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6000000067

第67章

夫能所之见。则心境宛然。圣人知见。如何甄别

答。双照有空。不住内外。似谷答声而绝虑。如镜鉴像而无心。妙湛圆明。寂而常照。故云常在正念。亦名正知。非是有念有知。亦非无念无知。有无皆想。俱非正知。但无念而照。名曰正知。若唯无念。寂而失照。若但照体。照而失寂。并称不正。正在双行。还原集云。圣人有二种用心。一不见一切物皆空。唯见于空。不见一切物。二见一切物即空。了了见一切有。不住于有。了了见一切空。不住于空。双照有无。分别宛然。而无念动。犹如明镜。睹其色像。一切皆于中现。用心亦尔。得其妙性起照。照见一切。了了知无所知。了了见无能见。无能。不废常见。见性。既常。无一间断。分明彻照十方。净无瑕秽。内外圆明。廓周法界。亦名毗卢遮那无障碍眼。圆满十方。照见一切佛刹。即此义也。所以达人见闻。不落能所。既非是有见。亦非无见。但不生二相。常合真空。是以全色为眼。常见色而无缘。全眼为色。恒称见而非我。以色是所缘之境。眼是能缘之根。今即是眼。故无缘也。又眼是我能见。今全为色。正见之时。即非我也。则色心无二能所非殊。所以影公颂云。法性不并真。圣贤无异道。故大集经云。慧灯三昧者。即是诸法无二相也。无二相者。不在有无。不出有无。夫有无者。以惑情所执。有无皆失。理。无惑计。有无皆真。是知诸法。非实非虚。非空非有。若无于有。不成于无。若无于无。不成于有。有无交彻。万化齐融。又约圣人亲证见闻之境。有其四种。所以大涅槃经云。约佛妙证。有四种闻。一不闻。闻二不闻不闻。三闻不闻。四闻闻。台教释云。初入证道。修道忽谢。无所可有。名为不闻。真明豁开。无所不照。即是于闻。故名不闻。闻证得如是大般涅槃。无有闻相。故名不闻不闻。证起惑灭。名闻不闻。寂而常照。随扣则应。名曰闻闻。初句证智。次句证理。第三句证断。第四句证应。若事若理。智断自他。于初智证之中。具足无缺。此一妙证。尽涅槃海。复次不闻闻。是证了因。闻不闻。是证缘因。不闻不闻。是证正因。闻闻。是证境界。乃至明四种。生生。生不生。不生生。不生不生。亦同四种闻义。一生生。是因缘所生法。二生不生。是我说即是空。三不生生。是亦名为假名。四不生不生。是亦名中道义。若能了此四生之无生。方达圣人见闻之境。是以不取不舍。达一道之原。非有非空。见诸法之实。如肇论云。且夫心之有也。以其有有。有自不有。故圣心不有。有不有有。故有无有。有无有故。则无无。无。无故。圣心不有不无。不有不无故。其神乃虚。何者。夫有也。无也。心之影响也。言也。象也。影响之所攀缘也。有无既废。则心无影响。影响既沦。则言象莫测。言象莫测。则道绝群方。道绝群方。故能穷灵极数。穷灵极数。乃曰妙尽。妙尽之道。本乎无寄。夫无寄在乎冥寂。冥寂故。虚以谓之。妙尽在乎极数。极数故。数以应之。数以应之。故动与事会。虚以谓之。故道超名外。道超名外。因谓之无。动与事会。因谓之有。谓之有者。应夫有为。强谓之然耳。彼何然哉。故经云。圣智无知。而无所不知。无为而无所不为。此无相寂然之道。岂曰有而为有。无而为无。动而乖静。静而废用耶。而今之谈者。多即言以定旨。寻大方而征隅。怀前识以标玄。存所存之必当。是以闻圣有知。谓之有心。闻圣无知。谓等大虚。有无之境。边见所存。岂是处中莫二之道乎。何者。万物虽殊。然性本常一。不可而物。然非不物。可物于物。则名相异陈。不物于物。则物而即真。是以圣人不物于物。不非物于物。不物于物。物非有也。不非物于物。物非无也。非有所以不取。非无所以不舍。不舍故。妙存则真。不取故。名相靡因。名相靡因。非有知也。妙存即真。非无知也。故经云。般若于诸法。无取无舍。无知无不知。此攀缘之外。绝心之域。而欲以有无诘者。不亦远乎。释曰。夫说有说无。是心之影响。岂当真实乎。若能穷其灵智之原。极乎心数之表。则可妙尽其道矣。自然真心无寄。不属有无。不以有。故虚以谓之。不以无。故数以应之。然此犹是强言。则圣智无心于彼此。故云圣人不物于物。不非物于物。不物于物。故名相靡因者。以不取诸法。无法当情。则名相无因得起。不非物于物。故妙存即真者。以不舍诸法故。无法可舍。则见诸法之实性。湛然常住。妙体恒真。此真实甚深般若。岂在即言审定。随意思量。说有说无。非有非无之所能及。故云此攀缘之外。绝心之域。而欲以有无诘者。不亦远乎。应当妙证之时。自然明了

问。此佛之知见。如何开示悟入

答。若约教。天台文句疏。配圆教四位。开即十住。示即十行。悟即十向。入即十地。华严记释大意云。谓开除惑障。显示真理。令悟体空。证入心体。若禅门南北二宗释者。北宗云。智用是知。慧用是见。心不起名智。智能知五根。不动名慧。慧能见。是佛知见。心不动是开。开者。开方便门。色不动是示。示者。示真实相。悟即妄念不生。入即万境常寂。南宗云。众生佛智。妄隔不见。但得无念。即本来自性寂静。为开。寂静体上。自有本智。以本智能见本来自性寂静。名示。既得指示。即见本性。佛与众生本来无异。为悟。悟后于一切有为无为。有佛无佛。常见本性。自知妄想无性。自觉圣智。是故菩萨。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即是入义。海龙王经云。心不住内。亦不游外。识无所住。度于一切堕颠倒者。乃至见诸法寂。观诸法默。诸法寂寞。无行无处。诸法澹然。无所成就。普观诸法。皆已如是。如是观者。是为法观。法观如是。不见诸法之所归趣。其有见法而不观者。不以见法而成观也。无求无晓。不知不见。是为见法。法华经云。不得诸法。不知不见。亦不分别。是男是女。又昔人云。亦无见。亦无闻。无见无闻真见闻。又肇法师云。闭智塞聪。独觉冥冥者矣。如是则默契寂知。俱通宗镜矣。所以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通之时。见非是通。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

问。圣人见实相之妙色。惑情还见不

答。唯见不实。不见不实之实。如见杌为贼。不见杌也。又如一真空理。见成二谛。若世人知者。名为世俗谛。出世人知。名第一义。其所知处。未必悬殊。其所知境。各从心现。如翳目见明珠有颣。净眼观莹净无瑕。美恶唯自见殊。珠体本末如一

问。众生不见实色者。凡有所见。还成妄不

答。虽然不实。亦不成妄。如见杌为贼。贼何所有。以无体故。华严经颂云。若能了邪法。如实不颠倒。知妄本自真。见佛即清净。起信论云。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法藏和尚云。众生异见不妄。所以从凡愿求佛地。若异见妄。终不从凡趣真佛地。何以故。众生界即佛界。佛界即众生界。是以从凡入圣。从圣现凡。名字有差。一体不动。然此宗镜录。唯论一实。如法华经以实相为体。此实之一字。虽普该万法。以是彼之体性故。统论其宗。即不简真伪。若以见解智证论之。则须分优劣。以情怀取舍。智有浅深故。法华玄义云。夫正体玄绝。一往难知。又邪小之名。乱于正大。譬如鱼目。混杂明珠。故须简伪。即为六意。一就凡简。二就外简。三就小简。四就偏简。五就譬简。六就悟简。一就凡简者。释论云。世典亦称实者。乃护国治家称实也。外道亦称实者。邪智僻解谓为实也。小乘称实者。厌苦稣息。以偏真为实也。如是等。但有实名。而无其义。何者。世间妖幻道术。亦称为实。多是鬼神媚法。此法入心。迷醉狂乱。自炫善好。谓胜真实。立异动众。示奇特相。髑髅盛屎。约多人前。张口大咽。或生鱼臭肉。增状哺食。或裸形弊服。夸傲规矩。或直来直去。不问不答。种种谲诡詃诱无智。令信。染惑着。已求脱叵得。内则病害其身。外则诛家灭族。祸延亲里。现受众苦。后受地狱长夜之苦。生生障道。无解脱期。此乃世间现见。何实可论。钝使爱论摄。若周孔经籍。治法礼法。兵法医法。天文地理。八卦五行。世间坟典。孝以治家。忠以治国。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敬上爱下。仁义揖让。安于百姓。霸立社稷。若失此法。强者陵弱。天下燋遑。民无聊生。鸟不暇栖。兽不暇伏。若依此法。天下太平。牛马内向。当知此法。乃是爱民治国。而称为实。金光明经云。释提桓因。种种胜论。即其义也。盖十善意耳。修十善。上符天心。诸天欢喜。求天然报。此法为胜。故言胜论耳。又大梵天王说出欲论。即是修定。出欲淤泥。亦是爱论摄耳。世又方术。服药长生。炼形易色。飞仙隐形者。称此药方。秘要真实。此亦爱论钝使摄耳。二就外简者。即是外道典籍也。若服药求知。聪利明达。推寻道理。称此药方。为胜为实者。药力薄知。不能鉴远。触药则失。药歇则失。亦非实也。若此间庄老。无为无欲。天真虚静。息诸夸仙。弃世绝智等。直是虚无。其抱尚不出单四见外。何关圣法。纵令出单四见外。尚堕复四见中。见网中行。非解脱道。若外国论力。受梨唱募。撰五百明难。其一云。瞿昙为一究竟道。为众多究竟道。佛言。但一究竟道。论力云。诸师各各说究竟道。佛指鹿头。汝识其人不。论力言。识究竟道中。其为第一。佛言。若其得究竟道。云何自舍其道。为我弟子耶。论力即悟。叹佛法中。独一究竟道。又如长爪云。一切论可破。一切语可转。观诸法实相。于久不得一法入心。释论云。长爪执亦无见。又云。亦计不可说见。如斯流类。百千万种。虚妄戏论。为惑流转。见网浩然。邪智澜漫。触境生着。或时襵牒。有无为有。无有为无。乃至有非有非无为有。无非有非无为无。百千番牒。悉皆见倒。生死诸边。非真实也。大涅槃经云。被无明枷。系生死柱。绕二十五有。不能得脱。即此义也。三就小简者。声闻法中。亦云离有离无。名圣中道。大集经云。拘邻如沙门。最初获得真实之知见。然小乘不运大悲。不济众生。功德力薄。不求作佛。不深穷实相。则智慧劣弱。虽云离有离无。名圣中道。乃以断常二见边真谛。为中道。无漏慧。名为见。证涅槃法。名为知。虽断见思。除灭分段。而住草庵。非究竟理。对前生死有边。即涅槃无边。二俱可破可坏。非真实道故。不名实相也。四就偏简者。诸大乘经。共二乘经人。带方便说者。名字既同。义须分别。如摩诃衍中云。三乘之人。同以无言说道断烦恼。中论云。诸法实相。三人共得者。二乘之人。虽共禀无言说道。自求出苦。无大悲心。得空则止。钝根菩萨亦尔。利根菩萨。大悲心。为物。深求实相。共实相者。智如萤火。是故非实。不共实相。智如日光。是故为实。大涅槃经云。第一义空。名为智慧。二乘但空。空无智慧。菩萨得不但空。即中道慧。即此慧寂而常照。二乘但得其寂。不得寂照。故非实相。菩萨得寂。又得寂照。即是实相。见不空者。复有多种。一见不空。次第断结。从浅至深。此乃相似之实。非正实也。二见不空。具一切法。初阿字门。则解一切义。即中即假即空。不一不异。无三无一。二乘但一即。别教但二即。圆具三即。三即真实相也。释论云。何等是实相。谓菩萨入于一相。知无量相。无量相又入一相。二乘但入一相。不能知无量相。别教虽入一相。又入无量相。不能更入一相。利根菩萨。空。故入一相。即假。故知无量相。即中。更入一相。如此菩萨。深求智度大海。一心即三。是真实相体也。华严不共二乘。但约菩萨。三智次第得。亦非正实。不次第得者。是正实也。若方等中。四人得三智。三人为虚。一人为实。大品三慧。说三智。属三人。前二不深求。浅而非实。后一人深求一心三智。是故是实。此经云。汝实我子。无复四三之人。十方谛求。更无余乘。但一实相智。决了声闻法。但说无上道。纯是一实体也。大涅槃经云。一实谛者。则无有有无。有无无二故。名一实谛。又一实谛。名无虚伪。又一实谛。无有颠倒。又一实谛。非魔所说。又一实谛。名常乐我净。常乐我净。无空假中之异。异则为二。二故非一实谛。一实谛即空即假即中。无异无二故。名一实谛。若有三异。即为虚伪。虚伪之法。不名一实谛。无三异故。即一实谛。若异即是颠倒。颠倒未破。非一实谛。无三异故。无颠倒。无颠倒故。名一实谛。异者不名一乘。三法不异。具足圆满。名为一乘。是乘高广。众宝庄校。故名一实谛。魔虽不证别异空假。而能说别异空假。若空假中不异者。魔不能说。魔不能说。名一实谛。若空假中。异者。名颠倒。不异者。名不颠倒。不颠倒故。无烦恼。无烦恼故。名为净。无烦恼则无业。无业故名为我。无业故无报。无报故名乐。无报则无生死。无生死则名常。常乐我净。名一实谛。一实谛者。即是实相。实相者。即经之正体也。如是实相。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故。破一切凡夫爱论。一切外道见论。即假故。破三藏四门小实。破三人共见小实。即中故。破次第偏实。无复诸颠倒小偏等因果四谛之法。亦无小偏等三宝之名。唯有实相因果四谛三宝。宛然具足。亦具诸方便因果四谛三宝。何以故。实相是法界海故。唯此三谛。即真实相也。又开次第之实。即是圆实。证道。是同故。又开三人共得实。深求即到底故。又开三藏三实。决了声闻法。又开诸见论实。于见不动。而修道品故。又开诸爱论实。魔界即佛界故。行于非道。通达佛道。一切诸法中。悉有安隐性。即绝待明实。是经体也。五譬简者。今借三喻。正显伪真。兼明开合破会等意。一譬三兽渡河。同入于水。三兽有强弱。河水有底岸。兔马力弱。虽济彼岸浮浅不深。又不到底。大象力强俱得底岸。三兽喻三人。水喻即空。底喻不空。二乘智少。不能深求。喻如兔马。菩萨智深。喻如大象。水软喻空。同见于空。不见不空。底喻实相。菩萨独到。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到又二种。小象但到底泥。大象深到实土。别智虽见不空。历别非实。圆不空。穷显真实。如是喻者。非但简破兔马二乘非实。亦简小象不空非实。乃取大象不空。为此经体也。此约空中共为真谛。作如此简也。二譬颇梨如意。两珠相似。形类欲同。而颇梨但空。不能雨宝。如意珠亦雨宝。颇梨无宝。以喻偏空。如意能雨。以喻中道。此就有无合为俗。简伪显真。今经体同如意也。又但约一如意珠为譬者。得珠不知力用。唯珠而已。智者得之。多有所获。二乘得空。证空休息。菩萨得空。方便利益。普度一切。此就含中真谛。简其得失也。今经如智者得如意珠。以为经体。三譬如矿石中金。愚夫无识。视之谓石。掷在粪秽。都不领录。贾客得之。镕出其金。保重而已。金匠得之。造作种种钗钏环珰。仙客得之。炼为金丹。飞天入地。扪摸日月。变通自在。愚人喻一切凡夫。虽具实相。不知修习。贾客喻二乘。但断烦恼矿。保即空金。更无所为。金匠喻别教菩萨。善巧方便。知空非空。出假化物。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仙客喻圆教菩萨。即事而真。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得一身无量身。普应于一切。今经但取金丹实相。以为体也。就同而为喻。从初至后。同是于金。凡夫圆教。俱是实相也。就异为喻者。初石异金。次金异器。器异丹。丹色净彻。类若清油。柔软妙好。岂同镮钏。状乖色别。故不一种。此就与夺破会。简其得失。引此三喻者。前喻根性。根性有浅深。浅得其空。深得其假。又得其中。次喻三情。初情但出苦。不志求佛道。见真即息。次情历别不能圆修。后者广大遍法界求。第三喻三方便。二乘方便少。守金而住。别教方便弱上能严饰营生。圆教方便深。故能吞云纳汉。今明此经实相之体。如大象得底。坚不可坏。以譬体妙。圆珠普雨。譬其用妙。巧智成仙譬其宗妙。如此三譬。即是三德。不纵不横。名为大乘。于大乘中。别指真性。以为经体。六就悟简者。夫法相真正。诚如上说。行未会理。岂得名谛。徒劳四说。逐语生迷。闻粖谓软。闻雪谓冷。闻贝谓[革*卬]。闻鹄谓动。终不能见乳之真色。情闇夜游。何能见谛。叫唤求食。无有饱理。执己为实。余是妄语。此有彼无。是非互起。更益流动。云何名谛。若欲见谛。惭愧有差。若苦到忏悔。机感诸佛。禅慧开发。观心明净。信解虚融。尔时犹名闇中见杌仿佛不明。人木虫尘。尚不了了。若能安忍。法爱不生。无明豁破。如明镜。不动。净水无波。鱼石色像。任运自明。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金[鎞-囟+(奐-大)]抉眼。一指二指三指分明。尔时见色。言有亦是。言无亦是。云何为有。的的之色。与眼相应。谛谛之理。与智相称。名之为有。云何为无。无坚冷软动之相。名之为无。论云。一切实。一切非实。亦实亦不实。非实非不实。如是皆名诸法之实相。如舍利弗云。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尔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是名真实见体。故涅槃经云。八千声闻。于法华经中见如来性。如秋收冬藏。更无所作。约理明无所作。此是究竟之理也。约教无所作。闻此教已。更不他闻也。约行无所作者。修此行已。更不改辙。如是等种种无所作义。略而言之。随智妙悟。得见经体。当以随智妙悟意。历诸谛境中。节节有随情。随情智。随智种种分别。简余情想。唯取随智明见经体也

问。唯识正理。我法本空。众生妄执我法二心。从何而起

答。从六七二识。缘识所起。唯识论云。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实有。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然诸法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别。俱生法执。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此有二种。一者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法。二者间断。在第六识。缘识所变蕴处界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法。此二法执。细故难断。后十地中。数数修习缘法空观。方能除灭。分别法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唯在第六意识中。有此亦二种。一缘邪教所说蕴处界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二缘邪师所说自性等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此二法执粗故易断。入初地时。观一切法。法空真如。即能除灭。如是所说一切法执。自心外法。或有或无。自心内法。一切皆有。是故法执。皆缘自心内法。一切皆有。是故法执。皆缘自心所现似法。执为实有。然似法相。从缘生故。是如幻有。所执实法。妄计度故。决定非有。故世尊说。慈氏当知。诸识所缘。唯识所现。依他起性。如幻事等。如是外道余乘。所执。离识我法。皆非实有。故心心所。决定不用外色等法。为所缘缘。缘用必依实有体故。释云。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者。由是理故。但应遣彼心外之境。同兔角无。能缘彼心。如幻事有。故少分不同。非谓即心。亦名实有。又夫心外执我执法者。有其两种。一者如外道等。执离心等。别有一物。是常是一名之为我。此乃是妄计所执。其体都无。二者疏所缘缘。本质之法。能缘之心亲缘之不着。亦名心外。此是依他。其体是有

问。六七二识。执生我见。能起计处。于心内外。云何有无

答。论云。如是所说一切我执。自心外蕴或有或无者。释云。能缘缘不着处。皆名心外。第七计我心外唯有。第六计我心外之蕴。或是于无。论云。自心内蕴一切皆有者。亲所缘也。不问即离。计为我者。影像必有。故无有少法能取少法。唯有自心还取自心。故皆缘蕴。此皆辩我所依也。论云。是故我执。皆缘无常五取蕴相。妄执为我者。结成前义。影像相分。必是蕴故。缘此为我。义显大乘亲缘。于无心不生也。成所缘缘。必有法故。论云。然诸蕴相从缘生故。是如幻有。妄所执我横计度故。决定非有。又诸外道等。多于心王计为主宰。作者受者。由不能知本无自性。随缘流转故。大宝积经。佛言。迦叶。譬如咽塞病。即能断命。如是迦叶。一切见中。唯有我见。即时能断于智慧命。故知法我见者。违现量境。障法空智。人我见者。为生死根。断智慧命。不入宗镜。二患难消

问。我法各以何为义

答。我者。是主宰二义。我有自在力。宰割断力。义同我故。主是我体。宰是我所。或是我用。法者。则是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

问。我是主宰义者。主宰二义。各属何识。须知有我之病原。方施无我之妙药

答。主是俱生我。无分别故。属第七识我。宰是分别我。有割断故。属第六识我

问。凡有施为。无非我为主宰。云何言一切唯是识乎

答。西天外道。多执身有神我。故能使身动作。若无神我。谁使身耶。龙树菩萨破云。心是识相。自能使身。不待神也。如火性能烧物。非假于人。密严经云。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以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一切众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险难之处。阿赖耶识。恒住其中。作所依止。此是众生无始时界诸业习气。能自增长。亦能增长余之七识。由是凡夫执为所作。能作内我。诸仁者。意在身中。如风速转。业风吹种。遍在诸根。七识同时。如浪而起。外道所计胜性。微尘。自在等。悉是清净阿赖耶识。诸仁者。阿赖耶识。由先业力。及爱为因。成就世间若干品类。妄计之人。执为作者。楞伽经云。观诸众生。如死尸无知。以妄想故。见有往来。若离妄想。如彼死尸。无鬼入中。是知人亦如是。但有四大。无人入中

大智度论问云。有出入气。则是我相。视眴寿命心。苦乐爱憎精勤等。是我相。若无我。谁有是出入息。视眴寿命心。苦乐爱憎精勤等。当知有我在内动发。故寿命心。亦是我法。若无我。如牛无御。有我。故能制心入法。不为放逸。若无我者。谁制御心。受苦乐者是我。若无我者。为如树木。则不应别苦乐。爱憎。精勤亦如是。我虽微细。不可以五情知。因是相故。可知为有

答曰。是诸相。皆是识相。有识。则有出入息视眴寿命等。若识离身。则无。汝若云我常遍故。死人亦应有视眴出入息寿命等。复次出入息等。是色法。随心风力。故动发。此是识相。非我相。寿命是心相应行。亦是识相

问曰。若入无心定中。或眠无梦时。息亦出入有寿命。何以故。言皆是识相

答曰。无心定等。识虽暂无。不久必还生。识不舍身故。有识时多。无识时少。是故名识相。如人出行。不得言其家无主。苦乐憎爱精勤等。是心相应。共缘随心。行心有故便有。心无故便无。以是故是识相。非我相。又云。复次四大。及造色围虚空。故名为身。是中内外入因缘和合。生识种。身得是种。和合。作种种事。言语坐起去来。空六种和合中。强名为男。强名为女。若六种是男。应有六男。不可以一作六六作一。既于地种中无男女相。乃至识种。亦无男女相。若各各中无。和合中亦无。如六狗各各不能生师子。和合亦不能生。无性故

问。经说所有我见。一切皆缘五取蕴起。实我若无。云何得有忆识诵习恩怨等事。若实无我。忆识等事不成。谁为主宰

答。五蕴之法。约众生界说。情有边事。以智推检。五蕴俱空。经云。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即色蕴空。是身如泡。不得久立。即受蕴空。是身如焰从渴爱生。即想蕴空。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即行蕴空。是身如幻。从颠倒起。即识蕴空。五蕴既空。谁为主宰。所有分别。是妄识攀缘。言语去来。唯风力所转。离情执外。中间唯有空性。故知我但有名。名亦无性。名体俱空。我法何有。唯识论云。又诸所执。实有。我体。为有作用。为无作用。若有作用。如手足等。应是无常。若无作用。如兔角等。应非实我。故所执我。二俱不成。又忆识等事。皆从本识熏习之力而得成就。乃至所执实我。既常无变。后应如前。是事非有。前应如后。是事非无。以后与前。体无别故。若谓我用。前后变易。非我体者。理亦不然。用不离体。应常有故。体不离用。应非常故。然诸有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任持种子。与一切法更互为因。熏习力故。得有如是忆识等事。故宝积经偈云。法同草木无觉知。若离于心不可得。众生自性无所有。一切诸法亦如是。若现在阴入界。是念念不住。何以故。世法无有一念住者。若有一念。是一念中住。亦有生住灭。是生住灭。亦复不住。如生住灭中。有内外阴界入。是内外阴界入。亦有生住灭。若如是不住者。即是非我。非我所。又佛言。从本已来。无我无人。无有丈夫。但是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彼已害我。即名为害。乃至是中。无有一法。和合聚集。决定成就。得名为佛。名法。名僧。名父。名母。名阿罗汉。定可取者。又颂云。俯仰屈申立去来。瞻视言语中无实。风依识故有所作。是识灭相念念无。彼此男女有我心。无智慧故妄见有。骨锁相连皮肉覆。机关动作如木人。内虽无实外似人。譬如热金投水中。亦如野火焚竹林。因缘和合有声出。华严经颂云。菩萨一切业果报。悉为无尽智所印。如是无尽自性尽。是故无尽方便灭。菩萨观心不在外。亦复不得在于内。知其心性无所有。我法皆离永寂灭。彼诸佛子如是知。一切法性常空寂。无有一法能造作。同于诸佛悟无我。大集经云。若复有言。眼色因缘。故有我者。是义不然。何以故。眼中无我。色亦如是。而和合中。亦复无我。和合因缘。生于眼识。如是识中。亦复无我。风中空中。悉亦无我。如是推寻。竟不可得。此识但是十二因缘。犹环流转。离十二因缘。识不可见。但因识生名色。乃至则有衰老。及以病死。如是等法。因眼识。生。而是眼识。非东方来。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所因之念。生根识者。是念亦灭。眼识不住。第二念中。亦不语念。汝住我灭。而是灭法。亦非复去至十方面。亦复不专一处住止。是故诸法。因缘故生。若离因缘。则不得生。因因缘生。因因缘灭。如是因缘。名相续法。是故当知。实无有我。而是因缘。亦无作者。无有受者。无有起者。无他起者。是故无我。若无我者。我既是空。我所亦空。何以故。然体性尔故。是故眼性无我我所。无有积聚。非合非散。即生灭故。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是风因缘。亦入根中。左旋右转。清净照了。彼风如幻。亦不可捉。又虽似有能作所作。二事相成。但从缘生。俱无自性。不知唯识之人。尽执为实我。如大涅槃经云。佛言。比丘。譬如二手相拍。声出其中。我亦如是

同类推荐
  • 湛然圆澄禅师语录

    湛然圆澄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指归集

    指归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台游日记

    台游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小花仙之库安蜜恋

    小花仙之库安蜜恋

    本文没有千韩,伊瞳,淑馨,表打我哦!!!!!!!!!!!!
  • 总裁美味奇遇记

    总裁美味奇遇记

    高氏私房菜的第二十三代传人,积极向上,性格呆萌,最大的梦想是能够开一家饭店,把高氏私房菜发扬光大。父母双亡,从小跟着爷爷生活,爷爷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去世,给她留下一本高氏私房菜谱。之后高小遇就摆地摊卖烤肉串,去餐馆酒店打工积累经验为以后自己开饭店做准备。
  • 陆少谋妻之婚不由你

    陆少谋妻之婚不由你

    【我陆景行这辈子只护沈清一人】【动我可以,动我老婆,你试试看】他、M国太子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人称行走的阎王爷。她、行业内最值钱的企业规划师,江城首富之女,任何濒危企业,都能用芊芊玉指出一条康庄大道。两个本是毫无交集的人,却阴差阳错擦出了火花。她怒;“我要去告你,让你把牢底坐穿。”他轻点烟灰,嘲讽道;“大门朝哪边开你知不知道?”第二日、满城风雨,M国太子爷与某某女在阳台………。第三日,他出现在她面前,拿着结婚报告,将她带进民政局,此后、世人都尊称她一声陆夫人。【我陆景行这辈子谋得再多也就谋一个沈清】别名,《总统夫人养成记》《撩总统手册》《总统是条咸鱼》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1v1,结局H。推荐不言完结文【权少抢妻;婚不由己】姊妹篇
  • 奥运对和平的追求

    奥运对和平的追求

    本书针对当今世界竞技体育黑哨、假球、殴斗、兴奋剂和种族冲突等扰乱国际赛场秩序的问题,站在维护北京奥运会秩序和国际社会秩序,分五章对奥运追求和平的政治学分析、北京奥运追求和平面临的问题、古今奥运追求和平的启迪等作了详细的介绍。
  • 万古人皇

    万古人皇

    手握神碑问星辰,三界独有我一人!洪荒末代人族最后一位人皇唐一天,为了返回地球毅然开天离去,却在穿越空间时遭到洪荒神碑镇杀,意外重生到了十万年后。这一世,为了重回巅峰,为了再次返回地球,手握神碑闯青云,战九州,上天界,下九幽,再登三界至尊!
  • 狂追妖孽夫

    狂追妖孽夫

    穿越千年,一双灼灼其华的眸子,迷了多少人的眼,勾了多少人的魂,可是……当她第一眼看见那双犹如千年寒冰一般的黑眸,十多年来一直古井不波的心,动了!一种名为心疼的东西在心口蔓延开来。当n年后,她回忆当时的情形,只仰天长叹一句:我没事瞎心疼什么啊!把自己一辈子都给陪了。一见倾心,她的一生只因一眼,便全部陪在了这个如仙似魔,犹如狐狸一般的男人身上了。好吧!心动就心动,俗话说,女追男隔层纱,她不相信,她一个二十一世界优秀的特种兵搞不定一个古人!不是有首歌唱到:我地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沙漠咱燃烧不了,冰山还是融化的了的。于是乎……女追男之热情篇第一回合:“蓝笑歌,尝尝我为你做的鸡汤”一个美丽的蓝衣女子将一碗热腾腾的鸡汤放在一个紫衣男子面前,一张笑脸灿若骄阳,眼中闪着点点星光,期待的看着男子。紫衣男子微微皱眉,拿起汤匙喝了一口,眉头皱的更紧了,然后起身,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凉亭。蓝衣女子微微一愣,拿起汤匙喝了一口。“呸!好咸啊!丫的!天域楼的厨子,居然敢骗我!看我不灭了你们!”居然敢集体糊弄她,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天域楼的厨子集体打了个冷颤,尚不知大祸临头!第二回合:听说他最喜欢听古筝曲,某年某月某日,某女很热情的邀某男游湖赏乐。天高气爽,风轻云淡,一曲《逍遥》,被她弹奏的淋漓尽致,连天上的鸟儿都忍不住驻足凝听。一曲终了,女子喜盈盈的抬头……只见无数乌鸦从女子头上飞过,因为……搞了半天,只有她一人在唱独角戏,“蓝笑歌你个混蛋!”第n回合后,女子仰天长叹:是她热情不够,还是这男的太难融化了?!战略转变,既然热情不成,咱换成哀情,不都说男人保护欲强,对那些凄婉哀怨的女人容易动心么?女追男之哀情篇第一回合:远处,一紫衣男子看着坐在湖边发呆,身上流露出淡淡悲伤气息的女子,皱了下眉,心中被一股莫名的情绪充斥着,很不舒服。女子突然回头朝他这边望来,眼中,是还来不及收拾的悲伤,看着他,女子马上将自己眼中的悲伤收了起来,对他甜甜一笑。男子眉头皱的更紧了,烦躁的转身离开。女子在男子转身离开后,露出一个胜利的微笑。第二回合:夜光如水,一轮圆月高悬于天!凉亭中,一紫衣女子斜倚在护栏上,神情悲凉的望着天边的圆月。树影斑驳处,一男子看着凉亭中身影单薄的女子,再次微微皱眉。
  • 移爱繁华一梦

    移爱繁华一梦

    他与她的初次相见,一开口便是道歉。她与他的最后道别,一开口只剩道歉。他带她走进一场浮世繁华,她却没有安心,只剩下无尽的猜疑和惊慌。她推他陷入一局阴谋漩涡,他却为了守护挚爱,愿意放弃所有。当最终繁华落幕,只剩下如梦清...
  • 打黑2

    打黑2

    黑恶势力愈发猖獗。恶性案件频发。东州高层忧虑深重,以佟昌兴为 代表的“打黑”派决计出重拳,对黑恶势力以致命打击。无奈高层意见不 一,华喜功、钱谦等人从中作梗,打黑一时陷入两难之中。眼见着皮天磊 一天天做大,张朋担心自己东州老大的地位不保,遂暗中用力,想对皮天 磊施压。地产商黄蒲公被皮天磊操纵,从张朋“放水”公司套得上……
  • 女人四十取舍之道大全集(超值金版)

    女人四十取舍之道大全集(超值金版)

    《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惑之年的人生基本已成定局,因此,40岁女人应该顺应自己的人生轨迹,懂得取舍之道,让自己在人生的后半程走的更加从容和顺畅。40岁,女人必须要面对现实,这是生命中的分水岭,在这里青春一去不复返,精力衰了,容颜老了,感情淡了,责任重了,前途远了。看看以前,感觉自己的所得是如此之少,想想以后,让自己迷惘的事又是如此之多。但无可否认的是,40岁之后的路依然漫长,40岁是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从这个点开始,你必须对你未来的人生负责,灵活取舍,该选择的不要错过,该放弃的不要紧握,该留住的留住,该改变的改变,这样你才能获得一种与年龄相称的坦然和从容。
  • 用胸膛行走西藏:英文

    用胸膛行走西藏:英文

    《用胸膛行走西藏》是一部反映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在西藏生活的作品,由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的构成。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在阿里无人区演绎了一个真实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