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求子。或许神福。或作佛事。神福杀生。理甚乖谬。不必言矣。佛事则如前诵经礼忏。及造佛造殿上幡上袍斋僧布施等事。然佛大慈悲。只是要人为善。若但作如上福德而不为善。则虽多费钱帛。未必能满所求。略开二事于后。愿力行之。
一。慈受深禅师拟寒山诗云。老翁死却儿。昼夜捶胸哭。痛心彻骨髓。叫云我孤独。何不返思量。恣啖猪羊肉。羊岂不思儿。猪亦有眷属。然则杀他子求己子。于理顺乎。于心安乎。永断杀业。必生好子。
二。冯商命该无子。以还妾一事。天送三元。故知无子不必他求。但自广修阴德。积德深厚。必生好子。
复有二事当戒。
一。今人己所生子。抚摩爱惜。如护眼珠。义男女等。视同土芥。恣意鞭挞。己所生子。膏粱肥甘。百味充足。义男女等。饮啖粗恶。或至忍饥。己所生子。绫罗锦绣。备极庄严。义男女等。破衲遮身。不免寒冻。彼亦父母所生子也。奈何偏心不公一至是乎。天地不容。鬼神怒目。理应无子。纵其得子。子必多凶。不可不戒。
二。有于老年或取少女以为姬妾。我既管他不了。他须怨我特深。怨气所积。损德消福。理应无子。纵其得子。子必不贤。不可不戒。
评曰。荐夭求子虽云二事。其实相因。何也。如上为善荐夭。不但济夭。而承斯善力。后生之子当必福慧长年。如上为善求子。不但得子。而承斯善力。先亡之儿亦获超生胜地。一举而两得。故二事相因。宜并行也。
示定庵上人
僧人弃应院而归禅门。譬之儒人弃举业而谈道学也。二俱美事。然归而不修。谈而不行。竟有何益。今见弃应院者。一脚出门。大都投入讲席。不知讲以明教讲明之后。正贵依教修行。而才入讲席。便学说几个旨意。抄几道标帖。写几行字。题几句诗。描几笔画。妆点几件文具。他时后日讲得经。上得座。便是证果了也。不复知此外更有事在。所谓弃了天罗。又入地网。岂不大可惜哉。且最初弃应院时。皆有一片好心。即此是成佛根本。今但不背初心。莫只以耳闻口说为足。而务实践。参访明师。亲近善友。念念以出世为怀。自始至终。勿为名利羁绊。然后离尔师。舍尔习。乃不虚负。不然。到头亦只是个大应院家风耳。念之。
示孙大珩
参禅人只守一则公案。如参念佛是谁。不得又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若透一则。余尽透矣。若自觉已透。于别则公案还有不尽透处。即是向所守公案还非真透。未免涉情识也。
示大同
古人教亲近明师。求善知识。而善知识实无口传心授秘密法门。只替人解黏去缚便是秘密。今但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此八个字即是解黏去缚秘密法门。即是出生死堂堂大路。朝念暮念。行念坐念。念念相续。自成三昧。莫更他求也。
又
久乱之心一时难定。念佛心不清不必忧。只要工夫深耳。字字句句当心念。
示徐智忆(今出家字元彻)
遗教即是佛遗嘱也。但守之如奉王敕。再加二六时中时时念佛。自然处浊乱中而不走失。
示沈广
世谛中觉名利恩爱之毕竟成空。便名觑破。真体上觅生老病死而本来无有。即是修持。初机与究竟同归。因该果海。究竟与初机不二。果彻因源。祇贵明心。别无异法。
示严大
大事未明。此为何时。尝胆卧薪。寸阴尺璧。暂时不在。如同死人。研穷至理。以悟为则。
示闽中李居士
参疑二字不必分解。疑则参之别名。总是体究追审之意。但看念佛是谁。以悟为则而已。又古德云。看话头不得卜度穿凿。亦不得抛向无事甲里。但只恁么看。此要言也。
示闽县林德润等
作会劝缘虽是美事。但宜静悄。不宜太盛。何以故。世道俗习奢侈极矣。恐有难事起。智者慎之。
示楚僧真愚等
诸友志念精专。识见高卓。真西方胜侣也。兹有二言相嘱。一者毋住小悟。当期大彻。二者时际末劫。建立法门不宜太广。当宜密修慎行。以俟龙天推出可也。
示似空广伸(五条)
末世无大法师匹休古人者。良繇好应期讲经者多。好笃志看经者少。故皆世谛法师而已。今当愈加勉励。惟以精研教理弘法启迷为一大事。有数语数事开后。饮食衣服房屋等。若必求周备。则佛法便不周备。今所买厅可将就住。余屋缓缓为之。古人住居多逐间接起。欲一时齐整。便十分吃力有妨道业。住此富贵寺中。不可与众房一样行事。凡事须尚简约清淡。方有道气。众房杂居。须谦让温和。不可以法师自处而生我慢。诸相宗文字。如因明观所缘缘等。近各有解。可虚心参古酌今。订正一番。处寺中众人瞩目之地。须十分谨慎。循规蹈矩。小心细行。庶免物议。念之念之。
示王智第
心空。则业空身空病空。傥有疑心。可尽情放下。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属虚妄。如空中华。如水上泡。如梦中事。何疑之有。减思虑。戒恼怒。节饮食。慎起居。但时时刻刻将念佛做个话头。勿使忘失。即是觉照常在。惺惺不昧矣。
示明宇大晓
记数太多。束心太急。故发诸疾。但孜孜密密无间断无夹杂即是工夫。不须过分苦行。妄想刚强。久战自服。必无疑也。
示朱大[伉-〦+(茲-卄)]
话头不碍静。盖静碍话头耳。贪着静境为乐故也。还须用心话头始得。
示吴大峻
莫管悟与不悟。莫管有无内外中间。莫管止观。莫管与他法门同与不同。既疑情不起。亦莫管是谁不是谁。但执持名号。一心一意。无间无断。纯一不杂做去。
示于广慧
古云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不亲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心加功念佛。字字句句精一不二。杂念自息矣。
示王广第
不如直下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尽心尽力念去。无丝毫异念。即是无字公案。其无字等话头不必提了。纯一念佛。念佛上透。千处万处俱透。
示广耆
庞老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未能空心。且勤念佛。念念不已。心当自空。
示秦佩玉
亦不是身内起疑。亦不是空空起疑。以二者较量可否者。是真疑未起也。若真有疑。自不如是。真疑未起。且只正念摄心。不疑不妨。
示吴广绶
既不疑生死。不疑古德公案。何得生大怖畏。何得尚虑疑箭入心也。是所云不疑者。犹有疑也。昔二比丘犯淫杀。维摩一言之下。罪灭无余。今若能如二比丘。则不必论。否则另有一法。经云。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若虔诚念佛十万八千。无罪不灭。所罚之咒。如风卷云。如日销露。如一滴投于大海。如片雪点于红炉。净尽灭除。更无踪迹矣。
示四川彭君
应乩者十无一真。皆托名某仙。而实非也。久为之。则能窃人神气。惟佛为三界大师。一心念佛。则群邪自息矣。
示智真侍者
莫贪欲染境。地狱根本故。莫着玩好物。死不随身故。莫游族姓家。丧失清节故。莫交无益友。鲍肆渐染故。莫恃少壮年。人命呼吸故。莫纵一时瞋。后悔无及故。
示僧大某
未见性。而卜度见性境界。甚为无益。惟末后一条始是切问。且既知禅坐观心。独不曰念佛观心乎。宁有二也。老实做工夫。待见性再理会。
示德彰大微
平日有实落工夫。病中方始得力。今如何强得。虽然。也只是勉强着力做去。
示孙大智
心外无境。心空则境寂。慧从定得。心静则明生。
示建昌黄钦
虚往实归。不若实往虚归更好。庞老云。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
示福建林荣(荣具陈所见异境)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眼见耳闻。悉尽扫除。一心念佛。
示无隅大方
清年美质。当于自家本分事上用心。不可以五字七字浪费光阴。贻日后之悔也。大事已明。咏吟未晚。
示薛广阅
参究不便。专持亦得。但得一心。自不随境。
示某居士
古德开示最切要语道。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今目前种种障道者。皆宿缘所使。不必忧恼。但随缘顺受。要紧在更不再种当来业根耳。
示某居士
坚持五戒。一心念佛。孝养父母。亦劝其一心念佛。求愿母子同生净土。随缘度日。来供则受。莫行募化。莫作念佛会。守分修行。即是末法中大善人真居士也。
示洞庭山翁门石氏(求来世为官)
为官虽好。倚官。造业。后生堕落。受苦无量。应当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直饶位至二公。不若莲登九品。念佛求生净土。胜似为官远之远矣。
示洞庭山许门石氏(求来世为僧)
为僧虽好。僧不修行。后生堕落。受无量苦。应当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亲近金木雕装之假像。不若亲近见在说法之真佛也。净土为僧。胜过此世界为僧。远之远矣。
示学者
愚人迷而不觉。颠倒行事。生死轮转。无有休息。圣人悲之。教以三学。曰戒。以闭其非。曰定。以摄其乱。曰慧。以破其惑。繇是障尽心空。复还觉体。朗然廓然。如大睡之得醒。盖杲日不足喻其精明。昊天不足喻其高广。此佛道大略也。向上更论。
又
今人多好说参悟。好说了生死。不知在此土了悟甚难。谓之竖超三界。斯那含犹一往一来。况凡人乎。此土众生。多是先生西方。然后了悟。生西方一门谓之横超三界。万无一失。
示侄孙大绶馆中六章
一。习举业非只要望取科第。读圣贤书。须要学做圣贤。孟子云。达则兼善天下。是治国平天下事。穷则独善其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事。事不同。而同归于善也。
二。做文字非只要哄试官。叨进取。文字即是本人精神心术。艰险怪异。小人之文也。正大光明。君子之文也。得失自有命在。不可见有艰险怪异而得者便效之也。
三。从师非只要学文艺。要以德行为本。其师但教我以文艺。而不教我以德行者。非贤师也。若遇贤师。须亲如父母。敬如神明。终身奉事。
四。临文非只要入试场方始矜持。须平日会考。如试官在上。尽诚竭心。不可不完卷。不可苟完卷。
五。看书非只要求新求胜。须顺文顺理。十分中。九分当依朱注。
六。在馆中非只起五更睡半夜方是勤学。但清晨至暮夜。月无闲日。日无闲时。禁闲走。省闲话。绝闲事。孳孳汲汲。专精不弛。自然日进。
警策
伤足自规(四条)自今已往。得一时觔骨轻安。行坐随意。即当思及六道众生苦恼。一心正念。自今已往。虽有人恶骂加我者。非言谤我者。乃至批我颊者。唾我面者。悉顺受之。一心正念。自今已往。虽有人忘恩背去者。恩反仇报者。悉顺受之。一心正念。自今已往。虽有使令不如命者。承值不如法者。或以正语。或以巽语。随宜而施。不可则已。勿起瞋恚。一心正念。
自警(七条)
先民有言 禹惜寸阴 至于众人
当惜分阴 我今衰残 奚啻惜分
一弹指顷 毋杂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