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6500000009

第9章

寂静品第二十八

若尽诸烦恼 则得最上乐

此为寂静通 智者如实说

又彼诸如来 常赞寂静法

得至不灭处 诸苦则不生

若人离放逸 无贪欲过患

乐修寂静行 去菩提不远

若能离贪爱 于境心不乱

及舍恶知识 去菩提不远

若能善观察 不着善不善

离轮回怖畏 去菩提不远

若能断诸惑 除懈怠垢秽

了自他无我 去菩提不远

离三毒过患 令诸根寂静

明了于四谛 去菩提不远

于精粗饮食 而不生贪厌

智境两相如 去菩提不远

于苦乐二种 亦不生执着

得离诸怖畏 去菩提不远

若人怖诸罪 当离诸放逸

善求趣菩提 得最上寂静

圣道品第二十九

若人于四谛 以智善观察

解脱诸轮回 趣无为彼岸

若无正思惟 愚痴着诸欲

不厌离生死 为轮回所缚

不畏广大苦 无出离方便

为欲箭所中 当堕于恶道

愚人着诸欲 如蛾爱灯光

不知大怖畏 毕竟无少乐

佛说真实道 谓苦空无常

及无我作者 能免脱轮回

智境本平等 一切皆心造

于此证解已 故不说三种

离饮食过患 不依邪活命

起无分别智 证出世间法

善住真实智 作十六行相

然后能了知 达诸法次第

永离三毒垢 出三有逼迫

趣越三恶趣 是名须陀洹

不善法为因 定堕于恶道

由依解脱法 得须陀洹果

善修习诸定 引生于轻安

纯净业相应 得超三有海

永断诸疑惑 离贪及不害

乘白业船舫 能到于彼岸

谓有为诸法 从因缘生起

知彼四圣谛 为染净因果

若了达四谛 决定得解脱

愚夫着欲境 随三有旋转

若能离贪欲 则住寂静道

此道无过上 智者所游履

若人于诸佛 常净心恭敬

生生获快乐 离佛无解脱

若人于正法 常净心爱乐

生生获快乐 离法无解脱

若人于众僧 常净心供养

生生获快乐 离僧无解脱

若人于四谛 常净心信解

生生获快乐 离此无解脱

若人于圣道 常净心修习

生生获快乐 离此无解脱

若求证真如 当安住净慧

不乐着游戏 此为天中天

若乐着嬉戏 心不生暂舍

增长诸病恼 斯则实非乐

善解四谛法 及修施等行

当知如是人 作最上安隐

教诫比丘品第三十

常乐行慈忍 不害诸有情

得一切众生 敬之如其父

身业常清净 诸根善相应

心不生悭贪 远离不与取

于彩绘女人 亦不应观视

断坚固欲想 为世解脱者

乐习诸禅定 得离诸忧畏

不触烦恼蛇 视金如瓦砾

于苦乐安危 及盛衰等事

其心不倾动 此名为比丘

善降伏诸根 不为境所娆

以智如实知 于冤亲平等

若具足明智 了欲境如毒

我记如是人 当得菩提道

具真实正见 悟刹那生灭

安住如须弥 超出轮回海

于草及旃檀 等视无差别

珍膳及名衣 皆不生爱乐

于利养名闻 观之如炽火

心常生止足 依草而坐卧

于过现所作 种种诸事业

离颠倒思惟 则不生染着

乐闻于正法 不随流转因

以慧善拣择 常修殊胜行

欲境虽炽然 由彼心寂静

驱策如僮仆 则无诸苦恼

若诸根调顺 则不生流荡

离欲缠缚者 与牟尼无异

善人如金宝 见者咸贵重

乐修寂静行 令他生喜心

栖止阿兰若 不乐居楼观

知足持毳衣 常行于乞食

善修身语心 不生苦乐想

离分别执着 得最上安隐

由习诸禅定 能破彼魔怨

常以真实言 引导于群品

善乘智慧车 摧六根贪使

当知如是人 得近菩提道

乐住阿兰若 则永离诸过

如风于空中 吹云无障碍

以清净三业 勤修诸胜行

具真实正见 破坏诸魔教

于彼贪等行 本性而不染

常起慈悲心 是比丘所作

了知色等境 为彼缠缚因

是人无忧恼 得至寂灭处

知诸因缘法 善恶皆决定

乐闻解脱法 于贪则不着

于未修善业 而常生爱乐

是人如月光 本性净无垢

焚烧罪恶法 如火投干薪

弃背诸苦因 于三有称胜

志求于解脱 不着世间法

超出诸轮回 如鸟随空往

如实知其因 决定而受果

彼于三有中 是名真解脱

于苦乐精粗 皆无有所著

此最上比丘 观世间如焰

心不生散乱 乐求于正法

勤修本白业 彼如阿罗汉

乐近善知识 远离于亲属

捐在家垢染 彼如阿罗汉

由慧寂诸根 不着于境界

行视二足指 彼如阿罗汉

不诣王履道 城邑四衢巷

贩卖为讥呵 彼如阿罗汉

不观于歌舞 不乐相斗诤

住旷野空闲 彼如阿罗汉

一日唯一食 未得不希求

知分量止足 彼如阿罗汉

常持粪扫衣 不乐上妙服

与食行相应 彼如阿罗汉

由不造诸业 离一切虚妄

不起亦不乐 彼如阿罗汉

不起恚怒相 离贪欲愚痴

解脱诸恶法 彼如阿罗汉

离一切嗔恼 超越诸结使

住正念思惟 彼如阿罗汉

修习八圣道 善住于寂静

破诸烦恼怨 彼如阿罗汉

寂静根坚固 超贪欲淤泥

住心一境性 彼如阿罗汉

于自经行所 及他游止处

知已如实说 彼如阿罗汉

知漏无漏法 皆从因缘生

决定无有疑 彼如阿罗汉

离惛沉睡眠 无懈依时起

勤修诸梵行 彼如阿罗汉

喜住阿兰若 修毗钵舍那

奢摩他诸定 彼如阿罗汉

智者依正理 常栖止林野

如禽处空虚 彼如阿罗汉

受信施饮食 平等为说法

破根随烦恼 彼如阿罗汉

善知真实道 相应心次第

能到于彼岸 彼如阿罗汉

若具于明智 离怖畏欢喜

于二无所著 彼如阿罗汉

于自他众类 如实知老死

天人咸归信 彼如阿罗汉

常乐修梵行 离三衣无有

得少以为足 彼如阿罗汉

不耽嗜美味 依时一坐食

离名利垢染 彼如阿罗汉

与悲舍相应 不覆藏众罪

焚烧过失林 彼如阿罗汉

违僧伽轨则 其心常懈怠

无勇捍精进 此则非比丘

佛诫诸弟子 不应畜卧具

若乐懈怠者 何能获安乐

由懈怠一种 诸过患之本

于流转轮回 受无量苦恼

若有懈怠者 众善则不生

虽被袈裟服 此则非比丘

若不修定慧 何由尽诸漏

唯具假形相 此则非比丘

乐安住僧坊 离学法境界

耽味于酒色 此则非比丘

若断诸魔缚 远离众罪业

不应与毁禁 共住同饮食

又破戒比丘 受用众饮食

彼则如服毒 饮洋铜无异

由彼无胜能 不预众同分

后堕地狱中 于食不可得

若断诸烦恼 如蛇出其室

不乐见女人 依正命乞食

云何诸比丘 以身为所质

造诸恶趣因 坏僧宝名称

贪名利境界 习近于女人

彼非俗非僧 为法中之贼

恃王臣威势 恣啖于酒馔

为假名比丘 诳惑于施者

无善摄方便 同营办俗务

常依止王城 如蛇处林壑

若不生厌离 念念常增长

当舍欲爱缠 乐依止寂静

诸烦恼惑业 于见所治断

解脱色等蕴 应当善修作

乐修诸禅定 觉悟于诸法

善达真实相 得最上安隐

发广大慈心 勤求于正法

了自身如幻 名真实比丘

常生净善心 除贪欲忿恚

离颠倒分别 名真实比丘

断一切结缚 离一切和合

常愍诸众生 名真实比丘

善调伏自心 欲境不能乱

如真金离垢 名真实比丘

于诸欲境界 不起爱非爱

彼心无所著 名真实比丘

具足诸戒法 降诸根怨贼

离下劣讥谤 名真实比丘

不耽诸饮食 常发生明慧

乐研究诸法 名真实比丘

于旷野冢间 敷草而坐卧

心不生疲倦 名真实比丘

了知诸恶因 定受其苦报

则离彼垢浊 名真实比丘

由意根清净 离诸恶险难

超出轮回道 名真实比丘

智慧深如海 毁誉而无动

心不生恚爱 名真实比丘

善宣微妙法 无垢无所著

智慧力坚固 依时无疲懈

知欲界色界 及彼无色界

种种因缘生 是名具智者

能离欲过失 不着世言论

我说彼比丘 见欲境如毒

由具彼正慧 观欲如淤泥

此为解脱人 得免于沦溺

乐修诸禅定 远离于懈怠

常读诵经典 饶益诸众生

具足大辩才 随问而为答

知诸法次第 离颠倒分别

善营僧伽事 护惜诸财物

身不生疲劳 亦无有悔恼

不求己名称 亦不希福报

我说彼比丘 则离一切缚

又彼持净戒 不求生天中

以所作善因 唯趣菩提果

常乐修正行 不亲近恶友

我记如是人 则得离诸咎

善修于慈观 精进心质直

无少犯律仪 去菩提不远

怖生老病死 厌离轮回苦

除散乱修禅 去菩提不远

依止自性空 悟无常生灭

次第修诸禅 得尽苦边际

又彼毁戒人 为佛法之害

外虽服袈裟 内无德所蕴

犹如彼聚沫 怯弱非坚固

如是虚行人 窃比丘名字

毁戒地狱人 为僧宝所摈

由自心所诳 身坏堕恶道

诳诸法律仪 随业而自受

为业网缠缚 彼唯有极苦

不着善法衣 如裸形丑恶

后堕地狱中 受种种治罚

无众善庄严 唯苦恼逼迫

如是破戒人 速趣于恶道

谓由破戒故 不修诸善行

狱火极烧然 决定无能免

内安住戒法 外具诸威仪

舍此皆邪命 则无由出离

于彼昼夜中 增长诸不善

愚痴恶行人 毁坏于戒宝

闻诸法皆空 意坚持不舍

住正念思惟 为善护戒者

戒能远诸罪 善人常奉持

破戒如垢索 缚诸造恶者

若毁于禁戒 唯与罪相应

彼则乐亲近 焰摩罗使者

愚痴无戒人 起增上散乱

相续造诸罪 去地狱非远

若乐造众恶 彼唯自损害

今果如昔因 云何生后悔

罪河极深广 波涛常汹涌

漂溺诸罪人 昼夜受诸苦

若离彼净戒 则舍白净去

后纵得人身 心常生放逸

于戒全毁犯 增嫉贤善人

如是恶比丘 决定堕恶道

若乐持净戒 常游履善道

是人不久得 出世真常乐

善坚持斋法 读诵诸经典

其心常寂静 无烦恼相应

于三有海中 以戒为船筏

当依教奉行 能到于彼岸

常持粪扫衣 唯畜一破钵

餐木实根蓏 彼乐佛所赞

清净身语心 当行于正命

乐修诸禅定 趣菩提不远

常栖止旷野 心不生放逸

唯净修梵行 趣菩提不远

弃背于五欲 知足无希求

常生寂静心 趣菩提不远

不行邪活命 离烦恼尘垢

其心等虚空 趣菩提不远

佛说诸法律 心不生爱乐

不修彼梵行 诽谤寂静道

习近下劣人 远离于戒法

弃真实正见 不乐修诸定

由彼掉举故 作意而破坏

离彼对治法 何由得禅定

离自分善法 乐邪师事业

彼二皆破坏 决定堕恶道

舍比丘形相 改易俗形服

为人所轻笑 处世常贫乏

彼下劣愚痴 自矜夸所学

弃舍己善业 乐行于非法

由返俗自济 则失善名闻

为彼诸善人 弃之如草芥

乐造诸恶业 则坏彼正见

此破法比丘 其心常谄诈

常贪妙饮食 乐着于欲事

此恶行比丘 名著袈裟贼

穷历象星宿 说占相等事

此世俗比丘 乐亲近王者

习医方彩画 结构非理事

此险恶比丘 常营务衣食

厌诵经习定 贪利养名闻

此假名比丘 不久当自损

多狎近恶友 求方术烧金

此非法比丘 彼则自损减

若离彼欲行 则远诸恶友

食糗而知足 亦不生热恼

若欲境来侵 舍之如炽火

此护戒比丘 等摩尼无垢

内外悉清净 智德而严身

此梵行比丘 戒衣之所覆

不着世间法 如须弥不动

此寂静比丘 一切咸恭敬

入城邑聚落 不逾三昼夜

此解脱比丘 常乐居岩谷

极怖贪欲罪 修定除散乱

此单己比丘 寂然心不动

远离恶知识 泯绝于贪爱

此离染比丘 不着诸所作

常远离亲朋 习定或读诵

此出离比丘 则脱诸苦难

少欲而知足 勤修无懈怠

此精进比丘 能坏诸魔业

比丘栖山谷 远离诸贪求

云何披袈裟 如奴而活命

又彼持戒人 天龙常恭敬

无善法可亲 如池涸鹅去

若能离贪欲 永无诸过患

乐亲近王臣 则生诸忧怖

于阿兰若处 及旷野冢间

藤萝山谷中 息心而宴坐

若不修禅定 唯营求饮食

当知如是人 则同诸饿鬼

定为离垢乐 智者之所说

若离于禅定 余则无少乐

劣慧愚痴人 则不能修习

着世间饮食 彼则自欺诳

为欲境所牵 心复生爱乐

增长不善法 破坏生天行

若人于法师 信解除我慢

发起精进心 忆持令不忘

由闻是法故 依彼如是说

复能令他人 不生于我慢

于慢过慢相 善能分别说

自他如实知 为比丘智者

无智心散乱 怀我慢忿毒

恃名利醉骜 彼何有寂静

名与行相应 善住智境界

怖生死过患 具出家果利

由住智境界 了自性他性

道非道亦然 及善恶业报

离苦乐二边 不行彼非道

舍在家缠缚 安隐无忧苦

比丘住僧房 则生于散乱

与世俗不殊 损坏沙门法

若栖止山林 不为人毁谤

常习定持经 意则无散乱

若乐在僧房 多贪求积畜

其心不暂暇 以至损寿命

不悟命非坚 快乐亦随减

不顾现在因 而求后世乐

心不起希望 是为离贪者

少欲而知足 彼得沙门果

乐依止山林 修习诸禅定

常赞定功德 能离诸过患

离一切合和 不为境所牵

善断彼贪欲 如火焚干薪

若乐居寂静 则怖三有海

此净身比丘 非房舍所累

若乐住僧坊 唯增长贪爱

于此世他生 何由能出离

若乐住僧坊 多追求知识

常造作诸恶 后则堕恶道

若人具明慧 能离冤亲想

则无彼对待 其心常寂静

诸恶如淤泥 不应着少分

当独处山林 舍妄求寂静

善修无垢行 则坏诸垢染

唯依止空闲 能超欲境界

于世出世法 离垢无所著

苦乐平等知 此说名寂静

舍离于五欲 知足无希求

清净而活命 此说名寂静

常远诸愦闹 不游止非处

单己而修行 此说名寂静

永绝于贪欲 则无诸忧喜

清净身语心 此说名寂静

于胜劣等法 心不生高下

以智平等观 此说名寂静

于善不善行 咸知其业报

不着世间法 此说名寂静

发起于正慧 常念欲过失

了知受所生 此说名寂静

善调伏诸根 知时方说法

怖彼轮回因 此说名寂静

了知自身相 除诸根散乱

常依止山林 此说名寂静

住正念精进 常思离诸恶

不游戏园林 此说名寂静

断一切烦恼 如火烧林木

是名为沙门 彼不着诸欲

若乐世俗事 常游止聚落

愚痴诳于人 自称依法住

清净阿兰若 心不生爱乐

此唯离贪者 所居之境界

若耽着五欲 好说世言论

当知如是人 彼则不能往

意乐于空寂 专修诸禅定

彼梵志沙门 善住安隐道

福行品第三十一

若人营福业 当获殊胜报

是故广修作 无福则无财

福为最胜宝 福称无尽藏

福如彼明灯 福同于父母

福能生诸天 福能引胜处

人间修福行 感果得如意

若修彼福行 定招于富乐

应当善了知 无福则无乐

福为三世益 自性可爱乐

如影常相随 彼则无暂舍

诸天福若减 不久则退堕

是故于福行 应相续修作

无福多艰辛 常生下劣处

无善希乐果 如沙中求酥

愚夫为心诳 常离于福业

既不修善法 罪恶常增长

现生修众善 福随行所生

以是因缘故 后得生天中

若乐修福业 众人所尊奉

身离诸逼迫 其心常安静

善人行善法 获乐中妙乐

由彼清净因 当得菩提道

是故诸有情 勤修于福业

倏尔无常至 定为他所有

若于胜福行 数数而修作

随其种种因 则受彼彼果

一切诸世间 善恶法为主

当勤修善法 彼则能捄护

若舍离善法 乐造作众罪

由是因缘故 则受地狱苦

乃至命未谢 及身肢圆满

努力勤修作 彼则具大智

若人善说法 能开悟于他

令至涅盘城 安隐离忧怖

若于彼正法 为说四句偈

显示出离道 为第一归捄

善宣说正法 能疾成佛道

虽帝释少因 多财岂能致

若贪着世财 法慧不增长

珍宝有散坏 法财用无极

唯所修善法 百千生相逐

己所有资财 一步不随去

又水火盗贼 则能损其财

善法在心中 少分无能夺

纵经久远劫 受无量欲乐

决定当破坏 须谛求正法

唯此一善法 当精勤守护

作善命延长 造恶速磨灭

当亲近善法 如教而修行

诸苦则不生 获得殊胜乐

若乐作不善 常行于非法

后堕地狱中 受无量极苦

于无量劫中 当归依三宝

先受天中乐 后得寂静果

观现受福报 皆从先业生

或乐或苦因 各各无差忒

当坚持净戒 广崇于福业

昼夜常相续 如河流不绝

若人舍善法 今生则虚过

若不废善因 得人天快乐

若福行圆满 善护持正法

是人于世间 最胜无伦匹

宁丧失身命 不违背正法

若离正法者 随诸恶流转

愚痴着欲乐 弃舍正法眼

彼现生虚掷 如海中下雨

不护彼禁戒 乐造作诸恶

心田善种子 则无由生长

当一心观察 最上清净法

得至不灭处 于苦则无有

若诸根纵逸 于境而耽着

则为彼所缠 轮转无休息

若不着罪法 如镕金赫奕

离三有险难 获毕竟寂静

具足清净慧 常尊重正法

于彼说法师 闻已能信受

常供养三宝 孝事于父母

能至涅盘城 住最上安隐

具出家形仪 善宣说正法

精修于梵行 得最胜妙乐

于诸布施中 法施无过上

起勇猛精进 修习诸禅定

如是说法者 如来所称赞

若不生净信 如傍生无异

常乐诸贤圣 所说寂静法

于三种福田 修持求出离

于彼说法师 生第一恭敬

为求正法故 心不生疲倦

观察五欲境 彼则实非乐

设见不应取 牟尼之所诫

乐修习正法 则见离垢道

彼受用法乐 诸天所不及

现所作善业 如依背而住

是故当一心 常亲近彼善

以慧眼观见 未来诸苦报

愚夫乐作罪 智者心常怖

由具彼正慧 见诸恶险难

常与善相应 得离诸烦恼

若纵彼愚痴 唯乐于欲境

乐坏苦现前 徒劳生悔恼

乃至尽形寿 心不生散乱

常修于福行 则能免恶道

寿命速迁谢 福报亦非久

当摄受正法 为知足天主

若弃舍善法 彼则生放逸

复不修福行 不久当退没

各闻强健时 及身肢无缺

广营诸福业 后则无忧悔

若不修福因 唯乐于放逸

当知如是人 为地狱苦本

彼虽具诸根 而不乐正法

云何求活命 养育多眷属

常于昼夜中 心摄持正法

亲近说法师 得远诸罪垢

由持戒生天 得受诸欲乐

愚痴废福行 不久则退没

乐发生净智 以戒宝严身

常怖彼欲蛇 诸天共称赞

由爱乐善法 诸天常恭敬

若生颠倒心 贫穷无福慧

善法如桥梁 持戒则能往

不修彼善行 苦海何由渡

随顺修善行 决定得善果

百千俱胝劫 彼善无能坏

常修施戒法 以智而防护

诸有所求者 令归依三宝

善修三种施 能治三过失

由离彼过故 获清净功德

乐圆满净戒 生决定正信

破坏三有苦 如日除云翳

若具足正法 诸天咸尊重

是人当获得 最上寂静处

同类推荐
  • Two Men of Sandy Bar

    Two Men of Sandy B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可传集

    可传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归行仪

    西归行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The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三世轻狂:一只小妖出墙来

    三世轻狂:一只小妖出墙来

    修炼千年的花妖在一次吃神仙肉的时候,遇上九重天高高在上翩翩谪仙上神。她贪恋上神美色,几次企图染指他未果,她死皮赖脸勾引他的功夫堪称一流,无论床上嘿咻还是摆首弄姿都能惹得自己难耐不忍,而上神被剥得精光仍是一副飘逸脱俗的笑容“美男!你要记住一句话,顺妖者昌,逆妖者亡,包小三拿去喂狼!”她勾着他的脖子霸道开口。”唔-----“他这样结束谈话。”美男,我是你的徒儿!你要养我一辈子!“她扒拉在他身上叫嚣着。“一辈子很长,得有千万年!”他很是潇洒的开口。
  • 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

    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白云蓝天,雾霭流岚、花香鸟语、蝶舞莺飞……如此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不要让小河的水总是恶臭,不要让机动车的尾气令人掩住口鼻,不要让草丛里的塑料袋不计其数……让我们牵起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更精彩。《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典藏版)》(作者纪康保)旨在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一起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生活。这本《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典藏版)》是“低碳科普馆”系列之一。
  • 每一天都平常

    每一天都平常

    谢冕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诗的一面旗帜。本书作者对自己的风雨人生作了回顾,阐述了漫漫人生道路上做学问及做人的心得。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命冥神

    天命冥神

    他本是一世枭雄,却误入轮回,变成了那北漠帝国的九王爷…可谁奈何金子总会发光,他花殆,绝不屈居于人下!翻手便为凌天宫阙!覆手便为那冥界至神!整个遗忘大陆,不过他弹指一挥间而尔!可…这百炼钢总有化为绕指柔的一天…少年语气轻挑眼角玩味:"君无药啊君无药,你可真是我这一生的劫可偏偏…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愿意遇到你…"
  • 颂歌

    颂歌

    在这样一个世界,没有个体,只有集体,个体的个性被彻底压抑,那么主人公平等7-2521因为有些自己的想法,被社会归为异类,在他面前一个冒险正在开始,没有终结……书中描写出反乌托邦的后果,虚拟在未来集体主义大胜后的场景。《颂歌》在美国并没有找到出版商愿意出版,因此首次出版是在英国。
  • 有秦可依

    有秦可依

    秦可可被渣男骗了所有存款,落魄地在街头乱晃,趁着酒劲想跳河,却被在河边写生的“瞎子先生”所救。瞎子先生意外晕倒,秦可可找闺蜜借钱,将他送进医院。谁知瞎子先生赖上了她,恩人秒变包租婆,这是什么节奏?秦可可对唐思淼的评价:温润如玉,财大气粗,最关键一点,他还瞎。秦可可:“我美吗?”唐先生:“美……美得像盘红烧肉。”秦可可只想说:“你好好说话,咱们还能做朋友!
  • 重生之末日大熊猫

    重生之末日大熊猫

    每周五更两章,他因而因为患癌症,本因此死去,但却重生为一只熊猫,且看屌丝男,如何在末世时代,住豪宅,有美女。
  • 嫡女毒妃

    嫡女毒妃

    既是要嫁,那便嫁最好的!天下男子谁最好?自然是——皇上!*一碗褐色汤药送至她唇边,她惊慌看向那个高高在上的男子:“这是您的骨肉!”他不屑看她一眼,冷冷吐字:“灌!”*他宠她爱她,她们妒她恨她,笑中刀,绵里针。他说爱她,却当着全天下人的面当众退婚。他说爱她,却在转身之际将她抛弃。而他从不说爱她,却处处牵着她的线,握着她的骨,引她之血流向他所需之处。他们一个个折了她的翅,断了她的手,伤透她的心。从此她步步为营,与嫔妃斗阴狠,跟权臣拼矫智,再不做任何人的棋子,发誓要活得万民敬仰!她们说她不配,配不配只有争过才知道!皇权倾轧,风起云涌,真相大白天下,她方知一切不过是他运筹帷幄的一场赌局。任凭她如何算计,殊不知早已落入他的圈套,生生世世,画地为牢!他说,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毁了你我的婚约,可不可以有一辈子的时间让我来弥补?他说,洛阳初见我便认定你是我今生等候之人,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样貌,我对你的心始终不变。他说,婳儿,你不过仗着朕喜欢你……然而这些终牵出一个惊世阴谋,孰真孰假,真真假假,她又该何去何从?————简介无能,暂且先这样。文文比较慢热,但是后续内容绝对精彩!给寐一点时间,寐会给你们一个荡气回肠!!妞们,收藏一个,给寐一点动力与支持,爱你们~
  • 飞碟现象未解之谜

    飞碟现象未解之谜

    有一种圆碟状的发光体,它总是不经意地出现在星空中,忽明忽暗在空中飞旋,不停变换着方位和角度。它能在空中旋转,长时间停留,还能发出各种绚丽的光芒——这个在世界各地都曾发现的神秘的物体,引起人们太多的讨论和猜想,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最大谜题之一。很多人都认为它是外星人到达地球的飞行器,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气象或者天文现象,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它的外形通常是圆盘,而且闪着光飞翔在宇宙中,人们因而称之为“飞碟”;同时因为它来历不明,又被称为“不明飞行物”(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英文简称“U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