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6400000014

第14章

理宗微时,鞠于母党全氏。一日秋暑,偕弟与芮浴于河。鄞人余天锡自杭还浙东,舟抵河浒,忽雷雨,帝与与芮趋避舷侧,天锡卧舟内,梦见龙负舟,惊起视之,则两儿也。问之,为全保正家子。乃登岸诣全氏,主人具鸡黍,命二子出侍,因谓天锡曰:“此吾外甥赵与莒、与芮也。日者尝言二子后当贵。”初,天锡为史弥远门客,弥远有更立意,属访浙东宗子之贤厚者,天锡适感此异,还白弥远。召二子至临安,立帝为沂王,后卒代济王。西湖志余

理宗姿貌庞厚,号为乌太保。宋季三朝政要

癸丑元夕,上呼妓入禁内。有唐安伦者,歌色绝伦,帝爱幸之。侍郎牟子才奏曰:“此皆董宋臣辈引诱,坏陛下三十年清修之操。”上令丁大全谕旨曰:“纳忠不妨,但勿散副本。”子才又作高力士脱靴图,与宋臣善者拓本以遗之,宋臣大怒,曰:“口说尚可。乃画此死模样乎!”持入泣谓上曰:“牟某在当涂骂官家。”上视其图,笑曰:“乃骂汝非骂我也。”宋臣曰:“彼谓陛下为明皇,阎妃为太真,臣为力士,而以太白自居。”自此上不悦。西湖志余

理宗在宫,日困于酒。上芙蓉阁,见淮上有黑祲十余年不散,南过江,凄然下泪。南宋杂事诗注

理宗祀明堂,徐清叟为执绥官,玉音问曰:“猫儿捕鼠如何?”答云:“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理宗本命属鼠,一时不觉触突,上亦不之咎。三朝野史

理宗梦二番僧曰:“二十年后,当还我此殿。”以告宰相马廷鸾,马美词以对,命立碑志之,梦僧取殿者后为五寺之基,杨琏真伽主其地,至元十四年为寺,恰二十年。坚瓠集

理宗朝,待诏马远画三教图,黄面释子趺跏上座,犹龙翁俨立于旁,吾夫子乃作礼于前,盖内珰作此以侮圣人也。一日传旨,俾古心江子远作赞,亦故以此戏之,公即赞曰:“释氏趺坐,老耼傍睨,惟吾夫子,绝倒在地。”遂大称旨。囗囗囗

理宗谥,朝堂议曰礼。或谓与亡金伪谥同,遂易之曰理。不知理字拆文取义,乃四十一年王者之象,可谓请谥于天矣。理宗生母全夫人,谥慈宪,不知伪齐刘豫母亦谥慈宪,当时不考何耶?齐东野语

谢后附妃

理宗谢后讳道清,深甫孙也。母毛氏,怀之,嫡母使毛氏濯足。毛氏曰:“夜者梦五色霞罩体。”嫡大怒,以足踏其项,曰:“产皇后耶?”西湖志余

寿和谢太后,方选进时,史卫王夜梦谢鲁王深甫衣金紫求见,致祷再三,以孙女为托。及明则谢后至。是岁天台郡元夕有鹊巢于灯山,识者以为后妃之祥。齐东野语

元将伯颜遣人入临安,驻兵钱唐江沙上,太皇太后祝曰:“海若有灵,使波涛大作,一洗而空之。”潮竟三日不至。辍耕录

宋孟鲠折花怨诗:“匆匆杯酒又天涯,晴日墙东叫卖花,可惜同生不同死,漫随春色去谁家。”盖讥谢太后年已七十,不能死难,被掳北去也。坚瓠集

杭医张防御向为谢太后殿医。革命后,犹出入杨驸马家,言语好异,人目为张风子。然其人尚义,影堂之上作小合,奉理宗及太后神御牌位,奉之终身。癸辛杂识

谢公绪,太后侄也。三宫北行,公投安溪死。明太祖吕梁之捷,神显灵,遂封金龙四大王,立庙黄河之上。南宋杂事诗注

姚勉述敕祭阎妃文曰:“五云缥缈,谁叩玉扃?”上曰:“朕虽不德,未如明皇之甚也。”随隐漫录

淳祐庚戌为阎妃建功德寺于九里松,名曰集庆。土木之功,过于诸寺。寺成,建大鼓于法堂,忽有人大书二句于鼓上曰:“净慈灵隐三天竺,不及阎妃两片皮。”由此禁人不得复入。古杭杂记

女冠吴知古用事,人皆侧目。内宴日,参军四筵张乐,胥吏辈请签文书,参军怒曰:“我方听觱栗,可少缓。”请至再三,其答如前。胥击其首曰:“甚事不被觱栗坏了。”盖俗呼黄冠为觱栗也。齐东野语

理宗朝宫妃束足纤直,名快上马。说略

度宗

绍陵之在孕也,以母贱,遂服堕胎药。既而生子,手足皆软。至七岁始能言,母黄氏乃李夫人之从嫁,名定喜,后封隆国育圣夫人。癸辛杂识

隆国黄夫人,自处极谦抑,虽贵盛,每遇邸第亲戚至,不敢坐,常自称奶子,人以此多之。囗囗囗

庆元府阿育王寺,有舍利塔颓圮,非得万缗不能修。有一行童,发愿募缘修造,曰:“今惟八大王邸最有力。”持疏劝缘,大王祗题一千缗,行童归,乃断臂流血而死。度宗生于八大王府,日夜啼哭不止,一乳母抱之行廊庑间,入小阁见黏一塔影,忽然而笑,去而复顾,揭塔影置其手,遂不啼。乳母以告大王,忽悟所题疏。下本寺访之,行童死日正度宗生日,大王遂捐赀成此塔。西湖志余

魏峻娶赵氏,乃穆陵亲姊,得男小字关孙,实慈宪全夫人之外孙也。穆陵欲官之,召入宫时,度宗亦与之同入宫,遂倡为魏太子之说。外庭传闻,遂有魏紫姚黄之语,其实不然也。癸辛杂识

度宗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嫔妾进御,晨诣合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余人。南宋杂事诗注

应山在淮阃日,吕少保荐一术士,叩以樊襄之事,大书十字云:“山下有朋来,土鼠辞天道。”至甲戌度宗升遐,解者谓度宗庚子生,纳音属土,所谓土鼠者耶。癸辛杂识

癸酉岁,庆元秋试,龚孟金囗癸为考官,龚道出慈溪,忽梦有人以杯酒饮之,且作四字于掌。晓起便觉目视目囗荒目囗荒,及入院发策,第一道误以一祖十三宗为十四宗,于是士子大鬨。刘制使良贵亲至抚谕,遂权以策题第二道为第一道,久之始定,于是好事者作联云:“龚运干出题疎脱,以十三宗为十四宗;刘制使下院调停,用第二道为第一道。”明年度宗宾天,于是十四宗之言遂验。齐东野语

度宗大渐,建醮,唐道箓伏坛出神,上至层霄,忽被罡风吹击。复努力作法,得至天门,又被监门神挥下。乃默叩祖师张真君,真君曰:“闻上帝敕命,不许受宋国表章。但其词意虔切,不可遏抑。”乃命引唐至玉帝前,适逢议下界公事,见真官引一神人衣装如天帝,但簪下辫发,后有数十人各荷青册,传帝旨云:“宋国人民疆土,尽付于汝。”神人跪领而退,傍有人谓唐曰:“宋国大数尽矣,汝章不达,有由也。”续夷坚志

全后

全皇后,理宗母全夫人之侄孙女也。召入宫问曰:“尔父昭孙,昔在宝祐间,没于王事,可念?”对曰:“妾父可念,淮湖之民尤可念。”帝深异之,立为皇太子妃,生少帝。宋亡,从少帝入元,后为尼正智寺。北去时,手写其像以遗族人,广额凤目,双眉侵鬓,其衣则缟素道服也。西湖志余

会宁郡夫人王秋儿、顺安俞修容、新兴胡美人、永阳朱梅儿、资阳朱春儿、高安朱夏儿、南平朱端儿、东阳周冬儿、顺政石润儿、高平周赛儿、通化闻润儿、浔阳陈宜儿、胡安化、沈咸宁、黄新平,皆上所幸也。初东宫以春夏秋冬四夫人直书合,王能属文为尤亲,虽鹤骨癯貌,自上即位,批答皆出其手。然则王非以色事主,度皇亦悦德者也。随隐漫录

至元十三年丙子春正月,丞相伯颜统兵入杭,宋谢、全两后以下皆赴北。有王婉仪者,题满江红词于壁上云:“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朝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关河百二,泪沾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愿嫦娥相顾肯从容,随圆缺。”婉仪之词,传播中原,文天祥读之至末句,叹曰:“惜也,夫人于此少商量矣。”为之代作一篇云:“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夜半雨淋铃,声声歇。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新月。算妾身不愿是天家,金瓯缺。”又和云:“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婉仪名清蕙,字冲华,后为女道士。五月二日抵上都,朝见世皇。十二日夜,故宋宫人、安定夫人陈氏、安康夫人朱氏、与二小姬沐浴整衣,焚香自缢死。朱夫人遗四言一篇于衣中云:“既不辱国,幸免辱身。世食宋禄,羞为北臣。妾辈之死,守于一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丙子五月吉日泣血书。”明日奏闻元主,命断其首,悬全后寓所。东园友闻

李嘉谟至元都,夜对月歌曰:“万里倦行役,秋来瘦几分,因看河北月,忽忆海东云。”夜闻邻妇倚楼而泣,明日往访之,此妇泣曰:“若非昨夜悲歌人乎?此亡宋昭仪王清惠赠汪水云诗,我亦宫人金德淑也。昭仪昔同供奉,极相亲爱,今各流落异乡,彼且为泉下人矣”金姬别传

少帝

宋幼主北迁,降封瀛国公。一夕世祖梦金龙舒爪绕殿柱,明日瀛国来朝,立所梦柱下。世祖感其事,欲除之。瀛国知之,大惧,乞从释,号合尊大师,往西天受佛法,获免。符台外集

瀛国为僧白塔寺,已而奉诏居甘州山寺。有赵王者,因嬉游至此,怜国公年老且孤,留一回回女子与之。延祐七年生一子,明宗适自北来,早行,其寺上有龙文五采气,即物色得之,乃瀛国所居室也。因问:“子所居,得毋有重宝乎?”曰:“无有。今早五更舍下生一子。”明宗大喜,因求为子,长名妥欢帖睦尔,即顺帝也。明人俞应则有诗纪其事云:“皇宋第十六飞龙,元朝降封瀛国公。元君诏公尚公主,时蒙赐宴明光宫。酒酣舒指爬金柱,化为龙爪惊天容。元君含笑语群臣,凤雏宁与凡禽同。侍臣献谋将见除,公主夜泣沾酥胸。瀛公晨驰见帝师,天雄门下参禅宗。幸脱虎口走方外,易名合尊沙漠中。是时明宗在沙漠,缔交合尊情颇浓。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帐闻笙镛。乞归行宫养为嗣,皇考尔时年甫童。文宗降诏居南海,五年仍归居九重。壬癸枯乾丙丁发,西江月下生涯终。至今儿孙主沙碛,吁嗟赵氏何其隆。惟昔祖宗受周禅,仁义绰有三王风。虽因浪子失中国,世为君长传无穷。”此事全谢山鲒埼亭集,考之最详。兹节录之。又陵寝备考云:“西江月者,陶九成所记刘秉忠之词,顺帝殂于应昌之谶也。应昌有西江。

袁忠彻,明永乐间尝侍太宗观历代帝王像,至宋太祖以下,笑曰:“虽都是胡羊鼻,其气象清癯,若太医然。”至元列帝,曰:“都吃绵羊肉者。”及顺帝,曰:“惟此何类太医耶?”忠彻不能对,退问同里黄润玉得之,因叹不得以此为对。符台集

少帝学佛法于吐蕃,号木波讲师。陵寝备考

少帝在燕京,凄凉无赖。时汪水云以黄冠放还,少帝作诗送之云:“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宋稗类钞

余记

宋太祖以庚申即位,闻陈希夷只怕五更头之言,命宫内于四更末,即转六更。太祖意恐有不轨之徒,窃发于五更之时,故终宋之世无五更,而不知更之为庚也。至理宗景定元年,为五庚,而元世祖以是年即位。希夷所谓怕听五更头也。亦作寒在五更头。越十七年而宋亡,至元仁宗延祐七年,又得庚申,则六更也。而庚申君适以是年生,非所谓莫之为而为者乎。新义录

杨髡发陵之事,人皆知之,而莫能详。余偶录得当时其徒互告状一纸,庶可知其首尾云:至元二十二年八月内,有绍兴路会稽县泰宁寺僧宗允、宗恺,盗斫陵木,与守陵人争诉,遂称亡宋陵墓,有金玉异宝,说诱杨总统,诈称杨侍郎、汪安抚侵占寺地为名,带河西僧人,部领人匠丁夫前来将宁宗、杨后、理宗、度宗四陵,尽行发掘。割破棺椁,尽取宝货,不计其数。又断理宗头,沥取水银、含珠,用船装载宝货,回至迎恩门。有台省所委官拦阻不住,亦有台察陈言,不见施行。宗允、宗恺并杨总统等发掘得志,又于当年十一月十一日将孟后、徽宗、郑后、高宗、吴后、孝宗、谢后、光宗等陵尽发掘却宝货,毁弃骸骨。其下本路文书,只言争取地界,并不曾言开发坟墓,因此江南掘坟大起,而天下无不发之墓矣。宗恺与总统分赃不平,已受杖死。宗允见为寺主,多蓄宝货,豪霸一方。癸辛杂识

乙酉杨髡发陵之事,起于天衣寺僧福闻号西山者,成于剡僧演福寺允泽号云梦者。初天衣乃魏宪靖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沧海(第一辑)

    沧海(第一辑)

    本书集汇了作者多年来思考和学习的成果,展示了作者“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其贯穿始终的中心思想,是与现实主旋律紧密合拍的,那就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 绝色妖娆:天才魔法师

    绝色妖娆:天才魔法师

    她,二十一世纪平凡的小女生,一次意外却重生为一个家族满门被灭的小婴儿。天赋异禀,凤凰涅磐,废柴逆袭成为天岚大陆惊才绝艳的双系魔法师。欺我者,十倍奉还!灭我家族者,我必灭之!家仇国恨,阴谋诡计,动荡中的乱世飘摇阻挡不了她一飞冲天!只是强悍如她,却屡次栽倒在这个妖孽男的手上!他霸道强势的许下诺言:“生生世世,你都注定是我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活着,就要热气腾腾

    活着,就要热气腾腾

    5个鲜活主题,60个麻辣酸爽的故事。周国平式格调,冯唐式诙谐。让你看到“万种风情”和“无聊透顶”的差距,让你知道用心对自己、用力去生活的神奇功效。这个世界有时候很迷人,有时候也很操蛋:你若崇拜它万种风情,它就会把你宠得热气腾腾,颠倒众生。你若整日活得无聊透顶,它就会把你一拳击倒,再踩两脚。所以,请你擦亮双眼,看到这个世界的万种风情,拂去心尘,拒绝麻木、妥协、无聊透顶。希望你在用心对自己、用力去生活之后,能够在春风得意抑或一时矢志时,都有底气大声地喊出:“我知道这个世界很好,可我也不差。”然后,热气腾腾地活着。
  • 奉天不承运

    奉天不承运

    一个讲诉两个现代学生穿越到武侠世界的发际史,一本致敬金古的正统武侠,侠者,以武犯禁!
  • 社会之魂

    社会之魂

    关于社会之魂的简要说明亲情,友情,爱情,情暖天下。正义,道义,大义,义薄云天。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笔如涓涓流水,娓娓道来。笔力有深度,书中有大量原创诗词植入,有学习借鉴之用。
  • 水晶胆

    水晶胆

    南禅寺的观音塑像被敲了两锤子后立刻就变了模样,捏泥人的少年雨东因此而找到了身怀绝技的师傅。然而,当雨东带着师傅临终时托付纸盒他的水晶胆,千里迢迢赶到济州城时,那颗能使盲眼复明的水晶胆却不翼而飞了。是谁偷走了这颗水晶胆?用什么方法能逼使盗贼自投罗网?让雨东用泥人塑出三百六十行营生状的人物又是什么人?
  • 云深不知蓝

    云深不知蓝

    蓝神又名蓝颜,可以为你打饭打水买零食,也可以让你又打又骂无怨言
  • 悲哀的诅咒

    悲哀的诅咒

    斑驳而昏暗的灯光行踪诡秘,越是向前,它便隐藏得越深,直到最后完全看不到一点光线。远处只留下一片阴森森的黑色,仿佛要吞噬掉一切。从身后传来老师讲课的声音,本就微弱的声音在前面那一片氤氲的黑暗里更显得若有若无,令人不寒而栗。就连鼻子也仿佛嗅到了那里传来的死亡的气息。“这就是……那个传说中受诅咒的厕所?”我咬着牙问旁边的人。“对,就是它。”站在我旁边的任年航简短地回答,似乎不想多说一个字。任年航是这所高中的学生,他是校队的篮球队员,中等身材,却非常结实,方正的脸,眉骨突出,面相粗犷。
  • 吴中故语

    吴中故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之名

    爱之名

    百草在跆拳道美少女挑战赛上登场了。几年的磨练与等待,戚百草终于大放光芒,成为了世界级的跆拳道选手。这个夏天,百草将会迎来从未经历的艰难和困惑,以及从未经历的荣耀与幸福。当初朦胧的爱情和暗生的情愫也都开始愈发地明朗化,三个男生的追求和爱意,让百草体会到爱情的魔力,也体会到了青春年纪酸楚的心事。若白的生病让整本故事弥漫了悲伤的情绪。以爱之名,止爱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