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6400000012

第12章

不可发汗四十条

伤寒本论曰。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仲景曰。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又曰。太阳病。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庞氏云。前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宜桂枝汤。不责营不足。盖尺脉长大而迟。

此必软紧而迟。不可汗。宜小建中汤。雍曰。桂枝本为解肌。不动经。

故前阳明证中用之。麻黄则发汗动经也。常氏云。可小柴胡汤。雍曰。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与小柴胡汤。二药可相须用也。故庞氏又曰。凡脉紧病。必无汗。唯濡而紧。必有汗。勿误行桂枝。宜建中汤也。

又曰。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一作濡而微弱)庞氏曰。汗则厥而烦躁不得眠。常氏云。可附子汤。

又曰。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

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雍曰。宜与小建中汤。

又曰。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则吐水。

庞氏曰。动气者。谓心腹中虚气动。若误汗者。先服五苓散一服。次服竹叶汤。朱氏曰。凡脉濡弱。不可发汗。诸动气在心腹上下左右。

不可发汗。诸脉动数微弱。不可发汗。皆宜小建中汤。烦躁者。宜竹叶汤。雍曰。诸动气不可发汗者。皆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又曰。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 。庞氏曰。此为逆。难治。先服茯苓白术散。汗止。续与小建中汤。朱氏同。雍曰。汗不止。筋惕肉 者。皆亡失津液证。不可茯苓汤也。

又曰。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卫。正在心端。庞氏云。

李根汤主之。朱氏同。常氏云。可奔豚汤。

又曰。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

目运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前。(一云谷不消化)庞氏云。先服大橘皮汤。得吐止。服小建中汤。朱氏同。常氏云。可柴胡桂枝汤、茯苓汤、小半夏汤。雍曰。大橘皮汤、茯苓汤、小半夏汤。皆可用以止吐。吐止而心中烦。骨节疼。恶寒证不去者。服柴胡桂枝汤。后服小建中汤。

又曰。咽中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欲绝。手足厥冷。欲得蜷卧。不能自温。庞氏云。甘草干姜汤主之。常氏曰。咽中闭塞。可小柴胡汤。设经发汗吐血者。柏叶艾叶汤。(金匮方)气微厥逆蜷卧者。可当归四逆汤。

又曰。诸脉得数动微弱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

(一云大便难胞中干)胃燥而烦。其形相象。根本异源。雍曰。宜小建中汤。

又曰。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不可发汗。发汗则寒 不能自还。常氏云。可当归四逆汤。

又曰。咳者则剧。数吐涎沫。咽中必干。小便不利。心中饥烦。

时而发。其形似疟。有寒无热。虚而寒 。咳而发汗。蜷而苦满。腹中复坚。(一作蜷而心痛)常氏云。可柴胡干姜桂枝汤、小青龙汤、理中丸。雍曰。脉经以上二证合而为一。雍谓自咳者之下。为咳者剧证。咳者之上。为不咳未剧之证。二证之脉。皆濡而弱也。咳证里寒多。宜小建中汤、理中丸、附子汤微温之。

又曰。厥脉紧。不可发汗。发汗则声乱咽嘶。舌萎。声不得前。雍曰。厥阴经紧。则引舌与卵。故舌卷而囊缩。若缓。则舌萎声不得前。

故厥脉紧者。不可发汗。恐其脉缓也。厥脉紧者。宜四逆汤。缓者。宜小建中汤。或言宜白虎、小柴胡。皆不可用。

又曰。诸逆发汗。病微者难瘥。剧者言乱。目眩者死。(一云谵语目眩精乱者死)命将难全。

又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也。常氏云。可小柴胡汤。雍曰。亦宜先服小建中汤。

又曰。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千金翼云寒多热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常氏云。可小柴胡汤。雍曰。亦宜甘草干姜汤。

又曰。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常氏云。可小柴胡汤。

又曰。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 而振。常氏云。可小柴胡加芍药地黄汤。

又曰。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目直视。不能 。

不得眠。常氏云。可犀角地黄汤。

又曰。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宜禹余粮丸。

(本阙方)常氏云。只取一味禹余粮石。火 末服之亦可。雍曰。禹余粮不用石壳。此火 末服则是壳也。

又曰。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常氏云。可猪苓汤、芍药地黄汤。

又曰。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 。常氏云。可小柴胡汤。 者。葛根桂枝汤。雍曰。更详治 门中。

又曰。下利清谷。不可发汗。汗出必胀满。雍曰。宜温其里。后随证治之。

又曰。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汗出则四肢厥而逆。雍曰。设误发汗。宜甘草干姜汤、当归四逆汤。

又曰。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厥者后必热。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必口伤烂赤。雍曰。

已见厥阴卷中厥论并问。

又曰。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常氏云。可小柴胡汤。

又曰。伤寒头痛。翕翕发热。形象中风。常微汗出。自呕者。下之益烦。心中懊 如饥。发汗则致 。身强难以屈伸。熏之则发黄。不得小便。灸则发咳唾。常氏云。可小柴胡汤、桂枝加葛根汤、茵陈蒿汤、小青龙汤。雍曰。各随证用之。头痛发热汗出。即小柴胡汤。心烦喜呕。亦柴胡。 而身强。用桂枝加葛根汤。不得小便而咳唾。则小青龙汤。熏之发黄。则茵陈蒿汤也。

又曰。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不可发汗。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语不止。当刺期门。

又曰。太阳发汗。因致 。雍曰。前本病云。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

又曰。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此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

以强责少阴汗也。常氏云。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小便难者。五苓散。

又曰。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

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常氏云。可芍药地黄汤。雍曰。仍灸三阴交涌泉二穴。三阴交难取。涌泉尤奇。

王叔和曰。冬时发其汗。必吐利。口中烂。生疮。(千金翼同)又曰。汗出多热。发其汗亦坚。雍曰。坚字宜作 。前有云。发汗太多。因致 也。

又曰。病患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以医发其汗。

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令吐也。常氏云。可与小半夏汤、温中汤。

又曰。伤寒四五日。其脉沉。烦而喘满。脉沉者。病为在里。不可发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常氏云。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脉沉里实谵语者。调胃承气汤。

又曰。伤寒有五。皆热病之类也。同病异名。同脉异经。虽俱伤于风。其人自有痼疾。则不得同法。其人素伤于风。因复伤于热。风热相搏。则发风温。四肢不收。头痛身热。常汗出不解。治在少阴。厥阴不可发汗。汗出谵语。独语内烦。躁扰不得卧。善惊。目乱无精。治之复发其汗。如此死者。医杀之耳。(出医律)朱氏曰。风温不可发汗。宜葳蕤汤。雍曰。仲景以风温湿温为伤寒四种坏病。难经以湿温为五种伤寒。皆属伤寒也。余见风温本门。

又曰。伤寒湿温。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 。湿热相搏。则发湿温。病苦两胫逆冷。腹满叉胸。头目痛苦。妄言。治在足太阴。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不知痛所在。身青。面色变。名曰重 。如此死者。医杀之耳。(出医律)朱氏曰。白虎加苍术汤。

又曰。湿温多汗。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热。

庞氏曰。不当汗而强汗之。则津液枯槁而死。

可发汗五十八条

仲景曰。大法。春夏宜发汗。庞氏作春宜汗。

又曰。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以 然一时间许。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又曰。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又曰。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验。

又曰。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又曰。太阳病。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属桂枝证。(一法用麻黄汤)雍曰。麻黄桂枝二汤。分恶风恶寒有汗无汗用之。如太阳本证。

庞氏曰。恶寒者不当风而憎寒。恶风者当风而憎寒。皆属表证。

庞氏论桂枝证曰。凡桂枝汤证病有常自汗出。小便不数。手足温和。或手足指稍露之则微冷。覆之则温。浑身热。微烦而又憎寒。

始可行桂枝汤。若病者身无汗。小便数。或手足厥冷。不恶寒反恶热。或饮酒后。切不可桂枝汤也。此则中风自汗。用桂枝汤证。又论麻黄证曰。伤寒之脉紧盛而按之涩是也。脉浮而紧。浮为风。紧为寒。风伤卫。寒伤营。营卫俱病。骨节烦疼。外证必发热无汗或喘。其人但憎寒。手足指末必微厥。厥久而复温。掌心不厥。此伤寒无汗用麻黄证也。

又曰。脉紧必无汗。设有汗。不可误作桂枝证。

仲景曰。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属桂枝汤。

又曰。病患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硬尔。设利者为逆。大便硬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又曰。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常氏云。可柴胡桂枝汤。渴者。五苓散。被火谵语者。龙骨牡蛎救逆汤。

又曰。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潮热者。属阳明也。脉浮虚者。当发汗。属桂枝汤。

又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尔。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属桂枝汤。脉经云。病常自汗出。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而外不解。

此外卫不和也。营行脉中。为阴主内。卫行脉外。为阳主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雍曰。二者语小异。而理皆通。脉经尤明。恐本论为后人笔削。盖营气独和而卫气未和也。故其病外不解。营卫二气本相和。共循脉内外而行也。今寒不伤营而营气独和。风反伤卫而卫气不和。则营卫不相通。不得谐循脉内外而并行。是以其外不解也。必复发去卫中所中之邪风。然后营卫谐和而病解矣。所以用桂枝者。

以桂枝能和卫而不能至营也。所以不用麻黄者。以麻黄俱入营卫。

反复动已和无疾之营气。使营卫俱虚。俱出而为汗。遂令汗漏不止。

则人殆矣。此古人解表精微之意。因世人疑营气和而外不解之语。

故详明之。

又曰。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属桂枝汤证。雍曰。前证言营气和而反不及卫。此证言卫气不和而不及营。其实一证也。但前证谓常发热而汗出者。

此证谓发热汗出有时者。故论言先其时发汗则愈。其用桂枝。则二证皆同。

又曰。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病。骨节烦疼。可发其汗。宜麻黄汤。雍曰。此营卫俱伤之证。所以不用桂枝。

又曰。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属桂枝汤。外解已。血未下。少腹急结。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又曰。太阳病微喘者。表未解也。宜桂枝加浓朴杏子汤。

又曰。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属麻黄汤证。

又曰。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属麻黄汤证。

又曰。太阳病。脉浮者。可发汗。属桂枝汤证。

又曰。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当复发汗。服汤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属麻黄汤证。雍曰。服汤已者。谓服麻黄汤已也。衄家不可发汗。而此用麻黄汤。盖久衄之家。既已亡血。故不可汗。今缘失发其汗致衄。故当泄其毒瓦斯也。

又曰。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属麻黄汤。(一云用桂枝汤)雍曰。亦分中风伤寒有汗无汗二证。而用桂枝麻黄二汤也。

又曰。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属桂枝汤。常氏云。疑其误也。设须发汗。当用麻黄汤。不然。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取小小汗出而已。雍曰。亦当分有汗无汗二证而用汤也。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故不用承气汤而用二汤也。

又曰。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雍曰。下利。里证。身疼痛。表证也。

又曰。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宜桂枝汤。雍曰。可与前证相续。

又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属桂枝汤。

又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属桂枝汤证。

又曰。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宜桂枝汤证。雍曰。营弱者。自和也。卫强者。风邪乘之也。欲逐风邪。须令桂枝入卫。则不动营也。

又曰。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属桂枝汤。脉经云。气不上冲者。不可与服。

又曰。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庞氏曰。风池足少阳之经。阳维之会。不针天柱而取风池者。阳维维诸阳。巨阳为诸阳主气故也。

又曰。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抢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又曰。太阳病。项背强 。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又曰。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不呕者。属葛根汤。

又曰。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宜葛根加半夏汤。

又曰。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宜葛根黄芩黄连汤。

又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属麻黄证。庞氏云。身疼痛骨节烦疼。凡脉浮数或脉浮紧。无汗。

小便不数。病虽十余日。尚宜麻黄汤也。

又曰。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也。属麻黄汤证。

又曰。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或头痛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

又曰。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可与大青龙汤发之。雍曰。大青龙汤惟有此二证最为难识。故世医多不能辨。用之亦多误也。前曰太阳中风脉浮紧者。此即中风见寒脉也。后曰太阳伤寒脉浮缓者。此则伤寒见风脉也。庞氏曰。似桂枝证。反无汗而脉紧。似麻黄汤证。反身不疼而脉缓。此为大青龙证。其言皆不难知。其要则在太阳中风脉浮紧。太阳伤寒脉浮缓而已。然大青龙发汗。过于麻黄汤远甚。如中风见寒脉汗不出者。尚可用。设或中风见寒脉自汗出者。安敢更用青龙汤发表。故仲景又曰。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盖谓服之则汗漏不已。至于亡阳之极。则必厥逆而生筋惕肉 之证。不可治也。世医所以多误用者。正谓此。如是则大青龙之证。又当于中风见寒脉之中。再分有汗无汗。作为两证。则大青龙当有三证。其两证无汗者。可服大青龙。其一证有汗者。不可服也。有汗一证。既不可服大青龙汤。则有证无药矣。自仲景之后。古今未尝议此一证。所以后人多误。雍谓此一证。当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仲景本以此汤治发热恶寒形如疟者。且疟之发寒本因伤于寒。疟之发热本因伤于风。惟疟具风寒二证。故与大青龙其源相似。但恐病重药轻。雍又妄意大青龙三证。皆可代用。惟无汗者。微加麻黄。有汗者。微减麻黄。用之则尤善。虽曰药轻。其实对证。又无误用之失。不犹愈乎。庞氏云。桂枝石膏汤夏至后可代桂枝证用之。更加麻黄去节半两代麻黄汤青龙汤用之。然言无少阴证可用者。三阴俱不可发汗。独少阴为甚也。

又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宜小青龙汤。

又曰。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属小青龙汤证。

又曰。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溺。腹满加哕者。不治。雍曰。

发黄不溺而哕者。宜多服茵陈五苓散大通小便。若无表证。脉不浮。

则十枣汤下之。

又曰。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又曰。中风。往来寒热。伤寒五六日以后。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属小柴胡汤。

又曰。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属小柴胡汤证。

又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

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又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雍曰。少阴病不可汗。惟此一证。可微发也。

又曰。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利小便发汗。

又曰。太阳病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庞氏曰。

芍药味酸。脉促胸满。成结胸。故去芍药。全用甘辛发散毒瓦斯也。

又曰。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痛项强。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庞氏曰。伤寒三日后。与诸汤不瘥。脉势如故。阳气犹在经络。

未入脏腑。宜桂枝石膏汤。此汤可夏至后代桂枝汤证用之。若加麻黄半两。可代麻黄青龙用之。

又曰。伤寒疗治四五日不瘥。身体毒热面赤者。葛根龙胆汤主之。兼治阳毒风温。

又曰。凡发散以辛甘为主。复用此苦药。何也。辛甘者。折阴气而助阳气也。今热盛于表。故加苦以发之。素问云。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是也。

又曰。时行热病。六七日未得汗。脉洪大或数。面目赤。身体大热。烦躁。狂语欲走。大渴甚。又五六日以上不解。热在胃中。口噤不能言。为坏伤寒。医所不能治。如已死人。或精魄已竭。心下才暖。发开其口。灌药下咽即活。兼治阳毒。麦奴丸。(活人书名黑奴丸)又蒸法曰。伤寒连服发汗汤七八剂。汗不出者死。如中风法蒸之。使温热之气外迎。无不得汗也。古今用效。薪火烧地良久。去火扫地。以水洒之。取蚕沙柏桃荆叶糠及麦麸皆可用。和铺烧地上。可侧手浓。铺席。令人卧席上。温覆之。热月只可夹被覆。其汗立出。候周身至脚心皆 。乃用温粉扑止。移之上床即愈。如无蚕沙。则用麦麸之类亦得。雍曰。此即千金所载陈廪邱法。已见首篇叙论之后。

不厌重出也。

又曰。伤寒瘥后。有不了了证者。谓至十日或半月二十日。终不惺惺。常昏沉似失精神。言语错缪。或无寒热。有似鬼祟。或朝夕潮热颊赤。或有寒热如疟状。此乃发汗不尽。余毒瓦斯在心胞络间可致也。宜知母麻黄汤。

又曰。太阳病下之后。气上卫。其脉必浮。可根据证发汗。不与发汗。则成结胸也。凡发汗。脉浮大。虽大便秘小便少者。可发汗而解也。

又曰。当汗不汗。诸毛孔闭塞。闷绝而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老公不回家

    老公不回家

    ◆◆五年纠缠◆◆他是父亲心中最理想的接班人,我们的结合似是众望所归。婚前他对我百般呵护,婚后却弃如敝履,一切的改变仿佛都只在一夜之间。楚瑶说,男人不回家,外面一定有长期小三。我不信,不信那么坚深的爱也会走到尽头。小三找上门,优雅的轻抿着我泡得茶,悠然地对我说,“我和城枫在一起十年了,倘若不是那年公司出现危机,他也不会娶你。现在公司已经走上正轨,你是不是该退出了?”那一刻我看着眼前自信的小三,张狂得笑了起来,笑得眼泪都盈上了眼眶,我却固执地仰起头,不让它掉下。我以为只要欺骗自己,事情就不会发生。然而,终有一天,真相残酷的摆在了我眼前。我们的爱情,我们的婚姻,有太多的阴谋,太多的伤害。那一刻,我发现自己累了,累到再也没有力气去爱。四年的时间,以血泪为代价,我学会了什么叫放手!多年以后,蓦然回首,我想起的只有他曾经的呵护与体贴。那些痛的记忆仿佛随着时间而消逝了,只是它在内心最深处留下了丑陋的伤疤,偶尔想起,心还会抽痛。◆◆三年等待◆◆当我的家人朋友都开始倒戈向他,我才渐渐明白,当我在别的男人怀里享受呵护时,他在为我做什么!楚瑶说:希儿,我从没见过一个男人像他那样爱得如此卑微,可以不计结果的等你三年,即便知道你身边已经有了别人,他也不曾放弃等待。妈妈说:女儿,妈妈从来都不晓得他有那么的眼泪,却独独为你而流。陆之曦说:爹地每天都会对我说,妈咪很爱我,等妈咪读完书就会回来看我。可是当我知道一切的时候,还拿什么来爱他?——片段一:我边把老公沾有淡淡香水味的外套挂好,边咬着唇说,“老公,我们要个孩子吧!”“不想要!”他果断的回答,连个借口都懒得找。“那我们离婚吧!”我在他面前深深低着头,牙齿紧紧咬着下唇,像个犯错的小孩似的手足无措。他像个帝王般坐在床上,微微抬首,斜睨着眼前狼狈的我。长臂伸到我的腰际,微微使力,让我跌坐在他的腿上。墨黑的眼眸嘲讽般直视着我,嘴角微微上扬,薄唇轻启,戏谑的声音轻轻划过我的耳际,“我们多久没做了?”原来他以为我想要的是每月的例行公事。那一刻我不知道是该笑,还是哭,我微微闭上眼睛,自嘲般说道,“是啊,我们很久没做了呢。”听了我的话,他冷笑出声,尖酸的话冷嘲热讽道,“我还以为是多高贵的公主呢,原来也不过是个荡fu。”【纯属虚构、禁止模仿】——推荐新文《失婚》“宏正集团总裁深夜幽会嫩模”
  • 酒香田园

    酒香田园

    冰冷无情的杀手女:挡我者死,所有对不起我的都该死!恨意难消的重生女:前世猪油蒙了心,误把鱼目当珍珠,才会落到那般下场,既然老天爷怜悯让我重活一世,那我定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心高气傲的穿书女:上天竟然让我穿越到这里,那我就是这个世界的女主,挡我路者,一个不留!末世穿越的柳媚儿:那个,你们慢慢斗哈~,我就想过点发家致富的小日子而已。众人异口同声:不行!!!柳媚儿握拳:老虎不发威,你们当我是病猫啊!来啊!PS:无CP文。上部:《酒香田园》下部:《凤起田园》
  • 纳米核心之尖兵神话

    纳米核心之尖兵神话

    荒芜的世界,荒芜的沙土,从那一天开始,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变化。坠落于世的飞船,神秘的圣柜,诡异的紫雾,高能以太结晶,恐怖力量的核心.....一切的一切都在将这颗星球引向未知。
  • 阿里郎

    阿里郎

    四十年前,李廷赫和我是太原三中高中部的同学。他读高二,比我矮一年。因为文化革命,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熏学生们停课“造反”,我们混得很熟,成了好朋友。朋友情谊好到什么程度?李廷赫在许多场合讲,他一辈子吃过的最好的面,是张石山的刀切面;火炉子不旺,张石山“薪椽为炊”,能把筷子扔进炉膛。我对李廷赫的家世渐渐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开始,我知道了他是一个朝鲜族。同学之间开玩笑,叫他小朝鲜;有时候,也免不了说他是一根“高丽棒子”。直到现在,李廷赫酒后张狂,起而豪歌劲舞,我会调侃“这家伙的棒子气又来了”!
  • 无双七绝(1)

    无双七绝(1)

    春秋吴越争霸,贤臣文种忠而被诛,绝世奇冤,终酿成千年后武林惊世之争。范蠡设下一局“国破山河在”,以悼亡友,却为武林留下了千古奇谜。宁勿缺一介文弱,却以满腹经纶,赢得绝世武学与奇物血蝉。几番山穷水尽,几番柳暗花明,终洞悉惊天阴谋,在功尽人废之时,凭其天赋奇禀,临阵悟出至高武学,力挽狂澜。
  • 一门之隔我和你的爱情

    一门之隔我和你的爱情

    当我们初遇时也许就是擦身而过的那一眼就让我们就让我们记住了对方,没爱上的我,就像一个傲娇的不可一世的公主,将任何人都放在眼中,可是当我爱上你时我可以为你放下我所有的傲娇和自尊,只为你那刹那的笑颜。——江陵雪留笔
  • 倒追贵族学长:我的痞子男友

    倒追贵族学长:我的痞子男友

    苏淡然消失了,从把她捧在手心的王子身边消失。半年后,苏淡然归来,却对王子的弟弟楚云阳告白,执着的爱上那个狂妄不羁的花花/公子。他轻佻的凑到她耳边:“公主,离我远点。否则,后果自负。”(和心阙合写)
  • 超神学院之超级兑换系统

    超神学院之超级兑换系统

    某不知名大学的一间学生宿舍里,一个脸色苍白的人正在目不转睛的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
  • 豪门挚宠调香妻

    豪门挚宠调香妻

    "六年后,她回归故土,在亲人们的哀求以及家族企业受困的双重压力下,她答应了与他人订婚,成为别人的新娘。然而就在这时,他回来了。他说,“宋佳蕊的良人是我,我才是宋佳蕊的名副其实的未婚夫,一个月后我们也将完婚!”他以全新的外貌及尊贵的身份再次闯入了她的生活,摇身一变成为了她的准未婚夫、准新郎……"
  • 查有此人

    查有此人

    方述平到招待所敲门的时候,刘仁杰正在QQ上与李小小吵架。刘仁杰是双流市公安局督察支队的督察警,在支队从事文秘方面的工作,人称“笔杆子”。近期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清网”追逃行动,督察部门全方位介入,这样一来,人手就更紧张了。三天前他随督察长来到清溪县,领导待了一天就走了,将他一人留下。说白了,就是让他代表市局督察清溪县的“清网行动”,这是他入警以来承担的最重要的工作。李小小是刘仁杰的女朋友,是清溪县映山镇派出所的户籍内勤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