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中谓之禁中,谓宫中门阁有禁,非侍卫通籍之臣,不得妄入。通籍,谓记名于门,通出入禁门也。籍者,为三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悬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行道豹尾中,亦视禁中。谓天子出行道中,则有仪卫豹尾。至孝元皇后父名禁,避之,改曰省中。省,察也,言出入禁中,皆当省察,不可妄也。
直按:蔡邕《独断》卷上云:“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卫者不得入,故曰禁中。孝元皇后父大司马阳平侯名禁,当时避之,故曰省中”。
又按:军汪“通箱,谓记名于门”二句,《史记 魏其武安侯传》云:“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又原注“籍者,为三尺竹牒”一段,用《古今注》卷下文,惟作“籍者,尺二竹牒”。《小校经阁全文》卷十一第七十九页,有“禁中”镫,盖成帝以前之物。
卤簿,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有大驾,有法驾,有小驾。大驾则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乘,太仆御;属车八十一乘,古者诸侯二车九乘。秦灭六国,兼其车服,汉依秦制,故大驾八十一乘。属者,言相联属不绝也。作三行,尚书御史乘之。备千乘万骑出长安,出祠天于甘泉备之,百官有其仪注,名曰“甘泉卤簿”。法驾京兆尹奉引,侍中参乘,奉车郎御,属车三十六乘。北郊明堂,则省副车。小驾祠宗庙用之。
直按:《西京杂记》卷五,有“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太仆执辔,大将军陪乘。名为大驾之卤簿”纪载。又《汉官解诂》云:“天子出有大驾、法驾、小驾。大驾则公卿奉引,大将军骖乘,太仆御,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法驾公不在,卤簿唯河南尹、执金吾、洛阳令奉引,侍中骖乘,奉车郎御,属车三十六乘,小驾太仆奉驾,侍御史整车骑。”与本文略同。
又按:卤簿与《独断,卷上,”犬干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条,大略相同,与《续汉书 舆服志》亦略同。法驾一段,与《独断》卷上,法驾不在卤簿中条,文字略同。“京兆尹奉引”,《独断》则作”唯河南尹、执金吾、洛阳令奉引”与《汉官解诂》相同,则东汉制也。
清道,谓天子将出,或有斋祠,先令道路扫洒清净。
静室,天子出入警跸,旧典行幸所至,必遣静室令,先按行清静殿中,以虞非常。蔡邕《独断》曰:天子所至日幸。幸者,宜幸也。世俗谓车驾所至,臣民被其泽以侥幸,故曰幸也。
直按:《汉官仪》云:“静室令,式道候,秦官也。静宫令,车驾出在前驱,静清所徼车,逆日以示慎重也。”《西京杂记》卷五,记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卤簿,有“靖室车驾四中道”。又《古今注》卷二云;”警跸,所以戒行徒也。周礼跸而不警,秦制出警入跸,语出军者皆警戒,入国者皆跸止也,故云出警入跸也”。又见《汉书》梁孝王及霍光传。原注所引蔡邕《独断》,见今本《独断》卷上。
离宫,天子出游之宫也。
直按:《汉书 贾山传》云:“秦起咸阳,西至雍,离宫三百。”颜师古注云:“凡言离宫者,皆谓于别处置之,非常所居也。”
行在所,天子以四海为家,不以京师宫室居处为常,则当乘车舆以行天下。天于至尊,臣下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之于乘舆,或谓之车驾。车舆所至,奏事皆曰行在。
直按:《独断》卷上云:“天子自谓曰行在所,犹言今虽在京师,行所至耳。”又云:“乘舆出于律,律曰敢乘舆服御物,谓天子所服食者也。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之于乘舆。乘犹载也,舆犹车也。天子以天下为家,不以京师宫室为常处,则当乘车舆以行天下。故群臣托乘舆以言之,或谓之车驾。”本文与原注文,皆采用《独断》文。
陛下,陛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阶陛,以戒不虞。臣下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殿陛下以告之,故称陛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如群臣士庶相与语曰阁下、足下之属。
直接:本文与《独断》卷上陛下条完全相同。
茧馆,《汉宫阙疏》云:“上林苑有茧馆。”盖蚕茧之所也。
直按:《汉书 元后传》云:“春幸茧馆。”颜师古注引《汉宫阙疏》,与本文同。此条疑为上林苑茧观之重出。又《汉旧仪》云:“群臣妾从桑还献于茧观。”又《陕西金石志》卷五第十九页,长安谢氏藏有“崇蛹嵯峨”瓦当,疑为茧馆之物。
蚕室,行腐刑之所也。司马迁下蚕室。
直按:《汉书 酷吏 咸宣传》云:‘阑入上林中蚕室门。”又《文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善注引《汉旧仪》云:“蚕室置蚕官。”
钟室,在长乐宫。高祖缚韩信置钟室中。
直按:《史记 淮阴侯传》云:“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正义》:“长乐宫悬钟之室。”
作室,上方工作之所。
直按:《汉书 王莽传下》云:“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烧作室门,斧敬法闼。”
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校】原误“值”,今改高杨于其上也。
直按:《水经注 渭水》:“一水迳杨桥下,即青门桥也。杨沟当与杨桥相近。”又《古今注》卷上云:“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也。一曰羊沟,谓羊喜抵触垣墙,故为沟以陷之。故曰羊沟也。”本文只采用上段文字。
阙,观也,周置两观以表宫门,其上可居,登之可以远观,故渭之观。人臣将朝,至此则思其所阙。
直按:《古今注》卷上云:“阙,观也,古每门树两观于其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人臣将至此,则思其所阙。其上皆丹垩,其下皆画云气仙灵,奇禽怪兽,以昭示四方焉。”本文与之相同,仅删去末数句,又《释名》卷五《释宫室》,亦部分相同。
塾门,外舍也。臣来朝君,至门外当就舍,更熟详所应对之事。塾之,言熟。
直按:《古今注》卷上云:“塾,门外之舍也。臣来朝君,至门外当就舍,更详熟所应对之事也:塾之,言熟也,”与本文完全相同。《尔雅》释宫室:“门侧之堂谓之塾。”郭注:“东门堂。”又《白虎通》云:“所以必有塾何,以饰门因取其名也。明臣下当见于君,先熟思其事也。”又《汉旧仪》卷上云:“丞相无塾门。”又云:“御史大夫寺在司马门内,门无塾门。”
掖门,在两旁,如人臂掖也。
直按:《汉书 高后纪》颜师古注云:“非正门,而在两旁,若人之臂掖也”。与本文同义。又此条疑原与未央宫之掖庭宫相联。
闱闼,宫中小门也。
直按:《尔雅》释宫室云:“宫中门谓之闱”。
永巷,永长也。宫中之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列女传》:周宣王姜后,脱簪珥,待罪永巷。
直按:《汉书 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永巷令,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掖庭令。属吏有掖庭户卫,见《外戚 许皇后传》。掖庭有狱,见于《宣帝纪》霍光。张世安,丙吉等传。原注文见《列女传》卷一。
蛮夷邸,在长安【校】“安”字,据吴本补城内藁街。藁街,街名。蛮夷邸在此街,若今鸿胪馆。
直按:《汉书 陈汤传》云:“宜悬头藁街蛮夷邸间。”晋灼注云:“《黄图》在长安城门内。”与今本同。颜师古注与原注完全相同。
关中八水,皆出入上林苑。霸水出蓝田谷,西北入渭。浐水亦出蓝田谷,北至霸陵入霸。泾水出安定泾阳开头山,东至阳陵入渭。渭水出陇西首阳县鸟鼠同穴山,东北至华阴入河。丰水出鄠南山丰谷,北入渭。镐水在昆明池北。牢水出鄠县西南,入潦谷,北流入渭。潏水在杜陵,从皇子陂西流,经昆明池入渭。
直按:关中八水,俱见《汉书 司马相如传 上林赋》。本文丰水、镐水,与张揖注文相同。其余六水,皆与颜师古注文完全相同。
又按:关中八水河流,二千年来屡经变改,现在实际情形,简介如下:
一、渭水在西安北三十里,西自咸阳流入境内,东出临潼界。
二、泾水源出甘肃笄头山(在六盘山附近),今之固原县界,东南流合环、汭二水,由长武县入陕,经郴县、淳化,泾阳,东流入咸阳,至高陵界,与渭水合。
三、丰水在长安西南四十里,自鄠县流入,北至咸阳入渭水,流较泾水为小,昔文王作邑于丰,即丰水旁也。
四、镐水在长安县西南,一作鄗,或作滈。昔镐池、昆明池水,俱与滈水通,水源即出其中。
五、潏水在长安城南二十里,出南山之石鳖谷。亦喟之泬水,西北流入于渭。
六、涝水亦名潦水,源出鄠县涝谷,北流经县西二里流入咸阳界,在县城西二十里北流入渭。
七、浐水在长安城东十五里长乐坡下,自蓝田界流入,会灞水。
八、灞水在长安东二十一里,亦自蓝田流入,北合浐水入渭。
(以上参考阎文儒《唐西京考》。)
又《丰镐地区诸水道的踏察》(见一九五七年《考古》第四期,略云:丰河发源于终南山北侧的丰溪口,水北流入渭河,分为三段,自丰溪河至秦渡镇为上游,从秦渡镇至客省庄为中流,从客省庄至咸阳渭河为下流。镐水即丰水支津,自隋开皇四年凿永通渠以后,镐水注入永通渠以北,镐水枯竭断流。永通渠以南,镐水河床遗迹至今犹存。南头在斗门镇西北,丰河东岸,沿花园村西,普渡村西,上泉北村西古城址,西至纪杨村北边永通渠南岸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