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5200000014

第14章

然则心弥虚行弥广。终日行不乖于无行者也。谓行行忘相。动而恒寂

是以贤劫称无舍之檀。成具美不为之为。禅典唱无缘之慈。思益演不知之知。梵云檀那。此云布施。贤劫经说。一切诸法无有与者。是曰布施。成具经云。不为而过为。禅经说。慈心三昧有无缘之慈。思益经略云。无取舍之知方为知矣

圣旨幽玄殊文同辨。文虽四异。旨则一贯而玄通

岂可以有为便有为。无为便无为哉。菩萨住尽不尽平等法门。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即其事也。初二句责其动静异见。菩萨下引经显理。即名经略云。上方香积世界菩萨欲还本国。向佛求法。佛言。有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云云)如菩萨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彼疏解云。有为虽伪。舍之而大业不成。无为虽实。住之而慧心不明。即其事者。同前动寂无碍。若有无异见岂顺经义。既云平等。则尽与不尽其行一也

而以南北为喻。殊非领会之唱(说)。领谓领纳。会谓契会。云庵云。南北之方定异。寂动二行常一。将定异喻常一。岂能领会也

穷源第十六。九折之八也。穷谓穷讨。源谓根源。云庵云。由前章已知一乘正行动寂同时。今则行成必证。未识能证之人与所证之法。谁先谁后。随一为源二俱有过。故今穷之

有名曰。非众生无以御(控进)三乘。非三乘无以成涅槃。然必先有众生。后有涅槃。反显也。意云。由先有众生。然后控御三乘之因。证涅槃之果。此立理也。然必下定先后

是则涅槃有始。有始必有终。有始终生灭之过。何故前引经云。无始无终。又云。六趣不能生。力负不能化

而经曰。涅槃无始无终。湛若虚空。则涅槃先有。本经二十一云。涅槃非始非终等。虚空为喻。在经多有

非复学而后成者也。有不因修成之过。涅槃既先则性自圆成。非由修学而后成就。何须行三乘之行耶

通古第十七。十演之九也。通同也。古先也。意云。涅槃之体性出自古无始无终。今三乘之智本是即理之智。不证则已。证则冥通。何有即理之智证即智之理。尚分今古之异而不通同。故生公云。若寻其趣乃是我始会之非照今有。照不在今。即是莫先为大。既云大矣。所以称常。故下云。理而成圣圣不异理。演此明证穷自性同自性也

无名曰。夫至人空洞无象。而万物无非我(心)造。圣人与理冥一。故云无象。万物下心虽寂然。亦不离诸法。以一切法皆心所起

会万物以成己者。其唯圣人乎。会证会也。圣人了法即心。前则依性起相。此则会相归心。所以成圣。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云庵云。昔石头和尚读至于此。遂豁然大悟曰。圣人无己靡所不己。法身无相谁云自他。圆鉴虚照于其间。万象体玄而自现

何则(征)非理不圣非圣不理。理而成圣者。圣不异理也。初二句明心境互成。若不证于万物性空之理。何以成圣人。若非圣智。亦不见性空之理。此则同前般若论中内外相与而成功。后二句明心境非异。初一句蹑前。既证理为圣。圣智岂异于理耶。此明圣智与理通同。显无古今先后之异

故天帝曰。般若当于何求。善吉曰。不可于色中求。亦不可离色中求。又曰。见缘起为见法。见法为见佛。初文即大品散花品文。般若即能证之心。色即所证之境。举色例诸。万法皆然。不可于色中求者。由心境非一故。不可离者。由心境非异故。以色即是空空即如境。如外无智。故言不离。又曰下即涅槃文。缘起即十二因缘也。法即空性佛即觉智。见缘起性空之理。即为见佛。如智非异

斯则物我不异之效也。物即境也。即物明如故我即心也。约圣称我故毕竟证会。涅槃非先三乘非后

所以至人戢玄机于未兆。藏冥运于即化。总六合以镜心。一去来以成体。前引圣教。以明理智冥符二而不二。以为定量。方明至人以智契理。亦寂然冥通。戢止也。亦敛也。玄机智也。未兆谓智证理时。全用归体不存眹兆。清凉大师云。智体无自即是证如。冥寂也。运动也。即如智之合称。化谓万化即就也。意云。冥运之体即万化之有。事显理隐义言藏也。清凉大师云。冥真体于万化之域。六合谓俗谛之有。以用也。谓总括六合之事。以为灵鉴之心。未有一法非心也。一去来下去谓过去。即古也。来谓未来。亦义兼现在今也。既混融三世为体。何古而弗通。前则统六合遍十方。此则该三世通今古。成体者。且约圣智初真俗融心境会。义言成尔。圭山云。无去无来。冥通三际。问佛用苏漫多说。论主何以文为。答方便善巧逗华人之机。故封文之流谓言同俗。赞宁嘲其用文。慧达解其孟浪。以子愚琐。颇求立言之意。如达师不害于文矣。故今定解。但用内义而释雅言。令知论主文托于彼。义属于此

古今通始终同穷本极末。莫之与二。浩然太均乃曰涅槃。显前心境冥寂之体也。初句中约终教辨。如大疏云。心冥至道混一古今。约顿教则一念不生前后际断。何古何今。依圆教则古今二相即入圆融。尤见通也。次句以始终同故。三乘涅槃初证非始。证极非终。本末即理事海波一湿故。浩然谓浩浩然广多无际。太均谓情非情无差。染非染平等。未有一法非涅槃也

经曰。不离诸法而得涅槃。又曰。诸法无边故。菩提无边。又曰下放光三十云。诸法无边际故。般若波罗蜜亦无边际等。引此证理智皆依诸法。即显心境不异也。二文互影。细寻可知

以知涅槃之道存(在)于妙契。妙契之致本(因)乎冥一。以知者。依经求理。理自昭著贵于妙合。妙合之旨因乎忘智。内冥二而不二一亦遣矣。此文亦通包前义智会之时通于古也

然则物不异我。我不异物。物我玄会。归乎无极。如智玄寂寄言无极。非别有处如智归矣

进之弗先退之弗后。岂容终始于其间哉。进退约人。先后通约人法。三乘进而证之非先也。以无前际故。迷夫退而未证非后也。以无后际故

天女曰。耆年解脱亦如何久。净名经说。舍利弗问天女。止此室其已久如。曰如耆年解脱。舍利弗言。止此久也。天女(云云)。解云。耆年谓身子耆宿。身子所证解脱。岂属久近之时。故云尔也

考得第十八。九折之九也。考稽也。承前不离诸法而得涅槃。因之考稽。尽阴存阴违教违理。当何得乎。所以最后辨此者。谓从前决择悟修先后。义意已周。究竟证入最居于后故今考也

有名曰。经云。众生之性(体)极于五阴之内。又云。得涅槃者五阴都尽。譬犹灯灭。本经二十九云。离五阴已无别众生。又云下初二句示众生之体。五阴即体故。次二句示证相。法喻可知

然则众生之性。顿尽于五阴之内。涅槃之道独。建于三有之外。邈(远)然殊(别)域。非复众生得涅槃也。顺经而违理也。以能得者五阴已尽于有内。所得者。涅槃独立于有外。若云得者。有二违理。一尽阴谁得。二内外悬绝

果若有得则众生之性不止(唯)于五阴。必若止于五阴。则五阴不都尽。五阴若都尽。谁复得涅槃耶。存阴顺理而却违经。若定许得。余有二义。一应五阴之外更有众生之性。五阴令尽。阴外之性令得。故今论云。果若有得(云云)二恐违以前经云极于五阴。岂许阴外更有生性耶。若此应合五阴不都断尽。或尽粗存细或灭色存心。为能得者。必若都尽谁是能得耶。故论云。必若止于五阴(云云)此理已通亦违前经云五阴部尽。据此存尽皆违不可不考。此意明。三乘之教断尽生死。转得涅槃。不知二际无二。故假此问答。令悟即妄而真

玄得第十九。十演之十也。前演证穷。此演得妙。不存得相而得曰玄

无名曰。夫真由离起。(显)伪因着生。着故有得。离故无名。忘得曰离。涅槃从此而显。有得曰着。名相从此而生。无名者。犹云无得。对前避文。亦可由离故。得无名之理

是以则(法)真者同真。法伪者同伪。法真离得智亦真矣。依伪生着。心念妄矣

子以有得为得。故求得于有得耳。吾以无得为得。故得在于无得也。有得者法伪。得亦无得。无得者则真。无得而得也。心经云。以无所得故。而得菩提

且谈论之作必先定其本。既论涅槃。不可离涅槃而语涅槃。若即(就)涅槃以兴言。谁独非涅槃。而欲得之耶。言随法起。谈真以真为本。说俗以俗为根。既谈涅槃之体。正当如体而言。涅槃之体弥纶法界。未有一法而非涅槃。若此则本来即是更何论得。起信论云。一切诸法毕竟平等。即真即如(云云)

何者(征)夫涅槃之道妙尽常数。融(和)冶(销)二仪。涤荡万有。均天人同一异。内视不己见。返听不我闻。未尝有得。未尝无得。初一句标体。次七句辨相。后二句双绝。常数者。即三世有为事相等。此总示也。下别列。二仪即天地。万有者。即缘生万物。融冶故所以均天人。涤荡故所以同一异。显自性涅槃无差别之相。内视下二句约见闻以辨。眼不循色曰内视。色之性空空无对触。故云不己见。耳不循声曰返听。声之性空空故亡音。故云不我闻。己我皆属涅槃。知非身外故云己我。未尝下可知

经曰。涅槃非众生。亦不异众生。维摩诘言。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当灭度。所以者何。一切众生本性常灭。不复更灭。本经二十二云。如来非众生非非众生。以如来即涅槃故。可义引也。二十九云。众生佛性不一不二等。次引净名。即初卷菩萨品文亦少别。彼云。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等

此名灭度。在于无灭者也。生死空花本来不起。则已灭也。四流阳焰当相元空。则已度也

然则众生非众生。谁为得之者。涅槃非涅槃。谁为可得者。然则者。因前而起。众生本灭度。于灭度中能所总非。何为得相哉

故放光云。菩提从有得耶。答曰。不也。从无得耶。答曰。不也。从有无得耶。答曰。不也。离有无得耶。答曰。不也。然则都无所得也。答曰。不也。是义云何。答曰。无所得故为得。是故得无所得也。此以义合集放光上下之文。而成此理非正文也。大品亦同。三慧品云。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修般若波罗蜜。得萨婆若不。佛言不。不修般若得萨婆若不。佛言不。修不修得萨婆若不。佛言不。非修非不修。得萨婆若不。佛言不等。放光二十四略云。须菩提言。世尊。不住最第一要义。成阿惟三佛不。佛言不。乃至云。将无世尊不逮正觉耶。佛言。不也等。答曰已下放光等经。皆是此义。而前四有得。第五无得。皆不许无得而得。始为玄尔

无所得谓之得者。谁独不然耶。无得而得正由冥通。冥通之道体遍一切。故楞伽经云。以知众生本来而入涅槃。谁独不得。此则本来得矣。而前云舍阴存阴谓内谓外。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然则玄道在于绝域。故不得以得之。妙智存乎物外。故不知以知之。大象隐于无形。故不见以见之。大音匿于希声。故不闻以闻之此有四对。皆上句示体。下句辨得。初二对约心境。玄道境也。绝域事之外也。妙智心也。皆非俗故。故云物外。下二句可了。但约境言得。约心言知。后二对约相名以辨。大象非相。不存相以见。然后真见。存相则不见也。大音非声。不循声以闻。然后普闻。循声则不闻也。是故离朱外驰而不得。只为无形。观音返闻而圆通。良由即性。愿诸达士勿循形声

故能囊括终古导(开引)达(示悟)群方(类)亭毒苍生。疏(远)而不漏。汪哉洋哉。何莫由之哉。显涅槃之用也。即出现大用无涯。通前两科如是次第者。深有所以。谓初示所得之体。次示证得之门。既非得而得从得起用。开示众生。故最后示业用之大。至哉。斯论三语皆善。记录登为四圣。今古号为四绝。历世名德宝而玩之。良有以也。囊括小变易文。彼曰。括囊无咎。谓括结其囊口也。今取包含之义。终古久也。谓涅槃之体既遍既圆。称体之用亦弥纶包罗。亭毒养育也。疏而下谓妙用无形。义如疏远。然应机之道未尝遗漏。文借老书。彼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汪洋叹用广大

故梵志曰。吾闻佛道厥(其)义弘(大)深。汪洋无涯。靡(无)不成就。靡不度生。即八师经梵志阇旬叹佛之言。正取化生之用为证

然则三乘之路开。真伪之途辨。贤圣之道存。无名之致显矣。九折之义皆三乘也。十演之谈皆一乘也。以一乘之实。开三是权。令舍小入大引权归实。正同法华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无名为真有名为伪。贤圣下准表中。诸家谈义谛廓然无圣。今论圣人证体起用。贤哲仿之。儒童证涅而进修。空行入空而起行。岂曰无耶。故云存。本演无名以作论故。十演之文以释有名之执。执既丧亡本致自显。分文结会。恐入局见

同类推荐
  • 治意经

    治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渔樵闲话录

    渔樵闲话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巡诸州渐次空灵戍

    巡诸州渐次空灵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重生影后打脸日常

    重生影后打脸日常

    【双洁,1V1,宠文~】前世她被男友背叛,被同父异母的妹妹折磨致死,却意外地重生到了十年前,回到了命运的起点,她怎么能不步步为营,处心积虑,小心应对。如果她真的天真无邪,必将尸骨无存。而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每一笔账,她都会一一讨回。可她却在无意中招惹了洛擎风。他将她抱到床上,解开她的扣子,眼神深沉:“我可以将你纳于我的羽翼之下,免你惊,免你苦,免你无枝可依,免你颠沛流离。”云卿卿死死捂住扣子:“我可以拒绝吗?”洛擎风挑眉:“你说呢?”
  • 别人不教,你一定要懂的投资门道

    别人不教,你一定要懂的投资门道

    本书就囊括了债券、基金、股票、外汇、保险、期货、信托、黄金、房地产、邮票、玉石、钱币、钻石、红木家具共14个投资领域的投资之道,可谓一本投资理财大全,是每个想投资以及正在投资某个品种的人的成功指南。
  • 被枪决的变脸鼠

    被枪决的变脸鼠

    中午,几块黑云凑到一起,就把天给遮住了,外面的人像鸟一样急着往巢里飞,卧龙帮帮主楚延寿的家人乃至佣人却屋里屋外的忙活着,风雨欲来的天气好像与他们毫不相干。楚延寿的家就在卧龙帮的院里。卧龙帮在城西头,是个庞大的四合院,院套的东西南北一圈的青砖房,是帮会喽罗的营房,驻扎百十号弟兄。当央另有一圈青砖房,东西南北二三十间,是帮会大小头目的宅邸。宅邸中间,是三十米见方的院落,方石铺地,宽绰敞亮。坐北朝南的一趟正房便是帮主楚延寿的宅邸。这天下午,楚延寿的母亲突然痨病复发,正赶上楚延寿不在家,于是忙坏了下人。
  • 娇妃养成:王爷,别太宠

    娇妃养成:王爷,别太宠

    世人都说青墨国六王爷杀伐果断,冷漠无情,贺水灵:“诶,他哪里有那么吓人?他最温柔了!”世人都说六王爷讨厌女人,虽然仰慕者众,但是从来没有女人能靠近,扶腰哀叹的贺水灵:“谁造的谣,出来,我保证打死你!”
  • 赵氏孤儿大报仇

    赵氏孤儿大报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创业的成功(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创业的成功(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自己创业能够带来非常诱人的回报。不过,在你决定辞职作企业家之前,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在人们眼中,企业家是能够独立承担风险、颇富创新意识的偶像。与此相对,如果从经理人转变为一个企业家,这应该是什么样呢?从经理人转向企业家的旅途充满艰难险阻。你有充分准备去迎接这一挑战吗?你为什么要离开公司?有可能创业成功的经理人之所以离开他们的公司,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了不起的新创意。这种新创意是一种能量的源泉,可以补偿你作为独立商人时的资源溃乏。
  • 青铜阙

    青铜阙

    绣花鞋和里面的小脚一度成为晋虚城一个时代女人们的标志。巫奈的奶奶便是这种标志的最后代表。在尾随来此地修行峨眉老道习武的日子里,在通往武义闸的乡村公路上,作为弟子,我和巫奈每早天不亮就跑去,在一棵高大的洋草果树下费力地抬起石狮子的沉重。黑暗中,一根钢管穿过石狮上身空洞处。我们一人蹲在一头,半弯着腰,“呼哧呼哧”,有节奏地用力左右甩动。就像巫奈的奶奶每天必用的灰黑色长布,在黑暗中一点一点、一卷一卷,被小脚收拢、裹紧,再慢慢穿进有着尖尖上翘鞋头的绣花鞋。
  • 弱势

    弱势

    练中玉真是一个精细的人。她一直等到欧亚公司给职工退完风险金,到社保部门开始给职工补办养老保险事宜之后,才给她的省总工会的老领导打电话,汇报了调解方案的结果。省领导当然满意。大概是夸奖了她出息了,进步了之类的话,她高兴极了。她来到我的办公室告诉我可以重新开始休我的年休假。我说,这次我又要回乡下捉鱼去了。她不再说我邪了。她说,你捉了鱼不忘送我几条,说完还扮个鬼脸,出去了。我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再次回到我的家乡南湾村。泊好车,同母亲打个招呼,我就揎袖卷裤地下到河埠头。我要看看那些土憨巴鱼还在不在。还好,我一捉一个准,不一会,就抓了小半桶。
  • 浮沉劫之缠恋

    浮沉劫之缠恋

    当爱已成执念,唯有牵手,才有好的结局。当我独立流泪委屈求全时,他默默地陪在我身边逗我开心;当我陷入绝境万念俱灰时,他勇敢地拉住我的手带我脱离;当我背负过去黯然疗伤时,他坚定地跟在我背后给我鼓励;当我正视阴谋绝地反击时,他果断地冲在我前面替我还击。他说每个受过伤的女人都有一次再爱的权利,他的爱已成执念,唯有给我幸福,才有好的结局,我相信了,他让我有了再次被爱的勇气,那么,我愿与他并肩携手,缠恋到底。
  • 前方江湖请绕行(小小姐月舞流光系列)

    前方江湖请绕行(小小姐月舞流光系列)

    一直立志成为“小透明”的少女习若瑶,为了躲避门派争斗风波。来到了高手如云的江湖学院。虽然她的身份是魔教第一百二十四任教主,但是由于幼年时受了伤,所以武功尽失,变成了普普通通的十五岁女孩。不过做个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好,吃吃睡睡的平静生活她最喜欢了!可是。来到江湖学院她才知道,这个学校里的建筑居然连楼梯都没有!成心欺负她不会轻功吗?还好同学们都很“热情”,同宿舍的唐门后人唐杳晴经常拿好吃的给她,虽然吃了都有一些不太正常的反应;药王谷的小美女程韵冰虽然平时冷冷的,但总会在她毒发的最后关头伸出援手,顺便记录下她毒发前各个阶段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