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0900000014

第14章

又百缘经云。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豪富长者。皆共聚集。诣泉水上作倡伎乐。而自娱乐。为波罗奈国作花会。时彼会中遣于一人。诣林采波罗奈花作鬘。时采花人送来会所。路见世尊相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以所采花散佛而去。还复上树采花。枝折堕死。命终生忉利天。端正殊妙。以波罗奈花而作宫殿。帝释问曰。汝于何处造修福业。而来生此。以本因缘具报帝释。尔时帝释以偈赞曰

身如人金色  照曜极鲜明

容颜貌端正  诸天中最胜

尔时天子即说偈答帝释曰

我蒙佛恩德  散以波罗花

由是善因缘  今得是果报

尔时天子即共帝释。来诣佛所。佛为说法。心开意解。破二十亿邪见业障。得须陀洹果。心怀欣庆。即于佛前说偈赞佛

巍巍大世尊  最上无有比

父母及师长  功德无有及

干竭四大海  超越白骨山

闭塞三恶道  能开三善门

又杂宝藏经云。尔时天女说偈曰

我昔以花鬘  奉迦叶佛塔

今生于天上  获是胜功德

生在于天中  报得金色身

又萨婆多论云。若四方僧地不得作塔。为佛法自为种殖。若僧和合者得。不和合者不得作之。若僧地有种种华。应净人取。次第与僧随意供养。不得私取自供养三宝。若华多僧取不尽。若僧和合听随意取之。若僧坊内不得起塔作像。以近人臭秽不清净故。若重阁舍。若经像在下重。不得在上住。若塔地华不得供养僧法。正应供养佛。此华亦得卖取钱。以供养塔用。若属塔水。以供养塔用。设用有残。若致功力是塔人者。应卖此水以钱属塔。不得余用。用则计钱犯罪若塔内无人。设水功力一由僧人。残水多少。善好筹量用之

又文殊问经云。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余华用治众病。其法云何。佛告文殊。华各别咒一百八遍

诵佛华咒曰

南无佛闼写冶莎呵

般若波罗蜜华咒曰

那末柯卢履(民旨反)般若波罗蜜多裔莎呵

佛足华咒

那莫波陀制点耽盐莎呵

菩提树华咒曰

南无菩提过力龛岚莎诃

转法轮处华咒曰

南无达摩斫柯罗夜莎呵

塔华咒曰

那莫输跋邪莎呵

菩萨华咒曰

南无菩提萨埵野莎呵

众僧华咒曰

那莫僧伽野莎呵

佛像华咒曰

那莫波罗底邪莎呵

佛告文殊师利。用此华者。若四众能信修行。应当早起清净澡浴漱口。念佛功德恭敬此华。不以足蹈及跨华上。如法执取安置净器。若人患寒热额痛。皆以冷水摩华。以用涂身。若吐痢出血。或腹内烦疼。以浆饮摩华。当服此华饮。若口有疮。以暖水摩华。含此华汁。若天雨不止。于空闲处以火烧华。令雨即止。若天亢旱。在空闲处以华置水中。复咒冷水更洒华上。天即降雨。若牛马等本性不调。以华饴之即便调伏。若诸果树华实不茂。以冷水牛粪。摩取华汁以灌其根。不得践溺。华实即多。若田中多水苗稼损减。持华为末以散田中。即得滋长。若国中疾病。以冷水摩华涂蠡鼓等。吹击出声。闻者即愈。若敌国怨贼欲来侵损。以水摩华在于彼处。用洒散之。即得退散。若于高山有盘石处。众多比丘。于石上摩华既竟相与礼拜。久后石上自生珍宝(简要略述余广依经)

佛告文殊。一一诵满一百八遍。此咒章句汝于处处当说。如佛华法余华亦尔。又华严经云。昔人中有香名大象藏。因龙斗生。若烧一丸兴大光明。网云覆上。味如甘露。七日七夜降香水雨。若着身者身则金色。若着衣服宫殿楼阁。亦悉金色。若有众生得闻此香。七日七夜欢喜悦乐。灭一切病。无有横抂。远离恐怖危害之心。专向大慈。普念众生。我知彼已而为说法。令无量众生得不退转。又牛头栴檀香。从离垢山生。若以涂身火不能烧

又百缘经云。昔佛在世时。迦毗罗卫城中。有一长者。其家巨富财宝无量。不可称计。生一男儿。容貌端正世所希有。身诸毛孔出栴檀香。从其口出优钵华香。父母见已欢喜无量。因为立字名栴檀香。年渐长大求佛出家。得阿罗汉果。比丘见已而白佛言。此栴檀香宿殖何福。生于豪族身口出香。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比丘。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时有王名槃头末帝。收其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有长者入佛塔中。见地破落和泥涂治。以栴檀香坌散其上。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从是以来。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身口常香受福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又大庄严论云。佛言。我昔曾闻。迦叶佛时有一法师。为众说法。于大众中赞迦叶佛。以是缘故命终生天。于人天中常受快乐。于释迦文佛般涅槃后百年阿输迦王时。为大法师得阿罗汉。常有妙香从其口出。时彼法师。去王不远为众说法。口中香气达于王所。王闻香气心生疑惑。作是思惟。彼比丘者。为和妙香含于口耶。香气乃尔。作是念已语比丘言。开口漱口。犹有香气。比丘白王。何故语我张口漱口。时王答言。我闻香气心生疑故。使张口及以漱口香气逾盛唯有此香口比丘。余无有香。王语比丘。愿为我说。比丘微笑。即说偈言

天地自在者  今当为汝说

此非沉水香  复非华叶茎

栴檀等诸香  和合能出是

我生希有心  而作如是言

由昔赞迦叶  便获如是香

彼佛时已合  与新香无异

昼夜恒有香  未曾有断绝

又日云经云。香烟不尽放地。得越弃罪。尽五百岁。堕粪屎地狱。何以故。由放恣心故。又夜问经云。庄严供养具。以口吹去灰者。堕优钵罗地狱。傍报作风神王。又要用最经云。鼻嗅香者。由减香气无其福德。正报堕波头摩地狱。未来世鼻根无香味。又日供养经云。供养时香不合闭者。堕黑粪屎地狱。尽其半劫受罪。得无信慧报。何以故。由起下气坌香故(右三经虽无目录并感贤圣授之故别标记之云尔)

又三千威仪云。烧香着佛前。有三事。一易中故香。二当自出香。三当布与人。具香炉有三事。一当先倒去故灰。拾取中香聚一面。二当拭令净乃着火。还取故香着中。三火着时炽然。不得吹令炭灭

然灯缘第三

如菩萨本行经云。佛言。我昔无数劫来。放舍身命。于阎浮提作大国王。便持刀授与左右。敕令剜身作千灯处。出其身肉深如大钱。以苏油灌中。而作千灯。安炷已讫。语婆罗门言。先说经法然后炙灯。而婆罗门为王说偈言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王闻偈已欢喜踊跃。今为法故以身为灯。不求世荣。亦不求二乘之证。持是功德。愿求无上正真之道。发是愿已。即时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身炙千灯。一切诸天帝释梵王轮王等。皆来慰问。身炙千灯得无痛耶。颇有悔耶。王答天帝。不以为痛亦无悔恨。若无悔恨何以为证。王便誓言。而我千灯。用求无上之道。审当成佛者。诸疮即愈。作是语已。身即平复无有疮槃。帝释诸天王臣眷属。无量庶民异口同音。悉赞欢喜。皆行十善

如阿阇世王受决经云。时阿阇世王。请佛食已。佛还祇洹。王与耆婆议曰。佛饭已竟。更复何宜。耆婆言。唯多然灯。于是王即敕。百斛麻油膏。从宫门然至祇洹精舍。时有贫穷老母。见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两钱。以至油家买油膏。主曰。母人大贫穷。乞得两钱。何不买食以自连继。用此膏为。母曰。我闻佛生难值。百劫一遇。我幸逢佛而无供养。今日见王作大功德。虽实贫穷。欲然一灯作后世本。于是膏主喜其至意。与两钱膏应得二合。特益三合凡得五合。母则往当佛前然之。计此不足半夕。乃自誓言。若我后世得道如佛。膏当通夕光明不消。作礼而去。王所然灯或灭或尽。母所然灯光明特朗。殊胜诸灯通夕不灭。膏又不尽至明朝旦。佛告目连。天今已晓可灭诸灯。目连承教。以次灭灯诸灯皆灭。唯母一灯三灭不尽。便举袈裟以扇之。灯光益明。乃以威神。引随岚风以吹灯。灯更炽盛。上照梵天。傍照三千世界。悉见其光。佛告目连。止止。此当来佛之光明功德。非汝威神所灭。此母宿命。供养百八十亿佛。已从前佛受决。务以经法未暇修檀。故今贫穷无有财宝。却后三十劫。当得作佛。号曰须弥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世界无有日月。人民身中皆有大光。光明相照如忉利天。母闻欢喜作礼而去。王问耆婆。我作功德巍巍如此。佛不与我决。此母一灯便与授决。耆婆曰。王所作虽多。心不专一。不如此母注心于佛也。于是后时阇王以至诚心。奉献油华供养佛故。佛便授王决曰。却后八万劫。劫名喜观。王当为佛。佛号净其。阇王太子名旃陀和利。时年八岁。见父受决甚大欢喜。即脱身众宝。以散佛上曰。愿净其佛所。我作金轮王。得供养佛。佛般泥洹。我当承续为佛。佛言。必如汝愿。佛号栴檀

同类推荐
  • 望云集

    望云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Gambler

    The Gambl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ACBETH

    MACBE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續夷堅志

    續夷堅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北大路宾馆

    北大路宾馆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寂寞的游戏

    寂寞的游戏

    在这一本由七篇短篇小说组成的《寂寞的游戏》中,袁哲生通过各种不同的人际情感,例如父母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年少时同学之间的友情,或是两人结婚多年的夫妻之情,一再地去捕捉寂寞这种“生而为人必定面临的困境感”,字里行间处处散发孤独的感觉。寂寞、孤独一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基调,也是许多作家竭力描述的情感,但是,当我们在《寂寞的游戏》中仔细品味袁哲生冷静节制的文字后,终将会发现一种袁哲生独有的寂寞书写。
  • 加油小面包

    加油小面包

    "我叫郑可颂。不用怀疑,就是法国名点心,羊角面包的名字——可颂。唉,我可爱的亲爱的妈妈,对可颂这种高热量的食物情有独钟,所以我就很自然地有了这个名字——郑可颂。今年22岁,花一样的年华啊!是一个小公司里的一个小小职员,自耕自足,小日子过得也还算可以啦!不过就是平凡了些许,什么时候给我来一个惊天动地的新生活呀!"一次扮演中,她认识了自己所演的那个女孩的未婚夫,并且相处中相爱,假戏真做.可当那个身份的主人回归时她又该何去何从?
  • 无人是知荔枝来

    无人是知荔枝来

    你的生命是三十岁开始的吗刚出炉还烫手的菠萝包冒着油滋滋作响的烤牛肉喝一口热牛奶就长出了白胡子涂满荔枝味护手霜黏糊糊的手甚至春天最粘人的猫咪夏天最悦耳的蝉鸣秋天最可口的果子冬天最温暖的太阳都抵不过你揉成团丢掉的a4纸你手掌覆盖过的鼠标你衣柜最里面的旧外套和你手心熟悉的纹路义无反顾走向方吾仁的时候是甄荔枝义无反顾的三十岁她有四岁的猫三岁的婚姻两岁的女儿
  • 读档修仙

    读档修仙

    【读档流】修仙不易,更别说一个普通的凡人,想要在这个命如草芥,生死由天的世界修行。在这个人吃人的疯狂世界,卓不凡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不断地将自己的修仙生涯存档,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莫名其妙的死亡。及时存档,然后死亡读档。究竟是将残酷的命运再经历一次,还是将悲惨的结局重新改写。——————新书《超神封魔师》已经发布,还请新老书友,多多支持!谢谢!!
  • 有风轻相迎

    有风轻相迎

    十六年前,陆暄走失在马德里街头,被收养后取名苏南溪。回来南城,她故意接近母亲周韵的继子陆春晓,她曾经的小哥哥。她嫁给他,只为报复。周韵很快知晓苏南溪的真实身份,得知她失去记忆,便找人来冒充陆暄。而陆春晓对苏南溪的身份也产生了怀疑,他找人调查,发现了背后隐藏的真相。他一直希望苏南溪能够对他说实话,这样他也许就原谅她了,但苏南溪始终都没有坦白,他也像变了一个人,没有了往日的柔情。苏南溪则以为是因为他和前女友旧情复燃才导致如今分崩离析的生活,却不曾想自己从来都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她以为秘密就是秘密,永不被他所知,却不知原来他一直都在沉默中备受煎熬。而深爱,是把她不知道的故事往心里收,一笑泯恩仇。
  • 守护者

    守护者

    寒冬之夜,城市某出租屋里发现了一具遭谋杀的尸体。高木警官负责调查,线索显示死者是一个人贩子,而被死者控制的两个流浪小孩有可能目睹了这一切,但他们不知所踪,案件调查多日最终无果。十三年一晃而过。雅礼中学高三女生慕容英子被人拦路调戏,而第二天调戏者就死在河里。警方立案,影剧社的几个男孩成为重点嫌疑人,“凶手”竹天铭很快被逮捕归案。但警方很快发现他是被人陷害的,而陷害他的人应该就是杀死流氓的凶手。文越是一个假证贩子,他钓上了一个叫美美的有夫之妇,正当他为偷情感到刺激而又兴奋时,美美的丈夫竟然在这个时候突然失踪了。文越被警方列为重要嫌疑人。文越认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圈套中,而设置这个圈套的,就是他做假证的合伙人吉城。警方发现吉城的DNA在十三年前的一起命案里出现过,立即联系到当年负责此案的高木警官,通告了此事。高木调查多日终于发现,吉城和慕容英子就是十三年前出租屋杀人案中消失的那两个流浪小孩。当年一起逃离的两个小孩,一个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而另外一个还潜走于灰色的地带,过着不黑不白的生活。而吉城的出现,令慕容英子的养父母感到非常恐惧。他们有种不祥的预感,封藏十三年的秘密恐怕会因为这个警察的调查而被一一还原……高木在追捕吉城的过程中不慎中了吉城的诡计,差点丧命。然而生死关头,吉城竟然伸出援手救了高木,这让高木大为惊讶,同时,他认为吉城并不仅仅是冷血杀人犯这么简单。除了警察在追捕吉城外,文越也在等候时机猎杀吉城,他万万没想到,吉城竟然会被慕容英子的养父从背后袭击受伤。受伤的吉城逼到了医院围墙边,他手里紧紧攥着一卷铁丝。就在大家面面相觑的时候,穿着病服的英子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出现在现场,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至此才为人所知……
  • Lilith

    Lili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妃很无良:代夫娶亲

    王妃很无良:代夫娶亲

    所谓的冤家路窄就是走到哪里都会遇上,她才不会忘记当日这位高傲的王爷在新婚之夜给自己的侮辱,看到他都懒得搭理他。可是他却阴魂不散地跟着自己,非得和她交朋友,居然还提出让她娶了他的女人,有没有搞错?让自己的王妃娶亲的王爷,真是史上的极品。行,娶就娶吧,不过要是出了什么事情可别后悔!
  • 少年终究不是年少

    少年终究不是年少

    也许我们都不曾留意,逝去的日子里有多少曾经在意!我只是少年,但已脱离童年的我们,终究不再年少!下一个花季,我们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