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8900000008

第8章

熹谓所改“主”字极有功。然凡言删改者,亦且是私窃,讲贯议论,以为当如此耳。未可遽涂其本编也,如何?熹按孟子尽心之意,正谓私意脱落,众理贯通,尽得此心无尽之体,而自其扩充,则可以即事即物,而无不尽其全体之用焉尔。但人虽能尽得此体,然存养不熟,而于事物之间一有所蔽,则或有不得尽其用者。故孟子既言尽心知性,又言存心养性,盖欲此体常存,而即事即物,各用其极,无有不尽。夫以大学之序言之,则尽心知性者,致知格物之事;存心养性者,诚意正心之事,而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者,修身以下之事也。此其次序甚明,皆学者之事也。然程子尽心知性,不假存养,其唯圣人乎者?盖惟圣人则合下尽得此体,而用处自然无所不尽,中间更不须下存养充扩节次功夫。然程子之意,亦指夫始条理者而为言,非便以“尽心”二字就功用上说也。今观此书之言尽心,大抵皆就功用上说,又便以为圣人之事,窃疑末安。[旧说未明,今别改定如此]

祖谦曰“成性”固可疑,然今所改定,乃兼性情而言,则与本文设问不相应。来谕以尽心为集大成者之始条理,则非不可以为圣人事。但胡子下“者也”两字,却似断定尔,若言六君子由尽其心,而能立天下之大本如此。

熹谓论心必兼性情,然后语意完备。若疑与所设问不相应,而“者也”二字亦有未安。则熹欲别下语云“性固天下之大本,而情亦天下之达道也,二者不能相无。而心也者,知天地,宰万物,而主性情者也。六君子惟尽其心,故能立天下之大本,行天下之达道。人至于今赖焉。”[云云]不知更有病否。若所谓“由尽其心”者,则诃恐太狭,不见程子所谓不假存养之意。

知言曰: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同行而异情。进修君子宜深别焉。

熹按此章亦性无善恶之意,与“好恶,性也”一章相类,似恐末安。盖天理,莫知其所始,其在人,则生而有之矣,人欲者,梏于形,杂于气,狃于习,乱于情,而后有者也。然既有而人莫之辨也,于是乎有同事而异行者焉,有向行而异情者焉。君子不可以不察也。然非有以立乎其本,则二者之几微暧万变,夫孰能别之?今以天理人欲混为一区,恐来允当。

祖谦曰“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者,却似未失。盖降衷秉彝,固纯乎天理,及为物所诱,人欲滋炽,天理泯灭,而实未尝相离也。同体异用,向行异情,在人识之耳。

熹再详此论,胡子之言盖欲人于天理中拣别得人欲,又于人欲中便见得天理。其意甚切,然不免有病者,盖既谓之同体,则上面便着人欲两字不得。此是义理本原极精微处,不可少差。试更子细玩索,当见本体实然只一天理,更无人欲。故圣人只说克己复礼,教人实下工夫,去却人欲,便是天理,未尝教人求识天理于人欲汨没之中也。若不能实下工夫,去却人欲,则虽就此识得,未尝离之天理,亦安听用乎?

知言曰:好恶,性也。小人好恶以己,君子好恶以道。察乎此,则天理人欲可知。

熹按此章即性无善恶之意。若果如此,则性但有好恶,而无善恶之则矣。“君子好恶以道”,是性外有道也。“察乎此,则天理人欲可知”,是天理人欲同时并有,无先后宾主之别也。然则所谓“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者,果何谓乎?龟山杨子曰:天命之谓性,人欲非性也。却是此语直截。而胡子非之,误矣。

栻曰“好恶,性也”,此一语无害,但着下数语则为病矣。今欲作:好恶,性也,天理之公也。君子者,循其性者也。小人则以人欲乱之,而失其则矣。

熹谓好恶固性之所有,然直谓之性则不可。盖好恶,物也,好善而恶恶,物之则也。有物必有则,是所谓形色天性也。今欲语性,乃举物而遗则,恐未得为无害也。

知言曰:心无不在,本天道变化,为世俗酬酢,参天地,备万物。人之为道,至大也,至善也。放而不知求,耳目闻见为己蔽,父子夫妇为己累,衣裘饮食为己欲,既失其本矣,犹皆曰我有知,论事之是非,方人之短长,终不知其陷溺者,悲夫。故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熹按“人之为道,至善也,至大也”,此说甚善。若性果无善恶,则何以能若是邪?

栻曰论性而曰善不足以名之,诚为未当,如元晦之论也。夫其精微纯粹,正当以至善名之。龟山谓“人欲非性也”,亦是见得分明,故立言直截耳。遗书中所谓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则如之何?譬之水澄清者,其本然者也。其或浑然,则以夫泥滓之杂也。方其浑也,亦不可不谓之水也。夫专善而无恶者,性也,而其动则为情。情之发,有正有不正焉。其正者,性之常也,而其不正者,物欲乱之也。于是而有恶焉。是岂性之本哉!其曰「恶亦不可不谓之性」者,盖言其流如此,而性之本然者,亦未尝不在也。故善学者化其滓以澄其初而已。

熹详此论性甚善,但明道所谓“恶亦不可不谓之性”,是说气禀之性,观上下文可见。

熹又看此章云“本天道变化,为世俗酬酢”,疑“世俗”字有病,犹释子之谓父母家为俗家也,改作“日用”字如何?

熹又细看,虽改此字,亦为未安,盖此两句大意自有病。圣人下学而上达,尽日用酬酢之理,而天道变化行乎其中耳。若有心要本天道以应人事,则胸次先横了一物,临事之际,着意将来把持作弄,而天人之际终不合矣。大抵自谢子以来,虽说以洒扫应对为学,然实有不屑卑近之意,故才说洒扫应对,便须急作精义入神意思,想象主张,惟恐其滞于小也。如为朱子发说论语,乃云圣门学者敢以天自处,皆是此个意思。恐不免有病也。又云以其大者移于小物,作日用工夫,正是打成两截也。

胡子喟然叹曰:至哉,吾观天地之神道,其时无愆,赋形万物,无大无细,各足其分,太和保合,变化无穷也。凡人之生,粹然天地之心,道义完具,无适无莫,不可以善恶辨,不可以是非分,无过也,无不及也。此中之所以名也。夫心宰万物,顺之则喜,逆之则怒,感于死则哀,动于生则乐。欲之所起,情亦随之,心亦放焉。故有私于身,蔽于爱,动于气,而失之毫厘,缪以千里者矣。众人昏昏,不自知觉,方且为善恶乱,方且为是非惑。惟圣人超拔人羣之上,处见而知隐,由显而知微,静与天同德,动与天同道,和顺于万物,浑融于天下,而无所不通。此中和之道所以圣人独得,民鲜能久者矣。为君子者奈何?戒谨于隐微,恭敬乎颠沛,勿忘也,勿助长也,则中和自致,天高地下而位定,万物正其性命而并育,成位乎其中,与天地参矣。

或问性。曰:性也者,天地之所以立也。曰:然则孟轲氏、荀卿氏、扬雄氏之以善恶言性也,非欤?曰: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奥也,善不足以言之,况恶乎?或者问曰:何谓也?曰:宏闻之先君子曰,孟子所以独出诸儒之表者,以其知性也。宏谓曰:何谓也?先君子曰:孟子道性善云者,叹美之辞也,不与恶对。

或问:心有死生乎?曰:无死生。曰:然则人死,其心安在?曰:子既知其死矣,而问安在邪!或曰:何谓也?曰:夫惟不死,是以知之,又何问焉。或者未达,胡子笑曰:甚哉,子之蔽也。子无以形观心,而以心观心,则知之矣。

熹按“性无善恶”、“心无死生”两章似皆有病。“性无善恶”,前此论之已详。“心无死生”,则几于释氏轮回之说矣。天地生物,人得其秀而最灵。所谓心者,乃夫虚灵知觉之性,犹耳目之有见闻耳。在天地,则通古今而无成坏,在人物,则随形气而有始终。知其理一而分殊,则亦何必为定心无死生之说,以骇学者之听乎?

栻曰“心无死生”章亦当删去。

知言曰:凡天命所有而众人有之者,圣人皆有之。人以情为有累也,圣人不去情;人以才为有害也,圣人不病才;人以欲为不善也,圣人不绝欲;人以术为伤德也,圣人不弃术;人以忧为非达也,圣人不忘忧;人以怨为非宏也,圣人不释怨。然则何以别于众人乎?圣人发而中节,而众人不中节也。中节者为是,不中节者为非。挟是而行则为正,挟非而行则为邪。正者为善,邪者为恶。而世儒乃以善恶言性,邈乎辽哉!

熹按“圣人发而中节”,故为善,“众人发不中节”,故为恶。“世儒乃以善恶言性,邈乎辽哉”,此亦性无善恶之意。然不知所中之节,圣人所自为邪?将性有之邪?谓圣人所自为,则必无是理。谓性所固有,则性之本善也明矣。

栻曰所谓“世儒”殆指荀、扬,荀、扬盖未知孟子所谓善也。此一段大抵意偏而词杂,当悉删去。

熹详此段不可尽删,但自“圣人发而中节”以下删去。而以一言断之云:“亦曰无理人欲之不同尔。”

栻曰所谓轻诋世儒之过而不自知其非,恐气未和而语伤易。析理当极精微,毫厘不可放过至于尊让前辈之意,亦不可不存也。

熹观此论切中浅陋之病,谨已删去讫。

知言曰:彪居正问:心无穷者也,孟子何以言尽其心。曰:惟仁者能尽其心。居正问为仁。曰:欲为仁,必先识仁之体。曰:其体如何?曰:仁之道弘大而亲切,知者可以一言尽,不知者虽设千万言亦不知也。能者可以一事举,不能者虽指千万事亦不能也。曰:万物与我为一,可以为仁之体乎?曰:子以六尺之躯,若何而能与万物为一。曰:身不能与万物为一,心则能矣。曰:人心有百病一死,天下之物有一变万生,子若何而能与之为一?居正竦然而去。他日某问曰:人之所以不仁者,以放其良心也。以放心求心可乎?曰:齐王见牛而不忍杀,此良心之苗裔,因利欲之间而见者也。 一有见焉,操而存之,存而养之,养而充之,以至于大,大而不已,与天地同矣。此心在人,其发见之端不同,要在识之而已。

熹按“欲为仁,必先识仁之体”,此语大可疑。观孔子答门人问为仁者多矣,不过以求仁之方告之,使之从事于此而自得焉尔,初不必使先识仁体也。又以放心求心之问甚切,而所答者反若支离。夫心操存舍亡,间不容息,知其放而求之,则心在是矣。今于已放之心不可操,而复存者置不复问,乃俟异时见其发于他处,而后从而操之。则夫未见之间,此心遂成间断,无复有用功处。及其见而操之,则所操者亦发用之一端耳,于其本源全体未尝有一日涵养之功,便欲号而充之与天同大,愚窃恐其无是理也。

栻曰必待识仁之体而后可以为仁,不知如何而可以识也。学者致为仁之功,则仁之体可得而见,识其体矣,则其为益有所施而亡穷矣。然则答为仁之问,宜莫若敬而已矣。

祖谦曰仁体诫不可遽语,至于答放心求心之问,却自是一说,盖所谓“心换存舍亡,间不容怠,如其放而求之,则心在是矣”者,平昔持养之功也,所谓“良心之苗裔,因利欲而见”、“一有见焉,操而存之者,随事体察之功也”,二者要不可偏废。苟以比章欠说涵养一段,“未见之间,此心遂成间断,无复用功处”是矣。若曰“于已放之心,置不复问,乃俟其发见于他处,而后从而操之”,语却似太过。盖“见牛而不忍杀”,乃此心之发见,非发见于他处也。又所谓操者,亦发用之一端,胡子固曰“此良心之苗裔”。固欲人因苗裔而识本根,非徒认此发用之一端而已。

熹谓二者诚不可偏废,然圣门之教详于持养而略于体察,与此章之意正相反。学者审之,则其得失可见矣。孟子指齐王爱牛之心,乃是因其所明而导之,非以为必如此,然后可以求仁也。夫必欲因苗裔而识本根,孰若培其本根,而听其枝叶之自茂耶。

知言曰:天地,圣人之父母,圣人,天地之子也。有父母则有子矣,有子则有父母矣,此万物之所以着见、道之所以名也。非圣人能名道也,有是道则有是名也。圣人指明其体曰性,指明其用曰心。性不能不动,动则心矣。圣人传心,教人下以仁也。

熹按心性体用之云,恐自上蔡谢子失之。此云“性不能不动,动则心矣”,语尤未安。凡此心字,皆欲用“情”字,如何?

栻曰:心性分体用,诚为有病。此若改作“性不能不动,动则情矣”一语,亦未安,不若伊川云“自性之有形者谓之心,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语意精密也。此一段似亦不必存。

熹详此段诚不必存,然“性不能不动”,此语却安,但下句却有未当尔。今欲存此以下,而颇改其语云:“性不能不动,动则情矣。心主性情,故圣人教人以仁,所以传是心而妙性情之德。”又按伊川有数语说“心”字皆分明,此一段却难晓。不知“有形”二字合如何说。

同类推荐
  • 伤寒百证歌

    伤寒百证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昆仑证验

    修昆仑证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性罪福因缘集

    心性罪福因缘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贩书偶记

    贩书偶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绝对叛逆

    绝对叛逆

    尚城唯一的女少爷,她抽烟、喝酒、打架、赌钱。应该是人人避而远之,却偏偏又让人情不自禁靠近。 她的青春,是纸上的婚约,亦或是天大的阴谋。 书友群:346407146,敲门砖为书中任意一个角色。
  • 冷地

    冷地

    所谓冷地,最初是一片无光的世界。与冷地所对应的是另一片光明的世界:云间。所有冷地之众都是云间世界的流放者。然而冷地并非一直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所在,被流放至此的人们发明了科学技术,发明了电与灯,久而久之,原本贫瘠的冷地世界因为各种创造力被统治者所鼓励而显现出非凡的科技能力。在冷地,一切想象力与探索都是被鼓励的,欲望得到鼓励、审美没有固化标准;而云间则相反,云间的统治者不鼓励创新,并且以统治阶层本身的审美情趣作为世界法则,违反法则的人们则被放逐至冷地。如此一来,云间之众越来越少,冷地之众越聚越多。
  • 行走高原上

    行走高原上

    有时候我也曾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过,此时此刻,文学给我以人性的温柔,仿佛女孩子温润的手一样,抚慰我的心灵,使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我也曾经在人生的道路上意气风发过,文学依然如故的陪伴着我,告诫我要戒骄戒躁,使我看到了天空下一抹最美的风景线。然而不管是沮丧仰或是愉悦,在我看来,它无私的充实了我的每一个细胞,让我感受到了成长道路中的酸甜苦辣。如今,蓦然回首间,四十余年的风雨历程中,那走过的路不就是一曲曲无声的五线谱么,上面歪歪斜斜的脚印不正是激越、奋发的音符吗。我想,虽然时事的变迁和风雨的磨砺让我在人生的路上跌宕起伏五味杂陈,然而那一颗为文学奋斗一生的念想却始终如一,会一直伴我到垂垂老矣。
  • 神农别闹

    神农别闹

    一个转世失败的神农弟子,想过咸鱼般的田园生活?没机会了!不靠谱的神农,会让你体验到忙碌而充实的感觉。师父别闹,就算我病死、饿死、从悬崖跳下去,也不种田,更不吃你赏赐的美食……真香啊!——本人著有完本精品《农家仙田》,欢迎阅读。QQ群:42993787
  • 情深刻骨:早安,未婚夫!

    情深刻骨:早安,未婚夫!

    作为演艺圈骨灰级的龙套兼死尸专业户,秦绮为了得到梦寐以求的角色,硬着头皮陪笑灌酒!“女一?当然可以。但你知道我想要什么。”他似笑非笑。她恨得咬牙切齿,但转念一想,不就是扯个证吗?豁出去了……然而,原本单纯的交易关系,在什么时候悄悄变了性质呢?
  • 剑无殇

    剑无殇

    逍遥庄少庄主欧阳鲲在十八岁那年,带着祖传珍宝——仞影剑闯荡江湖,在其逍遥浪迹天涯、遍访天下武功秘籍中,先后结识异姓兄弟黄嵌、父亲义子公孙丹、同宗师门丁傲宇等,一路行侠仗义,炼成世间最强能量——剑无殇之功。他的一生,卷入与天下第一恶帮——有家仇国恨的骷髅帮争斗之中,历经江湖险恶,世事无常,出生入死、朝夕相伴的兄弟,竟是弑父仇人,嗜血残暴、冷酷无情的恶人,垂而不死……面临人性的考验、极限的挑战,他不仅为亲人雪耻报仇,平定了社会暴乱,安宁了世界局面,也领悟到剑无殇最本质的内涵。
  • 穿越之逐梦大英雄

    穿越之逐梦大英雄

    出身农家的少年易清风从小酷爱读书有着一颗想成为人上人的的雄心。在一次与小伙伴的玩耍中无意穿越到了另一个叫做万尘大陆的位面在这个全新的位面里充满了各种势力的残酷争斗只有拥有绝世武力的人才能在强者如林的位面里占有一席之地且看易清风如何突出重围一步步走向武学巅峰。
  • 舌门

    舌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处世金言

    处世金言

    《徽商的智慧:处世金言》介绍了要想学习经营商业,先得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徽商的思想睿智、深刻,可以让我们去深思领悟做人的真谛;徽商的精神令人感佩,每句睿智的言语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徽商的故事耐人寻味,每段真实的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人生教诲。徽商的言论和故事很多,无不体现了他们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和可贵品质。徽商的智慧不仅对于现代经商具有启发意义,对于为人处世也是不可多得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徽商的智慧:处世金言》主要选择明清时期徽商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智慧言论,略加注译和阐释,并配以相关的故事链接和延伸阅读,以扩大视野、加深理解。
  • 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

    意外穿越,成为一只冰凤。为了逃命,她偶遇从天而降的他,谁知竟然成就了自己一世的姻缘。森罗学院,她收获了友情、亲情与爱情,也受到了嫉妒与艳羡。害她,不要命,但谁要是伤害她在意之人,休怪她翻脸不认人。魔君一眼便缠上她,更不惜带走她一生所爱。她痛彻心扉,却被人控制伤了她的爱人,换来自身的苦痛。为了寻找他的踪迹,她不惜闯入魔族禁地。他们舍命相随,她能给的却只有友情。本是蓬莱至尊?蓬莱有难又如何能够不救。魔君打上门,神君欲伤人,她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仍敌不过小心暗算,散去肉身唯余魂魄。花费百年修成人形,神界已大变。他为了她的周全竟不顾大义,却在她的劝说之下走出隐世,谁知竟换来魂飞魄散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