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厉坛:在郡城小北门外(台湾县附郭,不别为坛。以上各祭仪,详载「典礼」)。
文庙:在郡城宁南坊(规制详「学校」)。康熙二十六年,奉旨于庙门外之左右设立下马碑。
〔名〕宦祠:在学宫门外左侧。
乡贤祠:在学宫门外右侧。
朱文公祠:在郡学左侧。康熙五十一年,台厦道陈璸捐俸建。春秋有司致祭。
秀峰塔:在郡学巽方。高五丈三尺五寸、周六丈。凡五级,通四门。乾隆六年,提学杨二酉倡造;题曰「秀峰」(有记载「艺文」)。
城隍庙:在郡署之右。无专祭,合祭于山川坛;各县皆然。凡府、州、县官新任入境,先谒城隍,然后到任;朔、望俱行香。明洪武二年,敕封「监察司民威灵公」。三年,正诸神封号,改称「某府州县城隍之神」,与风云雷雨、山川并坛而祀;祀毕,神主置于庙。凡祈祷水旱,必先牒告于庙而后祷于坛。
关帝庙:在镇北方。伪时建。康熙二十九年,台厦道王效宗修。五十五年,台厦道陈璸重修。五十六年,里人鸠众就原址重建,壮丽异常。原宁靖王亲书匾额曰:「古今一人」。雍正五年,奉旨春秋祀以太牢,仍追封三代;祠在后殿。一在西定坊港口。一在土墼埕。一在安平镇。一在道署左侧。一在许厝甲。一在保舍甲,台厦道陈璸匾曰:「停骖默祷」。一在长兴里。一在新丰里。一在保大东里。一在澎湖妈祖宫西侧。
天后庙:在西定坊,即宁靖王故居。康熙二十三年,靖海将军施琅改建为庙(有碑记)。雍正四年,御赐匾曰「神昭海表」。乾隆二年,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庙有香灯园二十一甲在安定里,年得租粟一百二十五石;诸邑令季麒光置,交庙僧掌收。一在水仔尾。一在西郭外海边砻米街。一在船厂。一在砖仔桥。一在鹿耳门。一在安平镇渡口。一在澎湖,其来已久。康熙二十二年靖海将军施琅澎湖战克,入庙见神像脸汗,衣袍俱湿,知为神功显助;事闻,上遣礼部郎中雅虎致祭(祭文勒匾于堂)。各澳俱有庙。
龙王庙:在宁南坊。康熙五十五年,台厦道梁文科建。乾隆四年,知府刘良璧修。
田祖庙:在镇北坊。康熙五十五年,台厦道梁文科建(有记载「艺文」)。一在广储西里。一在保大西里。
东岳庙:在东安坊。
上帝庙:即真武庙,在东安坊。康熙二十四年,知府蒋毓英修,高耸甲于他庙。一在镇北坊。总镇张玉麟渡台遭风,梦神披发跷足自樯而降,风恬抵岸;因重新之。后堂为知府蒋毓英祠。一在洲仔尾网寮。一在下洲仔甲。一在广储东里。一在归仁南里。一在仁德里嵌顶。一在崇德里。一在仁和里下湾。一在大目降庄。
文昌阁:在朱文公祠后。台厦道陈璸建。高出祠宇,窗棂四辟。抚院觉罗满保匾曰「沧溟启瑞」,提学严瑞龙匾曰「海宇文明」(有记载「艺文」)。乾隆五年,提学杨二酉再崇像于小南门楼。
魁星堂:在道署左侧。台厦道吴昌祚建。乾隆五年,提学杨二酉再崇像于大南门楼(同知郝霔有记)。
水仙宫:在西定坊巷口。开辟后,商旅同建;壮丽异常。一在安平镇渡口。一在澎湖妈祖宫前;右营游击薛奎建。
吴真人庙:在西定坊新街。乾隆五年,街民重修,曰「开仙宫」。一在北线尾。一在镇北坊水仔尾。一在观音亭边。一在石头坑。一在武定里。一在广储东里。一在归仁北里旧社口。其在文贤里一图者三、在二图者一、在安平镇者三、在澎湖奎璧屿者一。按真人名本,泉之同安白礁人。生宋太平兴国四年,医药如神;景佑二年,卒。里人祀之。部使者以庙额为请,敕为「慈济」。庆元间,敕为「忠显」。开禧二年,封「英惠侯」。台多泉、漳人,以其神医,建庙独盛。
药王庙:在西定坊。
圣公庙:在中楼仔街。康熙三十年,台厦道高拱干建。漳、泉舟人多祀其神,以其熟识港道。一在海防署前。
风神庙:在西关外接官亭后。乾隆四年,巡道鄂善倡造。
火神庙:在小南门外法华寺内。旧地属凤山,知县宋永清建,以祷火灾。
开山王庙:在东安坊。
马王〔囗〕:在东安坊。
五帝庙:在宁南坊。
观音宫:在镇北〔坊〕者曰观音亭,在宁南坊者曰准提室,在东安坊者曰清水寺。一在东门外。一在广储东里。一在广储西里;康熙四十四年,同知洪一栋建。一在大目降庄。一在澎湖妈祖宫西侧;康熙三十五年,澎湖游击薛奎建。门前有井二口,泉甘美,为澎第一。
临水夫人庙:在宁南坊。
福德祠:在东安岭上,伪时建。一在南关外仙草藔。一在小北门外柴头港。一在红毛楼东侧;居民建。各衙署俱有。
施将军祠:在宁南坊。郡人以其入台不戮一人,且奏请留台,勿弃民、免迁徙,建祠以报功德。康熙五十九年地震,圯。今未建。
吴将军祠:在东安坊。平台有功德于民,建祠以报。中有楼,曰「仰止」。
敬圣楼:在南门外。雍正四年,拔贡施世榜捐建。祀文昌帝君。
将军庙:在澎湖将军澳。神无考。旧有此庙,因以名澳。
超峰石:娘冈山。奉祀观音佛祖。僧绍光募缘建。
台湾县
社稷、风云雷雨、山川、先农、邑厉坛:供同郡坛。
文庙:在东安坊(有碑记载「艺文」。规制详「学校」)。
崇圣祠:在大成殿后。
名宦祠:在学宫内。
乡贤祠:在学宫内。
城隍庙:在镇北坊。知县张宏创建(有碑记载「艺文」)。
忠义孝悌祠:在学宫内左侧。雍正元年,奉旨建。祀总兵官欧阳凯、水师副将许云、游击孙文元、水师游击游崇功、守备胡忠义、千总蒋子龙、水师千总林文煌、水师千总赵奇奉、把总林彦、水师把总李茂吉、把总石林、千总林文煌之弟林文甲。以上十二人,俱康熙六十年台变殉难。有司春秋致祭。
烈女节妇祠:在镇北坊。雍正元年,奉旨建。祀烈女纪氏险娘、节妇余氏预娘、节妇袁氏、孝行张氏、节妇赵氏、节妇郭氏、孝行林氏、节妇陈氏、烈女黄器娘。以上俱奉旨旌表,有司春、秋致祭。另有贞节坊二座:一在禾寮港街,伪时为谢灿妻郑宜娘建;一在十字街,康熙六十年为陈越琪妻黄器娘建。
凤山县
社稷坛:在兴隆庄县治北门。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北门。
先农坛:在县治东门外。
邑厉坛:在兴隆庄,烈祀典。一在淡水港东。伪时安置罪人所,鬼频为厉;康熙五十八年,知县李丕煜令淡水司巡检王国兴建祠祀之,以后不复为厉。岁时俱乡人祀。
文庙:在兴隆庄北门外(有碑记载「艺文」。规制详「学校」)。
崇圣祠:在大成殿后。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宋永清建。
名宦祠:在学宫。
乡贤祠(未建)。
城隍庙:在县治北门外。
关帝庙:在县治东门内。一在半屏山大湾。一在大竹桥。
天后庙:在县治北门内龟山之顶。一在兴隆庄左营;康熙二十二年奉旨建。
上帝庙:一在兴隆庄。一在大竹桥。一在囗〈鱼逮〉港。俱乡人鸠众建。
观音宫:在县治龟山下。一在凤山下庄。一在淡水新园。一在万丹港街。
慈济宫:即吴真人庙。在县署前大街。一在凤山上庄。一在硫磺水庄。一在半屏山后。一在维新里竹仔港。一在观音山大社。
八蜡祠:在兴隆庄龟山之阴。康熙四十五年蝗灾,知县宋永清建祠祷祀。
福德祠:衙署、街衢、各庄俱有。
元帅庙:在观音山里。祀唐张睢阳神。
忠义孝悌祠:在学宫左。雍正元年,奉旨建。祀守备马定国、千总陈元、把总林富、领旗王奇生。以上康熙六十年殉难。有司春、秋致祭。
烈女节妇祠:在郡治北门。祀阮氏荫娘、郑氏月娘、黄氏弃娘。康熙四十八年,知县宋永清建坊。雍正元年,奉旨建祠,春、秋致祭。
诸罗县
社稷坛:在县治东南隅。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东南隅。
先农坛:在县治东南隅。
邑厉坛:在县治北隅。
文庙:在县治西隅(有碑记载「艺文志」)。今以其地卑窄迫城,议易未定。
崇圣祠:在大成殿后。
名宦祠、乡贤祠(俱未建)。
城隍庙:在县署左。
关帝庙:在县署东北隅。康熙五十二年,参将翁国祯建;五十四年,参将阮蔡文、守备游崇功成之。一在善化里目加溜湾。
天后庙:在县署左。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周锺瑄募众建。一在外九庄笨港街;三十九年居民同建。一在咸水港街;五十五年居民同建。
上帝庙:在大奎璧庄。康熙二十二年,居民同建。四十九年重建。
保生大帝庙:即吴真人;在县治西门外。康熙四十年,鸠众建。
元帅庙:在县署左。祀唐张睢阳。康熙二十八年,居民建。四十八年,参将张国、守备董元骧同建。
观音宫:在开化里赤山仔;即龙湖岩也(详见「古迹」)。一在咸水港。一在开化里。
福德祠:衙署俱有。
忠义孝悌祠:在学宫内。雍正元年,奉旨建。祀参将罗万仓、革职把总江先达;俱康熙六十年台变殉难。有司春、秋致祭。
烈女节妇祠:在学舍傍。祀罗万仓妾蒋氏,系台变殉难,奉旨建,有司致祭。
彰化县
社稷坛:在县治东郊。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东郊。
先农坛:在县治东郊。
邑厉坛:在县治北门外。
文庙:在县治东北隅。
崇圣祠:在大成殿后。
名宦祠、乡贤祠(并未建)。
城隍庙:在县治东门内。
关帝庙:在县治南门内。后殿为三代祠。
天后庙:在北门内。
忠义孝悌祠、烈女节孝祠(彰化新邑,祠尚未建)。
淡水海防厅
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并在竹堑城。
先农坛:在东郊外。
关帝庙:在竹堑东门内。
天后庙:在竹堑城北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