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王十四年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
子嘉归杀之
按春秋定公四年按左传四年春三月刘文公合
诸侯于召陵谋伐楚也沈人不会于召陵晋人使蔡
伐之夏蔡灭沈秋楚为沈故围蔡
按路史沈逞奔楚曾孙诸梁为右司马采于叶为叶
氏尹氏诸梁氏&#氏
注
成公八年晋灭沉沉子逞奔楚字循之后为沈
氏
江
惠王十九年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
按春秋僖公二年按左传二年秋盟于贯服江黄
也
注
贯宋地梁国蒙县西北有贯城贯与贯字相似
江国在汝南安阳县
按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
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元嚣是
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
注
正义曰括地志云安阳故城在豫州新恩县西
南八十里应劭云古江国也地理志亦云安阳古
江国也
按路史江嬴国也灭于楚
惠王二十年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
按春秋僖公三年按左传三年秋会于阳谷谋伐
楚也
惠王二十一年秋鲁公及江人黄人伐陈
按春秋僖公四年按左传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
师伐楚屈完及诸侯盟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
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
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申侯
见曰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
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屦其可也齐侯说与之虎
牢执辕涛涂秋伐陈讨不忠也
襄王二十八年秋楚人围江冬晋阳处父帅师伐楚
以救江
按春秋文公三年按左传三年秋楚师围江晋先
仆伐楚以救江冬晋以江故告于周王叔桓公晋阳
处父伐楚以救江门于方城遇息公子朱而还
襄王二十九年秋楚人灭江
按春秋文公四年按左传四年秋楚人灭江秦伯
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大夫谏公曰同盟灭虽不
能救敢不矜乎吾自惧也君子曰诗云惟彼二国其
政不获惟此四国爰究爰度其秦穆之谓矣
黄
周有黄国为小昊之后
按左传昭公元年子产对叔向曰昔金天氏有裔子
曰昧为元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
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之沈姒蓐黄实守其祀
按路史黄嬴国也灭于楚
桓王十六年夏楚子会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
按春秋不书按左传桓公八年夏楚子合诸侯于
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
惠王二年春楚子伐黄
按春秋不书按左传庄公十九年冬巴人伐楚十
九年春楚子御之大败于津还鬻拳弗纳遂伐黄败
黄师于踖陵
注
嬴姓国今弋阳县弗纳楚子激其志使别立功
楚子感其忠遂伐黄国踖陵黄地
惠王十九年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
按春秋僖公二年按左传二年秋盟于贯服江黄
也
惠王二十年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
按春秋僖公三年按左传三年秋会于阳谷谋伐
楚也
惠王二十一年秋鲁及江人黄人伐陈
按春秋僖公四年按左传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
师伐楚屈完及诸侯盟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
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
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申侯
见曰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
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屦其可也齐侯说与之虎
牢执辕涛涂秋伐陈讨不忠也
惠王二十二年秋八月楚子灭弦弦子奔黄
按春秋僖公五年按左传五年秋楚斗谷于菟灭
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
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襄王三年冬楚人伐黄
按春秋僖公十一年按左传十一年冬黄人不归
楚贡冬楚人伐黄
襄王四年夏楚人灭黄
按春秋僖公十二年按左传黄人恃诸侯之睦于
齐也不共楚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十二
年夏楚灭黄按谷梁传贯之盟管仲曰江黄远齐
而近楚楚为利之国也若伐而不能救则无以宗诸
侯矣桓公不听遂与之盟管仲死楚伐江灭黄桓公
不能救故君子闵之也
道
惠王二十二年道国睦于齐
按春秋不书按左传僖公五年秋楚斗谷于菟灭
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
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注
道国在汝南安阳县南
景王十六年楚子复道
按春秋不书按左传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
道房申于荆焉昭公十三年平王即位既封陈蔡而
皆复之
郧
桓王二十年春郧人伐楚师败于蒲骚
按春秋不书按左传桓公十一年春楚屈瑕将盟
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
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
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
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莫敖曰
盍请济师于王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
君之所闻也成军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曰
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
濮
武王十三年伐纣濮人从师
按书经牧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
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
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按路史帝颛顼高阳氏取胜奔氏曰&#生伯称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娇生犁及回回食于吴
是曰吴回生陆终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六人
曰樊曰惠连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连伯禹定荆
州季实居其地生附叙始封于熊故其子为穴熊
荆楚名也夏有楚狐父厥后鬻熊子者师臣西伯成
王时熊氏畔乃复封子绎于荆居丹阳是为楚十七
世通祈周显号事抑乃自称之子赀迁郢及魏为秦
诈留子横徙陈凡二十有五世而秦灭之濮罗归越
賨滇&#麇蛮皆分也滇祖庄跷百濮蛮或窜
或怀世不绝也
注
谷野以名加姓附叙史作附沮大戴附祖氏
产穴熊季即季连姓也
匡王二年麇人与百濮谋伐楚
按春秋不书按左传文公十六年秋八月楚大饥
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
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
于选将伐楚于是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阪
高蒍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与
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
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乃出师旬有五日
百濮乃罢
罗
桓王二十年冬楚伐绞罗人谋伐楚师
按春秋不书按左传桓公十二年冬楚伐绞师涉
于彭罗人欲伐之使伯嘉谍之三巡数之
注
罗熊姓国在宜城县西山中后徙南郡枝江县
按路史帝颛顼高阳氏取胜奔氏曰&#生伯称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娇生犁及回回食于吴
是曰吴回生陆终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六人
曰樊曰惠连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连伯禹定荆
州季实居其地生附叙始封于熊故其子为穴熊
荆楚名也夏有楚狐父厥后鬻熊子者师臣西伯成
王时熊氏畔乃复封子绎于荆居丹阳是为楚十七
世通祈周显号事抑乃自称之子赀迁郢及魏为秦
诈留子横徙陈凡二十有五世而秦灭之濮罗归越
賨滇&#麇蛮皆分也罗熊析也后亦入楚
注
谷野以名加姓附叙史作附沮大戴附祖氏
产穴熊季即季连姓也
桓王二十一年春楚屈瑕伐罗
按春秋不书按左传桓公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
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
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
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
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
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夫固谓君训众
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见莫敖而告诸
天之不假易也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
使赖人追之不及莫敖使徇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
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
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以听刑楚子
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夔
襄王十八年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
按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按左传二十六年夔子不
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
神弗赦而自窜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
得臣斗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
注
夔楚同姓国今建平秭归县
按路史帝颛顼高阳氏取胜奔氏曰&#生伯称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娇生犁及回回食于吴
是曰吴回生陆终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六人
曰樊曰惠连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连伯禹定荆
州季实居其地生附叙始封于熊故其子为穴熊
荆楚名也夏有楚狐父厥后鬻熊子者师臣西伯成
王时熊氏畔乃复封子绎于荆居丹阳是为楚十七
世通祈周显号事抑乃自称之子赀迁郢及魏为秦
诈留子横徙陈凡二十有五世而秦灭之濮罗归越
賨滇&#麇蛮皆分也归是夔绎之适昆挚以疾
废于夔亦并于楚
注
谷野以名加姓附叙史作附沮大戴附祖氏
产穴熊季即季连也郑语注挚乃绎元孙有疾
自弃于夔子孙有功为夔子
麇
顷王二年春楚子伐麇
按春秋文公十一年按左传十年秋厥貉之会麇
子逃归十一年春楚子伐麇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
潘崇复伐麇至于钖穴
按路史颛顼高阳氏取胜奔氏曰&#生伯称卷章季
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娇生犁及回回食于吴是
曰吴回生陆终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六人曰
季实居其地生附叙始封于熊故其子为穴熊荆
楚名也夏有楚狐父厥后鬻熊子者师臣西伯成王
时熊氏畔乃复封子绎于荆居丹阳是为楚十七世
通祈周显号事抑乃自称之子赀迁郢及魏为秦诈
留子横徙陈凡二十有五世而秦灭之濮罗归越賨
滇&#麇蛮皆分也楚子取麋&#以国其庶巳而
取之
注
谷野以名加姓附叙史作附沮大戴附祖氏
产熊穴季即季连姓也
按路史麇嬴国也灭于楚
匡王二年麇人伐楚
按春秋不书按左传文公十六年秋八月楚大饥
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
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
于选将伐楚于是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阪
高蒍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与
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
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乃出师旬有五日
百濮乃罢自庐以往振廪同食次于句澨使庐戢黎
侵庸及庸方城庸人逐之囚子扬窗三宿而逸曰庸
师众群蛮聚焉不如复大师且起王卒合而后进师
叔曰不可姑又与之遇以骄之彼骄我怒而后可克
先君蚡冒所以服陉隰也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唯裨
鯈鱼人实逐之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楚
子乘驿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子越自石溪子贝自
仞以伐庸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
宗賨
顷王四年夏楚成嘉执宗子
按春秋不书按左传文公十二年楚令尹大孙伯
卒成嘉为令尹群舒叛楚夏子孔执舒子及宗子遂
围巢
按路史颛顼高阳氏取胜奔氏曰&#生伯称卷章季
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娇生犁及回回食于吴是
曰吴回生陆终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六人曰
樊曰惠连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连伯禹定荆州
季实居其地生附叙始封于熊故其子为穴熊荆
楚名也夏有楚狐父厥后鬻熊子者师臣西伯成王
时熊氏畔乃复封子绎于荆居丹阳是为楚十七世
通祈周显号事抑乃自称之子赀迁郢及魏为秦诈
留子横徙陈凡二十有五世而秦灭之濮罗归越賨
滇&#穈蛮皆分也归是夔賨是宗绎之适昆挚
以疾废于夔亦并于楚
注
谷野以名加姓附叙史作附沮大戴附祖氏
产熊穴季即季连姓也
楚若敖娶于
按左传宣公四年初若敖娶于生斗伯比若敖卒
从其母畜于淫于子之女生子文焉夫人使
弃诸梦中虎乳之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以告遂
使收之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故命之曰斗谷于菟
以其女妻伯比实为令尹子文
按路史嬴国也灭于楚
弦
惠王二十二年秋八月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按春秋僖公五年按左传五年秋楚斗谷于菟灭
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
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注
弦国在弋阳县东南
按路史弦嬴国也灭于楚
谷
桓王十五年夏谷伯绥朝于鲁
按春秋桓公七年按左传七年春谷伯来朝名贱
之也
注
辟陋小国贱之礼不足故书名以春来夏乃行
朝礼故经书夏
按路史谷嬴国也入于齐
厉
襄王七年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
按春秋僖公十五年按左传十五年春楚人伐徐
徐即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寻葵丘之盟且救徐
也孟穆伯帅师及诸侯之师救徐诸侯次于匡以待
之秋伐厉以救徐也
按史记五帝本纪注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
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
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
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
列山氏括地志云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
石穴曰神农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也春秋时为厉
国
襄王八年夏齐伐厉
按春秋不书按左传僖公十六年夏齐伐厉不克
救徐而还
阳
惠王十七年春正月齐人迁阳
按春秋闵公二年
注
阳国名盖齐人逼徙之
按路史汤封少康之后于杞以郊禹后分之曹东之
偻是为东偻生西楼公周兴求后得东楼公复之杞
为二后九世成公迁缘陵又十一世简公而灭于楚
弟佗奔鲁受爵为侯有封于阳其后去鲁之沛分沛
立谯
戴
桓王七年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
伯伐取之
按春秋隐公十年按左传九年宋公不王郑伯为
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冬公会齐侯于防谋伐宋也
十年夏六月戊申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壬戌公败
宋师于菅庚午郑师入郜辛未归于我庚辰郑师入
防辛巳归于我蔡人卫人郕人不会王命秋七月郑
师入郊犹在郊宋人卫人入郑蔡人从之伐戴八月
壬戌郑伯围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宋卫既入郑而
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败
注
三国之军在戴故郑伯合围之
按路史武王封帝乙之元子微子启邦之宋尹东夏
为周客三十有二世君偃不道齐魏楚戮而三析之
其支于戴者郑取之
注
隐十五年郑伯伐取戴附庸不言灭姓书戴公
后以谥为氏
共
穆王十二年毛公班共公利逢公固帅师从王伐犬
戎
按竹书纪年云云
邿
灵王二十年夏鲁取邿
按春秋襄公十三年按左传十三年夏邿乱分为
三师救邿遂取之
注
任城亢父县有邿城亭
梁
平王封秦仲少子于梁
按路史非子五世襄公勤于平王锡之岐丰以为侯
王功秦仲既国襄而复录其少子康使有夏阳为梁
伯秦溘之
注
此乃少梁又西魏赐梁御为纥豆陵氏至隋而
复
桓王十七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
按春秋不书按左传桓公九年秋虢仲芮伯梁伯
荀侯伐曲沃
惠王二十三年春晋公子夷吾奔梁
按春秋不书按左传僖公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
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郄芮曰后出同走罪
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惠公之在梁也
梁伯妻之梁嬴孕过期卜招父与其子卜之其子曰
将生一男一女招曰然男为人臣女为人妾故名男
曰圉女曰妾及子圉西质妾为宦女焉
襄王十年秦取梁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