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6000000007

第7章

真宗皇帝

咸平 六年

景德 四年

大中祥符 九年

天禧 五年

干兴 元年

圣学 经筵

咸平元年正月,召学官崔颐正侍讲。上召至后苑讲《尚书 大禹谟》,赐五品服,自是日赴御书院侍讲。上每旦御前殿,辰后御后殿视事,或阅军士,日中而罢。夜则召儒臣询得失,或至夜分。

咸平元年七月,幸国子监,召学官崔偓佺讲《大禹谟》。置翰林侍读侍讲学士,以兵部侍郎杨徽之、户部侍郎夏侯峤、工部侍郎吕文仲为侍读,国子监祭酒邢昺为侍讲,设直庐于秘阁。侍读、侍讲更直,日给尚食珍膳,夜则迭宿,多召对询访,或至中夕焉。

天禧元年正月,召冯元侍讲,自是听政之暇,率以为常。祥符八年二月,召崇文馆检讨冯元讲《易 泰卦》,因言君道至尊,臣道至卑,必以诚相感,乃能辅相财成。上说,赐五品服。

三代而上,传家之法备,而传心之法为尤详,故不惟人主之成德也易,而子孙之成德也亦易。三代而下,传家之法既略,而传心之法不复续,故不惟人主之成德也难,而子孙之成德也亦难。惟本朝以家学为家法,故子孙之守家法自家学始,此范祖禹《帝学》一书,极言我朝承平百三十年,异于汉髙由祖宗无不好学也。然人君之学,尤在于所共学之人,故在太祖时则有若王昭素,太宗时则有若孙奭、邢昺,在真宗时则有若崔颐正、冯元之徒,皆极一时之选也。讲《易 干卦》,祖宗家学得人。

圣翰

祥符三年三月,上出御制示辅臣,谓王旦等曰:“自北鄙修好,边事不耸,而朕居安虑危,罔敢暇逸。尝着文自警,置之左右。”乃出《贵廪食吟》、《轸田夫吟》、《念农歌》、《自戒箴》以示旦等。

先是,王嗣宗言:“翰林杨亿、知制诏钱惟演倡和宣曲,词涉浮靡。”上曰:“词臣,学者宗师也,安可不戒其跌荡?”乃下诏风励。

《大风》之歌,其髙帝覇心之所存乎?《秋风》之歌,其汉武悔心之所存乎?盖帝王之文,不当以文论,当以心论。以我真宗之本心可知矣,此书不载《庆云》之歌、而载《明良》之歌也。至于下诏戒词臣浮靡,是又以人文化成天下者也,变天下之文自朝廷始,变朝廷之文自人主之文始。人知西昆之体变于欧阳倡古文之时,而不知已源流于此时矣。

正纪纲 杜女谒 抑宦官 裁外戚

咸平元年十二月,严牧守选。秦国长公主尝为其子壻求正除近京刺史,上曰:“牧守,亲民之官,系朝廷公议。”不许。

咸平六年十二月,寿春县主言夫兄绍卿掌刍积被刼,望释其罪,上曰:“损坏官物,自有常刑,不可免也。”

驸马石保吉尝诉仆夫妇盗,上曰:“所司自有常典,岂可为卿故法外加刑?”

鲁国长公主以赵自化药饵有功,请除尚食使兼医官院事,又因雍王求刺郡,上曰:“末技之流,不可任郡命,枢密院戒之。”

祥符六年正月,禁出使内臣干预公事。旧制,凡内臣出使,敢妄奏他事,伏军令。

祥符八年七月,郭崇仁虽外戚,章穆皇后弟。朝廷未尝过推恩泽,自是十年不迁。

朝廷有朝廷之纪纲,宫闱有宫闱之纪纲,欲正朝廷自宫闱始。自古天下未尝无宦官也、外戚也、女子也,然以太祖、太宗之世,亦未尝无乞恩泽者,自景德以后,始有求刺史、求郡守者矣。然抑于天子,不待抑于大臣,抑于内朝,不待抑于外朝,此真宗所以正纪纲也。真宗纪纲正于内朝。自仁宗以人主之威福,寄诸朝廷之纪纲,寄诸中外之公议,于是人主常施恩而大臣常任怨,此又仁祖所以正纪纲也。仁祖纪纲正于大臣。至于熙丰、崇观之大臣安石、蔡京之流能借冢宰总六卿之说,以为专权之地,不能明冢宰总六卿之说,以为正宫闱之本,故有因外戚、宦官而图权宠者,此三百年治乱之根也。

崇节俭 禁奢侈

咸平二年五月,禁泥金铺翠之饰。张齐贤请先责大臣之家。

祥符元年二月,禁销金涂金,进御服物勿以为饰。后宫杜氏尝服之,上怒令出家,于是天下无敢犯者。

咸平二年三月却贡献。

咸平之禁,齐贤请自大臣始;祥符之禁,真宗先自宫闱始,上下各任其责如此。当咸平之申明法禁,所以励风俗。祥符之后,奸臣方以富侈媚其君,而上乃明金翠之禁,则知封禅之侈、天书之诈,皆非真宗之本心也。丁谓小人诈言天书请封禅。

求直言

至道三年五月求直言。直集贤院田锡上疏,略曰:“去年永兴等六州同日地震,此下动之象也。灵州馈运粮草,陜西二十五州不胜困敝,臣以为地震方位既在关辅,岂无在下者輙动乎?万一关辅有变,则臣虑西川复保剑关之危,南方复恃长江之阻。”上出其疏,令详酌行之。监察御史王济上疏,略曰:“守小谨者似德,懐怯懦者似恕,容奸恶者似仁,藴佞 者似恭,恣倾险者似智,好诋訿者似直,植朋党者似义,肆苛刻者似忠。”又曰:“官多则事烦,吏多则民残。欲事不烦,莫若省官;欲民皆安,莫若省吏。”

员外郎刁术上疏,略曰:“私赏无及于小人,私罚母施于君子。母以春秋鼎盛而耽于逸乐,母以血气方刚而惑于声色。”

以王禹偁知制诏。初知扬州,应诏上书言五事,一曰谨边防,通盟好;二曰减冗兵,并冗吏;三曰艰难选举;四曰沙太僧尼;五曰亲大臣,逺小人。

咸平元年四月,旱,求直言。

二年闰月,旱,求直言。朱台符上疏,略曰:“陛下践祚以来,二年之内,彗星一见,时雨再愆。彗星见者,兵之象也;时雨愆者,泽未流也。今北鄙未宾,西羌作梗,荆蛮有猖狂之冦,江浙多饥馑之民。宜设备以御之。”又言:“农者,国之本也,其利在粟;多兵者,国之命也,其功在战胜。方今患在农少而粟不多,兵多而战未胜。农少则田或未垦,兵多则财用常不足。民利尽于国,国利尽于军,所以民困而国贫也。”又言:“不任人无以安边,无以省兵;不省兵无以惜费;不惜费无以寛民;不寛民无以致治。舍此数事,虽有智者不能为计矣。”

咸平三年十一月复转对。

景德三年四月复转对。

咸平四年正月命官详中外封事,冯拯、陈尧叟。诏合门封事画时进入,防稽缓也。

选从官知登闻院,虑壅蔽也。以真宗继太祖、太宗之后,兵未至多,吏未至冗,僧牒未鬻,而缁黄亦未炽也,而王禹偁言之贻谋之初;冗官之员未多,小人之迹未萌,而王济言之当时;私赏未至于及小人,私罚未至于施君子,声色逰逸六事何有也,而刁术言之。岂忧治危明职当然耶?贞观十年以前,諌者何多?贞观十年以后,谏者何少?方谏者之多,虽裴矩之佞变而为忠;及谏者之少,虽房元龄谏用兵之役,亦仅发于垂死之言。景德、祥符以后,王钦若唱神道设教之说,丁谓唱大计有余之议,而天书降矣。当时岂复有禹偁、田锡之言哉?景德以后,上溺于符瑞,故谀言易入。

弭天变 却祥瑞

咸平二年三月絶贡献。

禁献珍禽竒兽及诸祥瑞。上曰:“稼穑虽稔,且得贤臣乃谓瑞也。”

咸平元年二月,彗出营室北。上问宰相曰:“何祥也?”吕端言变在齐鲁之分。上曰:“朕以天下为忧,何止一方耶?”

以丰稔得贤为瑞,此得太宗不喜芝草之心也;因彗变而却分野之说,此即赵普上疏之意也。然自景德以前,一瑞不敢贺,一灾不敢忽,我真宗之本心。景德以来,奸臣初意不过欲排冦公耳,丁谓陷冦公。于是请行封禅以夸示夷狄,虽天书之诈,而士大夫无敢言其非者矣,天禧三年天书降。虽升州之火,而士大夫争奏符瑞者矣。祥符二年升州火。此李文靖日取水旱告其君,刘元城所以称其为真宰相,王文正所以称其为真圣人欤!

祥符九年七月,蝗,执政有袖死蝗以进者,请示于朝,率百官贺。王旦固称不可,于是二府方奏事,飞蝗蔽天。上曰:“使百官方贺而蝗若此,岂不为天下咲耶?”执政指丁谓

灾异非所以爱君也,而董仲舒以为天心之仁爱,盖君之所以自爱,实灾异警之之力也。当羣臣争献符瑞之时,而徐兖之水、江淮之旱、内城之火、京师之蝗叠见层出,非人臣不知爱君而天爱君乎?丁谓贡谀,不知爱君,故天出灾异以儆君。

天书降 羣臣言符命 请封禅

祥符元年正月,天书降,大赦改元。上语王旦、王钦若曰:“去年十一月见神人,云当降天书。”王旦等凡五表请封禅。上以问三司使,丁谓曰:“大计有余议乃决。”待制孙奭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四月朔,天书降于大内,作玉清昭应宫以奉天书。八月,天书降于泰山醴泉亭。王钦若所奉也。

十月,上如泰山行封禅礼。先是,御史赵湘请封禅,王钦若既以城下之盟毁寇凖,因请封禅,又言:“封禅当得天书。”又言:“天瑞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陛下谓河图、洛书果有此耶?圣人以神道设教耳。”上曰:“王旦得毋不可?”钦若遂以上意喻旦勉从之,遂召王旦于内,赐以尊酒,归视乃珠子也。旦自是不复持异。

祥符二年四月,升州火。自封禅之后,士大夫争奏符瑞、献贺颂。崔立独言:“水发徐兖,旱连江淮,无为烈风,金陵大火,是天所以戒骄矜也。而中外多上云雾草木之瑞,此犹足以为治道言哉?”立前后上四十余事。是月置修玉清昭应宫使,以丁谓主之。羣臣多言不可,谓对上言“未有皇嗣,故建宫于干地以祈福。”王旦等遂不敢言。知制诰王曽以工役烦费劳民,极陈事之不便者有五,乞减用度,以寛民力。

四年正月,上如河中府。上将西祀,会歳旱,龙图待制孙奭上疏,陈不可者十谓:“陛下纔毕东封,更欲西幸,土木之工,累年未息,水旱作沴,饥馑居多,乃欲劳民事神,神其享之乎?”又上疏曰:“今之奸臣以先帝尝停封禅,故赞陛下以继承先志。先帝欲北平幽朔、西取继迁,则未尝献一谋画一策,而乃卑辞厚弊,求和于契丹,蹙国糜爵,姑息于保吉,谓主辱臣死为空言,以诬下罔上为己任,是使陛下以祖宗艰难之业,为奸臣侥幸之资,此臣所以长叹痛哭也。”时羣臣数奏符瑞,奭复上疏言:“方今野鸡山鹿并形奏简,秋旱冬雷卒皆称贺,将以欺上天,则上天不可欺;将以愚下民,则下民不可愚;将以惑后世,则后世不可惑。”又言:“先王五载巡狩,观民设教,何须紫气黄云始能封岳,嘉禾异草然后省方哉?”奭言切直,至有“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等语,上亦不罪也。

二月,祀后土地祗于汾阴。

五年十月,圣祖降。十一月,置玉清昭应宫使。以王旦为之。

十二月,置景福殿使,以刘承珪为之。作景宫奉圣祖。

七年正月,上如亳州谒太清宫。孙奭上言:“陛下封禅泰山,祀汾阴,又将祠太清宫,外议以为陛下事事效明皇。”极言明皇祸败之迹。

五月,刻天书。王旦、王钦若为刻玉使。

天禧三年三月,天书降干佑山中。夏四月,迎入内。寇凖镇永兴军,朱能为都巡检使。能好造符命托神灵,而外附凖,至是奏天书降,盖能使之也。孙奭时知河阳,上言:“朱能奸险小人,天下皆知,能所为,陛下一人不知耳。”乞斩能以谢天下。

至是李文靖之言验矣。上初即位,李沆日取水旱盗贼奏之,王旦以为细事,沆曰:“人君当使知人间疾苦,不然气血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用兵祈祷之事作矣。封禅之议决于丁谓“大计有余”之一言,天书之降成于钦若“神道设教”之一语,虽以王文正之硕德重望,不敢有异议。其后冦凖之入居相府,亦以朱能之天书而入,当时极言其非者,惟孙奭一人而已。天何言哉!此真足以破人主之惑。真宗惑于天书,虽王旦、冦凖不敢諌。当时力攻其非者,惟孙奭一人而已。

郊天费

咸平五年十一月郊,有司言经费繁重,请行谒庙之礼。上谓:“所省几何?非寅恭事天之道。”诏非禋祀所须并可减省,于是省应奉杂物十万有竒。

此景德以前未行封禅之礼,故朝论如此。

理财计 计録

咸平元年四月蠲逋负上前后所蠲三司逋负不一又谓辅臣曰宜悉取民着为条目大事随宜减省小者即为除免。

咸平五年二月禁有司以羡余为课。

咸平六年六月并三司置一使。令寇凖领之。三司使不相总统各求充济以从办为务至于出纳移用均 有无则动相违戾交摭利病至是并为一使。

上尝命三司具中外钱谷大数盐铁使陈恕乆而不进上尝使辅臣诘之恕曰天子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羡恐生侈心上闻而善之。

祥符林特上 计録。

景德二年禁増酒榷。

四年八月丁谓上景德会计録乞以咸平六年户口赋入为额时为三司使。

天禧二年以李士衡为三司使上作寛财利论赐之。士衡方进用王钦若害之。

皇佑之録不上于田况则所出多于所入其谁知之元佑之録不作于蘓辙则一岁之入不足计一岁之。出其谁知之真宗欲知中外钱谷之数而陈恕诺而不进何耶盖时方多事公私殚竭使人君知此则必知节浮费崇俭德一役不妄兴一赏不妄増至于时方承平府库充溢则易以动人君之侈心故丁谓上景德会计録而封禅定林特上祥符会计録而天书成矣至此而后知陈晋公之逺虑也盖尝考我朝之用度所入莫多于天禧祥符之时所出亦莫多于天禧祥符之时且以至道末年计之至道中酒税岁钱一百二十万贯至天禧増至七百七十九万余贯而铁钱不与焉其它关市津渡等税率増倍之至道课盐钱七十二万余贯天禧末至一百六十三万余贯至道中岁铸钱八十万贯景德末至一百八十三万贯则财之所入多于国初矣然国初三岁一郊费五百余万贯景德郊祀费七百余万贯祀汾阴上寳册不预焉至道末所出皆不过二千余万贯至天禧末天下总收二千六百余万贯丁谓林特上 计録所以动人君之侈心总费钱二千七百一十余万贯谷帛不与焉至此益信陈晋公之为君子而丁谓林特之真小人矣。

宰相 执政

咸平元年吕端罢以张齐贤李沆同平章事。

三年十一月张齐贤罢齐贤与李沆同相情好不叶自负有致君之术每敷奏多不真至朝 被酒失仪罢相。

一相独任则有专权之私二相并命则有立党之患然以赵中令权专任重而能与新进之吕 正共事以毕士安德尊望隆而能与使气之寇凖共政不惟无分朋植党之风抑且尽同寅和衷之义而齐贤反与李沆不叶与寇凖相倾何耶君子可以知相业之优劣矣。

四年以吕 正向敏中同平章事。

国初至是三入相者惟赵普及 正焉皆未尝为子弟求恩泽。

十月向敏中罢张齐贤贬。

齐贤不事仪矩颇好治生再入相数起大狱与冦凖相倾世以此少之。

十二月以吕 正李沆兼门下侍郎。

旧制三司三公左右仆射平章事宜兼两省侍郎先是翰林学士宋白梁周翰草二相加恩制书遗忘旧制至是始改正之。

咸平六年九月吕 正罢。

正风眩疾上命驾临问力求罢不许表七上乃得请。

景德元年七月李沆罢。上临问方还宫而沆卒趣驾再幸其第哭之恸。上之初即位也日取水旱盗贼奏之王旦以为细事沆曰人君当使知人间疾苦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祀之事作矣此参政他日之忧也上尝问治道所先沆曰不用浮躁新进如梅询曽致尧李夷庚等是矣由是终上之世至仁宗初年多得重厚之士沆自言居位诚无补万分一惟四方言利害未尝一施行聊以此报耳石保吉求为使相上以问沆沆曰保吉因縁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恐腾物议沆卒数日乃拜焉冦凖屡言丁谓之才沆乆未用凖以问沆沆曰如斯人才则才矣可使之在人上乎凖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之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当思吾言。

沆尝读论语,见太祖朝赵普宰相门。

国初立相谋主断国多重厚质实之士而养成重厚质实者之风实沆之力也观其日以水旱盗贼入奏所以格君心至祥符行封禅之时而始验其不用曽致尧梅询轻薄之流所以养成人才至仁宗多得重厚之士而始验其抑丁谓之才所以絶小人至冦凖得贬之时而始验其四方言利害者未尝一施行所以维持治体至荆公轻变之时而始验此国初相业所以为第一流也然朱文公尝谓本朝弊事皆自李沆抑四方言利害者积得来则其遵守太过亦不能无所偏也。中间论李沆贤相料事之明末引朱文公断有抑扬。

邵氏闻见録曰赵普为相于听座屏后置二瓮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其中满则焚于通衢李沆为相凡建议务更张者一切不用每日用此执国呜呼贤相思虑逺矣若王荆公之为相置条例司论天下利害尽变祖宗法益信赵中令李文靖得相之体也。利害文字焚之通衢议论更张一切不用二公真贤相。

景德元年六月以毕士安冦凖为平章事。

上欲用凖乃先置宿德以镇之尝谓士安曰凖好刚使气奈何士安曰今北戎尚跳梁若凖正宜用之。

景德三年二月冦凖罢以王旦为平章事。凖罢为刑部尚书出知陜州契丹既和凖颇矜功王钦若深害之曰城下之盟春秋小国犹耻之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其有功何也由是上遇冦凖衰。讲又见契丹门。尝除官同列屡目吏持例簿进凖却不视曰宰相所以器百官进贤退不肖焉用例旦入谢上曰冦凖以国家爵赏邀求虚誉无大臣体王旦父王佑知其必至公辅手植三槐于庭以为识及钱若水言旦有德望堪任大事上曰此固朕心所属也。

我朝善守格例无若李沆王旦王曽吕夷 富弼韩琦司马光吕公着之为相破格例者无若王安石章子厚蔡京王黼秦桧之为相考其成效验其用人则破格例者诚不若用格例者之为愈也。设疑。然寇凖以公心行之故破格例而用君子也王安石诸人以私心行之故破格例而用小人也抑安石尝置中书条例司马光讥之曰宰相以道佐主茍事皆检例而行之胥吏可为宰相何择也如温公所言则安石亦欲循格例乎盖温公亦未知安石用心之所在徒见其编修条例则谓之检例耳不知安石正以用例为非而尽破旧例以立法温公以言讥之是助之耳此又不可不知也。安石作条例正所以破旧例与李沆王旦诸贤相用格例大异。

上命寇凖知天雄军北使道由之谓公曰相公望重何以不在中书公曰皇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鎻钥非凖不可。

君子内则小人外小人内则君子外当冦凖之主亲征也恐钦若有以阻其议则出于天雄军及钦若之用国事也恐冦公有以夺其计则亦出于天雄军然君子在朝廷则朝廷重在边郡则边郡重此冦公所以起虏使敬畏之心。虏使闻冦莱公声名。

祥符四年幸吕 正第因问 正卿诸子孰可用曰臣子皆豚犬耳有侄夷简宰相才也。

景德四年闰月立中书枢密院互报法事关军机民政者必互相关报时中书命杨士元通判凤翔府枢密院又令监香药库不相知也。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国初宰相都提举司发运使又以宰相兼枢密使其意 矣自王显用事一日六召中书不闻于是有岐沟之败至是中书用杨士元通判而太宗朝枢密雍熙三年事。见太宗朝契丹门。

国初立相谋主断国多重厚质实之士而养成重厚质实者之风实沆之力也观其日以水旱盗贼入奏所以格君心至祥符行封禅之时而始验其不用曽致尧梅询轻薄之流所以养成人才至仁宗多得重厚之士而始验其抑丁谓之才所以絶小人至冦凖得贬之时而始验其四方言利害者未尝一施行所以维持治体至荆公轻变之时而始验此国初相业所以为第一流也然朱文公尝谓本朝弊事皆自李沆抑四方言利害者积得来则其遵守太过亦不能无所偏也。中间论李沆贤相料事之明末引朱文公断有抑扬

邵氏闻见録曰赵普为相于听座屏后置二瓮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其中满则焚于通衢李沆为相凡建议务更张者一切不用每日用此执国呜呼贤相思虑逺矣若王荆公之为相置条例司论天下利害尽变祖宗法益信赵中令李文靖得相之体也。利害文字焚之通衢议论更张一切不用二公真贤相

景德元年六月以毕士安冦凖为平章事。

上欲用凖乃先置宿德以镇之尝谓士安曰凖好刚使气奈何士安曰今北戎尚跳梁若凖正宜用之。

景德三年二月冦凖罢以王旦为平章事。凖罢为刑部尚书出知陜州。契丹既和凖颇矜功王钦若深害之曰城下之盟春秋小国犹耻之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其有功何也由是上遇冦凖衰讲又见契丹门。尝除官同列屡目吏持例簿进凖却不视曰宰相所以器百官进贤退不肖焉用例旦入谢上曰冦凖以国家爵赏邀求虚誉无大臣体王旦父王佑知其必至公辅手植三槐于庭以为识及钱若水言旦有德望堪任大事上曰此固朕心所属也。

我朝善守格例无若李沆王旦王曽吕夷 富弼韩琦司马光吕公着之为相破格例者无若王安石章子厚蔡京王黼秦桧之为相考其成效验其用人则破格例者诚不若用格例者之为愈也设疑。然寇凖以公心行之故破格例而用君子也王安石诸人以私心行之故破格例而用小人也抑安石尝置中书条例司马光讥之曰宰相以道佐主茍事皆检例而行之胥吏可为宰相何择也如温公所言则安石亦欲循格例乎盖温公亦未知安石用心之所在徒见其编修条例则谓之检例耳不知安石正以用例为非而尽破旧例以立法温公以言讥之是助之耳此又不可不知也。安石作条例正所以破旧例与李沆王旦诸贤相用格例大异。

上命寇凖知天雄军北使道由之谓公曰相公望重何以不在中书公曰皇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鎻钥非凖不可。

君子内则小人外小人内则君子外当冦凖之主亲征也恐钦若有以阻其议则出于天雄军及钦若之用国事也恐冦公有以夺其计则亦出于天雄军然君子在朝廷则朝廷重在边郡则边郡重此冦公所以起虏使敬畏之心。虏使闻冦莱公声名。

祥符四年幸吕 正第因问 正卿诸子孰可用曰臣子皆豚犬耳有侄夷 宰相才也景德四年闰月立中书枢密院互报法事关军机民政者必互相关报时中书命杨士元通判凤翔府枢密院又令监香药库不相知也。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国初宰相都提举司发运使又以宰相兼枢密使其意 矣自王显用事太宗朝枢密一日六召中书不闻于是有岐沟之败雍熙三年事见太宗朝契丹门至是中书用杨士元通判而枢密又令之掌库正犹熙宁初赵德明与西人战中书赏功而枢密不知此盖不相通之患互报之法不可以不立也。仁宗朝范镇言欲令中书与枢密院三司量其出入以制国用亦与此意同。

祥符五年四月以向敏中平章事六月令密院修时政记。从王钦若之请。

敏中再掌留任以厚重镇静人情帖然上嘉之故复相。

五年九月以王钦若陈尧叟同平章事枢密使。

儒臣领枢密院使相始此。

国初密院多以武臣为之故与中书分文武为二府判军民为二政今以儒臣领之此中书密院互报法所以可行也。

二月以丁谓参知政事。

王钦若所荐也钦若与丁谓刘承珪陈彭年林特交通踪迹诡秘时号五鬼。

初王旦欲令李宗谔为参政故事参政谢日赐物几三千缗钦若密奏旦欲得宗谔所赐物以偿己债上遂不许。

祥符七年六月王钦若罢。倾巧矫诞枢密副使马知节薄其为人每奏事必懐数奏以己意称上 行之知节曰懐中奏何不尽出。

是月以冦凖为枢密院同平章事王旦荐之也旦又荐夏竦为判数有正论及为枢宻副使即附 邪说侥幸求进。

使丁谓止于转运王钦若夏竦止于判官则未必不以君子目之三人言事其始为小官皆好后乃变节。事实见察刑狱蠲逋负门。不幸官至政府德薄而位尊反使小人之名遗臭于万世惜哉。

祥符八年四月冦凖罢上问旦谁可代卿张咏马亮何如皆不对旦曰无若冦凖上曰凖性刚褊更思其次旦曰他人臣所不知也旦每见上必称凖之才而凖数短之旦曰臣乆在相位阙失必多凖无所隐此臣所以重凖也及凖自知当罢使人私于旦求为使相旦曰使相岂可求且吾不受私请凖深恨之及是罢为武胜军节度同平章事凖入见上具道旦所以荐凖者凖始愧出曰王同年大度如此。

魏能性刚则用张鋭善熟以济之。见阅武门。冦凖任气则用毕士安王文正宿德以镇之真宗善于用将相也如此。先是凖恶林特之邪奸数与忿争特方见宠上不悦。

祥符九年正月以张旻为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旻时为任马军副指挥使被 选兵下令大峻兵惧谋变上密召二府议之王旦曰若罪旻则帅臣何以御众急捕谋者则振惊都邑莫若使旻解兵柄则反侧者自安上喜曰王旦善处大事真宰相已。王旦善处军变。

天禧元年秋七月王旦罢。以疾求罢职荐可为大臣者十余人。薛奎尝为江淮发运辞旦旦云东南民力竭矣奎退曰真宰相之言张士逊为江南转运旦谓曰朝廷利至矣故士逊所至未尝敢兴利。

当祥符天禧之间宫室之役兴祷祠之事起则惟患天下之财不足以供国家之用而王旦且戒发运以东南民力竭转运以朝廷榷利至矣其真宰相之体欤。

八月以王钦若同平章事先是上欲用王钦若旦言祖宗朝未尝使南方人当国虽古称立贤无方然必贤士乃可上遂止钦若曰为王子明故使我作相晩却十年。

康节在天津桥上闻杜鹃声曰朝廷将用南人为相天下自此多事矣南人当国自钦若始不待安石而后见也国初三阳方长则南不足以胜北熙宁一阴濳萌则北不足以胜南南北风气推移人才消长之候也。

九月王旦薨旦性冲淡寡欲奉身至薄不为宗戚求官柄用十八年为相二纪接物若和易而风格峻整咸平初旦闻李沆之言固未信及见王钦若丁谓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叹曰李文靖圣人赵德明尝乞粮西夏李继迁子赐姓赵。旦曰已敕三司在京积谷岂弗可遣众来取德明受诏曰朝廷有人刘承规求节度旦曰典故所无不可听也后将有求枢密者边肃尝宦官坐赃贬向敏中谓旦曰边同年责已久牵复可乎旦曰为近臣坐赃岂得更复用耶必欲用须旦死可也。

旦匿名迹逺权势后史官修真宗实録内得出奏章乃知朝廷上多旦所荐。

尝究观国朝自天禧以前一 一契之謡未兴也大范小范之名未出也四贤一不肖之诗未作也君子小人之党未分也而张咏孔道辅马知节之徒自足以养天下之气节胡海陵之学未兴也安定先生。穆尹之古文未出也穆伯长尹洙。三苏父子之文章未盛也苏洵苏轼苏辙。二程兄弟之学业未着也程灏程颐。而杨大年王元之之文自足以润色国家之制度盖自李文靖王文正当国李沆王旦。抑浮华而尚质实奬恬退而黜奔竞是以同列有向敏中之清谨政府有王曽之重厚台谏有鲁宗道之质直相与养成浑厚诚实之风以为天圣景佑不尽之用虽缙绅之议论台谏之风采义理之学科举之文非若庆厯以来炳炳可观而纪纲法度皆整然不紊兵不骄财不匮官不冗士不浮虽庆厯之盛亦有所不及也。

天禧三年王钦若罢。人有言其受金又与道士善禁书者往来故罢。以寇凖同平章事丁谓参政尝 食羮污凖须谓起拂之凖笑曰参政国家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谓甚愧之由是倾诬自此萌矣。

王钦若罢则寇凖用此君子小人不可两立也以寇凖为相而丁谓为参政此又君子小人不可共政也然凖当是时不可出矣方其始召也门生有劝凖者曰若至河阳坚求补外此上 倘入见即发干佑天书之诈次也朱能献天书凖素不信。朱能与言官周懐政书劝凖与能合后丁谓并发天书事诏捕朱能能拥众叛穷蹙自杀凖坐能叛再贬道州司马。最下则再入中书其为凖谋则善而凖不悟何耶?

四年四月冦凖罢七月以李迪为平章事冯拯枢密使同平章事丁谓平章事曹利用加同平章事是月冦凖贬时上尝不豫凖尝请间言太子人望所属愿传以神器谓不可以辅少主既而被酒漏言谓等惧力请罢凖初内侍周懐政尝与上谋以太子监国及凖谋泄懐政谋杀谓等遂诛懐政贬冦凖有欲并责太子李迪曰陛下有几子乃为如此计谓等并发天书事捕朱能凖坐贬再至道州言笑自如若初无廊庙之贵者三绌皆非上本意岁终上忽问左右曰吾目中乆不见冦凖何耶左右皆莫敢对上崩乃贬雷州。

至是李文靖之言验矣冦凖屡言丁谓之才李沆曰如斯人才则才矣可使在人上乎。当君子用事之时则常有不忍尽絶小人之心至小人得志之时则其去君子必尽其力而后止此凖所以重得贬也虽然凖可贬而凖之心则不为之少贬。

十一月李迪罢谓复相谓既擅权至除吏不以闻迪语同列曰迪起布衣十余年位宰相有以报国死且不恨安能附权臣为自安计乎谓欲以林特为枢密副使迪争之引手板欲击谓谓走得免乃各降秩一级罢相制书。未出谓入对乞留因赐坐谓始传诏召刘筠草复相制是月诏两府 议资善堂诏令取 事如故自余常事委太子与两府 议施行讫奏初议欲令太子总军国事丁谓以为不可迪曰太子监国非古制耶。

十二月赐辅臣手书谕以辅导储嗣之意太子虽听事事皆决于后钱惟演后戚也王曽说惟演曰太子幼非中宫不能立中宫非倚皇储之重则人心亦不附后厚于太子则太子安太子安乃所以安刘氏也惟演以白后两宫由是益亲。

当时变危疑之冲钱惟演用事于中丁谓擅权于外而冯拯曹利用亦相与为党所幸君子之朋党植犹多也冦凖李迪之徒虽争之不胜而所恃以砥柱其中者又有曽在卒之窜丁谓而相仁宗太平之治者王曽也。

干兴元年二月上崩于延庆殿皇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太后军国事权取太后处分时中外汹汹曽正色独立朝廷頼以为重曽请太后坐左皇帝坐右垂帘听政既得后 而谓独欲皇帝朔望见羣臣大事则太后与上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悉令雷允恭传奏宦官。

曽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者祸端兆矣谓不听是月冦凖李迪曹玮窜出凖雷州司户迪卫州团练使玮知莱州。皆丁谓之谋也王曽疑责太重谓熟视曽曰居停主人恐亦未免耳盖曽尝以第舍假凖也。

六月内侍雷允恭伏诛丁谓罢用王曾之谋。

初王曽以计绐同列请独对直言谓包藏祸心令允恭移皇堂于絶地太后大惊欲并诛谓冯拯为之请乃止行降职寻贬谓崖州司户。皇堂即擅移陵寝也。

同类推荐
  • 秋星阁诗话

    秋星阁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易因

    易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etters on England

    Letters on Eng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孝经注疏

    孝经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Road to Oz

    The Road to O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唐朝小白领

    唐朝小白领

    唐朝贞观年间。叶檀不想做那些大人物,只是想做个小人物。让乡亲们吃的饱,穿得暖,如果可以,不受欺负是最好。看着李世民、李承乾、那些世家们在尘世中沉浮。他想说,我就是自由人,我稀罕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如果你欺负我,我拍死你。
  • 王火文集·第八卷:失去了的黄金时代 风云花絮 启示录

    王火文集·第八卷:失去了的黄金时代 风云花絮 启示录

    《王火文集·第八卷》包括“失去了的黄金时代金陵童话”“抗战!无法忘却的记忆”“风云花絮”“启示录”四部分。讲述了王火对童年的回忆、抗日战争时期的所见所闻,以及“文革”中的经历与感悟,等等。展现了个人的命运同整个时代及国家民族的命运纠缠在一起,反省着历史、过去,展现着新的希望。
  • 神话时代来的人

    神话时代来的人

    沙加?阿释密达,在神话时代,作为海神波塞冬的身体,以人类的姿态降生。成年后,波塞冬的灵魂进入体内,继续神的生活。本书讲述的是,沙加在履行神的职责之前,即作为人类、还没有成年之前,参加猎人考试,被送到当代社会,开始现代人生活的故事。
  • 解放常州

    解放常州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常州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武动八荒

    武动八荒

    一年前他以绝世之资傲立同代,却在王者之路试炼中惨遭陷害,被逐出门派,一年后他以妖族之体重临巅峰!这一次他要畅心如意,凡是对自己露杀意的,杀!凡是阻挡自己前行的,杀!凡是阻挡自己拯救妹妹的,杀!杀它个天翻地覆,杀它个日月轮转!且看少年如何从微末之地杀出一条通天大道!
  • 大乘起信论广释卷第三

    大乘起信论广释卷第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非凡人生

    重生之非凡人生

    唐舒是一位非常平凡的人,一次意外让她获得重生,一次重新成长,获得幸福的机会。唐舒认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获得如此机遇的唐舒,已经做好非凡一生的准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萌殿下别偷跑

    冷萌殿下别偷跑

    【本书处于半修文半停更状态,请谅解】晞晨月,一名根正苗红的孤儿,在18岁那年正式承认并认回家族,成为晞家唯一的继承人。此后一年内,不断有刷新她世界观的人或物接踵而来,还有非人类的出现…甚至她也不是普通的人类,却得知命不久矣,除非离开才有活下去的机会。并且她的身份,还会给其他人带来危险。本想藏好身份,在最后的日子里和朋友尽情挥霍时光,却没想到,他和大家,全都因她受到牵连…那么,绝对不能再自私下去,必须拿回力量回击,才能证明自己不是什么废物。但有个更大的危机,还在未来等待着她……(5对cp,主角们为血族血猎,内容略偏玛丽苏,就算是圆梦吧…但三观不歪思想正常,女主男主沙雕且高智商在线,保证不辣眼睛)
  • 靳少是我的白月光

    靳少是我的白月光

    一朝被未婚夫背叛,她被送去和陌生人相亲。“嫁给我,给我生个孩子,这两千万就都归你。”某女唇角一勾,笑的妖娆:“结婚可以,生孩子免谈!”第二天,某女就成为了靳家名正言顺的靳太太。一路打脸撕逼斗小三,白萌萌愤愤的扬言:“靳先生,我要加钱!”靳安深邃的眸光扫了白萌萌微隆的小腹,唇一挑,拿出一张支票来:“喏,两千万都归你。”白萌萌猛地一愣,瞬间咆哮道:“姓靳的,你违约!”
  • 重生之嫡女不乖

    重生之嫡女不乖

    前世,她太过懦弱、太过信任他人,被心上人和至亲连手推入最难堪的境地,却原来,所有的脉脉柔情和温暖关怀,都不过是为了她不菲的财产和那个不欲人知的秘密。狠毒的舅母,将她生生毒死。自黑暗之中醒来,她竟重生到了四年前,那时,父母刚刚双亡,她刚刚踏入伯爵府,再一次,她站在了命运的转折点前。带着浓浓恨意重生的她,化身为一半佳人一半魔鬼的罂粟花,誓要向那些恣意践踏她尊严的人,索回一切……精彩抢先看:“小姐,舅夫人竟然四处诋毁您的名誉,把您说得刁蛮任性不识好歹,表小姐的缺点全放到您身上,太可气了!”忠心的丫头义愤填膺。“那又如何?”俞筱晚只是淡然浅笑,前世的她就是太过在意名声,才会处处受制于人,如今的她只想潇洒恣意地活,旁人的流言蜚语,不过是耳旁轻风。不就是怕她的巨额嫁妆流入外人田吗?她还非要将带着十里红妆,风光出嫁不可了。只不过,怎么挑来挑去,竟挑了一个跟她明显属于一类的家伙?本文复仇是必然滴,基调是温馨滴,过程是曲折滴、结局是圆满滴,男主是有爱滴,女主是表里完全不一滴,收藏了,一定不会后悔滴╰( ̄▽ ̄)╮~~~~~◆◆◆◆◆◆强烈推荐本人的完结文《妾本庶出》宅斗、种田、爱情、雪冤、励志京城最大的扫帚星要娶亲,嫡母巧舌如簧,竟将她送入虎口。虽为庶女,可她又岂容人任意欺凌?此女,外表柔顺内心强悍,貌似单纯实则狡猾,前一世为名利忙忙碌碌,这一世,她想做的事情并不多,护着娘不被正房嫡妻欺凌,护着幼弟平安健康长大,偏偏一道圣旨令她嫁入公主府。既来之则安之,看她如何八面玲珑,舌战极品亲戚,脚踢险恶手足。只是,不论她再如何强势,却依旧改变不了丈夫面容被毁,身有残疾的事实。原本以为这一生就这般浑噩的过,却不料那冷面相公每每转身都能给自己带来无限的惊喜和错愕。★★★推荐好友的文文★★★《望门闺秀》《重生之高门嫡女》《弃妇翻身》《弃妇太逍遥》《霸王小小妻》《盗妻魅夫》《嫡出丑妃》《重生之爆力医女》《名门弃妇》《高门弃妇》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腹黑娘子,我来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