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4600000086

第86章 外集(20)

然本气分药也,而血病每用之者,以柴、芩专能调血故也。况伤寒日稍久不解者,热必伤血,故表恶寒发热而里未实者,加桂以温血;表热汗里又燥渴粪硬者,加大黄以清血。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仁;渴者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腹痛去芩加芍药;胁下痞闷去枣加牡蛎、枳实;胁痛加青皮;未经下而心中饱闷加枳、梗;心悸,小便不利去芩加茯苓;不渴,外有微热,去参加桂;咳嗽去参、枣,加五味子、炮干姜;呕加姜汁、竹茹;虚烦加竹叶、粳米;鼻衄加生地、茅花;痰盛或喘加桑白皮、乌梅;热盛错语不眠,加山栀、黄连、黄柏;少阳阳明合病,口燥目疼,加芍药、干葛;坏证加鳖甲;过经不解,晡热已而微利,加芒硝;自汗恶热,谵语烦渴,去半夏合白虎汤;自汗恶风腹痛,或寒多热少脉弱,去芩合桂枝汤;血虚发夜热,合四物汤,去芎加麦门冬;舌干口燥,去半夏加天花粉或贝母;齿燥无津液加石膏;脉弦虚无力,先因房劳梦遗感寒,或病后血气未固,以致咳嗽吐痰,昼轻夜重,发热不止,合四物汤去芎,加麦门冬、知母、黄柏;脉弦虚无力,或浮散,发热烦躁,口渴不饮水,此为虚热,去半夏、黄芩,合生脉散;热入血室,小腹痛,昼明夜昏妄见,或寒热不定似疟,合四物汤加牡丹皮;男子热入血室加生地;妇人热入血室加当归、红花。

陶氏小柴胡汤即小柴胡汤加陈皮、芍药、川芎,临熟入生艾汁三匙调服。治法、加减亦同。

和解散寻常感冒,用此等分。柴胡二钱,黄芩、人参、半夏、甘草各一钱,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如呕逆倍生姜加陈皮,头痛加羌活、防风,寒热间作加桂枝,中暑发热头痛加黄连,春温时行加生地、升麻,温疟加常山、槟榔。

火邪汤即小柴胡汤加黑豆一撮煎服。治火邪诸证。

大柴胡汤专治少阳病,或因发汗、利小便转属阳明,此为少阳阳明。盖少阳变证阳明,故以小柴变为大柴。

兼治里证内热,目不了了,睛不和,口渴烦躁黄斑,狂妄谵语,大便坚闭,小便赤涩,绕脐刺痛,脉洪数沉实,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及老人素虚,或过经不解热未除,或下后仍发潮热,或腹中余垢欠净,胸中胀满而潮者最稳。若身体疼痛,是表未解,不可服之。柴胡三钱,黄芩、芍药、枳壳各一钱,半夏一钱半,大黄三钱(壮实者倍之,怯弱者减之),姜三片,枣二枚,水煎,临熟入大黄煎二三沸,温服取通快则止,未利再服。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柴、芩之苦以发传经之热。里不足者,以甘缓之,参、草之甘以缓中和之气。邪半入里,则里气逆而呕,半夏之辛以散之;邪半在表,则荣卫争为寒热,姜、枣之辛甘以和之。此小柴胡治半表里证也。

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是以大柴胡汤用枳、芍之酸,大黄之苦,以泄上满除中热;去参、草之甘者,恐补中也;仍用柴、芩、半夏、姜、枣者,邪未全入于里也。加减法:昏乱谵语加黄连、山栀;痞满加枳、梗、浓朴;舌苔黄赤,口燥渴饮水,加栝蒌仁;夏月热病,烦躁,脉洪大,加知母、麦门冬、石膏;发斑加生地、牡丹皮、玄参;发黄加茵陈、黄柏;鼻衄加犀角;大便不通加芒硝。

白虎汤白虎西方之神,应秋而归于肺,故夏近秋令,中暑烦渴妙药。主治伤寒汗后,脉洪大而渴,中外俱热,未全入里,宜此和解。或吐下后,邪未除,热结在里,心胸烦,渴甚欲饮水,自汗,不恶寒反恶热,大便不闭。及三阳合病,头痛面垢,谵语遗尿,身重难以转侧。一切时气瘟疫,杂病胃热咳嗽、发斑,及小儿疮瘾疹伏热等证。

知母(二钱)石膏(五钱,热甚七钱)甘草(六钱)粳米(小半合)水煎温服。方意以脉浮为在表,兼滑为在里。表有热,里有寒,宜知母、石膏之苦甘,以解内外之邪热;热则伤气,宜粳米、甘草之甘缓以益气。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是也。或问:白虎性寒,热病里虚,误服多成结胸,夏月阴盛体薄忌之。《百问》云:太阳病汗后,脉洪大者宜。此云里寒者,伤寒邪未入腑言寒,已入腑言热,非寒冷之寒,与瓜蒂散客寒上焦例同。如虚烦甚加麦门冬;里热大渴烦躁,表热微恶寒脉浮,并加人参;尺寸俱长而疾,自汗大出,身表如冰,乃阳明传少阴,宜加桂枝;虚烦谵语,小便淋涩,起卧不安,加山栀。

陶氏白虎汤即白虎汤加人参、麦门冬、五味子、山栀、姜、枣、竹叶,煎服。治法同上。如心烦加竹茹;大渴心烦背恶寒,去山栀加天花粉。凡黄芩汤、解毒汤、麦门冬汤,一切平和清解之剂,皆自此三方而变化之也。

抑论无汗烦躁而脉浮紧者,可服青龙;无汗喜渴而脉单浮者,勿投白虎;阳明自汗引饮,则五苓散未可轻进;太阳自汗溺数,则桂枝汤不可妄与,其故何哉?盖人身以气液为主,在外则为正汗,以养皮毛而不燥;在内则为津液,以和胃口而不渴;在下则为小便而不涩,是以三者恒宜相固而不相伤也。小便数则津下脱矣,岂宜桂枝重发其汗?阳明汗多津外泄矣,岂宜五苓复内渗其小便?白虎之名义甚可畏者,性甚寒凉。无汗脉浮,表未全解,犹宜柴胡解肌之药,岂可纯以里寒药治之耶?无汗而不烦躁者麻黄汤,有汗而烦躁者桂枝汤,惟无汗而烦躁者,而后可青龙汤。以加石膏性缓,对麻黄而言,故有是善名。也。噫!用之当者,朝大黄,暮附子,不为悖也;用之不当,小柴虽稍平和,亦贻害也。用药者,可不知古人立方之意乎!

汗吐下渗和解温补总方

温补温其中,补其虚,素体虚里寒,及汗吐下后,暴虚寒者用之,中病即止。

理中汤治太阴腹痛,自利不渴,脉沉无力,手足或温或冷,及蛔厥、霍乱等证。

人参白术干姜(各二钱)甘草(一钱半)水煎温服。如作丸,以前三味俱用五钱,甘草三钱,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白汤化下。大便涩者用丸,利者用汤。方意以干姜之辛,温胃散寒;参、术、甘草之甘,缓脾气调中。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又曰:寒淫于内,平以辛热是也。如寒甚腹痛拘急,四肢逆冷,加附子;脐下动气欲作奔豚,去术加肉桂;吐多去术,加生姜;下多还用术;悸者加茯苓;渴者加白术;腹痛里虚倍人参;寒者倍干姜;胃虚则气壅腹满,去术加附子;呕吐不止减甘草加姜汁;吐蛔去甘草加乌梅;呃逆加丁香、柿蒂;呃逆加木香;霍乱转筋加石膏;寒湿发黄加茵陈;肺弱泄不止,溺不利,倍参、术,合五苓散;内虚腹痛合小建中汤。

陶氏理中汤即前方加肉桂、陈皮、茯苓,姜、枣煎,临服入炒陈壁土一匙,以助胃气,治法同上。如厥阴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即吐蛔,腹痛便实,加大黄、蜜少许利之。腹濡满时减者去甘草,呕吐加半夏、姜汁;蜷卧沉重利不止,及利后身体痛加附子;自利腹痛加木香磨姜汁。

治中汤治太阴伤寒,手足温,自利不渴,咽干腹满,痞闷时痛,脉沉细。及食积头痛,发热恶寒,身体不痛等证。即理中汤加青皮、陈皮等分,水煎服。

小建中汤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有汗;及少阴恶寒,手足蜷而温。凡伤寒初起及过经,当汗吐下,尺脉迟者,宜先服此。又治伤寒二三日,心悸而烦,及诸汗不止等证。

白芍(五钱)肉桂(三钱)甘草(二钱)饴糖(半盏)姜五片,枣四枚,水煎去渣,入饴糖烊化温服。如便溏或呕者去饴糖。经曰:建中者,建脾也。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饴枣、甘草之甘以缓中;辛润散也,荣卫不足,润而散之。桂枝、生姜之辛以行荣卫;酸收泄也,正气虚弱,收而行之,芍药之酸以收正气。悸者,气虚也;烦者,血虚也。以气血内虚,与小建中汤先建其里。

玄武汤见赋。三白汤、人参三白汤、辛黄三白汤,凡方中以三白为主者,皆自此方而变化之也。

四逆汤治直中阴证,初病无头疼,无身热,无渴,怕寒振栗蜷卧,沉重欲寐,脉来沉迟无力或无;及太阴腹痛,自利不渴,手足厥冷,指甲唇青,呕吐涎沫;或少阴下利清谷,或咳,或悸,里寒外热,脉微欲绝,发躁身反不恶寒,面赤腹痛、或干呕咽痛,或呕吐呃逆,或利止脉不出者,此为阴甚于内,格阳于外,不相通也,急宜此汤散阴通阳。又伤寒表证误下,自利不止,或表证未除而下利不止,急宜此汤救里。凡三阴脉迟身痛并用,阴毒要药也。

干姜(五钱)附子(生二钱半)甘草(一两)水煎温服。方意以甘草、姜、附相合,辛甘大热之剂,散阴复阳。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又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是也。如利止脉不出,加人参;无脉加猪胆汁;面赤加连须葱白;腹痛加芍药;阴毒心硬肢冷,加麝香、皂荚少许。

陶氏四逆汤即四逆汤加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肉桂、五味子,姜煎,临熟入麝三厘调服,中病手足温和即止。治法同上。如呕吐涎沫,或小腹痛,加盐炒吴萸;呕吐不止加姜汁,泻不止加升麻、黄;咽痛加桔梗。

当归四逆汤治厥阴病气弱,手足厥逆,小腹疼痛,或呕哕,或囊缩,血虚则脉细欲绝,亦阴毒要药也。

当归、芍药各二钱,肉桂一钱半,细辛、通草、甘草各一钱,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温服。经曰:脉者,血之府也。诸血皆属于心。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苦先入心,当归之苦以助心血;心苦缓,急食甘以缓之,通草、甘、枣之甘以缓阴血。如素有寒气加吴萸,倍生姜;寒甚加附子;脉不至加人参。

三味参萸汤治厥阴病,干呕吐涎,头痛甚极;及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阳明食谷欲呕,得汤反剧,属上焦寒等证尤妙。吴萸三钱,人参二钱,生姜四钱,枣二枚,水煎温服。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吴萸、生姜之辛以温胃,人参、大枣之甘以暖脾。如阴逆厥冷,唇青面黑,舌卷卵缩,加附子、细辛。

十全大补汤、十四味建中汤,一切峻补之剂,皆自理中、建中、四逆等汤而变化之也。

炙甘草汤治伤寒脉代结,心动悸。

甘草(三钱)人参(二钱二分)生地桂枝麻仁麦门冬(各二钱半)阿胶(二钱)姜三片,枣二枚,酒七分,水一盏三分,煎,至三分服。方意以脉代结者,血气虚弱不能相续也;心动悸者,真气虚也。是用参、草、大枣之甘以补不足;桂、姜之辛以益正气。本草云:补可去弱是也。麻仁、阿胶、生地、门冬之甘以润经益血,复脉通心。经曰:津耗散则为枯。五脏痿,当荣卫涸,温剂所以润之也。单甘草汤、滋阴降火汤、补阴丸、生脉散、补中益气汤,一切滋补之剂,皆自此方而变化之也。

内伤(饥饱劳役饮食积聚)

(东垣李先生内伤纂要)

内伤(饥饱劳役饮食积聚)

内外伤辨

人身以胃气为主,凡言阳气、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名耳。脾胃一伤,中气不足,谷气不能上行以滋养心肺,乃下流而乘肝肾(痿厥气逆之渐也),肾受脾湿,闭塞其下,致肾间阴火上冲心肺。心肺者,天之气,是无形之气受病,故饮食劳役失节,为内伤不足之证。肝肾者,地之气,是有形之质受病,故风寒邪侵筋骨(风伤肝筋,寒伤肾骨),为外伤有余之证。

经曰: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又曰: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两说似反而实不反也。盖内外之伤,脏腑皆尝受之,但随其所从所发之处而为病耳。经曰:东风入肝,西风入肺,南心北肾,西南则舍于脾。观此则天之邪气,固伤五脏矣。

然虚邪中人,从皮肤而入络脉而经而输,伏冲之脉以至于肠胃。又曰:东北风伤人,内舍于大肠,西北舍于小肠,东南舍于胃。则天之邪气,又岂不伤六腑乎?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则水谷寒热,固伤六腑矣。又曰:形寒饮冷伤肺,饮食劳倦伤脾。亦未尝不伤五脏也。至于地湿,亦未必专害皮肉筋脉,而不能害脏腑。邪气水谷,亦未必专害脏腑,而不能害皮肉筋脉也。但以邪气无形,脏主藏精气,故以类相从而多伤脏。水谷有形,腑主传化物,故因其所由而多伤腑。湿气浸润,其性缓慢,故从下而上,从浅而深,而多伤于皮肉筋脉耳,孰谓湿气全无及于脏腑之理哉!观此则知伤寒、温暑、内伤、杂病,阴阳虚实之理一而已矣。仲景、东垣、丹溪、河间,又岂有优劣哉!有余者泻,不足者补,补泻一差,生死立判。其所以疑而似者,为百病皆起于恶寒、恶风、发热、头疼等证。杂病,亦有六经所见之证,外科亦然,所以世俗混而无别其最易辨者,伤寒恶寒,猛火不除;内伤恶寒,元气下流,心肺无所禀受,皮肤间无阳以护,但见风寒便恶,非常常有之无间断也稍就温暖即止。伤风恶风,不耐一切风寒:内伤恶风,偏恶些小贼风。避居密室,则不恶矣外伤恶热,无有休歇,日晡转剧,直待汗下方退;内伤发热,亦似伤寒及中之证,但烦躁时止时作,或自袒裸亦便清凉。凡体弱食少过劳,及常斋胃薄之人,因劳役得疾,皆与阳明中相似,误服白虎必死。但中日晡热甚,或作谵语;内伤日晡病减,为阳明气旺故耳外伤筋骨疼痛,不自支持便着床枕;内伤倦怠,有似伤寒及中湿之证,但四肢不收,无力嗜卧而已。间有脾为热乘,则骨消筋缓,亦非得病即显是证。

同类推荐
  • 戒因缘经

    戒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原人论

    原人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闻明上人逝寄友人

    闻明上人逝寄友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谷风之什

    谷风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oncerning Letters

    Concerning Le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神奇宝贝之雨夜

    神奇宝贝之雨夜

    搞同人。想着一本搞定我曾经所有的想法,但是估计八成要有变数,咳咳咳,离题了。这本小说以神奇宝贝为平台主要写倒霉学生完成穿越梦。目标是神奇宝贝大师!!!!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好太太美食

    好太太美食

    “要想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男人的胃。”身为一名好太太,一手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是必须掌握的。“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掌握了一手让人垂涎欲滴的厨艺更是轻松调和家庭关系的便捷方法。好太太怎么可以少了一手好厨艺呢!
  • 画中仙之沉香吟

    画中仙之沉香吟

    他双眸紧闭,嘴角含笑,静静地躺在那儿。这世间,太少的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江湖。爱一个人,愿意为其付诸一切。终其一生,不过想让她幸福、康乐。她说:“我要亲自谱一首曲子,以后唱给我的心上人听。”他微微一笑,将随身的玉萧送给了她。那年大雪,她一袭喜服立于天地之间,萧声缠绵,婉转悠扬。他仍笑着。送她出嫁。
  • 小妇人:英文

    小妇人:英文

    《小妇人》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马奇一家的故事。马奇先生远赴战场做了随军牧师,四个女儿和母亲在家里过着清苦的生活。她们坚强乐观,虽贫穷却乐意帮助比她们更需要帮助的邻居;她们充满幻想,希望能过上公主般的生活,而在现实中却依靠自己的努力来面对生活的各种艰难困苦。大女儿梅格生性爱美,对恋爱充满儿艾钟爱绘画。《小妇人》以家庭生活为描写对象,以家庭成员的感情纠葛为线索,描写了马奇一家的天伦之爱,描写了她们对家庭的眷恋,对爱的忠诚以及对亲情的渴望。虽然四姐妹的理想和命运各不相同,但是她们都具有自强自立的共同特点。在《小妇人》中可以读到初恋的甜蜜和烦恼,感情与理智的差异,理想和现实的距离,贫穷与富有的矛盾。
  • 妃倾帝业

    妃倾帝业

    她,本是南陵皇室最受皇宠的公主,天之骄女,却不料一夜之间沦为亡国公主,流落民间。在茫茫江湖,她一步一步的壮大自己的势力,一心复国。同时,也遇上了几个让她难以抉择的男子。无乐堂尊主,东乐淮王,北安太子,花家少主,到底是谁在拨弄她的心弦?谁又能与她执手并肩,共看这天下锦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萧伯纳:我的幽默

    萧伯纳:我的幽默

    1933年2月17日萧伯纳来到中国上海,宋庆龄为萧伯纳举行的一个小范围的欢迎午宴会。当时在座的还有鲁迅、蔡元培、宋庆龄、林语堂、杨杏佛,史沫特莱等。从史沫特莱的记载中则可以看出萧伯纳在上海短短一天的访问是很愉快的,他那些引人思考、充满智慧的谈话常常语惊四座。20世纪20和30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用戏剧教育民众、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的诉求在萧伯纳的作品中找到了知音。本书介绍了萧伯纳在中国主要是在上海的活动,并全文收录了他在中国的谈话,他在访华前、在华时及离华后的各种报道和评论,记录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反映了萧伯纳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 极天剑帝

    极天剑帝

    看苍茫大陆,谁主沉浮。一剑断天河;两袖含玄火;三清留浮烟;四方召鬼将;看我剑指苍穹,过玄冥两届,万剑归宗,助我登帝。唯我青阳,极天剑帝!
  • 昨日之蛇

    昨日之蛇

    《昨日之蛇》是由洛夫先生亲自编定的一本诗歌选集。作者在长达七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各类题材的诗歌,其中一个题材是诗人着力很深的,那就是“动物题材”,蝶、鱼、鸟、蟋蟀、河蚌、蛾、猿、蛇、灰蝉、浣熊、泥鳅、雪雁、乌鸦、蜘蛛、苍蝇、蚯蚓,蚕、蟹……都在作者的诗笔下得到传神的表现。
  • 连城壁

    连城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