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7600000002

第2章

一难

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首发一难,问手足十二经皆有动脉,何以独取寸口以决死生,以起下文之义。

按∶五脏六腑之气,昼夜循环,始于肺而终于肺,是肺为一身之主气,而寸口乃肺之动脉,在太渊、经渠之分,为脉之大会,故越人独取此以候五脏六腑之气。然诸经动脉,不可不知,否则握手不及足,难免长沙之呵斥矣。手阳明大肠脉动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手少阴心脉动极泉,(在臂内腋下筋间。)手太阳小肠脉动天窗,(在颈侧大筋间曲颊下。)手少阳三焦脉动和 ,(在耳兑发陷中。)手厥阴心包络脉动劳宫,(在掌中屈中指无名指尽处是。)足太阳膀胱脉动委中,(在膝约纹里。)足少阴肾脉动太溪,(在足踝后跟骨上。)足太阴脾脉动冲门,(在曲骨旁,同身寸之三寸五分。)足阳明胃脉动冲阳,(在足大指次指陷中为内庭,上内庭同身寸五寸是。)足厥阴肝脉动太冲,(在足大指本节后,同身寸二寸是。)足少阳胆脉动听会。(在耳前陷中。)考《明堂针灸图》、《甲乙经》诸书,指称动脉者二十余穴,惟此十余穴,或可用以诊候,而此十余穴中,又以太溪、冲阳、太冲三足脉为扼要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

然,答辞。会,聚也。手太阴,肺之经,言肺主气,十二经之脉动,皆肺气鼓之,故肺朝百脉,而大会于寸口。寸口者,即《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之义,故曰寸口。寸口三部,鱼际为寸,太渊之高骨为关,经渠为尺,是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也。人之饮食入胃,其清气上注于肺,以应呼吸,而行脉度,越人立问之意,所以独取夫寸口,而后世宗之,为不易之法,四十五难脉会太渊,亦此义也。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此承上文言,人谓平人,不病而息数调匀者也。《灵枢·五十营篇》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一周于身,水下二刻,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水下二十刻,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凡行八百一十丈。《营卫生会篇》∶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卫与营俱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亦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是脉者,营气也。行经脉一日五十周,今日平旦始于手太阴之寸口,明日平旦又会于手太阴之寸口,此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取法于寸口也。

按∶脉者,血中之气也,经言营气,取营运于中之义。西医言食入于胃至小肠,皆有微丝管吸其精液,上至颈会管,过肺入心左上房,(心体中空,四壁嶙峋,或凹或凸,中有直肉隔之,故称左房右房;左右半截,又有横肉间之,以分上下,筋丝数条牵连,故自能开阖,以应呼吸也。)化赤为血,此即清者为营也。其血从左上房落左下房,入总脉管,由脊之膂筋,循行经脉之间,一日夜五十度周于身,尽八百十丈之脉道,以应呼吸。漏下者,营气也。若夫卫气,取卫护于外之义,经脉中之血气,由脉管之尾,出诸气街,入微丝血管,(经谓孙络者是也。)与阳明之悍气(人之饮食,五味杂投,奚能无毒,西医谓之炭气者,此也。)相合,散布通体皮腠之间,充肤热肉,淡渗毫毛,此即浊者为卫也。脉管之赤血,既入微丝血管,合阳明悍气,则其色渐变渐紫,西医因其有毒,谓之炭气。散布遍体,渐并渐粗,而接入回血管(经谓络脉者是也。)之尾,血入回血管,内而脏腑,外而经脉并脉管,交相逆顺而行。外行经脉者,有阴阳之别,一支浮于肌腠之上。一支沉于分肉之间,即阳络行于皮表,阴络行于皮里,而皆与脉管偕行,经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者是也。回血管内外行遍,入总回管,至心右上房,落右下房,递入于肺,呼出悍气,吸入生气,其血复化为赤,入心左上房,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者,此之谓也。然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之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夫营运经脉中之血气,周夜行五十周者,如月之应水,流贯地中,其行疾。

出诸气街,合阳明悍气,缠布周身之血气,昼夜行一周者,如日随天道,绕地环转,其行迟,故人与天地参也。行阴行阳者,阴络阳络中血气随经脉偕之卫气也。至若外邪袭人,热伤气,寒伤血,当责诸孙络缠布周身之卫气。伏气内发,当责诸络脉中之卫气。浮于脉外者,可刺之以泄其气,沉于脉内者,宜急攻以杀其毒。诊脉察病,当责诸营运脉管之营气。盖血入心之上房,落下房,过总脉管,皆开阖声与呼吸相应,故可候脉之动数,而西医听声以辨心疾,亦取乎此。

二难

二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

会,聚也。要会者,言切要聚会之处也。人之一身,经络营卫,五脏六腑,莫不由于阴阳,而或过与不及、于尺寸见焉,故为脉之大要会也。一难言寸口为脉之大会,以肺朝百脉而言也。

此言尺寸为脉之大要会,以阴阳对待而言也。

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

关者,尺寸分界之地,《脉诀》所谓高骨为关是也。关下为尺,主肾肝而沉,故属阴。鱼际,大指本节后内廉大白肉名曰鱼,其赤白肉分界,即鱼际也。关上为寸口,主心肺而浮,故属阳。治,理也。欲明阴阳为病之治者。须于尺寸候之也。

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

寸为阳,尺为阴,阳上而阴下,寸之下尺也,尺之上寸也,关居其中以为限也。言分寸为尺,分尺为寸者,谓关上分去一寸,则余者为尺,关下分去一尺,则余者为寸,此明尺寸之所以得名也。

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

此又于尺寸中分其长短之位,以合阴阳之数,一寸为偶数,九分为奇数也。盖关以下至尺泽,皆谓之尺,而诊脉则止候关下一寸,关以上至鱼际,皆谓之寸,而诊脉止候关上九分,故曰∶尺内一寸,寸内九分也。

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寸为尺之始,尺者寸之终,云尺寸者,以终始对待而言,其实则寸得九分,尺得一寸,皆阴阳之盈数也。然得一寸不名曰寸,得九分不名曰分者,以其在尺之中,在寸之中也。

三难

三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此言太过不及,皆病脉也。阴乘阳,则阴太过而犯阳,为阳不及;阳乘阴,则阳太过而犯阴,为阴不及。若相乘之甚者,则为覆溢之脉,而成关格之证也。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

关前为阳,寸脉所动之位。脉见九分而浮,九,阳数,寸之位浮,阳脉是其常也。过,谓过于本位,过于常脉;不及,谓不及本位,不及常脉,是皆病脉也。

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

遂者,径行而直前也。鱼,即鱼际。溢,如水之溢满,而出于外也。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故曰关。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故曰格。此阴乘阳位,其脉遂溢于鱼际之分,而成外关内格之证也。

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

关后为阴,尺脉所动之位。脉见一寸而沉,一寸阴数,尺之位沉,阴脉是其常也。过谓过于本位,过于常脉;不及谓不及本位,不及常脉,皆病脉也。

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

覆者,如墙之倾覆也。经云∶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也。以阴不得营于阳,阳遂下陷而覆于尺之分,此阳乘阴位之脉,而成内关外格之证也。

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覆溢之脉,乃阴阳离决之征。若覆溢之微,虽关格重证,犹或未至危殆。若覆溢之甚,为真脏之脉。真脏者,谓脏气已绝。其真形独现于外,不必有疾病,而可决其必死也。

按∶脉乃血中之气,谓之营气,西医言谷食入胃,其精液乃至颈,过肺奉心,化赤为血,应呼吸,行脉道。即《灵枢·营气篇》云∶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者是也。盖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是左右寸口,虽属于肺,而皆有阳明胃气鼓舞其间,故胃为脉之根,肺为脉之干也。《素问·脉要精微论》云∶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六节脏象论以人迎一盛至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至四盛以上为关阴。而《灵枢》终始、禁服诸篇,亦以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此人迎寸口,指结喉两旁人迎,太渊、经渠间之寸口而言也。越人既独取寸口,不诊十二经动脉,无取乎结喉之人迎。

推溢阳为外格,溢阴为内关之意,知人迎为寸口肺脉之根,寸口为人迎胃脉之干,人迎脉大至一倍、二倍、三倍、四倍,未有不变见于气口者,以根大而干亦大也。如人迎四倍以上为外格证,则寸口之脉,亦溢于鱼上为溢阳脉,以应人迎之气。为其根干相通,是寸口以上可察人迎之气,而结喉两旁之人迎亦不必诊也。此越人独取寸口,以尺寸分覆溢、关格脉证之意也。后之注《难经》者,不能达越人之意,多主此一脉四名之说,或谓人迎当诊于结喉两旁,死于句下,泥执经文,皆属误会。不知此节大旨,诊尺寸以详阴阳相乘之候,而察关格之病也。故其设问,谓古之论脉者。曰太过,曰不及,曰阴阳相乘,曰覆溢,曰关格,若是说来,各有所异否?答辞始举关之前后,申明阴阳之位,而以过之与减,解太过不及为脉之情势,以上鱼入尺,解覆溢为脉之现体,而后结其义曰∶是为关格病之所成也。仲景平脉篇云∶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呕逆。是据此节而申明其证者也,何注家不察之甚耶?

四难

四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

此言脉之阴阳虽在于尺寸,其阴阳之气,又在浮沉。如心肺居膈上,阳也,呼出必由之,肾肝居膈下,阴也,吸入必归之。脾受谷味,为生脉之原而在中,而呼出吸入,无不因之,故诊脉之法,浮取乎心肺,沉取乎肾肝,而中应乎脾胃也。

按∶经言呼出者,非气自心肺而出也,为肾肝在膈下,其气因呼而上至心、至肺,故呼出心与肺也。心肺在膈上,其气随吸而入至肾、至肝,故吸入肾与肝也。夫呼者因阴出,吸者随阳入,其呼吸阴阳,相随上下,经历五脏之间,乃脾胃受谷气以涵养之也,故言其脉在中。读此节不得刻舟求剑,谓呼出之气为阳,吸入之气为阴也。

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按之不足,举之有余曰浮,浮为阳者,象火而炎上也;按之有余,举之不足曰沉,沉为阴者,象水而润下也。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浮大无力,按之散而欲去者,名曰散;浮细而迟,往来蹇滞不前者,名曰涩。沉而有力,实大弦强,按之但觉坚极而不移者,名曰牢;大而长微弦,按之隐指 然,中取、沉取皆有力者,名曰实。心肺俱俘,何以别之?盖心属火,故其象浮而大散;肺属金,故其象浮而短涩。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盖肝属木,故其象牢而长;肾属水,故其象举指按之来实,水体外柔而内刚也。脾属土在中,旺于四季,主养四脏,其脉来从容和缓,不沉不浮,故曰其脉在中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邪?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谓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逆顺也。

过于本位谓之长,不及本位谓之短,按之往来流利,辗转替替然,谓之滑也。前引五脏之脉,以应五行,此又引三阴三阳之脉,以应六气。其浮滑长,三阳也;沉短涩,三阴也。而于三部中察此六脉,即可知阴阳盛衰之机。盖阴阳之脉不单至,惟其不单至,故有此六脉相兼而见,惟其相兼,故有一阴一阳,一阳一阴之不同也。此别阴阳虚实之法。再参春夏秋冬,观其六脉之变,则庶乎可知病之逆顺矣。

同类推荐
  • 佛说树提伽经

    佛说树提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竹叶亭杂记

    竹叶亭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Flying U's Last Stand

    The Flying U's Last St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注华严同教一乘策

    注华严同教一乘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官箴

    官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老屋里外

    老屋里外

    那时候,乡间的买卖,多以物易物,很少用钱。比如买豆腐,就拿豆子换,几斤豆子换一斤豆腐,每天出去装的是豆腐,回来就换成了豆子。他说的亏,指的就是当日的豆腐没有卖下好价钱,预计该交回来的豆子数量上少了。大哥急了,亏什么亏,一定是做了手脚的。父亲制止道,嚷什么嚷,你还年轻,懂得什么!大哥不依不饶。终于有一天,那人卖豆腐回来,把换来的豆子倒出部分,又打算藏到离豆腐坊不远的马号的草料堆时,被守候的大哥逮了个正着。
  • 与故土一拍两散

    与故土一拍两散

    一个流浪者和漂泊者。80年代,作者前往美国留学,并试图融入美国,在这个异国他乡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理想世界。然而,美国并不是他想象的天堂,无法满足他对身份的认同、对爱和自由的追寻。自此,他开始自己的“漂泊”生活,“流浪”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国。作者试图“与故土一拍两散”,在本书中,他通过自己的所观所感所想,比较中外价值的差异,大到社会现象,小到具体的人及事物,客观而犀利地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法。《与故土一拍两散》讨论了诸如精神家园、精英阶层、转型、身份等世人普遍会感到困惑的话题,看似题目很大,却落到细节处,真实而令人信服。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元史演义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元史演义

    本书讲述从“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红颜异儿得妻”到“第六十回 群寇荡平明祖即位 顺帝出走元史告终”的历史。蒙古源流原本为唐朝时候的室韦分部,向居中国北方,打猎为生,自成部落。初服金邦统领,至铁木真出世遂统蒙古各部,养成势力。蒙古铁骑遂西征欧罗巴未几南下灭金侵宋。南宋覆灭,荡荡中原竞被那蒙古大汗囊括以去,一朝天子一朝臣,居然作了八十九年的中国皇帝这真是有史以来的创局!却不知,蒙人性情暴虐,待民苛刻,天下疲惫;竟激起无数民变,就中出了一位朱元璋硬是把元朝天下生生夺去……
  • 我有好系统

    我有好系统

    外星小伙获得了来自地球的神秘系统,开启走向人生巅峰的梦幻之旅。
  • 泽被万世的中国教育

    泽被万世的中国教育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本书从家庭教育说起,因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摇篮。从而谈到中国当代的素质教育以及为人师的重要性,以德育人,泽被后代。
  • 红楼阴霾

    红楼阴霾

    早晨醒来的时候,A市刑警队长周明远惊喜地发现,外面已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便决定趁着这天休息,带领家人去大青山滑雪。作为一名北方长大的汉子,滑雪可说是老周最为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那种从高处飞速下降的感觉,有如飞机俯冲,惊险、刺激,可以说,在老周的骨子里就有一种不畏艰险的秉性。然而就在他打理好一切,准备外出时,手机却不合时宜地响了,电话是值班刑警陆阳打来的,老周的心里当时就是一沉。“报告周队,刚才接到报案,说我市万佛寺发生一起命案,据寺院方丈介绍,被害人是本寺居士方清华。
  •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俄罗斯音乐之魂”迷一样的波折人生:“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证道吧!金乌大帝!

    证道吧!金乌大帝!

    一觉醒来,楚寻发现自己成为了一头......金乌?没错就是遮天世界那头最悲催的金乌大帝?证道吧!金乌大帝!我本高高在上,当镇压一世。证道吧!金乌大帝!不要二世为帝,要一世称帝!证道吧!金乌大帝!谁在称无敌,那个敢言不败!证道吧!金乌大帝!绑定最强吞噬系统,吞噬万界!仙路尽头谁为峰,一见金乌道成空!我的口号是:世界和平!
  • 绝艳帝姬魅天下:凤囚金宫2

    绝艳帝姬魅天下:凤囚金宫2

    “我”与叶梓翔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宋地,面对的是满目疮痍,人事全非。六哥在风雨飘摇之际建立的南宋小朝廷摇摇欲坠,然而此时“我”又发现六哥赵俊对我有着狂热的占有欲,超出寻常的兄妹之情。恰逢此时金国发生巨变,完颜磐坐上了皇位。为了使心心念念的爹爹重归宋地,“我”秘密来到金国,答应了完颜磐的条件——成为他的皇后,没想到后宫争斗和复杂的局势却使爹爹和深爱“我”的李容疏魂断金国。“我”难以承受深重的打击,回到南宋又亲眼看到叶梓翔在监狱中被人毒害而亡,心血耗尽,最终了却了颠沛流离的一生。
  • 逆命神魔

    逆命神魔

    从一个被人抛弃的高中生,到被人仰慕的绝世强者,他不信命,更不信天命,即便是命中注定他也要改变,一切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受天的控制,不受命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