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 陈光贻学
○安 徽
安徽通志稿不分卷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此本为光绪《安徽通志》之职官、名宦、人物、选举诸门稿本,仅存宁国、凤阳、颍州、池州。清康熙六年分江南为江苏、安徽,安徽于道光元年朱云锦纂《皖省志略》四卷,为分省后有志之始。至道光六年修成《安徽通志》二百六十卷。此志为沈葆祯巡抚安徽时创修,至吴坤修任巡抚始成,至光绪四年刊成,凡三百五十卷,补遗十卷,底稿散佚,此本为幸存之底稿也。光绪七年冯焯有校补稿,与此本有异。是后李应珏又纂《皖志便览》六卷,又有民国《安徽通志稿》一百五十七卷,皆为分省后记省事物之书也。
安庆府志三十一卷明嘉靖元年刊本(安徽图书馆藏全。天一阁藏存卷七至三十一)
明胡缵宗纂修。缵宗字世甫,陕西秦安县人;正德四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南京吏部郎中,擢安庆府知府,官至河南巡抚。此志纂成于正德辛巳,其书凡三十一卷;余仅见天一阁残帙,安徽所藏全书未得获见。按阮元《天一阁书目》著录此志作十六卷,不计子卷焉。张楷《安庆府志·艺文志》载,桐城齐之鸾题此志序谓:“安庆于明郡志凡再成,此志为胡公缵宗至郡之越岁,始谍六邑诸生之博古者,检故实于载籍旧志而成。以叙一郡之地理风俗物产制器为详,官治人才艺文事迹,亦条无遗漏。”兹阅此志存卷,见其搜采繁浩,惟纂辑点致,殊欠裁剪,又疏于考核。按安庆春秋时为皖国地,汉置庐江郡于此,隋为熙州,大业三年改曰同安郡,治怀宁县。唐时为东安郡,寻改名舒州,天宝三年复名同安。至宋绍兴中置安庆军,名自此始。元时为路,明为府,直隶南京,领怀宁、桐城、灊山、太湖、宿松、望江六县。
安庆府志十八卷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姚琅修,陈焯纂。琅字书岑,浙江石门县人;顺治戊子科贡元,由礼部祠祭司员外郎,升兵部职方司郎中,康熙九年任安庆府知府,十三年引疾去。焯字默公,桐城县人;顺治九年进士,授翰林院撰文中书舍人,调兵部主事,即乞养归。考安庆之有郡志,见载于《宋史·艺文志》者,宋宣和中钱绅撰《同安志》十卷,蔡畤补《续志》一卷。于元无可考,明天顺六年周翔修《安庆郡志》十二卷,嘉靖元年胡缵宗又修之。清顺治间知府李士桢修府志十二卷。此志纂成于康熙癸丑,迄丙寅知府裴国熙为之刻成。其书体例,分图、表、志、传四纲,胪目三十,每篇目有琅题小序。安庆于明时直隶南畿,清初为江南省属郡,后设安徽布政使司于此,康熙时自别为一省,遂为安徽省会矣。此志为建省后首创郡志,安徽省之行政职官、典章制度,首载于此书;道光时创修《安徽通志》,采摭此志者为多。
怀宁县志三十六卷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存卷一至十九、卷二十一至三十六)
清段鼎臣修,吴邦柱纂。鼎臣辽东人;荫生,康熙八年任怀宁知县,任满升安庆府通判。邦柱字公擎,邑人;明崇祯贡生,入清官祁门县训导,升江西乐平县知县。怀宁为安庆府附郭县,旧无县志,邑事统载于郡志。清顺治辛卯,知县贾壮始成邑之专志,志久佚。按本志凡例云:“《贾志》分纂吴邦柱等人,本志亦仍此三人分纂。”三人者为邦柱及吴廷楷、方都秦。凡例又谓:“本志大抵取材于《贾志》,及府志、《灊山县志》。”灊山自晋迄宋,合于怀宁,元以后始分。按此志所稽考二邑之分合,于乡都道里人物物产之分属,虽事久难稽,而旁证引注,颇具法度。此志纂成之后,越十余年,张君弼始为增订付梓。
安庆府桐城县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胡必选修,倪傅纂。必选孝感县人;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五年任桐城知县,凡七年。傅事迹未详。按沿革,桐城为周之桐国,春秋属吴,后属楚,秦时属九江郡,汉为枞阳县,亦名桐乡,属庐江郡;唐天宝末取桐乡之义改为桐城县,后遂因之。县志传者,有明弘治三年陈勉修《桐城县志》二卷。此志必选仕桐城时,延倪傅所纂;志凡八卷,卷一图考、建置附沿革、星野附祥异、疆域附形势、山川附津梁塘堰、城池、公署、学校,卷二户口、田赋、风俗附乡宜岁时俗礼、方物、礼制、兵事,卷三职官、选举、貤封、各官,卷四至卷六人物,卷七列女、流寓、仙释、古迹、坊表、逸事,卷八艺文,凡二十有六目,附目七,无纲领目,体裁简核。纪载邑之事迹核实,后之继修县志者,咸谓继之者难也。
灊山县志十二卷清康熙十四年刊本(中华书局图书馆藏,现藏上海辞书出版社)
清周克友修,陈衷赤纂。克友字公来,公安县人;贡生,康熙三年由镶蓝旗教习,升灊山知县。衷赤字尔靖,灊山县人;廪生,自幼好学,博览群籍,著有《贞胜编》,以叙历代贤否,治乱鉴戒之事。灊之名甚古,春秋、汉、晋称灊县,唐宋省县入舒州。元始名灊山县,属安庆府,明清因之。安庆为皖首郡,其得名,实肇自灊邑,“天柱高峻,儿视诸峰”,此志山川篇纪之。又如汉焦刘烈妇古诗,暨宋王介甫封舒国公谢表,皆有关灊之文献。此志艺文志收之,以知其搜罗汇集之详尽也。考灊志,自陈杲创修以来,万历丙戌邑令王梦旸,延邑进士金燕重纂,万历辛卯邑令周师道,延邑人陈邦符、金廷杰又为重编,万历乙卯邑令衷允元,邑贡生王立吾,三为编纂。明修县志,未见传本,顺治郑遹元之志,亦未付梓。是编为克友任知县时,延衷赤与金承闇、涂远靖重纂,刻成于康熙十四年。其书以纪山浸、赋役、土田、户口、阨塞、物产、谣俗、先贤、遗迹诸门尤详。艺文志,采集历来省郡县旧志所载有关灊之文献,绝少遗漏。灊志今传者,以此书为最古本。
安庆府太湖县志二十四卷清康熙二十七年刊本(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清王庭修,毕琪光纂。庭字迪庵,湖广汉川人;贡生,康熙间任太湖知县。琪光邑人,廪生。太湖县位皖、鄂之交,自刘宋始置县,因其地古有太湖得名,岁久淤塞,湖之迹渐泯。邑乘创修于明成化甲辰知县王珍,嘉靖庚申知县王杰重修;清顺治癸巳知县李世洽又修之,康熙癸丑知县王崇曾重修,癸亥知县章时化再修。此志因《章志》约略增修而成,而越时仅十有三年,其所增补者不多耳。惟订正《章志》之误缺甚详。康熙时太湖县所纂三志中,以此志为最备。
徽州府志十二卷明弘治十五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彭泽修,汪舜民纂。泽字济物,号幸庵,陕西籍,湖广长沙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升刑部郎中,出知徽州知府,历升都御史,官至兵部尚书。舜民字从仁,婺源县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授行人,历官江西佥事,云南屯田副使,仕至右副都御史。所著有《静轩行稿》《增援类编》《通鉴总目》等书。徽州古新安郡,梁太守萧箴撰《新安山水记》,舆地之书自此始。其后王笃撰《新安记》。唐有《歙州图经》,宋初有《新安广记》,宋大中祥符时,李谔撰《新安图经》,淳熙间罗愿撰《新安志》,端平乙未李以申又为《续志》,嘉熙中姚源为《新安广录》,淳祐间郑宗增《续录》,今惟罗愿《新安志》犹存。修于元者,有洪焱祖《延祐新安后续志》,于明有洪武丁巳朱同《新安府志》,景泰中知府孙遇为之《增录》,成化中知府周正又为《续编》。是编继周正《续编》后重修,成于弘治壬戌;据舜民序谓,与弟天民、生民,于丁内艰时共纂,非出舜民一人之手。观其书体裁,尚为妥备,惜此本遭虫损破碎,不能卒读。但徽志今存者,则以罗愿之志为古,而无原刻;以版本言,则此书最旧矣,今传原本此书外,上海图书馆藏有一部。
徽州府志二十二卷明嘉靖四十三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何东序修,汪尚宁纂。东序字崇教,山西猗氏县人;别号肖山,徽州知府。尚宁徽州府人,事迹未详。观此志编例欠佳,分类繁冗,不若弘治府志体例臻备矣。惟可取者,卷前列秦鄣郡治图,附有图说。考鄣郡治在故鄣县,今长兴县西南地,有城头村是也(据朱镇《故鄣考》)。徽州于秦汉时为鄣郡、丹阳之属邑,故载此图。此图绘古长江分流,一系下东至青山,又分南北二支,皆入太湖。青山在今长兴境内,而此河久淤塞,故鄣古城在青山南麓,亦久陷没矣。近人沙彦楷先生作《南江上游考》,观此图锥定此河为《禹贡》南江之上游。清胡渭作《禹贡锥指》,尝三临其地,以文献无征,不敢断定南江故鄣在此焉。抑或胡渭未见此志也。次又列汉丹阳郡县图,图中绘丹阳郡治,及领县治,更明南江之所在焉。汉改秦鄣郡为丹阳郡,治初在故鄣县,后迁宛陵。
歙志三十卷明万历三十七年刊本(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明张涛纂修。涛字元裕,湖广黄陂县人;由工科给事中,调任歙县知县。歙为徽州府附郭县,旧志无可考;有之自此志始。其书体例,分总纪、考、表、传、载纪、艺文、杂记七门。总纪载邑之沿革,自秦定荆南地为鄣郡,领县五,郡治故鄣,歙为次县。汉元封二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领县十七,郡治宛陵,歙为第十六县,使都尉分治之。刘宋为新安郡领邑,隋改新安为歙州,领黟、歙、海宁三县;宋开宝间改歙州曰徽州,治于歙,元明因之。县境有黄山一名黟山,高二千一百八十仞,北倚九华,西拓彭蠡,南接广信,左挟浙江,右起桐汭。世传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炼丹于此。唐天宝六年改黟山为黄山;其峰三十六,溪源二十四,洞十二,岩八。
歙县志十二卷清康熙二十九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靳治荆修,吴苑纂。治荆辽东人;荫监生,康熙九年任歙县知县。苑邑人,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官国子监祭酒。歙县志创修于万历间知县张涛,其后修于天启间载东旻,顺治间宋希肃,及此志凡四。按此志体例,分图说、建置、星野、疆域、学校、户口、官司、选举、人物、艺文十类,子目共三十有九。其凡例云:“务求确实,不使为浮华所掩。”而乾隆《歙县志》凡例谓:“《靳志》则语尚彫鎪,文崇装饰,故有游山纪异之讥。”则自违其例,破碎大体矣。歙县赋繁人盛,执笔修志者,欲弃华就简,有恐遗漏而未尽;故不善于史法者,每多犯于彫鎪浮华之病。兹阅此志,以体例论,附寺观于学校,义有不合,隶古迹、丘墓于疆域,则位置失当;又疆域于府县分界,亦未明晰。沿革以歙为汉故障治,考证有误。于人物分标名目,殊有过于细别。记山川不言支派原委,则琐陈猥琐,事多不经,尤非志法也。
岩镇志草四卷旧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佘华瑞纂。华瑞号西麓,歙县人,纳资捐儒林郎州同。岩镇在歙县城东二十五里,其乡旧名永昌,明洪武二十四年改曰永丰。镇在歙县、新安之间,规方十里;自明嘉、隆以来,巨室云集,比屋鳞次,遂成巨镇。按此志华瑞从郡邑志书,及诸族之家谱,得其实迹录之,记载止于清乾隆丙辰岁;同邑贡生程佶,为助校阅,订定体裁。其书编次分元、亨、利、贞四集,元集分原始、形势、山水、建置、桥梁、祠祀。亨集分道院、名园、名贤传、文苑传、宦业传、隐逸传、儒行传、孝友传、义行传、节烈传。利集分宦业续传、武功补传、儒行续传、孝友续传、义行续传、节孝续传、女贞传、文苑传、艺文上。贞集分艺文下、补遗,补遗析选举、逸事、迂谈三目。按岩镇前已有旧志矣,此志续补至乾隆丙辰止。
休宁县志八卷明嘉靖间刊本(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藏,存卷一至六,现藏上海图书馆)
明宋国华纂修。国华江西奉新县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休宁知县。休宁自歙县分置,迄唐武德元年始易今名。县志创修于明成化乙巳,弘治四年邑人程敏政重纂,正德辛巳教谕黄彦重修未成。此志为国华官休宁时,属庠生吴宗尧、金时中、金洪、徐良玉、汪堦编纂,成于嘉靖丁未。其书体例,分天文、舆地、官政、人物、词翰、杂志六类,编次尚为明晰,惜此书已残缺,北京图书馆藏二至八卷,可以并全。
休宁县志八卷明万历三十五年写刊朱印本(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藏,存一至三卷,现藏上海图书馆)
明李乔岱纂修。乔岱字东山,陕西洋县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休宁县知县。此志为乔岱官休宁时重修,属邑生胡九臯、邵辉、程涓、胡斗玑、金鼎囗〈釒亥〉、范檞、金世忠、余玉言分曹纂辑。其书体例,为纲者八,曰舆地、曰建置、曰食货、曰官师、曰选举、曰人物、曰艺文、曰通考,子目五十有九,卷前列图六,刊刻精致。此本存三卷,与北京图书馆所藏残本可以并全。
祁门志四卷明万历二十八年刊本,清顺治九年补版(南京图书馆藏)
明余士奇修,谢存仁纂。士奇字才伯,广东东莞县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二十七年任祁门知县。存仁字大池,邑人。祁门建县始于唐,属新安郡,新安于明时为畿内地,而祁门号称岩邑。祁志自元至顺癸亥汪元相始纂,嗣后明永乐辛卯黄汝济又为《祁门志》;正德庚辰谢大涵继而重修,此志以前已三修矣。其志体例,分地理、山川、土产、官师、宦达、名儒、武功、民行、士行、女贞、良牧、艺术、县宇、城池、秩祀、乡市、赋税、灾祥、古迹、寺观、书籍诸门,分门琐碎,排列亦无绪次,绝无编例,书中纪载亦属寥寥,惟今存祁志刻本以此书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