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2600000039

第39章 史部 正史类(7)

三国志(晋陈寿)

阅《吴志》大略毕。承柞固称良史,然其意务简洁,故裁制有余,文采不足。当时人物,不减秦汉之际,乃子长作《史记》,声色百倍,承祚此书,合然无华,范蔚宗《后汉书》较为胜矣。《晋书南北朝史》又专务文藻,而笔力不及,宜马班之高视千古也。

三国时,魏既屡兴大狱;吴孙皓之残刑以逞,所诛名臣,如贺邵王蕃楼玄等尤多。少帝之诛诸葛恪滕胤,皆逆臣专制,又当别论。惟大帝号称贤主,而太子和被废之际,群臣以直谏受诛者,如吾粲朱据张休屈晃张纯等十数人,被流者顾谭顾承姚信等又数人,而陈正陈象至加族诛,吁,何其酷哉!自古宫闱之衅,未有至此者也。独刘氏立国四十三年,仅一黄皓以弄权闻,然亦无所陷害。昭烈惟诛刘封彭秉,后主时惟诛刘琰杨仪,四人皆以罪死。其夷族者惟魏延,则以杨仪等文致其反状也。然则先主孔明之治蜀,有万非魏吴所及者,作法于厚而国祚不延,天厌汉德久矣,论古者于此有深喟耳!

裴松之《注》博采异闻,而多所折衷,在诸史注中为最善,注家亦绝少此体。朱弁《曲洧旧闻》称苏子瞻尝谓刘壮舆曰:《三国志》注中好事甚多,道原欲修之而不果,君不可辞也。壮舆曰:端明何不为之?东坡曰:某虽工于语言,也不是当行家。后南宋人萧常撰《后汉书》,以蜀为正统,其所采事皆不出注中也。

咸丰己未(一八五九)二月初三日

阅《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徐邈胡质王昶王基王凌毋邱俭诸葛诞邓艾锺曾传。升平为曹魏大儒,立朝正直,亦有古人臣风,而劝明帝改正朔,用地正建丑,以青龙五年春三月为景初元年夏四月,此与唐武后之改用周正建子,新莽之改用商正建丑,先后何异。承祚讥其意遇其通,于传中略见其事,不详载议论,可谓有识。王子师为汉末忠臣之最,杀身湛族,仅遗兄子晨与凌二人,而彦云尽忠于魏,复灭其嗣,此天道之不可知者。

咸丰辛酉(一八六一)三月十四日

阅《三国志》魏三少帝纪。高贵乡公经术文章,咸有师法,留心政事,常以夏少康为念,真三代后不多见之令主。其决计讨司马昭,亦不失为英雄。后人见其败死,谓之寡谋轻举,为鲁昭公之续。不知楚庄王之讨斗椒,叔孙昭子之讨竖牛,卫献公之讨宁喜,汉桓帝之讨梁冀;即同时若吴景帝之讨孙琳,后世若宋文帝之讨徐傅谢晦,周武帝之讨宇文护,皆冒险奋发,卒底于成。事机之会,间不容发,勇决速断,固除乱之首务矣。后世人君,狃于鲁昭高贵之事,因循容忍,以酿大祸者,不知凡几,可胜慨哉!高贵自言政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耶,二语慷慨激烈,千载下读之犹有生气。元魏孝庄帝谓宁与高贵乡公同日而死,不与常道乡公同日而生,二君英武,异代同符,其皆不免,则天也。观《齐王纪》中历载其通《论语》,通《尚书经》,通《礼记》,皆遣使以太牢祀孔子颜渊;高贵养老乞言,亲行古礼,以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皆穆然有东汉之风,令人起敬。操尚权诈,丕尚词章,皆不重儒,而二君乃有此事,不可谓非高堂叔平等之功也。观《高贵纪》所载太后追废之诏,丑辞诬诋,令人发指。以贤如髦而致斯惨酷,操之余殃甚矣。其时儒学重臣,若王祥王沈高柔裴秀卢毓辈,皆坐视此变,附和贼臣,经术之害,固有甚于匡张孔马者焉。

三月十五日

阅《魏志》、《蜀志》。陈氏本无《魏书》、《蜀书》、《吴书》之名,概题为志,后人误以标目。刻十七史廿一史者遂皆沿之,流俗所当正者也。

同治丙寅(一八六六)七月十九日

阅《吴志》兼读《后汉书》。汉儒之学,至康成而极盛,然由此骤衰。盖三方鼎峙,戎马纷纭,精庐不存,学侣四散。蜀限一隅,无可言矣。魏之大儒推王子雍,吴之大儒推虞仲翔,皆著书教授,门徒甚盛。肃之《圣证》,务难康成;翻之解经,又好违郑。时惟乐安孙叔然,独宗高密,称为大儒,著述群经,与肃措柱。又《魏志王基传》云:散骑常侍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盖亦中流中之一奎。其余则崔季,《传》称从郑玄学,姜伯约《传》称好郑氏学,仅一二见而己。邴原龙腹,夙有高名,与郑同郡,而孙宾石讽其往学,辄有违言。《蜀志》、《李撰传》云:撰著古文《易》《尚书》、《毛诗》三《礼》、《左氏传》、《太玄指归》,皆依准贾马,异于郑玄;与王氏殊隔,初不见其所述,而指归多同,足见当时风会所趋,大抵如是。盖日中则昃,月盈则缺,自然之理,无容疑也。《后汉书》、《郑康成传》言基为其门人,近儒钱氏大听谓基卒于魏元帝景元二年,据碑云年七十二,溯其生在汉灵帝初平元年庚午,康成以建安五年庚辰卒,其时基仅十一岁,不得在弟子之列。陈氏景云谓基传不云尝师郑氏,盖私淑郑氏,非亲受业者也。高贵乡公临学讲经,独右郑氏,黜退王义,遂为司马氏所忌,旋致变殡。而侍中小同,先罹酰酷,学术所趋,世变系之,深可悲哉。

同治丙寅(一八六六)七月二十日

阅《三国志》、《吴书》。陈氏此志,本末析名何书。然《陆士龙集》与兄平原书,有陈寿《吴书》云云,则当时固已有此称,非后之刻《三国志》者所增题也。曹氏三祖并尊,后世称祖之滥,实始于此;而吴蜀皆不著其庙号。孜《孙破虏传注》引《吴录》曰,尊坚庙曰始祖。《三嗣主传》孙亮太平元年春注引《吴历》曰,正月为权立庙称太祖庙。陆士衡《辨亡论》下篇,亦云吴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是则坚与权皆有庙号。而自来纪载,但称曰武烈皇帝大皇帝,则由陈《志》失载故也。惟蜀之昭烈,盖欲上媲光武,故用二字谥,而以未定中原,故未加庙号耳。

同治戊辰(一八六八)闰四月二十二日

《三国志》注引《献帝传》载禅代众事书表诏令,往复至万余言,鄙陋谄伪,辞费而言呐,文卑而气茶,承祚尽削之是也。然裴氏载之,亦足著当日之丑。其引孔子《玉版》及《易运期》、《春秋汉含孳》、《佐助期》、《诗推度灾》诸纬书,可备搜采。至引《孝经》中黄谶不横一等辞,引《易运期》谶言居东西有午等辞,则诸纬之谶也,与纬书不相涉,六朝以前,人皆能分别言之。自隋文禁纬,其书多佚,于是唐宋以后人不能辨之,往往以谶乱纬,而纬愈亡矣。孔子《玉版》即所谓《春秋玉版谶》,亦谶而非纬。许芝所引《汉含孳》曰汉吕魏、魏以徵,孜《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注引《春秋保乾图》,亦有汉以魏徵、黄精接期、天下归高之语。芝又引《佐助期》曰汉以蒙孙亡,孜蒙孙二字,屡见《易纬是类谋》,有曰蒙孙之名生众妖,郑康成注,蒙孙重蒙之孙也。又曰网害之效慎蒙孙,又曰赤世顺蒙孙之详,郑注蒙孙君赤之孽名号。(案顺当作慎,详同祥,犹徵也,君赤之孽名号,当作苍赤孽君之名。)又曰赤世遭斯,蒙孙当冲,卒贵大嬉,道主之游,其语多不可解。郑注嬉咸言赤世之末,有有卒贵之人道为游之人黄门常侍者云云,尤谒误不可读。盖诸纬亡逸之余,断烂错谬,莫能是正。而近人侯官赵氏在翰乃因黄门常侍语,谓东京以宦官亡,而蜀后主继之。魏为常侍曹腾之子,郑君注纬已先知之,则其附会甚于许芝矣。纬惟《乾凿度》最纯粹,其文及郑注亦尚完善可读。

同治壬申(一八七二)三月初二日

《蜀志》末《杨戏传》,载所著《季汉辅臣赞》,冠以昭烈皇帝,曰季汉,曰皇帝,以《先主传》中不敢正名而于此见之,此承祚最得春秋微而婉之恬者也。辅臣自诸葛丞相以下,凡五十三人,其本志无传而赞有其人,承祚自为之注者,邓方费观吴壹陈到程畿程祁糜芳士仁郝鲁潘浚等十人,各注于题下,辅匡刘邕等十七人皆注于赞中本句之下;此已是后人所乱。其末又一行云《益部耆旧杂记》载王嗣常播卫继三人,皆刘氏王蜀时人,故录于篇,其下又提行列王嗣三人传。何义门云益部以下疑皆裴注而宋本误同。钱竹汀云,承祚作《益部耆旧传》,见于《晋书》本传及《隋经籍志》,若杂记则《隋志》无之,或云陈术撰,亦必晋人,不应承祚遽引其书。盖裴氏于李孙德李伟南(孙德名福,伟南名朝,皆有传而承祚注之。)二人注下,既各列杂记以补本注之阙。而王嗣等三人姓名不见于承祚书,故附录以传异闻,此亦裴注之恒例。今刊本皆升作大字,读者亦认为承祚正文,则大误矣。而姚姜坞云蜀《李赞传》末言陈术著《益部耆旧传》及《志》,承祚或取其书,非裴注亦未可定。予谓古人著书无此体,承祚既有取于三人,何不为之立传,而忽羼它人著作于戏赞之末乎?《李撰传》固言陈术著《益部耆旧传》及《志》,未常有《杂记》之名。《华阳国志》、《陈寿传》云:自建武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耆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又《汉中士女传》云:陈术字申伯,作《耆旧传》者也,失其行事,历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太守。是术本不称杂记甚明,钱氏之说是也。惟术实季汉人,常璩列之后汉燕邡赵嵩之后,承祚附之蜀《李撰传》亦云历三郡太守,而钱氏以为晋人,则偶未孜及耳。窃谓刻《三国志》者,当以辅匡等十七人之注,皆移之题下,与邓方等十人注,皆升为大字,各较赞字低一格,而赞字皆升为平格。(今本赞某某皆堡二格,亦非。)其《益部耆旧杂记》以下皆低三格,以示存疑,不致相溷可矣。(今本益部云云低一格,王嗣等三人皆平格。)

五月二十二日

阅《三国志》、《高堂隆传》。隆上疏,有云夫六情五性,同在于人,嗜欲廉贞,各居其一,及其动也,交争于心。欲强质弱,则纵滥不禁;精诚不制,则放溢无极。情苟无极,则人不堪其劳,物不充其求,劳求垃至,将起祸乱,故不割情无以相供。由此观之,礼义之制,非苟拘分,将以远害而兴治也。数语可作《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一节义疏,是七十子所传之精理微言也。隆为高堂生后人,故能为此论。阮文达《性命古训》,未采及此。又其临终上疏云,臣观黄初之际,天兆其戒,异类之鸟,育长燕巢,口爪胸赤,此魏室之大异也。宜防鹰扬之臣于萧之内,可选诸王使君国典兵,往往基踌,镇抚皇畿,翼亮帝室。其于后日司马氏之篡,事如烛照,谁谓儒者无益于国哉?

《王肃》传注引鱼豢《魏略》、《儒宗传序》云,正始中有诏议圜丘,普延学士。是时郎官及司徒领吏见在京师者万人,而应书与议者,略无几人。朝堂公卿以下四百余人,其能操笔者未有十人。嗟夫,学业沈陨,乃至于此!其言可为绝痛。盖魏之三祖,崇尚文辞,遂成风俗。故《高堂隆传》言自隆与苏林秦静卒后,学者遂废,至于正始而何平叔诛,甘露而郑小同酰,高贵乡公励精好学,间世一出,而所余王沈王业司马孚锺会等,皆人奴国贼无足与言,发愤锄凶,转婴酷变,而魏遂不可为矣。国之将亡,学殖先落,承祚于三少帝纪中,备载高贵讲学往复之言。承祚史裁最简,此独不厌其详,且高贵为司马氏之所最恶,而绝不顾忌,此其所以为良史也。

《魏略》载董遇善《左氏传》,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由是无传。其朱墨者,朱墨别异,盖章句点读及表谱之学也。《儒宗传序》言台阁试诸生,不统其大义,而问字指墨法点注之间。字指谓字之音义也;墨法点注,则谓句读也。《经典释文》隋唐书《经籍志》皆载董遇《左氏传章句》三十卷。

同治癸酉(一八七三)十二月初九日

《三国志》、《诸葛恪传》注引《志林》曰,权召恪辅政,吕岱戒之曰: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答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岱无以答。案《论语》再斯可矣,唐《石经》作再思可矣,皇亻品《义疏本》及《高丽本》俱作再思斯可矣。传注所据,盖古本相传如是。故郑君注云,文子忠而有贤行,其举事寡过,不必及三思也,全是美辞,而无讥意。恪之言亦用郑义,故岱无以答。皇本思下加斯字,语意便含不足,故皇《疏》云非美之之辞,已与郑义相反。今本去思存斯,则语气不完,而朱注更以三思为非,尤误中之误矣。惟文子实不得为贤,郑《注》亦失之忠厚。近儒谓夫子言文子何尝能三思,但肯再思已可矣,此解得之。

光绪丁丑(一八七七)十二月二十八日

同类推荐
  • 和菩萨戒文

    和菩萨戒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灵宝天尊说延寿妙经

    太上灵宝天尊说延寿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阳全真集

    重阳全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诗史阁诗话

    诗史阁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思如絮,愁绵断

    思如絮,愁绵断

    “若是没有喜欢过,我大可以安安稳稳地活着,可偏偏我喜欢上了你……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 妃不爱你:爱妃哪里逃

    妃不爱你:爱妃哪里逃

    脱险后,他说:“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聪明~谁有你这样的妻子都倒霉!”她毫不客气“那个人貌似是你!”她受伤,他衣不解带,“快醒醒吧,不要再睡了”“我要吃鱼!水煮鱼!”“好,你想吃什么都行。我去给你做?”他摸了摸她的头。一日“老公,你不稀罕我了”“对!”要哭“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就像香烟爱火柴!”.......
  • 武道欲裂

    武道欲裂

    远古遗地劣迹斑斑,残破神殿无人祭拜,苍天亦不能幸免,苟延残喘者更是继续潜藏暗处。世间条条大道皆能力证不朽,可当苍穹远古接连崩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秉承前世机遇,历经万古千载,势必愈战愈勇,铸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基业,成就永世逆天风采!
  • 简·爱(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简·爱(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一纸休书:邪王请滚粗

    一纸休书:邪王请滚粗

    现代保密处成员、特工队队长魂穿冥月国成为将军府二小姐上官蕊雪。大小姐虐待,被‘卖’病秧子六王爷。世人称:丑女配病王,双双入鬼门!她步步为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与他同甘共苦,誓要夺回万里江山。却不想,他皇袍加身之时,便是她万劫不复之日……待对上那一双寒眸和绝然,她将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阳光如烟

    阳光如烟

    这本集子,共收入了我七部中篇小说。其中:《阳光如烟》发表于《收获》2002年第一期。《十月丁香》发表于1998年的《上海文学》,后被收入《中国当代情伦理书系》。《宁阳遗调》2001年底《特区文学》发表后,即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并被收入中国作协所编《2001年中国中篇小说精选》。
  • 刺红(已出版)

    刺红(已出版)

    《刺红》已出版上市。“刺红”又名蔷薇、刺蘼。这类植物美丽、孤独、坚强而多刺,喻示了主人公芳菲的性格。人生处处有危机,生活处处是陷阱。女性经历的各种伤害,都在芳菲的人生里一一发生:众叛亲离、家破人亡、贫困交加。这是一部女性的血泪史,也是成长史,看似励志日志,其实是复仇过程。一个人报复一个人简单,一个人报复一群人,芳菲是如何做到的?其它作品:1.情感惊悚小说《家有诡女》出版http://m.wkkk.net/a/50110/2.《众里寻她千百度》出版http://m.wkkk.net/a/82629/3.《蓝莲》已出版http://m.wkkk.net/a/53637/
  • 仙侠五花剑

    仙侠五花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傲娇魔妃

    傲娇魔妃

    他被迫成婚,她率领百万雄师围攻敌国都城前去抢亲:“我的男人,谁敢抢?”手指一挥,号令出声,百万大军和精英骑士直导帝都!
  • 擎国

    擎国

    穿越不可怕,穿越后从零开始也不可怕,但如果有个前辈比你早穿越,而且人家还当上了皇帝,你说这可怕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