剖析,并针对妈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以此表达了作者幼儿教育的理念。可以说,本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读之,能让妈妈对培养孩子更有信心!相信,通过努力,每一位妈妈都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 冰火至尊

    冰火至尊

    焚天异火,灭世灵寒,当这两种神物融合,将会爆发何等逆天的威力?莫凌天仗血煞魔刀纵横天下,凭异火灵寒怒霸苍穹。他的人生格言是:谁不服,我就打到他服,谁敢和我抢女人,我就打死他,我的女人,只有我能欺负,谁敢动一下,就只有死路一条……
  •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本书由苏陌编著。
  • 梅琳传奇

    梅琳传奇

    拥有最佳巫师天赋的梅琳却因为迟迟不能突破而成为同学间的笑柄,并即将沦为奴仆,一次意外的奇遇,获得一件奇妙的宝物,不仅弥补了识海中莫名的缺欠,而且还能够通过宝物的特性,变废为宝,终于成功走上巫师之路,利用自己的优势,成就永恒!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你去什么地方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你去什么地方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冯友兰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冯友兰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本书以冯友兰一生的学术活动为基本线索,按照历史与逻辑统计的原则,对冯友兰早期活动、留学生涯、教书生涯、著述生涯进行了客观翔实的介绍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