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5300000010

第10章

疏。亦義引下。但合集放光等上下之文引之。不知下。正釋論文。令忘名下。不可守滯互違之名以定神心。唯可假乎二名以達妙旨。謂般若性淨。本無惑取之知。可名無知。名無知者。意在揀妄。豈神智之真名。謂般若靈鑑靡極。可云有知。名有知者。意表靈明。亦非神智之本名。故知聖教立名本為攝機。於不可明中強名之爾。故經云。無名無說等。法華亦云。但以假名字。引導諸眾生。奈何封名之徒隨名求實。守違順之名。求同異之理。譬執跡為兔。認指為月。此得名失旨之謂也。

疏。大方便下。此義前後頻出。

疏。微妙等者下。以前引經。真般若者無知無見等。用之等者。聖智之用照理。而恒遍達事而常周。聖智苟無。孰與道游邪。亦擬下。彼谷神章云。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大論下。次云。順生死流者多著有。逆生死流者多著無等。

疏。謂般若等者。謂照體妙存。豈斷滅之無。雖靈鑑炳然。亦非常存之有。非一者。約義異故。非異者。約體一故。中道者。六十一論云。有相是一邊。無相是一邊。離是二邊行中道等。

疏。無以等者。以體一故二名得以相即。據此約二義而立二名。非體有二也。戒止者。戒其執名之人。令止之而弗執也。

疏。法性等者。釋論之真諦深玄。論文反明。疏意順釋。

疏。反明者。言經辭反明也。言見真者證見明見。非能所見。疏乃引論。順示解脫涅槃皆真諦也。

疏。意云下。且示妄心妄境以例真也。妄心生時託境以起。故以境為所緣緣也。真即下。指定心境。當證下。彰有知也。

疏。文即等者。大品。亦第十六卷云。佛告須菩提。若不緣色生識。是名不見色相。然二文皆通一切法。不獨色也。當知般若見色即是見空。而不住於色。經雖言色。乃即空之色。空依色顯。色空一致。舉色全真。

疏。但釋等者。亦例釋般若不緣色生識也。此中雖舉五陰。意以清淨為境。不對五陰之相。今且下。生知則為緣。不生知則非緣。今且順問意云所知即緣也。究竟下。指後文。今真諦曰真。真則非緣。真非緣故。無物從緣而生也。知言者。論語云。不知言無以為君子也。謂識中理之言。謂之知言。

疏。初句通標者。明知能知。該真妄也。

疏。物者下。謂心境通呼為物也。相與者。相因相待之謂。與。同也。亦共也。求義無殊。謂有則同有。無則同無。本非下。大鈔云。謂清淨法界。本無內外。不屬一多。令人悟入義分心境。心則諸佛證之以成法身。境則諸佛證之以為淨土。疏中分文屬體。寂照為一。心境為一也。涅槃下。第二十七云。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寂照湛然者。即本論寂用一源。理極同無。聖所不能異之義也。心境互現者。謂心亦即境之心。境亦即心之境。大疏云。即心了境界之佛。即境見唯心如來。以性融之。令心境互現。

疏。真非等者。謂真諦非緣生之法。無相無名。智對之時亦不生知。是知般若亦非緣生。妄自下可知。

疏。所知者等者。疏釋生有二妄。知託境而起。可言生也。真知本知。以生訓因也。真諦等者。此謂不唯不能生知。又由真諦軌則令不生知也。起信云。摩訶衍者總說有二種。一者法。二者義。疏解法云。法者出大乘法體。謂自體故。對智故。顯義故。對智名法。蓋與智為軌則也。法者。軌則為義也。

疏。真則反此者。謂真智照理。情盡見除。無所取相。相既無相。心亦不生。

疏。自下等者。預出後意。於中相因為緣。有知妄也。非因非緣。無知真也。真妄總問。以起下文。

疏。境未等者。亦由相待成心境之名。未對之時二名不立也。起信下。即彼釋不覺中文也。謂此前說黎邪三細。今躡第三現相以示六麤。然論有兩重因緣。即無明為因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今證境能生心也。由心下。因心生境也。問。心境相生。誰先誰後。謂心先邪。境無誰生。謂境先邪。心無焉起。答。非先後。非不先後。何則。非先後者。謂唯一藏識心故。即心之見分為心。即心之相分為境。雖有心境。不可先後。而行相微細。亦非下位可了。故楞伽云。如是藏識。行相微細。唯除諸佛及住地菩薩等。非不先後者。謂即此藏識顯現境界而生七種轉識。種種分別。此以境界在本識黎邪中。先也。依之而生末識。後也。且依本末分相示之。其實二識俱時而起。心境二法互緣而生。楞伽又云。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疏自無主宰者謂法無自性從緣故空緣成如幻故假大論中此義尤廣疏亦義引下文無此文義有此義引此通證上下。

疏。大品云者。義引。亦如中論第四云。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論意謂。是緣則生。非緣何生。下約喻例明。理亦昭著。中論云下。具云。果不從緣生。不從非緣生等。亦可下。又為一解可知。言微妙法者。真諦般若皆妙法也。

疏。初二句等者。意云。取境則生知。真智不取。知自何生。永嘉下。諱玄覺。甞謁六祖。經宿而去。時號一宿覺。寂。境也。以能之心。知所知之寂。故託寂知起。寂為緣也。如意者。即搔痒如意手也。能所執宛然。失證會之同。

疏。有所下。乃潛用起信。具云。以一切法從本以來。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末論釋之。遠離三假相也。誰謂下。釋論智非無知也。

疏。已上等者。通會論意。實智可知。疏引中吳。其義甚通。

疏。設爾下。雙關。以難意云。取與不取有何過謬。

疏。二俱下。意謂無知則不取。知則取之。

疏。了了等者。釋知即不取也。遍計下。枝末不覺已亡。無明下。根本不覺又盡。大論十八云。般若波羅蜜。譬如大火炎。四邊不可取。無取亦不取。一切取已捨。是名不可取等。永嘉下。謂亡所知。存有能知也。亦非下。以自知為緣。見有知相也。如手下。雖亡如意。猶存能執。因手作拳。如因心生知也。非是下。謂存有作拳之手。則照體未能無自也。苟未亡此。何以悟同而沒於果海乎。契證之妙理不越此。達之則省力而直詣。背之則枉工而轉迂。

疏。不取等者。以前後二難皆牒不取以難之。故疏分之可知。謂了物下。物通我法也。二執下。謂執我之見引生煩惱障。執法之見引生所知障也。聖人已斷。故無惑取也。

疏。是者等者。憑理印忍名曰忍可不謬。釋是也。印物等者。當印物時。心為主質。質。體也。若心下。對而釋之。今既下。意以印可為心之用。有當為心之體空空如也。論語云。子罕篇。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疏。有當等者。依迷悟之懷比對而釋之也。初約迷者。謂凡印物照境。知其是而不忘其當。皆惑私之取著也。由此生滅微細之心。故未得真智淳淨明性。求當求是又灼然有心於是當。此則有照有覺。未能無照無覺也。圓覺。起信俱有此說。今般若下。約悟者謂能了此見。是見當之覺為病。不當下。寂滅無心。體極一念便契佛家。如荷澤會禪師云。妄起即覺。妄滅覺滅。豈云下。反責前難也。論既云。是而無是。當而無當。盖即是即當時無是無當。豈云一向等邪。此亦下。大意則同。然知則通該。是則但於知中說是。當一分之理也。

疏。義引下。大品照明品云。般若波羅蜜能照一切法。舍利品云。菩薩般若波羅蜜。知一切眾生心。亦不得眾生。乃至知者見者亦不得等。

疏。非不等者。難意已達忘是忘當之理。物我蕭然。無法寄懷。

疏。境空等者。意云。住是住當。猶染有病。而是於無是。當於無當可乎。此非相違之難。但問其可不之意。

疏。罪也者。轉訓失也。謂住無相。不失於真諦。

疏。舉聖總遣者。宗本中不存無以觀法可謂識法實相矣。又云。聖人無住於無住。孰謂住無得之真乎。

疏。無相等者。謂有一無相當懷。即是相也。引論可知。三十八又云。佛法不著有。不著無。有無亦不著。非有非無亦不著。學般若者。學雖通於三乘。法則唯是一乘之般若。在乘則一致而百慮。於法則殊途而同歸。住有下。建有為功行。棄妄求真。種種方便。一一願門。內則未能悟心。外則未能忘相。住此之心。喻之火也。住無下。謂心寂境空。物我兼喪。行不涉有。心獨住無。兀兀冥冥。昏昏默默。不唯一慧而不明。實乃萬德淪滅。住此之心而喻之水也。若有無下。示中道無住之心故。

疏。避有等者。釋喻可知。以著有下。著有之病空藥可治。著空之病無藥治也。且責偏空之見撥棄因果。故此痛呵。然非有無以立德。非空無以蕩相。苟中道而行之。則二德齊立。二病俱瘳矣。如火出水中者。中論第二云。如火從薪出。以水可滅。若從水出。為用何滅。假設其譬。然楞嚴說風金二輪相磨。海中見火。莊子謂水中有火乃焚大塊。求其實則亦有之。今非正取也。病因藥起者。中論云。譬如有病須服藥可治。若藥復為病則不可治。亦假設也。然世因藥餌致病亦多。如唐憲宗服仙藥過多。得急燥之病等是也。舉此皆喻難治。

疏。處有等者。大意取之則二見隨生。捨之則二德俱棄。不取不捨始為無住之行。至下涅槃論中可以精曉。

疏。此約等者。先大意斷定老氏之意不與物競和混也。同塵。同物也。論言塵勞。即生死界也。疏釋往來之義。一依大鈔解往復無際之辭。及依不遷論中靜動不違之理釋之。了知下。楞伽第三卷云。非於生死外有涅槃。非於涅槃外有生死。生死涅槃。無相違相。

疏。此難等者。以論云。聖心雖無知。遠取則通縱前也。近取則但縱無住也。今言無知。猶云無住。機熟等者。遺教經云。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已度訖。其未度者。亦已作得度之緣。故謂宿稟修者此生度之。今生剏信之流。或聞名。或聽法。禮供讚悔等。皆成當來得度之緣。設若不信。邪見之儔。亦皆與作遠因爾。如華嚴說。

疏。正難等者。疑謂權智隨緣生滅也。

疏。前二句下。謂心法四緣生。緣離則滅。如眼識起必具四緣。一識種子為親因緣。二眼根為增上緣。三色境為所緣緣。四無有間隔剎那相續為等無間緣也。餘識亦然。聖心下。謂聖人窮盡剎那之極際。了證生相之不生。一念絕眹。三際頓破。故放光十三云。般若亦無法可生者。亦無法可滅者。四相者。即生住異滅也。然此四者亦相因而起。剎那循環。迷其相則分分歷然。達其性則位位皆滅。故楞伽剎那品云。初生即有滅。不為凡人說。今生相尚自不生。住異焉從而起。好思歷然可解。

疏。華嚴等者。即第八十。頌云。佛智廣大同虗空。普遍一切眾生心等。金光明如前。無心心者。一無妄念生滅心之心。一是寂然無相能照之心。餘可知。無私者。私謂情私之私。如見親則度。見疎則捨。化導不均不普故成私也。準清涼釋無私成故。亦云無思。如摩尼雨寶而應求。天皷出聲而報賊。喻後得覺物。感之而形。應不在我。故云無思。如前論云。神無慮焉等。然私思皆用義方周美。

疏。是唯者。莊子齊物篇談天籟云。是唯無作。作則萬竅俱號。是唯。猶諺云只除也。此言不應在乎無感。感無不應。如谷響答呼。月影印清。虗無下。莊老談道皆宗虗無也。謂自然之道至無。故老氏云。虗而不屈。又云。虗其心。又云。當其無有車之用。又云。復歸於無物等。疏依正教釋之。亦當論之意也。賢首下。即起信序大意。生滅在機。聖無去來。據此無憂樹下。來而非生。力士城邊。去而非滅。但由吾心緣感之濃淡也。

疏。此辨等者。疏意云。聖智虗無。非生非滅。前有明文。惑智但云無性。未甞言無生滅。故疏會意云。約俱無之意說無生滅也。惑智之生從緣而有。無自性生。無自性滅也。

疏。亦猶等者。舉例二諦之言皆諦實名諦。審諦名諦。以真俗分之。隨分成異。

疏。謂聖心等者。唯識頌云。由彼彼遍計。遍計種種物。謂於無我無法物上周遍計度。執實我法。準此。我法二執皆名遍計也。準起信說。從地前三賢至第七地滿心。二執方盡。識相下。謂本識三細之相。即八地已上至佛地破之。但滅識中一分不覺之相。不滅一分覺性學論可地。永嘉下。具云。不以知知寂。亦不自知知。不可為無知。其性了然故。不同於木石。如手不執物。亦不自作拳。不可為無手。以手安然故。不同於兔角。然此之頌。前揀有知之妄。後揀無知之非。其性了然。顯體圓照而非斷也。妙哉至哉。識悟如此。千載之下令人服膺也。荷澤下。圭峯略鈔引之。故序云。心寂而知。目之圓覺等。眾妙之門。全老氏文。彼云。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華嚴下。謂財首等十人問文殊師利菩薩也。然智知各答一頌。答智頌曰。諸佛智自在。三世無所碍。如是慧境界。平等如虗空。答知云。非識所能識。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淨。開示諸眾生。略釋如疏。此論下。本以無知之義顯于真智。然智則知矣。知亦智矣。所以不分。非約三種般若分體用也。細示恐長。

疏。妄境者。五塵等境名妄境也。今以下。妄心妄境皆緣起性空。俱為般若所照真諦之境。一心下。且依異門分之。如何下。結責前難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这位老人是一位父亲,他带来的不仅是三袋大米,还有因为儿子而自豪的荣耀,和一颗颗饱满的思念。
  • 古代水利工程

    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水利工程》水利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命脉。几千年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智慧善良的中国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修建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京抗大运河等。这些水利工程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设计水平也非常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不仅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益处,而且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 题家园新池

    题家园新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在你的世界里走过

    在你的世界里走过

    风起时,她总是会想起那个画面:一个男孩子在窗边,仔细地用手术刀切割卡纸,一片一片地粘贴模型……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打越洋电话的女孩

    打越洋电话的女孩

    《打越洋电话的女孩》从全国的精品故事中筛选出来的,可以说是篇篇珠玉,风采各异,美不胜收。我可以说:只要你看一看,读一读,就一定开卷有益。故事让我们受益,这不是空话,也不是口号,是真实的感知。愿我们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这也是我们编此书的初衷。
  • 将门虎女

    将门虎女

    一个为皇家公主,一个是守边将军;一个心爱刀光剑影,一个却慕书香盈袖;一个穷追不舍上求下索成陌路,一个退避三舍左躲右闪闪到腰;最初的最初,将军扶桌子声泪俱下:“当初子茂就不该由着她胡闹,不然现在我也能安安心心娶个大家闺秀当媳妇。”最后的最后,公主捋袖子若有所思:“其实父皇先后给挑的两个驸马人选都还不错,可以考虑一下。”然而将军却虎着一张脸:“敢踏出我老李家大门一步,腿打断!”
  • 刀味

    刀味

    祖小余原本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厨子,没事研究两道新菜,打烊后去茶馆听听评书,想着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可惜天不遂人愿,不会武功的他,偏偏被卷入江湖。
  • 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道漫途

    武道漫途

    新书【诸天星图】,求支持,求推荐!一卷星图连诸天,亿万星辰加吾身。我叫周辰,辰字泛指日、月、星,我即是星辰,星辰亦为我。在大明掌权!在大唐灭佛!……星启大明,一切全部都从汉中龙门镖局开始。【内签作品,可放心投资收藏阅读,已有两部一百五十万字的完本作品,人品有保障。】在这个以武为尊,强者称雄的世界当中,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又将何去何从?是随波逐流,寥寥此生?还是顺势而起,踏上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