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77700000101

第101章 脏腑类(26)

而《素问》又有三阳结渭之膈,言小肠、大肠、膀胱之津血俱结,如厕涩难,下不通而上逆,势所必然。(同上)病由气血渐亏 膈噎始因酒色过度,继以七情所伤,气血日亏,相火渐炽,几何不致于膈噎。夫血液渐亏,则火益甚,而脾胃皆失其传化,饮食津液,凝聚而成痰,积于胃口,渐而致于妨碍道路,斯食不能入而成五膈五噎者是也。(《医统》)病由三阳结 俗谓噎食一证,在《内经》若无多语,惟曰三阳结谓之膈。三阳者,谓大肠、小肠、膀胱也。结,谓结热也。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后不圊,膀胱热结则津液涸。三阳俱结,则前后 塞,下既不通,必反上行,此所以噎食不下,纵下而复出也。谓胃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陈,一日一便,乃常度也,今病噎者,三日、五日或五、七日不便,是乖其度也亦明矣。岂非三阳俱结于下,广肠枯涸,所食之物为咽所拒,纵入太仓,还出咽咙,此阳火不下推而上行也。(《事亲》)子和论膈噎,累累数百言,谓三阳结热,前后 涩,下既不通,必反上行,所以噎食不下。夫膈噎,胃病也,始先未必燥结,久之乃有大便秘少若羊矢之证。此因胃中津气上逆,不得下行而然,乃胃病及肠,非肠病及胃也。(《金匮翼》)肠胃之为物,最喜润泽,试以羊豕之肚观之,必是滑腻稠粘,如液如脂,如膏如泽,在人胃亦如是,所谓阴也。膈症之人,其肠胃必枯槁干燥,绝无滑腻稠粘等象,是胃阴亡也。阴亡,地气绝也,地气绝则天气从何处生乎,故多死。(《四明心法》)病有气血之别 《发明》曰:噎者,六腑之所生,阳也气也。塞者,五脏之所生,阴也血也。二者,皆由阴中伏阳而作也。谨按:噎为七情所发,或因三焦传化失常所致,此即主于气也。或血液所亏,胃脘干槁,或血积所致,即皆因于血也。塞由填塞不通之义,故《发明》有治幽门不通,噎塞不便,通幽汤之例。盖阳无阴不能施化,阴之失位而阳伏其中,传化不变而反上行矣。然人有所击扑坠跌,内致血瘀,忽即吐而食不能纳,此由气血俱伤所可见也。大抵始因气致者,初当从气治之;由血致者,当从血治之,岂可类用香热之剂反耗气血耶。但世俗拘泥,不能究乎病情,遂成危证也,悲夫!(《微义》)病由逆气 古人指噎膈为津液干枯,故水液可行,干物梗涩,为槁在上焦,愚窃疑之。若果津枯,何以食才下咽,涎随上涌乎?故知膈咽之间,交通之气不得降者,皆冲脉上行,逆气所作也。惟气逆,故水液不能居润下之常,随气逆从耳。若以津枯而用润下之剂,岂不反益其邪乎。(《医通》)(按:此说本于《沙篆》。)脾胃诸证多因液燥 夫气之初病也,其端甚微,或因些少饮食不谨,或外冒风雨,或内感七情,或食味过浓,偏助阳气,积成膈热。或资禀充实,表密无汗,或性急易怒火炎上,以致津液不行,清浊相干。气为之病,或痞或痛,不思食,或噫腐气,或吞酸,或嘈杂,或膨满。不求原本,便认为寒,遽以辛香燥热之剂投之,数帖时暂得快,以为神方,浓味仍前不节,七情反复相仍,旧病被劫暂开,浊液易于攒聚,或半月,或一月,前证复作。如此延蔓,自气成积,自积成痰,此为痰、为饮,为吞酸之由也。良工未遇,缪药又行,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此为痞、为痛呕吐、为噎膈反胃之次第也。饮食汤液,滞泥不行,渗道蹇涩,大便或秘或溏,下失传化,中焦愈停。医者不察,犹执为冷,翻思前药,随手得快,至此宾主皆恨药欠燥热, 伺久服,可以温脾壮胃,消积行气,以冀一旦豁然之效。不思胃为水谷之海,多血多气,清和则能受;脾为消化之气,清和则能运。今反得香热之偏助,气血沸腾。其始也,胃液凝聚无所容受。其久也,脾气耗散,传化渐迟。其有胃热易饥,急于得食,脾伤不磨,郁积成痛。医者犹曰虚而积寒,非寻常草木可疗,径以乌、附助佐丹剂,专意服饵。积而久也,血液俱耗,胃脘干槁。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间或可入,亦不多,名之曰噎。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入,难尽入胃,良久复出,名之曰膈,亦曰反胃。大便秘少,若羊矢然,名虽不同,病出一体。(《局方发挥》)(按:此论似精而反晦,又与前款所引《三因》诸说,其意自异。但明以来诸家,多援用之,而其所主,专在膈噎,仍姑存录之。又此误混反胃,辨见上。)脉候 戴云:翻胃(按:上文曰:翻胃即膈噎)有四:血虚,气虚,有热,有痰。血虚者,脉必数而无力。气虚者,脉必缓而无力。有热者,脉数而有力。有痰者,脉滑数。二者可治。(《钩玄》)气噎其脉缓涩,食噎其脉短涩。(《奇效》)脉紧而芤,紧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脉为阴结而迟,其人则噎。然多有至死脉不变者,以胃中痰饮湿热胶固,脉常和软,然细察之,必兼弦象也。(《医通》)脉见微弱缓滑者,可治;若涩数细数沉涩,及尺肤枯涩者,不治。(《百问》)脉浮缓而滑,沉缓而长,皆可治;弦涩短小,为难医。(《时方妙用》)脉空虚及兼歇至者,俱不可治。(《绳墨》)虚实 噎膈之病,有虚有实。实者,或痰或血,附着胃脘,与气相搏,翳膜外裹,或复吐出,膈气暂宽,旋复如初。虚者,津枯不泽,气少不充,胃脘干瘪,食涩不下。虚者润养,实者疏瀹,不可不辨也。

(《金匮翼》)证有数等 气噎膈者,深师七气汤主之(方出《千金》,凡十二味)。血噎膈者,韭汁饮主之。痰噎膈者,栝蒌实丸主之(用蒌仁、枳壳、半夏、桔梗)。火噎膈者,回令丸主之。食噎膈者,食郁越鞠丸主之。

(《医方考》)(宜与治例中《微义》文相参。)噎分五种: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分五种,总归七情之变。由气郁为火,火旺血枯,津液成痰,痰壅而食不化也。(《汇补》)膈有酒膈、气膈、虫膈、劳膈之别。酒膈者,脾胃为酒所伤,精液枯竭。气膈者,恼怒太过,肝木乘脾。

虫膈者,好食煎炒香味,烁散其津液,以致生虫。劳膈者,或饮食不知节,有伤中宫之土,或房事太过,不生土。(《医学指要》)酒毒 好酒之徒患此者,必是顽痰。盖酒能发火,火能生痰,痰因火煎,胶结不开,阻塞道路,水饮下咽,亦觉痛涩。若以血槁治,投当归、地黄等药,血未必润,反助其痰,病何由愈。若黑瘦之人,真阴素虚,常觉内热,又不嗜酒,或过服香燥热药者,当以血槁治。(《订补指掌》)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观其口舌干涩可知),食不得入也。(《医碥》)死血有痰(宜与后行血诸方相参。)凡食下有碍,觉屈曲而下,微作痛,此必有死血有痰然也,宜竹沥姜汁入药服。(《医统》)(按:《六要》举此证曰:用前膏子药润补之,后以代抵当丸下之。盖膏子言韭汁、牛乳、生姜捣汁和匀。又《原病集》处以润血汤,见滋阴方中。)一男子壮年,食后必吐出数口,却不尽出,膈上时作声,面色如平人。知其为病,不在脾胃,而在膈间。

问其得病之由,乃因大怒未止,辄啜谷,即其时有此证料之,以怒甚则血菀于上,积在膈间,有碍气之升降,津液因聚为痰为饮,与气相搏而动,故作声也。用二陈汤加香附、韭汁、莱菔子,服二日,以瓜蒂散酸浆吐之,再一日又吐,痰中见血一盏,次日复吐,见血一钟,其病即愈。瘀血在膈间,阻碍气道而成,多以代抵当丸(方附《瘀血》中)作芥子大,取三钱,去枕仰卧,细细咽之,令其搜逐停积,至天明利下恶物,却好将息,自愈。(《准绳》)但饮热汤,及椒姜辄呃者,即瘀血也。(《医通》)吐涎沫 每饮食入胃,便吐涎沫,如鸡子白。盖脾为涎,脾虚不能约束津液,故涎沫自出,非人参、白术、诃子、益智仁不能摄也。(《医通》)死证 年高者,不治。(《丹溪》)(按:《正传》曰:年五十余,则不可治矣。《医统》曰:以其气血俱虚故也。余见未满六旬,按法治之而守戒慎者,亦愈;惟不忌浓味并房劳忧思者,必危。)粪如羊屎者,断不可治,大肠无血故也。(同上)气血俱虚者,则口中多出沫,但见沫大出者,必殆。(《钩玄》)(按《统旨》曰:或口吐红痰。《医统》曰:吐痰如蟹沫者,不可治。《景岳》曰:脾气败也。)腹中 嘈痛如刀割者,不治。(《医统》)(《景岳》曰:营虚之极,血竭于中也。)得此症者,能少纳谷,则不出一年而死。全不纳谷,则不出半年而死。(《源流论》)治例 治疗之法,调顺阴阳,化痰下气,阴阳平匀,气顺痰下,膈噎之疾,无由作矣。(《济生》)夫治此疾也,咽嗌闭塞,胸膈痞闷,似属气滞;然有服耗气药过多,中气不运而致者,当补气而自运。大便燥结如羊矢,似属血热,然服通利药过多,致血液耗竭而愈结者,当补血润血而自行。有因火逆冲上,食不得入,其脉洪大有力而数者,或痰饮阻滞而脉结涩者,当清痰泄热,其火自降。有因脾胃阳火亦衰,其脉沉细而微者,当以辛香之药温其气,仍以益阴养胃为之主,非如局方之惟务燥烈也。若夫不守戒忌浓味房劳之人,及年高无血者,皆不能疗也。(《微义》)凡膈病初起,郁结太过,血液未枯者,当以沉香、木香、豆蔻等开提之,不可徒用滋补;及久病胃伤,津液已涸者,当以白蜜、芦根、当归、白芍养之,不可徒事香燥,此先后之序也。(《汇补》)此证之所以疑难者,方欲健脾理痰,恐燥剂有妨于津液;方欲养血生津,恐润剂有碍于中州。审其阴伤火旺者,当以养血为亟;脾伤阴盛者,当以温补为先。更有忧恚盘礴,火郁闭结,神不大衰,脉犹有力,当以仓公、河间之法下之。(《必读》)噎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忌破气、升、复忌下、消导、燥、苦寒、辛热,宜降、清热润燥、甘温甘平以益血,略佐辛香以顺气。(《本草经疏》)至于食入反出,是中焦土寒,下焦火虚,以附子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干姜、八味地黄丸,间服多效。

同类推荐
  • 佛说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佛说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国初群雄事略

    国初群雄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杂事

    三国杂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永嘉郡记

    永嘉郡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客尘医话

    客尘医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心理罪教化场

    心理罪教化场

    他,在教师节里亲手杀死女友的班主任,为何又在方木出庭作证,力求免死的情况下突然越狱?他,收养了多名弃儿,为何又时常面对一个孩子的遗像黯然神伤?深邃的地下迷宫里,被电击致死的男子;商场里高悬的玩具熊忽然滴下血水;被阉割的男尸怀抱衣着完整的“女童”……他们是一群受伤的试验品,还是凶残的变态杀手?古老的戏剧,是救赎的良药,还是魔鬼的仪式?方木再次被卷入杀戮的漩涡中,是职责所在,还是身不由己?历经磨难的方木最终会遵从乔老师的遗愿做一名警察,还是从此归于平凡?如果有机会改变别人的命运,你会怎么做?
  • 穿书之师尊养成记

    穿书之师尊养成记

    有什么比被自己老哥一句乌鸦嘴坑死来的惨?金丹修士平地摔摔死有什么比自己妻子杀了师尊更痛苦的事儿?来世守护的师尊是自己的妻子我顾濛汐成了顾沐语,那么另一个顾濛汐是谁?我殿世柠的师尊顾沐语是顾濛汐顶替的,那真正的师尊在哪里?一个内心OS极其丰富的伪男?一个默默守护的修仙魔界大佬?始作俑者窥视这一切,偷偷笑了两人命中注定,那让我来帮你们一把好了于是那年,山外寻得少年,折扇挑起下巴,微微笑道“啊呀,好个俊俏的男娃,带回去收作小汐的童养夫吧~”
  • 笑话集

    笑话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是一个老1

    我是一个老1

    和平年代的普通军人,在一些有钱人眼里是穷当兵的,在一些百姓眼里又是国家高薪养的一帮闲人,有这些看法的人在我眼中是极其肤浅的,因为我知道他们其实只是一群有家不能回,有情难去守的可怜人。这群人中有无畏、豪迈的英雄,有兢兢业业的精英,有得过且过的庸人也有不思进取、不务正业的渣子。当有一天,烽烟起,和平不再,你会发现这一群人,不管是英雄还是渣子,他们全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同一件事--用生命来诠释军人这一词的真正含意。我是李白,恰好是他们的一员,如果你想真正了解这群人,就请和我一起进入老兵的世界!
  • 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

    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

    古典可以理解为是代表过去文化特色的一种正统和典范。本书给大家一一呈现了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其内容有《古代希腊概况》、《大流士改革》、《原始基督教的历史背景》等等。
  • 元圣天尊

    元圣天尊

    小小山贼穆小云,原本可以当个自在的山大王,却不料山寨被人替天行道。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死里逃生的穆小云偶得前人功法宝典。
  • 帝后妖星

    帝后妖星

    母亲大大为了去异世与父亲大大双宿双栖,狠心丢下萌萌哒的小安殇,仍人欺凌,简直坏到不行。还是绯玦好,绯玦会对自己很温柔,会教自己大道理~绯玦说:他们欺负你,欺负回来便是。绯玦说:不用留情,有事,我担着。绯玦还说:谁惹你不开心了,教训他们就是,你教训不了,我来。自己躲着哭是怎么回事他却说:你,其实可以多依赖我一些。
  • 母子平安

    母子平安

    谁都没想到,这个为小潘忙了两个多月的产房,竟然救下叶芳。林涛在山腰间坐了一会儿,渐感冰冷彻骨。往回走,才发现刚才居然跑出去那么远。回到村子,天已很晚,院子里空无一人。林涛冲屋里喊:“小潘!”片刻后,小戴出现在他面前。小戴更瘦了。他小心翼翼地抱着一个蓝色碎花被筒,就像抱着一个一动就响的炸弹。他的脖子上挂着奶瓶,被筒一角露出一点浅褐色的小脑门,林涛愣住了。
  • 白玉仙传奇

    白玉仙传奇

    太行山上的一块白玉石,在石匠段玉的精心雕刻和呵护下,又在观音大寺的点化下,得道成仙,并与段玉结为连理。灵霄洞老妖蟾齐天之子蟾蛤蛤垂涎白玉仙美貌,多次设计从中作梗,被白玉仙刺死。在这段时间内,老妖他们也在寻机报复,于是,老妖他们与石英、段玉、苏大人、洪震山等展开了阴阳交错、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较量,其中也描述了段玉、苏为豪、紫燕姑娘、岳立举等人的爱恨情仇及生生死死,一幕一幕……
  • 太上洞神五星赞

    太上洞神五星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