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6100000009

第9章 论《内经》《金匮》阴虚阳虚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虚劳症,有虚而无火者,名虚寒;虚而有火者,名虚火。同一言虚,而虚寒、虚火,实分天壤。治虚寒之症,宜温补,忌滋阴;治虚火之症,宜滋阴,忌温补。然虚劳之症,后天有形致病者,易治;先天无形水火不足致病者,难治。治先天不足之症,要分别真阳虚、真阴虚。真阳不足者,阳虚无火也,当补阳,桂附八味丸、鹿角胶是也。真阴不足者,阴虚火旺也,当补阴,知柏八味丸、玄武胶是也。补先天不足,仲景但立桂附八味丸补阳,未立知柏八味丸心补阴。良以既立先天补火之法,则先天补水之法,便可一例而推,钱仲阳微露机关,而以八味肾气丸减去桂附,惟以六味丸平补肾水,以为滋阴治法。至丹溪则比例仲景之旨,而以黄柏、知母加入六味丸中,直与桂附八味丸旗鼓相对,补阳旺阴亏,肾水不足,得全仲景补阴制火之未备。夫人身阴阳水火,平等则生,偏旺则病,偏极则死。夫阳虚则阴偏旺,阴偏旺则阳愈虚,阳至绝,则独阴亦随之而绝矣。阴虚则阳偏旺,阳偏旺则阴愈虚,阴至绝,则孤阳亦随之而绝矣。然虚劳之症,到底阴虚者多,阳虚者少,故丹溪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而加意于滋阴大补丸主治,王节斋亦有误服参 必死之说,此言真阴不足,阴虚火旺,劳瘵喘咳之症,非言真阳不足虚寒无火之症也。若是虚寒之症,则黄柏、知母,岂能大补?服参 岂有必死之理?今有真阴不足,虚火之症,服滋阴则变虚寒,服温补又变虚火者;此阴水既竭,阳火亦虚,不耐滋阴之死症也。有真阳不足,虚寒之症,用温补则变虚火,服滋阴又变虚寒者;此阳火既竭,阴水亦亏,不耐温补死症也。有虚寒之症,服温补之药,不变虚火,到底虚寒而死者,此言阴无阳,独阴不长之死症也。又有虚火症,用滋阴到底,不变虚寒而死者,此独阳无阴,孤阳不生死症也。以上,言先天阴阳不足,水火偏胜之虚劳也。至后天损伤劳伤之症,则有脏腑诸条,精血气三者不同。然究其实,亦惟虚寒、虚火两条为要。虚而无火者,当用温补;虚而有火者,又当补虚清热。例如气虚无火,当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若是气虚有火,立斋加栀子、牡丹皮。血虚无火,当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若是血虚有火,立斋加山栀、牡丹皮。故凡虚劳之症,既明气虚,又要细详气虚之有火无火;既明血虚,又要细详血虚之有火无火。血虚有火,人人知之矣;气虚有火,人都忽之也。故治气虚无火者,当温补其气;若气虚有火,则补气药中,要加清凉。若血虚无火者,当补其血;若血虚有火者,则滋阴药中,又要清火。立两法加减,则精血气三者,调补平和之理尽矣。夫知柏天地煎,治精虚有火者;知柏归芍丸,治血虚有火者。古人用地骨皮散,治劳瘵骨蒸,亦因气虚有火耳,即《内经》云∶阴虚生内热,治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非言虚火是虚寒,可用温补者。东垣云∶虚火可补,参 之属。此言后天饮食劳倦虚阳发热之火,非言先天肾虚水少煎熬真阴之火也。《原病式》云∶肾虚者,水虚也。水虚,则火旺而煎熬真水,反用温补消津烁肺,则喘嗽声哑,自汗骨蒸而死矣。世人误认温热为补者,皆因错解《内经》“劳者温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误认温之二字为热之。

不知《内经》原文,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但言温润和养,以培元气,非言用温热之药。“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言用滋阴补其阴精,非言荤腥浓味也。至论失血之症,方书云∶气有生血之功,补血不如补气。此言阴络伤,血内溢,血虚无火之症,非言阳络伤,血外溢,血虚有火症。夫曰“阴络伤,血内溢”,言下泄下脱之血也;“阳络伤,血外溢”,上冲咳血、吐血、鼻衄、牙衄之血也。夫阴络所伤之血,阴分之血也,血去则火亦去,故血虚无火者也。阳络所伤之血,阳分之血也,血去则火愈旺,此血虚有火者也。故血脱益气之法,但可施之于阴络所伤无火之血,难施之于阳络所伤,血去火旺,劳瘵骨蒸,脉数内热之人也。此等关头,从来差误,惟立斋曾有阳络伤,血上冲,阴络伤,血下脱之发明。然后人未曾思精而熟得,若进思血之阴络阳络,但当分别有火无火,亦不必拘于上溢下脱。例如咳血吐血,上溢之血也,《金匮》有面色白,脉沉迟,内无热,阳虚不能摄血,古人用血脱益气,胃药收功者。又阳明大肠有火,而发肠红便血,下脱之血也,然有阳络之血,古人用黄柏、槐米以治者。总之,无论上溢下泄,惟以临症时,细审血去有火者,即为阳络所伤之血,但宜凉血养血;血去无火者,即为阴络所伤之血,仍可血脱益气。例如肝主藏血,又主施泄,肝经下血,同是阴经,又有分别,肝虚不能摄血,则用补肝敛肝之药;若怒动肝火,血得热而妄行下泄,则用凉血清火之药,明此两条,万无差误。

同类推荐
  • DRAMATIC LYRICS

    DRAMATIC LYR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录

    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门禅经要用法

    五门禅经要用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葆光录

    葆光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王世纪

    帝王世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午夜撞见福尔摩斯

    午夜撞见福尔摩斯

    波希米亚国王因五年前与一位女歌手的浪漫史,此刻正面临着严重的丑闻危机,因为那位女歌手有一张与国王的亲密合照。福尔摩斯这次的任务是,在那张照片被曝光之前取回它……
  •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被世人蔑称为“七为夫人”、“九为寡妇”的夏姬真的嫁了七次,以采补术克死了九个男人吗?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真的如史话中那样,是一个淫乱无度的妓女吗?一代明君唐太宗宠爱的高阳公主为什么性情乖戾,身为皇家金枝玉叶却作奸犯险?千古第一女“丞相”上官婉儿有着怎样波折艰辛的人生经历?在这些众口相传的坏女人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刻骨铭心的事情,让她们前后性情大变,在人性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 廉吏传

    廉吏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家校草一点也不乖

    我家校草一点也不乖

    【新文《甜心撩人:恶魔校草,温柔点》已发】 初遇,她随手将他推入水池,只因为:好玩儿!安明泽,贵族学院里无人敢惹的大牌校草,却在公众场合被苏小妖推入水池,丢尽了脸面!苏小妖,高傲,自信,目中无人,只是觉得安明泽这个人很好玩儿,就起了戏谑之意,却没有想到,因此被这个大牌校草给缠上了。“本少爷看上你了,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人了。”“看上本小姐的人数不清,想让我跟他们在一起的人也数不清,你,凭什么脱颖而出?”苏小妖挑眉。“凭你把我推下水池了……”安明泽脸不红心不跳的回答。
  • 东京捉妖传

    东京捉妖传

    公元21世纪,全球联盟时代,妖界之门即将开启,战争一触即发。断更·练笔·
  • 恶少军团:丫头,你被捕了!

    恶少军团:丫头,你被捕了!

    她,凌晴涵,凌氏集团独生千金小姐,最典型的富二代,伪装成平民被相恋两年的男友伤害之后回归,麻雀一跃而上变成凤凰,原本以为可以在这个富二代横行的学校安全的渡过她的学生生涯,却没想到一进入学校就惹上了那个传闻中最难搞,也是据说最恐怖的K4,从此,她所幻想的平静生活彻底离她远去……
  • 梦佳人

    梦佳人

    作为一个骗子,你无疑是人中龙,但作为一个王者,你?失败了……选择真心时,我付出了全部,选择憎恨时,我付出了生命……转身时,我不再是弱者,既然天让我趟浑水,我不再犹豫,所以,我宁愿相信一切均是天注定,而不是……你一手策划……因为,我终究是选择了相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迅速发表了《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等大义凛然的愤激之作。他在抗战时期写的《“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最后一课》等文,俨然是一组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他的文字平淡而见新意,章法轻松而见严谨,既歌颂真善美,又深具学识,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翻开这些文章,感受郑振铎犹如当面倾吐般的真挚,体察其内心洋溢着的一派爱国情怀。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四种被广泛认为最具有代表性、最优秀的蒙学读物。这些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背诵,培养识字书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历史上发挥了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作用。本书广泛参考、借鉴了国内新近出版的蒙学类著作,吸取众家之长,每篇蒙学经籍前都加有导读说明,便于读者了解该典籍的文化背景与主旨。内容兼有实用性和典藏性,适合国人借鉴学习。
  • 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为中心

    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为中心

    本书为教育部课题成果。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即早期现代新儒家都推崇直觉方法。本书试图由此挖掘早期现代新儒家四位先生关于直觉问题的思想资源,梳理出直觉理论脉络,并以问题为中心,彰显直觉在达到形上智慧中的功用;力求为直觉找到真正的根基,在一个更加真实的立场中实现直觉与理性的辩证融通,彰显人性的真实性、丰富性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