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4500000002

第2章

关于《三字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代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的说法。

王应麟(1223-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进士出身,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他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浙江鄞县,历事南宋理宗、度宗、恭帝三朝,位至吏部尚书。王应麟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明代著名诗人、王应麟的同乡黄润玉在《先贤赞》中称颂王应麟:“春秋绝笔,瑞应在麟。宋诈讫录,瑞应在人,尼父泣麟,先生自泣。出匪其时,呼嗟何及。”

王应麟隐居二十载,所有著作,只写甲子不写年号,以示不向元朝称臣。他一生著作甚丰,有《困学纪闻》、《玉海》、《诗考》、《诗地理考》、《汉艺文志考证》、《玉堂类稿》、《深宁集》等六百多卷。但是知名度最高的反而是这部《三字经》,这可能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事。王应麟晚年为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编写了一本融会中国文化精粹的“三字歌诀”。他是通古博今的大儒,举重若轻的大家手笔写出这部“三字歌诀”,当然是非同凡响。

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个本子,是清朝王相(王晋升)的训诂本。王晋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学者,他训诂的是王应麟的原本。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歌诀”原本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所以王晋升训诂本的历史部分也只解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最著名的是清朝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中国的正史是二十四正史,辅以清史稿也不过二十五史,所以《三字经》的历史部分也就到清朝为止了。

历史上的启蒙读物,能与《三字经》媲美的只有《千字文》,二者配合起来,可谓珠联璧合。《千字文》短只有一千个字,《三字经》长有一千一百四十五个字。《千字文》囿于有限之文字,文思不得舒展。《三字经》就没有这个局限,所以把中国的历史文化全部概括进来。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幼年时将《三字经》背诵下来,将受益终生。我们现在要数一数中国历史上哪朝接哪代,每一朝代有几个皇帝、多少年的历史,恐怕一下子说不出来。如果会背《三字经》就能脱口而出。能将中国通史纲要、中国文化史纲要、文化百科知识等全部浓缩在一千多个字以内,这对求学中的孩子们是多么重要啊!我们现代人,将《三字经》从头到尾读过一遍的已经为数不多,更何况能背诵、能够理解经义呢?

在2004年中国召开的一次关于小学教育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中国小学国文教育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以识字为例,小学六年毕业的识字标准是2450个汉字。小学六年、托儿所一年、幼稚园一年,八年学2450个汉字,每年365天,八年平均每天学0.84个汉字,还不到一个。我们再看传统教育,《千字文》是1000个汉字,《三字经》是1145个字,《百家姓》568字,加起来有2700多个汉字,去掉重复的也绝不会少于2450字。需要多少时间呢?在一年左右就完成了。况且传统教育是“礼乐射,御书数”的全面发展,不只是学文。如果我们真的对子孙后代负责,不想再自误误人,就应该认真地检讨一下,传统教育是否就真的一无是处。恐怕是要重新下结论了,更何况章太炎早就在高声呐喊“今之教科书,固勿如三字经远甚也”。

《三字经》全文虽然分为六个部分,但全篇内容连贯,自始至终突出了“教之道,贵以专”这一主题,六个部分均是围绕这一主题的展开,体现了作者完整一贯的教育思想。第一部分谈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第二部分强调教育的内容和顺序,第三部分讲授基本的文化常识,第四部分介绍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和读书的次第。第五部分是中国通史纲要,第六部分谈勤奋刻苦是接受教育的基础,可见《三字经》是一部教育专著。

传统教育与现代通行的西式教育,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传统教育是道德伦理型的教育,西方教育是知识技能型的教育,因为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教化的对象不同,所以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也就有所不同。传统教育有四个组成部分,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接受,包括家教(家庭教育)、师教(学校教育)、进修(社会教育)和明理(宗教教育)。人的一生必须四种教育都接受、都身体力行,做人才能够圆满。现代的教育制度只剩下学校教育一种了,顶多再加上一个社会教育,二者还都是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

传统教育的根本是要教人化性、立命、明道、行道,也就是怎样做人。有成人才有成事,不会做人,就不会做事。韩愈《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帮助学生化性立命,教授做人之道。见闻觉知的知识传授是次要的,所谓“有余力则学文”,没有余力宁可不授业,也要先传道。学生不化性,老师不会放你出山,你硬要走老师就将你除名。这不是老师存心与你过不去,而是真心要对你负责任。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道德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现代教育的目标是以竞争为手段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的传授可以暂缓,道德一定要首先确立起来,所以才强调“首孝悌,次见闻”。我们的现代教育什么都教,偏偏缺少了道德。有人说现代教育是“缺德”的教育,学历越高的家庭越不稳定,可见我们的教育很成问题。当然,生活质量不是不重要,它毕竟只是初步的,而提高生命质量,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够转迷为悟、转识成智,最后达到转凡成圣,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要有这样的认同,首先就要辨别清楚几个基本概念:

一是谋生与人生要分清。谋生是人生的初级阶段,人生才是人的终极目标。谋生只是满足人的动物属性的生存利益的需求,谋生阶段实现以后就要向人生阶段转变,开发人的社会属性。如果对此没有认同,人的一生都会被局限在物质利益的圈子里,小房换大房,小车换大车,糟糠之妻换个美女,没完没了总是在谋生阶段里打转,人生的价值就永远不会实现。

二是事业与职业要分清。职业是你的饭碗,可以喜欢可以不喜欢,它与你的事业并不矛盾。你的兴趣所在、你的爱好与追求,你一生奋斗的目标才是你的事业。事业在多数情况下是不赚钱的,古今中外的大家,无论是大艺术家还是大哲学家,都是死了以后才值钱的,活着的时候苦得很。职业与事业能合一最好,如果不能一致就要用职业来养事业。事业之志一旦定下来,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否则将一事无成。

三是知识与学问要分清。知识是通过“见闻觉知”逐渐积累起来的常识,学问是将知识具体落实到生活中去,用所学到的“文”去修正自己的心身行为,变化自己的气质。如此有“文”有“化”方为有“文化”,否则我们充其量只是个“文人”而非“文化人”。现代人脑袋里装的统统是百科知识,垃圾信息太多,真正的学问功底却一点也没有,既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几十年来学的文不少,但是有“文”没“化”;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结果还是没有“文化”。这可怎么得了呢?

以上问题在家庭教育阶段就要解决,古人说“三岁看老”,儿童时代的幻想和理想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破题,以后的知识积累都是围绕着这个幻想和理想展开的,步入社会就是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人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想象,没有异想就没有天开。没有幻想和理想的人生一定是平庸的,人没有理想就没有根,没有追求就没有进步,没有事业就没有办法圆满你的人生。

现在开始一部分一部分地讲解经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这几句话是总纲,是《三字经》立论的基础,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教育的准则。《三字经》的所有经文,都可以说是这几句话的展开。

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为什么要对人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这是“教之道”在认识论上,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性”和“习”的关系。

谈到人性,中国文化里面有三种学说,基本概括了诸子百家的各派学术观点,即“性善论”、“性恶论”、“性不善不恶论”。

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孟子说:人有恻隐之心,有羞恶之心,有辞让之心,有是非之心。人为什么有这四种心呢?因为这是天赋与人的本性,天道本是仁道,所以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如果没有这四种心,就“非人也”,既然不是人也就没有什么好说了。

另一位诸子百家的名人叫荀子,他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观点是“性恶论”,《荀子》书中有“性恶”篇。他认为人性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小孩子生下来就会吃奶,两个小拳头攥的紧紧的,一降生就来捞世界。长大一点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就会抢别人的东西,这些行为都不用教天生就会。善良之性在哪里呢?不教育绝对出不来善,所以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为通假,就是教育转化的意思,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所谓“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才,谓之伪”。

与孟子同时代的还有一位告子,在《孟子》七篇文章中就有“告子篇”。告子认为,人之本性像一张白纸,无所谓善和恶,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好像生丝一样,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生丝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人性也是如此,可东可西可善可恶。中国历史上对人性的认识大概就是这三种结论:性善,性恶,性不善不恶。“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讲的话,“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是前面几句话的出处。

人之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呢?人性的真实面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这三种观点各说了人性的一个方面,象瞎子摸象一样,如果将三者综合起来,意思就完整了。人之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天性,天赋之性,是纯善无恶的,这就是孟子说的“性本善”。人本来就有善良的天性,看到别人受苦遭罪,我们心中不忍,这就是仁爱之心的初起。孟子举了个“孺子坠井”的例子,看到别人的孩子掉到井里,我们的第一意识是快去救人。你是为了受嘉奖吗?不是。你与这个孩子有亲属关系吗?没有。你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呢?因为这是你仁慈的本能,是你善良的本性,这就是天赋之性。

人还有一种生物属性,生物属性是纯恶无善的。人类作为动物的一种,其生命体是由遗传基因控制的。现代遗传学给基因下的结论只有两个字“自私”,是“自私的基因”。其本质是无限制地占有一切资源,无休止地复制自己,无限地扩张,疯狂地复制,只有自己不顾他人。这就是基因的本质,也是一切生物的本质。从这一点上来看,旬子的“性恶论”说得一点都不错。

人既然作为动物的人,其动物性需求就要首先解决。正如孔子在《礼记》中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不让他吃饭,不让他有两性的需求,这是不可能起码是不人道的。天地既生人,人就有生存的权力。最新的行为科学研究发现,不仅仅是生物属性遗传,人的行为也是遗传的。父母有什么习惯,例如喜欢赌博、打牌等,一点不会浪费,完全以基因的形式遗传下去。将来子女一但有条件隐性基因爆发,也会吃喝赌嫖,所以行为也是遗传的。但这种隐形遗传基因什么时候发作?能不能不让它发作?能不能化掉它?这可就是大学问了,这就是“习”的问题,就是孔子讲的“习相远也”。

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动物生活的周围环境和生活方式对动物的成长发育影响很大,有些时候几乎就是决定性的。动物园圈养的老虎,几代繁殖下来看见活鸡都害怕,再也当不了兽中王了。为什么?后天的生活环境变了,习性改变了。人也是如此,人有盲肠,那是千百年以前茹毛饮血时代消化毛发用的,以后改为熟食盲肠退化,只剩下一个小尾巴,叫阑尾了。人类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受到的感染,都会对人产生影响,形成人的习气。习气日久形成一种惯性势力,深植在大脑之中就是习性。习性一代代积累并遗传下去,就形成人类的劣根性,这种劣根习性会使人的动物属性膨胀,遮蔽人的天性,所以说“苟不教,性乃迁”。

苟本是一种草名,俗称“狗尾巴草”,其草子有刺,或沾在动物身上,或随风飘荡,生命力极强,引伸义是“苟且”,就是凑凑合合、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意思。人生下来如白纸一张,善恶之性都潜伏着,只看外面的环境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缘”如何。如果因循苟且得过且过,不抓紧对小孩子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他的天性就会迁移变化。一旦习气形成习性,就如同“墨悲丝染”一样,再也纠正不过来了。因此教育的第一目标即是教人“去习性,化秉性,圆满天性”,也就是韩愈说的“传道”。

“去习性”是将后天习染养成的恶习和坏毛病去掉,人的恶习古人总结为“吃喝赌嫖抽”五毒,也叫五鬼。五鬼缠身会使人害病身亡,五鬼闹宅会让人家宅不安,必须戒掉恶习,改掉坏毛病,这是做人的第一步工夫。

同类推荐
  • 宗睿僧正于唐国师所口受

    宗睿僧正于唐国师所口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禅行法想经

    禅行法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阿弥陀经异本

    阿弥陀经异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后魏文

    全后魏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神咒延寿妙经

    太上神咒延寿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白银楼

    白银楼

    以酒馆为舞台开展案件的侦查,市井众生纷纷亮相,唐家小姐娇俏伶俐,故事暖萌精彩。一白银楼,姑苏城最出名的酒馆,也是出了名的三不管地带。据说,白银楼少当家人称钱少爷,喜交三教九流之辈,朝堂之上又有过硬的势力撑腰,基本上,只要这位小祖宗别干些太过出格的事情,姑苏城府衙也乐得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偏偏,这位钱少爷最怕无聊,永远闲不住,一天不闹事仿佛心头少块肉似的,这不,昨天才喝了个酩酊大醉,直接在县衙墙上舞文弄墨了一番(钱少爷的字画跟酒品是一般的“好”),今个儿竟误接了唐门四小姐的绣球……
  • 芳兰轩集

    芳兰轩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道天极

    武道天极

    一拳至,可挡千军万马。挥袖间,灵力唯我所用。修星罗不灭体,铸泣血璀星剑,败域外血族,登天元十方,独霸异世!
  • 树杞林志

    树杞林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

    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社科联2008重点课题“西湖治理史及其生态学评价”成果的一部分,围绕着西湖治理这一中心,重点阐述了历次对西湖治理的具体经过,及其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并对每次治理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评述。
  • 调教宫主

    调教宫主

    日日夜夜盼穿越,终于在无数次的实践下,华丽的穿越了。艾儿看到周围一片的古色,看着自己穿着漂漂的红纱裙,那个乐啊。伸手摆弄下身边的东西,东摸摸,西摸摸。“你打算让本宫主,等你到什么时候?”“啊?”艾儿迅速转身,哇,身后竟有个人半躺在床上看着自己。“啊什么?过来。还不赶紧脱衣。”“为什么要脱?”画面实在太刺激了点…“为什么?你是我的性奴!”“…”呃…既然他这么想不开,特警出身的她只好调教下他喽!-----------------亲,调教系列第二文已发,亲们快去收藏和支持哦!--<调教皇上>致各位亲:这个文,是个轻松的文,蓝羽也想轻松的写,所以更新时间每日两更,早晚各一更哈.喜欢就要支持哦。谢谢!冰火蓝羽书友群:67876960,(大群,欢迎报道!),另还有旧群有些位置:35232275欢迎读者朋友来玩!各位亲,书院这个月正在搞活动哦,蓝羽才看到,充值比较划算哦.本文已经V了,下面介绍下成为VIP会员的支付方式:1.网银在线支付2.神州行充值卡支付3.前往银行柜台汇款或在柜员机上直接转帐4.固定电话、小灵通开通5.手机短信开通6.国外的朋友可以采取‘西联国际汇款支付’以上方式有兴趣者,可以加网站管理员的进行咨询。QQ:271246778注册成普通会员:http/m.wkkk.net/m.wkkk.net然后付款方式:?userpay推荐我亲爱的青青相思的文:<色霸三界>我可爱姐妹的作品:《调教我的相公们》还有读者亲亲写的文:<仗贱混天下>嘿嘿.大家去支持下拉!
  • 最牛武侠QQ群

    最牛武侠QQ群

    秦逸一个传统武侠小说迷!一次偶然机会加入一个武侠QQ群,里面一群武侠的狂热爱好者;大家网名都是来自小说主角的名字;恭喜你,抢到张三丰的太极功真传!恭喜你,抢到丁春秋的吸星大法!恭喜你,抢到小龙女的......等等等等似乎有什么不对?每次抢到的东西都是真的,而一次抢红包的经历让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小说中主角本尊;从此踏上一条走向巅峰的路!!!
  • 末世方舟生存进化系统

    末世方舟生存进化系统

    地球宅男林峰玩方舟:生存进化时,意外穿越到水蓝星,不巧赶上末世,后获得方舟:生存进化系统,且看他异界称王,逛遍宇宙……(沙雕故事)
  • 胎产秘书

    胎产秘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到迟暮

    爱到迟暮

    她对他的感情从炙热缱绻到聊胜于无,最后应了一句,爱到迟暮,不问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