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4100000008

第8章

自下第八。明座内众流分。于中长分十段。一明出处。二显众类。三列众名。四结众数。五兴云供。六供众海。七敬绕佛。八座本方。九叹德能。十申偈赞。今初座即是总。宝等为别。如是已下结广从略。非独轮等故云一切。所以此能出者。良以。座该法界依正。混融一一纤尘。无不广容普遍。座所遍刹恒在座中。故从中出。非是化也若约法空之因。及法空之座。则万行为严能生菩萨。二一一下。显众类皆菩萨故。三其名下列众名。出处既多名亦多种。略举上首十名耳。即如次十方。四如是等下结众数。严具非一故。有众多刹尘。五此诸菩萨下兴供云。六彼诸下供众海。众多菩萨各兴刹尘供云。已重叠难思。况相续不绝。而诸供具皆称云者。乃有多义。谓色相显然。智揽无性从法性空无生法起能现所现。迥无所依应用而来故。来无所从。用谢而去故。去无所至。而能含慈润霔法雨。益万物重重无碍。有云像焉。上下诸文云义皆尔。七现是云已下。明敬绕佛。顺向殷重瞻望不足。乃至百千。八随其下。坐本方参而不杂也。如师子子亦师子故菩萨座亦名师子。自化自坐者。自心智现还自安处故。诸佛菩萨坐多跏趺者。为物轨故。智论引偈云。若结跏趺坐身安入三昧等。九是诸菩萨下。叹其德能者。有十二句。初总余别。别显一一各是一种清净广大。略束为三。初三明三业清净广大。一智证普法。二身随佛行。三语入辩海中。一义求亦通三业。次三明得法清净广大。一获自分解脱。二住胜进果位。三遍具诸持。普门地言即同经初已践如来普光明地。后五福智清净广大。初二正明。后三重显。今初中一智安理事故云善住。二福无不修故生信喜。然三世平等经初已明。今更略示。谓依生及佛善住平等。且依佛说佛佛平等。法身智身无增减故。若依众生。生生平等烦恼业苦有支皆等。若生佛相望者。凡夫现在等佛过去。进修得果等佛现在。成佛究竟等佛常住。此约三世互望。烦恼佛则本有今无。众生则本无今有。菩提则众生本有今无诸佛则本无今有。约迷悟异则说本今。涅槃之性非三世摄。故知三世有法无有是处。若以性净而说。则佛与众生现今平等。而不妨迷悟之殊。是故三乘亦有差别。亦无差别。众生寂灭即是法身。法身随缘即是众生故。寂灭非无之众生。恒不异真而成立。随缘非有之法身。恒不异事而显现是故染净三世一切诸法。无不平等。况称性互收。如是解者。名为善住一切智地。如地能生终归于地。万法依于佛智究竟。还至一切智也。后三重显中。一净前福障故。令诸福无边清净。二成上智慧。由观法界虚空。三近胜缘故成前二十。尔时下说偈赞佛中。十菩萨各别说偈。即为十段。就初海慧颂中。叹佛身座。初五叹佛身具德。一赞智慧。二赞功德。三神通。四因深。五果胜。后五叹所坐严丽。此众既从座现。故多叹座。文并可知。第二雷音菩萨十颂叹座及地。文分三别。初四直叹座可知。次三叹于场地。即转显座严。于中初一总显因深德广。故严事难思。金刚下别显。末后一句结莹宝座。后三偈叹地上之严。于中前二地神兴供严。后一佛力展转严。第三众宝光髻菩萨赞中。独赞场地殊异德。十颂分二前五德用圆备。后五法化流通。言如佛座上所应演者。九会五周之文。一化随宜之说。已具演于场地之中。第四大智日颂叹佛所处宫殿。十颂分二。初一总明。次段赞处彰人。故此偈标人显处。凝者严整之貌。睟者视也。谓肃然而视。后九别明。于中二。前四明宫殿体摄众德。即广其前半。后五明妙用自在。即广其后半。今初。初一宫殿虽耀佛坐增明。即广前炳然照耀宫殿中也。次二颂略辩七严。结以智海。广上凝睟处法堂也。谓内持宝柱檐垂金铃。外列门阶上罗华帐。宝树交映宝璎周垂。为七严也。闼小门也。洞达也。如云布者。重重无量次次相承也。上云凝睟则目视不瞬。特由内无识浪故云智海湛然。次一颂。罗以宝网列以香幢。布以焰明覆以严具。结云超世。即广上世尊处法堂也。光如云布者。若彩云向日上下齐明也。后五中。一罗身云以调生。正显前文现十方土。二宝树现三世之严。三略举多严。四即上诸严卷摄多严重重佛坐。五结叹无尽主伴云会。第五不思议菩萨。通赞场树自在德。十颂分二。初一总显。谓宿因愿力深广难思。神通现缘生果严净。后九别显分三。初五叹树具德严场。于中初二身干森耸。次二枝叶荫映。后一华果芬辉。二有一偈。叹场地。莲网谓莲华布地则下转光轮。宝网罗空则云间响发。三有三偈。叹树自在。初一收入。后二出生。第六百目菩萨颂中。双叹场树备德。自在法化宣流。前九偈各一门。后一结严周遍并显可知。第七金焰颂。叹佛十方功德。一颂一力下。诸经文屡明十力。是佛不共之德。佛佛等有菩萨缘此发心。梵行品云。复应修习。一一力中有无量义。悉应咨问。故不可不知。然大般若五十三。显扬第四。对法第十四广辩。今略以七门分别。一立意。二释名。三自性。四作业。五次第。六差别。七释文。然了其名则知作业。对文料拣差别易见。故将作业差别。并释别名。并于释文中显。今初立意者。智论意云。显佛大人有真实力。令外道心伏。二乘希向菩萨仿之。能成办大事。终获其果故须辩之。如来唯一诸法实相智力。此力有十种用。故说为十。谓于十境皆委悉正知故。由时品类相续分别。有无量力。度人因缘故但说十。足办其事。谓以初力。知可度不可度。次业力。知有障无障。以定力知味著不味著。以根力知智多少。以欲力知所乐。以性力知深心所趣。以至处力筹量众生解脱门。以宿命力分别先所从来以生死力分别生处好丑。以漏尽力知众生得涅槃佛以此十度生审谛故但说十。第二释名。初总后别。今初总名力者。能摧怨敌义。不可屈伏义。故说名力。瑜伽云。与一切种。饶益一切有情。功能具相应故。毕竟胜伏一切魔怨。大威力故。说名为力。对法云。善除众魔善记问论。故十名力。十者是数。带数释也。别名至文当释。三自性者。瑜伽五十七云。佛具知根慧根为体。对法论云。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为性。菩萨地。总以五根为性。统其文义应具六种。一最胜体故。决择分中慧根为性。二引生体。对法兼定。三克实体。菩萨地云。五根为性由慧胜故。且说十力慧为自性。所以但言处非处等智力。不言信进等力。四相应体。对法兼取相应心法。四蕴为性。五眷属体。五蕴为体。定共道共无漏色等。助为体故。此虽无文理必应尔。遮犯戒垢助摧怨故。六依此经。融一切法以为其性。无碍法界理应尔故。四作业者。即是辩相至文当显。五次第者。诸文或有前。却各有所由。此文所列次第。与十住全同。净行品则界在解前。梵行品禅定解脱当其第三。宿命居天眼之后。余同此。次瑜伽四十九。及智论二十七。亦禅居第三。余同此次。且依论明次第者。智论云。初力为总余九为别。于初力中分别有九故。初一力通知万法。下九展转开之。谓初令知因缘果报。故起业力。次业烦恼故缚净。禅定解脱故。解令去缚就解。次根有利钝。钝者为有造业。利者为不生故。集业由善恶二欲成上下根。此二种欲由二种性。以有种种性因缘故。行二种道。谓善道恶道。次知其过去审彼未来。次以方便坏其因缘果报相续。故说漏尽。瑜伽有多门次第广如第五十说。上来依论次第。而今禅居第七者。二论梵行。为对自业。有离欲不离欲。故禅居第三。此经十住为对遍趣行。有清净不清净。故居第七。若习欲成性即界居欲后若由性起欲则界居欲前。若执常者先说宿住。若为执断先辩其天眼。余无别理故经论皆定。六差别者。谓此十力展转相望。亦有差别。亦无差别。至文当明。七释文。然此经宗异义。皆融摄故。一一力中具摄十力。乃至包尽法界。是以宿命乃云智包三世。天眼则见尽法界。非唯见尽。佛眼如空即是法界。非唯智包。亦能毛孔顿现。业力即观法性。岂唯但是有为。约门有殊故他宗不坏。第一偈即处非处智力。谓善因乐果斯有是处。善因苦果无有是处。恶因苦果等例上可知。处者建立义。依义起义。能建立果与果为依。能起果法故立处名。于此正知故名智力。其作业者。即如实知因之与果。及能降伏无因恶因种种诤论。既遍知已可度者度。不可度者为作因缘。文中上半往因。下半显智力。于诸境界正解明了。即辩此力通知一切法也。第二偈。即过未现在业报智力。瑜伽名自业智力。今言一切业者。谓于三世中善等三业。及顺现等皆名自业。于自所作受用果业。如实知故。与初何别。若正了知所造善等业感爱等果。此由初力。若了能造善恶等业感爱等果。是自业力。文中上半往因。下半现果。第三偈。即根胜劣智力。谓信等五根。此软中上名为胜劣。于此正知。及能于彼如应如宜。为说正法。即是作业。偈中三句往因。一句今果。四即种种解智力。亦名胜解。谓若从他起信以为其先。或观诸法以为其先。成软中上爱乐名种种胜解。亦名为欲。欲谓信喜好乐。如或贪财利或好名闻。好定好慧种种不同。如来正知。令舍不净。增长于净。此与前根何异根约宿成智有多少。解约现起好乐不同。论云。若照诸根为先。彼彼法中种种意乐。是根智力。若正分别意乐差别。是解智力。在文可见。五即种种界智力。界即性也谓或一二三四五乘性等。或贪嗔痴等分行等。乃至八万四千行名种种性。性即种子即解现行。故智论云。性名积集相。又九十云。性内欲外用性作业必受果报。欲或不尔。瑜伽云。若照胜解所起相似种子。此由解力。若照即彼种子差别。由界智力。若习欲成性。复云何别。欲唯大地一数。性通诸数。即宽陕不同也。智论云。习欲成性性名深心。事欲名随缘起。若性即种子与根何异。根唯信等优劣。性通善恶不同。以信等望果宽长。能生人天三乘圣道。为道之根。三善根但是翻对不望果义。尚不名根。况性通于恶。岂得同耶。偈云悉能显现毛孔中者。谓非唯佛智如空包纳众生之性。毛孔内空亦现众生之界耳。六即一切至处道智力。论名遍趣行智力。遍即一切。趣即至也。行即道也。谓诸众生种种所行。若出离行不出离行。各能至果。如行有漏行生五道中。行无漏行至涅槃果。名遍趣行。若知如是种类行迹趣入。此由界智。若知即彼行迹一切品类。如是行迹能令杂染。如是行迹能令清净。此由遍趣智力。初力处对非处。此中但明至处。又初力指因。为得果之处。此约果是酬因之处。故不同也。经中初句总标。次一念即能知迅速。下十二字。所知时处。后一句委悉开示。七即禅定解脱三昧智力。净行品中。加于染净通漏无漏故。佛皆善知。及知依此所得诸果。故名智力。此与自业智力何别。若了诸有能修诸定。即彼能入而非所。余名自业力。若了依如是静虑等定。现三神变。无倒教授所化有情。此由静虑智力。偈中上半所知。下半善用。言佛为示现者。示其诸定现三神变。令有情喜使涤烦恼。即令去染而得清净。八即宿住随念智力。谓过去境本生本事住宿世。故名为宿住。于此宿住而起随念。念俱行智名宿住智力。瑜伽云。若知前际随念一切趣因。是遍趣力。若知前际名姓。苦乐等事名宿住力。此与智论云何会释。谓彼论云。但知宿命所经。不知诸业因缘相续。但名为通凡夫亦得。若兼知业因缘相续则名为明。二乘能得。若知上二无量无边则名为力。斯则力亦知因矣故应通云。若但知因是遍趣力。若双知者。即宿住力。瑜伽为对遍趣之因。故但云果耳。文中初句标。能念智包三世者。三世全在佛智之中。况于随念。不知三世从门别。故但云宿住。刹那悉现即包现之时极促现毛孔中。即能现之处至微。第三句。即所现所念之事广。第四句结归智力。非唯能念亦能现也。九天眼智力。独此从所依以立名也。若从境者。瑜伽名生死智力。谓死此生彼堕善恶趣。大小好丑皆能正知。知前际生死。名为宿住。要知后际得此力名。今文乃云佛眼者。若约五眼。余眼在佛皆佛眼故。此非经宗。今依十眼。佛眼能见如来十力故。故此一力即摄十力。举一为例余九皆然。文中初句体大。次句用广。次句用胜。以无等故。后句结其甚深。故唯佛能演。既言普见法界非局未来。约宗别故。于未来门普见法界也。十漏尽智力。于自解脱无惑无疑。亦知众生漏尽涅槃。于此正知名为智力。文中。初二句所断。诸结即现行。随眠即种子。习气即余习。二乘不能尽习亦不能尽他漏。故不名力。后半显佛能灭。然上十力智即是体。力即是用。然智即力更无别性。此中宿住随念相应智力。是邻近释。自余从境皆依主释设天眼从所依。亦依主释。若宿住是境。随念相应智力。亦依主释。然此十力望于自事。各于自事中。大如水能净如火能烧。各有自力。若约总摄初力为大。若约办得涅槃漏尽为大。若以无碍解脱而为根本。则平等平等。第八法界颂中。叹佛往修十度行满。今得果圆。十一颂分二。初一总余十别。今初也。佛威神力略有三类。一者俱生力。谓风不动衣等。二者圣威力。谓通明等种种功德。三者法威力。谓波罗蜜圆满法力。令五根中无诸非净。四支百节有无量力。故名坚固不可坏法身常身无边之身。言遍十方者即无边身。广大示现谓变化身。无分别者。平等智身。大菩提行者。波罗蜜身。昔所满足者。众行先成。皆令见者。大果今出。二有十颂别显二颂一度。皆上半往修因。下半今得果。十度之义。十行十地一经始末亦多辩之。须粗识其相。略启十门。一释名。二出体。三辩相。四建立。五次第。六相摄。七修证。八约教。九观心。十释文。今初又二。先通名后别称。今初。通称波罗蜜多者。唯识云。要七最胜之所摄受。方可建立波罗蜜多。一安住最胜谓要安住菩萨种性。二依止最胜。谓要依止大菩提心。三意乐最胜。谓要慈愍一切有情。四事业最胜。谓要具行一切事业。五巧便最胜。谓要无相智之所摄受。六回向最胜。谓要回向无上菩提七清净最胜。谓要不为二障间杂。即三时无悔。若七随阙非到彼岸。故此十度应各四句分别。其别称及出体。三辨相至文当释。四建立者。为十地中对治十障证十真如。故但有十。为对六蔽渐修佛法。渐熟有情故但说六。六中前三增上生道。感大财体及眷属故。后三决定胜道。能伏烦恼成熟有情及佛法故。又前三饶益有情。施财不恼忍彼恼故。后三对治烦恼。勤修加行永伏永灭故。又由前三故不住涅槃。由后三故不住生死。能为无住涅槃资粮。后唯四者助六令满。方便助前三。愿助精进。力助静虑智助般若。如深密说。五次第者。谓由前前引发后后。及由后后持净前前。又前前粗后后细。易难修习次第如是。六相摄者。此十一一皆摄一切波罗蜜多。互相顺故。般若论云。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等。智论云。有未庄严波罗蜜即不摄者。有已庄严波罗蜜即相摄者。今此经文必具摄十。若但说六六摄后四。若开为十。第六唯摄无分别智。后四皆是后得智摄。七修证者。五位通修佛方究竟。十约因位总有三名。谓初无数劫。施等势力尚微。被烦恼伏。但名波罗蜜多。第二劫去势力渐增。能伏烦恼。名近波罗蜜多。第三僧祇势力转增能毕竟伏一切烦恼。名大波罗蜜多。故上下文中。屡言广大波罗蜜也。八约教者。诸教可思此教要须一一融摄。彻果该因。九观心者可以意得。十释文中。第一偈明施度。辍己惠人名之为施。即以无贪及所起三业。而为其性。此有三种。谓财法无畏。止半因中大悲行施。已该此三。此悲亦是七最胜中前三最胜。下半果中财能资身。无畏益心。法资法身。故得果身身最殊妙。三皆悦物故见者必喜。亦由具七最胜故。身殊妙也。二戒度。防非止恶名之为戒。即受学菩萨戒时。三业为性。戒有三种律仪摄善得净身果。摄众生戒能除物苦。遍十方者。无作戒身等众生故。三忍者。堪受诸法未能忘怀名之为忍。此约生忍。又忍即忍可。忍即是慧。双忍事理。即以无嗔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为性。忍亦有三。谓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偈云。信解真实即谛察法也。色相圆满前二忍果。放净光明第三忍果。四精进者。练心于法名之为精。精心务达目之为进。以勤及所起三业为性。亦有三种。一被甲。二摄善。三利乐。初句通前二。以被甲精进。瑜伽释云。设千大劫为一日夜处于地狱。唯为脱一众生故。次句即第三。下半通三果也。因既离身心相故。果能身遍十方。五禅者梵云禅那。此云静虑。即以等持为性。亦有三种。谓安住引发办事。既引起神通办利生事。故见者深喜。现法乐住诸惑不行。又资慧断惑。故见者惑灭。六般若者。般若梵言。此翻为慧。推求谛理名之慧也。此及后四。皆择法为体。亦有三种。一生空无分别。二法空无分别。三俱空无分别。摄论以加行正体后得为三。约六度说。璎珞以照有照无及照中道。而为三者。唯约法空。三观之义至下当明。慧导万行。故云修诸行海。言具足者。具上三也。因如有目。故果获身智二光能灭诸闇。七方便者。即善巧也。方谓方法便谓便宜。下四但各二种。今初谓回向方便。拔济方便。文云。种种化生。即拔济善巧。所修成就。兼于回向菩提。所化无边。果得十方而横遍。为物取果竖穷来际而不休。八愿者。即希求要誓。有义。即以欲胜解及信为性。亦有二种。谓求菩提愿利乐他愿。由初愿故出现世间。由后愿故救生不息。九力者。不可屈伏故随思随修。任运成就。亦有二种。谓思择修习。今言法力。即思择诸法而修习故。摄论由此二力。令前六度无间现前。经云成自然力。即无师而成。不习而无不利。何能坏哉。十智度。决断名智谓如实觉了。亦有二种。谓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无性论云。由施等六成此智。复由此智成立六种。名受法乐。由此妙智能正了知此施戒等。饶益有情。经云普门智。总含二智。别配即初句成熟有情。次句即受用法乐。此二无二故。成无碍力舒光普照。第九云音颂。述菩提树摩尼果中。叹佛往修十地行果。十一颂分二。初一总举。谓佛果大用。由昔地行及结说处。余十次第各述一地。地义当品广明。今皆略述而已。初地略述四义。一加行多劫。诸论皆说地前为一僧祇。已为无量。更有异说恐厌繁文。二标入地名。三出生广智。谓生如来家见法实性。得妙观察平等性智故。四普见佛海。同下愿智果中。二地四义。一举法标名。二别地行相。三修行时分。四供佛多少。三地四义。一举法标名。世间中极云积福德。二修诸禅定。三忍度偏多。四闻持广博。四地四义。一叹慧标名。世无等故二了道品境异凡夫故。二起慈悲异小乘故。四净身土离身见故。五地四义。一标入地。谓积集福智故云普藏。十平等心故曰等门。三标地名。三真俗极违会令相顺。四谛法俗境无不等观。六地有四。一叹行。二标名。三正显行相。即了缘起法。四明地用。得十空三昧故。七地有四。一先标果用。二照达群机。三双行巧摄。四寄行标名。八地四义。一别地行相。二明净土果。三略释地名。四叹地结说。九地四义。一标地作用。二善达教法。三标示地名。四广行多劫。十地有四。一标起地名。二含藏法雨。三能蔽如空粗重。四深广难测。故云佛境。诸偈多有结说文并可知。第十善勇猛说颂仪中。前文多皆观众会。此观十方者。观众表无偏心。观方表说周遍。二文影略。十颂叹佛体用应机自在德。文分为三。初一总显。次八别明。后一结叹归佛。一一颂中各有四义。今初总叹佛令物悟入福智。有四义者。一多众。二心异。三悟智。四了福庄严即福也。亦通二严。皆佛令尔故显众德即为叹佛。别中一见佛体用。亦四义。一起愿。二具行。三见体。四见用。二见法身。一胜故无等。二净故无碍。三大故周遍。四深广故包含。三见佛色身。一色妙。谓如金等。二相具十华藏相等。三光盛。谓常放等。四随机变。谓三尺无边等。四见佛智身。一无碍。无二碍故。真俗无碍故。二等空称法性故。三知根。四巧现。五了佛音声。一音普遍。二说应器。三言同类。四应无碍。六见佛光明。一多种。二遍照。三见佛。四现变。七见佛毛光。一显光名。二明出处。三示往因。四令信悟。八见佛福相。一见福相。二了福因。三示因体。四明见处。后一结叹德广。一数多。二深广。三用普。四结说。谓推功归佛谦己无能。上来总明第八大假座内众流竟。自下第九明天地征祥。谓动地兴供即是显证。上来佛成正觉。众海云集。各申庆赞显佛高深。而下称机情上协佛愿。故世主为之兴供。天地为之呈祥。就文分二。先动地后兴供。前中三。一动处。二动因。三动相。今初自陕之宽。且云华藏。约下结通。实周法界。诸天重重并华藏之内。故云其地何所不该。又染净融故。虽标摩竭而地震华藏。二动因中就主显胜。但明佛力感应道交。亦由物机。然泛明动因。总有其十。今当转法轮亦兼成道余如别章。三动相者。其地下是震即是声。动即是形声兼吼击。形兼起踊。故有六种。此六各三成十八相。摇飏不安为动。自下渐高为起。忽然腾举为踊。隐隐出声为震。雄声郁遏为吼。砰磕发响为击。十八相者。唯一方动直尔名动。四方若次第。若一时动者名为遍动。若八方次第。或一时动名普遍动。又四方八方十方如次名三相动。又一方独动。十方次第动。十方同时动。又为三相。余五例之。然动何所为。依胜思惟梵天经。所为有七。一令诸魔怖故。二为说法时。大众心不散乱故。三令放逸者生觉知故。四令众生知法相故。五令众生观说法处故。六令成熟者得解脱故。七令随顺问正义故。此上七缘正是今经所为。地论有四。非当此文。上约外器。若心地圣贤地法性地。亦有震动等义可以虚求。二兴供中三。一标数。同生之众亦得称主。为物依故。二所谓下略列。三此诸下结遍。第十如此下结通无尽。文分有二。一结华藏内。二结华藏外。前中亦二。先举此界。二其华藏下。类华藏中一切世界。于中三。初类众海兴供。一切世界者。谓华藏中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一一种中。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彼等一切诸世界中悉有世主而为供养。二其一切下。类佛坐道场。然有二义。一彼诸世主。各供当处之佛。二彼诸世主。亦供此佛。此佛亦坐彼界道场。三一一下类结大众得法。于中有十一句。为闻法得益。得益有三。一闻益。各各信解故。谓信其言而解其义。二思益。谓于所对审缘虑故。三修益。修益有七。一修门。谓三昧方便故。二修法。谓资粮助道故。三修果契理成就故。四修益。随有所得成法喜故。五修转。各各趣入无量乘门。及众生界故。六修同悟解法门。合先圣故。七修极。修极有三。一大悲极。入佛神通境。入佛神通境。但为益生故此成恩德。二大智极。入佛力境。如来力境悲智超绝。无能及故成佛智德。三自在极。入如来解脱门。尽一切障心境自在。成佛断德。亦即是前诸解脱门。二如于此下。结华藏外谓以华藏例于法界。各有此会同为一大法界会。方是华严无尽说耳。上来十段。总明教起因缘分竟。

同类推荐
  •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抱真堂诗话

    抱真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体论

    道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少室六门

    少室六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台湾资料清文宗实录选辑

    台湾资料清文宗实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东溟奏稿

    东溟奏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百蜜一疏,总裁请接招

    百蜜一疏,总裁请接招

    “先生,你破坏了我钓金龟婿的机会,该怎么补偿我啊?”舞池里,他步步紧逼,她寸步不让。“你是我的。”原以为他们之间只是一场交易,却没想到那个站在云端之上的矜贵总裁,竟然真的对她动了心。“凌楚楚,回到我身边!”小包子也拉着她的手:“妈妈,让爸爸回家好不好?”
  • 舌尖上的私房菜

    舌尖上的私房菜

    在书中我们窥见傻兮兮的土豆、暴躁的洋葱、美艳的汤,美食之外作者以细腻的笔调,通过对美食的坚持和追求,向我们呈现了精致的生活态度和悠然的人生趣味。
  • 庶女惊华:一品毒医

    庶女惊华:一品毒医

    她是一国之后,不想却被自己的孪生妹妹生剥脸皮,害她腹中孩儿。夫君背叛,亲妹加害,她含恨而终。再睁眼时她却是侯府庶女,处境艰难。身负血海深仇,她步步为营,只为讨回自己的一切!复仇路上,她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不想,却有这么一个人,以他真心换她倾情,庶女惊华,毒妃谋天下!
  • 吃掉那个收容物

    吃掉那个收容物

    中二版:亵渎者的雕像,懦弱者的皇冠,野心者的利刃...他们终将跪倒在您的面前,诉说着您的伟大,歌颂着您的史诗...愚昧的人民啊,献上你们的灵魂,如果你渴求改变悲惨的命运。睿智的学者啊,请奉上毕生所学,假如你想名留千古。全知全能的牧羊人正注视着你们的灵魂,期待你们的选择。正常版:叫我尤格!叫我索托斯!我特么要吃爆!
  • 故事会(2017年8月上)

    故事会(2017年8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妖骨仙缘

    妖骨仙缘

    她是世上最丑的妖,却爱上了妖界最美的王。死而复生,却沦为他一统三界的棋子。她是天生的灵咒宿主,是他称霸路上的绊脚石。痴痴傻傻,却只把他当做最爱的阿木。他是无可匹敌的万妖之王,却被夺去法力囚禁千年。重见天日,誓要灭仙斩魔称霸三界。他是冷血无情的紫极餮妖,却唯独对她宠爱有加。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
  • 暗色的家园

    暗色的家园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这是字典上的解释。进一步说,我觉得,还应该补充一些具体的内容,譬如,窖内温度低,适于储存蔬菜,过去,萝卜,白菜,葱,都是应季上市,存放在窖里,接续供应的空白,随吃随取,吃一冬天,水分不散失,也不腐坏。窖具有隐蔽的特点,不易被发现,金的银的,藏窖里,增加安全系数。有的酒,像红酒,像白酒,经过窖藏之后,才性能凸现,口感佳,才能升值,尤其是葡萄酒,一定得装橡木桶,存放在阴暗潮湿的酒窖里,不到时间,是不能启封的。
  • 垫底网红校花

    垫底网红校花

    冬日图书馆,何俊熙红着脸对梨野说:“我喜欢你,我想让你跟我考上同一座大学。”“你走吧,我不喜欢你!”除夕夜,梨野发消息问何俊熙。“怎么确定喜欢一个人?”“我对你的喜欢你感觉不到吗?”“我感觉你比以前更讨人厌了!”女神节,梨野把一支红玫瑰递给何俊熙,“生日快乐!”何俊熙惊喜接过,梨野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解释:“别误会,我只是拿不要钱的花凑数。”何俊熙无奈叹息,撩不到心上人怎么破?在线求支招!
  • 台湾通志

    台湾通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