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急而自戰,將不知其能,其能曰崩;曹操曰:大史,小將也。大將怒之,而不厭服,忿而赴敵,不量輕重,則必崩壞。李筌曰:將為敵所怒,不料強弱,驅士卒如命者,必崩壞。杜牧曰:春秋時,楚子伐鄭,晉師救之。伍參言於楚子曰:晉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穀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衆無適從。此行也,晉師必敗。晉魏錡求公族未得而怒,欲敗晉師,請致師,不許;請使,許之。遂往請戰而還。趙旃求卿未得,請挑戰,不許;召盟,許之。與魏錡皆命而往。卻克曰:二憾往矣,弗備必敗。隨會曰:若二子怒楚,楚人乘我,喪師無曰矣。不如備之。先穀曰:不可。隨會使鞏朔、韓穿師七覆於敖前,故上軍不敗,而中軍下軍果敗。七覆,七處伏兵也;敖,山名也。陳皥曰:此大將無理而怒小將,使之心內懷不服,因緣怨怒,遇敵便戰,不顧能否,所以大敗也。賈林曰:自上墮下曰崩。大史小將不相壓伏,崩壞之道;將又不量己之能否,不知卒之勇怯,強與敵鬬,自取賊害,豈非自上而崩乎?梅堯臣曰:小將心怒而不服,遇敵怨忽而不顧,自取崩敗者,蓋將不知其能也。王晳曰:謂將怒不以理,且不知裨佐之才,激致其兇戀,如山之崩壞也。何氏曰:三軍同力,上下一心,則勝也。張預曰:大凡百將一心,三軍同力,則能勝敵。今小將恚怒而不服於大將之令,意欲俱敗,逢敵便戰,不量能否,故必崩覆。晉伐秦,荀偃行令是也。曰:雞鳴而駕,唯余馬首是瞻。樂書怒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遂棄之歸。又趙穿惡臾駢而逐秦,魏錡怒晉師而乘楚。
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曹操曰:為將若此,亂之道也。李答曰:將或有一於此,亂之道也。杜牧曰:言史卒皆不拘常度,故引兵出陳,或縱或橫,皆自亂之也。賈林曰:威令既不嚴明,士卒則無常禀,如此軍幕不亂何為?謂將無嚴令,賞罰不行之故。梅堯臣曰:懦而不嚴,則士無常檢;教而不明,則出陳縱橫不整。亂之道也。王晳曰:亂者不勝其敗。張預曰:將弱不嚴,謂將師無威德也;教道不明,謂教閱無古法也。史卒無常,謂將臣無久任也。陳兵縱橫,謂士卒無節制也。為將若此,自亂之道。
將不能料敵,以少合衆,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
曹操曰;其勢若此,必走之兵也。李筌曰:軍敗曰北,不料敵也。杜牧曰:衛公李靖兵法有戰鋒隊,言揀擇敢勇之士,每戰皆為先鋒。司馬法曰:選良决兵,益人之強。註曰:勇猛勁捷,戰不得功,後戰必選於前,當以激致其銳氣也。東晉大將軍謝玄北鎮廣陵時,符堅強盛,玄多募勇勁。劉牢之、何謙、諸葛侃、高衡、劉軌、田洛、孫無終等以驍猛應募,玄以牢之領精銳為前鋒,百戰百勝,號為北府兵。敵人畏之,所向必克也。賈林曰:兵鋒不選利鈍,士卒不知勇怯,如此用兵,自取背道也。梅堯臣曰:不能量敵情,以少當衆,不能選精銳,以弱擊強,皆奔北之理也。何氏曰:夫士卒疲勇,不可混同為一,一則勇士不勸,疲兵因有所容,出而不戰,自敗也。故兵法曰:兵無選鋒曰北。昔齊以伎擊強,魏以武卒奮,秦以銳士勝,漢有三河俠士、劍客奇材,吳謂之解煩,齊謂之决命,唐謂之跳盪,是皆選鋒之別名也。兵之勝術,無先於此。凡軍衆既具,則大將勒諸營,各選精銳之士,須趫健出衆、武藝軼格者,部為別隊,大約十人選一人,萬人選千人。所選務寡,要在必當,擇腹心健將統率,自大將親兵前鋒奇伏之類,皆品量配之也。張預曰:設若奮寡以擊衆,驅弱以敵強,又不選驍勇之士,使為先鋒,兵必敗北也。凡戰必用精銳為前鋒者,一則壯吾志,一則挫敵威也。故尉繚子曰:武士不選,則衆不強。曹公以張遼為先鋒而敗鮮卑,謝玄以劉牢之領精銳而拒符堅是也。
凡此六者,敗之道也;陳皥曰:一曰不量寡衆,二曰本乏刑德,三曰失於訓練,四曰非理興怒,五曰法令不行,六曰不擇驍果,此名六敗也。
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張預曰:已上六事,必敗之道。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杜牧曰:夫兵之主,在於仁義節制而已。若得地形,可以為兵之助,所以取勝也。助,一作易。陳皥曰:天時不如地利。孟氏曰:地利待人而險。賈林曰:戰雖在兵,得地易勝,故曰兵之易也。山可障,水可灌,高勝卑,險勝平也。王晳曰:兵道則在人。張預曰:能審地形者,兵之助耳,乃末也;料敵制勝者,兵之本也。
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
杜牧曰:饋用之費,人馬之力,攻守之便,皆在險阨遠近也。言若能料此以制敵,乃為將臻極之道。王晳曰:料敵窮極之情,險阨遠近之利害,此兵道也。何氏曰:知敵知地,將軍之職。張預曰:既能料敵虛實強弱之情,又能度地險阨遠近之形,本末皆知,為將之道畢矣。
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杜牧曰:謂知險阨遠近也。梅堯臣曰:將知地形,又知軍政,則勝;不知則敗。張預曰:既知敵情,又知地利,以戰則勝;俱不知之,以戰即敗。
故戰一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
李筌曰:得戰勝之道,必可戰也;失戰勝之道,必無戰可也。立主人者,發其行也。杜牧曰:主者,君也。黃石公曰:出軍行師,將在自專;進退內御,則功難成。故聖主明王,跪而推轂曰:閫外之事,將軍裁之。孟氏曰:寧違於君,不逆士衆。梅堯臣曰: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張預曰:苟有必勝之道,雖君命不戰,可必戰也;苟無必戰之道,雖君命必戰,可不戰也。與其從令而敗事,不若違制而成功,故曰:軍中不聞天子之詔。
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王皙曰:皆忠以為國也。何氏曰:進豈求名也,見利於國家士民則進也;退豈避罪也,見其蹙國殘民之害,雖君命使進而不進,罪及其身不悔也。
唯人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
李筌曰:進退皆保人,非為身也。杜牧曰:進不求戰勝之名,退不避違命之罪也。如此之將,國家之珍寶,言其少得也。陳皥曰:合,猶歸也。梅堯臣曰:寧違命而取勝,勿順命而致敗。王哲曰:戰與不戰,皆在保民利主而已矣。張預曰:進退違命,非為己也,皆所以保民命而合主利,此忠臣,國家之寶也。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李筌曰:若撫之如此,得其死力也。故楚子一言,三軍之士皆如挾纊也。杜牧曰:戰國時,吳起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乘騎,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吳起吮之,其卒母聞而哭之。或問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疽,何為而哭?母曰: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不旋踵而死於敵;今復吮此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梅堯臣曰:撫而育之,則親而不離;愛而勗之,則信而不疑。故雖死與死,雖危與危。王晳曰:以仁恩結人心也。何氏曰:如後漢段熲為破羌將軍,以征西羌行軍,仁愛士卒,傷者親自瞻省,手為裹瘡。在邊十餘年,未嘗一曰蓐寢,與將士同苦,故皆樂為死戰也。晉王濬為巴郡太守,郡邊吳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舉。濬乃嚴其科條,寬其徭課,其產育者皆與休復,所全活者數千人。及後伐吳,先在巴郡之所全活者,皆堪徭役供軍。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爾,爾必勉之,無愛死也。故吳子有父子之兵。張預曰;將視卒如子,則卒視將如父,未有父在危難,而子不致死。故荀卿曰:臣之於君也,下之於上也,如子弟之事父兄,手足之捍頭目也。夫美酒泛流,三軍皆醉,溫言一撫,士同挾纊。信乎以恩遇下,古人所重也。故兵法曰:動勞之師,將必先己,暑不張蓋,寒不重衣,險必下步,軍井成而後飲,軍食熟而後飯,軍壘成而後舍。
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不可專用,罰不可獨任,若驕子之喜怒對目,還害而不可用也。李筌曰:雖厚愛人,不令如驕子者,有勃逆之心,不可用也。杜牧曰:黃石公曰:士卒可下而不可驕。夫恩以養士,謙以接之,故曰可下;制之以法,故曰不可驕。陰符曰:害生於恩。吳起曰:夫鼓鼙金鐸,所以威耳;旌旗麾章,所以威目;禁令刑罰,所以威心。耳威於聲,不得不清;目威於色,不得不明;心威於刑,不得不嚴。三者不立,必敗於敵。故曰一.將之所撝,莫不從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衛公李靖曰:古之善為將者,必能十卒而殺其三,次者十殺其一。十殺其三,威振於敵國;十殺其一,令行於三軍。是知畏我者不畏敵,畏敵者不畏我。善無細而不賞,惡無微而不貶。馬謖軍敗,葛亮對泣而行誅;鄉人盜笠,呂蒙垂涕而後斬;馬逸犯禾,曹公.割髮而自刑;兩掾辭屈,黃蓋詰問而俱斬。故能威克其愛,雖少必濟;愛加其威,雖多必敗。孟氏曰:唯務行恩,恩勢已成,刑之必怨;唯務行刑,刑怨已深,恩之不附。必使恩威相參,賞罰並用,然後可以為將,可以統衆也。梅堯臣曰:厚養而不使,愛寵而不教,亂法而不治,猶如驕子,安得而用也?王晳曰:恩不以嚴,未可濟也。何氏曰:言恩不可純任,純任則還為己害:張預曰:恩不可以專用,罰不可以獨行。專甩恩,則卒如驕子而不能使。此曹公所以割髮而自刑,臥龍所以垂泣而行戮,楊素所以流血盈前而言笑自若,李靖所以十殺其三使畏我而不畏敵也。獨行罰,則士不親附,而不可用。此古將所以投酒,楚子所以挾纊,吳起所以分衣食,闔閭所以同勞佚也。在易之師初六曰師出以律,謂齊衆以法也。九二曰師中承天寵,謂勸士以賞也。以此觀之,王者之兵,亦德刑參任,而恩威並行矣。尉繚子曰:不愛悅其心者,不我用也;不嚴畏其心者,不我舉也。故善將者,愛與畏而已。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梅堯臣曰:知己而不知彼,或有勝耳。
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杜牧曰:可擊者,勇敢輕死也;不可擊者,頓弊怯弱也。陳皥曰:此說非也。可擊不可擊者,所謂兵衆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也。梅堯臣曰:知彼而不知己,或有勝耳。王晳曰:知己不知彼,知彼不知己,皆未可以决勝也。張預曰:或知己而不知彼,或知彼而不知己,則有勝有負也。唐太宗曰:吾嘗臨陳,先料敵心與己之心孰審,然後彼可得而知焉;察敵氣與己之氣孰治,然後我可得而知焉。言料心審治亂,察氣見強弱形也,可戰與不可戰也。
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
曹操、李筌曰:勝之半者,未可知也。杜牧曰:地形者,險易、遠近、出入、迂直也。梅堯臣曰:知彼知己,而不知地形,亦或不勝。王晳曰:雖知彼己可以戰,然不可虧地利也。張預曰:既知己,而又知彼,但不得地形之助,亦不可全勝。
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
杜牧曰:未動未舉,勝負已定,故動則不迷,舉則不窮也。一云動而不困,舉而不頓。陳皥曰:窮者,困也。我若識彼此之動否,量地形之得失,則進而不迷,戰而不困者也。梅堯臣曰:無所不知,則動不迷闇,舉不困窮也。王晳曰:善計者不迷,善軍者不窮。張預曰:不妄動,故動則不誤;不輕舉,故舉則不困。識彼我之虛實,得地形之便利,而後戰也。
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張預曰:曉攻守之術,則有勝而無危。
知天知地,勝乃不窮。
李筌曰:人事、天時、地利三者同知,則百戰百勝。杜佑曰:知地之便,知天之時。地之便,依險阻、向高陽也;天之時,順寒暑、法刑德也。既能知彼知己,又按地形法天道,勝乃可全,又何難也。梅堯臣曰:知彼利,知此利,故不危;知天時、知地形、故不極。王晳同梅堯臣註。張預曰:順天時,得地利,取勝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