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4500000010

第10章

由此可知儒家的孔孟学术,虽然经汉、唐、宋、明、清几个时代的变动,虽治学方法和所走的路线不同,但是尊崇孔孟,不敢离经叛道则是共同的。这样就把和蔼可亲的孔老夫子塑造成一个不苟言笑的偶像,把孔子温良恭俭让的善言,变成一本刻板教条的语录。这是在帮孔子的忙还是拆孔子的台,实在难说得很。

孔子以后,儒分为八,弟子们各据一方,弘扬儒家的学术思想。汉代以后,儒学大体上分成四类:一是政治的儒学,统治者为了政治的需要,扯大旗做虎皮,孔子变成“大成至圣文宣王”了。二是学术的儒学,专门搞儒学的学术研究,如汉学、朴学一类的学院派。三是民间的儒学,走私淑儒家思想的路线,从协调伦理关系入手,来立命做人,修心修身。最后是宗教的儒学,把孔子的话当成圣经,把孔子的偶像供在孔庙里吃冷猪头。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孟子》这部书共有七篇文章,是孟子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整理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内容都是讲道德,说仁义,如崇尚王道、排斥霸道、阐明性善、辟斥邪说等。四书的文字分量,共五万六千多字,《论语》只占29%,《孟子》则占了63%,因篇幅较长,所以《孟子》的七篇文章,每篇都分为上下两编。古人不参加科考的可以不读《孟子》,但走仕途之路的士子,必须熟读此书。《孟子》的文章写得实在好,文意贯通、文采飞扬、说理透彻,有条不紊,后世的所谓“唐宋八大家”无不因袭孟子的文风。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生卒年月不详。一般认为是生于公元前385年(周安王17年),卒于公元前304年(周赧王11年)。司马迁在《史记·孟子旬卿列传》中只用了137个字,从正面记述了孟子的生平。

司马迁说:“孟柯,邹人也,授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柯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叙诗书,述仲尼之意,做孟子七篇”。

孟子是子思的再传弟子,是战国中期的大学者,曾周游齐、宋、滕、魏等国,试图说服诸国君王接受道德仁义的政治主张,均因其学说“远水不解近渴”而不被采纳。故此晚年去齐回国,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在那样现实的时代环境中,他始终为人伦正义、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而绝对不受时代环境的影响。后世有人嘲笑孟子不识时务,以孟子的聪明才智和雄辩之力,如果改变一下思路,搏个富贵功业还不是易如反掌。

讲阴阳五行的驺衍来到魏国,梁惠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执宾主之礼。孟子来见惠王,梁惠王开口却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于吾国乎?”不但不尊重,而且毫不客气。但是孟子十分清楚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向时代风气妥协,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明知道挽救不了这个时代,还是尽自己的力量,多救一个是一个,这就是圣人。

孔子不也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吗?周游列国到处受瘪,还被困在陈蔡饿肚子。孔子形容自己,“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吆喝了一辈子也没把自己推销出去。孔子的学问,是五百年以后,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兴起来,董仲舒弘扬孔学、司马迁撰《史记》赞扬孔子,才大大地抬头。伟大的人物活着的时候都是倒霉,死了以后才吃香。所以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文化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开辟者。

但孟子毕竟去孔子165年,所处的时间、空间背景都不同。孔子温良恭俭让、孟子间有侠义之气,二人的性格、脾气完全不同,所以孔孟二位圣人在为人处事、劝政说理的风格上也迥然有异。孟子有雄辩之材,例如他说服齐宣王行仁政,说得宣王无言以对,只好敷衍地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我有毛病,我好色,没办法施行仁政。孟子说:好色有什么关系!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谁不爱自己的女人呢?周文王的先祖太王也好色,如果您能将此心推广开来,使国中内无怨女,外无旷男,好色又怎么会影响您施行仁政呢?宣王又敷衍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我还有个毛病,我好财。孟子又说:好财货有什么不好?谁不喜欢财物,如周公的祖先公刘也是喜欢财货,他与百姓一起富国强兵,大王您如能与百姓同之,爱财与施行仁政有矛盾吗?宣王又说:“寡人直好世俗之乐”,我还爱听流行歌曲。孟子说:听何种歌曲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大王要独乐乐还是与人乐乐。是少乐乐,还是众乐乐。如能与民同乐,听歌又有什么不好呢?齐宣王被堵得走投无路,孟子正是在引导他走上仁政之路。

孟子被推崇为“亚圣”,其书被列入儒门《十三经》,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升格过程。在汉代,《孟子》与《论语》虽然同为子书,但实际地位却大相径庭。《论语》是儒家六艺的基础课,地位在经子之间,而《孟子》则属于普通的子书。在《汉书·艺文志》的目录中,《论语》在六艺略,《孟子》在诸子略。汉文帝时《孟子》虽然一度被设置为博士,但那是传记博士,汉武帝时即罢了。

唐文宗太和年间,国学石刻《十二经》,还是没有《孟子》。直到北宋仁宗嘉佑十二年(1061年)刻成的经书上,《孟子》才第一次被列入九经。

明洪武帝朱元璋认为孟子不应与孔子同享文庙之祭,下令撤掉孟子的牌位。到朱元璋晚年重新读到《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段文章时,不尽拍案呼好,又下令将孟子的牌位送回文庙。孟老夫子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实在是苦啊!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孔子传道给曾子,曾子写了篇论文《大学》;曾子传道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写了篇论文就是《中庸》。子思(公元前483-402年),名孔汲,是孔鲤的儿子,孔子的孙子。古人教育子女的规矩,是自己的孩子不自己教,就象医不自医一样,所以孔汲的老师是曾子。孔子弟子三千,最杰出的贤人有七十二位,排第一的是颜回,第二位就是曾子。曾子得到孔子思想的精髓,做了一篇文章,就是《大学》,他是孔子思想的嫡传者。可以说孔子、曾子、子思是一脉相承的前后三代人。

子思在《中庸》里说到孔子文化思想的根源,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继承了尧、舜、禹这个一以贯之的传统思想,继承了由文王、武王时代确立的包括礼法、政治制度、社会礼仪、文化精神等在内的宪章精神,这是周代文化的精神,也就是孔子弘扬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传承体系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用的都是《尚书》里面“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十六字心传,孟子以后传承就断了。虽然孟子身后的荀子,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到底还是走了样,已经不是纯正的孔子一派了。荀子的儒家思想融合了儒墨道三家的学术观点,发展了儒家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所以他的弟子中才出了李斯、韩非这样的法家人物。

后世有些人批评孔子是为统治阶级帮腔的,这种说法既不正确,也不公平。孔子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处处推崇尧舜的“公天下”,希望人人自觉,都能够约束自己,方便他人,以恢复我们传统文化思想,保持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秩序,也就是后世批判的“克己复礼”。历代统治者无一不在利用孔子的思想,挂儒家的羊头卖自己的狗肉,这又与孔子有什么相关呢!

中庸思想,也是来自于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太难了,普通人很少能够做到。中庸到底是什么呢?孔子讲的中庸与仁一样,有体有用。中庸的体非常不好理解,中庸的作用就是此处讲的“中不偏,庸不易”。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易。

什么是中呢?一个方框,代表上下四方,中间有一竖直贯下来,不歪不偏就是中。任何事情都要取中,无论偏左、偏右都不行。孔子著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叫春秋呢?取中之意。冬天冷、夏天热,温度不适中;冬日长、夏日短,日照不适中,都不合乎标准。只有春秋不冷不热,白天与黑夜一样长,有中才可以作为标准。孔子的五德是“温良恭俭让”,温是第一的,太热太冷都是偏,只有温才是中。

高明的政治家对两方面的不同意见,如果能够各保留其对的一面,舍弃其不对的一面,就中了,也最高明。这就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孔子同时感叹说:“民鲜久矣”。普通人很少能够运用中和之道,走的多半都是偏锋。

什么是庸呢?庸是庸常之意,就是我们说的,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庸才能长久,普通才是伟大,这是宇宙间的基本法则。我们现代人都不甘寂寞,要拔高、要精彩,讲究“玩的就是心跳”。人生平平安安就是福,高处没有道只有险,高处不胜寒。常人不是如此,不知足不知止,求高求好。一求高事准糟,所以叫“糟高”。中庸就是告诉我们“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这两句话是宋儒程颢、程颐说的,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了就不偏、庸了就长久。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一生平安、幸福。

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中的目的是和、是中和,所以子思在《中庸》里才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有中才能达到和,和是宇宙万物之理。夫妻和才能生贵子,家和才能万事兴,和气才能生财。总之都要和,不和就不生,就没有生气。天之和是太和,地之和是中和,人之和是保和。能时时保和就能达到中和,保持住中和就能恢复到太和。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此意吗?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大学》这部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共有十章,完整地阐述了一个人从格物致知开始,直至治国平天下,超凡入圣的八步功夫,是儒门修心修身的方法论。特别是曾子在开篇讲的第一段话,是《大学》全书的精华之所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实现大学之道的三个纲领。明德指我们的性德,它是天赋的、善良的、本来就光明,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如果你修它就有,不修就没有,那是生灭法,就不是明德了。但我们的明德被后天的秉性和习性遮蔽了,象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样不明了,该怎么办呢?把镜子上面的灰尘擦掉,让本有的明德放出光明,就是明明德,佛家称之为“明心见性”。明明德是彻底搞明白了,仅仅明白道理没有用,一定要去做,要落实在实际生活中才能受用,所以明明德之后紧接着就要亲民。亲民就是爱你的同类、爱众生、爱环境、爱这个世界,也就是孔子说的“大孝孝于天下”。第三步则是“止于至善”,至善是慈悲已极、是不讲任何条件的博爱,这是亲民的圆满果报,是实行出来的,不是坐在家里求出来的。

曾子讲的三纲领,其实与佛家讲的三觉悟是一件事,只是说法不同而已。“明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止于至善”就是“觉行圆满”。三个纲领都实现了,你就成佛了。能够自觉的是罗汉,能够觉他的是菩萨,觉行都圆满了就是佛。三者之中,一环扣一环,互为因果,但有轻重本末之分,学者一定要辨别清楚。其中,明明德是本,亲民是关键,二者是因。明明德是明白了,明白了要去行道,不行没有用。只是说食数宝,看菜谱不点菜,终归填不饱肚子,所以才要亲民。其后才有“止于至善”的果报。正因为如此,曾子才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如何才能落实“亲民”呢?孟子接下去详细论说,要分三圈来实现。第一圈叫“亲亲”,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先亲近你的家里人。做善事一定要先从自己家里做起,先帮助你的兄弟姐妹,这是根本。第二圈是“仁民”,就是爱你的同类、帮助你的同胞。人要先从帮助家里人开始做起,然后将爱心一步步地扩散开去,再帮助你的同类。第三圈是“爱物”,是爱众生、爱万物、爱生态环境、爱这个地球宇宙。爱心是一圈一圈扩大出去的,“亲亲”还没有做到就跑去爱物,是本末颠倒不知先后,就无从近道了。别人看到你这个样子做善事也会误解你,认为你不是脑筋有问题就是别有用心,因为正常人办事一定是按照程序来的。

同类推荐
  • The Poor Clare

    The Poor Cla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瓶山牧道者究心录

    古瓶山牧道者究心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林本末

    东林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祛蔽

    祛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丁甘仁医案

    丁甘仁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嫁入豪门:老婆我错了

    嫁入豪门:老婆我错了

    ———————————————————家族联姻,夏微寒娶纪玉卿,舍弃了肖婷婷。之后遇见杜小若,深深爱上她的美丽善良。不料,他深爱着的女人,却杀了他的情人,故此痛恨。而她为了留住他,竟然在他的酒杯里落药……“杜小若,你真狠!”他怒。他们的第一次,居然是被女人下药。他强了她!自古至今,下这类花药,貌似都是男人主动吧?她反了天了。她被他逼得生不如死……“夏微寒,虎毒不食子,我求求你,别动我的孩子,那是你的亲骨肉……我不要无痛流……还我孩子——”——她曾经爱过这样一个男人,不在乎他有家庭他有妻,不在乎他拥有多少个女人,不在乎他对她有多无情,她只要,一个健康的孩子来延续生命的意义。这一生,这一生,她也只有这一段情,融着血与泪,带到坟墓里,化成冷冷的灰。
  • 永不瞑目

    永不瞑目

    除了生命终止前的这个刹那,庆春确信自己已经了解了全部的肖童。就是对这个奇怪的刹那,她仿佛也能隐隐感知……年轻美丽的女刑警庆春与战友一起接手一桩贩毒大案,热情单纯的大学生肖童出于对欧的爱情接受了公安局派他深入毒巢刺探内幕的凶险任务……惊心动魄的缉毒大战交织着缠绵的爱情悲剧正在上演……
  • 帝少之放肆爱

    帝少之放肆爱

    结婚当天,未婚夫当众另宣所爱,慕月熙成为整个帝都的笑柄。次日,“我们结婚吧!”慕月熙拉着墨帝少领了证,从此慕月熙被宠上了天,分分钟虐死渣男渣女。“墨少,少夫人想买衣服”“去把帝国商场包下来!”“墨少,少夫人想去设计公司”“去给她创间私人工作室”
  • 万界黑科技聊天群

    万界黑科技聊天群

    卢子信有个万界黑科技聊天群,群员是诸天万界的科技大佬。托尼·史塔克:“群主女装,我就把这架马克二钢铁战衣发给你!”红后:“群主,要不要试验一下最新的T病毒?”终结者:“群主你的世界在哪里?我顺道毁灭一遍。”贝加庞克:“最近又合成了一种新的恶魔果实,群主要当实验体吗?”小蜘蛛:“我不管,我不管,不发红包我就退群!”……卢子信:“一群无法无天的群员,小心我权限你们!”
  •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4)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25分之1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

    25分之1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

    尽管微表情稍纵即逝,但只要你掌握窍门,细心观察,仍然可以锁定这1/25秒的瞬间,让对手无处遁形。《1/25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收集了各种微表情,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说明,手把手地教你捕捉、分析、研判陌生人的微表情,交给你一个“阅读放大器”。而此时你就会发现,读懂人心不再是难事!这不是教你做“心灵神偷”,而是要将你打造成“读心达人”。
  • 玉华风凌

    玉华风凌

    九月十五,雪衣圣门五人顺利抵达位于昆仑山白云峰的玉华宫。玉华宫前,三百多级白色阶梯,纵使轻功不错,也累得尚雪琦香汗淋漓,她擦了把汗,抬头望见云雾缭绕中的亭台楼阁,不禁怔住。“北域玉华缈如仙,南疆蝶花幽如梦。”白慕衣依旧气息悠长,神情潇洒,他合上折扇,举扇遥指前方高耸人云霄的玉华宫:“玉华宫与蝶花教一直是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圣地。如今亲眼见着,才知青少所作之诗不虚。玉华宫倚山而建,巧夺天工,令人惊叹。”
  • 三生默许之倾城舞

    三生默许之倾城舞

    他是这片大陆唯一的神!白衣飘飘,广袖流仙。玉面男儿,绝世容颜。踏的出红尘万丈,踏不出瑶瑶稚儿的情深意一片。即使,历经三世,对于她的痴念只曾不减!若然,必须要负了天下才能与她相守!那么,再多七百年火狱的焚烧又能算得了什么?
  • 必须学会唱歌(中国好小说)

    必须学会唱歌(中国好小说)

    《必须学会唱歌》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起伏跌宕、欲扬先抑的叙事中,真相一点一点被暴露,人物的梦想一次一次被击垮,悲剧一遍一遍上演,终至万劫不复。读完小说,其感受就如同哥那戛然而止的《欢乐颂》,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歌声是如何消失的?哥的人生悲剧又是如何造成的?这悲剧首先可视作一种性格的或人性的悲剧。哥的卑怯懦弱与嫂子亚婷的乖张、暴戾之间的反差与张力最直接地酿成了悲剧。哥人生第一次的进城务工的经历因为一次意外的屈辱事件而宣告失败,他就此一蹶不振,以读武侠小说度日,精神陷入的麻痹状态,直到亚婷进入他的生命。尽管初次见面便感觉到亚婷的不对劲,但在情欲的驱使和他人的怂恿下,他还是毅然决然迈出了再次进城寻找亚婷的步伐,也从此一步步滑向命运的深渊。
  • 君臣谋

    君臣谋

    他是天界神君,却遭奸人所害狼狈逃往下界。他内丹被误认为是延年益寿的丹药被赠与祁国皇后,谁想祁国皇后吃完之后生下一子血崩离世他天生血瞳,被视为不详,却没有人知道他那双瞳孔来历不凡。国破家亡他化名逃到越国,机缘巧合之下于那君王成为了知己“孤相信阿焕”一句相信他成了越王的臣子,帮他产除异己助他夺权后被封丞相。可谁知他体内那白虎神君意识逐渐苏醒,并让他寻那四大神器,助他复活。神君复活,恨意使然,他终究入了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