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7800000012

第12章

夫心性虗通。動靜之源不二。真如絕慮。緣計之念非殊。

心性。即真如異其辭爾。虗通。言其體德。此心真如。於三際時。十方處。虗空了無一物。融通毫無窒礙。如大火聚。四邊不可湊泊。爍破一切思慮緣。影故曰心性虗通。真如絕慮。然而現見眾生有緣慮之心。舉則動。息則靜。與心性真如二之殊之者。皆迷而不自覺悟故也。云何謂之迷。又云何謂之悟。須知迷無別迷。祇於諸佛悟處而成迷。悟無別悟。亦祇於眾生迷處而成悟。故一切動靜。遠尋其源。與心性虗通之源莫二。一切緣計。遠尋其根。與真如絕慮之心非殊。楞嚴云。佛告文殊。十方如來與諸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虗空花。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靜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是則心性虗通。真如絕慮。其猶晴明之空。眾生緣慮昏動。其猶揑目以見空花。方其揑目以成花時。果有花乎哉。果無花乎哉。果有起滅動靜乎哉。果無起滅動靜哉。然而花即空也。空即花也。其猶動靜。即心性之虗通也。緣計即真如之絕慮也。故曰。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苟明此義。則其旨皎然矣。

惑見紛馳。窮之則唯一寂。

此以現事證成上義。苟動靜之源與心性虗通有二。緣計之念與真如絕慮有殊。何以故。若惑見紛馳。用觀法窮之究之。而此惑見。當處銷融。唯是一寂真空。以是驗之。斷非虗也。

靈源不狀。鑒之則以千差。

靈源者。即上所言心性真如之體也。虗通者。以其絕慮故也。故云不狀。方其動靜緣計未狀之時。如鏡臺鑑物不差。莫逃其狀。非以心性虗通真如絕慮而然乎。上句證念起元同。下句證離念廓照。

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異。慧眼之號斯存。理量雙消。佛眼之功圓著。

此以果德大用現前。以明全是眾生因心本具。如果上法眼能鑒乎俗。全由因心靈源不狀。鑒之以千差。慧眼能照乎真。全由因心惑見紛馳。窮之惟一寂。佛眼之功圓著者。全由因心一寂如理智。千差如量智。雙消中得來。所謂因超果海。果徹因源者以此。

是以三諦一境。法身之理恒清。三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境智冥合。解脫之應隨機。非縱非橫。圓伊之道元會。故知三德妙性。宛爾無乖。

上文所說。固是得意元談。又不若取質捨文。結歸實際。此正事理不二。簡示偏圓。正修止觀中。深切旨歸。三諦一境之法身。三智一心之般若。境智冥合之解脫也。葢圓伊之道。非縱非橫者。正以所觀之境屬法身。當此三諦圓中之一諦也。譬彼圓[、/(、*、)]最上一點。第此諦。舉一即三故。直法身非法身。以法身必具般若解脫。以此中諦。即真即俗故也。能觀之觀。屬般若。當此三觀真空之一觀也。譬彼圓[、/(、*、)]左邊一點。第此一觀。舉一即三故。直般若非般若。般若必具法身解脫。以此空觀即假即中故也。能所冥合。屬解脫。當此三脫。屬方便淨解脫。譬彼圓[、/(、*、)]右邊一點。第此一脫。舉一即三故。直解脫非解脫。解脫必具法身般若。以此解脫。即法身般若故也。若親切指示。即當人現前一念。性具諸法。依正差殊。即解脫也。居於一念無有差別。即般若也。即一念而諸法。即諸法而一念。即法身也。此為所觀。即是法身。能觀此三。即是般若也。能所冥合。絕思絕議。即是解脫也。

一心深廣難思。何出要而非路。

一心深廣者。則豎窮橫亘。無心不三智也。無境不三德也。無塵不三解脫也。如是微妙。不可思議。逢緣對境。無非出生死之要。舉足生心。何莫入菩提之路。

是以即心為道者。可謂尋流而得源矣。

眾生從真起妄。如從源以出流。行人返妄歸真。如從流以溯源。是故修行善入流者。正在即流得源。不遠而復。其若捨流而別尋源。則愈求愈遠。流者一念識心是也。源者。一念空假中是也。故曰即心為道者。可謂尋流而得源矣。

第二出其觀體者

祇知一念。即空不空。非空非不空。

觀者。三觀也。體者。三觀出生安立之處也。祇知一念者。不須緣理斷九。離此一念別求清淨真如也。一念即空。何般若而不具。一念即不空。何解脫而不有。一念即非空非不空。何法身而不圓。此大師所傳。天台一宗。即陰觀妄。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性具之旨。舊注欲改祇字作應字。豈知宗旨者哉。

第三語其相應者

空破見思。與般若相應。假破塵沙。與解脫相應。中破無明。與法身相應。

心與空相應。則譏毀讚譽。何憂何喜。

人逢逆順之境。喜怒縈之於懷。以其心不空也。若得心空。不因讚譽而喜。不為譏毀而憂。以其心空而無所受故也。

身與空相應。則刀割香塗。何苦何樂。

喜怒不形於色。古之高士。及修忍之人。皆能行之。惟刀割不苦。恐不能以強力忍。若忍辱仙人。為歌利王割截身體。節節支解而無煩惱。金剛經云。爾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此則身與空相應。乃能若是也。

依報與空相應。則施與劫奪。何得何失。

依報者。謂人身正報所依一切受用物也。若素位君子。於富貴患難無適而不自得。則已能忘得失略喜慍。矧修禪之人。依報與空相應者。得失能擾其心哉。

心與空不空相應。則愛見都忘。慈悲普救。

愛見俱忘。空之力也。慈悲普救。不空之力也。始則旋假以入空。次則旋空而入假。故能不住無為而利益諸趣。

身與空不空相應。則內同枯木。外現威儀。

與空相應。內則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與不空相應。外則山花若也逢春力。根在深巖也著開。

依報與空不空相應。則永絕貪求。資財給濟。

石壁云。貪求已滅。理順於空。給濟恒施。事符於假。肇法師云。般若之門觀空。漚和之門涉有。

心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實相初明。開佛知見。

法華云。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開居於初。菩薩無明初破。初見實相。能與中道相應故也。

身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一塵入正受。諸塵三昧起。

石壁云。一塵諸塵。惟約依報。祇於一塵。即入即出。即雙入出。即不入出。於依報中。一一自在。於正報中。亦復如是。三昧者。此云正受。良以不受諸受。名為正受。

依報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香臺寶閣。嚴土化生。

香臺寶閣者。自受用身所居實報莊嚴土也。即以之而嚴土自用。即以之而嚴土化生。

第四警其上慢者

若不爾者。則未相應也。

天台約六即以辨圓位。即。故不生退屈。則前二門中事也。六故不生上慢。則相應門中事也。故知相應一門。已當明位矣。

第五誡其疏怠者

然渡海應須上船。非船何以能渡。修心必須入觀。非觀無以明心。心尚未明。相應何日。思之勿自恃也。

喻中雖云。非船何以能度。意在勸人登舟。法上雖云非觀無以明心。意在策人入觀。葢此誡怠。為知觀人說。不為未知者說也。

第六重出觀體者

祇知。一念即空不空。非有非無不知。即念即空不空。非非有。非非無。

祇知。照也。不知。寂也。即照而遮。故即空不空而雙非也。即寂而照。故雙照也。非去非有。乃是照空。非去非無。乃是照有。前出觀體者。且正顯中。重出觀體者。中亦不立。存然亡然。不可得而名焉。斯臻元妙。

第七明其是非者

心不是有。心不是無。心不非有。心不非無。

此章來意。為明重出觀體之所以。葢言心不是有。故即空。心不是無。故即不空。心不非有。故非非有。心不非無。故非非無。

是有是無。即墮是。非有非無。即墮非。

釋前所以。何故心不是有。心不是無。以是有是無。即墮是故也。何故心不非有。心不非無。以非有非無。即墮非故也。

如是。祇是是非之非。未是非是。非非之是。

石壁云。結指是非俱非。對前相待之非。未是絕待之是。

今以雙非。破兩是。

非。不也。即前心不是有。心不是無之兩不者。以破是有是無。

是破非是。猶是非。

是。即是有是無之是。既以不而不去者。豈非非是。猶是非乎。

又以雙非。破兩非。

雙非。雙不也。即前心不非有心不非無之兩不者。以破非有非無。

非破非非。即是是。

非。即前非有非無之非。既以雙不而非去非去。則是存。豈非。非破非非。即是是。石壁云。權立為是。慮犯無窮。向下結成。還成能計。

如是。祇是非是非非之是。未是不非。不不非。不是。不不是。

石壁云。如是下。結上兩重。未是下。釋上一重。破所立能。此亦破之。故云。不非非。不是是。下釋上二重。病去藥存。此亦破之。故云。不不是。

是非之惑。綿微難見。

石壁云。問。此惑為復障理障事。答。能障於理。非障於事。乃由無明不了。橫計是非。陰宰若亡。是非都泯。

神清慮靜。細而研之。

石壁云。是非幽微。其義最細。察之無象。尋之無踪。若非智眼朗然。云何能祛此見。

第八簡其詮旨者

詮。即能詮。旨。即所詮。欲其始則因詮而會旨。終則得兔以忘罤。故須簡之。

然而至理無言。假文言以明其旨。

大品云。總持無文字。文字顯總持。

旨宗非觀。藉修觀以會其宗。

石壁云。理智非行。藉行熏成。圓覺云。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今謂旨即正因。宗即了因。觀即緣因。余謂非也。應以旨作正因。宗觀皆作了因。葢此宗。非五重中之宗。乃宗趣之宗。義屬於解。解之與觀俱屬了因。若明緣因。取助道法門。

若旨之未明。則言之未的。若宗之未會。則觀之未深。

理得之於內。言得之於外。未有形直而影不端。理明而言不當者也。宗會之於心。觀深之於行。未有聲和而響不順。宗會而觀不深者也。

深觀。乃會其宗。的言。必明其旨。

始因宗而觀深。藉旨而言的。終因觀而宗愈會。藉言而旨愈明。

旨宗。既其明會。言觀。何得復存耶。

石壁云。理明則言廢。智會則觀亡。且旨即理。宗即智。言即教。觀即行。應知理顯因言。是以忘言。智明因觀。是以忘觀。得兔忘罤。誠如此也。

第九觸途成觀者

未諳上之入門。則凡有修入。如著弊絮。荊棘中行。觸處罣礙。既解此已。則歷緣對境。觸途成觀。如風行空中。一切無障礙也。

夫再演言辭。重標觀體。欲明宗旨無異。言觀。有逐方移。

石壁云。言移。則設教千端。何乖其旨。觀移。則造修萬種。安易其宗。良由理智同源。機緣異轍。是以言兼權實。觀帶淺深。為明宗旨。元微欲顯。且隨言觀。

移言。則言理無差。改觀。則觀旨不異。

石壁云。言移則教別。理顯無殊。觀改則行遷。智明不異。

不異之旨即理。無差之理即宗。

石壁云。不異之理是宗。此宗全理。故云即理。無差之理。此理全智。故云則宗。理智如如。言觀泯矣。

宗旨一而二名。言觀明其弄引耳。

石壁云。宗旨體一。而立二名。如鏡與光。亦彰二號。因言達理。藉觀契宗。理智既其齊明。言觀即為方便。

第十妙契元源者

夫悟心之士。甯執觀而迷旨。達教之人。豈滯言而惑理。

悟心之士。全性以起修。則旨即是觀。全修而在性。則觀即是旨。故不執觀而迷旨。達教之人。因筌而得魚。決不執筌以為魚。體顯名忘。決不循名而忘體。故不滯言而惑理。

理明則言語道斷。何言之能議。旨會則心行處滅。何觀之能思。

石壁云。言不能議。理本非名。心不能思。智元絕慮。天台云。口欲言而辭喪。心欲思而慮忘。余曰。大師所說妙觀之宗。正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而為其主。故於第十妙契元源。究竟指歸也如此。

心言不能思議者。可謂妙契寰中矣。

石壁云。事法既虗。相無不盡。理性真實。體無不現。故曰妙契寰中矣。

同类推荐
  • 金箓祈祷早朝仪

    金箓祈祷早朝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方广师子吼经

    大方广师子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环溪惟一禅师语录

    环溪惟一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

    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河图宝箓

    上清河图宝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凌天剑尊

    凌天剑尊

    风雪剑派掌门人刘雪残关门弟子林峰,修炼奇才,但不幸被奸人算计,丹田破裂,修为尽失。师傅也被奸人的阴谋所害,师傅去世,自己的身世也只有模糊的线索。幸得高人相助,丹田重生,从新走上了修炼之路,从入师门,报仇雪恨。手持寒古龙剑,大杀四方,毁天灭地,但问宇宙之间,谁能吃我一剑!
  • 游仙窟

    游仙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闪婚蜜爱:老公别来

    闪婚蜜爱:老公别来

    一场车祸将彼此不会交集的两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不顾她的挣扎,死死抓住她,她越挣扎他就越开心。直到有一天她说“我累了,离婚吧。”他才感到害怕,厚颜无耻的抱着她,他用尽一切只为圈住她,最终她还是沉沦深陷,看着他那狡黠笑意,才知道自己又上当了。
  • 漫威世界的主播

    漫威世界的主播

    穿越到了漫威宇宙,别人不是各种超能力就是系统,为毛到了我这里就是个直播间啊!直播间就直播间,打赏的钱还可以用来抽奖。这感情好啊,可是为毛一百万软妹币抽一次啊!这是一个死宅带着一个坑爹的直播间在漫威各种搞事的故事。
  • 佛说胞胎经

    佛说胞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现代乖女古代疯

    现代乖女古代疯

    穿越不是她自愿的,一切只是意外。在妓院混吃混喝也不是她愿意的,一切只是无奈。(总不能饿死在古代吧!)回到现代的家是她的愿望,没想到如此容易的回去了,可是……为什么她又回古代了!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长老驾到,有妖祸世

    长老驾到,有妖祸世

    一个身负斩妖除魔重任的捉妖师家族继承人,一个两千年来不曾现身的妖族大长老,一个两千年前被天神封印的大妖……随着被封印的大妖再次临世,人妖两族苦心经营了两千多年的和平盛象一夕幻灭。两千年前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一段时隔两千年的爱恨情仇,几个苦苦挣扎其中欲求殊途同归之人,兜兜转转,原来,你就是我,原来,你也不是我……
  • The Daughter of an Empress

    The Daughter of an Empre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柔牙(中)

    柔牙(中)

    四雷村不过是种植香料的御供豪农而已,为什么会用武官家的标志呢?虽然看不见,栉叶却能感觉出两位异国人的疑惑:“那是因为我们的先祖盘瓠是最骁勇的武士。”直到目前为止,栉叶讲述的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传说,甚至连兰波对此都有所听闻——据说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就有不少奉犬神“龙期”“盘王”为祖先,并为自身是剿灭叛贼的勇猛神兽与坚守诺言的可敬公主的后人而骄傲。“如果你们是畲人或瑶民的一支,那就不必再费力讲述这么著名的图腾传说了。”所罗门凝视着栉叶家主低声说道,这一瞬间兰波不禁有些迷惑——这位除了美人和美食之外诸事不问的友人,是什么时候留心过神话传说的?自己对此好像完全没有印象啊。
  • 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图说世界名人: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介绍了,乔治·戈登·拜伦,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