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罽賓國人也。姓婆羅門。父寂行。母常安樂。初母夢得神劒。因而有孕。既誕。拳左手。遇師子尊者。顯發宿因。密授心印。後適南天。至中印度。彼國王名迦勝。設禮供養。時有外道。號無我尊。先為王禮重。嫉祖之至。欲與論義。幸而勝之。以固其事。乃於王前請祖曰。我解默論。不假言說。祖曰。孰知勝負。彼曰。不爭勝負。但取其義。祖曰。汝以何為義。彼曰。無心為義。祖曰。汝既無心。豈得義乎。彼曰。我說無心。當名非義。祖曰。汝說無心。當名非義。我說非心。當義非名。彼曰。當義非名。誰能辨義。祖曰。汝名非義。此名何名。彼曰。為辨非義。是名無名。祖曰。名既非名。義亦非義。辨者是誰。當辨何物。如是往返。四十九番。外道杜口信服。於時祖忽面北合掌長吁曰。我師師子尊者。今日遇難。斯可傷焉。即辭王南邁。達於南天。潛隱山谷。時彼國王名天德。迎請供養。王有二子。一名德勝凶暴而色力充盛。一名不如密多。和柔而長嬰疾苦。祖乃為陳因果。王即頓釋所疑。又有呪術師。忌祖之道。乃潛置毒藥於飲食中。祖知而食之。彼返受禍。遂投祖出家。祖即與受具。後六十載。德勝即位。復信外道。致難於祖。不如密多。以進諫被囚。王遽問祖曰。予國素絕妖訛。師所傳者。當是何宗。祖曰。王國昔來實無邪法。我所得者。即是佛宗。王曰。佛滅已千二百載。師從誰得耶。師曰。飲光大士。親受佛印。展轉至二十四世師子尊者。我從彼得。王曰。予聞。師子比丘。不能免於刑戮。何能傳法後人。祖曰。我師難未起時。密授我信衣法偈。以顯師承。王曰。其衣何在。祖即於囊中。出衣示王。王命焚之。五色相鮮。薪盡如故。王即追悔致禮。師子真嗣既明。乃赦密多 密多遂求出家。祖問曰。汝欲出家。當為何事。密多曰。我若出家。不為其事。祖曰。不為何事。密多曰。不為俗事。師曰。當為何事。密多曰。當為佛事。祖曰。太子智慧天生。必諸聖降迹。即許出家。六年侍奉。後於王宮受具。羯磨之際。天地震動。多著靈異。祖乃命之曰。吾已衰朽。安可久留。汝當善護正法眼藏。普濟羣有。聽吾偈曰。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吾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不如密多聞偈。再啟祖曰。汝衣宜可傳授。祖曰。此衣為難故。假以證明。汝身無難。何假其衣。化被十方。人自信向。不如密多聞語。作禮而退。祖現神變。化三昧火自焚。平地舍利。可高一尺。德勝王。創浮圖而祕之。當東晉明帝太寧三年乙酉歲也。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南印度天德王之次子也。既受度得法。至東印度。彼王名堅固。奉外道師長爪梵志。尊者將至。王與梵志。同覩白氣貫於上下。王曰。斯何瑞也。梵志預知祖入境。恐王遷善。乃曰。此是魔來之兆耳。何瑞之有。即鳩諸徒眾。議曰。不如密多。將入都城。誰能挫之。弟子曰。我等各有呪術。可以動天地。入水火。何患哉。祖至。先見宮牆。有黑氣。乃曰。小難耳。直詣王所。王曰。師來何為。祖曰。將度眾生。王曰。以何法度。祖曰。各以其類度之。時梵志聞言。不勝其怒。即以幻[泳-永+夫]。化大山於祖頂上。祖指之。忽在彼眾頭上。梵志等怖懼投祖。祖愍其愚惑。再指之。化山隨滅。乃為王演說法要。俾趣真乘。謂王曰。此國當有聖人。而繼於我。是時有婆羅門子。年二十許。幼失父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纓絡。故人謂之纓絡童子。遊行閭里。丐求度日。若常不輕之類。人問汝行何急。即答曰。汝行何緩。或問何姓。即曰。與汝同姓。莫知其故。後王與尊者。同車而出。見纓絡童子。稽首於前。祖曰。汝憶往事否。童曰。我念遠劫中。與師同居。師演摩訶般若。我轉甚深修多羅。今日之事。葢契昔因。祖又謂王曰。此童子非他。即大勢至菩薩。是也。此聖之後。復出二人。一人化南印度。一人緣在震旦。四五年內。却返此方。遂以昔因故。名般若多羅。付法眼藏。偈曰。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祖付法已。即辭王曰。吾化緣已終。當歸寂滅。願王於最上乘。無忘外護。即還本座。跏趺而逝。化火自焚。收舍利。墖而[療-(日/小)+土]之。當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三年戊子歲也。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東印度人也。既得法已。東印度國王。請祖齋次。王乃問。諸人盡轉經。唯師為甚不轉。祖曰。貧道出息不隨眾緣。入息不居蘊界。常轉如是經。百千萬億卷。非但一卷兩卷。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養。度越倫等。又施無價寶珠。時王有三子。名月淨多羅。功德多羅。菩提多羅。其季開士也。祖欲試其所得。乃以所施珠。問三王子曰。此珠圓明。有能及否。第一王子。第二王子皆曰。此珠。七寶中尊。固無踰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第三王子曰。此是世寶。未足為上。於諸寶中。法寶為上。此是世光。未足為上。於諸光中。智光為上。此是世明。未足為上。於諸明中。心明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於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寶。既明其寶。寶不自寶。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寶不自寶者。要假智寶。以明法寶。然則師有其道。其寶即現。眾生有道。心寶亦然。祖歎其辯慧。乃復問曰。於諸物中。何物無相。曰於諸物中。不起無相。又問。於諸物中。何物最高。曰於諸物中。人我最高。又問。於諸物中。何物最大。曰於諸物中。法性最大。祖知是法嗣。以時尚未至。且默而混之。及香至王厭世。眾皆號絕。唯第三子菩提多羅。於柩前入定。經七日而出。乃求出家。既受具戒。祖告曰。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如是展轉。乃至於我。我今囑汝。聽吾偈曰。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尊者付法已。即於座上起立。舒左右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五色光耀。又踊身虗空。高七多羅樹。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收以建墖。當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丁酉歲也。
西天應化聖賢
文殊菩薩
一日令善財採藥曰。是藥者採將來。善財徧觀大地。無不是藥。卻來白曰。無有不是藥者。殊曰。是藥者。採將來。善財遂於地上。拈一莖草。度與文殊。文殊接得。呈起示眾曰。此藥亦能殺人。亦能活人。
文殊問菴提遮女曰。生以何為義。女曰。生以不生生為生義。殊曰。如何是生以不生生為生義。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風四緣。未嘗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隨其所宜。是為生義。殊曰。死以何為義。女曰。死以不死死為死義。殊曰。如何是死以不死死為死義。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風四緣。未嘗自得。有所離散。而能隨其所宜。是為死義 菴提遮女。問文殊曰。明知生是不生之理。為甚麼。卻被生死之所流轉。殊曰。其力未充。
天親菩薩
從彌勒內宮而下。無著菩薩問曰。人間四百年。彼天為一晝夜。彌勒於一時中。成就五百億天子。證無生法忍。未審說甚麼法。天親曰。秖說這箇法。秖是梵音清雅。令人樂聞。
維摩會上三十二菩薩
各說不二法門。文殊曰。我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菩薩入不二法門。於是文殊又問維摩。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維摩默然。文殊讚曰。乃至無有語言文字。是菩薩真入不二法門。
善財參五十三員善知識
末後到彌勒閣前。見樓閣門閉。瞻仰讚歎。見彌勒從別處來。善財作禮曰。願樓閣門開。令我得入。尋時彌勒至善財前。彈指一聲。樓閣門開。善財入已。閣門即閉。見百千萬億樓閣。一一樓閣內。有一彌勒。領諸眷屬。并一善財。而立其前 善財因無著菩薩問曰。我欲見文殊。何者即是。財曰。汝發一念心清淨即是。無著曰。我發一念心清淨。為甚麼不見。財曰。是真見文殊。
須菩提尊者
在巖中宴坐。諸天雨華讚歎。者曰。空中雨華讚歎。復是何人。云何讚歎。天曰。我是梵天。敬重尊者善說般若。者曰。我於般若。未嘗說一字。汝云何讚歎。天曰。如是尊者無說。我乃無聞。無說無聞。是真說般若 尊者。一日說法次。帝釋雨華。者乃問。此華從天得耶。從地得耶。從人得耶。釋言。弗也。者曰。從何得耶。釋乃舉手。者曰。如是如是。
舍利弗尊者
因入城。遙見月上女出城。舍利弗心口思惟。此姊見佛。不知得忍不得忍否。我當問之。纔近便問。大姊往甚麼處去。女曰。如舍利弗與麼去。弗曰。我方入城。汝方出城。何言如我恁麼去。女曰。諸佛弟子。當依何住。弗曰。諸佛弟子。依大涅槃而住。女曰。諸佛弟子。既依大涅槃而住。而我亦如舍利弗與麼去 舍利弗問須菩提。夢中說六波羅蜜。與覺時同異。提曰。此義深遠。吾不能說。會中有彌勒大士。汝往彼問。舍利弗問彌勒。彌勒云。誰名彌勒。誰是彌勒 舍利弗問天女曰。何以不轉女身。女曰。我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即時天女以神通力。變舍利弗。令如天女。女自化身如舍剎弗。乃問言。何以不轉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曰。我今不知。云何轉而變為女身。
殃崛摩羅尊者
未出家時。外道受教。為嬌尸迦。欲登王位。用千大拇指為花冠。已得九百九十九。唯欠一指。遂欲殺母取指。時佛在靈山。以天眼觀之。乃作沙門。在殃崛前。殃崛遂釋母。欲殺佛。佛徐行。殃崛急行追之不及。乃喚曰。瞿曇住住。佛告曰。我住久矣。是汝不住。殃崛聞之。心忽開悟。遂棄刃投佛出家。
賓頭盧尊者
因阿育王內宮。齋三萬大阿羅漢。躬自行香。見第一座無人。王問其故。海意尊者曰。此是賓頭盧位。此人近見佛來。王曰。今在何處。者曰。且待須臾。言訖。賓頭盧從空而下。王請就座禮敬。者不顧。王乃問。承聞尊者親見佛來。是否。者以手策起眉曰。會麼。王曰不會。者曰。阿耨達池龍王。曾請佛齋。吾是時亦預其數。
障蔽魔王
領諸眷屬。一千年。隨金剛齊菩薩。覔起處不得。忽一日得見。乃問曰。汝當依何而住。我一千年覔汝起處不得。齊曰。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無住而住。如是而住。
那叱太子
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
廣額屠兒
於涅槃會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自云。是賢劫千佛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