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0500000002

第2章 纪年类

历代纪年

五帝外纪曰黄帝命大挠探五行之情而作甲子盖所以运年也乃知黄帝以前有年而无运黄帝以下有年运而无年号西汉文帝始有后元年之名景帝有中后元年之说至武帝始剏年号非正统不书

天皇氏

木德王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

地皇氏

火德王兄弟十一人亦各一万八千岁

人皇氏

兄弟九人分九州岛合四万五千六百岁

伏羲氏

而下有(女娲氏)(柏黄)(中央)(朱湏)(栗陆)(骊连)(赫胥)(尊卢)(浑囗)(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阴康)(无怀氏)十五代更六万一千六百四十年乃有神农氏

神农氏

而下有(帝承)(帝临)(帝明)(帝宜)(帝来)(帝里)(帝榆冈)凡七代更五百二十年乃有轩辕氏

伏羲氏

在位百一十年

神农氏

在位百四十年

轩辕氏

在位凡一百年

金天氏

在位凡八十年年登一百岁 【庚戍即位】

高阳氏

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岁 【庚寅即位】

高辛氏

在位凡七十年年一百五岁 【戊辰即位】

陶唐氏

在位凡七十载百一十七岁 【甲辰即位】

有虞氏

在位凡五十载百一十二岁 【壬午即位】

夏禹王

在位一十年年一百岁传十七君十五世四百三十一年 【自戊戌尽己酉】

商汤王

在位十三年年一百岁传三十君十七世六百二十九年 【自庚戍尽戊寅】

周文王

在位五十年九十七岁传三十七王三十五世八百六十七年 【自己卯尽乙巳】

秦始皇

称帝十二年年五十岁传于三主乃三世合一十有五年 【自乙卯尽己巳】

西汉

汉高祖

即位十二年五十三岁传十二帝十一世二百一十一年 【自乙未尽乙丑】

惠帝

【七年】

吕后

【八年】

文帝

【二十三年】  前 【十六年】    后 【七年】

景帝

【十六年】 前 【十年】 中 【六年】 后 【三年】

武帝

【五十四年】 建元 【六】 元光 【六】 元朔 【六】 元狩 【六】 元鼎 【六】 元封 【六】 太初 【四】 天汉 【四】 大始 【四】 征和 【四】 后元 【三】

昭帝

【十三年】 始元 【六】 元凤 【六】 元平 【一】

宣帝

【二十五年】 本始 【四】 地节 【四】 元康 【四】 神爵 【四】 五凤 【四】 甘露 【四】 黄龙  【一】

元帝

【十六年】 初元 【五】 永光 【五】 建昭 【五】 竟宁 【一】

成帝

【二十六年】 建始 【四】 河平 【四】 阳朔 【四】 鸿嘉 【四】 永始 【四】 元延 【四】 绥和 【一】

哀帝

【六年】 建平 【四】 元寿 【二】

平帝

【五年】 元始 【五】

王莽

居摄三年即真十五年凡十八年而亡 【自丙寅至癸未】

更始

破莽军即位三年建武元年九月亡 【自癸未至乙酉】

东汉

光武即位三十三年十二帝百九十五年 【自乙酉至己亥】 建武 【三十一年】 中元 【二】

明帝

【十八年】 永平 【十八】

章帝

【十三年】 建初 【八】 元和 【三】 章和 【一】

和帝

【十七年】 永元 【十六】 元兴 【一】

殇帝

【一年一】 延平 【一】

安帝

【十九年】 永初 【七】 元初 【六】 永宁 【一】 建光 【一】 延光 【一】

顺帝

【十九年】 永建 【六】 阳嘉 【四】 永和 【六】 汉安 【一】 建康 【二】

冲帝

【二年】 永嘉 【囗】

质帝

【二年】 本初 【一】

桓帝

【二十一年】 建和 【二】 和平 【一】 元嘉 【二】 永兴 【三】 永寿 【三】 延寿 【九】 永康 【二】

灵帝

【二十二年】 建平【四】 嘉平 【六】 光和 【六】 中平 【六】

献帝

【二十二年】 永汉 【一】 初平 【四】 兴平 【二】 建安【二十五】

蜀先主

凡二主四十三年实魏黄初二年 【自辛丑尽癸未】

魏文帝

在位七年凡五主共四十有六年 【自庚子至乙酉】 黄初 【七年】

明帝

【十三年】 太和 【六】 青龙 【四】 景初 【三】

斉王

【十四年】 正始 【八】 嘉平 【六】

高贵乡公

正元 【一】 甘露 【五】

宋陈留王

景元 【五】 咸熙 【二】

吴孙权

凡四主五十九年实魏太和三年 【自壬寅尽庚子】

西晋

武帝即位二十六年四十五十四年 【自乙酉至戊寅】 泰始 【十】 咸宁 【五】 太康 【十】 太熙 【一】

惠帝

【十年】 永熙 【一】 永元 【九】 永康 【一】 永宁 【一】 太安 【二】 永兴 【二】

怀帝

【七年】 光熙 永嘉 【六】

愍帝

【五年】 建兴 【五】

东晋

元帝在位六年传十一帝百单四年 【自丁丑至庚申】 建武 大兴 【四】 永昌 【一】

明帝

【三年】 太宁 【三】

成帝

【十七年】 咸和 【九】 咸康 【三】

康帝

【三年】 建元 【三】

穆帝

【十七年】 永和 【十二】 永平【三】

哀帝

【四年】 隆和 【一】 兴宁 【三】

废帝

【六年】 太和 【六】

简文

【二年】 咸安 【二】

孝武

【二十四年】 宁康 【三】 太元 【廿一】

安帝

【二十二年】 隆安 【五】 元兴 【三】 义熙 【一】

恭帝

【二年】 元熙 【二】

南朝

武帝

改永初凡二年八帝共六十年 【自庚申至巳未】

少帝

【一年】 景平 【二】

文帝

【三十年】 元嘉 【二十】

孝武

【十年】 孝建【三】 大明 【八】

前废帝

【一年】 景和 【二】

明帝

【七年】 泰始 【七】 泰豫 【一】

后废帝

【五年】 元徽 【五】

顺帝

【二年】 升明 【二】

高帝

改建元凡四年传五主二十四年 【自己未至壬年】

武帝

【十年】 永明 【十】

欎林王

【一年】 隆昌 【一】

海陵王

【一年】 延兴 【一】

明皇帝

【四年】 建武【三】 永太 【一】

东昏侯

【三年】 永光 【三】

和帝

【二年】 中兴 【二】

武帝

在位四十八年传四主共五十六年 【自壬午至丁丑】 天监 【十八】 普通 【七】 大通 【八】 大同 【三】 太清 【三】

简文帝

【二年】 大宝 【二】

元帝

【三年】 承圣 【二】

恭帝

【三年】 绍太 【三】 太平 【一】

武帝

改永定凡三年传五主三十三年 【自丁丑至己酉】

文帝

【七年】 天嘉 【六】 太康 【一】

废帝

【三年】 光大 【二】

宣帝

【十四年】 大建 【十四】

后主

【六年】 至德 【三】 祥明 【三】

后魏

道武十二主百十九年实晋隆安二年 【自丙申尽甲寅】

西魏

文帝传三主二十三年实梁大同九年 【自乙卯尽己卯】

东魏

孝静传一主一十六年实梁大通六年 【自甲寅尽己巳】

北斉

文宣传五主二十八年实梁大宝元年 【自庚午至丁酉】

后周

闵帝传五主二十六年实梁太平二年 【自丙子至辛丑】

高祖

在位二十年传三主共二十八年 【自癸巳尽己卯】 仁寿 【四】 开皇 【十九】

炀帝

【十三年】 大业 【十一】

恭帝

【一年】 义宁 【一】

高祖

在位九年传二十一主三百二年 【自戊寅尽丙寅一】 武德 【九】

太宗

【二十三年】 贞观 【二十三】

高宗

【三十四年】 永徽 【六】 显庆 【五】 龙翔 【三】 麟德 【二】 干封 【二】 緫章 【二】 咸亨 【四】 上元 【二】 仪凤 【二】 调露 【一】 永隆 【一】 开耀 【一】 永淳 【一】 洪道 【二】

武后

【二十二年】 光宅 【一】 嗣圣 【一】 垂拱 【四】 永昌 【一】 天授 【一】 载初 【二】 长寿 【一】 如意 【一】 延载 【二】 天罡 【一】 证圣 【一】 万岁 【二】 神功 【一】 圣历 【二】 久视 【一】 长安 【一】 大足 【五】

中宗

【六年】 神龙 【二】 景龙 【四】

睿宗

【四年】 唐隆 【二】 景云 【二】 先大 【一】 大极 【一】 延和 【一】

明皇

【四十四年】 开元 【二十九年】 天宝 【十五】

肃宗

【七年】 至德 【二】 干元 【二】 上元 【二】 应宝 【一】

代宗

【十七年】 广德 【二】 永泰 【一】 天历 【十四】

德宗

【三十年】 建中 【四】 兴元 【五】 贞元 【二十一】

顺宗

【一年】 永正 【一】

宪宗

【十五年】 元和 【十五】

穆宗

【四年】 长庆【四】

恭宗

【二年】 宝历 【二】

文宗

【十四年】 太和 【九】 开成 【五】

武宗

【六年】 会昌 【六】

宣宗

【十三年】 大中 【十三】

懿宗

【十四年】 咸通 【十四】

僖宗

【十五年】 干明 【六】 广明 【一】 中和 【四】 光启 【三】

昭宗

【十六年】 龙纪 【一】 大顺 【二】 景福 【二】 干宁 【四】 光化【三】 天复 【一】

哀帝

【四年】 天佑 【四】

后梁

高祖

在位六年传二帝共十七年 【自丁卯至癸未】 开平 【四】 干化 【二】

末帝

【十一年】 干化 【二】 真明 【六】 龙德 【三】

后唐

庄宗

在位四年传四帝共十三年 【自癸未至乙未】 同光 【四年】

明宗

【七年】 天成 【四】 长兴 【囗】

愍帝

【一年】 应顺 【一】

废帝

【三年】 清泰 【三】

后晋

高祖

改元天福凡七年传二帝共十一年 【自丙申至丙午】

出帝

【三年】 开运 【三】

后汉

高祖

改元干佑凡一年传二帝共四年 【自丁未至庚戌】

隐帝

【三年】 干佑 【三】

后周

太祖

改元广顺凡三年传三帝共十年 【自辛亥至庚申】

世宗

【五年】 显德 【五】

恭帝

【一年】 显德 【一】

太祖

在位十七年传十六帝三百一十七年 【自庚申至丙子】 建隆【三】 干德 【五】 开宝 【九】

太宗

【二十三年】 太平兴国 【八年】 雍熙 【四】 端拱 【二】 淳化 【六】 至道 【三】

真宗

【二十五年】 咸平 【六】 景德 【四】 大中祥符 【九年】 天禧 【五】 干兴 【一】

仁宗

【四十二年】 天圣 【九】 明道 【二】 景佑 【四】 宝元 【二】 康定 【一】 庆历 【八】 皇佑 【五】 至和 【一】 嘉佑 【八】

英宗

【四】 治平

神宗

【十八年】 熙宁 【十】 元丰 【八】

哲宗

【十】 元佑 【八】 绍圣 【四】 元符 【三】

徽宗

【二十六年】 建中靖国 【一年】 崇宁 【五】 大观 【四】 政和 【一】 重和 【七】 宣和 【七】

钦宗

【二年】 靖康 【二】

高宗

【二十八年】 建炎 【四】 绍兴 【二十二】

孝宗

【二十六年】 隆兴 【一】 干道 【九】 淳熙 【十六】

光宗

【五年】 绍熙 【五】

宁宗

【三十年】 庆元 【六】 嘉泰 【三】 开禧 【四】 嘉定 【十七】

理宗

【四十一年】 宝庆 【三】 绍定 【六】 端平 【三】 嘉熙 【四】 淳佑 【十二】 宝佑 【六】 开庆 【一】 景定 【五】

度宗

【十年】 咸淳 【十】

幼主

【二年】 德佑

大元

世祖皇帝

【三十六年】 中统 【五】 至元 【三十一】

成宗皇帝

【十三年】 元贞 【二】 大德 【十一】

武宗皇帝

【四年】 至大 【四】

仁宗皇帝

【九年】 皇庆 【二】 延佑【七】

英宗皇帝

【三年】 至治 【三】

晋平

【四年】 泰定 【四】

今上皇帝

天历 【二】 至顺 【万万年】

历代类

历代緫论

自三光五岳之气分而英君谊辟出而宅天位立人极由伏羲以迄于今上下四千余年达而在上如尧舜禹汤文武之为君稷契伊传周召之为臣穷而在下如孔曾思孟垂世立教以至汉唐以来名君贤臣文人武将载在史册不可胜数自非好古慱雅之君子孰能历览而遍观之今摭历代君臣圣贤名数之表表者条列干左使初学者览之则史记大畧尽在是矣

历代

三皇

伏羲 【太囗氏】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五帝

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舜

二帝

唐尧 【以位授舜】   虞舜 【以位授禹】

四代

虞 【姚姓】   夏 【姒姓】   商 【子姓】   周 【姬姓】

三代

夏 【四百年】   商 【六百年】   周 【八百年】

三王

禹王  汤王  文王  武王

三圣

伏羲 【画卦】   文王 【重易】   周公 【赞易】

三圣

禹  周公  孔子

商三宗

太宗 【太甲】   中宗 【太戍】   高宗 【武丁】

鲁十二公

隐公  桓公  庄公  闵公  僖公  文公  宣公  成公  襄公  昭公  定公  哀公

春秋五霸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宋襄公  楚庄王

战国七雄

燕  齐  楚  魏  韩  赵  秦

两汉

西汉 【十二帝】   东汉 【十二帝】

汉二祖

高祖 【邦】   光武 【秀】

汉七制

高祖  文帝  武帝  宣帝  光武  明帝  章帝

三国

蜀 【二主】   魏 【五主】   吴 【四主】

两晋

西晋  东晋

六朝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八代

晋  宋  齐  梁  陈  魏  隋  周

唐三宗

太宗  玄宗  宪宗

五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宋十六帝

太祖  太宗  真宗  仁宗  英宗  神宗  哲宗  徽宗  钦宗  高宗  孝宗  光宗  宁宗  理宗  度宗

历代贤哲名数

尧四岳

羲仲 【司春】   羲叔 【司夏】   和仲 【司秋】   和叔 【司冬】

三后

伯夷  伯禹  后稷

舜五臣

禹  稷  契  皐陶  伯益

九官

禹 【司空】   弃 【后稷】   契 【司徒】   皐陶 【士】   龙 【纳言】   伯益 【虞】   伯夷 【秩宗】   夔 【典乐】   垂 【共工】

八恺  【高阳氏才子八人斉圣广渊明允笃诚谓之八恺】

苍舒  隤凯  梼寅  大临  龙降  庭坚  仲容  叔达

八元  【高辛氏才子八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谓之八元】

伯奋  仲堪  叔献  季仲  伯虎  仲熊  叔豹  季狸

四凶

浑敦 【黄帝子驩兠】   穷奇 【少皡氏子共工】   梼杌 【颛顼氏子鲧】   饕餮 【缙云氏子二苗】

殷三仁

微子  箕子  比干

周二老

伯夷  太公

三后

周公  君陈  毕公

八士

伯达  伯适  仲突  仲忽  叔夜  叔夏  季随  季騧

十乱

周公  召公  毕公  太公  虢叔  闳夭  太颠  散宜生  南宫适  文母 【太囗也】

鲁三家  【大夫曰家皆桓公之后又谓之三桓】

仲孙氏  叔孙氏  季孙氏

晋六卿

赵襄子 【恤】   范昭子 【吉射】   知襄子 【】   荀文子 【寅】   魏襄子 【曼多】   韩简子 【不信】

三晋

韩宣子 【虔】   魏献子 【斯】   赵简子 【籍】

战国四豪

斉孟甞君 【田文】   赵平原君 【赵胜】   楚春申君 【黄歇】   魏信陵君 【媿忌】

孔门十哲

颜回 【子渊】   闵损 【子骞】   冉耕 【伯牛】   冉雍 【仲弓】   宰予 【子我】   端木赐 【子贡】   冉求 【子有】   仲由 【子路】   言偃 【子游】   卜商 【子夏】

七十二贤

颜回 【子渊】   闵损 【子骞】   冉耕 【伯牛】   端木赐 【子贡】   冉求 【子有】   冉雍 【仲弓】   仲由 【子路】   颛孙师 【子张】   言偃 【子游】   卜商 【子夏】   宓不齐 【子贱】   公冶长 【子长】   原宪 【子思】   曾点 【子皙】   南宫适 【子容】   公皙哀 【季次】   商瞿 【子木】   高柴 【子羔】   颜繇 【季路】   漆雕开 【子开】   樊须 【子迟】   有若 【子有】   颜辛 【子柳】   公伯寮 【子周】   冉儒 【子囗】   曹恤 【子循】   伯虔 【子折】   司马耕 【子牛】   冉季 【子产】   秦祖 【子南】   公西赤 【子华】   巫马施 【子期】   颜高 【子骄】   商泽 【子季】   公孙龙 【子石】   漆雕哆 【子敛】   后处 【子里】   秦冉 【开】   壤驷赤 【子徒】   石作蜀 【子明】   颜祖 【襄】   木单 【子家】   秦商 【子不】   任不齐 【选】   申党 【周】   荣旗 【子旗】   县成 【子旗】   公良儒 【子正】   燕伋 【思】   郑国 【子囗】   公夏首 【奈】   奚谷箴 【子忻日】   秦非 【子之】   颜哙 【子】   公肩文 【子中】   宰父黑 【子索】   乐欬 【子】   廉絜 【庸】   勾井疆  颜之仆 【叔】   颜何 【冉】   狄黑 【晢】   邽巽 【子钦】   左人郢 【行】   孔忠 【子蔑】   梁鳣 【叔鱼】   曾参 【子舆】   施之常 【子囗】   宰予 【子我】   步叔乘 【子车】   原亢籍 【籍】   公西箴 【子上】   叔仲会 【子期】   澹台灭明 【子羽】   公祖勾兹 【子之】   漆雕徒父 【子期】   公西舆如 【子上】

汉三杰

张良  萧何  韩信

西皓

东园公  绮里季  夏黄公  角里先生

十八侯  【前汉高帝论功定封十八人】

肖何  曹参  张敖  周勃  樊哙  郦商  奚涓  灌婴  传宽  靳歙  王陵  陈武  王吸  薛欧  周昌  丁复  虫达  夏侯婴

麒麟合十一人  【前汉宣帝图功名于此】

霍光  韩增  魏相  张安世  赵充国  杜延年  苏武  刘德  丙吉  梁丘贺  萧望之

五侯  【元帝王皇后弟同日封五侯】

平阿侯 【王谭】   成都侯 【王商】   江阳侯 【王立】   曲阳侯 【王根】   商平侯 【王逢时】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后汉显宗追感光武二十八将乃像于此加四人】

邓禹  吴汉  贾复  耿弇  寇怐  岑彭  冯异  朱佑  蔡遵  景丹  盖延  铫期  耿纯  臧宫  马武  刘隆  马成  王梁  陈俊  杜茂  传俊  坚镡  王霸  任光  李忠  万修  邳丹  刘值  王常  李通  窦戎  卓茂

荀氏八龙  【后汉人荀淑八子并有才名为八龙】

荀俭 【伯慈】   荀绲 【仲慈】   荀靖 【叔慈】   荀焘 【慈光】   荀正 【孟慈】   荀爽 【慈明】   荀肃 【敬慈】   荀 【幼慈】

党锢三十五人

窦武  刘淑  陈蕃 【谓三君】

李膺  荀昱  杜密  王巾昜  刘佑  魏朗  赵典  朱瑀 【谓八俊】

宗慈  巴肃  夏馥  范滂  尹勋  蔡衍  郭林宗  羊陟 【谓八顾】

张俭  岑晊  刘表  陈翔  孔昱  范康  檀敷  翟发 【谓八及】

度尚  张邈  王孝  刘儒  秦周  蕃向  胡母班  王章 【谓八厨】

党锢之名起于汉灵时委政阍寺天下多士遂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之号张俭乡人朱并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以俭为党魁灵帝诏捕之

张俭  檀衍  冯禧  薛兰  褚风  魏元  徐干  张肃 【谓八俊】

田林  张隐  刘表  薛郁  刘祇  王访  宣靖  绪恭 【谓八顾】

羸咨  田盘  宋布  疏耽  宣褒  唐龙  薛敦  朱楷 【谓八及】

建安七子 【典论曰今之文人也】

孔融 【鲁国人】   陈琳 【广陵人】   王粲 【山阳人】   徐干 【北海人】   阮瑀 【陈留人】   应玚 【汝南人】   刘公干 【东平人】

晋竹林七贤  【七人常为竹林之游故喜为竹林七贤】

阮籍  嵇康  山涛  刘伶  阮咸  向秀  王戎

唐瀛洲十八斈士 【唐太宗开文斈馆召名臣为斈十一天下谓之登瀛洲】

房玄龄  杜如晦  虞世南  李元道  李守素  于志宁  苏世长  姚思廉  许敬宗  颜相时  孔颕达  薛元钦  蔡允恭  盖文达  陆德明  褚亮  苏勖  薛收

凌烟阁二十三人 【唐太宗贞观中图功臣干凌烟阁】

杜如晦  房玄龄  虞世南  魏征  长孙无忌  志元  屈突通  程知节  李靖  尉迟敬德  刘洪基  侯君集  刘政会  萧瑀  长孙顺德  商开山  张公谨  柴绍  张亮  河间王孝恭  唐俭  李绩  秦琼

竹溪六逸

孔巢父  李白  韩准  裴政  陶沔  张叔明

饮中八仙

李白  贺知章  李适之  汝阳王琎  苏晋  崔宗之  张旭  焦遂

香山九老 【九人皆高年不仕者人慕之绘为九老】

胡泉 【八十九】   吉盿 【八十八】   张浑 【七十七】   刘真 【八十七】   白居易 【七十四】   郑据 【八十五】   卢真 【八十三】   狄兼谟  卢贞 【二人年未及七十与会而不及囗】

宋至道九老

李昉 【七十一】   李运 【八十】   宋琪 【七十九】   张好问 【八十五】   武允成 【七十九】   僧替宁 【七十八】   魏石 【七十六】   朱昂 【七十】   杨徽之 【七十五】

囗阳五老

毕世长 【九十四】   朱贯 【八十八】   冯平 【八十七】   杜衍 【八十】   王囗 【九十】

囗历四谏

余靖  王素  蔡襄  欧阳修 【仁宗朝】

元豊耆英十三人  【神宗朝】

文彦慱 【潞国公年七十七】   富弼 【讳国公年七十九】   王拱辰 【年七十】   席汝言 【年七十七】   王尚恭 【年七十六】   赵丙 【年七十五】   刘几 【年七十五】   冯行已 【年七十五】   楚建中 【年七十二】   王诺言 【年七十二】   张问 【年七十】   张焘 【年七十】   司马光 【温国公年六十四时独温公年未七十路公素重其人用唐九老狄兼囗故事诸温公入会】

濂洛六君子 【六君子之斈至朱文公先生集其大成】

周濂溪 【名敦顺字茂叔】   程明道 【名显字伯淳】   程伊川 【名顺字正叔】   邵康节 【名囗字尧夫】   张横渠 【名载字子厚】   司马温公 【名光字君实】

眉山三苏 【神宗朝父子兄弟皆以文行著名谓之三苏】

苏洵 【字明允老泉】   苏轼 【洵之子字子瞻东妙】   苏辙 【轼之弟字子由颕滨】

中兴四将

刘光世  岳飞  韩世忠  张俊

同类推荐
  • 千松笔记

    千松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摄大乘义章

    摄大乘义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Princess and the Goblin

    The Princess and the Gobl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URSULA

    URSUL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Love Affairs Of A Bibliomaniac

    The Love Affairs Of A Bibliomaniac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下堂王妃的翻身手册

    下堂王妃的翻身手册

    “想跑?”。进错狼窝找错人,她本想拍拍屁股潇洒走人,却被生死威胁,“本王给你一个选择死法的机会,凌迟,火焚,活埋,你挑一个。”,去你的混蛋选择!千辛万苦逃出狼窝,肚子却一天天大起来。半年后,妖孽从天而降,“凤临雪,你胆子不小,竟敢偷偷怀着本王的孩子。”她挺着即将临盆的大肚子,眼神妩媚,笑意冷然,“王爷若是不喜欢,打掉便是。”
  • 锦襜突骑

    锦襜突骑

    没有系统,不是穿越,本书将步步为营,演绎一个不一样的三国小兵传奇......
  • 你的余生我陪你走完

    你的余生我陪你走完

    时光如花,记忆如水。秦潇潇本以为这一生再也遇不上青春所爱,但经年后,秦潇潇竟然再次遇见了程煜,这一次,换成秦潇潇来守护程煜,她欠他的,只能用后半生来偿还。“程煜,如果我说我爱你,你还会相信我吗?”秦潇潇用低到尘埃里的声音对着站在面前的人说。下一秒,她被紧紧地拥入怀中,回应她的是细长绵柔的吻。耳边苏苏地响起那个熟悉又好听的声音:“秦潇潇,后半辈子,我要把你牢牢拴在身边,别想再逃出我的手掌心。”
  • 另类间谍

    另类间谍

    二战前夕,纳粹德国即宣布有可能首先造出原子弹!第二年,二战爆发,德国攻占欧洲,不久又进攻苏联;美英苏恐慌至极,加紧研制;若希特勒抢战先机,二战历史将改写!同时,各国间谍也使出浑身解数,刺探对方核武器研制的技术和进展,本书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独辟蹊径;全新的谍战小说路子,深刻地揭示出了人性的某些方面,令人震撼、发人深思。《另类间谍》为其战争三部曲第1部,旨在揭示战争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 超级唐僧闹西游世界

    超级唐僧闹西游世界

    一代圣僧。脑中自带系统。随便在带着几个逆天的徒弟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升道:“系统,我的法力被封了。怎么办?”“宿主,莫急,你可召唤巨龙,也可以跟我学习魔法。”佛祖想杀他却又不能。玉帝想杀他却又不敢。
  • 巅峰修神

    巅峰修神

    他拥有亘古罕见的体质,霸道强悍的功法,突破凝气、结丹、化元、通神、渡劫、封神,六个境界中无人能敌;他温柔、幽默,有时还会没心没肺,从不缺对手,却总能轻松来去,正所谓:各方敌手论强弱,有他笑看在云端!
  • 仙途娇宠

    仙途娇宠

    她从忘川之中走出来,渡冤魂,御小鬼,一把镇魂尺横扫天下。她傲骨铮铮,下地狱不跪阎王,上九天不跪神明。她风华无双,一身男装混迹王都,惹得佳人春心萌动,差点生生将赢王掰弯。什么,赢王以前是个和尚?什么,这个和尚以前还养了她十几年?她摊上事儿了,她摊上大事儿了。于是,风灼腆着脸笑嘻嘻。风灼:大哥,我帮你收鬼,免费的不要钱!商百里:……
  • 绝色凤帝:狂傲邪尊,宠翻天

    绝色凤帝:狂傲邪尊,宠翻天

    她年少成名,坐拥高位,却惨遭背叛!魂穿到了一个不受待见的公主身上!她誓要重回巅峰,飞升九重天,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将百倍奉还!渣男欺她?杀!贱女辱她?斩!这一世,她要冷血冷情,坐拥天下乃至九重天阙,她必定成为唯一的女帝,天下霸主!他是万人尊崇的神尊,冷酷无情,却为她甘愿抛弃所有,只为宠她入骨。天道容不得她?他便毁天灭地!众神容不得她?他言:“挡他追妻者死!”
  • 福缘满田

    福缘满田

    白富美算什么?没人要又怎样!蓝衣衣穿越到一穷二白、家徒四壁的农村家庭,照样白手起家发家致富。看农家女屌丝华丽变身骄傲女神!绝招在此:玩点新花样,想点新玩意儿,做点新奇事儿,大家平日里不敢想的,她都一一付诸实践。什么?冬天里种夏季菜?还种成了?这怎么可能?还有什么?西域里昂贵的葡萄酒,她那里有很多?这神马状况!啥?还有?竟然还有?噢天啊……那谁,你不是嫌姐穷吗?姐现在有钱了,绫罗绸缎加一身,闪瞎你的眼。还有那谁,你不是不要自己吗?干吗哈巴狗的绕在姐身边,姐可没那么恶趣味喜欢哈巴狗。那谁谁谁,原来你们没有瞧不起过姐?原来你们也想跟着姐干?算了,姐大人有大量,不跟你们计较,以后带你们幸福奔小康就是了。最后那谁,你竟然是喜欢姐的?oh,mygod!他敛眉看着她,眼底深处,是浓浓的情意。他向她表白,她有那么惊讶吗?她不是也喜欢他的吗?
  • 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

    意外穿越,成为一只冰凤。为了逃命,她偶遇从天而降的他,谁知竟然成就了自己一世的姻缘。森罗学院,她收获了友情、亲情与爱情,也受到了嫉妒与艳羡。害她,不要命,但谁要是伤害她在意之人,休怪她翻脸不认人。魔君一眼便缠上她,更不惜带走她一生所爱。她痛彻心扉,却被人控制伤了她的爱人,换来自身的苦痛。为了寻找他的踪迹,她不惜闯入魔族禁地。他们舍命相随,她能给的却只有友情。本是蓬莱至尊?蓬莱有难又如何能够不救。魔君打上门,神君欲伤人,她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仍敌不过小心暗算,散去肉身唯余魂魄。花费百年修成人形,神界已大变。他为了她的周全竟不顾大义,却在她的劝说之下走出隐世,谁知竟换来魂飞魄散的下场。