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9500000002

第2章

本事本生之別諷頌重頌之殊。

此十二分教之四名。類揚論云。本事者。謂如來說聖弟子前世等事。本生者。謂如來說菩薩本所修行相應等事。梵云伽佗。此云諷誦。謂以朦妙之言緝為讚詠等。梵云祇夜。此云應頌。如經云。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也。

象馬兔之三獸渡河。

次第喻菩薩.緣覺.聲聞人也。河喻十二因緣也。三人同悟而深淺不同矣。婆沙論云。三獸渡河。兔浮水上。馬及一半。象窮水底。

羊鹿牛之三車出宅。

法華經三車喻也。羊車喻聲聞乘。鹿車喻緣覺乘。牛車喻菩薩乘。三乘俱以運載為義。前二乘是方便施設。惟大白牛車是實。引重致遠。運載萬有。不遺一物者也。宅者。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又三界之身為邪見之宅也。

或謂之有空守中也。

此敘如來化儀說教不同也。初說有教。次說空教。皆為不了義。守在中道。不務速說。俟其時也。

或謂之無轉照持也。

空教但破有病緣。未顯真靈之性。只以一切差別之相為法。法是俗諦。照此諸法。無為無相。無生無滅。無增無減等義。是真諦。此之無字。非斷滅無。蓋是遮詮。意顯真空妙有真靈之性。令展轉推照任持修證也。

或謂之頓也漸也。

且眾生之根有利有鈍。故佛說教有頓有漸。今就教有化儀頓漸。應機頓漸。就人有教授方便頓漸。根性悟入頓漸。發意修證頓漸。

或謂之半也滿也。

涅槃經云。半字者是煩惱言說之本。滿字者是一切善法言說之本。但半字是不了義。滿字是了義。

或無說而常說。

般若經云。汝勿謂如來有所說法。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則為謗佛。是人不解我所說義。有頌云。始於鹿野苑。終至跋提河。中間五十年。未曾說一字。此約如來離法界外。及三世諸佛同。故云無說。若約俗諦。則何甞不說。

或不聞而恒聞。

淨名經云。夫說法者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此皆約第一義諦也。

或保任而可憑。

法華經云。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虗也。此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得成佛也。

或加被而不忘。

阿難。佛成道後二十年方為侍者。佛前後所說法或不聞。或粗聞。乃至過去佛所說。盡能憶念。以佛加被力故。寶積經云。如來以佛神力加諸有情。令念宿住。而告之曰。汝今應念於過去世。已種如是諸善法根。彼諸有情以如來力。隨念皆知。

無小而不大。

此融會教體也。小謂小乘。大謂大乘。以如來逗根不同而法無大小之別也。文殊問經云。佛言未來世二十部小乘。譬如海水無有異味。皆從般若波羅蜜多出故。

無邊而不中。

有無二見。良由惑見殊致。及乎會歸中道。則泯然一味矣。

三乘同入一佛乘。

涅槃經云。一乘者名為佛性。以是義故。一切眾生皆有一乘也。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三性同歸一法性。

法性者佛性也。涅槃經云。聲聞性。緣覺性。菩薩性。無有差別。同一法性也。

真可謂父母孩孺導師險夷。

涅槃經云。佛念一切眾生。猶如赤子。故佛為眾生慈父母也。法華經云。今為汝等作大導師。知諸生死險難長遠。言險者即三界生死惡趣也。夷者即一乘妙道也。華嚴經云。佛於一切眾生如慈父。廣大利益故。如慈母。出生佛種故。為導。令究竟至安穩處故。為師。令入真實法中故。

懸日月於幽宵。

金光明經云。無上佛日大光普照。又云。安住三界如日照晝。華嚴經云。月有四奇特。一映蔽一切星宿光明。二隨時示現盈虧。三於世間澄清水中影無不現。四一切見者皆對目前。如來出世亦復如是。一映蔽一切二乘外道。二隨其所宜示現壽命長短。三一切世界清深心眾生菩提器中影無不現。四一切眾生有瞻對者。皆謂如來惟現我前。隨其心樂而為說法。又大婆娑論云。月麗高天有二種利益。一照於幽暗。二滋長草木。佛出世間亦有二利益。一照破無明痴暗。二滋長人天善根。言幽宵者謂生死界也。惟識論云。未登真覺。常處夢鄉。故我說為。生死長夜。

布舟航於幻海。

如來大智大慈。具運載眾生度生死岸與樂之用。故喻舟航也。一切有為法虗妄造作轉變不實。喻如幻術也。煩惱奔流汩沒。有情難渡彼岸。喻如海也。

為雲為雨使枯槁以還滋。

法華經云。如來出世如大雲起雨。於一切卉木藥草隨分受潤。一切眾生為煩惱燒煑。法水未洽。謂之枯槁。如來出世。大慈大悲隨根說法。眾生本有善根因之增長。故云還滋。

為救為歸指窮途於壽域。

救護也。歸趣也。梁僧亮法師云。主救於國。親護於家。佛則不爾。一切皆救護也。生死曠遠無際。乏於法財資用。謂之窮途。涅槃常住。不隨世法遷變。謂之壽域。

暨乎所作已辦功成不居將返本以還源類薪盡而火滅。

此第八雙林般涅槃相也。如來度生緣畢。謂之所作已辦。將息大用。示歸真寂。謂之功成不居。本之與源皆一真法界也。法華經云。佛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華嚴經云。如來為示一切有為行法非安隱故。為諸人天樂著色身示無常力不可轉故。十方諸佛不入涅槃際。為調伏眾生示現滅度。息用名滅。非斷滅也。

繇是指力地諸金河。

拘尸羅城多產有力之士。諸國無敵。故號力士生地。梵云[口*尸]離剌拏伐底。或訛略云跋提。華言有金河。是產閻浮檀金處。水之淨莫過此河。梁僧宗法師云。佛來此河邊入滅有意。且河流奔注。喻生死遄速。金沙不動。喻佛性常住。如來因地修行時在此處六捨轉輪聖王身命。今來此入滅。為報地恩故。

光流面門相驚塵剎山搖地動俱興苦痛之聲。

面門者口也。放光表最極之相也。佛光佛聲山搖地震。皆相也。塵剎者無數佛國也。涅槃後分經云。十方世界一切震動。出大音聲。唱言苦哉痛哉。如何一旦世間孤露。慧日滅沒。喪真慈父。一切大海混濁涌沸。苦痛之聲遍滿世界。梁僧瑤法師云。無情尚爾。況有心者哉。

異類變容同現奢華之血。

涅槃經云。一切天龍八部人民悲惱痛切。身皮血見。如波羅奢華。梁僧亮法師釋云。天竺有此華。其葉白。其脉赤也。

受純陀之後供。

梵云純陀。此云解妙義。是拘尸城工巧之子。來白佛言。為令世間得善果報。受我最後之供。佛許之。或問曰。經云。人天四眾國王豪族皆來獻供。如來皆不受。何故受此工巧子微供耶。答曰。亮法師釋云。佛意不欲棄少從多。遺卑就勝。而純陀生地雖賤。而志德甚大。苟有其道。不在貴賤。使廁下之徒皆不自輕也。言志德大者。蓋悟常住法。又有言曰。為令世間得善果報。天王人王并諸豪族雖競獻珍妙。諒闕此心。亦如左傳云。黍稷非馨。明德斯馨矣。問。經云。如來之身如全劑金剛無所熟二藏。在世洎滅。何故受食耶。答。此非實事。涅槃經云。如來之身已於無量阿僧祗劫不受飲食。為諸聲聞說。先受二牧女乳糜。為諸眾生。復受純陀後供。又菩薩處胎經云。至九地菩薩方見如來食。時言捷疾。天人接佛所食。將往十方世界施作佛事。若維摩化人取香積佛飯也。

納毗夜之密言。

毗字合作卑字。梵云波卑夜。譯云惡。是魔王波旬名也。涅槃經云。魔王持寶獻供上佛。并說呪護法。佛言。我受汝呪。為護將來眾生及四部弟子故。

唱四德以顯三伊。

四德者。常樂我淨。此四是涅槃果也。三伊者。謂般若.解脫.法身。此三是涅槃體也。梵書伊字只三點。一點在上表法身。兩點在下。左點表般若。右點表解脫。此約能依所依論也。涅槃經云。如來唱言。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般涅槃。

指萬有而歸一性。

萬有者。有情大數也。一性者。佛性也。如來至涅槃會上。方直指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訓多羅迦葉四十二請問已周。

涅槃會上有多羅聚落迦葉氏菩薩。申三十四問。首言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復以何因緣得大堅固力。云何於此經究竟到彼岸等。按梁武帝為高僧寶亮法師製涅槃經義疏序。略云。發迦葉之憤悱。吐真實之誠言。三十四問參差異辨。方便勸誘。各隨言答。今言四十二。是澤州遠法師疏分開也。

度須跋陀羅八十一化緣將畢。

梵云須跋陀羅。華言善賢。是外道之師。聞佛說涅槃甚深之義。智超惑亡。投佛出家。佛命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掛身。即席證阿羅漢果。年已八十一。佛記言。此我最後得度弟子也。

破十僊之橫計使獲朝聞。

十僊者。涅槃經云。一闡提首那。二婆私吒。三先尼。四迦葉氏。五富那。六淨梵志。七犢子。八納衣梵志。九弘廣婆羅門。十須跋陀羅。此十仙皆是外道上首。有大名稱。國王師重。其徒實繁。於涅槃會上各肆本宗所見。競縱偽辨。問難如來。如來一一破其宗計。由是詞窮理盡。亡羊多岐。同歸一路。即席皆證道果。朝聞者道也。論語云。朝聞道夕死可矣。

建四塔之崇規遐滋末葉。

此謂人聞四塔也。一如來生處塔。二如來成道處塔。三如來轉法輪處塔。四如來般涅槃處塔。

將欲明有為之有滅表無相以無生。

有為者世諦法也。一百法中。九十四法皆生滅法。般若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無相者真諦也。無為法性。眾偽已盡。非一切相。故非生滅也。

上升金剛身往復虗空界。

涅槃經云。如來以黃金色身示諸大眾言。我於累劫修難行苦行。得此金剛不壞之身。我今化緣已畢。將入涅槃。汝等細觀。今日則有。明日即無。乃從寶牀上升空中。高七多羅樹。如是七反。復歸寶牀。

日月其猶墜落螢光如何久留。

日月天壽五百歲。即人間一千八百萬歲。以人壽百年比之。若螢火也。教示勝光王經云。日月有神用勢力。放大光明。遍照世間。終歸隱沒。無常經云。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

誡有常身使無放逸。

四大.五蘊.三十六物。是無常身。而凡夫外道計之為常。涅槃經云。佛言。我於往昔。為汝等故。無量劫捨身命財。求無上菩提。是故汝等於我滅後。應廣修行。速出三有。勿復懈怠。散心放逸。此如來最後垂誡。

於是還登玉座首臥鶴林。

還登者。如來自空下也。玉座者。即所臥寶牀也。首臥者。謂北首臥也。天竺以北為上故。又表佛涅槃後。遺法久熾北天故。佛涅槃處有樹。梵云娑羅。華言堅固。四方各二。合則成八。高五丈。上合下離。其樹佛滅時枯悴變色如白鶴。故云鶴林。

遍遊三昧之門將復一真之性。

三昧者正定也。一切聖人所由。故曰門也。一真性者法界也。涅槃經云。大涅槃者是諸佛如來法界。

逆入順入全超半超。

此敘遍遊三昧門也。涅槃經云。如來臨般涅槃時。入初禪。初禪出入二禪。如是乃至四空處天。入滅盡定。此名順入。若出滅定入非非想天定。乃至出初禪。此名逆入。若初禪入三禪出。三禪入空處出。乃至非非想處出。此名半超。若初禪入乃至非非想天定出。此名全超。如是超禪。經七反復。乃告大眾。我以佛眼遍觀三界一切諸法。無明本際性本解脫。以是因緣。我今安住常寂滅光。名大般涅槃。

依四禪之等持湛三點之圓寂。

涅槃經云。世尊於娑羅林下寢寶牀上。於其中夜入第四禪寂然。便般涅槃。等持者。梵云三摩地。謂平等任持一聚心心所法。令不散亂。深取所緣。名等持。即七定之一也。今言依四禪。合是根本定。梵云馱那演那。此云靜慮。婆沙論云。此定定慧平等。餘定闕少。不名靜慮。此通有漏無漏有心。不通無心。湛者寂然也。三點者。見上伊字註。圓寂者。涅槃也。梵云波利眤縛南。此云圓寂。圓謂德無不備。寂謂障無不盡。故今稱涅槃亦梵語之略。具足應云般利涅槃那。華言普究竟。謂一切煩惱結習普究竟故。

是時也人天叫躃鳥獸哀唬飄風驟雲山吼波逆。

此略敘佛涅槃時變異之相。文可解也。按古今論衡云。佛涅槃時。當此土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之歲二月十五日也。是日暴風急起。發損人舍。摧折林木。山川大地宮殿震動。穆王問羣臣。太史扈多奏。西方聖人入滅。哀相現爾。涅槃經。師子吼菩薩問曰。如來何故二月十五而般涅槃。佛言。春陽之月。華木榮茂。鳥獸孚乳。眾生多起常想。如來為破如是想故。若以世壽筭。佛止此年七十九歲矣。金光明經。信相菩薩作是思惟。釋迦如來壽命短促。方八十年。于時所居忽然廣愽嚴淨。有四如來現在其前而告之曰。一切諸水可知幾滴。諸須彌山可知斤兩。一切大地可知塵數。虗空分界可知邊際。無有能筭釋尊壽命。不應生疑。

案輪王之古式方俟葬儀。

涅槃經云。阿難問佛葬法如何。佛言。當依轉輪聖王儀式。

命力士以捧持竟無能動。

拘尸城力士。諸國無疋。共舉金棺。竟不能動。此時摩耶夫人自忉利天下至涅槃處。執佛衣鉢鍚杖唬動悶絕。爾時如來金棺自開。起身合掌問訊慈母。遠屈下來。諸行法爾。願勿啼泣。阿難白佛。後人設問如何應答。佛言。但云佛涅槃後。摩耶夫人下來。佛為將來不孝眾生從金棺起。合掌問訊。應如是答。

繇是金棺自舉遶拘尸之大城。

涅槃經云。如來欲令一切眾生得平等福。金棺自舉升虗空中。徐徐而行。天人龍神香華音樂隨遶供養。自拘尸城西門入東門出。南門入北門出。如是出入。經于七反。人民瞻禮訖。然後自至茶毗香臺之上。

寶炬不然駐闍維之盛禮。

梵云闍維。此云焚燒。經云。一切人天皆執寶炬。欲然香薪。火到皆滅。阿難告眾曰。如來待大迦葉。故未然也。

莫不未生怨在於王舍創結夢於十號慈尊。

未生怨。即王舍城主阿闍世王小名也。佛涅槃時。王臥疾。得五惡夢。及窹方知佛已入滅。十號謂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也。慈者大慈四等心之一也。

大迦葉遠下雞峰獲瞻禮於千輻輪足。

雞峯者山有三峯。如仰布雞足。名雞足山。摩訶迦葉在彼住止。去拘尸城遠。聞佛入滅。不運神足。將五百眾奔至雙林。七日方到。佛出雙足於棺外示之。迦葉瞻禮悲泣。見足底千輻輪相金色炳耀。說偈讚訖。於是如來出大音聲。我以正法眼付汝。當作依止。然後佛足還入棺中如故。

畢以兜羅緻[疊*毛]聖火自焚。

兜羅者天竺綿也。緻[疊*毛]者天竺貴布也。依轉輪王葬式纏褁全身。火既不然。迦葉語曰。如來金剛之身非世間火而能燒之。於是如來以大悲力從心卍字中涌火而自然之。故云聖火。

爇王眾栴檀之薪注帝釋金瓶之水。

荼毗香薪。皆天王人王所奉。故曰王眾栴檀也。帝釋先告佛乞半身舍利歸天供養。佛唯許右頰上齶一牙。洎火已焚。七日而烈燄未滅。龍王作念撲滅是火。先取舍利。皆盡力不能沃滅。及天帝釋躬持金瓶注水。火乃息矣。見褁佛身千[疊*毛]唯著身。并最上二[疊*毛]宛在中間。諸[疊*毛]皆為灰燼。其頂骨乃四牙燦然不動。帝釋稟教。惟取所許一牙。迎歸天宮建塔安置供養。此天上第四塔也。

彼願力猶在悲心尚熏碎金剛之勝身為舍利之遺骨。

一切佛始發心皆有四願。一云未度令度。而眾生界未盡。我願亦未盡。故於真如界中大悲心內現起化身。廣度眾生。雖示滅度而留舍利流布世間。令瞻奉供養發心生善。故云願力猶在。悲心尚熏也。涅槃經云。以勝金剛定。自碎金剛身。不捨於大悲。舍利猶分布。

於是八國嚴衛四兵肅容各自捧於金壜競歸興於寶塔。

八國者。天竺強國也。四兵者。象馬車步也。壜者瓶屬。以金為之。梵云蘇鍮婆。此云寶塔。凡土木塼石成者。但有佛舍利。皆名寶塔。菩薩處胎經云。佛滅度後有舍利八斛四斗。八國王各嚴四兵來爭。乃至天龍八部皆興奪心。時有智臣告曰。諸王若爭。須有勝負。如來舍利不成利益。我當分為三分。一分奉諸天。一分與龍神。一分分八國。由是眾心悅隨。各將金壜盛貯。迎歸本國建塔供養。

於是若牙若髮迦葉波禮於忉利天宮。

忉利天帝釋建塔有四。一如來髮塔。即悉達太子入雪山時自截下髮擲於空中者。二箭云。憍梵波提頭面禮眾中清淨大德僧。象王既去象子隨。太師既滅我亦滅。於是化火自焚。

一燈滅而一燈續。

燈者。如來正法眼喻如燈也。有照闇除昏之用。故淨名有無盡燈義在此也。如來般涅槃時。付囑大迦葉。迦葉滅度付阿難。阿難滅度付商那和修。自下二十七祖但一人傳一人。故圭峯云。先祖草昧防失。故一人傳一人。世代已有所。憑任千燈千照。

莫不大迦葉雲迎千眾。

佛既涅槃。諸外道喜曰。瞿曇在日。教法猶火。今既滅度。不久撲滅。時梵王帝釋與諸天王皆來請迦葉曰。如來以正法眼付囑尊者。宜早結集。於是迦葉遣使往彌盧山頂。擊銅揵椎。聲中有言。遍召聖弟子無學千人至摩竭提國上茆城畢鉢羅窟。請阿闍世王為檀越外護。結集遺教。

阿難陀雷吼三輪。

梵云阿難陀。華言慶喜。是佛堂弟。出家之後。二十年為佛侍者。多聞第一。初結集場中唯取無學聖人。時阿難尚居學地。被迦葉揖出眾。阿難憤悶。乃於林中習上地定。斷盡煩惱殘結。即證阿羅漢果。即來門外白眾求入。迦葉語曰。若已得無學。當從門隟中入。阿難應聲乃入。禮拜大眾。迦葉請優波離集律藏。阿難集經藏。阿難升座。眾有三疑。一疑佛再出。二疑他方佛來。三疑阿難成佛。洎阿難唱如是我聞。群疑皆釋。言雷吼者。法句經云。比丘摩訶盧達嚫。聲如雷吼。或以阿難比之。三輪者謂聲舌語也。然聲有五德。一甚深如雷。二清徹遠聞。三聽者無厭。四入心愛樂。五諦了易解。阿難具此。故云雷吼三輪。

商那表定於未來。

如來在日遊摩突羅國。指一青林謂阿難曰。此名優婁茶山。吾涅槃後有比丘名商那和修。於此起伽藍。說法教化多所利益。至佛滅度後。阿難弟子名商那和修。阿難欲滅。付法與之。大行教化。果如佛言。商那度優波毱多長者為弟子。一日至彼所坐牀上。毱多諸弟子皆不識。多起慢心。商那乃舉手空中。甘露雨下。現五百法門。毱多不識。商那曰。佛入此定。目連不達。目連入諸。比丘不達。我入。汝不識。我得七萬七千本生經。八萬毗尼。八萬毗曇。汝皆不達。我若去。諸法門隨去也。

毱多化籌而盈室。

優婆毱多。商那和修付法弟子也。佛在日有外道尼犍子。名薩遮。聰明辨利。博達眾論。諸王皆拜為師。然知佛法正妙。欲求出家。來白佛言。若我出家得如佛否。佛言不得。又問如舍利弗.目乾連乃至問如已下五百比丘否。佛皆云不得。若我滅後無諸大人然後如也。佛語眾曰。我滅近百年。此外道生摩突羅國。名優波毱多。華言近護。出家證果。化人無數。至期皆如佛記。於中印土說法教化。凡受化俗人夫婦偕得道者。即擲一籌置於石室中。室高二丈。縱橫三丈。其籌遂滿。至毱多滅度。弟子名通真量。只用此籌闍維之。

始自壞梁之感。

大迦葉將涅槃。付法與阿難已。捧佛所付衣入鷄足山入定。待彌勒下生。先阿闍世王有約。尊者入滅必來告我。乃往辭。王睡不見。王於睡夢屋之大梁折乃寤。方知迦葉入滅不俟。駕奔至山前。其山已合。先是迦葉入山時有要期云。若阿闍世王來。及彌勒下生。此山方開。洎王來山為之開。見迦葉捧衣端坐其中。王瞻禮悲泣。讚頌訖。山乃復合。

終乎流乳之徵。

西天傳法第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在罽賓國。然知有難不可苟免。乃付一衣一偈與弟子婆斯多尊者語曰。吾此有難。汝當往他國行化。其後外道昌熾。譖於彌羅掘王。王失正信。乃毀法壞寺。執劍斬師子首及。白乳涌高數尺。於是彼國傳法終在此人。

缾器異而水必同。

阿含經云。阿難傳持佛法。猶缾水注置餘器。缾器雖殊而水無別。

燈點殊而光終一。

灯點喻傳法。人光喻如來。法雖一灯分千。而光明無二。

是以大乘之真空妙有文殊彌勒異其宗。

真空妙有。大乘之至理也。然佛法雖惟一味。而投機隨根不無其別。且文殊菩薩弘一性宗。此克實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也。彌勒菩薩弘五性宗。謂一聲聞性。二緣覺性。三大乘性。四不定性。此不定性謂第八識中具有三乘種子。遇緣即修。故云不定。五無種子性。此謂第八識中無聞熏種子。非如瓦石之無也。如善戒經云。無種性人。但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

小乘而分[疊*毛]析金上座大眾元其部。

小乘教者。佛為鈍根方便施設。元無別本。至佛滅後。師資相授互相予盾。派流遂別。出三藏記云。佛在日。有長者夢一貴[疊*毛]。忽自分為五段。怖以問佛。佛言。此表我滅後律藏分為五部。又有因緣經說。頻婆娑羅王夢一枝金杖斬為一十八段。以白佛。佛言。表我滅後小乘教分為十八部。言上座.大眾者。二根本部也。

或十支宏闡。

此序聖弟子造論破邪立正也。言十支者。一略陳名數支。即百法論。二粗釋體義支。即五蘊論。皆天親菩薩造。三總色眾義支。即顯揚論。四總攝大義支。即攝大乘論。皆無著菩薩造。五分別名數支。即雜集論。無著.師子覺.賢慧等三菩薩造。六離僻處中支。即辨中邊論。無著菩薩造。七摧破邪山支。即二十唯識論。八高建法幢支。即三十唯識論。皆天親造。九莊嚴體義支。即大莊嚴論。十攝散歸觀支。即瑜伽論。皆慈氏菩薩造。

或千部鬱興。

天親菩薩是無著菩薩俗中親弟。法中小師。始宗有部。造五百論。明小斥大。天竺無敢敵者。無著是初地菩薩。觀其弟大乘根緣將熟。乃假疾召歸。甫近一驛。遣一弟子往接。至夜同館宿。其弟子夜誦大乘一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天親聞之。豁然悟解大乘正理。且悔昔誹斥深咎何補。元其罪本但是舌根。乃起手執利刀欲截其舌。無著遙知。伸臂捉住。諭之曰。汝悟大乘。蓋其時矣。昔以舌毀。宜以舌讚。可補其過。苟斷舌不言。其利安在。天親受教乃止。戴星而行。洎覲本師。諦聽慈旨。便造大乘論。累五百部。故天竺呼為千部論師焉。

馬鳴龍樹繼其芳。

此二菩薩。始事外宗。皆迴心正法。出家宣揚大乘。俱為論師。

無著天親播其美。

此乃賢師哲資。俱大論師。已見前註。

或提婆鑿眸而作器。

提婆菩薩是龍樹弟子。才敏辨義。擅名五印。住南天竺。初得法已。人未歸信。其國有大自在天廟。鑄金為像。高二丈。以頗黎寶為眼。用機能動。凡人不敢正視。提婆入廟驗之。從觀者眾。時天像動眼向提婆。提婆語曰。神則神矣。何斯小哉。當以精靈感人。智德伏物。而假黃金自多。頗黎熒惑。非所望也。乃登梯鑿出其眼。神遂無靈。由是提婆聲化大振。今詳器合是氣字。緣本傳無作器事。蓋提婆欲揚正法。鄉人未信。故作氣驗神。

陳那吼石以飛聲。

陳那菩薩。大論師也。初劫有外道伽毗羅。修世定。得五神通。造論名僧佉薩怛羅。此云數論。恐後人破我此義。乃往大自在天求長生術。天曰。我化汝為一物。最極長壽。無越石也。乃遍告門徒。我將化石。若有人難我論。令書於石上。我自通答。洎陳那造因明論。將破邪解。知此石是彼外道。乃書比量於上難之。斯須答文隱出。陳那再立量答文。經宿方出。至第四量難之。石不能答。忽大吼一聲。震烈迸碎。故天竺云陳那有吼石之能。

或百偈齊祛於外宗。

論師名比羅。是馬鳴菩薩弟子。造無我論百偈。到處執我外道無不摧伏。

或十而翊贊於遺頌。

天親造三十唯識頌。後有護法菩薩十大論師共造釋文贊成之。今唯識論是。

或聞經而夜升兜率。

無著菩薩入法光定。夜升兜率天。請問慈氏金剛經義。慈氏說八十頌申明大義。無著約十八住處造論二卷。天親約斷二十七疑造論三卷。

或待佛而窟寄修羅。

明辨論師欲求長生。待慈氏下生。乃往南印度修羅窟前誦金剛呪呪白芥子。擊其石門。石門遂開。明辯攝衣奮入。相隨入者六人。石門乃闔矣。梵云阿修羅。華言無端正。神也。

或劒誓首以要期。

提婆菩薩受出家法已。於天竺國四衢道中敷高座。作三論云。一切聖中佛為第一。一切法中佛法第一。一切救世僧為第一。八方論士有能破此義者。我當斬首謝屈。既鳴皷已。八方論士皆集場中。亦各立要。若我不能破此義者。亦斬首為謝。如是賓主敵論涉于三日。八方論士辭義皆墮。各請斬首。提婆告曰。我所宗法仁治萬物。不斬汝首。但斬汝髮。與死無別。於是八方論士皆剃髮出家。

戒象駄金而請釋。

天親菩薩為眾講婆沙論。以一日所講之義乃造一頌攝之。用赤銅葉刻字置象頭上。出金五十片置象尾上。自坐中間。擊皷唱言。有能破此義。當奉此金。諸國無人能破。乃將頌并金寄與罽賓國。諸婆沙師亦不能盡解。彼諸師却加金五十片迴餉天親。請作釋文。天親由是自造長行釋頌。即今俱舍論是。

或賞能而食邑。

論師摩陀那。才辯縱橫。因論義得勝。頻婆娑羅王割一邑以賞之。

或得勝而建幢。

付法藏傳云。馬鳴菩薩於富那夜奢處得勝法已。乃建大法幢。

或論般若之理也名燈。

南天竺國論師名迦毗。造論名般若燈。謂根本無分別智有寂照之功。故以燈為喻。

或究俱舍之非也名雹。

昔迦濕彌羅國有論師名眾賢。見天親俱舍論乃造五千頌斥其非義。名俱舍雹論。以世間雹能壞稼穡華果。故以喻為名。乃將徒持論尋訪天親欲定是非。天親為諸國無正人為量果。遂避而未就。甫近一驛。眾賢忽覺氣衰不能前進。乃修書遣弟子送論與天親。其書略云。不自量力。作為此論。智小謀大。死期至矣。菩薩抑揚至理。若得存遺文則死而無恨也。天親讀其論。見文多順己義。又重其知過。乃為更名順正理論焉。

莫不殊塗異轍終會一源自有及空咸歸萬德。

殊塗異轍。謂外道小乘也。自有及空者。皆邊見也。一源萬德者。謂大乘真諦實性也。

自商周見虹貫。

周書異記云。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貫連。王問。太史扈多奏。西方聖人入滅衰相耳。

炎漢夢金人。

後漢第二主孝明帝。永平二年夜夢金人丈六飛至殿庭。光明炳耀。且問群臣。通人傅毅奏曰。西方聖人號佛。陛下所夢必是彼也。愽士王遵奏。臣按周書異記云。大史蘇由奏昭王曰。西方有聖人出。一千年後聲教來此。陛下所夢即其事也。

教及神州聲流華夏。

聲亦教也。此方教曲以佛無漏聲為體。故云聲教。又唯識論用聲名句文四法為教體矣。時明帝納王遵奏。乃遣中郎將蔡歆.泰景博士王遵一十八人同往西域迎佛法。至月支國遇迦葉摩騰.竺法蘭二梵僧。并白[疊*毛]畫釋迦像.四十二章經。白馬駄至洛下。即後漢永平十年丁卯。為此土有三寶之始也。明帝勑圖釋迦像於西陽城門上及顯節陵上供養。即此土畫像之始也。有唐高僧大律師道宣居終南山。以戒德律行至高。北天毗沙門王常遣二天人冥佑之。宣甞經行失脚將墮階下。時天人承足方現其身。因問。其稱是天人。宣問曰。如周之蘇由.扈多。漢之傅毅.王遵。吳之闞澤。皆素未識佛法而能知聖人生滅聲教將來。辯佛法為上。彼何人耶。天人黃瓊答曰。彼皆天人也。為佛法流行此土。天遣降神佐國。宣明佛法故也。

勃叨生季世獲奉真譚雖錄續而以敘金言在飄零而不逢玉相。

釋迦如來滅後。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唐三世在像法之末。故云季世也。三藏至真之教。謂之真譚也。如來金口所宣。謂之金言。佛眉間白毫相光。謂之玉相也。

見聞盡爾宗致昭然蓋委遺文不復備而言也乃為銘曰。

化起從本源

化起謂三類佛身。本源謂一真法界。

功成應賢劫

如來經三無數時修六度萬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無有如針鋒許非是如來捨命處。此謂功也。然燈佛授記於此賢劫成佛。梵云跋陀劫簸。此云賢時。猶紀年之類也。

萬行顯真宗

天真佛不從外來。一切眾生各各具有。但由虗妄流轉。二障覆蔽。不能了知。故菩薩修六度萬行。功德莊嚴既滿。用根本無分別智照真如理。於金剛道中斷盡煩惱.所知二障種子。集氣於解脫道中顯出法身。若用藥磨鏡也。

三祇積鴻業

梵云阿僧祇。華言無數時也。今略云三祗。菩薩經此修六度萬行謂之鴻業。

為法出於世  降靈示分脇

無常經云。若世間無老病死三法者。如來則不出現及說調伏等事。

眉橫天帝弓

華嚴經云。眉細曲如帝釋弓。經音云。虹名天弓。

目帶青蓮葉

肇法師云。天竺有青蓮華。其葉修廣。青白分明。有大人目相。故將為喻。

仙師相垂淚  天神爭捧接  灌頂當在宮  飛輪化彌帖

帖靜也。灌頂者。轉輪聖王子。將紹王位。父王取四大海水灌其頂上。乃冠其首。爾時七寶自空而來。其金輪寶飛往四天下。一切國土悉自歸化。

宗承天日貴  象貫師子頰

天日者佛祖姓也。師子頰聖王即日種之後。是佛祖也。

善教誰與傳

本行經云。太子自七歲入學。王請婆羅門毗奢蜜多羅教文。羼提提婆教武。頞誰那教筭。雖立三師。而太子文武筭法通達。三師皆神伏。所謂無師智.自然智生而知之也。或問此無師智自.然智莫與外道自然同否。答曰。非也。斯是常住之義。雖不約緣生。要假緣顯。故法華經云。佛種從緣起也。

抨彈獨豪俠

經云。太子年十五。與眾鬥射。嫌諸弓軟弱。令取祖廟轉輪聖王弓來。眾人皆不能施張。唯太子安坐微挽而滿。彈其絃聲。遠邇震響。由是皆伏其力。

遊觀驚老死  逾城棄臣妾  落髮親寶刀  [卯/貝]衣遇群獵  寄跡狎麋鹿  苦身示羸怯  食糜人盡知  坐草魔方懾  潔若蓮出水  明逾鏡開篋  山海類高深  雲雷等辭捷

大婆娑論云。如來升有餘涅槃空界。興大悲雲。發勝慧電。震空無我雷音詞。謂四辯中無礙辯也。捷謂七辯中捷辯也。如來具此諸辯。故知一切法名相句義。樂說縱橫而無遺失怖畏。分別了了故。

三時教彌闡

佛所說教有三時別。第一時說有教。第二時說空教。破前有病。第三時說中道教。雙治二病。故或問如來出現本為大事。如何先說有教化人耶。答。此時執常外道多。若說大乘常住之法。小根之人有謗法之罪故。

萬類根自愜

維摩經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所謂密口一音。殊類異解。

四問聊欲酬

智度論云。佛涅槃時。阿難申四問。一問佛滅度後諸比丘以何為師。佛言以戒為師。二問依何而住。佛言依四念處住。三問惡性比丘如何調伏。佛言梵壇治之。四問一切經首當置何言。佛言當云如是我聞。

十僊度相躡(見上注)  補處記慈氏

凡一化佛滅度。必授一菩薩當來何劫於此處成佛。說何法。度幾眾生等。名為補處菩薩。今釋迦佛授慈氏菩薩補處之記。

遺文囑迦葉

涅槃經云。佛言。我所有無上正法。悉付囑摩訶迦葉為作依止。

臥樹徒載春

臥樹。謂娑羅樹也。

香薪已焚[疊*毛]  悲心及綿遠  舍利光煒燁

梵云設利羅。今訛略云舍利。華言骨身。所以不譯者。恐濫凡夫骨身故。又云馱都。此曰不壞。義有二種。一全身。二碎身。碎身有三種。一骨舍利。白色。二肉舍利。紅色。三髮舍利。黑色。唯佛舍利有五色。神通變化。不為一切物所壞。經無量劫常在。具足駄多之義。

獨我生後時  餘波幸霑涉

獨我者。王氏自嘆之辭。生當像法之後。故謂後時。佛遺教謂之餘波幸。小雅曰。非分遇福也。寶雨經云。如來於一切諸法會中。以法雨水灌人天頂。故云霑。霑者濡也漬也。毛詩注云。水行為涉。斯謂沐法雨入法流也。音義指歸云。注猶源也。俾尋波討源。文義無失。此記文皆內曲事迹。不可易知。今引諸經論以為注。非出之胸臆也。其有事實與世相違。乃假問端。亦引經為答。所貴照我佛之化迹。以釋人之疑情。博達君子不以枝訶為誚焉。

同类推荐
  • 悲华经

    悲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听歌二首

    听歌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八十八祖道影传赞

    八十八祖道影传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元史纪事本末

    元史纪事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坍缩

    坍缩

    本书是中国科幻第一人之称的刘慈欣(大刘)发表的短篇科幻小说。对坍缩的观测将在国家天文台最大的观测厅进行,这个观测厅接收在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太空望远镜发回的图像,并把它投射到一面面积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巨型屏幕上。现在,屏幕上还是空白。到场的人并不多,但都是理论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权威,对即将到来的这一时刻,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少数真正能理解其含义的人。此时他们静静地坐着,等着那一时刻,就像刚刚用泥土做成的亚当夏娃等着上帝那一口生命之气一样。只有天文台的台长在焦躁地来回踱着步。巨型屏幕出了故障,而负责维修的工程师到现在还没来,如果她来不了的话,来自太空望远镜的图像只能在小屏幕上显示,那这一伟大时刻的气氛就差多了。
  • 勇者崛起(王与巫师·第二卷)

    勇者崛起(王与巫师·第二卷)

    An action packed fantasy sure to please fans of Morgan Rice's previous novels, along with fans of works such as The Inheritance Cycle by Christopher Paolini…. Fans of Young Adult Fiction will devour this latest work by Rice and beg for more.
  • 你是我此生无悔

    你是我此生无悔

    曾经的白漠焱在蔚汐缪的种种影响下,变得很不一样了
  •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先介绍推理,后介绍论证,系统论述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在推理部分,先考察演绎推理再考祭归纳推理,先考察简单句的推理,再考察复合句的推理,最后是考察如何推出结论的一些重要方法。在论证部分,先考察对论证的削弱、加强和假设,后考察解释和评价,最后考察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 壶中人

    壶中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逆者死。浩瀚星球、人神兽魔拼死相争。
  • 女人幸福的资本全集

    女人幸福的资本全集

    幸福与成功是女人一生追求的目标,永葆青春和美丽是女人一生向往的境界,女人的幸福和成功必须靠女人自己来争取。本书从贯穿女性生命系统、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诸多核心要素出发,以全集式的内容归纳和总结了新世代女性追求幸福与成功的生命法则。内容涉及女性心态、习惯、性格、气质、时尚、健康、情爱、婚姻、人际、口才、职业、才学、财富、情商、处世等人生的各个阶段和不同层面,为女性朋友营造幸福生活提供最全面的人生指导。以帮助广大女性朋友塑造良好的心态和人脉,培育出色的智慧和能力,从而成就辉煌的事业,收获美满的爱情和婚姻,步入幸福如意的人生。
  • 二次元的迷之顺天

    二次元的迷之顺天

    夏棋:我总感觉世界对我充满了恶意,直到后来我才发现我的感觉是正确的。我不是主角,主角是跟我关系很好的后辈。自己的存在好像让这个后辈存在感太低。知道原因的我才没有想着逆天改命的想法。好好的帮助主角保护世界,做个顺天保主派不是很好嘛!(这个是去多个动漫位面的故事)ps:群号473937619
  • 佛本行集经

    佛本行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姜椿芳文集(第三卷)

    姜椿芳文集(第三卷)

    本书汇集姜椿芳已发表、出版的著译及部分未刊手稿,按照收录作品的专题和体裁,分为十卷。本卷主要收录有《俄罗斯问题》、《花园》、《列宁在十月》等9部作品。
  • 智商决定智慧(下)

    智商决定智慧(下)

    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情商决定未来,智商决定起点。运用生命的运行规律,把握人生的关键机遇,科学地认识和预测人生运程的潮涨潮落、高低起伏,能做到充分发挥自我的优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驾驭人生,都是高智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