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5500000007

第7章 内篇二(3)

博约上

沈枫墀以书问学,自愧通人广坐,不能与之问答。余报之以学在自立,人所能者,我不必以不能愧也。因取譬於货殖,居布帛者,不必与知粟菽,藏药饵者,不必与闻金珠;患己不能自成家耳。譬市布而或阙於衣材,售药而或欠於方剂,则不可也。或曰:此即苏子瞻之教人读《汉书》法也,今学者多知之矣。余曰:言相似而不同,失之毫,则谬以千里矣。或问苏君曰:“公之博赡,亦可学乎?”苏君曰:“可,吾尝读《汉书》矣,凡数过而尽之。如兵、农、礼、乐,每过皆作一意求之,久之而後贯彻。”因取譬於市货,意谓货出无穷,而操贾有尽,不可不知所择云尔。学者多诵苏氏之言,以为良法,不知此特寻常摘句,如近人之纂类策括者尔。问者但求博赡,固无深意。苏氏答之,亦不过经生决科之业,今人稍留意於应举业者,多能为之,未可进言於学问也。而学者以为良法,则知学者鲜矣。夫学必有所专,苏氏之意,将以班书为学欤?则终身不能竟其业也,岂数过可得而尽乎?将以所求之礼、乐、兵、农为学欤?则每类各有高深,又岂一过所能尽一类哉?就苏氏之所喻,比於操贾求货,则每过作一意求,是欲初出市金珠,再出市布帛,至於米粟药饵,以次类求矣。如欲求而尽其类欤?虽陶朱、猗顿之富,莫能给其贾也。如约略其贾,而每种姑少收之,则是一无所成其居积也。苏氏之言,进退皆无所据,而今学者方奔走苏氏之不暇,则以苏氏之言,以求学问则不足,以务举业则有馀也。举业比户皆知诵习,未有能如苏氏之所为者,偶一见之,则固矫矫流俗之中,人亦相与望而畏之;而其人因以自命,以谓是学问,非举业也,而不知其非也。苏氏之学,出於纵横。其所长者,揣摩世务,切实近於有用,而所凭以发挥者,乃策论也。策对必有条目,论锋必援故实,苟非专门夙学,必须按册而稽,诚得如苏氏之所以读《汉书》者尝致力焉,则亦可以应猝备求,无难事矣。韩昌黎曰:“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钩玄提要,千古以为美谈;而韩氏所自为玄要之言,不但今不可见,抑且当日绝无流传,亦必寻章摘句,取备临文摭拾者耳。而人乃欲仿钩玄提要之意而为撰述,是亦以苏氏类求,误为学问,可例观也。或曰:如子所言,韩、苏不足法欤?曰:韩、苏用其功力,以为文辞助尔,非以此谓学也。

博约中

或曰:举业所以觇人之学问也。举业而与学问科殊,末流之失耳。苟有所备以俟举,即《记》之所谓博学强识以待问也,宁得不谓之学问欤?余曰:博学强识,儒之所有事也。以谓自立之基,不在是矣。学贵博而能约,未有不博而能约者也。以言陋儒荒俚,学一先生之言以自封域,不得谓专家也。然亦未有不约而能博者也。以言俗儒记诵漫漶,至於无极,妄求遍物,而不知尧、舜之知所不能也。博学强识,自可以待问耳,不知约守,而只为待问设焉,则无问者,儒将无学乎?且问者固将闻吾名而求吾实也;名有由立,非专门成学不可也,故未有不专而可成学者也。或曰:苏氏之类求,韩氏之钩玄提要,皆待问之学也,子谓不足以成家矣。王伯厚氏搜罗摘抉,穷幽极微;其於经、传、子、史,名物制数,贯串旁骛,实能讨先儒所未备。其所纂辑诸书,至今学者资衣被焉,岂可以待问之学而忽之哉?答曰:王伯厚氏,盖因名而求实者也。昔人谓韩昌黎因文而见道,既见道,则超乎文矣。王氏因待问而求学,既知学,则超乎待问矣。然王氏诸书,谓之纂辑可也,谓之著述,则不可也,谓之学者求知之功力可也,谓之成家之学术,则未可也。今之博雅君子,疲精劳神於经传子史,而终身无得於学者,正坐宗仰王氏,而误执求知之功力,以为学即在是尔。学与功力,实相似而不同。学不可以骤几,人当致攻乎功力则可耳。指功力以谓学,是犹指秫黍以谓酒也。

夫学有天性焉,读书服古之中,有入识最初,而终身不可变易者是也。学又有至情焉,读书服古之中,有欣慨会心,而忽焉不知歌泣何从者是也。功力有馀,而性情不足,未可谓学问也。性情自有,而不以功力深之,所谓有美质而未学者也。夫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知孰为功力,孰为性情。斯固学之究竟,夫子何以致是?则曰:“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今之俗儒,且憾不见夫子未修之《春秋》,又憾戴公得《商颂》,而不存七篇之阙目,以谓高情胜致,至相赞叹。充其僻见,且似夫子删修,不如王伯厚之善搜遗逸焉。盖逐於时趋,而误以擘绩补苴谓足尽天地之能事也。幸而生後世也,如生秦火未毁以前,典籍具存,无事补辑,彼将无所用其学矣。

博约下

或曰:子言学术,功力必兼性情,为学之方,不立规矩,但令学者自认资之所近与力能勉者,而施其功力,殆即王氏良知之遗意也。夫古者教学,自数与方名,诵诗舞勺,各有一定之程,不问人之资近与否,力能勉否。而子乃谓人各有能有所不能,不相强也,岂古今人有异教与?答曰:今人不学,不能同於古人,非才不相及也,势使然也。自官师分,而教法不合於一,学者各以己之所能私相授受,其不同者一也。且官师既分,则肄习惟资简策,道不著於器物,事不守於职业,其不同者二也。故学失师所师承,六书九数,古人幼学,皆已明习,而後世老师宿儒,专门名家,殚毕生精力求之,犹不能尽合於古,其不同者三也。天时人事,今古不可强同,非人智力所能为也。然而六经大义,昭如日星,三代损益,可推百世。高明者由大略而功求,沉潜者循度数而徐达。资之近而力能勉者,人人所有,则人人可自得也,岂可执定格以相强欤?王氏致良知之说,即孟子之遗言也。良知曰致,则固不遗功力矣。朱子欲人因所发而遂明,孟子所谓察识其端而扩充之,胥是道也。而世儒言学,辄以良知为讳,无亦惩於末流之失,而谓宗指果异於古所云乎?

或曰:孟子所谓扩充,固得仁、义、礼、智之全体也。子乃欲人自识所长,遂以专其门而名其家,且戒人之旁骛焉,岂所语於通方之道欤?答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道欲通方,而业须专一,其说并行而不悖也。圣门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然自颜、曾、赐、商,所由不能一辙。再传而後,荀卿言《礼》,孟子长於《诗》、《书》,或疏或密,途径不同,而同归於道也。後儒途径所由寄,则或於义理,或於制数,或於文辞,三者其大较矣。三者致其一,不能不缓其二,理势然也。知其所致为道之一端,而不以所缓之二为可忽,则於斯道不远矣。徇於一偏,而谓天下莫能尚,则出奴入主,交相胜负,所谓物而不化者也。是以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於专精,类必要於扩充,道必抵於全量,性情喻於忧喜愤乐,理势达於穷变通久,博而不杂,约而不漏,庶几学术醇固,而於守先待後之道,如或将见之矣。

言公上

古人之言,所以为公也,未尝矜於文辞,而私据为己有也。志期於道,言以明志,文以足言。其道果明於天下,而所志无不申,不必其言之果为我有也。《虞书》曰:“敷奏以言,明试以功。”此以言语观人之始也。必於试功而庸服,则所贵不在言辞也。誓诰之体,言之成文者也。苟足立政而敷治,君臣未尝分居立言之功也。周公曰:“王若曰多方。”诰四国之文也。说者以为周公将王之命,不知斯言固本於周公,成王允而行之,是即成王之言也。盖圣臣为贤主立言,是谓贤能任圣,是亦圣人之治也。曾氏巩曰:“典谟载尧、舜功绩,并其精微之意而亦载之,是岂寻常所及哉?当时史臣载笔,亦皆圣人之徒也。”由是观之,贤臣为圣主述事,是谓贤能知圣,是亦圣人之言也。文与道为一贯,言与事为同条,犹八音相须而乐和,不可分属一器之良也。五味相调而鼎和,不可标识一物之甘也。故曰:古人之言,所以为公也,未尝矜於文辞,而私据为己有也。

司马迁曰:“《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所为作也。”是则男女慕悦之辞,思君怀友之所也。征夫离妇之怨,忠国忧时之所寄也。必泥其辞,而为其人之质言,则《鸱》实鸟之哀音,何怪鲋鱼忿诮於庄周,《苌楚》乐草之无家,何怪雌风慨叹於宋玉哉?夫诗人之旨,温柔而敦厚,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舒其所愤懑,而有裨於风教之万一焉,是其所志也。因是以为名,则是争於艺术之工巧,古人无是也。故曰:古人之言,所以为公也,未尝矜於文辞,而私据为己有也。

夫子曰:“述而不作。”六艺皆周公之旧典,夫子无所事作也。《论语》则记夫子之言矣。“不恒其德”,证义巫医,未尝明著《易》文也。“不忮不求”之美季路,“诚不以富”之叹夷齐,未尝言出於《诗》也。“允执厥中”之述尧言,“玄牡昭告”之述汤誓,未尝言出於《书》也。(《墨子》引《汤誓》。)《论语》记夫子之微言,而《诗》、《书》初无识别,盖亦述作无殊之旨也。(王伯厚常据古书出孔子前者,考证《论语》所记夫子之言,多有所本。古书或有伪,不尽可凭,要之古人引用成说,不甚拘别。)夫子之言,见於诸家之称述,(诸家不无真伪之参,而子思、孟子之书,所引精粹之言,亦多出於《论语》所不载。)而《论语》未尝兼收,盖亦详略互之旨也。夫六艺为文字之权舆,《论语》为圣言之荟粹,创新述故,未尝有所庸心,盖取足以明道而立教,而圣作明述,未尝分居立言之功也。故曰:古人之言,所以为公也,未尝矜其文辞,而私据为己有也。

周衰文弊,诸子争鸣,盖在夫子既殁,微言绝而大义之已乖也。然而诸子思以其学易天下,固将以其所谓道者,争天下之莫可加,而语言文字,未尝私其所出也。先民旧章,存录而不为识别者,《幼官》、《弟子》之篇,《月令》、《土方》之训是也。(《管子地圆》,《淮南地形》,皆土训之遗。)辑其言行,不必尽其身所论述者,管仲之述其身死後事,韩非之载其李斯《驳议》是也。《庄子.让王》、《渔父》之篇,苏氏谓之伪;非伪也,为庄氏之学者所附益尔。《晏子春秋》,柳氏以谓墨者之言。非以晏子为墨,为墨学者述晏子事,以名其书,犹孟子之《告子》、《万章》名其篇也。《吕氏春秋》,先儒与《淮南鸿烈》之解同称,盖谓集众宾客而为之,不能自命专家,斯固然矣。然吕氏、淮南,未尝以集众为讳,如後世之掩人所长以为己有也。二家固以裁定之权,自命家言,故其宗旨,未尝不约於一律,(吕氏将为一代之典要,刘安於道家之支流。)斯又出於宾客之所不与也。诸子之奋起,由於道术既裂,而各以聪明才力之所偏,每有得於大道之一端,而遂欲以之易天下。其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者,故将推衍其学术,而传之其徒焉。苟足显其术而立其宗,而援述於前,与附衍於後者,未尝分居立言之功也。故曰:古人之言,所以为公也,未尝矜其文辞,而私据为己有也。

夫子因鲁史而作《春秋》,孟子曰:“其事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自谓窃取其义焉耳。载笔之士,有志《春秋》之业,固将惟义之求,其事与文,所以藉为存义之资也。世之讥史迁者,责其裁裂《尚书》、《左氏》、《国语》、《国策》之文,以谓割裂而无当,(出苏明允《史论》。)世之讥班固者,责其孝武以前之袭迁书,以谓盗袭而无耻,(出郑渔仲《通志》。)此则全不通乎文理之论也。迁史断始五帝,沿及三代、周、秦,使舍《尚书》、《左》、《国》,岂将为凭虚、亡是之作赋乎?必谓《左》、《国》而下,为迁所自撰,则陆贾之《楚汉春秋》,高祖孝文之《传》,皆迁之所采摭,其书後世不传,而徒以所见之《尚书》、《左》、《国》,怪其割裂焉,可谓知一十而不知二五者矣。固书断自西京一代,使孝武以前,不用迁史,岂将为经生决科之同题而异文乎?必谓孝武以後,为固之自撰,则冯商、扬雄之纪,刘歆、贾护之书,皆固之所原本,其书後人不见,而徒以所见之迁史,怪其盗袭焉,可谓知白出而不知黑入者矣。以载言为翻空欤?扬、马词赋,尤空而无实者也。马、班不为文苑传,藉是以存风流文采焉,乃述事之大者也。以叙事为徵实欤?年表传目,尤实而无文者也。《屈贾》、《孟荀》、《老庄申韩》之标目,《同姓侯王》、《异姓侯王》之分表,初无发明,而仅存题目,褒贬之意,默寓其中,乃立言之大者也。作史贵知其意,非同於掌故,仅求事文之末也。夫子曰:“我欲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此则史氏之宗旨也。苟足取其义而明其志,而事次文篇,未尝分居立言之功也。故曰:古人之言,所以为公也,未尝矜其文辞,而私据为己有也。

同类推荐
  • 佛说咒齿经

    佛说咒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战略

    战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悔过自新说

    悔过自新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剑子

    灵剑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印念诵法

    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印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山村复仇记

    山村复仇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桂北地区的土匪活动十分猖獗。作者以自身剿匪经历为素材,写下了《山村复仇记》。书一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效应,以至时有“北有《林海雪原》,南有《山村复仇记》”之说。小说塑造了王群、徐翠、黄干等一批基层青年干部形象,他们在严峻的斗争形势下,通过组织发动群众,与土匪斗智斗勇——粉碎敌人暴动计划、挖出内部隐藏奸细、配合大军进行围剿……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根除了桂北地区的匪患。小说文笔流畅,情节曲折动人,真实再现了桂北地区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过程。
  • 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现代人黄汉魂穿成了一位在崇祯二年己巳之变之时英勇作战阵亡的明军骑兵,冷兵器战士健硕的体魄和一身骑射本领加上现代人的智慧和领先大明人近四百年的见识,重生的黄汉当然要让历史改写。自尊、自强永远不会屈服的汉民族在这明末乱世浴火重生,汉文明之光普照五洲四海。
  • 女扮男装:妖孽少主,何必

    女扮男装:妖孽少主,何必

    『佛系更新』医武世家的嫡系大小姐,出生不凡,天资聪颖,容貌绝世,医术天下一绝,但是从小就是病秧子,不适合练武,一时被自家收养的白眼狼给设计害死,一朝重生,却成为人人嫌弃,女扮男装的废物!容貌丑陋?天生废物?呵,本少主不打烂你的脸!无色根灵根,天生的天才!绝世的容貌,想嫁的人都排到另一个大陆去了!背景太弱?呵,她有个宗师级炼丹师做师父,母亲是神女,父亲是魔主,有个极其护短的义父和把她宠上天的哥哥,背景一亮,分分钟跪下!丹药当糖豆吃,神器用一把扔一把,虐渣渣,打脸脸,还有不服的站出来!
  • 升龙诀

    升龙诀

    主人公岳天豪是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异国,无意中被选定为除魔鬼的阵眼,修习了一部名叫升龙诀的古籍。父亲是中国的高级科学家,在国外从事ICAC的研究工作,成果被日本人窥窃,在成功毁掉被窃走的资料后,被敌人报复迫害。在孩童时代就遭受了与家人阴阳分隔的伤痛,在经历过风风雨雨以后,在患难中结交了许多好友,同时也揭开了一个更大的阴谋,成功升上仙界,发现仙界并不是什么乐土,一个强大的魔鬼在等待着他,他会怎么做呢?
  • 海岩:绝恋三部曲

    海岩:绝恋三部曲

    京城花花公子杨瑞最近喜欢上了一个在跆拳道工作的外地女孩,安心。与安心一次次的接触,令杨瑞无法自拔地深陷其中。两人恋情告破,杨瑞遭遇未婚妻钟宁的陷害入狱,而安心对杨瑞不离不弃的感情使得杨瑞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正当两人准备结婚时,安心前男友毛杰的出现让杨瑞终于得知曾发生在安心身上的复杂故事。毛杰为了复仇而来。而最终这场错误的爱情,造就了这三个年轻人再也无法挽回的命运纠葛……
  • 祈爱的衔光

    祈爱的衔光

    这里的女孩每个都被爱牵累,却也都在爱中苦苦成长。不同类型,不同经历,不同处世原则,不同现实抉择。她们也遇到了不同的男子,成熟的,幼稚的,大方的,冷漠的,温柔的,事业有成的,有教给她们人生哲理的,也有把所有苦痛都深埋心底的。每个男人,都是她们生命中的老师。
  • 不一样的宫斗姿势

    不一样的宫斗姿势

    皇后临死时突然想起了师傅的话:“你如此聪慧,却折在了这深宫中!可见情字伤人。”恨得直咬牙。她只笑:“师傅,我这般爱他,他也应当爱我才是。”爱情里哪有这般好事,可这个道理,她穷尽一生才懂。重来一次,她只想做个合格的天选之子,爱世人,护国家,普渡黎民众生,成全前任们的宏愿。前世姜琮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难得的明君,可穷尽一生追寻的人在他一次次的拒绝中,终于离他远去。拼尽全力回到相遇之前,却发现珍爱的枕边人眼里早已没有了他。没事,你为我付出了那么久,这次换我来。做你裙下之臣,为你荡平刀山火海,你要的一切,我都双手奉上。只求你,给我再一次陪伴你的机会。
  • 周易参同契注·阴长生

    周易参同契注·阴长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些奋斗的岁月

    那些奋斗的岁月

    如果你有梦想,那么请相信,本书将对你的观念和思想进行良性冲击。当你失意茫然的时候,你可以随意地翻阅本书,静下心来,你会发现,其实这就是你想要的,那些奋斗的岁月,也是在写你自己。 这是一个平民的奋斗故事。他草根出生,却不甘放弃,一步一步编织着属于他的梦想,缔造了一个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奋斗故事,他的感悟一次次触及我们的心灵深处,而当他命悬一线……他又能否继续未完的梦?
  • 体坛趣闻(竞技体育博览:畅享2008)

    体坛趣闻(竞技体育博览:畅享2008)

    一个个奥运奇闻;一桩桩体坛轶事;一件件另类比赛;一场场民体风情;一项项运动来历;一个个名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