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莫大于学术,学术之患莫大于蔀障。近世学者所以儒佛混淆而朱陆莫辩者,以异说重为之蔀障,而其底里是非之实不白也。易曰丰其蔀日中见斗,深言掩蔽之害也。夫佛学近似惑人,其为蔀已非一日;有宋象山陆氏者出,假其似以乱吾儒之真,援儒言以掩佛学之实,于是改头换面,阳儒阴释之蔀炽矣。幸而朱子生同于时,深察其弊,而终身立排之,其言昭如也。不意近世一种造为早晚之说,乃谓朱子初年所见未定,误疑象山,而晚年始悔悟,而与象山合。其说盖萌于赵东山之对江右六君子策,而成于程篁墩之道一编,至近日王阳明因之又集为朱子晚年定论。自此说既成,后人不暇复考,一切据信,而不知其颠倒早晚,矫诬朱子,以弥缝陆学也。其为蔀益以甚矣。语曰一指蔽日太山弗见,由佛学至今三重蔀障,无惑乎朱陆儒佛混淆而莫辩也。建为此惧,乃窃不自揆,慨然发愤,究心通辩,专明一实以抉三蔀。前编明朱陆早同晚异之实,后编明象山阳儒阴释之实,续编明佛学近似惑人之实,而以圣贤正学不可妄议之实终焉。区区浅陋,岂敢自谓摧陷廓清,断数百年未了底大公案,而朱陆儒佛之辩,庶几由此无蔀障混淆之患;禅佛之似,庶乎不乱孔孟之真,未必不为明学术之一助云。其卷目小序系列于左。嘉靖戊申孟夏初吉东莞陈建书于清澜草堂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牛津通识读本:尼采(中文版)
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此前,他的哲学几乎完全被世人忽视;此后,他逐渐成为各类人争相膜拜的偶像。然而,对尼采思想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尼采当年曾有预见:“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我和不属于我的思想混为一体!”本书通过对尼采生平与著作的探究,揭示了尼采思想中固有的模糊与歧义,并对百年来人们对尼采作品的诸多误读进行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