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6200000067

第67章

图经曰∶荭草,即水红也。旧不着所出州郡,云生水旁,今所在下湿地皆有之。似蓼而叶大,赤白色,高丈余。《尔雅》云∶红,笼古。其大者 (丘追切)。郑诗云∶隰有游龙是也。陆机云∶名马蓼。《本经》云∶似马蓼而大。若然,马蓼自是种也。五月采实,今亦稀用。但取根、茎作汤,捋香港脚耳。

陈藏器云∶作汤浸水气,恶疮肿,佳。唐本注云∶有毛,花红白,除恶疮肿,香港脚,煮浓汁渍之,多瘥。

衍义文具水蓼条下。

莎草根

沙草根味甘,微寒,无毒。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名 (音号),名侯莎。其实名缇。生田野,二月、八月采。

陶隐居云∶方药亦不复用。《离骚》云∶青莎杂树,繁草 (音髓)靡(音美)。古人为诗多用之,而无识者。乃有鼠 ,疗体异此。唐本注云∶此草,根名香子,名雀头香。大下气,除胸腹中热,所在有之。茎、叶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多毛。交州者最胜。大者如枣,近道者如杏仁许。荆襄人谓之莎草根,合和香用之。

图经曰∶莎草根,又名香附子。旧不着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或云交州者胜大如枣,近道者如杏仁许。苗、茎、叶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多毛。今近道生者,苗、叶如薤而瘦,根如箸头大。二月、八月采。谨按《天宝单方图》载水香棱,功状与此颇相类,但味差不同。其方云∶水香棱,味辛,微寒,无毒,性涩。元生博平郡池泽中,苗名香棱,根名莎结,亦名草附子。河南及淮南下湿地即有,名水莎,陇西谓之地 根,蜀郡名续根草,亦名水巴戟。今涪都最饶,名三棱草。用茎作鞋履,所在皆有。单服治肺风。又云∶其药疗丈夫心肺中虚风及客热,膀胱间连胁下时有气妨,皮肤瘙痒瘾疹,饮食不多,日渐瘦损,常有忧愁,心忪少气等。并春收苗及花,阴干。入冬采根,切,贮于风凉处。有患前病者,取苗二十余斤,锉,以水二石五斗,煮取石五斗。于浴斛中浸身,令汗出五、六度。

浸兼浴,其肺中风,皮肤痒即止。每载四时常用,则瘾疹风永瘥。其心中客热,膀胱间连胁下气妨,常日忧愁不乐,兼心忪者,取根二大斤,切,熬令香,以生绢袋盛贮,于三大斗无灰清酒中浸之。春三月浸日即堪服,冬十月后即七日,近暖处乃佳。每空腹服盏,日夜三、四服之,常令酒气相续,以知为度。若不饮酒,即取根十两,加桂心五两,芜荑三两,和捣为散,以蜜和为丸,捣千杵,丸如梧子大。每空腹,以酒及姜蜜汤饮汁等,下二十丸,日再服,渐加至三十丸,以瘥为度。

雷公云∶凡采得后,阴干,于石臼中捣,勿令犯铁,用之切忌尔。

衍义曰∶莎草,其根上如枣核者,又谓之香附子。亦入印香中,亦能走气,今人多用。

虽生于莎草根,然根上或有或无。有薄皲皮,紫黑色,非多毛也。刮去皮则色白。若便以根为,则误矣。其味苦。

荜澄茄

荜澄茄味辛,温,无毒。主下气消食,皮肤风,心腹间气胀,令人能食,疗鬼气。能染发及香身。生佛誓国。似梧桐子及蔓荆子微大,亦名毗陵茄子。(今附)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治切气并霍乱泻,肚腹痛,肾气膀胱冷。

图经曰∶荜澄茄,生佛誓国,今广州亦有之。春夏生叶,青滑可爱,结实似梧桐子及蔓荆子微大。八月、九月采之。今医方脾胃药中多用。又治伤寒咳 ,日夜不定者,其方以荜澄茄三分,高良姜三分,二物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六分煎十余沸,入少许醋,搅匀和滓,如茶热呷。

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诸海。嫩胡椒也。青时就树采摘造之,有柄粗而蒂圆是也。

其味辛、苦,微温,无毒。主心腹卒痛,霍乱吐泻,痰癖冷气。古方偏用染发,不用治病也。雷公云∶凡使,采得后去柄及皱皮了,用酒浸蒸,从巳至酉出,细杵,任用也。

胡黄连

胡黄连味苦,平,无毒。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生胡国,似干杨柳,心黑外黄。名割孤露泽。(今附)图经曰∶胡黄连,生胡国,今南海及秦陇间亦有之。初生似芦,干似杨柳枯枝,心黑外黄,不拘时月收采。今小儿药中多用之。又治伤寒劳复,身热,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黄连两,山栀子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捣罗为末,用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姜二片,乌梅个,童子小便三合,浸半日去滓,食后暖小便令温,下十丸,临卧再服,甚效。

唐本云∶大寒。主骨蒸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浓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治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出波斯国,生海畔陆地,八月上旬采。恶菊花、玄参、白藓皮,解巴豆毒。服之忌猪肉,令人漏精。以人乳浸点目甚良。苗若夏枯草,根头似鸟觜,折之肉似 鹆眼者良。孙尚药治小儿盗汗,潮热往来。南蕃胡黄连、柴胡等分,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三、二十沸,放温,食后和滓服。别说云谨按胡黄连,折之尘出如烟者,为真。

船底苔

冷,无毒。治鼻洪吐血,淋疾。以炙甘草并豉汁,浓煎汤旋呷。又主五淋,取团鸭子大,煮服之。又水中细苔,主天行病,心闷,捣绞汁服。(新补见孟诜、陈藏器、日华子。)陈藏器云∶主五淋。取鸭卵大块,水煮服之。圣惠方∶治乳石发动,小便淋涩不通,心神闷乱。用船底青苔如半鸡子大,以水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子母秘录小儿赤游,行于体上下,至心即死。水中苔捣末,敷上良。

红豆蔻

味辛,温,无毒。主肠虚水泻,心腹搅痛,霍乱,呕吐酸水,解酒毒。不宜多服,令人舌粗,不思饮食。云是高良姜子。其苗如芦,叶似姜,花作穗,嫩叶卷而生微带红色。

生南海诸谷。(今附)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红豆蔻亦可单用,味苦、辛。能治冷气腹痛,消瘴雾气毒,去宿食,温腹肠,吐泻痢疾。

海药云∶择嫩者,加入盐,累累作朵不散落,须以朱槿染令色深,善醒于醉,解酒毒。

此外无诸要使也。

莳萝

莳萝味辛,温,无毒。主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食不下,两肋痞满。生佛誓国,如马芹子,辛香。亦名慈谋勒。(今附)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健脾,开胃气,温肠,杀鱼肉毒,补水脏及壮筋骨,治肾气。

图经曰∶莳萝,出佛誓国,今岭南及近道皆有之。三月、四月生苗,花、实大类蛇床而香辛。六月、七月采实。今人多以和五味,不闻入药用。

海药云∶谨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即黑色而重。莳萝子即褐色而轻。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即不可与阿魏同合,夺其味尔。

艾香

味甘,温,无毒。去恶气,杀虫,主腹冷泄痢。《广志》曰∶出西国,似细艾。又有松树皮绿衣,亦名艾纳。可以和合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而与此不同也。(今附)臣禹锡等谨按古药府诗云∶行胡从何方,列国持何来,氍 五木香,迷迭艾与都梁是也。

陈藏器云∶主癣辟蛀。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剽国,温,平。主伤寒,五泄,主心腹注气,下寸白,止肠鸣。烧之,辟温疫,合螫窠,浴香港脚,甚良。

甘松香

甘松香味甘,温,无毒。主恶气,卒心腹痛满,兼用合诸香,丛生,叶细。《广志》云∶甘松香出姑臧。(今附)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治心腹胀,下气。作浴汤,令人身香。

图经曰∶甘松香,出姑臧,今黔、蜀州郡及辽州亦有之。丛生山野,叶细如茅草,根极繁密。八月采,作汤浴令人体香。

陈藏器云∶丛生,叶细,出凉州。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源州,苗细引蔓而生。又陈氏云∶主黑皮 ,风疳齿 ,野鸡痔。得白芷、附子良。合诸香及 衣妙也。

垣衣

味酸,无毒。主黄胆心烦,咳逆血气,暴热在肠胃,金疮内塞。久服补中益气,长好颜色。名昔邪,名乌韭,名垣嬴,名天韭,名鼠韭。生古垣墙阴或屋上。三月三日采,阴干。

陶隐居云∶方药不甚用,俗中少见有者,《离骚》亦有昔邪。或云即是天蒜尔。唐本注云∶此即古墙北阴青苔衣也。其生石上者名昔邪,名乌韭。江南少墙,陶故云少见。《本经》载之,屋上者名屋游。在下品,形并相似,为疗略同。《别录》云∶主暴风口噤,金疮,酒渍服之效。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垣衣,冷。又云地衣,冷,微毒。治卒心痛,中恶。

以人垢腻为丸,服七粒。此是阴湿地被日晒起苔藓是也,并生油调,敷马反花疮良。

图经曰∶文具海藻条下。

陟厘(音离)

味甘,大温,无毒。主心腹大寒,温中消谷,强胃气,止泄痢。生江南池泽。

陶隐居云∶此即南人用作纸者,方家唯合断下药用之。唐本注云∶此物乃水中苔,今取以为纸,名苔纸,青黄色,体涩。《短剧方》云∶水中粗苔也。范东阳方云∶水中石上生,如毛,绿色者。《药对》云∶河中侧梨。侧梨、陟厘,声相近也。王子年《拾遗》云∶张华撰博物志》上晋武帝嫌繁,命削之,赐华侧理纸万张。子所云∶陟厘纸也,此纸以水苔为之,溪人语讹,谓之侧理也。今按别本注云∶此即石发也。色类似苔,而粗涩为异。且水苔性冷,陟厘甘温,明其陟厘与苔全异,池泽中石上名陟厘,浮水中者名苔尔。

衍义曰∶陟厘,今人事治(音池)为苔脯堪啖,京城市中甚多。然治渴疾,仍须禁食盐。

余方家亦罕用。

凫葵

凫葵味甘,冷,无毒。主消渴,去热淋,利小便。生水中,即荇(音杏)菜也。名接余。

唐本注云∶南人名猪 ,堪食。有名未用条中载也。今按别本注云∶即荇菜也,生水中。

菜似,茎涩,根极长。江南人多食。云是猪 ,全为误也。猪 与丝 并种,以春夏细长肥滑为丝 ,至冬短为猪 ,亦呼为龟 。比与凫葵殊不相似也。南人捣汁服之,疗寒热也。

(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猪 ,解蛊毒,毒药。丝 已见 条解之。今据唐本注云∶有名未用条中载也。而寻有名未用条中,即无凫葵,猪 盖经《开宝详定》已删去也。

图经曰∶凫葵,即荇菜也。旧不着所出州土,云生水中。今处处池泽皆有之。叶似 ,茎涩,根甚长,花黄色,水中极繁盛。谨按《尔雅》 ,谓之接余,其叶谓之苻。郭璞以为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水深浅。江东人食之。《诗·周南》所谓参差荇菜是也。陆机云∶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大如钗股,上青下白,煮其白茎,以苦酒浸脆美,可以按酒。今人不食,医方亦鲜用。

女菀

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名白菀,名织女菀,名茆(音柳)。生汉中川谷或山阳。正月、二月采,阴干。(畏卤碱。)陶隐居云∶比来医方都无复用之。市人亦少有,便是欲绝。别复有白菀似紫菀,非此之别名也。唐本注云∶白菀即女菀,更无别者,有名未用中浪出条。无紫菀时亦用之,功效相似也。臣禹锡等今据有名未用中,无白菀者,盖唐修本草时删去尔。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别让生气毁了你

    别让生气毁了你

    生气是人类最危险的情绪之一。人在生气时,犹如一只发狂的狮子,肆无忌惮地伤害着自己和他人。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人往往会打破原则,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愤怒是人之常情,但要学会克制。善于控制愤怒的人,总是将愤怒藏在心底深处,并慢慢将其转化成一种惊人的力量。
  • 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与《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书中的故事题材多出自前代著述,凌氏进行了再创作,读这些故事,可以读到凌氏本人的思想个性。《初刻拍案惊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书中描写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如商人由霉运后来变得富有,读书人由贫寒后来一举成名;清官们断案明如神,贪吏们枉法凶如虎;青年男女勇敢地追求美好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却从中作梗,制造婚姻悲剧……
  • 启奏父皇:母妃私奔了

    启奏父皇:母妃私奔了

    大婚之日,新娘途中遇刺,坠落悬崖,而青梅竹马的待嫁良人却是那帮凶。涅磐重生,容颜已变,她携手美男归来,却不想那名义上的“夫婿”再次缠上。覆水难收,他以为一句“后悔了”就能弥补曾经所犯的过错?身为帝王,想法却单“蠢”的够可以。然而,她没有想到,身边这个极品美男竟然来头也不小,什么,夜陵王?那不就是邻国那个赫赫有名的战神。不过,他不是许诺过自己白首不相离嘛,那为何背叛自己?果然天下男人一般黑,还是宝宝最忠诚了,对她这个娘亲是百分之两百的死心塌地。既然如此,那她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两脚踹飞负心汉,从此带着宝宝“逃之夭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警世钟

    警世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中国当下经济到底怎么了,大家众说纷纭,官员、企业家和老百姓大多一片迷茫。郎咸平教授在本书中明确告诉各位读者:中国经济萧条已经到来,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惨状。萧条也意味着希望,如果没有“次货危机”,美国经济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健康。郎咸平教授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认为:政府推动的所谓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其实都是伪命题。政府需要做的是管好自己那只好动的“手”,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才该是应该做的。今天的萧条,就是政府造成的。要走出萧条,政府也必须束缚自己那只好动的“手”。郎咸平教授在本书总结道:只有砸碎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枷锁,中国改革的的新红利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才有走出萧条的希望。
  • 混沌书

    混沌书

    谛听阁的门,永远向客人敞开。叶引不明白,为什么眼前这个女客人,会踯躅在门口,久久不愿意进入。“客人?”叶引小心地探问。“你是谁?你是叫叶……吗?”她的声音陡然多了急切。“我是……”叶引正准备回答,却想起陈游介曾提醒过的禁忌。他的话锋急忙一转:“ 我是谛听阁的伙计,客人你有什么需要吗?”逆光中依然窈窕的身影终于站定了:“叫陈游介出来见我。”谛听阁接待的名媛贵女不知凡几,可这么大气派的,叶引还是第一次见。
  • 史上最强丫鬟

    史上最强丫鬟

    她,是从天而降的女婴,药王族的圣女。他,是离歌王府世子,朝中混吃等死的御史大人。一场阴谋,她变成了他的妻子,她不愿,但谁知他早就已经深陷其中。她毒舌,他腹黑,她高傲渴望自由,他隐忍负重只盼大仇得报。只是一场婚礼下去,离歌王府不复存在。他于她终于也开始了新的旅程。“丫头,我爱你,这片江山你可愿意与我一同坐拥?”“少爷还是如当初那般肉麻无比。”终于,他成了皇,但他的后宫却只有她一人。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 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 月白传奇

    月白传奇

    一人一剑。爱恨情仇,侠骨柔情,应有尽有!QQ群:779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