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000000069

第69章

三他心通中三。初總標人通業。次所謂下別顯通業。後菩薩如是下總結。總云以化心智等者。於他本質影像二種心。知何心耶。所以者何。若知本質惟唯識理。若知影像。何名化心。由此兩義故。二十唯識頌云。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實。如自心智。不知如佛境。即依此義。護法安慧。立宗各異。取執不同。謂護法云。佛他心智。知他心極似本質。菩薩不極似。故云不知如佛境。安慧云。佛智知彼本質。菩薩影像緣。故云不知如佛境。次別顯中有二十六心。古人云。有十三心。以每心皆有有無一對故。合之為十三。今謂雖是相對。乃是相反。三對行相天求故。依差別。為二十六。論攝為八。謂初貪等六心名隨煩惱。以隨緣現起故。於現起心。有間斷名離故。離亦名煩惱。後皆准此。遠法師云。離非煩惱相對故來也。又名隨煩惱者。雖標貪等。意取小惑隨貪等起者故。二次二心名使。以是性成煩惱。隨人名使故。今謂即是十使大煩惱也。三次四名生。約所生處相以名故。人中心小。故名小心。欲天以廣於人。故名廣。色天心大於欲天心。故名大。無色天中。初二空定心緣無邊空境無邊識境故。能緣心亦無邊量。故名無量。此二心是八解脫中二解脫定心也。復二解脫定心由捨前無邊心境。但觀無所有及微細想。緣無相境。非緣邊量境界分齊。故不名無量也。四次四心名字三昧。一創習定未深名略。二久習能熟漸明得名非略。三不專住習定名散心。四專住習定名不散也。五次二心名得三昧。謂得心一境性故。名定心。不得心一境性故名非定心。六次二心名得解脫者。有縛無縛。謂已脫二障者心。未脫二障者心。七次二心名妄行正行。名於名聞中現起希望。順不順故。謂順希望名聞是妄行也。不順希望是正行。論經中云求心不求心是也。今此經略無此二心。或即此云雜染心非雜染心是也。八未得四心名餘凡夫增上慢者。麤細習行故。謂有上無上廣非廣等。此雖隔雜染心。排次應爾。麤細習者。外凡慢麤。內凡慢細。細慢是彼麤家之餘。名為麤細。對麤辨細。不收彼麤。此細是彼麤家殘氣。故曰習行。上云如實知稱境不謬故。

四宿命通中三。初總舉。次所謂下別顯。後如是過去下總結。總中顯能念知之智。別中解所知之境。境中二。先明念知自身本生數。後成劫下念知自身本事。本事中有十一種。初一劫成壞數。乃至第十一知言音並易知。

五天眼通中二。先總。後見諸下別顯。總中云天眼者。顯能見智通故。清淨者。審見故。過人眼者。遠見故。後別中四。一見生死時。二好色等見別報色相。三善趣等見總報。四隨業下廣明造善惡業及所受果。如第二地中所說。可知。

第三此菩薩於諸下總結自在。於中二。先明悲自在。謂修定雖純熟出入自在。然不隨此因而受禪生。後但隨下明智願自在。謂雖不隨定因而受禪生。然為滿菩提分故。亦以願力而生其中。前中云諸禪等者。論云。禪者四禪。解脫者四無色定。今略無此句。由四無色定是八解脫數中故名解脫。三昧者四無量。三摩鉢底者五神通。謂三摩鉢底此云等至。等至即是定位身心安和平等。由前加行伏沈掉力。令身心至此平等位。即從此定位起五神通。以果名因故。謂等至為五通也。

自下第二明位果。於中三果即為三段。初調柔果。二菩薩住此下攝報果。三若以菩薩下願智果。

初調柔果中四。一調柔行體。二此菩薩忍辱下明忍行位。三此菩薩於四攝下別地行相。四佛子是名下結說相。初中三。先法。次喻。後合。法中云此菩薩觀一切法不生不滅因緣而有者。論云於清淨中。不見增煩惱。妄中不見滅煩惱。因緣集生故者。此故字有二義。一由緣集故無增減故。云不生滅也。二由緣集故有增減故。云有生滅也。此一緣集之因成其二義。是故常起因緣對治離染成行。而恒不見有生滅相也。見縛先滅。乃至云皆轉微薄者。此四縛。謂欲界一切煩惱。除無明見。名欲縛。色無色界一切煩惱。除無明見。名有縛。三界無明名無明縛。三界諸見名見縛。由此四種繫縛眾生。故名為縛。又能漂流眾生。亦名為流。又能令眾生為苦所厄。亦名為厄也。三界分別惑見道斷故。云見縛先滅也。斷一切修道欲色無色界所有煩惱及因同無明習業。皆漸微薄遠離故。云皆縛微薄。此是貪等煩惱障現起行并種故。云及瞋因。與當地所知障種同此位滅故。云同無明習業皆微薄。未全盡故但云薄也。不復集斷三毒者。以斷細不斷麤故。二忍行德中有十三心。一忍辱者。為他加惡甘受故。二柔和者。能護他心不發嗔故。作惡懷疑者。謂有人曾損惱菩薩。由此猜疑菩薩懷恨。然菩薩將護故。彼與其同事愛語誘接故。云現同伴等。此釋諧順心悅美心。身被加惡不報名不嗔。口辱不報名不動。忍時不憂名不濁。無高下者。久修不慢下。就善言。於己不高於化不下故。不望報心者。不希望他恭敬故。報恩心者。有恩及己常欲報故。不諂心者。非不實心作利益行及偏心等作利益故。不誑心無險詖心者。微細隱覆垢心皆悉遠離故。別地行相及結可知。

攝報果願智果如初地說。

自下第三大段重頌分中一十八頌分五。初一頌頌起厭行分。二有十二頌頌厭行分。於中初二頌頌護煩惱行。次三頌頌護小乘行。後七頌頌方便攝行。三有一頌頌厭分及行果。四有三頌頌位果。五末後一頌頌結說。第三地了。

第四地中二。先料簡。後釋文。

前中二門。一辨名。二來意。

前中。成唯識第九云。安住最勝菩提分法。燒煩惱薪慧焰增故。名焰慧地。攝論云由諸菩提分法。焚燒一切障故。無性釋。由此地中有焰慧故。名為焰地。世親釋云。能燒一切根本煩惱及隨煩惱。皆為灰燼。名焰慧地。莊嚴論云。以菩提分慧為焰自性。惑智二障為薪自性。此地菩薩能焰慧。燒二障薪。名焰慧地。金光明云。能燒煩惱。以智慧大增長光明。脩脩行道品依處故。名為焰。解深密云。由所得菩提分法。燒諸煩惱。智如火焰故。瑜伽七十八顯揚第囗。大同此說。大智度云。施戒多聞威德熾盛。故名焰地。

二來意者有三義。一准解深密經。前地明定。從此地已下明依定所發慧。故來也。

二依十地論。前三地寄同世間。此地寄出世。故來也。

三亦准解深密經。前地雖得世間定及總持。而未能得菩提分法捨定愛法愛故來也。略辨如此。諸門分別。廣如別章。

後釋文中三。一以偈讚請分。二正明地相分。三以偈重頌分。

初中六偈分五。初一偈明菩薩聞法歡喜供養。二次半偈明說法感應。三次半偈天女喜讚。四次三偈天主慶前請後。五最後一偈脫月請後。

二正明地相中二。先依論顯依前地淨定總持令此地如實智淨故說焰地。後佛子菩薩住此焰慧地下明位果校量勝。前中論科此地差別有四分。一清淨對治修行增長因分。謂是入地方便故云因。二佛子菩薩住此焰慧地則能下明清淨分。謂是初入地出障行故清淨。三佛子菩薩住此第四下明對治修行增長分。謂是正住地道品等行能有所除故。對治進修上上故。云修行增長。四佛子住此焰慧地所有身見下明對治修行增長果分。謂是地滿即彼清淨對治修行增長之果。又初一是地因。後一是地果。中二是地相。又初一加行道。次一無間道。次二解脫道。後一勝進道。何故解脫名對治耶。以斷障顯地故。

就初分中三。一結前標後。二何等下正顯十門。三菩薩以此下結法功能。初中法明門者。法者眾生界等十種。明者四地中證智。門者方便義。論經名入。即此眾生界等十法與證智。作入地方便故。謂由觀察十法。得入四地故。問若爾何故古人釋此十法為門。是所入。非能入。為智明所入故。

答十法若是所入門經不應言欲入第四地尚修十法明門。乃至云。以此十法得入第四地。十中分二。前五句推能依乃至所依。謂初一觀正報假名。二觀正報所依染法。三觀依報。四觀世界所依空無盡境。五總觀依正所依心識。謂本識是染淨法所依故。復五句明超滅染因。謂前三句明觀煩惱使染故成三界。後二句明觀廣大信解成三界因廣大心信解故。煩惱不染故。煩惱不染大心信解故。不捨眾生。此二皆超二乘境界故云廣大。言信解者。謂於諦寶深忍樂欲。忍即勝解決定印持故。

第二清淨分中三。初總顯。次何等下別例。後是為十者總結。初中四。一標得住地。二住地故能以十智成熟眾生。三成熟故得內法。四得內法故生如來家。內法者有二種。一就人顯法。即佛自體所具之法故。二辨法成人。以法顯佛故。論云如來自身所有諸法。以是法故顯示如來。謂十種法智教化成熟故。生如來家者。此地寄位出世之首故。同初地云生佛家。二別例中先徵。後顯。顯中十句攝為四。初深心不退者。謂自住處畢竟智。此即大乘法。是菩薩住處。住於大乘。心不退轉。名畢竟智。二於三寶等者。同敬三寶畢竟智。謂於三寶得信不壞。故云畢竟。三諸行下二句明證如正智。前句觀諸行等者。此生滅觀。假者唯是蘊聚本無有人。攬蘊而立。隨蘊遷流。故名諸行。後句觀諸法等者。此法空觀。謂法從緣生自無有生。緣亦如是。言無生者。理實前觀亦有無生。後觀亦有遷流。為顯二別。文又影略。故互舉爾。四觀世間成境下六句是分別所說智。即後得緣俗智。或攝為二。謂染及淨。或為三。謂一染。二染淨。三淨。或為四。謂初二句依正二報是苦諦以隨煩惱生故。次一句中半句生死。論名世間。即是集諦故。云以隨煩惱。次半句涅槃是滅諦故。云所有淨。後三句是道諦故。云隨所淨。又初中以煩惱等順感器世間故。眾生世間。由從業等因生故。云同因。次分別生死涅槃者。是集滅二諦。亦是染淨雙觀。雖全體不二。然兩法不雜故。云分別。下三句道諦。亦隨顯涅槃淨法故。云隨所淨。一於佛世界中教化眾生成菩薩自業差別故。云隨所淨故。云觀眾生國土業。謂於眾生所淨成已差別之業。二前際是生死染法。後際是涅槃淨法故。云煩惱染及淨。三於前際染中不見一法可損。以即空故。後際淨中不見一法可增。以性自滿故。又釋觀前後際色心已滅未至之境。此即無性。與現在緣生無性之性。平等。後觀現緣無生之性。與彼二際已未之性。無不別故。簡非滅盡之盡故。云無所有盡。

第三大段明對治修行增長分中有二。初明護煩惱。是異凡夫行。亦自利行。後菩薩修行如是下明護小乘行。是異二乘行。亦是利他行。

前中明菩提分法。先略顯名體。後正釋文。前中先通。後別。

通名三十七菩提分。菩提梵言此云覺。謂三乘無學盡無生智照境窮了故。分者因義。此三十七能為覺因故。又云道品。道謂果智。品是類義。因為果類故。總名三十七菩提分。帶數釋也。

後別名中七。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

初謂身受心法。身等四法是所觀境。慧是能觀。與念俱故。隣近名念處。是所觀境。即觀智所住之處故亦名念住。以五根大等積聚名身。領納順違名受。集起名心。軌持稱法。

四正勤者。亦名正斷。唯一精進隨義立四。謂於已生未生惡不善法令滅不起。於已生未生善法令長令生。於四用中。約斷自所除懈怠障故。名四正斷。皆精進力。斷彼懈怠故。名正勤。勤即斷故。持業釋也。

四神足者。妙用難測名神。欲等四定能為彼依名足。瑜伽二十九云。問何因緣故。說名神足。答如有足者能性能還踴躍勇健能得能證世間所有殊勝之法。世殊勝法說名為神。此等四皆能到此故。名為神足。其四者何。謂欲勤心觀。於境樂欲名欲。止惡進善名勤。集起名心。又包攝心故名心。於境簡擇名觀。此四皆是神通因故。神之足故。依主釋也。或名如意足者。所作從心故名如意。

五根者。增上義名根故。瑜伽二十九云。信於何增上。答能於生起出世間法。而為上首。及於能起精進念定慧。為其增上。其五教者。謂信精進念定慧。信者。於諦寶境中忍可清淨勇悍造脩稱為精進。念者。於境憶持。定者。專注所緣。慧者。簡釋得失。信即是根。乃至於慧。皆持業釋。

五力者。五名如前。力者不可屈伏故。瑜伽二十九云。問誰不能伏。答此清淨信。若天。若魔。若沙門。若婆羅門。若諸世間。無有能引奪者。諸煩惱纏亦不能屈故。此為上首。此為前行。餘精進等亦名為力。皆持業釋也。

七覺支者。謂擇法精進念喜輕安定。謂觀察得失。脩善退惡。於境明記。於意適悅。遠離沈掉。平等寂靜。調暢身心。專住所緣擇法。乃至於定。而是覺支皆持業釋。

八聖道者。無漏在心名聖。開通涅槃名道。或名八正道。道離八邪故。謂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見。籌量義理名正思惟。語離四非名正語。身離三過名正業。無漏身語離五邪命名正命。脩善斷惡勇悍堪能名精進。明記所緣。攝心不亂。推察諦理。如次。正念定慧。謂正思惟乃至正見。即是道支。皆持業釋。

同类推荐
  •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劝善经

    劝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福虚篇

    福虚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槎余录

    海槎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星期日病毒

    星期日病毒

    王晋康中短篇科幻作品之一。宇宙飞船离反E星已经很近了,用肉眼就能看到暗色天空中悬着的蔚蓝色的星球。熬过500年枯燥的星际旅行,乍一看到这种美丽的蔚蓝色,令人心旷神怡,甚至带着浓烈的家乡亲情。师儒对海伦说:“有一种说法,宇宙是镜面对称的,这个离地球100万光年的反E星是再好不过的证明。你看它的大小,自转公转周期,地轴倾斜角度,大气层和海洋,简直就是地球的镜像。我有一个强烈的直觉,我们甚至会在这个星球上遇到哺乳动物和绿色植物,看见电脑和核能。”
  • 遨游在海贼世界

    遨游在海贼世界

    一样的海贼,不一样的冒险!这是一个少年闯荡海贼王世界的故事!
  • 淘宝小王妃

    淘宝小王妃

    蛮不讲理的人是见多了,谁见过蛮不讲理的鬼?阎王爷的一句话就让她失了魂,穿越到了几千年前的古代。幸好幸好,淘宝随身而来,助她破五关斩六将,走上人生巅峰,获得美满姻缘。“王妃从不做亏本的买卖,这些交易里最得意的是什么?”“自然是买一送一,将你收入囊中!”
  • 她似骄阳甜又暖

    她似骄阳甜又暖

    明明她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作家,为毛在家里码字之后睡了一觉也能穿越?上官瓷觉得这个世界实在是太玄幻了,而且为毛她穿越到了自己写的小说里?果然是她家亲亲男主,看着面前邪魅无比的皇上,不对啊,这好像不太符合人设啊,她家男主明明是冷酷无比的高冷男神啊,现在是神马情况?所以某女很大胆的上去捏了捏某皇帝的脸,还念念有词,“你是冷酷的,冷酷的,不是这个表情,不对,也不是这样......”谁能告诉他眼前这个女人是疯了还是傻了?只是关了几天冷宫而已怎么变成这样了?不过,这更加激发了某皇帝的征服欲,一场邪魅皇帝与逗比妃子的追逐,结果到底会如何。
  •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 快穿之变身小妖精

    快穿之变身小妖精

    温颜被车撞死后,莫名其妙来到一个纯白的空间里。自称系统的声音说,恭喜你,你被组织选中了,现在指派你去各大位面实行任务。温颜黑人问号脸。“你们这组织是干嘛的?搞传销的吗?”系统:“……”“在执行任务和死亡之间,你选一个?”温颜:“好死不如赖活着,当然是加入你们组织了!”且看温颜如何变成小妖精,拯救世界。
  • 总裁大人算你狠

    总裁大人算你狠

    英雄救美?然后阴差阳错成了她的BOSS,不准辞职,还整艳照门,谋略攻坚,步步紧逼--为得到芳心,他的卑鄙堪比恶魔。无形的牢笼就是情比金坚,让她忍不住说一句:总裁大人算你狠。且看草根女大战总裁一家,究竟如何套牢多金男。精彩故事,不容错过。
  •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龙在飞

    龙在飞

    这是一个只有魔法的世界,这里没有所谓的剑士骑士,一切都是魔法,龙的踪迹还在,他们未曾灭绝,龙骑士不是拿着龙枪在战斗,而是拿着魔法杖的魔法师。这里即将迎来巨龙满天飞的时代……
  • 绿光

    绿光

    作品中的绿光与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关,据说凡是看到绿光的人便不会再在感情方面做错事,绿光的出现摧毁了谎言与幻想;谁要有幸看到它,便会把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看得一清二楚。海伦娜·坎贝尔小姐知道这个传说后,就一心想看到绿光,否则决不结婚。她的两个舅舅为她选定了一位未婚夫,为了使他们相见,特安排一次奥班之行。这次奥班之行,使坎贝尔小姐经历了一次奇特的旅行,也使读者跟随她享受了一次艺术对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