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俗名红山药也。徐玄扈相国曰:「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麻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因此分种多植,略通闽广之境,俗名番薯,蔓地生形,员而长,味甚甘,山薯为劣。盖中土诸书所言薯者,皆山薯也。今番薯扑地传生,枝叶极盛,若于高仰沙土,深耕厚壅,大旱则汲水灌之,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其利甚大。」(《农政全书》)
朱薯产吕宋国,被野连山,不待种植,夷竞食之。万历中,闽人移蔓以归,种之数日即荣。瘠卤沙冈皆可植。粪加之大,泉人资以充饥。何镜山先生(乔远)有《番薯颂》。
荔枝:
弘治壬戌,沈石田有《白茆顾氏种荔枝成树诗》。云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
按吴地荔枝难种,往闻吾西湖马太仆三才墓舍有荔枝树垂实,为俗子伐去。偶见沈氏诗,后人独不为继美耶?
龙眼荔枝二种,广东止于韶州,南雄则无。福建止于福州,至延平则无。大都近海之郡则生,不近海不生。闽俗女子将嫁,男家先一年送荔枝红。
独本葱:
马湖府产独本葱,宋真宗罢献。
罗汉菜:
南昌西山罗汉菜,因灵观尊者自西域持至,叶如豆苗。蕲州三角山亦出,杂以荤,即无味。
人参:
辽阳东二百余里,山深林密,不见天日,产人参。采者以夏五月入,裹三日粮,搜之最难,或径迷毙人。
万历中,辽东李都督如松尝馈某侍郎一本,重十六斤,形似小儿。海盐姚叔祥记。
地黄:
怀庆地黄,盖藉济水灌畦而肥也。不知密县东北一带旅生实繁,苗时怀人用青蚨贸去,每斤值五六文耳。计其所获,亩鬻十金而饶。(《密县志》)
琪树:
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乃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绿,二年碧,三年红,缀条上,璀错相间。产天台桐柏宫石桥等处。
佛手柑:
佛手柑,一名飞穰。纽滔母孙琼,与定夫人书:「此中果有胡桃、飞穰。」
蔷薇露:
蔷薇露出大西洋国,花如牡丹,花露晶莹,芬芳袭人。泽体腻发,经年不减。
大内瓜子:
大内多异物,岁一阅视,出之于廷,有瓜子长五六寸阔称之,不知何地所产。其瓜当大于屋,此古来史册所未闻也。袁贵妃父佑记。(《玉堂荟记》)
文林郎:
济南文林郎果,《本草》云出勃海,如李、如林檎。其树自河中浮来,得之者为文林郎,故云。
不灰木:
柽子,经野火烧死,根不灰,色白类龙骨。(《诸城县志》)
万历己丑春,诸城东乡人言,卢山东麓崖塌出龙肉,又曰龙骨,无数。邑人惊愕,后识者曰「不灰木」也。其长莫竟,满涧皆是,色白而软,非木也。可以燃灯,类于龙骨,故讹传耳。《齐地记》曰,东武城东南有卢水,二侧有胜火木,方俗音曰柽子。其木经野火烧死,炭不减,故东方所谓不灰之木也。
君子树:
君子树似松,曹爽树之于阶。(《广志》)
木威:
广西宜州木威似栟榈,叶间有实,穟生似橄榄。广东盖号为乌榄,邕贵间谓波斯橄榄。其叶两广人用作雨衣,柔韧密致,胜青油也。
血树:
血树似芭蕉,叶如血,根干紫黑色,高者七八尺。云南临安有之。
塔松:
峨眉山塔松,状似杉叶而圆细,亦不见高,重重偃蹇如浮屠,山顶尤多。
椿实:
巨野县郊外红树一枝,盖椿实也,与余者不同。(杨士聪《静远堂集》)椿木实香可啖。
阴阳柏:
海盐横山崔孝廉培元家,厅事前二柏,殆百年,专左花右实。予闻而特过之,真奇种也。按陈继儒《太平清话》,南渡时高丽进阴阳柏二株,仅二尺许。高宗以赐王陶,陶种之永怀寺,高与殿齐,每岁左花则右实,右花则左实。
红豆树:
南京牛首山东北郑太监墓,有红豆树。
顺棘:
长清县丰齐镇北古城棘刺,皆顺而不钩。世传宋艺祖微行过此。(《长清县志》)
{艹狼}草:
《山海经》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至。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花而白实,其名曰{艹狼}。服之不夭,可以已腹病。今亦存其名耳,并美玉、青垩,皆乌有也。(《密县志》)
松羔:
秦地松树弥望,山中尤多。其小者曰松羔,以木称羔,与羊羔之羔义同。(杨士聪《玉堂荟记》)
金刚纂:
天目山金刚纂树,长不满三四尺,多屈曲,虽春夏亦无叶。每触其枝,曳裾不前。夷缅国有是种。相传剉其末以渍水,水必毒,饮者立死。(《安吉州志》)
云南大侯州产金刚纂,其色青,状如刺桐,性最毒。
赤藤:
赤藤产缅甸,朱色,可为杖。
孝陵海棠:
孝陵海棠独结实,外香中酸。指甲花:指甲花五六月开,花细而黄,类木犀。中多须菂,香亦绝似。叶染指甲,其红过于凤仙,稽含《南方草木状》:胡人自大秦国移植南海。(《日询堂手镜》)
婆树木花:
婆树木,叶似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三四月盛开,备红紫白诸色,丛蕊并蒂,大可尺许。出四川峨眉山。
木莲:
峨眉山木莲,四季葳蕤若续。
旱金莲,五台山出。瓣如池莲,较小一围,而色如真金,挺生堕地。相传是文殊胜迹也。
娑罗树花:
天台山娑罗树花,一名鹤翎,出华顶峰。以多经风霜,树不高大,树数十枝,枝千余头,头六七叶,经冬不凋,花如芍药,香如茉莉。唐天宝初,安西道进娑罗树。
唐婆镜:
唐婆镜,一名羞天花,一名倒垂莲,《本草》所谓鬼臼也,其花背日,与蜀葵相反。
薝卜花:
牛首山郑太监(强)墓,有薝卜花。
滇茶:
御史邓炼论滇茶十德:色之艳而不妖,一也;树之寿经二三百年者犹如新植,二也;枝干高竦有四五丈者,大可合抱,三也;肤纹苍润,黯若古云气樽罍,四也;枝条黝纠,状似麈尾龙形可爱,五也;蟠根兽攫,轮囷离奇,可冯而几,可藉而枕,六也;丰叶森沈丛茂,七也;性耐霜雪,四序常青,有松柏之操,八也;次第开放,近月方谢,每朵自开至落可历旬余,九也;采入瓶中,水养之十余日颜不变,半含者亦能自开,十也。
昆明池山茶,见吴人葛一龙《四忆诗》。
玉女花:
沁水县韩王村玉女祠有树,每岁再花,春赤秋黄,人不之识。张大理五典载之《县志》,大理长孙都督道浚,遂名曰「玉女花」。盖今人耳目短隘,或他处有是花,具其名,未可知也。曹县青山之土神祠,《县志》云,树古不知其名,郗秀才元谓南人过之,云朴也。夫朴为下材,犹隔于浅识,况其它乎?孔林之楷,子贡所植,即吾乡黄楝。嫩叶可茹,俗名茶娘也。予年五旬,因过丹阳,摘芽同舟人语及有省,否则终其身不知楷为何木矣。
劳山牡丹:
胶州劳山明霞洞宫,白牡丹一本,非近时物。豪家匡氏移去,而匡氏败。有白衣人见梦于道士曰「我今来矣」。果旧坎复蘖,至今存,匡氏之种萎。高相国记。
延安府肤施县南四十里牡丹山,曰花原,山多牡丹,樵者以为薪。又县西牡丹川,牡丹特盛。又宜川县东二十五里牡丹原。
沈万三牡丹:
南京都察院河南道署中牡丹单红,为国初沈万三物。
延州红:
延州杜甫川西三十里,曰花原头。其山高五里,口二十里,千余年来土人种牡丹几遍,至折为薪,故名花原。《牡丹谱》所谓延州红也。
海棠:
大足县古昌州也,海棠独香,故又名棠国。唐有大足年号。郡邑以年号名者种种,如仁寿、崇庆之类。(郭子章《蜀草》)
金莲宝相花:
南京鸡笼山五显庙金莲宝相花,一曰优钵罗花,开必四月八日,至冬而实,如鬼莲蓬。去衣,其核中则金色佛一尊。
紫金莲:
登封县嵩山法王寺,紫金莲开中秋一月。云神光说法时,从地涌出,移他处即槁。
轿顶花:
随州大洪山有岩花菜、轿顶花,他方所无。(利瓦伊祯《大洪山记》)
普舍树:
施州普舍树,四时开百种花。惟覃氏子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
素馨茉丽:
陆贾《南行记》:南越五谷无味,百花不香。独有二花不随风土而变,谓素馨茉丽也。
特产:
闽中红茉莉,蜀中紫绣珠,楚中红梨花,燕中黄石榴,天台黄海棠、白海棠、白紫薇、碧桂花、白玫瑰,洛阳黄芍药,皆特产,他地所无。
《益都方物略》记有赤鹯芋,止言可口岁,不言其花。予里佃人偶种得花,开以日中,花成条,若簇小粟,香如莲,色如百合,亦若葵而稍淡,先有台,如荷包之花,绽而台破。见郑以传诗中。
袁石公盛称湘湖莼菜美,不知湘湖无。莼皆从西湖采去,以湘湖水浸之。莼菜经宿则愈肥,凡湖泉水皆可浸,不必湘湖也。今人但知湘湖之莼,又因石公言,谓非湘湖浸不佳,皆耳食者耳。见李流芳集中,有《莼菜歌》。
卢山紫芝:
晁无咎《鸡肋集》旧说卢山有紫芝田百亩,人莫得见,偶于开口栖贤林中,步二日,各得一枝,正枝如玉云云。噫,紫芝可植,所少晁无咎其人耳。
木瓜:
木瓜出汲县,《尔雅》曰楙木瓜也,卫人所赋木瓜即此。
芍药:
滦阳芍药芽代茗饮,曰琼芽。先朝进御,见黄溍集中。
不出宫菊:
宋徽宗艺菊有小朵银色者,不令分种于外,禁中名曰「不出宫菊」,《谱》所谓「御爱菊」也。
菊实:
盛弘之《荆州记》:穰县芳菊被崖,水极甘美,菊茎短葩大。太尉胡广恒汲饮此水,又收其菊实传植京师,穰,今内乡县。(《楚宝》)
菊谱:
赵俊谷先生时春《菊谱序》曰,菊之为华,冬培根,春艺苗,孟夏分植,仲夏而迄,季夏再取其肄又植之,终夏而止,至秋大盛。伐其条肄,以培其花,迄秋而大成,初冬大发其美。既欲其久存,或苫覆之,帷幕之。盖终一岁之勤焉。其名著于《月令》,餐于灵均,纪于《本草》,盛于南阳。陶潜篱之,杜甫丛焉。幽人骚客率以发咏,至宋人谱之而大备,色之殊者或如墨,或崇及寻丈,色品繁阜,宜隰及圃。中者宜原野,下者蔓衍丘陵,皆华而不实。其植以根,枝荫之,根成而畅,晚乃见其白面,内苞作筒。外瓣单者,香甘宜酹酒,却风湿,养老寿,《本草》、杜甫诗所谓「甘菊」也。开以伏日而色紫绀,结子即种,而不根荄,世号「六月菊」,今吾郡及雁门西河高山多有之。菊之赘也,华之不植,而灌栵者或万数,仅如大小钱,但可酿面,不足称也。爱培植而艺工者,子其身,保其叶,翘然上生,其端有微叶乃三之。而又子其枝,保其叶,倏然扶摇,其端有微叶,又三其巨莩。而伐其细苞。三三以应阳九,亦菊性也。率以微叶冒端者为征,否即囚纠,艺者必审于此。故花大及二寸余,小者犹当十钱,三三之而不可遏者,或至再倍。身洪大者如大小指可杖,单者犹二三尺高,率及人肩眉,菊之最盛者也。粪必熟薄,而函数均平之,溉以三五日。阳地以凉溉,阴地以温溉,温泉洪河之波,溉最良。良兽之腥尤宜溉,骼之陈油宜粪。分植而未根荄宜阴,或盖冒之,树荫之。溉以叶舒为征,拳既溉之,或以壶水如针孔者雨之,俟可肄宜移诸阳,皆上品也。其下者亦居阴寒,冬除其霜霰。或曰此北方平原法也。寒甚失阳,上品花或否。南方炎洲有雪乃开,或至中冬。大抵菊凌霜耐寒,亦禀中和之气焉。粪生米汁辄生虫,脑麝六畜之贱,艺工动作之疏,率能败菊,于法当除。黄,中央土,正色,菊本黄。上品。大黄菊(正黄),金鹤顶(黄幅赤心,二品,畏寒雪,多覆之),赤金盘(黄赤),玉绣球(淡黄),黄鹅毛,御爱黄(俱千叶夹黄,中品),火炼黄(黄幅缬焦),佛面黄(俱千叶),蜂窝黄,一名金荔枝,一名万券书(叶筒幅,单黄),大金钱(单黄),金簪顶,一名远枝娇(幅单缬黄,下品,硬干)。赤,南方火,正色。绛红紫以浅深别也,非如服之间色也。上品,绛红袍(正紫),红鹉毛,海东红(早紫,俱千叶。初紫,晚作茄花色)。中品,状元红,一曰旧朝服(初红,晚黯黄)。下品,金眼回(单红幅,黄筒缬)。白,西方金,正色。凡色白者皆靓洁而香,菊为甚,皆可酿酒入药。上品,平白(双幅,黄缬半),青心白(千叶缬,微青),白鹅毛(千叶,细尖),白蜂窝(即甘菊),银鹤顶(单白幅,淡黄),金盏银台(单白幅,正黄筒缬)。粉色得人之正色,青且丽者也。上品,银鹤顶(红缬,白幅),荔枝红(白缬幅,渐作浅深),大粉息(千叶)。中品,玉兰友(小粉息,千叶),虞美人(双幅,粉黄筒缬),八月菊(粉翻,千叶),八月蜂窝(粉幅筒缬)。
兰:
兰有紫黄碧三种,又四川雾中山产,赤兰曰冬蝉,黄兰曰玉蝉,紫兰曰金蝉。宋末郑所南画兰,不根土,曰「今日此土非我有也。」虽愤语,而天台山产风兰、鹿角兰,俱不土而活。
宋政和五年正月,密州产兰,弥漫山谷,或附木石,或出平地。有一本数十花,层迭高丈余,五色咸备。(《密县志》)兰有蒲兰线兰各种。(《保定县志》)
棉花:
颍州志:红棉花青棉花俱间产。
《禹贡》:兖州厥燕檿丝,厥篚织文。扬州厥贡岛夷卉服,厥篚织贝。注谓兖地宜桑织文者,绵绮之属。卉服,今木棉,而织贝为木棉之精好者。曰桑丝,曰木棉,维兖与扬之岛夷作贡,彰矣。古之所谓绵者,丝绵也。古之所谓布者,枲布也。故唐人税法,每丁岁输绢或绫絁共二丈、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宋林勋作《本政书》:「匹夫之贡惟丝与绵,非蚕乡则贡布麻。」夫以绵而系之绢,以布而系之麻,则绵为丝绵,布为枲布也明矣。元学士王盘序《农桑撮要》之书云,木绵种于陕右。《辍耕录》云闽广多种木绵,纺绩为布。盖木棉出于南夷、西域,宋元间始传闽广、关陕,至明时乃盛。
茅:
苞芽出沅江,一茎三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