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4600000012

第12章

推上也。

若以無相為無相(牒問)無相即為相。捨有而之無。

若以無相是無相。無相即是相。雖捨有相而著無相。豈為智照也。

譬猶逃峯而赴壑。俱不免於患矣。

逃避也。峯者山之高處也。壑者溪也。逃避峯之危峻。而赴于溪壑。俱不免害身之患。捨有取無。俱不免乎取相。般若聖智。故非如是也。

二顯示正義。文二。初示正義。

是以至人(約人顯智也)處有不有。居無不無。

居處者。智之所詣故。即事造理。故處有不有。理不異事。故居無不無。又處有居無。照理事故。即前是當也。不有不無。泯理事故。則無是無當也。

雖不取於有無。

明不取也。非唯不取有。亦不取無也。又即前無當無是義也。

然亦不捨於有無。

明不捨也。正不取時。即不捨故。故云然亦。又非但不雙取。然亦不雙捨。即前物無不是。物無不當也。又初句不有離增益謗。次句不無離損減謗。次句雙非有無。離相違謗。末句雙照有無。離戲論謗。四謗既無。百非斯絕。是當之義。彷彿聖心也。

二出所以。

所以和光塵勞。周旋五趣。

此顯已證之所以也。和者謂渾雜也。光者智用也。聖人光有二。一身光。二教智光。今明教智光。塵勞者。三界中五塵坌污勞擾之處。是羣生之所居。聖人渾和其間。以教智光。而開導之也。周旋者。周徧返覆也。五趣者。天人獄鬼畜。鬼開修羅。即六趣也。四生不過五趣。聖人垂形於五趣。周徧返覆也。前明說教。此顯現身。蓋聖人從根後智。起大悲之化用也。

寂然而往。怕爾而來。

雖往來於三界。往無往相。故曰寂然而往。來無來相。故曰怕爾而來。前明處有。此顯不有。

恬淡(上呼)無為。而無不為。

心靜曰恬。智純曰淡。雖無作為之心。而常照理達事。故無不為。此明上居無不無也。

七應會問答。文二。初無知生滅問。又二。初牒前敘難。

難曰。聖心雖無知。然其應會之道不差。

即前云會而不差也。由無為而為。故應會眾生。不差失於機宜也。

是以可應者應之。不可應者存之。

釋不差之義。根熟則應之令入道。未熟則存之令熟。則金剛所謂護念付囑之義。

二正難。

然則聖心有時而生。有時而滅。可得然乎。

根熟則能應心生。未熟則能應心滅。既曰當而無是。則無知無為。何得有此生滅。

二用無生滅答四。初真妄對明。

答曰。生滅者(牒所問也)生滅心也。

妄心取相。故隨境生滅。

聖人無心。生滅焉起。

聖心無取。故曰無心。既不取境。何有生滅。

二釋妨正答。

然。

牒上領問也。問云既無心生滅。何有應而不差之義耶。故今領之。

非無心。(非同木石之無心)但是無心(無取著心)心耳。

靈明之心。長在此為應。本經云。菩薩清涼月。遊於畢竟空。

又非不應(非同二乘之不應)但是不應(不起分別之應)應耳。

機感應生。則悲應之心常存。所謂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

三舉喻結答。

是以聖人應會之道。則信若四時之質。直以虗無為體。

質實也。應之不虗故。直但也。權智無心之心。不應而應。其由春夏秋冬。雖應不失時。虗而無體。權智無心而應。類此可知。

四結非所問。

斯不可得而生。不可得而滅也。

八真妄問答二。初惑智同真問。文二。初呈解。

難曰。(解中疑問)聖智之無(聖人無心生滅焉起)惑智之無。

境有生滅。智乃隨之。離境智無。生滅何有。難者因前而解。故此呈之。

二疑問。

俱無生滅(同也)何以異之。

如何分真妄之異耶。

二真妄同異答三。初總標。

答曰。聖智之無者。無知。

體本無知故。

惑智之無者。知無。

了知無體故。此上標真妄。

其無雖同(同無生滅)所以無者異也。

無之所以。真妄有異。此標同異也。

二釋真妄中二。初推釋。

何者(推上異之所以)夫聖心虗靜。無知可無。

智體本無知見。故曰虗靜。三際常然。可無生滅也。

可曰無知。非謂知無。

此明真異於妄。不假知了。

惑智有知。故有知可無。

惑智取境。隨境生滅。智性空無。生滅不有也。

可謂知無。非曰無知也。

此顯妄異真也。前則本無故無。此則了空故無。所以異也。

二結會。

無知。即般若之無也。

智體本無生滅。故曰般若之無。

知無。則真諦之無也。

結會妄智。為真境也。難者既了惑智性空。則惑智為所了境。由了始無即事而真。故曰真諦之無也。故知無生滅則雖同。本無今無有異也。

三釋同異三。初正明。文二。初顯體同用異。

是以般若之與真諦。

牒上同無之境智也。

言用即同而異。

即同無而理智不泯。是用也。

言寂即異而同。

雖理智宛然而同一虗無。是寂也。

同故無心於彼此。異故不失於照功。

體同故心境彼此無殊。用異故不失能所之功。

二述成不二。

是以辨同者同於異。辨異者異於同。

辨者解了也。欲解同無。但觀理智。欲明理智。須了同無。此明互即。下顯雙亡。

斯則不可得而異。不可得而同也。

辨異於同。故不可得異。辨同於異。故不可得同。同異兩亡。此答前云俱無生滅。何以異之也。

二推釋文二。初雙徵。

何者。

何故不可異。而又不可同。

二各釋中二。初釋不可同。

內有獨鑒之明。外有萬法之實。

約心為內。以境為外。蓋指拄如此。非有內外之相。獨鑒之明者。智也。即心之照。心外無法。故曰獨鑒。又以對下萬法故。萬法之實者。理也。理為萬法之體故也。

萬法雖實。然非照不得。

事本即真。非智不顯。

內外相與以成其照功。

與共也。由智顯理。理顯曰智。故共成鑒照之功也。

此則聖所不能同用也。

結異也。聖智與理。所以不可得而同者。此明照用也。

二釋不可異。

內雖照而無知(照體本寂)外雖實而無相(真理本空)內外寂然。相與俱無(境智同寂)此則聖所不能異寂也。

結同也。聖智與理。所以不可得而異者。此明寂也。

三引證三。初證辨同於異。

是以經云諸法不異者。

諸法者心境也。不異者同虗寂也。者字是牒經。下釋之云。

豈曰續鳧截鶴。夷嶽盈壑。然後無異哉。

續鳧截鶴。語出真經。云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等。夷平也。嶽山也。盈滿也。壑谿也。此則反釋經意。豈謂令鳧鶴長短。谿山高低。等無差別。而謂諸法不異。非此說也。下順釋云。

誠以不異於異。

不異之義。於殊異中也。則高低長短。性不可異。故曰不異也。

故雖異而不異也。

此證上辨。同者同於異也。

二證辨異於同。

故經云。甚奇世尊。於無異法中而說諸法異。

大品經。空生歎佛讚法。雖諸法同真無異。而境智宛爾差殊。此證上辨異者。異於同也。

三證同異不二。

又云。般若(智)與諸法(境)亦不一相。

能所各存。證上不可得而同也。

亦不異相。

同一真體。證上不可得而異也。

信矣。

佛語實不虗。故自信信他也。

九寂用問答二。初寂用何異難。文二。初牒論。

難曰。論云。言用則異。言寂則同。

牒上云聖所不能同用也。聖所不能異寂也。

二正問。

未詳般若之內。則有用寂之異乎。

此是請益。問般若真一無差。何以有一用一寂之異。未詳審也。

二用寂同時答二。初正答同時。

答曰。用即寂。

不離境智之二。而同一寂滅也。故勝鬘云。二而不二。難可了知。如全波是水故。

寂即用。

同一虗寂。而能所歷然。勝鬘又云。不二而二。難可了知。如全水是波故。此中言寂。即權實同體。言用。即二用雙明。竝體用同時故也。

用寂體一。同出而異名。

言體者。非所依真體。此明相依之體用依於寂。以寂為體。寂依於用。以用為體。相依故體一也。同出而異名者。寂出用。用出寂。故有寂用之異名。非謂別有一體。為用寂之出處也。

更無無用之寂。而主於用也。

又合云。更無無寂之用。而主於寂也。今文影略。更者定義也。意云。定無無用之單寂。而為用之。依主。又定無無寂之單用。而為寂之。依主。不有則已。有則用寂。同時既無二體。如何一有一無。

二結會權實九重問答。本因權實體用而起。今迹亡疑盡。理顯義圓。故今結會歸前。顯體用不二也。文三。初結義歸前。

是以(承上用寂不二故)智彌昧。照逾明。

結實也。彌極也。逾過也。體本無知故。昧之彌極。即體之照。照徹理源。其明過逾於常照也。即前云。智有窮幽之鑒。而無知焉。

神彌靜。應逾動。

結權也。體本無慮。故靜之彌極。即體之應常。應有緣故。動之逾越也。即前云。神有應會之用。而無慮焉。下總責疑者。

豈曰明昧動靜之異哉。

明與昧。動與靜。豈當執異也。

二引文為證。

故成具云。不為而過為。

證上權智靜而常用。

寶積曰。無心無識。無不覺知。

證上寶智。即昧而明也。淨名上卷實積偈讚云。以無心意而現行。今則小變其文也。

三總結文意。

斯則(總指標宗已上問答等文也)窮神(權也)盡智(實也)極象外(有無曰象)之談也。

般若體用不二。故極有無之象外也。談者指上所說也。

即之明文。聖心可知矣。

結也。明文者。如證而說。故曰明了之文。思之可解。又或近指上二經。曰明文。問答終此。

第三般若論畢。

音切

(古公切)

(除良切)

(似力切)

(他刀切)

(胡夾切)

(他各切)

(於昆切)

(弋朱朱)

(他得切)

(公五切)

彷彿

(上芳往切下芳勿切)

(扶音)

(經郢切)

(文兩切)

(可浪切)

同类推荐
  • The Library

    The Libra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界安立图

    法界安立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心雕龙集校

    文心雕龙集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地藏菩萨陀罗尼经

    佛说地藏菩萨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败犬女,别来无恙

    败犬女,别来无恙

    古语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是四个女人的故事,四个被贴上剩女标签的女人。婉约荷花般的李慕思、娇艳玫瑰般的严梅、冷傲冬梅般的魏晓燕、清丽百合般的徐莉莉。她们个个光鲜靓丽、出类拔萃,可是为什么就没有爱情?人们说女人是要被滋润的,不然就要枯涸掉……可是有一群人她们说她们不需……
  • 神纹道

    神纹道

    万古神山之上,上书四字“天道昭然”!稚嫩少年,梦观神山,参悟神纹大道,创千百神通,以悍然之姿,横行天下,成就人族浩荡气运。人族不朽,大道永昌!
  • 轮回狂徒

    轮回狂徒

    意外穿越后,竟是一条龙?无形之中,他的一举一动,到底又是被谁所牵动?这是一个爱恨交加,激情与热血并存的故事,主角白麟,身负一腔热血,手拿三尺长剑,斩下一个传奇,战出一方天地!
  • 绝色丹药师:腹黑嫡女归来

    绝色丹药师:腹黑嫡女归来

    当全球首席绝色神偷苏倾城,一夜醒来,变成了大宅门里被遗弃的废物煞星,一切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宅斗?姐早就玩腻了,绝情亲人一边去,别挡着姐的锦绣修仙路!炼仙丹,逗灵兽,御宝剑,虐师兄,日子逍遥乐无边。为了她,害了相思病的鲜肉小王爷日日在家挂面条,撞豆腐。为了她,高冷师父夜夜墙角画圈圈,男女之情,破坏修行啊。为了她,酷冷师兄仰天泪奔,神啊,快收了这妖孽吧,他都快成宠物了!苏倾城嘴角勾起绝色笑意,不好意思,货已签到,不退不换。你们难道现在才发现么?本姑娘最擅长的是偷心。(新文新类型,走天马行空无厘头路线,萌哒哒的期待喜欢的亲扑倒,圈养来~~)
  • 姑姑

    姑姑

    我爷爷抱走我姑姑送人,我爷爷这一送,送走我父亲一生的幸福和安宁。我爷爷送走我姑姑,我父亲哭了一天一夜,绝食三天。第四天一早,我父亲坐在门槛,两眼空洞,身子软如面条。我爷爷揉搓咣当响肚子,喉咙打出冒番薯汤酸味儿饱嗝,脑袋昏昏,说:不吃,饿死你,我还能多一口饭吃,看你硬还是我硬。
  • 波外乐章

    波外乐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钢琴别恋

    钢琴别恋

    薛智明以从小学起的钢琴为业,在同学开的艺术培训班教课,除这,还兼着一份职,中午在一家餐厅弹琴,一周去五天。去餐厅弹琴是朋友介绍的,朋友去那家餐厅吃饭,看到门口摆着招聘琴师的展架,就推荐给了她。她那时没有谈恋爱,正闲着,除每天晚上去培训班上课,白天时间充裕,就去了。职业是钢琴,天天弹,己无喜爱与探索之心,但她还没有厌烦,就还不错。有的同学毕业之后也教钢琴,后来再联系上就己改行干别的去了。那时,他们一帮钢琴系毕业的同学除了往上深造,多是走这条职业路。
  • 父母新知: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父母新知: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家庭教育畅销书《我家小孩不拖拉》作者闻少聪最新力作。本书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着手,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用一些实用的心理学小技巧、小训练,教孩子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让家长学会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 入世花都

    入世花都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廖煌从小跟着一位仙人师父在一处世外桃源中长大,道法符咒奇门炼丹样样精通,但是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于是当一个机缘降临时,他来到人间,去红尘之中修行人道。面对红尘的缭乱,繁华的世界,权力、金钱与美色的诱惑,这就是人道当中的修行。临行前,仙人师父留给廖煌一些宝贝以及三句话:一、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本质永远是拳头大的才是老大;二、打蛇打七寸,打人要打脸,尤其是遇到那种给脸不要脸的,更要狠狠的打,不然他不长记性;三、本门弟子,是容不得外人欺负的!…………欢迎进入二冰打造的都市幻想世界,这个世界当中,满足你的所有野心!
  • 男神心尖宠:丫头不准逃

    男神心尖宠:丫头不准逃

    他穷追不舍,她避他如蛇蝎。 后来,他想和她结婚,想的不得了。 明琉月没忍住笑了出来,慢悠悠的从包里拿出了一个本子,摆在他面前,“我从我妈那里把户口本拿来了。”“所以,请问沐浔羽先生,准备好成为我的唯一法定配偶了吗?” 【1V1无脑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